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江湖叢談.doc
本書是我國現今僅存的一部客觀而又比較全面地介紹江湖行當、行話和內幕的書籍。
作者連闊如(1903—1971年)是我國著名的評書藝術家。他原名畢連壽,滿族人,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從12歲起就出外謀生,先後在北平、天津的首飾樓、照相館、雜貨鋪、中藥店當過學徒,還到烟臺、大連做過小買賣,擺過卦攤。之後,他拜師學說評書,藝名連闊如。30年代,他以雲游客的筆名,在北平《時言報》發表長篇連載《江湖叢淡》。1938年由時言報社結集出版,共三集。這本書除了介紹北平天橋、天津三不管等地的變遷以及藝人小傳、藝人生活狀况外,還以大量的篇幅著重記述和揭露了清末至30年代這一時期江湖行當的內幕以及危害社會的種種騙術,勸誡人們不要貪便宜上當受騙。
由于作者具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和一顆正直善良的心,他同江湖上的一些人又有很深的交往,所以他能透徹地瞭解江湖內幕,幷勇敢地將它書寫出釆,公之于衆。且該書寫得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真實可信,因而頗受讀者歡迎,産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我們征得連先生的女兒連麗如同志同意而再版此書,幷認爲此舉具有現實意義。儘管由于時代的進步、社會的變遷,江湖上的某些行當已經消失了,但是不可輕視的是一些絕迹多年的社會醜惡現象又重新泛起,如坑、蒙、拐、騙、偷、盜以及賭博、賣淫嫖娼、算卦相面等。閱讀本書可以得到頗多的教益,幫助人們提高辨別能力,識破社會上種種罪惡活動。而本書還是一種歷史資料,對于瞭解當時社會的真實情况,研究曲藝的歷史以及北京天橋、天津三不管等地的變遷,亦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江湖金點之一:啞金
“金點”是江湖藝人管算卦相面的總稱,如同一種群名詞似的。譬如甲乙兩個江湖人,在路相遇,甲問乙:“你作什麽買賣呢?”,乙答:“我作‘金點’。”甲便知道是以“算卦相面”爲生哪。故江湖人管算卦相面的行當兒,調侃兒叫“金點”,在這金點裏尚有“啞金”、“嘴子金”、“戧金”、“帶子金”、“老周兒”等等的分別。
在各市場、各廟會,常見有一種相面的先生,坐在地上裝啞巴。在他那攤子上,有個玻璃鏡框兒,內寫“啞相”二字,或寫“揣骨神相”四字,又在攤上寫著:“坐地不語,我非啞人,先寫後問,概不哄人。父母雙全,兄弟幾位,妻宮有無,有子無子,子宮幾位。”看啞相的先生便在攤上盤腿一坐(作這種生意都是地攤,按江湖藝人的規律,是不准使高案子),用手指點行人“團粘兒”(使游人圍著他觀瞧,調侃兒叫作“團粘兒”)。游逛的人們見他裝啞巴相面是爲一怪,便都圍著瞧看。作這種生意的人,必須能“戮朵兒”,才能使的上“拴馬樁兒”(管寫字,調侃兒叫“戮朵兒”)。還是倒“戮朵兒”,寫挺好的一筆倒字,教人看著懶的走啦,即是拴馬樁兒.將人拴住了。敝人曾見他們在一塊板上,寫“奉送手相”四字,寫完了抬起頭來,沖著觀衆“把點兒”(瞧著哪位像花錢的,調侃兒叫“把點兒”)。譬如看出這人面貌便能知道這人的事情如何,調侃兒叫“把現簧兒”。把現簧兒不外乎由人的臉上察看“喜怒憂思悲恐驚”七個字的秘訣。例如某甲在商家作事,與同事的夥伴不和,有心辭事不幹。還沒辭哪,跟櫃上告一天假,到各市場游逛散悶。他要站在啞相攤前,面上必有憂容。相面的先生,把出他的簧頭來,沖他寫“白送手相”。某甲伸出左手來,相面的沖他臉上一看,往某甲手掌上倒寫四個字“二虎爭食”。某甲想他同人不和,却像二虎爭食的意思,他臉上必獻出一點笑容來。相面的先生,就知道簧頭兒對了,沖他往板上再寫“你可相相面?”某甲問“花多少錢呢?”相面的先生寫出“四角錢”。在他猶疑之間,相面先生便由他腿底下拿出一小打紙條來,長約三寸,橫有一寸多寬。先把這打紙教入看看,上頭沒字,名叫“亮托”,然後沖某甲面上一看,往紙上寫上幾個字兒。在他寫這幾個字的時候,封的很嚴,不能被人看見,名曰“護托”。寫完之後,用手指著他攤上寫的那“父母雙全”、“父母不全”,問某甲。某甲說我“父母不全”,相面的先生把他左手攥著的紙打開,亮給大家觀看。某甲與大衆往他紙上看哪,真寫的“父母不全”,不明白江湖術的人們,都得驚异了,然後再用紙寫,什麽“妻宮有無”,“兄弟幾位”,“子宮幾位”,無一事不對。某甲不由得自己擱出四毛洋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