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h1041老前辈网络文章的精华合集(谨以此文悼念逝者)
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br><br><br>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br>哈!valley真厲害,我老頭子怕什麼他就說什麼!說的我老頭子兩腿發軟,惶惶不可終日。照正常的戲路,我現在應該拈須微笑,兩眼朝天,作深沉狀,“一分神秘,十分財利;十分神秘,百分財利”嘛!可是我老頭子沒有料呀,這個架勢端不起來呀,為了不被目光如炬的法眼高人洞穿我在風水上不學無術的真面目,我先此向各位提交一份書面口供,以立此存照,以後我若得意忘形,請拿出這盆冷水來潑我。<br>我,一個退休的老頭,屬於混吃等死的那類人。兒時在北京城胡同裏混大,因為跟一幫子八旗閒人作過鄰居,而這幫遺老遺少手裏多少都有一些個古董古書什麼的,所以耳濡目染,酷愛文物鑒定和版本考訂,因而學了考古。但在這個圈子裏混了大半輩子,也沒混出個人樣兒來,寫的幾部書,我看將來也是給人墊桌腳、引灶膛的廢料。到了黃土埋半截兒的時候,正好趕上鄧公主政,國勢日盛,老家廣東也富得流油,我是貪慕烈火烹油、鮮花簇錦的,所以瞅了個機會溜回老家,沒什麼事兒就在家裏呆著,再不然就上海南島去貓著,有事兒找我,我就北上看看,能出多大力出多大力。一句話,準備把喪葬費就交給廣州的火葬場了。<br>我懂不懂風水呢?valley說我懂,可是天地良心,我老頭子真不懂!不信?我說說看,您自個兒評評。<br>搞考古,在中國搞考古,您想不接觸那些東西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畢竟是1949年後才接受大學教育的一代人,您說要把這些個東西當回事兒,那也是不可能的。年輕時看這些就一個心思,把它當文獻看,想不看?不行!這是大學裏留的作業!<br>真的接觸到類似風水學的東西,還是畢業後做田野考古時的事兒。不知各位有沒有耳聞,其實在民國時代現代考古學逐漸引進中國時,就發生一個很大的問題,這個問題既不是中國舊有的類似考古的金石考據學術和現代考古學衝突的問題,也不是現代考古學的理念、工作方法怎麼和文獻考據金石之學相結合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上的問題: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地下歷史遺藏豐富。但另一個問題是文化摧殘的次數也極多,遺留至今的史料很多是斷簡殘篇,無以為據;又或者是道聽途說,不足為據。而且中國有一個不好的傳統,改朝換代之際往往喜歡焚燒前代遺跡,不論是出於克制前朝王氣的心理也罷,出於新朝新氣象的需要也罷,反正是一把火給你燒了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再加上災害頻仍,水泡土掩,因此中國的地面歷史遺跡,除去宗教、祭祀性質的建築保存相對比較完好、建築基址相對比較固定以外,其他的人類活動遺跡,大多在地下,地面上延續幾百年的人類世俗社會活動遺跡是不多的,千年以上更不用說了。<br>基於上述情況,那麼要確定一個歷史遺跡的地點,往往很困難,借助於地望學考據研究嗎?是有助於縮小範圍,但也無法唯一確定!比如當年考究商代初期的王都遺址時,用地望學考證就提出過影響程度大小不同的十一種假說,但同期的商代王都只有一個呀!