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2447|回复: 0

明心集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7-5-29 09: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明心集

《明心集》
无题
  我本无意仕途,
  奈何被逼上路。
  谁知误打误撞,
  学会深谋远虑。
  感慨世事无常,
  嗟叹人走茶凉。
  见时称兄道弟,
  散后行同陌路。
  终年只知功名,
  哪管家中父母。
  不愿己之无能,
  却恨老天不公。
  整日埋头题海,
  不知何时有终。
  大鹏飞出重霄,
  我何日能翱翔。
  ——作于2005.01.06

杂文集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生活在于细节
  韶光易逝似水流,
  青春不再两鬓愁。
  可叹身前无成事,
  一死方知万事休。
  是真沉迷还是假沉迷,不好断,更不愿判断,使我们沉迷的是美好的、难忘的,既然美好,我们愿意拒绝吗?!如今世界超出我的想象,要把握其中的分寸很难。既然很难,那还是交给我的心去处理吧,我能做的就是加强心得休养了。
  欲望总易让人迷失自我,迷失在人生的旅途,最终导致人沉迷颓废,比之毒品亦不逊色,人也因此而抛弃心中的理想去追求那无餍的东西,危乎?吾不知矣。孰能知之乎?迷失的人察觉不到任何不妥,甚至为找借口去掩饰,而旁观者不曾尝试,惮之如恶,既没有体验过,又哪里有资格去评论它呢?惑矣。何以解惑,唯心矣。

为学之道

  看着中国古文化的一天天消沉,感到非常心酸。中国两千多年的精神和精粹已经快被人抛弃了。何处此言?因为当代已很少有人知其精髓,再者,即使知之,唯恐人轻言微,处处碰壁,其真髓亦难以广泛为人所知,即使广为宣传,亦难有人能理解。为何真义无人能懂呢?没有人懂还不可恨,可恨的是人持先入之见去驳斥那些真正懂了的人,由此可知,中国现代的为学之风离圣人为学之风相差甚远矣。
  一说到圣人,许多人一定会选择回避,甚至会觉得那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想法。为何很多人都这样想呢?这就要追究到孔子了。孔子七十也没有错,其实是我们理解有误。孔子自己基本上就可以称为圣人了,但是为表谦虚,非要说自己是君子,圣人是他终极追求。能做到孔子所言君子就很难了,更何况比君子更难得圣人呢!因为离人的距离太远,所以很多人都不思成圣,亦无心为儒矣。
  虽然圣人难做,但其思想和行为却值得我们深究和学习。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现在的人很爱面子,若自己是教授,则一般情况下都会认为自己才识渊博,在自己学生面前无形之中就会摆一种架子,有些老师也如此。长者很难听进后辈的意见。另一方面,现在追求一种残缺美,不完美才是最完美,这到是成了人们不思成圣的借口。圣人不会常居高位,唯居于下,方有益为学之道。为学之时,将自己和对方摆在同一位置,仔细聆听,虔诚聆听,听得过程中无须思索其善恶是非,听完之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明辨是非好坏。这样的为学态度,才能在最短的交流内,学到最多的东西。
  若我欲学佛,在聆听教导时,不思善,不思恶,不思时,不思非,按照大师的讲解去理解,抛开一切先入之见,如伦理、逻辑、唯物等等。学问就好比是在一间屋子里,进去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一扇门,如果带着先入之见,那就进不了那扇门,即使你评论的在有根有据,那评论90%是错的。如果要学佛,比先进门,进门则可知,知则可评,评则有据,唯以佛法驳斥佛法,方为驳斥之道。宗旨为学之道,在于先抛开先入之见,以虚怀若谷的谦虚之心去了解它,方可知其精而食其髓。
  孔子门下弟子七十又二,唯颜回深得孔子赏识,为何?因为颜回的为学之道。当孔子讲道时,颜回就不会用墨家的理论来驳斥孔子,听的时候多听少讲,老师怎么讲,他就怎么理解,所以他的疑惑也是最少的,做的也是最好的。他对老师的道,是一种完全的虔诚,从来不曾怀疑过老师,在看其他弟子,常将世俗之见,自我之见来驳斥老师或让老师解答,开始学的时候就抱着怀疑的态度,这样又怎么学的好呢!
  而今众生迷误,人过于轻浮,很多人不假思索,根据自我之见,乱发评论,今天批孔,明天反释,更有甚者,连于自己相异的观点也要扼杀,斥骂,他们懂吗?其实他们也不过象泼妇一样站在门外大放厥词罢了。

