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23257|回复: 37

關於《易經證釋》與三易起源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95.56%
差评率:0.00%
质量:4.96分
交流:4.82分
附件:4.96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9-1-2 10: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易經證釋》一書,由【天津救世新教會】, 民國27年(1938)年發行鉛字版本。
至聖先天老祖為救世界、救人類、化泯教爭,於一九二二(民國十一年)年指示設立「道院」
救世新教是由悟善社發展、改組而成的,成立於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
除了《大學證釋》之外,救世新教另又以扶鸞儀式注解
中庸證釋》《易經證釋》

易經證釋全書文字檔在 http://www.fengshui-168.com/thread-136485-1-1.html
 
全書掃瞄檔在http://www.fengshui-168.com/viewthread.php?tid=33891


易經證釋 序例

上經總目錄

第一冊 序例、全易大旨、河圖、洛書講義
第二冊 圖象、伏羲八卦、文王八卦、先後天各易大旨
第三冊 乾卦
第四冊 坤卦、乾坤大旨
第五冊 屯卦、蒙卦、需卦、訟卦、師卦
第六冊 比卦、小畜、履卦
第七冊 泰卦、否卦、同人、大有
第八冊 謙卦、豫卦、隨卦
第九冊 蠱卦、臨卦、觀卦、噬嗑
第十冊 賁卦、剝卦、復卦、無妄
第十一冊 大畜、頤卦、大過
第十二冊 坎卦、離卦

列聖名稱

宗主 孚聖
宣聖 孔子
復聖 顏子
宗聖 曾子
述聖 子思
亞聖 孟子
宏教 柳真人
靈逸真人 王弼


例言

易自伏羲畫卦,亦文亦畫,本合圖畫文字為一,雖太極等圖,係後世傳出,源流自遠。講易時,應並及各圖,以資參證。

易為聖人明天道以立極,立人道以制教,本為明道而作,有關內脩性命之功甚多,故講易應注意道功。

易既本天地之道為教,內中多闡神鬼之德,陰陽之情。習易者,必有敬信之誠。而講易時,應注重人神因果之理。

易明神道,為明性命之源。吉凶禍福,均屬易中固有之義。凡人生窮達壽夭,皆有定數,不可妄干。則習易者,必明行藏之所宜,得失之有定。故講易時,應注重吉凶悔吝之說,而求其毋悖于數也。

易者,包乎道德性情數象各類而言者也。言文必顧義,言數必徵象。因名思義,因類辨物,因詞審情,不可偏執。故講易時,務求其貫通一切,而洞明聖人立教之旨。

易之言吉凶,重在數;言數,重在象。數見其氣,象別其類,以徵人事之所合,即以測天道之所宜。而見象必因蓍龜,明數必候氣運。天干地支、五運六氣,皆易所重。故講易時,應並及占筮之術,測驗之法。

易之為教,原以授民全生之道。推之成人成物,以至治國平天下,莫不貫通。而原始要終為第一義,人之習易,亦當求其先後,不可好為素隱行怪之談。故講易,雖不能如王弼之掃象,亦不可如費氏之徒以災異言也。

易道博大精深,無不包被。內則脩己以一天人,外則成人以一道德,而本末一以貫之,即時中也。習易者既諳斯義,必期實行,務求行動咸宜,言思不悖,而能有德以為世則,有道以為人師,庶可使易教重明,聖道彌廣。

易之為教,始于古聖,闡于道宗,成于儒者。言既精微,旨尤玄妙,固賅各教之義,集諸派之大成。習者當以聖人天下為公之心,一本有教無類之旨,不可自存門戶,有入主出奴之見,以自狹而狹聖人之教也。

易傳至今,注說不一,漢宋各異派,儒道不同宗,遂致議論紛歧,爭持齟齬,徒亂人意,何裨聖經。今茲講易,務求闡明微言,表章至道,不執于宗派之習,不徒微 同異之求,即令漢宋諸儒有所卓見,能探經旨,不睽經義,仍可互相引證,期其貫通,無問其人,祇徵于是。則于聖人講示之後,有可多得研究之助云爾。

以上各條,係為講易之前,必知之事,以易經至不易明,必先知其研習知道,方不為歧途所誤,略指大概,以告讀者,或亦極深研幾之一助焉。

【說明】

易經在未講之先,有應行準備諸事。因此經不比他書,但釋文義,即可明白,必將圖象數理占驗諸學,均為說明。凡講述時所應注意者,當先指出,使讀者隨文參 證,更無疑義,並可求其實用,不蹈虛談玄理之弊。故于講經之前,須略加說明,訂為例言,使既講之後,均可按圖索驥,不致惝怳迷離,有偏于漢宋門戶之見,而 能會通究竟,有以探天人道德之源,庶不負 夫子臨檀教誨之苦心也。

宗主序

易道玄微,至于無名無形,易道廣博,包乎萬物萬事,蓋有天地以後,無物不在易中,未有天地以前,一氣即為易體。

故先後天之名,首著于易,天地鬼神之情,盡備于易;性命道德之言,皆詳于易;生死變化之數,均述于易。

以言天地,則盡其神;以言人物,則概其道;以言往,則溯諸無始,而立其極;以言來,則推至無盡,而明其化;以脩,則道立而德成;以行,則事理而物順;以其 功言,則成王道之始,而無所為;以其體言,則符仙佛之真,而大有得;以用于尋常,而不悖于情性,以致其遠大而能底于中和,是為道德之宗,命數之本。

天人之所由一,事物之所由平;政治以成,制作以著;君子小人各盡其德,聖愚賢否各適所成;雖取捨萬殊,而底于一道;雖變化盡態,而歸于至中。

蓋本諸天道之常,仿于大道之則,宜于人物之情性,辨于幽明之感通。故在天地間,生成者莫能外,行止者莫能違。允宜為萬古之師,萬類所倚,以為教化;則包諸宗,以為文章;則造至極,茍非至聖,孰能為之。