現在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鄭州商城,年代學標尺在公元前17世紀左右,是我國當時發現的最早的具有一定規劃佈局的都城遺址,並且擁有完整的防禦體系!但當時有十一種假說!搞得人雲山霧罩、一頭霧水,做實踐工作的人跑斷了腿還不一定對!而且地望考據就算只提出一種假說,它往往只能提供一個面,對於城市遺址這樣大規模的遺址可能沒什麼,多測幾個點或許能找著,但墓葬呢?村落呢?小規模遺址就不能靠這種方法一錘定音了。<br>在國民政府時代,中央研究院考古所李濟他們逐漸摸索出了一套定點辦法,一套搬不到臺面上的辦法,沒有形成制度的辦法,大家心知肚明、心照不宣但有時很有效的辦法。李濟他們處於亂世,囿於局勢和經費,這個辦法也只能是起個頭,並沒有一定的模式;後來1949年後,國勢大定,中國科學院考古所和各大學考古系就把這種辦法形成一套隱性的固定制度,用以輔助工作了。那麼,怎麼定點?用什麼辦法定點?等老頭子先撒泡尿咱再接著說……<br>中央研究院考古所李濟他們想出來的輔助辦法是什麼呢?當然,主要辦法還是:第一、文獻資料搜集。第二、田野調查和民情訪查。第三、地望考據。這三步是必須做的,不這樣做就會摸錯路,這樣做了就算摸錯路也錯不到哪兒去!這或許可以比作你們風水學裏的“尋龍”。如果前三步足以確定位置,那就發掘試試看,實在不行的話——第四、找盜墓賊!這就好比你們風水學裏的“點穴”了,哈哈……<br>哈哈!說了半天跟一幫鬼鬼祟祟、上不得臺面的人拉扯上了。不過沒關係,盜墓賊在中國歷史上一直可以稱為考古學先驅,中國的傳統考據學術就是建構在以盜墓賊為基礎、以學者為上層建築這種組合之上的。比如,著名的《汲塚竹書》也就是《古本竹書紀年》不就是晉武帝太康二年汲郡盜墓賊不準在盜挖戰國魏安釐王墓時發現的嗎?<br>到底怎麼檔子事兒?聽我慢慢說來。<br>李濟他們這一代的考古人在早期作田野考古時,總是發現有一幫子人鬼鬼祟祟地跟在他們周圍,那時他們還沒有意識到這是盜墓賊,以為是綠林好漢的哨探前來踩點,準備宰他們這只肥羊,一時間惶惶不可終日,一度還請了當地的軍閥隊伍做保鏢。不過,這樣也就誤打誤撞讓他們發現了事實真相。大家知道,民國時代往往是兵匪不分、兵匪一家的,請來做保鏢的軍閥隊伍頭目到了現場,一看形勢就明白了大半,跟李濟他們說,這幫夥計跟你們也算得上是同行,不是綠林響馬,別怕!<br>考古者們跟那位老兵油子一開聊,總算弄清楚這幫傢伙是盜墓賊,作的是給各大商埠的古董行供貨的買賣,現在跟著他們是為了撿漏!也就是專挑他們經常逗留的地方盯著,如果他們開掘,就撿點殘湯剩水;如果他們不開掘或者開掘沒有收穫,那麼待他們撤離後在附近範圍內按照盜墓賊自己的辦法定點開掘。<br>北京城有一句老話:“聰明不過溜子(小賊),伶俐不過老公(太監)。”這幫盜墓賊真是大行家!我現在想起來都佩服!老廣州說:“蛇有蛇路,鼠有鼠路。”誠哉是言!所以說,有時還真別說人家怎樣怎樣,一行人有一行人的活法兒,任何社會,在不踩線、不違禁、不犯法的情況下,活得比別人好,還就他媽是一種本事!<br>在民國時代國民教育水準極其低下的情況下,這幫子盜墓賊不可能有什麼文化吧?不可能懂什麼文獻考據、地望研究、田野考古、民俗訪查吧?沒關係!老子是不懂!可不是還有你呢嗎?我跟著你,我吊著你,我盯著你,你吃肉我喝湯!你挖著國寶,我就撿個漏,沒準兒你一晃神兒,還真給我漏那麼一件半件的呢?又沒準兒你挖到一半兒國民政府經費供不上來,你撤了呢?還沒準兒你找了半天沒找著,俺們給找著了呢?都不好說!反正一句話,俺們是想挖著寶貝,但是可著勁兒滿世界亂摸總不如跟著你強吧?你到哪兒俺們就到哪兒,你收兵俺就接茬兒幹,這回不行還有下回!