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941|回复: 0

【转帖】拉麵縱橫古今談

[复制链接]
<
发表于 2011-10-9 12: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拉麵縱橫古今談(四之一)  

●拉麵原名撦麵,因源於山東煙台的烹飪之鄉福山,又名福山大麵。細數拉麵的吃法可謂多樣,有冰鎮涼麵、乾拌醬麵或澆淋高湯成風味各異的湯麵。尤其在明儒朱舜水無心插柳將其東傳日本之後,拉麵的口味更為豐富。近來,在哈日風潮席捲之下,日本拉麵在台大發利市,但一般人都不知道中國才是拉麵的原鄉。究竟拉麵怎樣傳到日本,中、日拉麵吃法又有何不同?請聽作者娓娓道來。

在哈日風的持續發燒下,走紅台灣好一陣子的日本拉麵,非但其勢不止,至今未曾稍歇;而且後勢看俏,仍有成長空間。由於媒體不斷炒作,很多人不明所以,還以為拉麵是日本 人發明的呢?其實,日本拉麵淵源於山東省,如照新橫濱(位於橫濱附近)「拉麵博物館」陳列的資料來看,應是明末大儒朱舜水東渡日本時順便帶去的,推算日期,就算是他第七次(也是最後一次)抵日,距今亦近三個半世紀的光景了。

遯居日本以避禍

 據《清史稿》上的記載:「朱之瑜,字魯璵,號舜水,餘姚人,寄籍松江。少有志概,九歲喪父,哀毀踰禮。及長,精研六經,特通毛詩。」他自二十一歲至四十歲的二十年,正處明光宗、熹宗、思宗三帝內憂外患的政局中,早就想放棄仕進,隱居山野,耕耘自給,但不為兄長所諒解。崇禎十一年(一六三八年),以諸生兩奉徵辟(註:一次是以「文武全才第一」獲薦於禮部,另一次則是其座師吳鍾巒貢為「開國來第一」),但均不就。

 南明福王當國時,由於堅拒出任江西提刑案司副使兼兵部職方司清吏司郎中、監荊國公方國安軍,因而得罪來使周某,於是台省交章彈劾「之瑜偃蹇,不受朝命,無人臣禮」,責以忤旨,準備捉拿。驚聞此訊,他不及別家人,星夜逃避海濱,從此未再返家。不久轉赴舟山,寄跡商賈之列,然後東渡日本,時為隆武元年(一六四五年)。

 永曆十三年(一六五九年),鄭成功再度北伐,舜水與子大咸皆參軍於馬信營中。失利後,受口諭赴日本待機,這是他最後一次來到日本,其弟子安東守約知其欲保明室衣冠,因請留日,並上書長崎鎮巡黑川正直轉稟,徵得薩摩侯鍋島直能同意,打破日本鎖國四十年來厲禁,特許永住日本。正當安東守約上書時,有一譯者陳明德為讓舜水早日獲得永久居留權,建議他撰文頌揚長崎鎮巡,他嚴詞拒絕,另在致守約函中直陳:「完翁(陳明德號)又命作文頌美。不知作文有時候,自有體局……君子一言不智。喪其終身……」其厲如冰雪之清操,由此宛然可見。

 翌年七月,張光啟持鄭成功致舜水私函,到長崎向日本請援,在其奔走協助下,光啟獲一批武器返回廈門覆命。

 舜水流寓長崎時,生活拮据,捉襟見肘。守約見狀,乃分半俸供養,如有土儀時物,亦差人送至,自奉惟敝衣、糲飯、菜羹而已。日本寬文三年(一六六三年)春,長崎發生大火,朱舜水之住所,燒得片瓦不存,个人亦被灼傷,暫避難於皓台寺廡下。該寺住持月舟心儀其學養,給予一些照拂,但廡下不能避風雨,且盜賊充斥其間,旦不保夕。在此之前,一法號「獨立」之僧人,勸其落髮為僧以混生活。舜水不為所動,認為人在最艱難時更應堅忍,斷不能置祖宗祭祀與墳墓於不顧,決保留數莖頭髮赴九泉以朝先人。(朱振藩)