故 夫子備言其精,諸儒各贊其言,合五經以證其終結,勵眾善以徵其初成。不可視為古書,同諸舊史;不可作為文藝,比之詩詞。

精益求精,必實行而後得,博而反約,必貫通而有成,是以講演不厭其詳,研求尤須盡力,珍聞而寶藏于心。

等諸拳拳之顏子,集思而實行于事;毋負循循之尼山,庶易道獲見重明。後生不迷古訓,則世運亦將成大治,萬國盡化于斯文矣!是為序。

序例

復聖序例

易者,古聖人作也,傳于庖犧,紹述于神農軒轅,繼承于堯舜及夏后氏,周文因而變化之,以成今傳之經。

蓋庖犧時,因河圖、洛書之見也,而明察天地之象,概論人物之情;上以窮生化之初,下以辨變易之軌,幽以探于神鬼,明以合于日月,遠以徵于四極,近以求于一心,而後知天地生成,物類化育。

情性本于道,氣質成于神,有其用必有其本,有其後必有其先,陰陽必循環以為行,水火必生制以為用,物必有極,事必有中。見諸外者,形質之消長,而變化以成;存于中者,氣神之營運,而中極有立。

道者,依體以用而不窮;天者,依道以行而不息。是以有本則不失其序,有道則不盡于用。以不二為德,則生生不已;以至中為體,則循環無端。皆順乎自然,適于至道,無為而無不為,無思而無不中,無慮而無不得。

故明道之為道,則天地人物,莫外道以生成;明天之為天,則生長盈虛,莫非氣所運用;明生之為生,則吉凶壽夭,不出數之進退;明數之為數,則行藏出處,宜因時之推移。

時者屬乎天,位者隸于地,天地者,人物生存傷殺之宰,時位者,事物消長代謝之機。尤天地以後顏,則人物自天地出,尤天地以前言,則天地自道成。所謂形上為道,形下為器,道器之間,一以貫之,是謂之易。故作易以明一切

凡先天後天人物,莫不歸于易。易者一也,中也,極也。無始而有始,無形而有形,無名而有名。易者,自有以溯無也,自無以推有也,有無均齊于易。故易作而有無以名

天地既奠,日月山河,各有其紀,飛潛木石,各有其類,世代遞嬗,歲時遷移,各有其序,生長收藏,盈絀美惡,各有其名。而一于不一,同于不同,各因所適所宜,以始以終,其所維繫之道,往來之途,各因所合所制。以成以敗,皆統于易;以歸中極,而順乎天道。故易立而萬類以訂

天地之間人為貴,人之生也,受天地之中氣,而有性命;,順造化之推移,而辨等名;因生養老死之道,而有人事;因喜怒美惡之感,而有人情。而有以適之、全之、利之、導之,以底于成德;而有以教之、誨之、鑒之、臨之,以盡其原始要終之道,是皆備于易。故易立而人道以全

夫聖人之于天道也,通于神明,見于隱微;于人道也,明于性情,備于教政,于物之宜,事之利也。詳于本末,昭于變化,而後立易以告天下,垂于有眾,使天下不 迷所生化之道,不失其脩為之德,不惑神鬼之靈,不悖性命之則,而皆生成安樂,與物同壽,與天地同德,日月同明,鬼神同其吉凶,氣運同期變化,而後聖人成物 之道盡,成己之德宏。而天下無不被其德,悅其道,此則聖人立易教民之功,可並天地覆載,其明誠脩道之行,即同于治平政刑之施。

故易之立也為教民,而人之明易,為率聖人之教,以致于自明誠者也。天下人類,果皆率是教以立其誠,則易之道成矣。

易者:有易之義,言將易天下也;有不易之義,言示其體不義,而後其用不盡也;有簡易之義,言推始於太一,而立本不二,以成其無息之德,達其用中之道也。知斯三義,而後明易,易豈易言乎哉。

【宗主附注】

今先講易之法說明,講時采用一善本為準。五經各本,向多用朱本,唯易經,朱本有未善,不及後世來氏本,不過來氏所演圖表過繁,祇宜參考,難為讀本。

今奉 夫子命,就來本,節取必要圖表,附列經文之前,去其繁而存其精,以便初學。因言易必用圖表,前人均有傳圖,為講習之用,漢時儒者失之,乃傳于道家及 術數者流。儒者祇重文字訓詁,雖有所得,不以附經本,使圖表無傳,非易之不用圖表也。宋時以周邵之所習,得于道家,參于術數之書,經程朱審擇,加于經本之 前,易于是有圖書,而不得其全,不明其用,乃無補于易。來氏復增演之,以廣其旨,固較詳備矣,而不明其統系,不知其用知主賓,義之先後,猶難使習者一目了 然。今就所演,加以審正,為之講明,以見古人易教之全,而竟易道之用,庶于後世讀者有所裨益,至其錯誤或疑謬之處,隨時指正可也。

