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2965|回复: 29

人之初,性本私.

[复制链接]
<
发表于 2010-2-11 22: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正荀言)
人之初,性本私.无此一念,人不足以觅食存身! 此念未可无.

私是人之本性,公乃人伦教化。天下之人,生而好利,是以有争夺;生而狠毒,是以有盗贼;生而有耳目欲望,是以有声色犬马。若从人之本性,必然生出争夺,生出暴力,生出杀戮!天下动荡杀戮不绝,正是人性大私之泛滥,人欲横流之恶果。惟其如此,必须有法制之教、礼仪之教、圣兵之教,以使人性归化,合于法而归于治。无法制,不足以治人之恶;无礼仪,不足以教人向善:无圣兵,不足以制止杀戮。明辩人性之私,方可依法疏导,犹如大禹治水。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实发于后天教养,后天与家养者处发!

公而忘私者,圣贤也.公私兼顾者,达人也.因私废公者,民贼小人也.

补充内容 (2015-7-28 17:06):
更正,真正主张性本恶的是韩非子。荀子强调止恶。
楼主其他發帖
<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22: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wwkgb 于 2010-2-11 23:31 编辑

私本无善恶,合人利者曰善,损人利者曰恶.
私有一己之私,一家之私,一国之私.(一网之私)于己国为开疆拓土之善,于它国为侵略害民之恶.
人善,恶之念无以贯之.实私心作祟,多重标准.以己私而非恶它私者,世亦所多见.
私私相争后得一公法. 维天下之至公者,法也无二.
<
 楼主| 发表于 2010-2-12 20: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wwkgb 于 2010-2-12 21:23 编辑

大公若私
为释尊诞生时,向四方行七步,举右手而唱咏"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意即‘吾为此世之最上者’。释尊何其私也?!贡高我慢?!

此话不存在贡高我慢的问题,因为“唯我独尊”的“我”不是指个人的小我,而是广大众生的大我。每一个众生觉悟后,就摆脱了各种物欲、迷惑和假象的束缚,天上地下还有什么能够控制你?谁还能够控制你呢?那不是唯“我”独尊吗?
象真版.jpg
梳整版.jpg
老成版.jpg
苍桑版.jpg
滑稽版.jpg
<
 楼主| 发表于 2010-2-13 21: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私若公
某国以民主自许,常示天下以至公.而海地强震后,却独占机场.只运本侨.连医疗救援飞机亦被拒绝降落。私呼公呼?!国私之病,于天下尤烈.
<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16: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利己利人---善私
利己不损人---正私
利己损人---恶私
<
 楼主| 发表于 2010-2-16 01: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楼主| 发表于 2010-2-16 01: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制之教---赖法家
礼仪之教---赖儒,释,道家
圣兵之教---赖兵家,纵横家

战国大争之世,以兵,法为切须,故兵,纵横,法家得势.至汉天下归一,以礼教为重,儒,释,道兴隆,以为安治.
后世之君常行外儒内法之互补事.
<
 楼主| 发表于 2010-2-16 01: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救鲁国子贡出使
起战端全由说客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中国社会开始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奴隶制国家的总代表——周天子的地位开始动摇,诸侯国之间争夺霸权的斗争连年不断。在这种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动荡年代里,出现了一种叫做“士”的阶层。这个阶层的崛起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专事于征战攻伐的纵横家自不必说,游说挑拨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就连在当时被称为最无能的儒家士人,也出色地导演过政治风云。比如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就曾以他那如簧之舌,挑起了一场五个国家的混战。
     
    齐国国君原是姜太公吕望的后裔,到了孔子那个时代,齐国吕姓内乱,大夫田常图谋齐国大权,但碍于国氏、高氏等大贵族的威望,又不敢轻举妄动。因而,田常想征伐鲁国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威望。
     
   鲁国是孔子的祖国,尽管文化很发达,但国力不强,无法抵抗田常的攻击。孔子十分担心祖国的命运,便向弟子们问道:“你们当中有谁愿意为鲁国尽一己之力?”子路、子张、子石等都表示愿意前往。最后,孔子选中了子贡出访。
   
    子贡到了齐国,对田常说:“像鲁国这样的国家是不易攻打的,您却去进攻,这样做是一个错误。”
   
田常不解地问:“鲁国有什么不易攻打的?”
   