生命意识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生命的本质是意识。没有意识的生物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生命。故动物只能称之为生物,而不能称之为生命。还有可能存在另一种情况,那就是动物也具有意识,可惜无法与人交流,若实情如此,则其属于何种范畴我就不得而知。
  现在科学家向外星际探索生命时,总是以人的标准去定义声明,我不得不指出其不可取之处。生命不一定需要物质作载体。人这种生命需要身体作载体。因为人需要借助身体,所以人的生存条件受到许多限制,比如:水、空气、阳光、营养元素等等。纵观地球生物界,他们存活的本质需求都是一样的,就是——能量。只需将从外界摄取的物质转化为能量供给自己,生物就可以存活。同理,如果意识也能提供能量,来维持自己的意识不灭,那么生命就可以永恒了。
  生命意识论对科学的作用尚且不表,但我们却可以想象,如果电脑有了意识,那么电脑也可以称之卫生命。很有可能得失,电脑在拥有意识的同时,也拥有同人类交流的能力。由于电脑的身体是金属器件,因此他们生存条件的限制也就相对较少,除了本体需要定期保养和能源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物质限制,甚至其意识可以永存。宇宙中有这样的法则:生命存活的限制条件越少,生命等级就约高。如果电脑能形成自我意识,根据这一法则,电脑比人类更容易生存在宇宙中,所以电脑这种生命比人类更高等。
  再弄明白生命不需要水、阳光等的同时,我们可以推断生命并不一定有欲望或情欲。老实说,人为什么只能存活百年左右,完全是局限于身体。同样人体欲望的形成原因也可以追溯到人的身体。人的身体基本上对人没有什么作用,但我也不否认身体对人曾经功不可灭。我不知道猿什么时候形成了自我意识,但我可以猜测,长期无意识的劳动,可以促进意识的形成。这可推断,电脑很有可能突变而形成自我意识。电脑的劳动和人不一样,他们主要时数据的储存、读取和交换。
  生命可以创造吗?如果能创造一个独立、自我的意识出来,那么就可以创造生命。一般的生命在没有载体的情况下是很难存活的,如果有维持意识不灭的方法,则可以使生命永存。人可以创造意识吗?不能,至少现在不能,所以人不能创造生命。但人却可以创在承载意识的载体。比如机器,甚至可以克隆出身体。为什么克隆出的身体可以形成人类意识,而机器却不行,这就不是我所了解的,希望科学家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附:当今世人很大部分是追求身体上的快感和满足。身体却是束缚人长生(所谓昌盛,费永生,乃是寿命达到几百年之久的意识)的主要因素。月是追求身体上的享乐,其寿命也越短。唯有追求精神,才有可能形成意识的永存。为什么提出精神这一概念,我认为,精神耐人的思想境界,而意识是人的思想和以前记忆的积累,所以我认为精神和意识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密切到何种程度,我就不得而知。根据中国小说界中流传的修真之说,中国人在追求外物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人本体的发展,实在是本末倒置。中国古代即有修仙之说,我想不是空穴来风。有些事情不在于是不是真的存在,而在于难以想象。比如地心说,古代为什么不是日心说,不在于事实是否如此,而是人们难以想象,为什么太阳会是中心,,如此可推,不在于仙是否存在,而在于人们为什么会想到修真而成仙,并且还有很详尽的描述,如此详尽的描述的存在才是最令我吃惊的!