又曰言易本天道,而習易則人事也。言天道則重氣數,言人事則重象。以氣數言象,事天道;以象言氣數,事人事。因氣數難知,象易見也,先有氣數而後生象,此 天道之自然,先明象而後明氣數,此人事之次序,要皆本末之道也。如見天災時變,而知天意,即由象以知氣數,是由末達本也。而象因氣數所生成,非有象而後氣 數至,是由本及末之道也,故明本不必求末,而不及本者,必自末始。今之災變多矣,天之風雨旱潦不必論,即物之為變亦夥矣。蛆出道上,雞生雙首,種種怪異, 非象之見耶;至于蝗蝻之災,又其至明者,皆氣數所感化而然。欲明氣數,但求之象,即知天變之不已矣,故災有天災,異有物異,而莫非氣數為之,亦莫非人心召 之,人之變異尤多矣。怪產奇病,且不必數,即風尚之壞,情性之乖,或致逆倫悖理,鮮恥敗德,皆自人心之非成之,人心如斯,欲氣數之不變,得乎?此古人重天 變,而必責于人事也,氣數雖自天定,而變為災福,責人所感召;人祇知天災之難堪,不知人心知難善,是重末忘本;如浮舟海中,欲其不動,何可得也。易者易 也,以人易天,以天易數,皆有必至之勢,固然之理;精于易者,唯求易之不善為善,而可易其災害為福。是則聖人以易為教之本旨,端在此乎。

宗主序例

易經上下篇,文王所制,其卦象本伏羲以來,所有卦辭爻象,參古易,而加入新義,此今之經文也。

繫辭上下傳,說卦傳,文言各類文章,則 夫子蒐集古聖所傳,各易所用,而與文王易有相發明者;序卦傳則夫子就文王之卦序,而說明其義趣也;雜卦傳則 夫子參合各易,變通文王之序而推衍其變化也,故傳皆成于夫子。

文王之經,夫子之傳,乃為今易之本;經文雖不盡作于文王,而文王總其成,以卦序實文王所制也;傳文雖不盡成于 夫子,而夫子約其要,以刪訂十翼,實夫子之功也。

此易經一書,雖曰自伏羲始,不過有其卦耳;雖曰歷神農、皇帝、唐、虞、夏、商各易之變,不過間存其詞,見其義耳。故名之周易,實文王與 夫子二聖之作。微 文王,無周易;微 夫子,周易之義不全。以經文簡,而當時憂讒畏譏,有不能盡諸文章者,故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以此夫子必為補之,補之不可雜于經,故列 為傳。傳者,明其有所傳也。繫辭者,明其繫于經也。凡繫傳文言之類,皆為周易不可少之文章。以周易之義,待文而後盡;若無之,則周易猶殘闕也,而 夫子十 翼之功,不在文王下。且文王未言者,亦得 夫子為詳其略,而顯其微,此足見 夫子憲章之功矣。

經文與傳之有同異者,則由傳采自他易。傳于先賢,有所授也,或與傳文參差互出者,則由經文義有未盡,得于言外而為補述也。故傳文中,上下繫傳,全為輔證經 文不足者,凡古人制作,取義必專,立旨必純,故成一家言。有獨重之義與旨,而不雜他說,即有摭拾者,亦有言與其義旨同,雖言不同而實同,此不得視為合各家 言,文王之易亦如是也。故所不錄者,唯宜補之于傳,而以繫傳名之,明其義本經文應有,以未得列入,別立為傳而繫之于經云耳。故繫傳上下,含義最宏,取例最 多,凡以前各易,及涉及數象者,無不采錄,雖言近雜紀,義若旁搜,而皆本易中固有之理,與氣數必明之道,如河圖洛書、二氣五行、九宮甲子、五音六律、五運 六氣,以及天文地理、日星軌度、歲時節候之類,凡屬于氣之所化,形之所生,數有推移,象有升沉者,皆易也,皆易象固有者也。故皆宜采之以證易,而見易之廣 大神用,此繫傳所摭拾,非一家言。

大之性道之功,小之術數之學,明則日用起居之事,玄則神天幽渺之說,皆詳載焉,茍讀經而不先讀之,則將不知易之用矣。

繫傳者,由習易言,較經尤要,經限于體制,故辭約義簡,傳則無所限也;而其辭贍,其義宏,上下古今鉅細顯隱,無不及也。故其言易,有先天,有後天,有連 歸,有本宮,有歲象辟卦之類,其言數象也;有河圖洛書,有太極兩儀,有天地生成數,有五運六氣,甲子歲會之圖;其為古聖所發明者,自伏羲卦象,變為文字, 神農醫藥,皇帝歷數,及諸制作,文物器具,設立政教,開天下之先者,無不可由傳中知之。雖為一經之傳,實儗于上世之史,其義則由于中國文化,自易卦始。易 卦以前,雖有難稽,其可考者,皆在易卦後也,皆仿諸卦象者也。故易卦實包天地,納古今而弗遺。言人道者,必從之,以明為人之生;言天道者,必因之,以明天 地之建。

故名曰易,即太易,亦太一也,為萬有之始,以上無所有也;故曰易,言自此而後變易,變易則無者為有,一者為眾矣。此易道至廣至高,而繫傳之辭以繁、義以博,職是故也。



全套書相片.jpg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09-1-2 10: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套與《易經證釋》可相參考的書:《易經探源與人生》

《易經探源與人生》A套書介紹

【編輯用意】「易經探源與人生」系列叢書,是搭起「以易法淨化人間,以易學美化人心,以易理變化人心」的橋樑,讓易經更大眾化、普及化、生活化及實用化,使學易初學者不再視易經為難經,也不獨視易經只是卜卦、算命的小道而已。本書作者從闡幽開明、探賾索隱的研易過程,真正闡發易經內涵的真實義與價值觀,並期望這套四聖心法的系統易書,在明師的指點下,讓讀者於研易過程如虎添翼,而獲不可思議之悅樂无疆之心。

【內容架構】本叢書共十冊,全書編排次序,係兼採王弼之定本及易經證釋校訂本之優點冶於一爐。同時也是繼《易經心傳與天道》八冊後的另一階段;重新校正編撰在“中華民國周易學會”易經機會教育班上課之精華教材,全書命名“易經探源與人生”。本叢書共分四大部份內容講述,包括河洛之啟示、四傳之啟示及應用、周易上、下經之啟示與應用。