拉麵縱橫古今談(四之二)

●守約驚聞長崎大火,急忙自柳川前來探望老師。舜水聽說其妹病危,便對守約說:「你正臨手足病危之際而不顧,遠來長崎看我,可能一同餓死……以後千萬不可如此!」力勸守約儘速回去。

 起初舜水辭以守約奉祿分其半過多,守約答曰:「老師高風峻節,必不受不義之祿,豈以守約之所奉為不義之祿乎!」又云:「守約尊信老師,本非為名;老師愛守約,亦豈有私!惟欲斯道之明而已。」舜水至為感動,許為在日第一知己,終生不能忘懷。他在致長孫毓仁的信中,稱「此等人,在中原亦自少有」;囑「須當銘心刻骨,世世不忘」。

 舜水主張實學,謂其學只有「木豆、瓦豋、布帛、菽粟」而已,「不用則卷而自藏耳;萬一世能大用之,自能使子孝臣忠,時和年登,政治還醇,風俗歸厚」。第二代水戶侯德川光方聞其志節,以為伯夷再世,萬分敬仰。乃迎至東武,親執弟子禮,並奉為國師,於駒籠山莊建其新居。舜水四度力辭,且云:「吾藉上公(指光方,時為副將軍,相當於宰相)之眷顧,孤蹤於外邦,得養志節而保明室之衣冠,感恩浴德,莫之大焉,而不能報其萬一,至於衣之、食之、居之,或豐或儉,則未嘗置之懷抱也。……恥逆虜(指滿清)之未滅,痛祭祀之有闕,若豐屋而安居,非吾志也。」經德川光方再三慰諭懇請,舜水才勉從之。

朱舜水東傳中華文化

 日本寬文八年(一六六八年)二月,舜水由水戶至武江新居(江戶之駒籠,即今東京駒選,東京大學農學部校園所在),自奉依然甚儉,僅雇一個十一、二歲之醜女孩負責炊事、雜事。德川光方曾親訪其府第,見其正吃拉麵,遂一同食用,此即拉麵在日本亮相之始。「拉麵博物館」盛稱其事,並定其名為「水戶藩拉麵」。

 舜水淹通經史,工藝精巧,《清史稿》稱他「為日人作學宮圖說,商榷古今,剖微索隱,使梓人(註:工匠)依其圖而以木模焉,棟梁枅椽,莫不悉備。而殿堂結構之法,梓人所不能通曉者,親指授之。度量分寸,湊離機巧,教喻縝密,經歲而畢。文廟、啟聖宮、明倫堂、尊經閣、學舍、進賢樓、廊廡射圃,門戶牆垣,皆極精巧。又造古祭器,先作古升、古尺,揣其稱勝,作簠、簋、籩、豆、豋、鉶之屬。如周朝欹器,唐、宋以來,圖雖存而制莫傳,乃依圖考古,研覈其法,巧思默契,指畫精到。授之工師,或未洞達,復為揣輕重,定尺寸,關機運動,教之經年,不厭煩數,卒成之」。同時,他又「率儒學生習釋奠禮,改定儀注,詳明禮節」,遂使「學者皆通其梗概,日人文教為之彬彬焉」。

 此外,他又在水戶民間親授蠶桑製絲之術,醫藥種痘之方,當地父老至今猶頌其德。他另提倡歷史有益治道,因而設彰考館,集合學者編纂「大日本史」,仿《朱子綱目》例,正君臣名分,嚴是非邪正,充滿尊王斥霸思想。以改他所創之水戶學派,對日後之王政復古貢獻尤大。故日本學者高須芳次郎指出:受朱舜水影響的「水戶學派之思想,為促成明治維新實現之一主力」。(朱振藩)

