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楼主: 道之一二三

读郭璞诗,感觉风水元运说并非后世妄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22: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水人可以欣赏一下汉代文学家贾谊的赋作:

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
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
形气转续兮,变化而嬗
、、、、、、、、、、
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
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



发表于 2017-7-12 14: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葬乘生气(阴宅),藏风聚气(阳宅)?
发表于 2017-7-12 1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tr][/tr]
道之一二三 发表于 2015-1-21 12:23
形为体,天为用,这个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


已经错了。





只是人家不知何谓“天”而已!
发表于 2017-7-12 20:20: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mramcom 发表于 2013-5-24 08:07
一直不理解,郭璞这样一位水平超高的大师,为什么在生前就没有预见到自己会被为官者所谋杀的命运呢??? ...

苟利国家生与死,岂因祸福趋避之。福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是气节,是大义,是脊梁,不是说能预见就不去做。屈子郁悒而投江,方孝儒诛十族仍不屈,都是如此!他们构成整个民族的风水。风水并不是山川地灵,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最核心的。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23: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yintao 发表于 2017-7-12 19:36
[/td][/tr]
[tr][/tr]
[/table]只是人家不知何谓“天”而已!

憨山大师曰:荆棘丛中插足易,明月帘下转身难。
发表于 2017-7-21 08: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用心的研究, 谢谢您的分析及分享。。。。
发表于 2017-7-21 10:54: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郭璞写的葬经,古今多少人为之废寢忘食。
发表于 2017-7-21 10:58: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典时期,曾有人说,茘枝一出,非典即消。这也是当年茘枝暢销的一大原因。
发表于 2017-7-21 11:01: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freetownfa 发表于 2013-5-24 17:49
不对人作任何评论,但楼主提到----玉照定真经,说说对此书的感受,此书貌似简洁有章法,其实不过是以干支取象, ...

的论。画骨之笔。
 楼主| 发表于 2017-7-21 12: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cup 发表于 2017-7-21 08:01
非常用心的研究, 谢谢您的分析及分享。。。。

杨公《青囊奥语》说:“识得此篇真妙微,又见郭璞再出现
曾公《青囊序》说:“晋世景纯传此术,演经立意出元空”。

要想学习真正的地理,并想掌握它,那么,祖师们的话就不得不听,也不能不听,更不能不用心,除非想放弃,则另当别论了。

发表于 2017-7-21 12:47: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留传千年万载。
发表于 2017-7-22 10: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世认为二十年交元运是根据天文的 岁星和地球归到的最小公倍数求出,但不知道为何要专求岁星?
发表于 2017-7-24 09: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道之一二三 发表于 2017-7-21 12:36
杨公《青囊奥语》说:“识得此篇真妙微,又见郭璞再出现”
曾公《 ...

那当然, 祖师爷的话若不听那还学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 15: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道之一二三 于 2017-12-2 16:22 编辑

运气学之祖——鬼臾区

鬼臾区:又作鬼容区,号大鸿。传说上古医家,黄帝臣,曾佐黄帝发明五行,详论脉经,于难经究尽其义理,以为经论。《史记·孝武本纪》:“黄帝得宝鼎宛朐,问于鬼臾区。”(◇集解駰案汉书音义曰:“区,黄帝时人。”○索隐郑玄云:“黄帝佐也。”李奇曰:“黄帝时诸侯。本作‘申区’者,非;艺文志作‘鬼容区’也。”)


史记·封禅书》:“黄帝得宝鼎,宛朐问于鬼臾区。”又曰:“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史记·孝武本纪》:“黄帝得宝鼎宛朐,问于鬼臾区。区对曰:‘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汉书·艺文志·兵阴阳》有《鬼容区》三篇,颜师古注曰:“即鬼臾区也。”

素问·天元纪大论篇》介绍的是鬼臾区回答黄帝关于运气学说的一些重要提问。这种精神上的依托表明,古人相信鬼臾区可以称之为运气学之祖学术地位仅次于岐伯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

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长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


帝曰:愿闻五运之主时也如何?