【各卷內容】 第一冊:河圖洛書
第二冊:四傳之一(序卦傳、說卦傳、雜卦傳)
第三冊:四傳之二(繫辭傳)
第四冊:周易上經11卦(乾~泰)
第五冊:周易上經11卦(否~賁)
第六冊:周易上經8卦(剝~離)
第七冊:周易下經10卦(咸~解)
第八冊:周易下經9卦(損~革)
第九冊:周易下經8卦(鼎~巽)
第十冊:周易下經7卦(兌~未濟)
【編排概要】每一卷〈周易白話經解〉的編排次序強調以「簡明」為首,以「深入」來滿足研習者對易理的追求。每卦原文之前先提示卦名的真諦與由來,本文注有國語注音,於卦、彖、象、爻辭之後,先訓詁其要義,解說其義理,再以白話闡述重點,最後的「 精華」則以論述易理要義為主。
 
    【內容摘要】
學易之基本知識首先須知河圖、洛書之內容與聖象微妙玄機,本書即深入河圖、洛書之關鍵要義及其精隨,逐一闡釋其義理與人生啟示之易學理氣,作者將師承傳授之奧秘卓見,綜合領悟要訣貫穿在本書中一覽無遺。

【易道箴言】
本叢書共十冊,本書乃第一冊河洛之啟示,是初學者學習易經入門必備之書,共有四十九個小單元,分成三大重點,即參研河洛之前最基本的觀念及應有的認識、河洛之真諦、綜合河洛之精義。本書開宗明義包括研讀《易經》的次序、《易》的命名與啟示、身為中國人為什麼要研讀《易經》、河洛內涵要義等篇幅。

【心法秘訣】
河圖為先天,洛書為後天;河圖為體,洛書為用。河洛乃說明宇宙間萬事萬物的根本原理,為形上與形下之道,為先天、後天八卦之原由,更為歷代道統之衍繼,四聖心法之相證;是天人合一的橋樑,亦是研易者提昇心靈以至無盡的奠基。

【研易密碼】
「生活易經」是活化易學的智慧與其生活中的實踐。生活易經闡釋「易與人生」的關聯,是從「人的生命與生活」中闡揚易的哲思。其實際、實用、實踐可表述在「宏觀與微觀」的事物全貌與生活領域,有五個層面的引導:

1.對時間含義的重視(知時、處時、與時偕行)。
2.對空間含義的重視(知位、處位、素位而行)。
3.對生命與生活全局的反思與認識。
4.對人生與世界變化的體會與理解。
5.對宇宙萬物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的思考。

《易經探源與人生(一)》精闢導讀
 
   

【內容摘要】

本書主為針對四傳經文之序、雜、說三部份,分別就易經中艱澀難懂、錯綜複雜的卦理中,作者逐一釐清其來龍去脈,每一篇傳皆有精闢獨門的解說。

 

【易道箴言】

1.《序卦傳》是說明六十四卦排列的順序和意義,由此排序可觀其成書的思想脈絡。但因前段舊本有遺文,而使後人閱讀時難理頭緒。本書作者則以相關密碼破解其義並談及訣竅指引與體用變化之奧。

2.《說卦傳》旨在說明八卦的性命與作用,前半段則貫通天、地、人三才之道,以呼應乾坤生六子的次序。後半段則解釋八卦所象徵的意義、所代表的物象與方位等奧秘與玄機。

3.《雜卦傳》因不按照《易經》六十四卦的順序,錯雜而述,故名之。雜卦傳恰好呈現性質相對或其義相近的組合,並賦予兩兩相錯或兩兩相綜的奧義與玄機。

 

【心法秘訣】

本書重編於此,正好呼應「易立乎於其中」的精神,並以深入淺出的要訣勾勒其精華,俾使讀者更加領略四傳的神髓與真諦。

 

【研易密碼】

Ⅰ.序者,井然有序地梳理宇宙自然、社會現象、人類進化、人事現象、家庭人倫、處世之道等天地人及萬物本末終始的關係。

Ⅱ.說者,說明體相用之相承,總言三才六位、取象八卦之性質、功能、方位等意涵,通達「萬物之所說」的廣泛應用。

Ⅲ.雜者,講述序卦以外的錯綜之義,特別解釋二二相偶之間的相反、相成、對立的內容判斷與轉換的思維情境。

 
《易經探源與人生(二)》精闢導讀
 
   

【內容摘要】

本書作者鑑於繫辭傳因秦始皇焚書坑儒後而導致遺失、脫落殘篇,不得正解,遂採用《易經證釋》所連貫編排的十六章,有別於一般版本的上下各十二章,終使通篇上下條分縷析,邏輯次第清晰可見,真正發前人之所未發,闡揚繫辭傳的真實義和價值觀。

 

【易道箴言】

本書探討繫辭傳之妙義、啟示及應用。孔子聖人周遊列國十四年,面臨「四大難卦」後嘆知音難遇而回魯國,晚年贊易,著作了繫辭傳,將其一生的真知灼見和智慧完全揭露出來,勉勵世人「人人皆可成聖」,以及「如何成聖成賢」都做了深入淺出的闡述及簡明的勾勒。

 

【心法秘訣】

繫辭傳共分十六章,每一章皆談如何為聖之法,可以說,繫辭傳是一本專論、精奧、玄妙之書,被公認為是世界最高深的哲學理論,更是易道訣竅的一把鑰匙。不讀繫辭傳,不知中國六經之奧,難明「易道」之神髓,更難以 理解孔聖人何以集古聖之智慧及文化之大成,何以衍繼道統及諸聖心法,何以洞悉出他的偉大和悲願無盡!

