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11-16 21: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新哥 发表于 2012-11-16 21:14
现在北流一些开发地区也慢慢采取这种方法了,没地啊
地氣根據巒頭條件有浮潛二者:台灣客家莊多數是厝葬法!這種葬法只適合平陽或高结穴的浮氣穴場,是可以收到地氣!如果是低结穴,潛在土裡,這種葬法,等同納骨塔,氣從下過,只能收堂氣,如果通風不濕,頂多平安而已!
早期台灣雞籠山金瓜石流行淘金熱,這裡是台灣寅葬卯發故事的發源地。有些發了財的礦工們沒後,堅信這裡就是寶地,骨甕就直接放在金瓜石某區的石脈上,石脈無土,乾脆直接放在山脈的地上,骨灰甕前鑲嵌亡者照片,方便子孫祭拜而已。完全無遮蔽,任由風吹雨打。記得有次開車經過該山區,晚上蠻嚇人的,車燈照過去,山路邊全是骨甕一排排“站”在路邊,好像在看著你!
這些礦工的後代,也有發達的!記得有位地師跟在下閒聊!說子孫發達,委託他處理“站”在路邊的骨甕,希望另找地好好葬!開甕時,讓他很訝異,骨頭也是紅潤的!結論是得氣與否,與入土沒必然的關係!
在下看過金丹門李蜀渝的自選墓,由於地氣“浮”在地上,所以點在地上,沒往下挖,周圍用土覆蓋,方便造型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