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0
- 积分
- 11
- 回帖
- 0
- 精华
|

楼主 |
发表于 2007-9-3 10: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总 论 元极功是中国传统功法,历代直指单传,口传心授,秘不外宣,故鲜为人知。 元极理论来源于“元投图”的演化: (1)元气、元光、元音(元极三元)是天地人的原始物质,并由三元构成“太极(虚空界)、皇极(太空界)、无极(真空界)”的“三极”字宙模型。 (2)天地万物“有无”、“动静”转化都是遵循三元“生化返”的极化规律。 (3)天地先天“元音"和人之‘十月胎音”是口奄、噤Um)迷(m1)、噼(p1)、疾(j1)、叭(bo)、压(yo)、隐(yin).化(hu6)、啶(ding)。”元极功以此十字真言为修真功诀。 (4)以《元极秘篆》中“念化返还真”为主体,遵循极化规律,吸收禅宗“定慧双运”,莲宗“梵音念佛”,儒家"养德修身”的精华制定修炼法则。由突破后天返先天,接连先天即后天的极化,发掘人体潜能,达到。天人合一”。 (5)由“三元极化”、“三极复元”而达到元极修炼的最高境界——无生,明彻万物,掌持天地。 · 第一节元极功法、元极图之渊源 元极功源于“太一道”。“太一道”剖于金代,盛行于元朝,流传于河南河北一带。创教祖师乃金代太一真人,元代一悟真人萧抱珍。“太一道”教内嗣有秘篆珐,主传“太一三元法篆之术”,其法大行得元朝重视。五世鼎盛,七传而衰。于明清之际,“太一道”北衰而南移,在江南楚天一带布道,渐而流散于民间。 元极祖师继承“太一道”修炼精髓--“太一无字真经”,穷毕生精力,发展了“太一道”的《三元秘篆>得悟出元极无字真经——“”。在“太极图”气化宇宙的基础上,彻悟阴阳之理,妙通“阳中阴、阴中阳”之玄,由“阴”,“阳”、“阳中阴”、“阴中阳”,而创新三元——元气、元光、元音,由“三元”进而溯源穷本,置悟归根处,而首立“三极”——太极、皇极、无极。依三元三极而确立了“元极图”。至此,数千年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自然全息模型由元极图完整地展示,遂有元极道之名。《元极秘篆》中有记载: 继承太一无字经,净修本性入圣是, 性命双修性为本,丹田黄庭周身行, 先天八卦后天运,后天八卦护道根, 三环九转三元合,三极复元亦无生。 张氏宗祖承师王氏,秘授元极图和《元极秘篆》,三代相承。我深知元极道是祖国宝贵遗产,数十年来,勤修精进.深参细悟元极遭精髓,从而确立了以佛门“明心见性”为理论根据,以道教“修真炼性”为修炼基础,以儒家“养德尽性”为极化准则的研究方向,并融百家于元极,在整理挖掘的基础上将元极功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元极功理论核心是元极图。它是元极师祖数代智慧凝结的瑰宝。元极图妙合太极图之精华,它的梭心是‘阳中阴、阴中阳”极化合和的“皇极”,其位于“太极图”的中央。元极师祖对于“皇极”的伟大发现,使“太极图”几千年来没有突破的二生三.三为何”的境界得以阐明,使祖国古代的修炼理论得以升华,解答了古代文明与现代科学难以沟通的难题。元极图的诞生,也使得几千年来将修炼(气功)分成“元气”的层次,突破到“元光’的层次和“元音’的层次。元极图概括了无穷无尽的道理。 第二节元极图图案解析 元极图(图l 1)外圈为无极,表征宇宙系统运动达到和谐的真空界,构成完整的一,出现“其中有信(音)”的境界。音者,为宇宙的信息系统。由于“音”为宇宙高层次的本源,被定名为“元音”,是无极真空界的实质。 中间曲线剖判出阴阳面为太极,表征宇宙系统内部阴阳对立运动“一生二”过程的虚空界。在这里古人高度概述了这一层次。通天下一气耳。"“气”为宇宙的“有物”、“有象”的物质系统、故"元气”是太极虚空界的本质。 内面龌个小圈分别表示太极阴阻运动过程中所出现“其中有精”的第一步,是“二生三”的基础,也是“二生三”的媒介。 