 

【研易密碼】

繫辭傳是孔子「集古聖易學之大成」、「思想成熟之大迴轉」、「極深研幾之哲理」、「內聖外王之學問」、「形上與形下之道」、「大生及廣生之德」的重要哲學理論。其玄微神妙有如下偈曰:
易學之義,高深莫測;易象廣博,包乎宇宙;
易爻至變,遂成天下;易辭至精,鼓動天下;
易數至極,遂定天下;易理至神,遂通天下;
易道至化,周流六虛;易神至深,不行而至。

 
《易經探源與人生(三)》精闢導讀
 
《易經探源與人生(四)》

《易經探源與人生(五)》

《易經探源與人生(六)》
    【上經密碼】

周易上經(乾卦到離卦)是文王闡述由天道(乾道變化)引述到人道光明(明,以相見乎離,是麗明也)的過程。一以「數往者順」來描述順天,一則以全方位、全體用、全思維、全系統的神髓,展現由無窮大的諸宇宙到無邊際的日月星辰,而含括在周易上經三十卦的意象中。本叢書揭示「易道彌綸六合」的妙音,分別在周易上 經提出八易升階圖、下經七易升階圖。
第一階段為大易、大道的現代化(乾卦),
第二階段為至易、至道的現代化(坤卦),
第三階段為開易、開道的現代意義(屯~比卦),
第四階段為行易、行道的現代觀(小畜~大有),
第五階段為明易、明道的意義(謙~臨卦),
第六階段為學易、學道的境域(噬嗑~大畜),
第七階段為養易、養道的生活化(頤、大過),
第八階段為悟易、悟道的啟示(坎、離)。
   

【內容摘要】

 本書為周易上經的第一部份,所探討的範圍始自乾坤,終至履泰共計十一卦(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

 

【易道箴言】

叢書第四冊的十一個卦象,有如天道初降於世,百花齊放、美侖美奐的太平之光,自乾坤生大業,以至於屯、蒙、需、訟、師、比六個歷程中,世人需知〝飲水思源〞不忘本的恩澤,而後有小畜的經驗累積到履卦的平步青雲,達至天地開泰、萬事成的境域。此乃期使讀者,由乾卦的大明終始做為研易的登臨點,不斷的努力與提升,而達到泰卦的和諧與圓融,進而掌握生命成終又成始的本義,以及明體達用的十一種智囊之妙。

 

【心法秘訣】 01<乾>者,剛也。君子以自疆不息。

01<坤>者,柔也。君子以厚德載物。

03<屯>者,盈也。君子以經論。

04<蒙>者,蒙也。君子以果行育德。

05<需>者, 須也。君子以飲食宴樂。

06<訟>者,爭也。君子以作事謀始。

07<師>者,眾也。君子以容民畜眾。

08<比>者,親也。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09<小畜>,寡也。君子以懿文德。

10<履>者,踐也。君子以 辨上下,定民志。

11<泰>者,通也。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易經探源與人生(四)》精闢導讀
   

【內容摘要】

 本書為周易上經的第二部份,所討論的範圍從否卦到賁卦計為十一卦(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嗑、賁)。

 

【易道箴言】

叢書第五冊的十一個卦象,有如天道運行於世,色彩繽紛、多元複合的宇宙體,先否後喜,交易而來的同人乃光之象,與人同者必為大有才德,兼謙之德而演豫悅振奮,至隨順時而動,易示用蠱、親臨天下、觀民其生、又推及噬嗑、賁之現代人文修行。此十一者彷如般若波羅蜜於一切處無不證入,悟法後而不住法的覺有情者。本書如此安排,啟示讀者從否卦的大往小來到賁卦的賁亨,提升為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十一道般若智慧之門。

 

【心法秘訣】

12<否>者,塞也。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13<同人>,親也。君子以類族辨物。
14<大有>,眾也。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15<謙>者, 平也。君子以裒多益寡, 稱物平施。

16<豫>者,樂也。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上帝,以配祖考。

17<隨>者,順也。君子以嚮晦人宴息。

18<蠱>者,事也。君子以振民育德。

19<臨>者,大也。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20<觀>者,求也。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21<嗑>者,合也。先王以明罰 勑法。

22<賁>者,飾也。君子以明庶政, 无敢折獄。

 
《易經探源與人生(五)》精闢導讀
   

【內容摘要】

本書為周易上經的第三部份,所探討的範圍從剝卦到離卦之上經結束共八卦(剝、復、无妄、大畜、頤、大過、坎、離)。

 

【易道箴言】

叢書第六冊的八個卦象,暗喻天道由盛轉衰之際,人道真諦亦由剝、復、无妄、大畜、頤、大過、坎、離的過程中,深刻體悟學易的悲願宛如 聖人以百姓之心為心,道濟天下。易經聖人苦其心,總是借象微露其機,在結束周易上經之前的段落,如何用此八卦破解八個人身之苦,無論生、老、病、死苦,憂悲惱 苦、怨憎會苦、恩愛別離、所欲不得苦,猶如剝極必復、柳暗花明又一村,若能返身以誠、自誠明、自明誠,進而順性命、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終使坎離自然復位乾坤的八種智策之利。

 

【心法秘訣】

23<剝>者,落也。上以厚下,安宅。

24<復>者,反也。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25<無妄>,災也。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26<大畜>,時也。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27<頤>者,養也。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28<大過>,顛也。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無悶。

29<坎>者,陷也。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30<離>者,麗也。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