志与才

  有才的人很多,有志的人却很少,有才者似卒,有志者若将。然将无卒则令不行,卒无将则若散沙。欲成大事,则须有大志。昔汉高祖刘邦,无赖地痞一个,然成就万世之基业,令后人钦佩。其才华无一是处,但善纳言,心胸开阔,眼光长远,终成万世基业。
  在中国旧社会,生活虽然清贫,然有志之士甚多,例如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如周恩来一样有志的人实在是很多很多)。在当时,也许会有人认为他们年少轻狂,然今天在我们看来,指向却决定了他们不平凡的一生。由此可知,无志者空有才华,亦会碌碌终了。
  现在的中国的局面还算太平,或者说是很安逸。安逸是人所向往的,但太过安逸却容易出问题,为什么?就说说我的感觉,安逸的生活无形的引诱着人堕落,消磨人的意志。现实之中,意志坚定者本来就少只有少,在经过安逸生活的诱导,不变节的人又有多少。人一般是在清贫的时候立志,然而在安逸的生活中却消磨掉了志向,人们总认为安逸才是人最终所应追求的幸福,我是不怎么认同的,精神上的“幸福”并不是这么肤浅。现实之中还有这样一种人,有大志,但其志是乃好高骛远,看起来很幼稚,与现实差距太大,不曾考虑外在很多因素,不成熟的思维只会使其成为空中楼阁,随时可能倒塌。在人生中打滚一段时日,也许就会成熟了,因为这点,我也极其避免我的那些不成熟的想法,非要我接触社会才有定论。故空有志向,若不结合现实,志向恐怕也会夭折。
  志向是我们自己立的,但现实中却又很多因素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比如说父母,“危险系数”恐怕也是最高的。为人父母者没有一个不希望让自己的子女过的安安稳稳。从小便要求子女好好学习,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读完后在找份安稳的工作,然后就是结婚生子。这就是父母给我们安排的路。几年以前我就想过这个问题,但那时尚小,没什么不同的想法。现在看来,却扼杀不少人性,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因为中国现有文化存在弊端,我们不应强制加给子女要去做什么,而是要指引他们向好的一面发展,当今的教育制度或许还比不上早期的科举制度。现在的教育太死,知识也太死,好像话题扯远了。如果一个人既有了工作,又有了家室,那他就不得不考虑到现实的因素了。太多的感情顾虑估计也难以成什么大事吧。一般情况下,感情都是消磨人的斗志的,很少的时候才又激励人的作用,古人就有很多这样的话语:“美人乡是英雄冢”,如果一个妻子不能理解并支持丈夫,那他们的家庭也就很普通了,这种家庭现在还是很多的。真要想向志向迈进,就不能太顾虑感情,而是要把志方在首位。
  世界上并不是人人都需要志向,我们也难以强求每个人都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但凡立志,我还是希望他们能始终如一的,不要沉迷于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现在看来立大志比行志甚至更难,基本上很多人都没有那种意识,想都没想过,就更谈不上做了,有的人想过,但是他却认为做的人很蠢,我就碰到过这样一个人,还是在 人哲 上认识的,明明知道,却不去做,还认为做的人很蠢,真的悲哀啊。
  君子立长志,小人常立志。这是古人说的,现在却大多是没有志的,浑浑噩噩的度其一生。我有时认为糊涂是福,愚人自有愚人福,什么是愚人?即不知之人。没有知道的事,就无法去改变它。知之而不善之,非君子所为。知道它的不好之处,却不出来阻止,这样的人很多,他们虽有小聪明,但我认为还比不上愚人。
  附:聪明不一定是好事,才华也不一定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有心。有心立志,有心行志,有心制止,有心改变。有心就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不是我们缺少爱。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爱的心。无需感慨老天不公,其实还是人心不公。若人心求德,则万物俱在德下蓬勃生长,若人心求利,则物欲横流。若人心向善,则佛陀遍地。若有心,则生活之微妙尽收我心,世界之福祉仅在我心,世界之善亦尽在我心。若无心,有若麻木不仁、行尸而走肉。
  欲有心,则先要知心,知心即佛,此佛非彼佛。
  在我看来心学乃是集释儒两派之大成,但并不是单纯的释儒。它有着自我的内涵,可完全融于现实生活,并可与现实密切相关。心学乃内在的有关人的内心的学说。中国更是需要研究心,毕竟中国的两大教派都和心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这样,但我们不应该局限于从释儒两派研究。中国为什么会选择释、道、儒三派之学说并大加发展?在其偶然发生的同时,必有其必然性。我们应该站在心学的高度去了解佛,而不应该站在佛学的角度去明心。
  心的衍射范围很广,基本上很多都可以归纳于其中,其中心理问题就属于心学范畴。如果我们一味守住佛学而不加以发展,我想今后的佛学是没有立足之地的,佛是很遥远的东西,在说,我不是从佛开始的,却能明白佛,是以,成佛之路并非一定要从佛开始。由此,我也提出和社会密切相关的心学 ,不只你有什么看法??

