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了很久還發不到照片 !再來一次, 請何總把後學重發了的帖删掉, 謝謝!
後學感謝Yeung兄的結論。 後學覺得, 以面對地鐵入口的商場來說, 相比起德福、荃灣等地鐵沿線的商場是明顯不旺的, 除了週末以外, 平日的人流很少(廁客除外), 這是經過三年多的觀察。
父親及後學也是在該區長大及生活的, 先加點關於奶路臣街的舊資料, 尚未興地鐵的時候(約70年代), 家父依稀記得面向彌敦道那個地段大约是體育用品店(名育健)及上海食品店(名稱已忘記), 後期已不斷轉手, 父親稱該地段的店舖一向不太旺, 而後學對其前後的舖位較有印象(例如皇上皇餐廳, 彌敦毛冷及瓊華酒樓等), 直至地鐵開通後已是現在的銀行中心了。這家銀行後學全家也沒有光顧過, 所以未知其興衰。
70年代末的彌敦道 80年代末的彌敦道
至於奶路臣街, 由近染布房街開始, 經過97年以後而近年才關門的也不少, 例如少年時買日本玩具必到之地— 1.宇宙船(年初時關門),
電腦中心隔兩間, 原本是賣 2.珍珠奶茶的, 那時門前經常有人聚集,
現在已遷往新址,
現在看見的領域是09年才開張, 原本是 3.日式班戟專門店, 還有些紙牌放在門前介紹其特式甜品,
所以”只旺舊舖”這個概念值得再思考一下, 而 4.漢榮書局從後學懂事以來已經存在, 應該差不多是奶路臣街的老大了!
這些消失了的店舖實在很艱難才能從記憶裏找回的。 而西洋菜街則變化太大了, 記憶中97年之前已經存在的有 5.鞋店,
6..永成攝影器材店(現在擴張了),
9. KFC
8. 麥當勞
還有 7. 壹圓, 小時候學生照是在那裏拍的,
再遠一點則到 10. 中南文具店。
Yeung兄提出梯級這個問題後學也留意到, 可移玉步到 11.家樂看看, 梯級比該案多,
但店鋪還是可以的, funny, isn’t it? 所以梯級這個問題或可再研究研究。
至於Yeung兄談到兆萬這個問題, 可以說是比較複雜的, 後學亦主動了解過, 問題是集中在四樓以上, 電梯位置是個大問題, 通道太窄是第二個問題, 問題還有: 開放時間太短(3:00-10:00pm), 新場而商戶不開鋪, 開舖時走到通道中閒話家常(令通道更窄, 像木人巷), 商場燈光太白太光像醫院或課室(不親切), 大業主思想保守, 所以店舖種類太少(據說連男裝內褲也不可賣)……etc, 在此不贅。 後學相信, 基於租金問題, 除了已買下該地段的商鋪以外, 其他的就只有集團才可生存下來。 如以銀行中心這種設計, 應該只有(會慕名而來的)大型連鎖店或百貨公司才能興旺吧! 後學認同電梯太高太長太斜是商場死穴, 除非商場的地面空間極大。而大門入口至電梯距離太短又是另一弊處, 與街外的空地相比, 明顯較小, 或可能是過門不入的另一原因(比較之下將氣聚至較闊之地), 說到這裏, 已差不多把半個旺角搬了上來。 後學一向不材, 以上只為一家之言, 聊以自娛, 絕無冒犯之意, 望各位大大包涵! 如有錯漏不吝賜教,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