<br>當時現代考古學剛傳入中國不久,但是中國的現代考古工作從一開始就和盜墓賊如影隨形般地共同生長。這幫沒文化的盜墓賊是當時中國的最底層!您想,在那個時候,生活稍過得去的農民哪個不是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裏頭呆著?哪個不是老婆孩子熱炕頭?誰他媽犯得上滿世界亂跑,天天兒晚上跟死人堆裏混飯吃?但是就是這一幫人,為中國的考古事業在發軔之初出了一把大力!別的先不說,就說“洛陽鏟”,中國獨有的考古鑽探工具,現在全世界都說好使,哪兒來的?天地良心,老天作證,從盜墓賊手裏頭學來的!那是盜墓賊的定點工具之一!<br>即使物探、航拍、GPS等現代科學技術已被運用於考古工作中,但盜墓賊的功夫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所有現代技術定的都是面,盜墓賊定的是點,定不了這個點,他就沒飯吃、就得餓死!比如,今年三月份開掘出來的的陝西周公廟西周早期大墓,最後敲定就是用的老盜墓賊們傳下來的功夫。這可是一座天子規格的大墓啊!過去沒發掘過這樣高規格的西周同期墓葬啊!以至於當時海外盛傳說中國發現了周公墓葬!是不是周公墓葬還不好說,從地望學看有這個可能性,但是主要還得依賴於深入清理、研究發掘出來的資料才能得出初步結論,但這個墓葬是天子一級的規格基本可以確定了。西周初年,武王伐紂定鼎,越二年而崩。成王年幼,周公旦代攝王政,平管、蔡、武庚之亂,立洛邑,分封諸侯以藩籬天子,制禮作樂;越六年歸政成王,作《無逸》以戒之。崩,以天子之禮葬之。所以說,這個墓葬是周公墓葬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無論如何,是西周早期某個天子級別的墓葬基本可以確定。<br>所以呀,我老頭子一輩子不敢小看社會最底層的人們,他們的智慧都是從生存中磨出來的,這些東西可能粗鄙、沒有體系、上不得臺面,但卻有效。<br>1949年後到文革前,為進一步開展考古工作,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考古所的一些行之有效、然而由於社會原因沒來得及形成制度的辦法,也延續下來並在中國科學院考古所以及各大學考古系形成隱性制度。一些名動江湖的盜墓賊被政府徵用作為考古隊的成員,從此結束江湖生活,登堂入室了。而我老頭子的正題陳述也就開始了。<br>盜墓賊的局限性在哪里呢?就是沒文化!他們不懂得什麼叫文獻考據、地望研究、田野考古、民俗訪查……等等這些東西,他們就是一門心思要挖寶貝,挖著了就出手,就拿錢,就有飯吃,就活得好。考古者呢?懂得什麼叫文獻考據、地望研究、田野考古、民俗訪查……但是這些東西甚至包括物探、航拍、GPS等現代科學技術都只能幫你定一個面,在這個面上摸來摸去未必能有收穫,而且實踐證明大多沒收穫;可是考古隊前腳剛走,盜墓賊後腳就給你把東西掏了,回頭轉過來只能跳著腳罵娘。<br>那好,這兒有人問了,盜墓賊既然有本事定點,那他還跟著你們幹啥?自己發財去不就完了麼!<br>不對!他們有本事定點,可沒本事把這個考古面圈住呀,他們自己幹,最大可能的結果就是定了點後挖下去挖不到古墓葬,挖出一塊太極暈來!這東西對這些底層農民出身的流氓無產者可沒什麼用!任何人到了最底層他就只認識錢,有錢什麼都好說,沒錢什麼都別說!什麼“寅葬卯發”、“五世其昌”對這些無田無土、漂泊江湖、無妻無子的人都是瞎扯雞巴蛋!<br>我們考古隊的盜墓賊老頭告訴我,當年每當他們撲空後,為了補救損失,往往就在當地找一個稍有名氣的陰陽,也就是風水先生,講好價錢後帶陰陽去認地,這是唯一可行的辦法。