   子贡道:“鲁国城低池浅,国土狭窄而又贫瘠,君主愚蠢而不贤明。大臣们皆徒有虚名而无实际才能,人民非常仇视战争,所以鲁国实在是一个难以征服的国家。您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城墙又高又厚,护城河又深又宽,武器都是最精良、最先进的,军队训练有素,善于征战,而且又有良臣猛将,实在是很容易征服的国家。”
     
    田昌一听这话就火了:“你所说的难,正是人们认为容易的;你所说的容易,正是人们认为难的。你这是愚弄我吗?”
     
   子贡不慌不忙地答道:“这话就不对了。您没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吗?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现在您的忧是在内而不是在外,您在齐国的处境并不是太好。我听说您三次讨封三次都没有成功,这是因为国内某些大臣对您不服气。此次如果战胜了鲁国,只能使国氏、高氏的威望更高,齐君的地位更巩固,您的抱负就更难成功了。如果伐吴,肯定失败。到那时,国氏、高氏就会受到齐君和百姓的怨恨。这对您来说,上无强臣之敌,下午百姓怨恨,能够主宰齐国命运的,就只有您了。”
     
   田常说:“这个主意好是好,只是我军已经向鲁国进发了,如果移兵伐吴,恐怕那些带兵的大臣会怀疑我。”
   
   子贡说:“这好办。您暂且按兵不动,我到吴国去,劝吴王出兵救鲁。吴王一出兵,您就有理由与吴兵交战了。”
     
   离开齐国,子贡便去见吴王夫差说:“我听说称王于天下的人,是不能并存的;称雄于世的霸主,是不允许有强敌来和他对抗的。现在富有万乘兵车的齐国,要征服一个只有千乘兵车的鲁国,以此来和吴国争高低,我很为大王您担心。拯救弱小的鲁国,是显露声名树立威信的好时机。进攻齐国能带来巨大的利益,不但可以安抚泗水以北的诸侯;同时,由于惩罚无道的齐国,还可以威服强盛的晋国,好处是说不完的。此举名义上是拯救危亡的鲁国,实际上是使强盛的齐国陷于困境,愿大王不要怀疑我的建议。”
     
   吴王说:“机会倒是难得,只是越国失败以后越王一直有报复之心,我不能不防啊!伐齐救鲁之事放放再说吧。”

   子贡说:“齐国现在实力很强。等您伐越以后,恐怕齐国已经把鲁国灭掉了。况且大王正在倡导保护弱国,拯救将要灭亡的宗祠。进攻小小的越国而害怕强大的齐国,这不能算有勇气。真正勇敢的人不逃避困难,有仁德的人要恪守盟约,聪明的人不会放过有利的时机,遵守信义的人从不灭绝别国的后代。如今,您要是保存下越国,就会使各国都知道您是很讲仁德的人。拯救鲁国,惩罚齐国,又使您威慑晋国。这样各国诸侯就会一起来朝见吴国,于是您的霸业就会成功了。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千万不可错过啊!如果大王您对越国实在放心不下,请允许我去见越王,说服他出兵跟随您出征,这样既能控制越国,又能打着联合诸侯的名义去讨伐齐国。”
  
  吴王听了非常高兴,马上派子贡去越国。

   越王勾践听说子贡来访,派人清扫道路,自己到郊外迎接,并亲自驾驭马车,将子贡迎到宾馆。

    子贡对越王说:“我已经说服吴王救鲁伐齐,他心里愿意但不放心越国,怕大王有复仇之心,从后面攻击他,因此想先平越而后伐齐。这样一来,灭亡越国是毫无疑义的。如果没有复仇之心而让对方怀疑,这是很笨拙的;如果有复仇之心,事情还没发动而让对方知道了,这不仅很危险,事情也办不成。不知大王是怎样想的?”

