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注:本文转载经征得作者桐源居士同意。内容出自桐源居士著作《百年堪舆——龙主沉浮》“凤凰趁浴 印匣金龟——梁启超”一节 引子:从小志向远大,颇有舍我其谁气概的毛泽东,青年时期独对两个人推崇备至,一位是曾国藩,另一位则是梁启超。 戊戌变法,毛泽东不说“康梁”只说“梁康”,这个“梁”便是梁启超…… 广东新会茶坑凤山下的一座百年老宅,诞生了近代中国文坛上叱咤风云的梁启超。梁氏故居龙脉源自何处?结作形态的特殊对所主之人意味着什么? 父母山双峰竞秀,梁氏父子学界成就与此关联。故居后山凤凰趁浴,三面环水,前砂水绕印山,卧牛饮马,又蕴涵着什么样的风水信息? 风水要素中,前砂固然重要,隐于结作之地后的风水气象亦不可小视。横龙结作的梁氏故居,其鬼星如何,对梁氏一族产生了什么影响?
维新领袖 学界泰斗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子等,广东新会人,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曾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段祺瑞内阁财政总长。
梁启超 梁启超自幼聪颖,有“神童”之称,“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18岁师从康有为,同倡变法维新,合称“康梁”。23岁赴京会试,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宣传维新变法。戊戌政变失败后,逃亡日本,进行维新救国活动。辛亥革命前后叱咤政坛,组党结社。期间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进行了一场中国应该进行民主共和还是君主立宪等一系列关系国家前途命运问题的大论战,梁的观点受到革命派的严厉批判。 袁世凯复辟帝制,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公开抨击,并和蔡锷策划反袁护国。其后,赴欧洲考察,潜心研究中西文化,“五四”运动时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开白话文风气之先。晚年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任教授。一生著述宏富,集为《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不但文才杰出,还曾身居要职,儿女中3人为院士,可谓满门书香。不幸的是,曾任十九路军炮兵上校的梁启超三子梁思忠,却因腹膜炎去世,享年仅25岁。 梁氏一族文贵鼎盛,武贵不显,与风水有着怎样的关联?
凤凰趁浴 双峰竞秀 梁氏赖以发迹的风水,深深植根广东省新会市。葬于崖门的梁家祖墓,近前为进入大陆架的浩瀚海水,对面连绵群山,有情远朝,气象万千。既领大洋豪迈开放之风气,又得如屏如帐的山峰朝对,此墓不失为一处吉穴。 然梁氏一门百年显贵,风水上主要以茶坑管理区的故居为用。这座如今受到国家保护的老宅,有着极其丰富的风水内涵。 梁启超故居坐甲兼寅,太祖山来自西距故居约100公里的天露山。 天露山,江门五邑主要山脉,西临新兴,东界开平,山脉东北—西南走向,主峰海拔1250米。绵延东北,为水源山、老香山。老香山曲转东南,入鹤山境,约30多公里,起而为皂幕山,梁氏故居的少祖山。 东北—西南走向的皂幕山,雄镇一方。龙脉沿东南跌宕而下,经田洋、平丘反复脱卸融聚,至鹤城镇出现一次重要的跌断,然后于杉山重起,约10余公里,崛起圭峰山地,又为梁氏故居的少祖山。 途经杉山驻跸后的龙脉,迳往东南。杉山东偏北,有支脉连出,为龙脉护从;再东北,为皂幕山北延的大雁山地,雁展于西江南岸。皂幕山南下,先为蒲髻顶,遇潭江深界,转而东进,直达圭峰山地。梁氏故居少祖山北有护靠,南临大江,呈现双龙贯脉的风水特征。 与天露山、皂幕山走向一致,绵亘约6公里的圭峰山,主峰灯盏湖,高程545米。山脉自西北而来,面东南而成巨门土星圭笏状,为会城父母山。圭峰山下,众山皆连绵四出至十数里复又回望之,多呈回龙顾祖状。