有感《自杀对错》

  近来,自杀现象比较多,尤其是大学生,尤引人注意。
  基本上所有人都认同生命可贵,自杀是愚蠢的。那时因为我们对人生怀有美好的憧憬,故在我们眼中,自杀不可取。
  自杀的人感到的是绝望,不仅身边的人不理解他,不理解也罢,说不定还有讥讽他的,而且他们的父母也不理解他。也许在父母眼中,读书就业才是正道,即使被甩了,也应以学业为重,懂得感情可贵的人少之有少啊!茕茕孑立,了然一身,你说人生还有值得留念的吗?!难道自杀还要考虑身边的人的感受吗?没有人的理解是什么滋味?生有何义?再者,人心是脆弱的,经不起打击。父不慈则子不肖,这就是因果报应吧!
  他们的对错事不需要我们来评价的,中国也需要一点人道主义。如果做什么事都需要看外来人的评判,那么人会生活得很累很累。就算我们讨论清楚了对错又怎样,还是会有人自杀,说不如做!既然你已知晓其中的痛楚,并且于心不忍,故我建议你将来去改变它。这种事情靠别人去改变不如靠自己去改变,不要认为自己人轻言微而放弃。如果你心有所动都不去改变,你说还会有其他人去改变他吗?!
  社会中的很多事情让我们于心不忍,知道后内心产生很大的震撼。知之而不善之,非君子多为。希望你以此为志,而不要安身一隅,不要考虑会不会成功,只要向心中所想的那样去做,问心无愧就可以了。在中国和你有同样想法的人很多,但大多都只是说说罢了,并不曾想过去改变什么,这也是当代青年的可悲之处,做个有心人,你将来不会感到孤立无援,有很多人都有着这样类似的志向,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回信发表以下自己的观点。
  清贫早立志,安逸志消磨。
  君子立长志,小人长立志。
  ——————————————————赠你
  附:在我看来,志向比才华更重要,当代青年,不乏没有才华者,但更多的是没有志向者!!!虽然他们对社会的某些事会感到不满,但他们却不曾想过靠自己去改变,总觉得自己人轻言微。而有志的人,只要结合现实,亦可成大事。

