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5-5 16: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my111 于 2011-5-5 16:36 编辑
贪官为什么必须捍卫无神论
<集俗语竹枝词>
全文
公门里面好修行,半夜敲门心不惊;善恶死对头终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
释意:
这首《竹枝词》是集民间俗语而成的。意思是说在公门里做事(做官)的人,在公门里要好好修行,行事只要公道端正,即使半夜有人敲门,问心无愧,一点也不惊。一个人在世,为善为恶,到头来总是有报应的。
此词所集四句,教师用来劝世的,劝人要行善,尤其是在公门里做事的人,更要好好修行,莫要弄权使势,为非作歹
有一个故事:有一位老爷带着身边的一个仆童干了一件亏心事。老爷就威胁仆童:“这件事不许对任何人讲,否则我要打死你。”仆童胆战心惊,总是怕自己说漏了嘴。越是不让说他心中就老放不下。于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仆童跑到空旷的田野里,他对着大地讲出了老爷的秘密,然后就很坦然地回家睡觉了。
不久周围的人都在议论老爷干的亏心事。有一天老爷知道事情败露,就去问仆童:“是你将我的事说出去的吗?” 仆童回答:“老爷,我真的没有对任何人说,只是对大地讲了这件事。”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人们,不要忽略‘人心动一念,天地尽皆知’的道理。所以,人们总结出一句至理名言: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别说是有两个人一起干的事,就算是一个人单独干坏事,迟早也会败露。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杨震,字伯起,东汉时弘农郡华阴县人。他为人公正廉洁,不谋私利,是难得的清官。杨震从少年起就聪明好学,他通晓经传,博览群书,对各种学问都深入钻研。 杨震未当官前非常热心教育事业,在家乡办学,来自四方的求学者络绎不绝。他教学有方,坚持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因此名气大,学生多。当时,人们都称赞杨震为“关西孔子杨伯起”。 由于杨震办学多年,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因此声名大噪。当时的大将军邓骘也听说了,他很敬重杨震的学识、贤能,就征召杨震到自己府内任职。上任不久,杨震又被推举为茂才出任地方官,先后升迁为襄城令、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郡太守,再调升为九卿之一的太仆、太常,后又晋升为三公的司徒、太尉。 杨震在赴任东莱太守途中,路经昌邑。当时的昌邑县令王密,是他任职荆州刺史时举茂才提拔的官员。王密听说杨震路过本地,为报答当年杨震的提携之情,于是白天去谒见杨震,晚上则准备了白银十斤想赠送给杨震。 杨震对他说∶“我们是老朋友,我很了解你的为人,你却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完后,惭愧的离开。 后来,杨震调任涿郡太守,为官清廉公正,不接受私人请托、谒见。他的子孙和平民百姓一样,常吃蔬菜,出门步行,生活简朴。有老朋友、长辈想让他为子孙购置产业,杨震不肯,他说∶“让以后的世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我用这个留给他们,不是也很丰厚吗?” 杨震自大将军邓骘征召入府任职,到被罢免太尉止,共出仕了二十多年。他为人刚正不阿,为官克尽职守,公正、廉能,他的品德因此为世人所称赞。因拒收王密贿礼,说出了“天知、神知、我知、子知”这“四知”的千古名句,成为清廉自持,不接受非义馈赠的典源
如果中国的官员都信仰有神论,那后果很严重哦
所以对于一名诚挚的贪官,捍卫无神论,是永恒的职责,无神论是你唯一的底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