   勾践道:“越与吴战,惨败于会稽,蒙受耻辱,使我痛入骨髓。我恨不得和吴王拼个死活,只是没有好机会。”

   子贡说:“吴王为人残暴凶猛,群臣不堪忍受,有叛离之心;吴王攻战不停,已使得国贫民怨;特别是伍子胥忠谏而死,太宰嚭专权受宠,吴国就要走下坡路了。这正是您向吴国报仇雪恨的好时机。现在您最好派兵随从他去攻打齐国,已表示对他的顺从;把您最好的宝物献给他,以换取他的欢心;再用最谦逊的话语奉承他,已表示对他的尊敬。这样就会使他消除后顾之忧,必然会去攻打齐国。仗打不赢,正是您的福分。如果打赢了,他必定乘胜向晋国进攻。我北上去见晋君,说服他和您共同攻打吴国。吴国的锐气必将消耗于同齐国的战争之中,然后还要再遭受晋国的攻击,大王正好趁他疲敝之际,使其置于死地。这样,吴国的灭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这就是圣人所说的以屈求申的道理啊!”

   越王听了非常高兴,同意了子贡的建议。他赠送给子贡黄金百缢,宝剑一口,上等的长矛两支。子贡都没有接受,立即回到吴国报告他说服越国的情况。


   过了几天,越王把国内的兵力调动起来之后,便派大夫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叩头拜见吴王说:“大王的东海役臣勾践的使者文种,敢以小吏的身份向大王问候。现在听说大王要伸张正义,诛暴救弱,困暴齐而抚周室。我们越国已经把国内所有的士兵共三千人都调动起来;勾践请求自己披坚执锐,身先士卒,为大王受箭矢之击;并让臣文种献上祖先所藏器甲二十领,铁屈炉之矛,步光之剑,作为对大王仗义举兵的祝贺。”

  吴王听了文种这一番恭维的话语后十分高兴,对子贡说:“越王请求亲自跟随我去攻打齐国,你看如何?”

   子贡答道:“我看这不太合适。控制了人家的国家,调空了人家的军队,再把人家的君主也带走,这是不合道理的。大王可以接受他的礼物和军队,不必带走越王了。”

  吴王觉得有理,便没有坚持。

   吴王率军北上之后,子贡又跑到晋国,对晋君说:“我听说如果事先没有商定出周密的计划,就不能应付突然发生的事件,军队没有防备也不可能战胜敌人。现在吴国和齐国就要开战了。如果吴国失败,越国必然乘乱而起;如果吴国战胜齐国,必然向晋国进攻。”

   晋君听了感到恐惧,向子贡问道:“您看怎么办才好?”

  子贡道:“做好打仗的准备,让士兵休息好。”
+
  晋君同意了子贡的意见,于是子贡便回到了鲁国。
     3
    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然如子贡所预料的那样。经过子贡这么一番周游,吴国与齐国在艾陵大战,齐师战败,鲁围遂解。而齐国内部也因战败发生政变,田常把几家强大的贵族如国氏、高氏等全部消灭,并杀死了齐简公,另立齐平公。从此,齐国政权完全控制在田氏手中,国君实际上成为傀儡。吴王战胜后果然不退兵,又移兵伐晋,企图一举完成霸业。吴晋两军大战于黄池,晋国打败了吴国。越王勾践听说后乘机起兵杀入吴国,吴国大乱。吴王已在晋君手里吃了败仗,回过头来再与蓄谋已久的越王交战,三战三败,吴王夫差最后被迫自杀,吴国也随之灭亡。越王勾践夺得了霸权。
   