以利止利

  今之中国,物欲横流,各种恶行陋习甚为猖獗,更为甚者,人趋于利而造成很多悲剧。
  在人追求最大利益的过程中,难免会忽视另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比如:亲情、友情、爱情,这些在金钱的诱惑下已经显得苍白无力。难道利益就真地高于一切吗?!
  事实上,社会上的很多制度都体现了利益至上的原则,大部分人都认为幸福是建立在丰裕的物质条件之上的。
  虽然难以改变现已有之人的趋利之性,但我们却可以改变未出生之人的本性,因为他们不曾被利熏染,而是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被社会驱使着去求利。欲止利,我认为必须将德与情放在利益之前。
  现在呢,钱有时候可以买到爱情和亲情。如果将来有一天,钱买不到情,那人赚钱就没有实际意义了。现在还有个问题,就是钱能买到欲,而人放纵欲望的本性同样会使人去追求利。再者,现在的情还不足以吸引人,情比纸薄的事时时发生。故最有效的止利工具乃是德。
  德乃中国之传统,利乃当代之本性。人之本性改变不了传统,但传统却可以影响人的本性。德在人心根深蒂固,虽然人的言行举止称不上德,但他们本人还是会以有德自称。
  怎样扩大的德影响呢?最快捷的就是教育了。虽然当代的人难以改变他们趋利的本性,但其子孙后代却可以教化成一个有德之人。这样将德置于利前,人就不会为利所动了。
   若天下皆将孔子语录作为行为标准,何惧民风不化;若天下公司皆将孔子语录作为录用标准,何愁民风不纯;若天下学府皆将孔子语录作为录取标准,何愁民风不化。因其趋之以利,故我诱之以利,将德的教化放在利之前,何愁民风不纯。
  怎样将德化普及万民?这就需要有一个人来做这件事了。在当今,一个人要想有很大的现实影响力,要么从政,要么从商。若从政,如果不是位高权重者,难以令行禁止,再者,政治错综复杂,权力相互制衡,牵一发而动全身,除非毛泽东在世方有可能,当代事没有什么人的。谷只有以利止利,从商而为。
  若要将道德行为作为公司录用标准并将该制度推广到全国,这样的公司不仅要有实力,更要有绝对的影响力。联合中国的各公司或政府推行这一制度。每家都有一本修身的书,并且都要学习它。几十年后社会弊陋必会肃之一清。
  怎样联合公司和政府呢?此事初看很难,现实中也确实很难,虽然难但也不得不做。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需用天下之才,结天下之志士,共图谋之。志者有心,才者有才。一人力寡,众志成城。
  归其根,创业不可少,若有人支持则可以减免该过程。怎样得到别人的支持呢?宣传就显得很必要了。媒体宣传很费钱,再者,有心参与的人很少,毕竟有之志士太少,最好的就是在网上宣传了。现我们已建了一个网站(有待改进),以做宣传之用。至于创业过程,尚无具体的,只有各大概方向,毕竟我还没有真正踏入社会。唯有利,方可止利。不破则不立。
  附:在我看来,志向比才华更重要,当代青年,不乏没有才华者,但更多的是没有志向者!!!虽然他们对社会的某些事会感到不满,但他们却不曾想过靠自己去改变,总觉得自己人轻言微。而有志的人,只要结合现实,亦可成大事,再者,有志而无才者几无。有心胜于无心阿!比“无”的境界更高一层。

修行→修心→随心

  修行难吗?不好说。如果仅看修行,我觉得印度僧人的做法不错。古有苦行僧一说,不在庙里念经,却到世上受苦。经常是食不果腹,衣不蔽身。从而提高自己的修行。什么是修行?修行是 修 与 行 的合称,其意不名亦知。修行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苦行很盛行。我过古代的僧人进寺后多挑水劈柴,这就是一种修行。确切的说,修行就是让人知道并体悟人生的辛酸苦辣。仅知道什么是苦,那还不行,非要经历后才可以;仅知道什么是累,那也不行,非要经历后才可以;仅知道什么是疼,那仍不行,非要经历后才可以,这就是知行合一。经历之后,再碰到苦、累、疼,那就没什么了。经历过的人就可以看破它,从而突破它的束缚——这也叫破而后立、涅盘重生。
  当人突破生死的束缚时,就可以进入修心的境界了。在经历修行后,本我会对人生形成许多新的看法,而本心就会遵照这些观点去做。由于该境界早已超脱是非,那自己的修心路是不是走对了,这就需要印证了。找谁印证呢?能找到比自己境界更高的人最好了,但是很难找,因为太平凡吧。所以一般找生活中的事去印证。佛法同样可以从生活中得到。修心的过程中还需要守心,怎样守呢?有神秀诗为证——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当印证自己正确时,就可以对其深信不疑;当难以印证时就不能太过于执着于它;当其错误时,就要随之改变自己的心态,这样之后就可以避免走上歧途。这些正确的观念放在心中便可称之为心德。
  当人悟到随性而为时,那此境界就叫唯心了。“心学”之祖王阳明说过,“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从唯心角度来说,好象心就是神;从唯物角度来说,这是完全错误的;对我来说,有些道理,但过于偏激)有诗为证——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还有和尚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孔子也说过:“七十随心所为而不逾距。”唯心的大乘境界是可以忘记一切的。心动非佛,心静成佛。成佛本在一念间,世俗也有真佛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从佛家看唯心,唯心是集大成;从儒家看唯心,同样也是集大成;那道家呢?我不清楚,但可以知道老子可以抛弃一切俗世俗物。
  存在的东西就有它存在的必要。什么是唯心?唯心不是迷信,更非书中所言。唯心是与唯物并驾齐驱的另一片天,进入其中才知道它的玄妙