拉麵縱橫古今談(四之三)

●舜水逝世後,德川光歎惜不已,親送其葬,自題神主,葬於常陸久慈郡太田鄉瑞龍之麓,依明式成墳。碑題明徵君朱子墓(註:朱舜水前後被朝廷或封疆大吏徵辟十二次,故稱「徵君」)。其後,德川光召群臣商議,以舜水「道德博聞曰文;執事堅固曰恭」故,諡「文恭先生」。

 這位「博學強記,靡事不知;起廢開蒙,孜孜善誘」的朱舜水先生,無心插柳,卻在飲食上對日本留下影響,最著者一為拉麵,另一為羊羹。格於篇幅限制,且在此專談拉麵。

拉麵的故鄉

 第一個記載拉麵製法的典籍,乃宋詡寫於明孝宗弘治十七年(一五○四年的《宋氏養生部》,原先名字叫「撦麵」(即扯麵)。後來再叫「抻麵」,最後才叫「拉麵」。

 真正使拉麵揚名之地為山東省煙台市的福山區,故又稱「福山大麵」。起初在膠東盛行,後來傳至山西、陝西。據薛寶辰《素食說略》上的講法,這些地方的拉麵,不僅可以抻拉成細條(註:現製作拉麵時,須將揉勻之麵糰放在盆裡餳十分鐘。取出後,置案板上,再揉勻,搓成粗長條狀麵坯。兩手握住麵坯兩端,提起在案板上摔打,並順勢甩拉變長;接著把兩端麵頭交在一隻手內,另一手握住已對折的一面麵頭,再上下抖動、左右抻拉變長。如此不斷對折、抻拉,每對折一次稱為一「扣」,麵條越抻越細,一般拉六至七扣即可,要求更細專做盤絲餅用的「一窩絲」則需八扣;「龍鬚絲」則至少要九扣以上,考究的,甚至到達十三扣),還可以拉成三稜形或中空形的麵條,其精巧的手法,令人歎為觀止。

 福山是中國有名的「烹飪之鄉」、「廚師之鄉」。從明、清一直到民國二○年代前後,北京、天津一帶的各大魯菜飯館,其廚師幾乎都是「福山幫」的天下。更有甚者,其勢力及於日、韓。依據一九二九年的統計,福山人在這兩地開設的館子,竟高達五百家,其影響力之大,可謂無出其右。因此,拉麵會在日本盛行,實與出自拉麵故鄉的福山師傅息息相關。

拉麵的中、日食法

 另據日方資料顯示,拉麵在日本落腳生根之處,乃橫濱市的中華街。起因是歐美貿易商的隨從或譯者(註:來自廣東的米粒和綠豆芽等)鋪排其上。考究的,除湯頭外,尚注意擺飾,或以料繁取勝,或以素雅見長。誠已將中國的「鍋文化」及西方的「盤文化」融合為一,充分發揮日本 人善於汲取並淬煉外來文化的特色。難怪造成風潮,席捲東亞各地。

 熬高湯絕對是日本拉麵好吃與否的關鍵。傳統的熬法源自山東,主要用豬大骨、雞等,以蔥、薑等去腥,日式的熬法則用柴魚、小魚乾、海帶及菜蔬等料。一般而言,前者醇厚鮮香,味雋而永;後者則微帶甘甜,味走清靈。至於何者對味,就得由消費者自由心證啦!