     子贡不愧为春秋时期一位卓越的外交家,他之所以游说成功,关键在于他能准确掌握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各国之间的关系,又能把握田常与夫差的心理和性格,因势利导,设下连环计,使各国按其部署行事。所以司马迁赞叹道:“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仁,义,礼,智,"信".儒何不能纵横?!后世之孟睥薄纵横家.何谬也.
<
 楼主| 发表于 2010-2-16 01: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救鲁国子贡出使
起战端全由说客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中国社会开始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奴隶制国家的总代表——周天子的地位开始动摇,诸侯国之间争夺霸权的斗争连年不断。在这种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动荡年代里,出现了一种叫做“士”的阶层。这个阶层的崛起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专事于征战攻伐的纵横家自不必说,游说挑拨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就连在当时被称为最无能的儒家士人,也出色地导演过政治风云。比如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就曾以他那如簧之舌,挑起了一场五个国家的混战。
     
    齐国国君原是姜太公吕望的后裔,到了孔子那个时代,齐国吕姓内乱,大夫田常图谋齐国大权,但碍于国氏、高氏等大贵族的威望,又不敢轻举妄动。因而,田常想征伐鲁国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威望。
     
   鲁国是孔子的祖国,尽管文化很发达,但国力不强,无法抵抗田常的攻击。孔子十分担心祖国的命运,便向弟子们问道:“你们当中有谁愿意为鲁国尽一己之力?”子路、子张、子石等都表示愿意前往。最后,孔子选中了子贡出访。
   
    子贡到了齐国,对田常说:“像鲁国这样的国家是不易攻打的,您却去进攻,这样做是一个错误。”
   
田常不解地问:“鲁国有什么不易攻打的?”
   
   子贡道:“鲁国城低池浅,国土狭窄而又贫瘠,君主愚蠢而不贤明。大臣们皆徒有虚名而无实际才能,人民非常仇视战争,所以鲁国实在是一个难以征服的国家。您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城墙又高又厚,护城河又深又宽,武器都是最精良、最先进的,军队训练有素,善于征战,而且又有良臣猛将,实在是很容易征服的国家。”
     
    田昌一听这话就火了:“你所说的难,正是人们认为容易的;你所说的容易,正是人们认为难的。你这是愚弄我吗?”
     
   子贡不慌不忙地答道:“这话就不对了。您没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吗?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现在您的忧是在内而不是在外,您在齐国的处境并不是太好。我听说您三次讨封三次都没有成功,这是因为国内某些大臣对您不服气。此次如果战胜了鲁国,只能使国氏、高氏的威望更高,齐君的地位更巩固,您的抱负就更难成功了。如果伐吴,肯定失败。到那时,国氏、高氏就会受到齐君和百姓的怨恨。这对您来说,上无强臣之敌,下午百姓怨恨,能够主宰齐国命运的,就只有您了。”
     
   田常说:“这个主意好是好,只是我军已经向鲁国进发了,如果移兵伐吴,恐怕那些带兵的大臣会怀疑我。”
   
   子贡说:“这好办。您暂且按兵不动,我到吴国去,劝吴王出兵救鲁。吴王一出兵,您就有理由与吴兵交战了。”
     
   离开齐国,子贡便去见吴王夫差说:“我听说称王于天下的人,是不能并存的;称雄于世的霸主,是不允许有强敌来和他对抗的。现在富有万乘兵车的齐国,要征服一个只有千乘兵车的鲁国,以此来和吴国争高低,我很为大王您担心。拯救弱小的鲁国,是显露声名树立威信的好时机。进攻齐国能带来巨大的利益,不但可以安抚泗水以北的诸侯;同时,由于惩罚无道的齐国,还可以威服强盛的晋国,好处是说不完的。此举名义上是拯救危亡的鲁国,实际上是使强盛的齐国陷于困境,愿大王不要怀疑我的建议。”
     