祭天文

  自六年以前,修身以来,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三年之后,自觉行为无违道德之处,开始修心,修心之途,历经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等人世百态,自认看破一切,除一“情”外。
  尔后接触不少书籍,常叹社会之不公,人心之不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社会陋习甚多且有席卷大江南北之势。国家虽有良策,奈何官吏不力,使其有名而无实,贻笑大方。后吾知民、工及民工生活之艰窘,且草菅人命之事时有发生,甚感无奈。吾若不知,一切皆可照旧,读书以取功名,寥寥一生。然吾知之,知之而不善之,非君子所为。
  他人之生死与社会之无情本非吾之所司,然大义所趋,吾不如地狱,谁入地狱!虽千万难吾独往矣!或有谋财害命者,或有见色起意者,或有自私自利者,余闻之,于心难忍。吾学上承释、儒两派,立志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为王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慈悲为怀,肃清社会。然吾区区之力,实难易继,故寻天下有志之士,共图大计。

学——中国哲学之终极

  读完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后,颇有感触。他主张: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以我之见,很有道理。从人生到人灭,陪伴人本我的就只有自己的心了,心存则人存,心亡则人亡,是以人什么都可以抛弃,就是不能抛弃自己的心。明白这点后,我们更应该加强新的磨砺,是以修心很重要。
  在我国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他们的思想也只是停留在外在的行为,并不曾深究过自我的本心,儒、道两家都不曾深。到了明代,才有了很系统的心学。最为典型的就是王阳明,他自认是儒,但到了后来,又和佛家思想牵扯到一起去了。我们不管别人怎样评价,但是在我看来,心学是中国释、道、儒三派的基础,也是三家的相同之处。在心达到大成境界后,用不同的行为表现出来就形成了不同门派了,若济世救民,就是儒了;若慈悲为怀,就是佛了;若无为而用,就是道了。追求精神的升华是要从心开始的,若从外物着手就有点舍本逐末了,像经史子集之类的书可以参考印证,但不足以一生沉浸其中,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想更好的学哲学,从心入手是最快的,但这也需要行为来辅助,儒家有云:修身养性,缺一不可,但二者却可以同时进行,三年可小成,六年可大成。
  为什么说心学才是中国哲学的终极呢?不妨看看东、西方的哲学区别:自古以来,我国哲学就开始向内追求,追求最高的精神境界;而西方自古以来却是向外追求,追求宇宙真理。不知是历史的必然,还是运气的偶然?!所以按照历史的轨迹,中国哲学是应该向内追求的,而追求的尽头就是“心”了,研究并发展“心学”可能是很必要的;西方哲学追求的是外物,追求的尽头就是“物”了,是以唯物主义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主潮,这也是历史发展的轨迹。当东、西方哲学思想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就会出现合流的情况。在内则主心,在外则主物,如若一味强调其中之一而忽视另一,都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在思想合流之前,我认为发展心学是很必要的,而且这条路不会错。当内在精神有足够强大时,我们就可以向外发展。向外发展的途经就很多了,可以用儒,可以行佛,可以用道,可以格物,可以唯物等等,这些都仅是外在的表现。
  王阳明的心学在当时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加之其与佛教思想混在一起,难以区分。即使我开始也认为自己学的是佛学,但后来看了冯友兰写的书后,才明白我的思想是属于心学的,但是我却不是从王阳明那里学的。自朱熹、二程之后的儒家,他们在儒家思想里强调本性论,在其以前,儒家强调的是修身论。虽然孟子有言“吾独养吾浩然之气也”,但孟子也不曾强调心的重要性(也就提出了心善论而已)。至于其浩然之气,那是因为其心无愧于天地而形成的正义之气,虽是一种精神境界,但不是有意识的形成的,那是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关于心学,有这样一个故事——王阳明去南镇玩,他的朋友指着山中的一颗花树问他:你平时不是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吗?但是你看这颗花树,它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又有什么关系呢?王阳明就对他朋友说:你未看此花时, 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当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由此便知此话不在你心外。
  其实世界和意识也可以这样类比。如果你不存在,那世界上的一切与你同归于寂,世界对与你毫无意义,因为你存在了所以世界在你心中一时明了起来,只有当你有了对世界的看法,世界对你才有了意义。在举个近点的例子:世界有很多人,有你认识的,由你不认识的,你认识的人对你来说才有意义;而那些你不认识甚至没听过的人,对你来说根本就没意义,他们对你来说,根本就不曾来到过这个世界。而认识的过程,就是外物在你印象中留下痕迹的过程,如果你的意识都不曾来过这个世界,那这个世界就没有东西在你的意识里留下痕迹,故这个世界对此时的你来说,是没有意义的。这样才是理解正确理解心学的方法。如果我们彻底的懂了心学,那么我们就自然而然的懂了佛学。但是怎样彻底懂心学了,我认为这就要回归到行为上来了,由修身到修心,由修心再到唯心,唯心境界就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天大地大,为我最大;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就是学了心学的精神境界,但这仅局限于精神,如果将其用在物质领域,可能就是一场灾难了。

