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我们一提起苏秦,便习惯于将其与张仪并称,甚或在张仪之上。把他看做是合纵的旗手,反秦的先锋。其实不然。无论从年辈资历或成就影响观之,苏秦只能与陈轸、李兑同伍。能与张仪比肩,并作“纵横双擘”的则另有其人---公孙衍。
首先,苏秦与张仪根本不是同一时代的人。张仪于公元前328年相秦,登上历史舞台。而苏秦于前287年才在历史上登台,与李兑约5国攻秦。两者相距50年有余。按25年为一代人的中国传统摧断,苏秦晚于张仪两代人还不止。
如果这完全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的话,亦有史实为证。张仪主要活动于燕易王年间,苏秦生活在燕昭王时代(为燕昭王的亲信),而燕昭王是燕易王的孙子,他们之间还隔着燕王哙一代。如此,苏秦亦晚于张仪两代。由是观之,但张仪游说于诸侯之间时,苏秦尚在襁褓之中,也许还未来到这个世间,何谈二人纵横角逐,并行天下?
其次,合纵一策根本不是苏秦所首倡,而是公孙衍。公孙衍,子犀首,魏国阴晋(今陕西华阴)人,比张仪还早出道四五年。公元前333年,公孙衍已出任秦国大良造。公元前329年,他的老乡张仪入秦。一山不容二虎,秦惠王受张仪之诬,公孙衍见疏,与是年返回魏国,魏惠王遂予以重任。
公元前328年,张仪任秦相,首倡连横之策---“事一强而攻众弱”。与其针锋相对,公孙衍于323年始运合纵之谋---“连众弱以伐一强”,合纵连横对抗赛在历史上正式揭开序幕。公孙衍并与是年成功促成魏、赵、韩、燕、中山“五国相王”,共抗虎狼之暴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赵、燕以及中山称王便起于是年。公元前319年,齐、楚、赵、韩、燕五国共举公孙衍为相,加之公孙衍已于是年为魏相,公孙衍“遂佩六国相印”(此时姗姗学步的苏秦恐怕还不知印为何物)。
公元前318年,公孙衍发动魏、楚、赵、韩、燕五国联军西征,攻伐强秦。这是战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列国征伐,楚怀王担任此次联军盟主(纵约长)。联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抵函谷关(河南灵宝北),秦国大震。然而五国联军终为秦国“空谷计”(“空城计”的历史原型)所迷惑,徘徊观望,进退维谷,坐失良机,最终为秦兵有机可乘。三辅精锐尽出,袭击联军,联军败绩。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关东军西征”就这样断送了。
苏秦确也组织过一次关东军西征,但那已是30多年后的公元前287年的“第三次关东军西征”的事了(关东军西征共进行过5次,第二次为战国四公子之一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牵头,第四次亦为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孟尝君田尝引线,第五次为赵国猛将庞媛挂帅)。
不过组织此次西征也非苏秦一人之功,另一纵横家,赵国国相李兑对这次联合征秦活动起了同样重要的作用。然而这次西征也仅止步荥阳与成皋之间,尚远在函谷关之东。
再者,苏秦也绝非什么地地道道的反秦舵手,而非常像一个不折不扣的反齐斗士。作为燕昭王亲信的苏秦曾积极劝导燕昭王打消反秦念头:“秦之攻燕,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战于百里之内。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可见,苏秦不但不反秦,而且反对反秦。
苏秦的反齐,还是出于自身性命考虑。苏秦不仅是一纵横辩士,更是一感情赌徒,他虽重用于燕昭王,但还是色胆包天地与燕太后私通。苏秦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以尚贤著称的燕昭王知道后,非但没有治罪于他,反而对他更加重用。然而苏秦看不透燕昭王的心思,不知道燕昭王的葫芦里在卖什么药,总觉得一日在燕,一日不安,遂借口出使齐国,得以金蝉脱壳。
但苏秦到了齐国,侍奉新主子---高傲自大的齐闵王。齐闵王不是燕昭王,苏秦一直未得到重用,便卷入了于臣僚争宠的政治漩涡中,到头来是客不压主,其行间身份为对手揭发,最终落了个“苏秦被反间以死(五马分尸),天下共笑之”的下场。
苏秦反齐,有什么成果吗?不见得!但《史记》载苏秦成功劝说齐宣王归还侵占的燕国十城,这是错误的,齐还燕十城于苏秦无丝毫关系。“燕文公卒,子易王立。齐乘燕丧攻之,取十城,已而复归之。”这才是历史的真相,何况齐宣王又没有见过苏秦。
《史记》关于苏秦记载之差错非但在一处,司马迁更是把他的两个兄弟苏代和苏厉的事迹也扣在了苏秦身上,以致苏秦之时代事迹皆乱。把哥哥说成弟弟,兄弟间尚好商量,但把儿子说成父亲(拿齐闵王当成其父齐宣王),把孙子说成爷爷(将燕昭王误做其祖父燕易王),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世上不存在绝对的权威。“历史是昨天的故事”,没有人把昨天记得完全精准。我们有的只是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