   吴王说:“机会倒是难得,只是越国失败以后越王一直有报复之心,我不能不防啊!伐齐救鲁之事放放再说吧。”

   子贡说:“齐国现在实力很强。等您伐越以后,恐怕齐国已经把鲁国灭掉了。况且大王正在倡导保护弱国,拯救将要灭亡的宗祠。进攻小小的越国而害怕强大的齐国,这不能算有勇气。真正勇敢的人不逃避困难,有仁德的人要恪守盟约,聪明的人不会放过有利的时机,遵守信义的人从不灭绝别国的后代。如今,您要是保存下越国,就会使各国都知道您是很讲仁德的人。拯救鲁国,惩罚齐国,又使您威慑晋国。这样各国诸侯就会一起来朝见吴国,于是您的霸业就会成功了。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千万不可错过啊!如果大王您对越国实在放心不下,请允许我去见越王,说服他出兵跟随您出征,这样既能控制越国,又能打着联合诸侯的名义去讨伐齐国。”
  
  吴王听了非常高兴,马上派子贡去越国。

   越王勾践听说子贡来访,派人清扫道路,自己到郊外迎接,并亲自驾驭马车,将子贡迎到宾馆。

    子贡对越王说:“我已经说服吴王救鲁伐齐,他心里愿意但不放心越国,怕大王有复仇之心,从后面攻击他,因此想先平越而后伐齐。这样一来,灭亡越国是毫无疑义的。如果没有复仇之心而让对方怀疑,这是很笨拙的;如果有复仇之心,事情还没发动而让对方知道了,这不仅很危险,事情也办不成。不知大王是怎样想的?”

   勾践道:“越与吴战,惨败于会稽,蒙受耻辱,使我痛入骨髓。我恨不得和吴王拼个死活,只是没有好机会。”

   子贡说:“吴王为人残暴凶猛,群臣不堪忍受,有叛离之心;吴王攻战不停,已使得国贫民怨;特别是伍子胥忠谏而死,太宰嚭专权受宠,吴国就要走下坡路了。这正是您向吴国报仇雪恨的好时机。现在您最好派兵随从他去攻打齐国,已表示对他的顺从;把您最好的宝物献给他,以换取他的欢心;再用最谦逊的话语奉承他,已表示对他的尊敬。这样就会使他消除后顾之忧,必然会去攻打齐国。仗打不赢,正是您的福分。如果打赢了,他必定乘胜向晋国进攻。我北上去见晋君,说服他和您共同攻打吴国。吴国的锐气必将消耗于同齐国的战争之中,然后还要再遭受晋国的攻击,大王正好趁他疲敝之际,使其置于死地。这样,吴国的灭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这就是圣人所说的以屈求申的道理啊!”

   越王听了非常高兴,同意了子贡的建议。他赠送给子贡黄金百缢,宝剑一口,上等的长矛两支。子贡都没有接受,立即回到吴国报告他说服越国的情况。


   过了几天,越王把国内的兵力调动起来之后,便派大夫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叩头拜见吴王说:“大王的东海役臣勾践的使者文种,敢以小吏的身份向大王问候。现在听说大王要伸张正义,诛暴救弱,困暴齐而抚周室。我们越国已经把国内所有的士兵共三千人都调动起来;勾践请求自己披坚执锐,身先士卒,为大王受箭矢之击;并让臣文种献上祖先所藏器甲二十领,铁屈炉之矛,步光之剑,作为对大王仗义举兵的祝贺。”

  吴王听了文种这一番恭维的话语后十分高兴,对子贡说:“越王请求亲自跟随我去攻打齐国,你看如何?”

