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他的专栏
举报
回 圣不贤 这个本来一看就是胡扯,连佛法是什么都不知道,不修“四谛法”就证了阿罗汉果,又修大乘法却得小乘果位,这位大和尚什么佛经也不 看,什么法门也不学,就是干活吃饭睡觉, 就得了“果”,这样也能得果的话,只能得“水果”,毫无因果可言,又无缘无故练成了神 马“三味真火”,噫,真敢吹,此等神话 后人杜撰无疑 悟空 发表于 2011-10-19 17:5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去翻翻佛學詞典,阿羅漢等於幾地菩薩,看清楚,是八地菩薩。。。。。”
,这个问题在下不用查什么佛教词典,如果“ 阿羅漢 是八地菩薩”这样的字眼出现在佛教词典里,只能深表遗憾,编词典的要从佛法基础学起 释迦牟尼佛住世说法时,设三乘教:1,声闻乘,2,缘觉乘,3,佛乘。{又有人说还有”菩萨乘“,此等人少学佛法,佛教无”菩萨乘“这个“乘”,还%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所指的阿羅漢有二,一指小乘四果阿羅漢,同上所述。此位階已斷除了六道所持的見思煩惱,脫離輪迴,入了四聖法界,不再分段生死。小乘阿羅漢的果位次於菩薩,為協助佛和菩薩普救世人,各有其護持的主要對象,漢傳佛教常塑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或五百羅漢像。 阿羅漢的第二個意義可指大阿羅漢,實際位階為大乘法雲地菩薩,為十地菩薩中的第十地,修行位階僅次於圓滿佛果與等覺菩薩。除了入一真法界已見性,斷除了六道持有的見思煩惱、四聖法界尚有的塵沙煩惱,四十二品無明也僅剩兩品未破。依大乘見解,釋迦牟尼佛常隨十大弟子實際皆為大阿羅漢。
「十地」菩薩是真正的大菩薩,大菩薩為什麼要稱做十地呢? 「地」,能生萬物,樹木花草依地而生,一切有情依地也才能存在。菩薩以地分階位,是因地能生萬物,因地能生諸功德,登地的菩薩就快要成佛了。 1.歡喜地:初地的菩薩,斷除了身見結、戒禁取結、疑結,不再有執著恐怖、顛倒、夢想。不憂慮生活,不懼怕死亡,不怨人毀謗。進入初地的菩薩,等於生到諸佛如來的家中去了。助人為本,以布施為樂,能紹隆佛種,能弘法度生,因為分證了佛陀的法身,相應了菩提,歡喜踴躍,所以叫歡喜地。 2.離垢地:二地的菩薩,自己修行十善,也勸人勤修十善,不再誤犯微細的戒律,遠離垢染,獲得三業清淨,能夠廣行慈悲,饒益有情,所以叫離垢地。 3.發光地:三地的菩薩,勤求佛法,受持佛法,能忍一切外境,不再動心,精修定學,得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定,不再為貪瞋愚痴闇蔽,聖格昇華,像光明一樣,驅散了一切暗冥,所以叫做發光地。 4.燄慧地:四地的菩薩,精進修習三十七道品,除了我執、法執,見解上沒有愚痴,思想上也無謬誤,不生愛染,不起瞋怒,智慧的光像火燄一樣的熾盛,照亮了佛道,所以叫做燄慧地。 5.難勝地:五地的菩薩,不但修滿了禪定,而且更證悟真實的諦理,離諸戲論,證悟空有不二,不住生死,不住涅槃,這是極難到達的階位,所以叫做難勝地。 6.現前地:六地的菩薩,圓滿了般若智慧,經常安住在滅盡定中,不起有漏心識分別,照見緣起性空,徹悟諸法自性,可說真實的佛法已現前,所以稱現前地。 7.遠行地:七地的菩薩,安住在滅盡定中,出定入定,隨念自由,不用功而能行諸佛法,度眾生而有無限方便,遠大的目標,即將到達,所以叫做遠行地。 8.不動地:八地的菩薩,功德任運增進,願惱不再現行,不為名利所動和境風所誘,只有大願度生,所以叫做不動地。 9.善慧地:九地的菩薩,無相無功用行,自證的固然無功用行,為他說法,也不待功用,以自然而然的清淨法力,守護佛法寶藏,以純善的智慧開示眾生,所以叫做善慧地。 10.法雲地:十地的菩薩,是真正的法王子了。所謂補處菩薩,就要成佛了。有大慈悲,大神通,那福德智慧的雲朵,嚴密護身,可以發為電光,震大雷音,降大法雨,伏諸魔外,終成佛道。 菩薩從最初發心經歷十地,到此完成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等著入諸佛位了。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10/yinshun10-17.html 進入不動地,無相無功用,盡斷三界惑,大願極清淨。以如幻三昧,三有普現身。 從第七地,「進入」第八地,名「不動地」。怎麼叫不動呢?第七地的無 [P410] 相行,還是有功用的,八地是「無相」而又「無功用」的。到了這,智慧,功德,都任運地增進,煩惱也不再起現行。不為煩惱所動,也不為功用所動,所以叫不動。如人在夢中渡河,用盡一切技倆,艱苦地用力過去,忽然醒來,就一切功用都息了。三界修所斷的煩惱,過去沒有斷盡,但不致引生危險。因為菩薩並不急急的要斷煩惱,只要能控制就得了。有時,還可利用煩惱,作自利利他的方便。但進入第八地,煩惱障已不斷而自然斷盡;所以在菩薩階位中,八地得無生法忍,才「盡斷三界惑」,如阿羅漢一樣。八地菩薩的無相行,證無分別法性,得無生法忍,都可說與阿羅漢的證入涅槃一致。而斷盡三界煩惱,也與阿羅漢一樣。所以《十地經》說:菩薩進入第八地,要入涅槃。以佛的加持力,菩薩的本願力,當然不會像小乘那樣入涅槃的。從此進入真正不共二乘的菩薩道。五地菩薩極艱難而能進入的大乘深境(無相行),到這才完全到達。約十度說,八地的「大願」,最「極清淨」,所以能於無相無功用行中,起「如幻三昧」,於「三有」中,「普現」一切「身」,普說一切法。如普門 [P411] 大士觀世音菩薩那樣,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這都是八地以上的深行菩薩境界。無相行中,不但能知有如幻,而且是顯現如幻(無戲論相),與空性平等不二;八地菩薩純無相行,所以說八地菩薩起如幻三昧了。
回何总: “阿羅漢的第二個意義可指‘大阿羅漢’,實際位階為大乘法雲地菩薩,為十地菩薩中的第十地,修行 ... 悟空 发表于 2011-10-24 08:4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查看全部评分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5-5-2 09: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