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1251|回复: 3

中医经典名句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0-2-16 17: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

六腑以通为补

少年进补,老来吃苦

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

暴怒伤肝,五志化火

上工(高明的医生)治未病,不治已病

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清 王清任《医林改错》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

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

风为百病之长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六腑以通为用

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凡药能逐邪者,皆能伤正;能补虚者,皆能留邪……于此知无药之不偏矣……何必朋

参芪而仇硝黄哉。


莫枚士《研经言·用药论二》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

—程杏轩《医述·药略》

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

故治疝必先治气


金翼柜

邪在脾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中寒肠鸣腹痛

灵枢?五邪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 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大医精诚.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临证多,更要熟读王叔和。

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矣。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

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 ,久卧伤气。

养生在动,养心在静

修和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

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

药为治病之器,可以除疾,亦可杀人。若知之不详,用之不的,小错则贻误治疗,大

谬则关系性命。故医者于药不可不精。

读仲景书,须于无字处求字,无方处索方,方可谓之能读。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用药难,识证难。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

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

话传三遍假成真,药方抄三遍吃死人。

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 撑痢疾,饿伤寒。

疮大疮小,出头就好。

不服庸医药,胜请中流医。

吃药不忌口,枉费大夫手。

久病成良医。

春捂秋冻,无病无痛。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痘要结,麻要泄

壮水之主以治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壮火食气,少火生气。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

得阳胜而泉源不竭。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朱丹

溪〈格致余论〉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

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十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清·陈修园《医生实在易·问证诗》

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

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清·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

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土虚木必摇(尤在泾"静香楼医案")

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

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内经"至真要大论")

无虚不能作眩(张介宾"景岳全书")

无痰则不作眩("丹溪心法")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天人和一。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明·周慎斋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

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症瘕与积聚异名同病。

症者,有形可征,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

瘕者,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积·聚

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

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

积血聚气

积者,推之不移,成于五脏,多属血病;

聚者,推之则移,成于六腑,多属气病。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积聚》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外感法仲景,

内伤法东垣;

热病用河间,

杂病用丹溪。

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

心肾·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

强肾之阴,热之犹可。

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

表·里

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

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辨治***论》

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

胆热移脑为鼻渊;

肝热转肺为鼻痔。

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四总穴歌

凡血枯经闭者,当求生血之源,源在胃也;
而呕血吐血者,当求动血之源,源在脏也。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发表于 2010-3-25 13: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10-3-26 10: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简,请看中医语录
发表于 2010-3-26 14: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简,请看中医语录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5 14: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