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8-23 21: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儿割掌疗法
小儿割掌疗法是用小眉刀等手术器械在患儿手掌面等部位进行切割、摘取少量皮下脂肪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由于它以割脂为手术治疗的主要特征,故又称为“割脂疗法”。
本疗法是在古代砭刺疗法及后世挑脂(液)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文解字》称:“砭,以石刺病也。”远古时代,人们利用打磨后石器的锐角锋刃在体表进行点、刺、切、割、刮、压,以治疗各种疾病,其中就含有本疗法的萌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本疗法长期以来只是在民间广泛流传使用,直至清代《理瀹骈文》才有“割缝法”的记载,近数十年来,通过发掘整理民间治疗经验,发现本疗法用以治疗小儿疳积、哮喘等病确有实效,才渐为人们所重视。
[基本内容]
一、操作方法
1、将小眉刀或小手术刀高压消毒,或浸泡于75%酒精中30分钟后取出,放置于消毒盒内备用。
2、嘱家长用肥皂、清水清洗小儿手,抱住患儿坐稳。助手将患儿腕关节握住固定,左手握儿四指。术者左手捏住病儿大拇指,向掌背轻按,使大鱼示部(在第一掌骨中点)暴露舒展。
3、术者用2%碘酊涂擦病儿大鱼际部(亦有割治小鱼际部,或掌面食指、中指之间的根部处)。稍干后再用75%酒精从鱼际中心向四周拭擦脱碘消毒。
4、在一侧大鱼际(或上述割治处)的割治部位重压2-3分钟后,立即用手术刀作一纵形切口,长约0.5厘米,深约0.4厘米。术者随即用力挤压创口两侧皮肤,使切口皮下脂肪充分暴露,挤出黄白色脂状物如黄豆大,即将其剪去或摘除干净,然后敷以消炎止血粉,覆盖消毒纱布,绷带加压包扎止血。3天后解除包扎,6-7日创口愈合。再用上述方法割治患儿另一侧手掌。
二、治疗机理
切割破皮,在皮下取出一定数量的脂肪小体,人为地造成机体脂肪的破损,这是一种慢性、良性刺激,能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回复反应。本疗法通过调整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脏腑机能活动,特别是能增强脾胃及小肠的运化吸收功能,从而改善小儿的营养状况,增强小儿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
[临床应用]
本疗法主要用于重症疳积和哮喘。
一、重症疳积
在大鱼际、小鱼际或掌面食指、中指之间的根部处切割、取脂。
二、哮喘
割治大鱼际或膻中穴,取出黄白色脂肪液少许。亦可采用挑提法或挑筋法。
[注意事项]
1、割脂手术必须选准部位,方能摘取脂肪,调整机体脏腑功能。
2、治疗室应光线明亮,手术宜轻割快切,切口宜小,深浅适度,以便摘取脂肪,不得损及血脉;局部略有渗血,术后应立即加压包扎止血,以免流血过多。
3、创口未愈合前不得浸泡生水,防止感染发炎。1次只能割一只手掌;症情未愈,1周后再割另一手。
4、治疗期间,忌食油腻及滋补品。饮食宜清淡酥软,容易消化,新鲜而富有营养。
[按语]
疳证,为儿科四大证之一。小儿因乳食不能自节,父母溺爱,恣食生冷,油腻,饥饱不匀,损伤脾胃,湿食内停,多成疳疾。汤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应用本法割掌取脂,手术简便,疗效显著。然本疗法须用手术刀切割,留有创口,包扎后7天不能用手取物或入水洗涤,颇不方便,且容易感染。与针挑四缝穴相比,后者较安全,痛苦亦小,是为不同。
割治疗法
割治疗法是用手术刀切开某些穴位,取出一些皮下脂肪或结缔组织,从而达到缓解病痛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作治疗的疾病如:
(一)哮喘:取双侧鱼际穴,常规消毒后,用尖头外科手术刀切开鱼际穴上下约0。5-0。7厘米,以血管钳张开切口,暴露脂肪组织,钳出局部脂肪组织约1克左右,即封闭切口,用绷带固定包扎,约3-5日,可以除去绷带。
(二)癌肿(消化系癌肿):双侧公孙穴、合谷穴,操作方法同上,但在取出脂肪后,必须用血管钳深入切口,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加以划动刺激片刻,使病员产生一种强烈的酸胀感,可起到止痛作用。
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病员如突然发生头昏、恶心、心悸等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止操作,头低足高位平卧休息片刻,即可恢复,当天不作继续割治。注意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割治后两星期不要下水。割治疗法不宜用局麻。
挑割疗法
在背部或穴位上挑破血眼,然后向内深入,用针挑出一些纤细的皮下纤维样物,称之为挑治疗法。
在背部或穴位上挑破血眼,然后向内深入,用针挑出一些纤细的皮下纤维样物,称之为挑治疗法。在施治部位或穴位上,用刀切口的治疗方法,称为割治疗法。
一、挑治的操作方法
1.病人卧位或骑在椅子上,两手扶住靠背椅架,充分暴露背部或施治部位。
2.根据病情选取穴位或挑治点。
3.挑治点确定后,先在局部用碘酒、酒精消毒,然后用三棱针,或大号缝衣针挑破施治点皮肤,随即向内深入,并反复挑出白色纤维样物数十条。此时病人可感到微痛,但一般不会出血过多。
4. 挑治后,用碘酒在挑治点消毒,盖上无菌纱布,并贴以胶布固定即可。
二、割治操作方法
1.手掌部位(一)
体表位置:从中指至大陵穴成一直线,自大陵穴向手掌心方向沿直线约1.5厘米处经皮肤常规消毒后开始切口。切口长约1.5厘米。
2.手掌部位(二)
体表位置:自神门穴至无名指与小指间隙方向1.5厘米处开始切口,切口斜向食指根部长约1.5厘米。
3.手掌部位(三)
体表位置:在第二、三掌骨间隙掌侧,食指与中指指根联合下的0.5-0.7厘米处开口。切口长约1厘米。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一、禁忌证
患有严重心脏病、体质过度虚弱者、孕妇,均不可用本法。
二、注意事项
1.挑治或割治前,皮肤及针具都要严格消毒,防止感染或乙型肝炎等病的医源性传播。
2.挑治时,针尖应在原伤口挑出挑入,不可在伤口上下乱刺。
3.取重强刺激手法。
4.保持被挑治和割治部位清洁,挑治和割治后3-5天内不要洗澡。
5.批治和割治当天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并少吃刺激性食物。与挑治疗法齐名的还有挑疳疗法。所谓“疳”,或称“脾疳”,俗叫“奶痨”。主要表现是腹泻。挑疳疗法专治哺乳期或断奶后婴儿消化不良,而致的消瘦泻泄。挑疳时,先消毒患儿两手的“四缝”穴,即每手手指的中间正中处,然后用消毒针浅刺,左右手各4,共8处。针刺后挤出黄色液体,不可出血。刺后3天内暂停洗手,防止针孔感染。一般隔天1次,4-5次即可治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