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 1969年3月14日聖嚴法師在沒有任何支援之下,離開台北前往日本東京。初到東京,便向位於品川區的立正大學佛教學部辦理入學登記。當時,法師已經年屆三十又九了。 1971年聖嚴法師確定了其碩士論文:「大乘止觀法門之研究」,論文內容共分三章: 1.
大乘止觀法門的組織及其內容, 2.
大乘止觀法門的真偽及其作者, 3.
大乘止觀法門的基本思想。 論文完成後,請了駒澤大學的佐藤達玄先生以及牛場真玄先生加以潤飾,並抄寄一份回台灣給《海朝音》雜誌發表。1971年10月將全書翻譯成中文,並於1979年由東初出版社出版。 1973年立正大學的一位退休教授—牛場真玄先生,將印順法師的《中國禪宗史》譯成日文,送到了大正大學,並代為申請博士學位。由於聖嚴法師當時與牛場真玄先生往來密切,於是便代行其勞。是年,便讓印順法師的專著通過大正大學的博士申請,也促成了中國第一位博士比丘的誕生。為此,聖嚴法師則為文記述之—〈劃時代的博士比丘〉。 聖嚴法師於碩士畢業之後,選擇了蕅益大師做為博士論文的研究主題,其原因如書中所述: 1.蕅益大師是明末四大師之一,他不僅是一位學者,實際上亦是一位實踐家。所謂行解相應,正是佛法的標準原則。
2.大家都認為蕅益大師是中國天臺宗最後一位大成就者。我對天臺宗所倡導的教觀並重、止觀雙運非常嚮往。因為這是教理和禪觀的相輔相成,也正是今日佛教所需要的一種精神。
3.我在選擇論文題目的時候,曾向指導教授坂本幸男請教,他說:本來他想寫,現在老了,所以曾經鼓勵另外一位中國留學生寫,但仍然沒有消息,現在如果我能夠寫,那自是在好不過了!
於是,在1972年便開始著手進行論文資料的收集。但是,在1973年指導教授坂本教授去世,論文指導教授則由金倉圓照及野村耀昌承接為正副指導教授。論文的第一章寫的是蕅益智旭的時代背景,第二章則是寫智旭的生涯,第三章是寫智旭的信仰與實踐,第四章則是寫智旭的著作,第五章則是討論智旭思想之形成與開展。1975年元月法師提出博士論文,經過立正大學嚴格的審查之後,順利地於是2月12日通過。同年3月17日上午獲頒授「學位記」(即是授予博士學位的證書)。而論文的正式出版則是直到當年的11月23日才在日本出版。 遊歷在法師出版論文的階段,應邀回台參加了「第四屆海外學人國家建設研究會」,在會議中提出了三個問題: 1.宗教教育應納入大學的教育系統。
2.社會教育應注意風化區的整頓和黑社會的疏導。
3.注意精神的教育,也就是人文和科技當並行發展。
雖然會議上並無達成任何的具體成效,但是在當時的佛教界,對於僧中出了一個博士,反應畢竟是充滿兩極化的。再加上法師認為在那個階段能夠做的不多,因此在會期結束返回東京之後,便應美國的沈家楨居士之邀,在1975年的12月10日前往美國弘法講學了。 沈家禎居士在美國組了個「美國佛教會」(The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經由該會出面安排,將法師安排至該會所屬的紐約市布朗士區大覺寺。法師在大覺寺居住前後不到兩年,然而由於西方人重實際,因此佛教佛學的推廣則著重於修密持咒、學禪打坐上。直到現在,西方人在接觸佛教和修學佛法上,還是以西藏的密和日本的禪為其主流。 1977年12月,聖嚴法師的剃度師東初老人在台灣圓寂,法師在接獲消息之後,立刻回國料理後事,並奉其遺命承繼道場,成了中華佛教文化館的負責人,此後,便在美國和台灣兩地奔波、東西兼顧。之後,法師在紐約成立了禪中心,為了授課需要而編了一本《禪的體驗》,並陸續發行了兩種英文的定期刊物:《Ch'an Magazine》(《禪雜誌》季刊)以及《Ch'an Newsletter》(《禪通訊》月刊),至1992年底為止《禪雜誌》已經發行了58期、《禪通訊》亦發行了96期。自1978年開始,在台灣北投的中華佛教文化館以及農禪寺,舉行大專青年學生及一般社會人士的禪修活動,並陸陸續續地出版了關於禪的著作七種,包括《禪的生活》、《拈花微笑》、《禪與悟》等,因為對於禪修的鑿力頗深之故,所以在國內外許多人都把聖嚴法師當成了禪師。 創建法鼓山聖嚴法師因感念於修習佛法的信眾與學生日增,現有的佛門道場逐漸不敷使用。其後於1989年因緣購得台北縣金山鄉三界村的一塊土地,建設「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以其理念「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創立漢傳佛教「法鼓宗」,並為法脈傳承的創辦人,並於2006年9月2日傳位於現任方丈「果東法師」。 2006年,擔任「你可以不必自殺網」代言人,勸告有意自殺的人:「多想兩分鐘,你可以不必自殺,還有許多的活路可走」。 罹病、圓寂聖嚴法師後因左腎惡性腫瘤,開刀將左腎割除,2006年右腎也因嚴重鈣化,腎功能嚴重惡化並引發貧血,必須洗腎,一度住進台大醫院治療,此後固定每週洗腎三次,定期回台大追蹤治療。聖嚴法師在2008年12月31日到醫院接受定期檢查後,發現罹患泌尿道相關癌症,在醫護人員建議下,於2009年1月5日入住臺大醫院進行治療。後於17日當天向醫院請假外出,回到北投農禪寺、雲來寺與祖庭文化館,與信眾見面。因多年腎臟病纏身,台大醫院曾建議換腎,但聖嚴法師仍堅持不換。法鼓山一名法師說:「師父本身對生死有一定的看法,他的佛法觀念就是,色身敗壞是一個自然的結果,不用再去做額外的事情。師父也講過說,他已經那麼老了,換一個新的腎,其實是一種浪費。」 聖嚴法師早年即體弱,晚年又有腎疾等病痛,但卻不減其對於社會的關懷以及漢傳佛教思想的推動。2009年2月3日下午四點(台灣時間),於臺大醫院出院返回臺北縣金山鄉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的途中圓寂(辭世),享壽79歲。法鼓山則由方丈-果東法師代為宣讀聖嚴法師的十點遺言: 聖嚴法師指示身後不發訃聞、不傳供、不築墓建塔、不立碑豎像、不撿堅固子。儀式以簡約為莊嚴,懇辭花及輓聯。並要確保法鼓山的法脈宗風,凡由他創立及負責的道場,舉凡道風的確保、人才的教育、互動的關懷及人事的安排,都應納入統一機制。國外的分支道場,則以禪風一致化、人事本土化為原則,以利純粹禪法之不墮,並使禪修在異文化社會推廣。
身後並留下一偈: 『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
學思歷程 新時代心六倫「新時代心六倫」是聖嚴法師在中國電視公司公益型深度演講節目《全民大講堂》第三集(2007年10月21日首播)主講〈新時代心六倫〉時所提出的理論。時代愈進步,人類的倫理道德卻更加薄弱;聖嚴法師觀察到了這個現象,故提倡把古代的「五倫」加入新的觀念、賦予新的精神,成為「心六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