鬼臾区曰: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


帝曰:请问其所谓也。


鬼臾区曰:臣稽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


帝曰:善。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


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故其始也,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知迎知随,气可与期。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直,三合为治

帝曰:上下相召奈何?


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帝曰:上下周纪,其有数乎?


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


帝曰:夫子之言,上终天气,下毕地纪,可谓悉矣。余愿闻而藏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着,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之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


鬼臾区曰: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弘,必得天殃。谨奉天道,请言真要。


帝曰: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愿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条理,简而不匮,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纲纪。至数之要,愿尽闻之。


鬼臾区曰:昭乎哉问?明乎哉道!如鼓之应桴,响之应声也。臣闻之,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帝曰:其于三阴三阳合之奈何?


鬼臾区曰: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帝曰:光乎哉道,明乎哉论!请着之玉版、藏之金匮,署曰天元纪


黄帝外经·阴阳颠倒篇
黄帝闻广成子窈窈冥冥之旨,叹广成子之谓天矣。退而夜思,尚有未获。
遣鬼臾区问于岐伯天师曰:帝问至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身可以不老也。天师必知厥义,幸明晰之。


岐伯稽首奏曰:大哉言乎,非吾圣帝安克闻至道哉。帝明知故问,岂欲传旨于万祀乎,何心之仁也!臣愚,何足知之。然仁圣明问,敢备述以闻。窈冥者,阴阳之谓也。昏默者,内外之词也。视听者,耳目之语也。至道无形而有形,有形而实无形。无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无形之内,始能形与神全,精与神合乎


鬼臾区曰:诺,虽然,师言微矣,未及其妙也


岐伯曰:乾坤之道,不外男女。男女之道,不外阴阳。阴阳之道,不外顺逆。顺则生,逆则死也。阴阳之原,即颠倒之术也。世人皆顺生,不知顺之有死;皆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广成子之教示帝行颠倒之术也。


鬼臾区赞曰:何言之神乎。虽然,请示其原


岐伯曰: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乎。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视听之中有神也。探其原而守神,精不摇矣。探其原而保精,神不驰矣。精固神全,形安能敝乎


鬼臾区覆奏帝前。帝曰:俞哉,载之《外经》,传示臣工,使共闻至道,同游于无极之野也。




发表于 2017-12-2 18: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兄学问深,说话有论有据。让人佩服!
发表于 2017-12-2 19: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道之一二三 发表于 2017-12-2 15:54
运气学之祖——鬼臾区

鬼臾区:又作鬼容区,号大鸿。传说上古医家,黄帝臣,曾佐黄帝发明五行,详论脉经 ...

一问一答便是道,继之善也,长也久也,成之性也,道兄博闻古今,点赞。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 20: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xinzhi 发表于 2017-12-2 18:16
道兄学问深,说话有论有据。让人佩服!

兄谬赞了,惭愧。
堪,天道,舆,地道,堪舆乃天地之道,天人之学问,既是学问,就不能草率视之,必须穷根究底。对待学问的态度,必须端正,因个人资质欠佳,故只好本着“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求学精神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 20: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_JfQml 发表于 2017-12-2 19:33
一问一答便是道,继之善也,长也久也,成之性也,道兄博闻古今,点赞。

兄弟客气了,人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先天有不足,所以只好以勤补拙了,无它,“用心一也”。
发表于 2017-12-3 10: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道之一二三 发表于 2017-12-2 20:07
兄弟客气了,人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先天有不足,所以只好以勤补拙了,无它,“用心一也”。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先天有不,向道兄学习了。道曰长生自强。佛曰缘分因果。儒家曰兄弟仁义东西二方。享受阳光,享受月亮。君子乾乾,自强不息。
发表于 2017-12-3 11: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來圍觀一下
发表于 2017-12-4 06:55: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18-9-16 00: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1962年商务印书馆初版本、1983年中华书局再版本《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收录范围的新编本)中说:“从开元十二年甲子入下元,今合用下元甲子、、、、、、”