 
《易經探源與人生(六)》精闢導讀
 

《易經探源與人生(七)》

《易經探源與人生(八)》

《易經探源與人生(九)》

《易經探源與人生(十)》
    【下經密碼】《周易》下經是闡述由人道(人倫之始)引述到天道完滿(未濟生機)的過程。下經共計三十四卦,自咸、恆居首,言天人相感,與上經始於乾坤,言天地造化之理作一以貫通。亦如上經「易道彌綸六合」的妙音,提出七易升階圖。
第一階段為修易、修道的現代化 (咸~明夷),
第二階段為進易、進道的現代意義(家人~益卦),
第三階段為辦易、辦道的現代觀(夬~井),
第四階段為得易、得道的真諦(革~歸妹),
第五階段為保易、保道的境域(豐~節卦),
第六階段為信易、信道的生活化(中孚、小過),
第七階段為成易、成道的啟示(既濟、未濟)。
 
   

【內容摘要】

本冊為周易下經之第一部份,所探討的範圍從咸卦到解卦共計十卦(咸、恆、遯、大壯、晉、明夷、家人、睽、蹇、解)。

 

【易道箴言】

叢書第七冊的十個卦象中,有如人生世事變化與高低起伏,非常不易掌握天道恆常,故本書以最淺顯的易理,貫穿各卦爻之錯綜變化、互爻、人象、卦意、卦德等,透過各種取象法及其意義來觸類旁通、旁徵博引,讓您讀易之時感受「借象明理」之要義。在每個卦爻之後引出歷史典故和提出進德修業有關的種種精義,使您在沐易的過程中,以最高的智慧來了悟不易、簡易與變易的真諦。當我們 洞悉「易經探源與人生」第七冊之後,就可達到“善易者不占”的境界,以及掌握人事經綸的十個智慧之鑰。

 

【心法秘訣】

 31<咸>者,速也。君子以虛受人。

32<恆>者,久也。君子以立不易方。

33<遯>者,退也。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34<大壯>,盛也。君子以非禮弗履。

35<晉>者,晝也。君子以自昭明德。

36<明夷>,誅也。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37<家人>,內也。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38<睽>者,乖也。君子以同而異。

39<蹇>者,難也。君子以反身修德。

40<解>者,緩也。君子以赦過有罪。

 
《易經探源與人生(七)》精闢導讀
 
   

【內容摘要】

本冊為周易下經之第二部份,探討自損至革等九卦(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

 

【易道箴言】

叢書第八冊的九個卦象,卦卦義理涵蓋了人心主流之價值觀,並從中窺探古人關切之時態、事態與歷史的原由。另從卦序的安排,爻爻揭示出人性修為的遞變妙趣。作者實際以此『窮→變→通→久』的提升之道,精闢闡釋天道與人道廣義上的種種旁通,使您輕鬆理解易道的同時,如沐春風的提升心靈的境界,以及體悟頤養性命的九把智慧之鑰。

 

【心法秘訣】

41<損>者,減也。君子以懲忿窒欲。

42<益>者,滿也。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43<夬>者,決也。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44<姤>者,遇也。后以施命,誥四方。

45<萃>者,聚也。君子以除 戎器,戒不虞。

46<升>者,上也。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47<困>者,窮也。君子以致命遂志。

48<井>者,通也。君子以勞民勸相。

49<革>者,除也。君子以治曆民時。
《易經探源與人生(八)》精闢導讀
 
   

【內容摘要】

本冊為周易下經之第三部份,探討自鼎至巽等八卦(鼎、震、艮、漸、歸妹、豐、旅、巽)。

 

【易道箴言】

叢書第九冊的八個卦,易經卦序由鼎卦到巽順、柔和告一段落後,啟示巽德待人之可貴,其卦序前後的互動擲地有聲,陰陽頓挫與卦象變化皆提供進德修業之學人參研,於易道領悟上有如八風吹不動的心境,並提供諸位大德涵養心志的八種智慧之鑰。

 

【心法秘訣】

 50<鼎>者,器也。君子以正位凝命。

51<震>者,動也。君子以恐懼脩省。

52<艮>者,止也。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53<漸>者,進也。君子以居賢德善俗。

54<歸妹>,婚也。君子以永終知敝。

55<豐>者,大也。君子以折獄致刑。

56<旅>者, 移也。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

57<巽>者,伏也。君子以申命行事。

 

《易經探源與人生(九)》精闢導讀
 
   

【內容摘要】

本冊為周易下經之第四部份,探討自兌卦到既濟等七卦(兌、渙、節、中孚、小過、既濟、未濟)。

 

【易道箴言】

叢書第十冊是以位居六十四之末的未濟卦象,微露一切成就都是無盡無止息的,指示人生應該握住易道之始與成易之終的妙訣,透視未濟上九爻秘訣,是為解脫、了悟、開竅一切事理,以及復歸於無(如同太極出自無極)的本來面目。故觀下經倒數七卦有如七日來復,不斷指引聖人宣揚「易道大業」的使命,並契應〝聖人感人心〞以至天人相應、物我合一,進而一窺探究聖人成就道業的七種智慧之鑰。

 

【心法秘訣】

58<兌>者,說也。君子以朋友講習。

59<渙>者,離也。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60<節>者,止也。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61<中孚>,信也。君子以議獄緩死。

62<小過>,過也。君子以行過 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

63<既濟>,定也。君子以 思患而豫防之。

64<未濟>,窮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易經探源與人生(十)》精闢導讀


发表于 2009-1-2 11: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话在下不大同意,实际上经过考古研究。孔子的时代还没有爻辞,只有卦辞。而且那时候用的大部分是数字卦。周公的时代那更加是儒生们自己瞎编的。爻辞是在战国后期才出现的。当时春秋战国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易经。每一种的辞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天看到的周易是在西汉昭帝,宣帝的时候才有官方最终定板的。与孔子没什么直接的关系,周公的时候更加不用说了。当时的易有天地人三种。严格的说周易只是其中的一种,两外两种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的时候毁了很多。具体考古的论证可以参考已故上海潘雨廷老先生和李镜池教授的书籍。
发表于 2009-1-2 11: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其中关于奇门遁甲的记载也不对,奇门就是是奇门,遁甲就是遁甲。这两种在明朝以前都是分开的。至于所说的宋朝传开来的易图,应该说是先天易图,先天易图在东汉的时候还在。唐朝禅宗曹洞宗就是先天易图一脉的。还有,宋朝时候易图是从五代末年陈希夷传出来的。但这本身就有问题。在史料上记载,河图洛书共有15种,宋朝的两种只是在古籍上有数序排列的两种。早着呢!!看来作者的考证工作做得还不是很充分。需要加强。
发表于 2009-1-2 11: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证释》现在什么地方有买
发表于 2009-1-2 11: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禅道网下的<<上经>>传上供参考.