中央的圆圈是皇极,是“阴中阳、阳中阴”的合和体,皇极处于太极中央,由“阴阳精华”聚合而成,表征宇宙系统运动稳态形成的太空界,展现出“其中有精”的境界。精者乃精华,为光也,是能量系统。故“元光”是“皇极”太空界的实质。 由以上对元极图图案的解析可知,元气、元光、元音为天地万物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元极图中的无极图 元极图中的“无极图”(图1 2)的内核是“自无而有,生化肇焉。”(《张景岳全书》)所谓“无”是指系统经极化运动而达到和谐,各种有形的物质世界(可理解为“已知”领域)和一切无形的自然世界(可理解为“未知”领域),均在这一“和”的境界中达到高度的统一。 在这里无所谓“阴阳”,无所谓“有无”,一切都是一个有机和谐的整体。《元极秘篆》载有:“合生生合混沌生,通化渺溟亦通化。”何谓“混沌”?《易纬·乾凿度》中说:“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故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分解,故说混沌。。元极图中的“气、光、音”三元,就是对“气形质”的发展。三元具足而未分化.运动使三元达到合和,相处于一种互相平衡,互相滋生,互相制约的最佳稳定状态。《元极秘篆》中剖判说:“四维上下一乾坤,红尘滚滚未成分,包含万物成混沌.甘露结实在中心。``甘露结实”就是和谐之“信”,其中的物质就是“元音”。就本质而论,“无极图”是天地万物运动的归根。老子的“道生一”在“无极图"中展示出来。 第四节元极图中的“两仪图” “两仪图”(图1 3)是无极运化的初始阶段。《太极图说》有载:“动而生阳,动极生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动静的转化,即是由一端向其相反的一端转化,这就意味着“阳”中包括了“阴”,“阳”中包括了“阳”。动静的产生,由微而显,渐进演化,极始复反。圈中央呈“s” 形曲线,形象地揭示出阴阳在时空的发展,为互根与消长,在时空上表现为阴阳交错、分合,造成上下起伏的曲线。《易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管子·四时》中说‘阴阳者,天地之大理。”由阴阳而剖判了“道”的第二层次即“一生二’的初级阶段。一阴一阳所构成的道,是自然和社会的普遍规律。 “两仪图”展示出天地万物的两个方面的属性,是共同的规律。阴阳不是指具体事物,而是产生万物的先兆。故《灵枢》中说:“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阴阳二者交感互根,消长极化,一动一静,循环无端。阴阳白生互化,宇宙的本原物质场——元气层产生阴阳既判,天地的原始物质:“元气,元光、元音”在阴阳的各层次的运化中不断生化,也阐发了在这里无所谓“阴阳”,无所谓“有无”,一切都是一个有机和谐的整体。《元极秘篆》载有:“合生生合混沌生,通化渺溟亦通化。”何谓“混沌”?《易纬·乾凿度》中说:“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故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分解,故说混沌。“元极图中的气,光.音”三元,就是对“气形质”的发展。三元具足而未分化,运动使三元达到合和,相处于一种互相平衡,互相滋生,互相制约的最佳稳定状态。《元极秘篆》中剖判说:“四维上下一乾坤,红尘滚滚未成分,包含万物成混沌,甘露结 实在中心。"甘露结实”就是和谐之“信”,其中的物质就是一一“元音”。就本质而论,“无极图”是天地万物运动的归根。老子的“道生一”在“无极图中展示出来。 第四节元极图中的“两仪图” “两仪图”(图13)是无极运化的初始阶段。