唐朝开元十二年,是公-元724年甲子年,也就是说,至少从唐玄宗李隆基时代起,就已经在使用三元学说了,并非是象有些人说的三元是明末清初的产物。


1900年那个为保护敦煌的王道士,无意中打开了一座中国文化宝库,挖出了公-元4至11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4万余件(包括堪舆宅经)。可惜大部分文物被英、法、日、美、俄等“学者”们掠走了。藏经洞绝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仅剩下少部分留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其实,原因很简单,王道士发现宝库后七年时间,逐级上报官府,却无人理会他的苦心。面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今人余秋雨之辈们却多指责王道士,却不管道士所得一分完全是花费在保护敦煌上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9-16 00: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藏经洞的发现者王圆箓道士(为英国人所照,唯一的一张照片)


王道士.jpg

藏经洞发现者.jpg
盗宝第一人斯坦因
敦煌盗宝第一人斯坦因.jpg
这些“学者”们

2.jpg

3.jpg

4.jpg

5.jpg
发表于 2018-9-17 11: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研究得真透,顶帖鼓励
发表于 2018-9-17 11: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道之一二三 发表于 2018-9-16 00:29
藏经洞的发现者王圆箓道士(为英国人所照,唯一的一张照片)

这位大侠此举算是大功一件,否则世人也无法看到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12: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衣子 发表于 2018-9-17 11:24
楼主研究得真透,顶帖鼓励

风水文化,虽然喜欢者众,却称不上显学,又因传承隐秘,尤其以理法更不是个透明学问,所以,除了老实地追寻前人足迹,别无他法。
风水研究,最重方向,方向一错,纵然偶尔撞大运,都不值得一提;如果方向对了,接近真相就有可能。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12: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道之一二三 于 2018-9-17 12:18 编辑
青衣子 发表于 2018-9-17 11:27
这位大侠此举算是大功一件,否则世人也无法看到了。

藏经洞文物发现,称为中国文化的四大发现之一,按冯骥才所说:“藏经洞文献5万余件。其中经卷约3万件。所有文献基本上全是手写的。它们始自晋代,及至宋末,中间历经7个世纪这样数量巨大的手写文献真迹,多半又是孤本与绝本,谁能估算出它的总体价值!这么说吧,这5万件中,拿出其中任何一件都是罕世奇珍!”


虽然文物流失非常可惜,但是,客观上也加强了东西文化的交流,才有今天世界上的“敦煌学”。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12: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右边这个门,现在人们习惯称为“藏经洞”,如果是今天才发现它、、、、、、历史没有如果。


今天的藏经洞
今日藏经洞外观.jpg

道士住的寺院  被劫掠的文物装车
王道士住的庙宇.jpg

藏经洞内经卷唯一影像
伯希和在藏经洞.jpg

堆放在藏经洞外的经卷
早期藏经洞周围环境.jpg

经卷
分卷经帙.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16: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道之一二三 于 2018-9-17 16:11 编辑

沉睡了七个世纪的文物重现天日,难道大小运启动了它的开关?不可知。

敦煌莫高窟千佛洞,坐西向东(面前河水,由南向北流,即右水到左)。

公-元四世纪第一个开凿它的乐尊和尚,就是因为在这里看到了佛光闪现,才下决心凿窟修行的(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凿下第一个石窟。他就是乐尊和尚,史书上记载是中国敦煌莫高窟的开创者)。2007年中央电视台去制作纪录影片时,也录到了佛光再现的场景。


1.jpg


2.jpg

3.jpg

4.jpg


发表于 2018-9-17 17: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道之一二三 发表于 2015-1-21 14:02
不错,人之为人,确实在一口气,没有了那个气,此人亦非人。
天若不转,地亦无四季、昼夜之分,亦无万物之 ...

是否考虑是五运六气?五运六气应该是公认,反对的不多吧?应该合理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5 08: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