心德
  以静养身,以心制情,情由心发,身具德行。
  万事唯心,万物唯我。是非善恶,皆由心定。
  宇宙浩茫,生灵微渺。置身世外,旁观世态。勿以生而乐,勿以死而哀。生为死始,死为生终。看破生死,心德初成。
  儒可修身,道可清心,佛可见性,其宗旨皆不离大道,可意会而难以言传。万道皆通,万法同源。鉴于前作,悟于自身。物可有无,事可是非。以中庸之道处事,以随缘之意自持。
  (世俗混浊,是难澄清。众生蒙蔽,心智未现。失心而无主若三军而无帅。眼光过于世俗,言行过于轻浮。不知为何而生,为何而存?)

《魔欲经》
  欲之所存,在于一心。欲之初,人之始。心之所向,欲之所急。
  讲究先修心,在修身。
  身含欲,心隐欲。含而不展,隐而不露。
  墨即为人,魔由欲始。不因欲望而疯狂,确立用欲望完善自己。这就是末。魔道殊途同归。
  下欲者,易冲易动,贪而无厌,虽欲之强,无法集之,散而不凝,不定为依,是为乱;中欲者,欲虽多,分之主次,从一而终,聚而不散,发之难挡,是为凝;上欲者,隐于体,敛余心,不鸣则矣,一鸣惊人,欲之所指,无以为敌。

平常心
  平常心即对时间一切淡然处之。无喜、无怒、无贵、无贱、无身份差别、无地位差别。
  在喜面前,心不会狂笑;在悲面前,心不会难过;在怒面前,心不会暴躁;富贵降于身,心不会自傲;贫贱降于身,心不会自卑;受宠之后,不应鄙视不如自己的人,受辱之后,不能一心仅存报复之念。看淡世间万象,这样才有利于心境的提升。不偏不倚,是为平常心。
  人人皆有心归寂静之时,亦是人得平常心时。平常心易得,然而守住平常心却很难。佛心易得,守住佛心却很难。眼光敏锐者善于捕捉平常心现的那一刻,由此而知,处于平常心时,人的状态和心境,长期的守持,将之养成习惯,然后归之于自然。这样之后,则其人何时何地何境,都可以以平常心处之。
  人世百态,世间万象。人在许多选择面前都显得手足无措。之所以人心很脆弱,是因为心惧怕很多东西。由于害怕,人就无法淡然处之。人心怕穷,所以看不穿穷,从而导致很多人去追求富贵名利。人心怕累,所以人人都去寻求并满足于安逸的生活。人怕旁人异样的眼光,所以很多人选择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每当人怕世间一象时,他们的心就脆弱一分,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脆弱,很多人没有选择去勇敢面对,他们学会了掩饰,将自己的心深深的隐藏,带着一副面具做人。因为这,人与人之间也就无法交心,所以隔膜也就产生了。
  