《太极图说》有载:“动而生阳,动极生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动静的转化,即是由一端向其相反的一端转化,这就意味着“阳”中包括了“阴”,“阴”中包括了“阳”。动静的产生,由微而显,渐进演化,极始复反。图中央呈“s”形曲线,形象地揭示出阴阳在时空的发展,为互根与消长,在时空上表现为阴阳交错、分合,造成上下起伏的曲线。《易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管子 四时》中说“阴阳者,天地之大理。。由阴阳而剖判了“道”的第二层次即“一生二”的初级阶段。一阴一阳所构成的道,是自然和社会的普遍规律。 “两仪图”展示出天地万物的两个方面的属性,是共同的规律。阴阳不是指具体事物,而是产生万物的先兆。故《灵枢》中说“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阴阳二者交感互根,消长极化,一动一静,循环无端。阴阳白生互化,宇宙的本原物质场——元气层产生阴阳既判,天地的原始物质:“元气、元光、元音’在阴阳的各层次的运化中不断生化。也阐发了宇宙“生化返”的根本规律。 第五节元极图中的太极图 《易经》说:“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已居先矣,至阳仪之上,生一阴,一阳,以阳为先。而阴仪之上,生一阳,一阴.亦以阳居先。”正如《皇极经世书全书解》中说:“动静即太极之妙用。”动静的妙用,就在于使阴阳在互生、互化、互返的运动中,而又自生,自化、自返。从“太极图”(图l 4)的“阴阳”运动中可知:“自下而上谓之升,自上而下者谓之降.升者生也,降者消也。”故阳生于下而阴生于上.是以万物皆反生。阴生阳,阳复生阴,阴复生阳.阳复生阴,是以循环无穷。图中的两个小圆圈,一般称为“鱼眼”,表征的是太极的阴阳运动,在阴阳的本身内部自生极化,而出“阳中阴”和“阴中阳”。这是阴阳内部三元的自生、白化、自返的运生,使阴阳各自至“极’,再现阴阳的本体。这里的“极”含蕴着“本体”和“全息”。 从上述可知,“阳中阴,阴中阳”分别是“阳”和“阴”的本体,是“阴”和“阳”的全息再现。图中“阳中阴’的“鱼眼”是“阳”的全息,“阴中阳“的“鱼眼”是“阴”的全息。“阳中阴”和“阴中阳”分别是“阳”和“阴”之“胎”。所谓“胎”者,既为原来层次的运化结晶。又是新一层次的生发能源。故“太极图”中所显现出来的“阴”和“阳”各自的自生、自化、自返的规律,也展露出“太极图”中还有未曾深人的领域。严格地说,“太极图”中只阐发了“生运”的规律,使人看到图中只能是“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的元气层。而自然的体系应如何在各个层次合和化运,以及返运归元,在太极图中缺少根本揭示。 第六节元极图中的皇极图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静由开而合,由合而开,极化永恒地运动。“阳中阴,阴中阳”为阴阳精华,积聚于太极中央,合和为“皇极”,“二生三”由此而展示。正如《元极秘录》中指出:“动归静兮静极动,阴阳精合太极中。"精者光也”,“太极之精华,乃皇极之元光也”。 宋邵康节在《皇极经世书》中定义有:“至大之谓皇,至中之谓极。"至大”者,可弥漫宇宙,包罗万象;“至中”者,为无极之全息,是生化天地之源。“皇极图”(图l 5)中央之0,乃是“无极之胎”.或“无极之本体”。无极是宇宙整体的全息,是母系统,皇极是无极全息的化现,属子系统。《黄帝内经》中日:。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阴阳的运化,再有阴之精,阳之气,即阴阳精华相合,而产生“光”,使阳之气和阴之形交感相合其中的全息能量(神)蕴含于内。由此可知,“无极之真”,就在“皇极”中妙合而凝,成为化生天地万物的新体系。 《元极秘篆》中说:“气化元阳形象显,生化化生颠倒颠。”元阳即为"元光”,在皇极里化运天地万物,其中根本规律就是“颠倒颠”,极化出“阳中生阴”和“阴中生阳”,“颠倒 归元”才能“返胎全”。