   子贡答道:“我看这不太合适。控制了人家的国家,调空了人家的军队,再把人家的君主也带走,这是不合道理的。大王可以接受他的礼物和军队,不必带走越王了。”

  吴王觉得有理,便没有坚持。

   吴王率军北上之后,子贡又跑到晋国,对晋君说:“我听说如果事先没有商定出周密的计划,就不能应付突然发生的事件,军队没有防备也不可能战胜敌人。现在吴国和齐国就要开战了。如果吴国失败,越国必然乘乱而起;如果吴国战胜齐国,必然向晋国进攻。”

   晋君听了感到恐惧,向子贡问道:“您看怎么办才好?”

  子贡道:“做好打仗的准备,让士兵休息好。”
+
  晋君同意了子贡的意见,于是子贡便回到了鲁国。
     3
    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然如子贡所预料的那样。经过子贡这么一番周游,吴国与齐国在艾陵大战,齐师战败,鲁围遂解。而齐国内部也因战败发生政变,田常把几家强大的贵族如国氏、高氏等全部消灭,并杀死了齐简公,另立齐平公。从此,齐国政权完全控制在田氏手中,国君实际上成为傀儡。吴王战胜后果然不退兵,又移兵伐晋,企图一举完成霸业。吴晋两军大战于黄池,晋国打败了吴国。越王勾践听说后乘机起兵杀入吴国,吴国大乱。吴王已在晋君手里吃了败仗,回过头来再与蓄谋已久的越王交战,三战三败,吴王夫差最后被迫自杀,吴国也随之灭亡。越王勾践夺得了霸权。
   

     子贡不愧为春秋时期一位卓越的外交家,他之所以游说成功,关键在于他能准确掌握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各国之间的关系,又能把握田常与夫差的心理和性格,因势利导,设下连环计,使各国按其部署行事。所以司马迁赞叹道:“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仁,义,礼,智,"信".儒何不能纵横?!后世之孟睥薄纵横家.何谬也.
<
 楼主| 发表于 2010-2-17 10: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湖小道邦国大道?!
孔子卜卦问政..jpg
<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01: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利己利人---善私
利己不损人---正私
利己损人---恶私
twwkgb 发表于 2010-2-14 16:04


人不可不谋私利,否则何以立身存世?!然其谋者当有道,有循,有度.合利于人可无愧也.
圣贤立法,立规,立德.期天下人皆善私也!免纷争,和大同.
<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9: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wwkgb 于 2010-3-16 19:44 编辑

量人之得利为己得利之根,人得十百,己得一二.善也!若国之税.人得十百,己得四五成.平也.人得十百,己得八九,黑也.分利之法,天地有称,人心有称.合意者则为,不合意者则否.
有一易友觅一地收数千,吾觉其贵. 前段时间见一前辈觅一地收数万,吾觉其宜.水平与收费成正比也!与人利大者取利亦大,常道也.
言言倡人以公者,实至私之人.
人人为我,我为自己.常欲"不劳而获","不付小劳而得大利者"实陷小人之思,懒人之维也.
<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9: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wwkgb 于 2010-3-16 19:11 编辑

大乘之公与小乘之私.
度人者必具可度人之力,否则若孩童背象不自量力.己所不修,何以正人?!鹦鹉学舌,圣云亦云.从此点看,反不如小乘立足于己,修善于己之稳妥.
<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11: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之公与小乘之私.
度人者必具可度人之力,否则若孩童背象不自量力.己所不修,何以正人?!鹦鹉学舌,圣云亦云 ...
twwkgb 发表于 2010-3-16 19:05


印顺导师:人生的理想,不是彼此斗争不已;人与人间,应有互助合作,相敬相爱的态度。养成自我负责,彼此和乐的社会风气,才能减轻世间的苦难。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教,为古代佛教所本有的,现在不过把他的重要理论,综合的抽绎出来。所以不是创新,而是将固有的“刮垢磨光”。学菩萨法,著重于六度、四摄、四无量心,发心普利一切众生,与青年的心境相近。菩萨在坚定菩提,长养慈悲心,胜解缘起空性的正见中,净化身心,日渐进步。这不是说要自己解脱了,成了大菩萨,成了佛再来利他,而是在自身的进修中,“随分随力”的从事利他,不断进修,自身的福德、智慧渐大,利他的力量也越大,这是初学菩萨行者应有的认识。自力与他力,必须互相展转增上。如果专靠他力而忽略自力,即与神教无异。依佛法说,便不合因果律。不管世间也好,佛法也好,若能著重自力,自己努力向上,自然会有他力来助成。