梁启超故居地形图 圭峰山至梁氏故居,龙脉沉落平洋,越会城,过众溪,充分脱卸,约12公里,起凤山作为梁氏故居的父母山。 《新会县志》概述了这一情况,称“环城区山地南下三和6公里,有天马熊山”,“凤山又名熊子山,高程91米”。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风水上的凤,或见于前砂,作翔舞之形;或现于穴后,为来龙所带,有之均贵,王侯可许。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占地近1平方公里的茶坑凤山,风水上都是一只名副其实的凤凰。在会城南部大江环绕的这片5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凤凰两翼开张,双翅拱抱,无疑是最为贵重的风水宝地,也是潭江边上最突出的地貌景观。 似乎为了使凤凰有更充分的活动空间,长248公里、平均河宽1000米的潭江在经崖门南入黄茅海前,在南坦海提前作了一个弯环,先向南,再折向东,在银洲湖北汇西江支流后入海。凤山前有潭江横列,后有西江缠绕,大江之水在其东、西、南三面缠绕。展翅飞翔的凤凰,活灵活现,兼充分得水,有沐浴之形,故名“凤凰趁浴”。 凤凰趁浴,非涅磐、重生。凤本贵,在大江里沐浴,洗却凡尘,益发高贵。风水有此形,出人贵而清高,与常人不同,无论是才华,还是思想行为,均高人一等。
翔鸾飞凤(载《玉髓真经》) 凤山西面建于山脚下的梁氏故居,前临半月形池塘,约1里外再两条小溪合流,潭江环绕,最近处仅1.5公里。故居周边池塘、溪流、大江齐备,水网发达。趁浴凤凰,自由自在,如鱼得水。 奇怪的是,梁氏故居祖山天露山、皂幕山、圭峰山,均东北—西南走向,父母山茶坑凤山却一反其祖山固有走势,折转90度,自西北向东南逶迤,面向西南,梁氏故居面西南而建。 右承圭峰之脉,横龙结作,绝非梁氏故居的轻率之举。表面上与祖山朝向存重大区别的茶坑凤山,实际上与祖山有着本质上的联系。坐东北朝西南,梁氏故居坐向不但得祖山之神髓,风水上还有着不可更易之理,是茶坑凤山在风水上的不二选择。 距潭江、西江合流的银洲湖10公里的圭峰山,作为祖山面向东南,双江合流正当其前,会城风水自有一番妙处。但身在合流之处的凤山梁氏故居,情况则截然不同。如若还是直面大江远去,就不只是风水术忌讳的元辰水走主贫绝这么简单了。显然,这是任何一个地方都必须极力避免的事情,何况是贵不可言的凤山。 要杜绝江水直流无收的风水弊端,惟有在方向上作出选择:要么向西南,要么朝东北,均须折转90度,异于祖山走向。 梁氏故居选择了向西偏南的形式。来自会城的龙脉,圭峰山巍峨高大,在故居右前方耸立,是为金、土相间的厚重印笏。左有大江缠绕,右有插天印笏旁侍拱照,凤山后峙,故居遥对圭峰洋溢着深沉执着的顾祖之情。 承接西北来龙气脉,凤山缓缓抬升,中起双峰,再悠扬转向西南,聚拢之势成弯弧半月,东南山脚拖撑。故居白虎甚为顺俯,性极温和,砂开二指,外指带牙刀;青龙同样砂开二重,较白虎更为雄昂有力,前伸距离亦长,末尾于丙方起一圆阜,为带印。龙虎带刀、印,属贵曜。青龙高于白虎,因应着下手砂须兜收有力的客观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青龙、白虎相顾揖让的梁氏故居,左右砂高低、方位、距离等颇有章法,其状与《葬书》关于龙、虎的要求极为吻合,是堪舆实践中不可多得的又一范例。 凤有飞扬之形。梁氏之凤,飞扬而不失度,曜而有制,凤翔与藏风兼得,堪称一绝。 居大江合流之处的故居,虽转身西南,不对去水,仍不免有水去之患。青龙砂强势雄起,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但从根本上尚存不足。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故居之后,隔江有金钟山雄峙,相夹去水。继而在银洲湖南入黄茅海的20多公里距离上,东西两面连续有大岭、牛牯岭、五指尖、将军山等交相拦截,出海口更有著名的崖门,形成风水上至为难得的捍门形态。 山环水抱,水法、砂证完美,凸显此地的贵耀。而更为夺目的,还是凤山顶部的形状。 凤山顶上,卓立木星双峰,海拔虽不足百米,但峰尖如削,秀丽异常,两峰相隔约400米,朋比双辉,令人叹为观止。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峰上建有凌云塔,又名熊子塔,“熊子归帆”从此成为新会八景之一。 双峰竞秀,风水价值如何? 张子微云:“双笔并立,木旺秀集,二不可偏,贵乎相及。”蔡元定发挥曰:“一尖为状元,二尖为兄弟同科,故经断以为不可偏,盖一大一小,或一高一卑,或一卓一欹,皆谓之偏。如此则兄弟必有一人不美。”
同卓笔 木星卓立为笔,双峰即双笔,笔秀主文贵。张子微、蔡元定断双笔并立,兄弟同科,却绝口不说文贵之数,体现了前辈大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也说明二尖不限于一,不等于二。梁氏一门,先兄弟二人同为院士,后再增一院士,与双峰之义合,与形异。 后有双峰,当如何建宅立穴? 凤山双峰之间,中透一乳,面西南而下,尽头处,梁氏故居于青龙、白虎两翼抱裹之中,枕靠中乳,面临池塘而建。从凤山脚下微微仰望,故居准确地处在挺立双峰的中间接合部位,典型的“双峰对空”做派,一线不易。风水上的朝应定向原理,在这里灵活运用于后山枕靠之中,体现出卜居选址之人融汇贯通、善于取舍的堪舆眼力。
