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4-12 13: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轉載】熱製冷技術 較傳統製冷大慳電
【明報專訊】太陽能的熱力除了可以用來產生熱水和蒸氣之外,還可以用來製冷。其實,「太陽能製冷」是屬於更廣義的「熱製冷」技術的一種。表面聽來,「熱製冷」好像很矛盾。要理解這點,先要明白,所有冷凍系統或者「製冷系統」實際上都不是真的「製冷」,只是將熱量轉移到一個封閉空間(冷氣房或冷庫)之外而已。
以冷氣機和雪櫃為例,它們是利用雪種在系統中不斷循環,在一端由液態變成氣態,在其周圍發揮吸熱作用(即製造冷凍效果);在另一端則由氣態變回液態,在其周圍發揮放熱作用。
吸附式製冷 可達零下35度
至於熱製冷技術,需要使用雪種,原理大致和冷氣機和雪櫃相若。但分別是,熱製冷技術不需要使用壓縮機,雖然它也需要驅動雪種循環運行,但其使用的電力要比傳統的冷氣機和雪櫃低一大半。
熱製冷技術又可以細分成「吸收式製冷技術」及「吸附式製冷技術」。前者只可以達到零度或以上的溫度,適合應用於空調和不太低溫的冷庫(如冷藏蔬菜、水果)。後者則可以達到零下35度,適合應用於較低溫的冷庫(如冷藏肉類、魚類)。
熱製冷技術的研究可以追溯至1970年代,但因為技術要求高,以往並沒有什麼商業產品。
但近年似乎出現了技術突破,多個國家都在積極發展這門技術
引擎餘熱製冰 漁船保魚獲新鮮
熱製冷技術的熱源並不限於太陽能,其他熱源都可以,而且愈熱愈好。其中,利用引擎餘熱製冷的成本效益,就比太陽能製冷優勝得多。因為引擎的能量密度要比太陽光高得多,也不受天氣影響。以船用柴油引擎的廢氣來說,其溫度就隨時超過400度!
保環和雲鶴就曾經為兩艘寧波漁船安裝引擎餘熱製冷系統,用來製冰,以冷藏魚獲,船主只需6至9個月便回本!這是因為,那些漁民以往買冰出遠海捕魚,是非常昂貴的。
伙荷蘭商研引擎餘熱製冷氣
由於中國近岸的漁業資源已相當枯竭,漁民到南海和東海等較遠海域捕魚已是大勢所趨。尤其是到南沙群島一帶,單程已大約1000浬,再加上捕魚和回程,一般漁船需要航行很多天。若能省回那些買冰或者用柴油發電供給冷庫的錢,將非常可觀。
楊秉釗聲言,若安裝了該公司的引擎餘熱製冷系統,一艘漁船每日可以生產2噸冰,即使出海1個月都沒有問題。估計海南省有過萬艘漁船經常到南海捕魚,若能打開該省的市場,將不愁生意。
另外,該公司還正在和荷蘭商用車輛生產商DAF合作,研究利用引擎餘熱來產生冷氣,應用於巴士之上。這研究已進入第3年,現時原型設備差不多重300公斤。DAF希望能減重至100公斤以內,楊秉釗則覺得要求太高,150公斤則較有希望。 |
-
這是保環為北京順義區一個農村合作社安裝的太陽能冷庫,用於冷藏蔬菜(約5度)。
-
保環為這艘寧波漁船安裝了引擎餘熱製冷系統,用來製冰,以冷藏魚獲,回本期只需6至9個月。
-
保環的太陽能熱水器加上「熱製冷」技術,還可以用來製冰,比傳統的雪櫃要省電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