<
发表于 2010-7-29 12: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之初,性本私。成大器者,先公后私;成器者,公私兼顾;平凡者,先私后公;贼者,只私无公。

点评

说得好  发表于 2018-12-29 15:27
<
 楼主| 发表于 2013-2-17 13: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解决公私利益冲突?!
公利是由众多私利组成的。抛却私利,公利是无根之木。
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剥夺私利与公利。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方式!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宏观调控,具体处理。是利益管理分配者的工作,任务。是一门高超的艺术。


补充内容 (2013-2-28 06:51):
细至处理

补充内容 (2013-3-26 16:26):
维护公利从充分尊重维护各个私利入手,归结.

补充内容 (2018-9-9 06:43):
关顾好个体的整体,才是好整体。
<
发表于 2013-2-17 19: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iusg 于 2013-2-17 19:19 编辑

先照顾好自己是第一件大善事大功德!

-牛语录
<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06: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性基础不是建立在道德层面上的,而是生存本能。之后才是便于公存,共荣的道德路线。

补充内容 (2014-5-17 03:04):
椋熻壊鎬т篃鈥﹀瓟瀛愭棭灏卞啓浜嗘敞鑴

补充内容 (2014-5-21 14:13):
食色性也…孔子早就写了注脚

点评

赞同!人和动物的生存本能是一样的。生存需求第一,之后才是精神需求。  发表于 2019-2-11 11:47
<
 楼主| 发表于 2014-5-12 14: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设公私双赢的社会伦理观   
随便牺牲少部分人的利益与大部人,和不顾大部分人只强调少部分人(比较人性安全,因少部分常为弱势群体。)都不是适当的社会伦理观。   牺牲少部分人时的层层设防,严密慎重,实时监督,从重补偿,是代表大部分人的国家,集团必须体现,具备,践行的行为标准.伦理义务。    现实中的征地最可验证以上理论


补充内容 (2014-5-21 14:13):
回迁时好位置是拿来卖高价,给关系户?!还是给原居民?于披公衣而行私利者,天下共讨之。
<
发表于 2014-5-12 19: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不顶不行啊!挣一两吧!
<
 楼主| 发表于 2014-6-19 19: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yinhe 发表于 2014-5-12 19:17
看了不顶不行啊!挣一两吧!

单身汉的思想进化
1.0上半夜想自己下半夜想别人,
2.0上半夜想别人下半夜想自己,
3.0整晚想别人!
这个别人是他未过门的媳妇,到此升华为信仰.
<
发表于 2014-6-19 20: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twwkgb 发表于 2014-6-19 19:46
单身汉的思想进化
1.0上半夜想自己下半夜想别人,
2.0上半夜想别人下半夜想自己,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发表于 2014-6-19 23: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Qilin 发表于 2010-7-29 12:46
人之初,性本私。成大器者,先公后私;成器者,公私兼顾;平凡者,先私后公;贼者,只私无公。

说得不错
<
 楼主| 发表于 2014-7-22 14: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私无公,一盘散沙.
有公无私,一团浆糊.
公私兼顾,坚若磐石.

<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11: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兼爱大多数人能做到。
舍已爱人只有圣人可行。说多了就是虚伪。

<
发表于 2015-5-19 15: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18: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不为私,欲公何为。
IMG_20201104_175414.jpg
<
发表于 2020-11-4 18: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私来自物质的占有空间位置的本能。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5 04: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