那么“皇极图”中又是如何化运的呢?请看“皇极化运图”(图l 6)。图中有三个同心圆,最外的圆为无极,第二个圆为极化产生的皇极,那么第三个即中间之圆为“皇极”中的"皇极”,即“皇极”之中复有“皇极”。在“皇极化运图”中展示出宇宙间的天地万物生化规律。整个宇宙都极化至和而出“皇极”,则三元均返归于无极。皇极图从整体上把握了系统“互生、互化、互返”的规律,展示出宇宙的本来面目。 从“无极图”到“皇极图”,刻划出宇宙发展规律的阶段,但不能揭示宇宙“生.化、返”的根本规律,而元极图才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重要问题。 第七节元极图 当系统极化至和达到“皇极”境地,则处于稳态。但“_太极”仍在运生“阳中阴”和“阴中阳”,生生不息。正如《元极秘篆》说:“阴起阳,阳起阴,万物三元来发生。。太极生两仪,成四象,化八卦,均是“阳中阴,阴中阳”的层次,为“皇极’化运天地万物输送“基因”,供给万物发展的“三元’能量,源源不断,无始无终。“无极图”、“太极图”、“皇极图”分别剖判了三元聚合,极化。复原的规律,揭开了“三生万物”的奥秘。元极图以“三元”为原始物质,将“无极图”、“太极图”、“皇极图”妙合一体,吐“三元”之秘,合“三极”之真。 《元极秘篆》上载:“十号俱足分天地,两轮日月挂天门,二十八宿皆为定,二十四气按乾坤,先出三皇并五帝,二教原来一脉承。"十号俱足”是达到“皇极”境地,“十月胎音”俱足,始分天地。“两轮日月”乃“阳中阴”和“阴中阳”,分别为天地之精华。“二十八宿”是天阳之内部运化过程;。二十四气’是地阴之运生节律,均为“阳中阴,阴中阳“极化传输 能量。“三皇”者,“三元”也,其本质乃是“阴阳”极化“元气’,“阳中阴,阴中阳。极化“元光”,由“阳中阴,阴中阳合和的“真阴真阳”乃为“元音”。“五帝”者,“五行”也。即“阳(木)”、“阴(金)”、“阳中阴(火)’.“阴中阳(水)”、“真阴真阳(土)”。“三教,三极也”,是宇宙中各层次中全息本体。“三元”、“五行”自生、自化、自返;互生、互化、互返;贯通一体,和谐发展,复归于太极、皇极和无极。 元极图高度地体现了自然系统的整体性和联系性,有序性和动态性,全息性和本原性,构成宇宙乃至生命的合和返归的宇宙模型。 第八节元极图演化精义 元极图的演化,剖判元气.元光.元音是天地万物原始物质,通过自生、自化、自返,互生、互化、互返,生天.生地、生万物,揭示出“太极、皇极.无极”是天地万物从”无”生有”,从“有”返“无”的“生化返”的运动规律。 元极图在太极图的基础上演化阴阳相互交感,“阳中阴、阴中阳”运变生化聚合,阴阳精华复归太极中央,归而复始,生生化化,直至返还于无极之真。 太极剖判阴阳,由动生阳,静而生阴,动静由开而合,由合而开,使元气极化永恒地运动,产生阴阳精华——“阳中阴,阴中阳”。正如《元极秘录》说:“动归静兮静极动,阴阳精合太极中。。“动归静”即“阳中阴”,“静极动”即“阴中阳”。太极内部的阴阳极化运动,使阴阳的精华聚合于太极中央,不断生化运变。 《元极秘篆》说:“气化元阳形象显,生化化生颠倒颠。”“元阳”就是”元光”,所展示的“显形化象”是元气在不同层次上聚合运化。元气、元光互相滋生,互相化合,"气中化光, 光中生气”,循环不断,而臻于全息和谐,达到无极境界。 《元极秘录》说:“合生生合混沌生,通化渺溟亦通化。”“渺溟’和谐后的状态即为“元音”。由元气的生发.到元光的化合,再达到元音的和谐通化,直至三元聚极,融为一体,整个系列都是三元通无化有的过程。正如《元极秘篆》说:“先天音兮后天声,光兮气兮一乾坤。”“三元”自生互化,生天生地,生万物,终而复始,构成宇宙整体。 元极圈剖判出宇宙时空框架结构,展现出宇宙发展的脉络,即无极(元音)生太极,太极(元气)生皇极、皇极(元光)生天地,天地生万物。三元极化不居,生化不断,终而复始,复归于“无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