《易经证释》孔子 序例

上经总目录

 

第一册   序例、全易大旨、河图、洛书讲义

第二册   图象、伏羲八卦、文王八卦、先后天各易大旨

第三册   干卦

第四册   2坤卦、1乾坤大旨

第五册   3屯卦、4蒙卦、5需卦、6讼卦、7师卦

第六册   8比卦、9小畜、10履卦

第七册   11泰卦、12否卦、13同人、14大有

第八册   15谦卦、16豫卦、17随卦

第九册   18蛊卦、19临卦、20观卦、21噬嗑

第十册   22贲卦、23剥卦、24复卦、25无妄

第十一册 26大畜、27颐卦、28大过

第十二册 29坎卦、30离卦

 

《易经证释》孔子.doc

644.5 KB, 阅读权限: 10, 下载次数: 306

发表于 2009-1-2 14: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atman2003 于 2009-1-2 11:08 发表 楼主的话在下不大同意,实际上经过考古研究。孔子的时代还没有爻辞,只有卦辞。而且那时候用的大部分是数字卦。周公的时代那更加是儒生们自己瞎编的。爻辞是在战国后期才出现的。当时春秋战国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易经 ...
早期易學經典著作,從用詞考證論,可能不符原作者時代!合理說是原作者與後學精神相通的共同著作!原理是原作者的創見,文字記載是後學的筆調!如《黃帝內經》,文筆是戰國時代,原理的創見,應該更早!

 

《證釋》一書,源於扶鸞一事,扶鸞本是魚目混珠,真真假假,請注意,魚目與珍珠相混,表示還是有珍珠的存在,不能因魚目而否定珍珠。讀者關心的是易理說的通不通!深入不深入,有無操作步驟。至於卦爻原作者是誰?是末節。如果該書深合易理,說是現代人的文筆與古人的思想相通,也是共同著作,何嘗不可!

 

樓主引用乾嘉餘孽後學者的論點,先入為主,期期以為不可!記得以前讀《尚書》時,花一學期時間全在考證版本真偽與用詞時代而已。學年結束,一本《尚書》讀不到幾個章節,面對最重要的五行學說──《洪範篇》,卻簡單幾字,一筆帶過!這種讀書法,如同要認識一位新人,整天考證他身份證的真假,卻從來沒與之交談過,這算認識嗎?讀了一年《尚書》的肉體形骸,一堆臭屍而已,實際上,早與《尚書》的靈魂擦身而過!

发表于 2009-1-2 18: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這種讀書法,如同要認識一位新人,整天考證他身份證的真假,卻從來沒與之交談過,這算認識嗎?讀了一年尚書的肉體形骸,一堆臭屍而已,實際上,早與尚書的靈魂擦身而過!
发表于 2009-1-2 20: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經證釋》 著者是谁?
发表于 2009-1-3 00: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知一子 于 2009-1-2 20:10 发表 《易經證釋》 著者是谁?
扶鸞來的
发表于 2009-1-3 11: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樓 慕羲 的帖子

这至少可以看出作者的治学态度是否严谨,是否有花心思去证实所谓的“事实”。作者书中的个人崇拜太多,似乎不符合治学者的客观。还有,我中华易学书籍,留下来的古籍光是山东就有2500种,要是一本一本的看,要到什么时候?

记得潘雨廷先生生前说过,周易存世的书籍超过六成是误人子弟。他一生看过的周易书籍近千种。可见周易书籍都是好坏参半。易之道,不比卜筮之术,卜筮之术,理论正确与否可以用预测的准确度来判断。但易学的解释,怎么去判断是对是错?世人都说京房易是京房自创,但从马王堆出土文献可以看出,京房纳甲法在战国已经存在。能够理解易学的历史对易学的研究非常重要。是不可以忽视的。

此书在下稍微看了一下,个人觉得过于重视静象,以后天参照先天,与尚秉和老先生走的路子比较像。须知易知道是动静相生,本变之卦阴阳爻数皆不同。本变之数相成,辅以十二君卦,体互相生。这一点上在下觉得周易变通解”,“周易虞氏易笺订”,“周易杂卦证解”有其独到之处。“周易洗心”,唐文治先生生前比较推崇,其中的“读易”一章颇有独到的见解。 [ 本帖最后由 batman2003 于 2009-1-3 11:5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銀元 +50 收起 理由
慕羲 + 30 精品文章
何有 + 2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3 12: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何有 于 2009-1-3 00:58 发表 扶鸞來的
原来如此,怪不得其词句不类古文。扶鸞一说恐怕亦未必当真,可能是通学之士托名所著。
发表于 2009-1-5 23: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点上在下觉得“周易变通解”,“周易虞氏易笺订”,“周易杂卦证解”有其独到之处。“周易洗心”,唐文治先生生前比较推崇,其中的“读易”一章颇有独到的见解
《周易变通解》在台流通很少!台灣中華書局曾出版過,不過是重新字版,斷句錯的一大糊塗!當時找師範大學一些研究生標點,堂堂大學府竟然沒人讀懂該書!任教於師大魯實先教授(湖南寧鄉),桃李滿門,精通《史記》及古文字學、經學等!獨對《易經》,束手無策,主要是不通象數!!另外,真正乾嘉餘孽的後裔──屈萬里教授,只會考證易經文字,門下桃李無人讀易。那時學界的易經幾成絕響,標點錯誤百出,順理成章!

