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玄女简称玄女,俗称九天玄女娘娘。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女仙。 道教历史上曾有两位玄女,一为常与素女并称、讲房中术的玄女。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云:黄帝“论道养则资玄、素二女”。①《云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纪》云:黄帝“于玄女、素女受房中之术”。②二为讲行军战阵之术的玄女,即为本文所说的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之名,始见于汉代之纬书。《龙鱼河图》云: “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③又说:“帝伐蚩尤,乃睡梦西王母,遣道人,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曰:‘太乙在前,天乙备后,河出符信,战则克矣。黄帝寤,…… 立坛祭以太牢,有玄龟衔符出水中,置坛中而去。黄帝再拜稽首受符,视之,乃梦所得符也。广三寸,袤一尺。于是黄帝佩之以征,即日禽蚩尤。”④其后,又有《黄帝问玄女战法》一书,对上述故事进行演绎。《旧唐书·经籍志》兵家类著录《黄帝问玄女法》三卷,盖即此书,可能出于南北朝。其中有云:“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天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 ‘吾玄女也,子欲问何?’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万隐万匿,首当从何起?’遂得战法焉。”⑤明董斯张《广博物志》卷九曾引《玄女兵法》文,亦记上述故事。文曰: “蚩尤幻变多方,征风召雨,吹烟喷雾,黄帝师众大迷。帝归息太山之阿,昏然忧寝。王母遣使者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符广三寸,长一尺,青莹如玉,丹血为文。佩符既毕,王母乃命一妇人,人首鸟身,谓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以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遂克蚩尤于中冀。又数年,王母遣使白虎之神,乘白鹿集于帝庭,授以地图。”⑥此文比《黄帝问玄女战法》增益甚多,有较多的道教色彩,出书年代应在其后,或许出于隋唐。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将上述资料加以综合,写成《九天玄女传》,收入《墉城集仙录》卷六(又载《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四)。该传亦主述玄女向黄帝授符书以破蚩尤故事,但明确将玄女作为道教神仙加以叙写。该传首句即云:“九天玄女者,黄帝之师,圣母元君弟子也。”继云:“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应。’”当玄女下降,帝再拜受命时,玄女曰:“吾以太上之教,有疑可问也。”⑦当黄帝告以求授战法之愿时,“玄女即授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灵宝五符策使鬼神之书,制妖通灵五明之印”⑧等,于是“遂灭蚩尤于绝辔之野,中冀之乡,分四冢以葬之。”⑨经过如此叙写之后,九天玄女遂成为上古之女仙,而被纳入道教神谱中。 九天玄女对中国古代社会亦曾产生过影响。《水浒传》第四十一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叙述宋江被官兵追赶时,躲进九天玄女庙,被九天玄女所救,并授其兵书三卷之故事。
注: ① 《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241页,中华书局,1985年 ②⑦⑧⑨ 《道藏》第22册683页,第18册195页,195页,195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③④ 《重修纬书集成》卷六第89~91页日本明德出版社,昭和53年 ⑤ 此书已佚,清严可均辑其佚文收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三代文》卷十六。《艺文类聚》卷二、《太平御览》卷十五、《路史后纪》卷四,皆曾征引此段文字,唯《艺文类聚》征引书名作《黄帝玄女之宫战法》。 ⑥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80册192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