背靠双峰的故居 顾祖趁浴之凤,文笔尖耸劲插,风水上的鲜明特征,造就了梁启超同样鲜活的人生。他不但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巨匠,还是极具思想性和战斗性的精神领袖。 梁启超无疑是中国文坛一个时代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他个人的创作虽然成就并不很高,但却是自己理论的实践者,为新文学的真正发展开拓了道路。他是一个接受正统教育,饱读诗书和四书五经,熟谙修身治国平天下道理的人,一个既眼界开阔,能够接受西方思想,但又循规蹈矩的人。是他,在中国以变法维新、公车上书的壮举,树立了忧国忧民、舍生取义的爱国大学者受人尊崇的地位。但他又是一个顽固守旧的人,以至于孙中山高举反对帝制的大旗,推翻两千多年封建王朝,革命形势风起云涌时,梁启超作为知识界的一面大旗,不合时宜地掀起了“倒皇”与“保皇”的重大论争。 论战,是梁启超生平多次经历而无所畏惧的事情。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值得他去论战;对于中国问题的长期深入思考,以及他的资历、学识,使他有能力、有条件站出来论战。“保皇”与“倒皇”,梁启超站在了孙中山的对立面;但梁启超毕竟没有像袁世凯、张勋那样逆历史潮流而动,复辟帝制。袁世凯称帝,开历史倒车,梁启超不顾个人安危,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以最鲜明的态度反对袁世凯,不但口诛笔伐,还身体力行,策动“护国战争”。因此,人民很容易地理解这位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历史给了这位学识渊博,执着得有点迂腐的爱国者应有的地位。 凤山双尖,木秀东方,滔滔江水三面环绕,得水滋养之笔,力量非凡。论战见长的犀利双峰,与号召力巨大的旗手相比,有所不及。缺乏插天气势,不具领袖品质,使他无论是作用还是地位,始终无法与孙中山相提并论。但对于八塘之蛙袁世凯,梁启超的如椽巨笔,则凌厉万分,锐不可挡。袁世凯曾对身边人说过,他怕两支笔,第一就是梁启超。袁世凯的遗臭万年,与这支所向无敌的大笔毫不留情、入骨三分的揭露批判有关。 梁启超写出《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时,袁世凯得到消息,派人送来一张20万元银票,说是给梁启超父亲祝寿,交换条件是这篇文章不得发表。梁启超断然予以拒绝,将银票退了回去。袁世凯心有不甘,派人警告梁启超说:“梁先生也曾经在海外流亡十几年,其中的苦头不是不知道,何必再自讨苦吃?”梁启超铁骨铮铮,软硬不吃,回答说:“我这个人疲于奔命的逃亡经验已经很充足了,我宁肯选择逃亡也不愿意在污浊空气中生存。” 梁启超与袁世凯先密切后水火不容的关系,先保皇后倒皇的做法,有人认为是梁启超倒袁采用的“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一种谋略,目的是在报他的老师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与袁世凯结下的不解之仇,这也高估了梁启超的智慧。实际上,忠君爱国的封建思想、循序渐进的改良维新思路一直贯穿着梁启超的思想行为核心,从没有改变过。 梁启超的认真执着不但自身突出,还遗传给了下一代。长子梁思成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保护北京城古牌楼、古城墙上的表现给人印象深刻。接受西方建筑思想,具有开放眼光的梁思成,对传统是那样执着。是他率先提出保留古城,另建新区的建议。当由于种种原因其建议未被采纳时,他又以学者的专注与执拗,以个人的微弱之力竭力阻止这场悲剧的发生。北京的古牌楼、古城楼最后还是一砖一瓦地拆除了,他所钟爱的世界建筑瑰宝一点一点地被吞噬,在他去世的那一年,北京古城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如今的人们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时,多少留下了一丝丝的遗憾,而对梁氏的执着投去敬佩的目光。 从梁氏故居的风水环境中,我们能发现梁氏父子精神品格的由来。地处潭江、西江边上,三面环水,濒临大海,领风水之先,使其常怀忧国之志,力倡改良之风;而横龙顾祖,穴法中规中矩,又是其注重忠孝传统以至因循守旧的思想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