 

《周易證釋》一書,出現作者王弼,如果沒健忘,王是主張掃象,導致易學衰微的禍首!該書大談象數,瞭解內情也,就不足為奇!前面說過扶鸞本來真中有假,何況易學史記載王弼出身術數大家,對象數本來瞭若指掌!

发表于 2009-1-24 21: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只从序文中看了一下,觉得此书很不错,特别是对于周易的形成历史描写的很客观,没有只系于文王一人而神话。真正易经的形成当是如此,是历史的积累,只不过到某代经某人集结整理而已,可以说凡是经典都是后人集结整理的结果。原始的典籍只有记录而已。
发表于 2009-1-24 21: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凡是以考据为准,永远会得三失五,不得全貌,落在历史的后面,只能站在巨人的脚印里了
发表于 2009-1-26 19: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經探源與人生」系列叢書,是搭起「以易法淨化人間,以易學美化人心,以易理變化人心」的橋樑,讓易經更大眾化、普及化、生活化及實用化,使學易初學者不再視易經為難經,也不獨視易經只是卜卦、算命的小道而已。本書作者從闡幽開明、探賾索隱的研易過程,真正闡發易經內涵的真實義與價值觀,並期望這套四聖心法的系統易書,在明師的指點下,讓讀者於研易過程如虎添翼,而獲不可思議之悅樂无疆之心。
发表于 2009-2-23 23: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huotiandayou兄在<易经证释>介绍贴中的易经渊源的进一步说明

huotiandayou 兄在<易经证释>介绍的易经的渊源,有部分是正确,有部分与明之前秘传手抄本介绍的有出入,部分的個人与十几位好友共同考证后有自己的想法.。


,易经起源于远古占星术,同时是与何图洛书有关的,这点大家应该没有意见;


     据记载,远古占星术分成两支,一支以占断统计为主,形成易经,基本上落于官家,但还不是当时中国术数的主流,其时应在夏的早期或更早,然后经商,周历代卜官不断修订,形成连山\归藏\周易,根据目前考古的发现,夏\商\周有很多易经的版本,至少64卦卦序不同,卦辞有差异,


根据目前所能见到的资料推断,这么多的易经版本,每个朝代可能有一个版本是官家审订作为标准,因年代久远,其他版本未得到流传,目前就只看到了官定的标准版本,也就是从战国开始至宋代形成的先天/中天/后天三个八卦体系,这也是目前大家所能见到的最为流行的三易.但从术数主流来看,进入封建社会,皇权思想的形成,官家所定之易经,逐渐成为术数主流(严格意义上说,应是易占,当时命理\风水等虽已出现,但为江湖术士玩弄之技,不等大雅之堂),其时应在秦或西汉初,而且逐渐淡化了星占的内容,但星占理论作为核心的占断理论,在小范围的高级别的卜官中仍得到了保存.


     而另一支以研究象义理为主.融入技法,落于修真之人,在原始社会,修真之人在民众的地位高于王族和官家,而这一支形成了原始的三式,即原始的太乙/奇门/六壬,当时的三式是不分家,只是分类占而已.后随着皇权思想的形成,修真一脉逐渐隐入江湖,但仍保持了其发展完善的趋势,不是现在很多学者所考证的认为失传了.


     术数(或说是易吧!)最早的发展大致如此,时间应截止于秦末.

 

发表于 2009-2-25 00: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易经有三本,
两本已经失传了吧
发表于 2009-3-23 07: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信哉斯言!
发表于 2009-5-13 10: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开阔了眼界,感谢所有参与讨论的贴子。
发表于 2009-5-13 10: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一读.
发表于 2009-7-19 19: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是一本很好的书,系统,有内涵,我刚看了第一册,就让我明白了好几个问题,现在对于我来说还没看过比这个好的
发表于 2009-7-19 19: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问作者是谁,只要是前人总结的,必定比我们强,而且我们看的是内容,是知识,只要觉得对自己有益的都是好书
发表于 2009-10-19 15: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进入此论坛来看到的最精彩的内容及讨论。
发表于 2009-10-21 21: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真的拜读过这本书,我觉得只要对我们学易有启发,哪怕有一点点,就要感谢。
吃了鸡蛋就要感谢母鸡,何必要去找是哪一个母鸡下的?嘿嘿。
学易的关键不是在于用吗?
易经的所有都可以用于生活之中!
我赞同慕羲的观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元 +10 收起 理由
何有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0-29 19: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易的关键在于用吗!
易经的所有都可以用于生活之中!
发表于 2009-11-22 23: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起源于观星术..同时是与何图洛书有关的...这个朮.倒是事实...........创至於一人.赞同......创至于不同之人.到不敢苟同.......仰观之朮.为一秘朮.其中含有方法在内....并非是抬头看星星这么简单的事...
发表于 2010-2-22 20: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下了,不错。易经起源于观星术..同时是与何图洛书有关的...这个朮.倒是事实...........创至於一人.赞同......创至于不同之人.到不敢苟同.......仰观之朮.为一秘朮.其中含有方法在内....并非是抬头看星星这么简单的事...
发表于 2010-2-22 22: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机真是无书不阅
发表于 2010-4-26 16: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侃侃而谈智者见智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8 23: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 返回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