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想尔注》的思想多与《太平经》相同,并汲取河上公解《道德经》的某些内容。
要求人们信行“真道”,奉持“道诫”,认为“道至尊,微而隐,无状貌形像”。道是
至高无上的,神秘的,具有人格意志。道就是“一”,而“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
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太上老君由此和至尊之道合二为一,
被尊为最高之神。
“道”能够“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如果人们按道的训诫去做,就可以“积
善成功,积精成神,神成仙寿”。它将儒家的伦理价值观和道教的修仙相结合,对后世
道教有深远的影响。《想尔注》特别强调“一”和“守一”,从精、气、神去讲修炼长
生之道。它指出:精结为神,修道者欲令神不死,就应该“结精自守”,以清静为本;
又说:精是“道之别气”,万物都含“道精”,当其“精复”时,都归其根,故人人都
应宝慎其“根”。它说:道散形为气,道气常上下,经营天地内外;其所以不见,乃
“清微”之故,人若奉行道诫,则“微气归之”。可见神仙长生之道是《想尔注》所追
求的终极目的。
为了诠释的需要,它在解《老子》时,数处改易原文。如将第十六章“公乃王,王
乃天”句中的“王”字改为“生”字,并解释为:能行道公政,故常生也;能致长生,
则副天也;天能久生,法道故也;人法道意,便能长久也。又如将第七章“非以其无私
邪?故能成其私”句中的“私”字改为“尸”字,并解释为:不知长生之道,身皆尸行,
非道所行,都是尸行。
道人所以得仙寿者,不行尸行,不同于流俗,故能成其尸,得为仙士。这样一改,
就使《老子》更接近注者的神仙长生思想。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它和《太平经》一样,
强调“太平”,认为治国之君务修道德,忠臣辅佐务在行道,道普德溢,太平就将到来。
隋唐以前,《想尔注》在道教中颇受重视。《传授经戒仪注诀》列举道士当诵习十
卷经,第五、第六即是《想尔注》。
唐张万福《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列有“想尔二十戒”,存录《想尔注》上下卷。
《太上老君经律》也有“道德真经想尔戒”。但唐以后《想尔注》在道教中不显。据史
载,东汉末张修、张鲁在汉中传播五斗米道,以《老子》为徒众的主要经典,故《想尔
注》当是米道祭酒讲解《道德经》的教材,是研究早期道教史及道教思想史的重要文献。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