|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诏书既奉皇帝之名颁布,经礼部誊黄后,当即透过一定管道昭告天下。康熙四十二年(1703)时曾议准因应路程远近,明确订定礼部赍诏官赴各地颁诏往返的时限。一般而言,礼部赍诏官携带一分正本诏书以及若干复本誊黄,至指定各地宣读。正本诏书与复本誊黄的区别,乃是前者在年月日处,以及诏书衔黏的接缝处盖有「皇帝之宝」的钤印。各地方在接获中央的诏书或誊黄之后,除了将诏书颁到日期以题本报部察核,如有需要也会再行复制若干分遗诏下传到辖区各地。乾隆十七年清朝对赴各省颁诏的赍诏官、所携带誊黄数目与负责分颁之处,皆有详细的规定。此后并有增减情形,不过,由中央派遣赍诏官赴各地颁诏的方式在道光十五年(1835)有重要的改革。根据道光十五年九月十一日上谕的指示,诏书「嗣后着由驿颁发,毋庸派员前往」,赍诏官的委派至此废除。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各省地方重要性的升降变化,清廷对颁诏或誊黄亦有所调整。例如表中台湾总兵官原先只是奉接皇帝诏书的誊黄副本,逮至光绪十一年(1885)台湾开始设置巡抚,两年后,清廷更正式加颁台湾巡抚正本的诏书,台湾地位愈形重要,亦可由此窥见一二。
从上表可知,分颁各地的正式诏书(加盖满汉文「皇帝之宝」钤印者),至少有十六份之多。因此现存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与台北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康熙遗诏共有四份,其实不足为奇。诏书拟定之后,必然要进行再生产的过程,方能及时颁布天下,并且地方宣告之后亦需赍回中央。
当然诏告天下的对象不仅是中土臣民,更包括外邦藩属,自然需要遣使赍诏到朝鲜、外藩、蒙古诸国。因此域外文书如朝鲜史料中载录清帝遗诏内容,本不足为奇。乾隆五十五年适值弘历八旬大寿,特谕除朝鲜之外,安南、琉球、暹罗等三国也一体颁发恩诏。此后皇帝的诏书遂颁及这些属国。在一般的情形之下,朝廷会派遣正副使赴朝鲜颁诏,而由理藩院官赍诏往颁外藩蒙古诸部,其余诸国则或交由该国使臣赍回,或透过邻近各国的地方督抚转发:由两广总督转发暹罗,广西巡抚转发越南,云贵总督转发缅甸,闽浙总督转发琉球。因此当道光皇帝发现颁发的嘉庆遗诏出现舛误后,除了立即「降旨宣谕中外」,军机处计算程期,推估赍诏官原颁嘉庆遗诏应尚未抵达南方各省,因此尚未转发琉球、暹罗、越南、缅甸等国。于是立即以六百里快递字寄南方各省督抚,要求他们暂时将原遗诏扣留,等到更正后的遗诏发往递补后,再经各相关督抚转发各国,原奉遗诏亦随即缴回。
自顺治崩殂之后,清朝开始颁布遗诏,地方接诏之日便是服丧的开始。一般而言,直省文武各官于遗诏到日,皆摘冠缨,服缟素,跪候遗诏到达,然后奉至衙门内安设,行三跪九叩礼。然后跪听宣诏。齐立举哀,再行三跪九叩礼。接着需要「朝夕哭临凡三日」,二十七日后除服。官员命妇亦素服二十七日而除。至于军民人等及其妻子则素服十三日而除。并且一月之内不得嫁娶,百日之内不许作乐。官兵摘冠缨三日,至第四日则照常办事。同时以宫中大事之日为基准,百日之内不薙发。大体上是沿袭明制。当康熙六十一年安排大行皇帝丧礼时,清廷则进一步特别规定直省的官员「一年内不作乐,百日内不嫁娶」,至于一般军、民、人等及其妻子,则从原来的十三日延长至二十七日内素服,期间并不准祭神。此外凡有顶戴官员,以及举、贡、生、监、吏、典、僧、道等人,皆素服齐集于各该衙门,三日内朝夕哭临。此后地方奉接遗诏后的丧仪,基本上沿承康熙六十一年的定制。
遗诏赍至地方颁布,地方官员仕绅必须齐集府治,从奉接遗诏,跪听宣读到哭临三日。当顺治皇帝的遗诏于二月初一日赍至苏州,江宁巡抚朱国治(?-1673)以降的府县官员、地方缙绅孝廉等人都齐集府治,依礼哭临三日。等到第四天,当地生员便趁着府县大小官绅尚在府治,事先向同情生员立场的府学教授借了钥匙,开门进入文庙「鸣钟击鼓」,百余名诸生群哭于文庙。随后众生赶往府堂,「乘抚、按在时,跪进揭帖」,攻讦吴县县令任惟初盗卖仓粮等不法情事,「随至者复有千余人号呼而来」。显然诸生就是要利用朝廷赍诏官到地方颁布遗诏,而地方官员齐集官府的场合里,公开进行集体抗议,以揭发地方县令的不法情弊。诸生刻意选择在遗诏到省的第四日行动,当然有其考虑:因为三日哭临之礼已毕,官兵第四日起照常办事,而省县诸级官员仕绅尚未离府,当时群集抗议的学生可能估量此举虽有冒大不韪的风险,但不至违悖礼法。可是从地方官的角度观之,诸生此举不仅公然向其权威挑战,并且刻意利用国丧期间「结党」发难,兹事体大,必然会传回中央,省府决无法将此案范囿在地方省府的层级内解决。是以巡抚朱国治上奏胪列诸生罪状,第一条便是「当哀诏初临之日,正臣子哀痛几绝之时。乃千百成羣,肆行无忌,震惊先帝之灵。」一旦官府将此抗议运动定调为非礼违制,扰乱国丧期间社会秩序,前后遭到逮捕的十八名生员,终难免「不分首从,立决处斩」的悲剧。
理论上,遗诏透过各种制式的管道「布告天下」,目的正是「咸使闻知」——让率土之滨的所有臣民,皆得以听读遗诏。而遗诏颁到各省之日,正式揭开地方官民为大行皇帝服丧的序幕。清廷对江苏哭庙一案的生员施以严惩,意在杀鸡儆猴,以戒将来。毕竟地方迎奉遗诏并举行国丧,必然牵涉到各阶层官兵绅民的动员,而江苏生员正是利用地方颁诏与丧仪所形成的公众空间,进行体制外的抗争。对清廷而言,向天下颁布遗诏,本寓有宣示中央皇权的继承与政统的赓续已顺利完成之意,一旦在地方宣诏的公共场域中发生失序行为,无疑是对中央的政治权威进行挑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