 以味型來論,日本光北海道的拉麵,就有鹽、醬油及味噌這三種味型,味道已然不同,顏色更是有別。如以地域區分,則有橫濱、喜多方、博多及札幌四種口味。其中,喜多方口味的原創人為大正末年在當地開設「源來軒」的浙籍人士潘星欽,他曾是日本拉麵界的元老之一,一度是最高壽的拉麵業者,博得「喜多方拉麵之父」的美譽。此外,日本職棒全壘打紀錄保持人、現為大榮職棒隊監督的王貞治,他原籍浙江,其父王仕福亦是有名的拉麵館老闆兼主廚,可見除山東人外,浙江人在日本拉麵界亦占有一席之地。(朱振藩)

拉麵縱橫古今談(四之四)

●黑色拉麵與辣味拉麵堪稱日本拉麵的異類,各有其支持者和愛好者。甚至有業者在研究後,發現溫度能提升拉麵的風味,其秘方為「剛開始吃時以攝氏七十八度最棒」,如客人能在六十度左右吃完,那就是它最可口的境界了。不過,講求實行、實用、實功,抱「經邦弘化、康濟艱難」宗旨的朱舜水,是不屑這種小道的。他曾說:「昔有良工能於棘端刻沐猴,耳目口鼻宛然,毛髮咸具,此天下古今之巧匠也。」可是「工雖巧,無益於世用也」!所以,「宋儒辨析毫釐,終不會做得一事」。於享用美食之際,本該有個好心情,才能盡得其樂,竟要趕著食畢,猛唏哩呼嚕的,吃得滿頭大汗,或許覺得過癮,畢竟落入下乘,這種實驗「結晶」,必為方家所棄。

 一生以恢復明室為念的舜水先生,於日本寬文十年(一六七○年)以檜木作壽器,清人於安政六年(一八五九年)七月一日橫濱開埠時,就留居在此,形成了唐人街。二十世紀初,這裡的餛飩及「柳麵」(一種加上柴魚、海帶、醬油等材料做成的清湯拉麵),就已是日本知名的美食了。

 拉麵之所以會在日本普及,固然與福山幫的廚師有關,但推波助瀾的首要因素,卻是大正中期發生的關東大地震。當時,在瓦礫下的東京,很多人無以為生。於是製作容易、價格低廉的拉麵攤,便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只不知朱舜水在長崎發生大火後,於避難皓台寺廡下時,可曾食拉麵果腹?

 有趣的是,甲午戰爭後,日人氣燄高張,貶拉麵為「支那拉麵」。抗戰勝利後,恢復以往稱呼,改叫「中國拉麵」或「中華拉麵」。然而,北海道及九州兩地的業者,為標榜自己的「正統」地位,無不打出「道地拉麵」的招牌以資號召,藉廣招徠。

 中國人吃拉麵是不拘形式的,可冰鎮成涼麵;可做成炸醬麵或麻醬麵,乾拌著吃;可做成炒麵,摻以蝦仁、三鮮等為主;能煮成湯麵,以牛肉、雞絲、什錦或海鮮等為主;亦能打鹵做成澆頭吃。懂得搞花樣的,還在其上加料,如炸排骨、炸雞腿、燜雞塊等,品類極多,食趣盎然。

 比較起來,日本 人雖承襲一些中國口味,但仍以煮為大宗。其法不外先將湯燒好置碗內,再將煮好的麵條置於其中,接著把各式各樣的麵碼,如叉燒豬肉、筍乾、海帶嫩芽、紫菜、滷蛋、白煮蛋等擱在麵上。朱舜水曾對門人提及:「我既老死異邦,自誓非中國恢復不歸也。而或一旦老疾不起,則骸骨無所歸,制度不密,數年之後,必致腐敗。後來倘有逆虜敗亡之日,我子孫若有志氣者,或欲請之歸葬;而墓木未拱,棺槨朽敝,則非徒二、三子之羞,亦日城之玷也。」誰知他這一等,竟將近兩個半世紀之久。

 日本明治四十五年,即大正元年,適為中華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推翻韃虜、恢復中華」之革命成功,舜水之遺願達成,此時距其東渡日本正好二百五十年。日本學術界為告慰舜水,特舉辦「朱舜水渡日二百五十週年紀念會」,主祭長為侯爵德川順,並於其臨終所在建一石碑,碑面題「朱舜水終焉之地」,雖未能扶其柩以歸葬故土,但死後哀榮令人浩歎。
楼主其他發帖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9 07: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