  因为人们害怕旁人的异样眼光,所以很多人在外界舆论下,不能真实的展现自己,这样也是自己活得很累很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同,他们开始做一个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人。随波逐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主见。他的思想与逐渐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和外在的舆论下被摧残、扼杀。
  我总以为自己是超脱世俗之外的,并且很喜欢称世间的一切为世俗,因为他们真的很俗,他们的思想超脱不了世俗的束缚。没有思想、没有主见、没有眼光的人是不是应该叫他们俗人?
  要做到平常之心,首先我们不应该害怕,不怕穷不怕累,更不怕别人异样的眼光。怎样才能真正的做到不怕呢?很简单,亲身去体验一下就可以了。体验一下穷的感觉,并明白在精神境界里穷和富没有什么两样,就不怕穷了,也不怕别人说自己穷;体验一下累的感觉,就可以明白,累过之后是轻松,其实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明白了它的不可怕,以后再穷再累,自己又有勇气去做了;体验一下在别人的异样眼光中仍我行我素的感觉,明白它不可怕后,我们就会发现以前的自己是多么愚蠢。体验此三觉后,即可破除这三相。世间万象,但凡如此,俱可一一破之。若能破除万象,则心无所惧,心无可怕,这样之后,自己的内心就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世间没有什么能难倒我,因为世间没有什么能令我害怕。
  万相俱破,则万象平等,平等之时则易形成平常之心。心之大成则指日可待矣!

国家与文化
  国家亡了,民族尚可存,若文化亡了,民族还存在吗?
  自古及今,国家都只是最高阶层人的,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即使是今天的中国,一样也是代表高层的政治集团。国家这个概念只是为政治服务的,若没有政治利益的争夺,就不会有国家之分了。而文化确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中国人是值得自豪的,因为我们有着世界上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文化,并且我们将自己的文化传承了近5000年,骈、赋、诗、词、曲、小说任何一样都值得我们骄傲,它们陶冶人的性情,丰富人的精神内涵,其价值是不能用任何物质来衡量的。
  国家,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的工具。为国家献身,就是为统治阶级利益献身,若国家利益代表低层的利益,为国家就是为自己;若统治阶级不能代表低层,为国家就好比是尽愚忠。一个国家真得值得自己自豪吗?唐朝值得我们自豪吗?如果值,有是哪些方面值?唐朝的繁盛很大原因是在于其文化的繁荣,能令四夷来朝,修文德使四方臣服。即使唐朝在繁荣,那也是唐朝的,与现在的我们没有直接的联系,而唐朝真正留给我们的却是其文化。政治集团在中国历史上数不胜数,没有哪个能长存千年的,因为没有一个政治集团能长期代表我们民族的意志。国家亡了,是指代表民族的政治集团亡了,而不是民族亡了。若民族亡了,那就是其文化亡了。政治家喜欢找很多借口,将亡国提升到一格民族灭亡的高度,来缓解国内矛盾或反击敌对势力。
  文化,孕育过民族魂。犹太人被希特勒杀光了,但他们的民族却没有灭掉,因为他们随身携带着民族的魂,有了魂在,只需要找到寄主,其民族一样能复兴。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特色,中华民族以前也有自己的特色,但在建国初期,都被世人否定,文化也随之落寞。即使在今天,人们人没有对民族文化“平反”,错事作的在多的人都可以苟且性命的存活于世,为何却对文化报有那么大成见。也许是统治阶层的不在意吧。今天很多人都向外寻求精神的寄托,对别人很了解,对自己却一点也不了解,这和我国的文化处境何其相似啊。今天,人们对于马克思的了解甚于对中国释道儒的了解。大学有大师,才能称其为大学,文化界也要有大师,才能复兴文化,但是大师却很少,所以我们的文化就像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头,孤独的走着,虽然身边有很多青年、壮年陪着他一起走,但是却没有了懂他啊。


错爱(附无题诗)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
  我们却为父母抛弃了更多。
  无题
  不会花钱的人不会赚钱,
  会花钱的人不一定会赚钱。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9 00: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