這老頭跟我說:“那時的陰陽都黑著呢!一塊好地,我帶他去認,就他媽十五塊大洋,這賣屄養的一轉手就能倒騰至少二百塊白花花的大洋!”<br>我問他為什麼不自己賣?老頭說:“陰陽都是立地生根的買賣,一塊地界兒的陰陽有一塊地界兒的主顧,咱是生人(盜墓賊從不在自己家鄉討生活,所謂“兔子不吃窩邊草”、“打死不現熟人眼”!),哪兒尋摸主顧?咱後頭還跟著一幫夥計張嘴要飯吃呢不是?還不趕緊的把地出手,好奔別處攬活兒去?再說了,自己找主家,主家還能信得過你外鄉人?到了還得找陰陽給他拿主意,白耽擱幾天功夫不說,到時陰陽一使壞,給主家咕叨兩句,買賣就得黃!那可就白便宜這幫賣屄養的了,他踩准了點兒,回頭還能賣錢!”<br>所以,從成本效益來說,盜墓賊盯著考古隊,那是以最小成本獲取最大利潤的經濟行為,因為盜墓賊的目標是挖寶,不是尋龍點穴,之所以點到穴那是為了挖寶而產生的副產品。這樣,從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到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為止,長達四十年的考古者和盜墓賊的合作就此產生。<br>在1949年前,雙方採取“你吃肉我喝湯”的合作模式,有重大價值和標本意義的文物歸考古者,其他的歸盜墓者還有當地鄉民。那個時候,雙方的合作是鬆散的,沒有一定模式,通常用盜墓者的行話說:“你們能支得起鍋(開掘活動),俺就撿點剩的吃;你們支不起鍋,俺們再來支;你要讓俺給你支鍋,咱就談好怎麼分成,要麼給俺分塊肉(發掘所得),要麼給俺現大洋。”<br>1949年後,盜墓者在嚴厲打擊和社會制度變革的雙重壓力中由遊民變成了固定居民,而在與西方世界隔絕、大陸只有廣州一個對西方世界貿易口岸的國際貿易體制中,在國內所有古董行逐步變為公營事業的國內古董交易體制中,盜墓這個行業已經對這些在土地改革中分得田地的底層農民失去吸引力。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回到鄉下務農了,另有一些手段高超的人被政府徵用編入了考古隊,協助作一些輔助性的工作。<br>在五、六十年代,大陸的社會氛圍整體來說有一股奮發進取的勁頭,當時的意識形態也提倡知識份子向底層勞動人民學習,在考古界來說,對考古學家也好、考古系學生也好,要在業務上具體落實這個號召,其中的內容之一就是向這些盜墓賊學習他們的專長,學過來結合現代考古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手段,為考古發掘服務。<br>文革興起後到七十年代中期,考古界也就基本沒有大的活動了,這些個前盜墓賊、現任考古隊員也就基本歇了;七十年代中期起,以湖南長沙馬王堆發掘為標誌,考古活動逐步恢復,但這些傢伙也都老的老、死的死;改革開放後,考古活動日益繁榮,盜墓活動也因開放而復蘇,但是盜墓賊已經是嶄新的一撥兒年輕人,而且他們從整體上來說和老的盜墓賊已經沒什麼傳承上的聯繫了,倒是我們好像成了老盜墓賊們的衣缽傳人,哈哈!滑稽!滑稽!!而且現在的盜墓賊們和考古界也沒什麼合作了,因為他們中間不乏極高知識水準的人,不乏極先進的裝備,雙方沒有合作的需求,反而成了利益對立的競爭者,老廣州講話:“手快有,手慢冇。”不過,有一點還是沒變,盜墓賊還是盯著考古隊!<br>這裏講一下考古隊和盜墓賊一段鬥智的掌故。當年衛聚賢老爺子(這可是考古界的耆宿,1928年就是他親眼目睹盜墓賊們使用洛陽鏟盜墓的情景後,從而第一個將這個盜墓工具引入考古鑽探,逐漸形成了中國獨特的考古鑽探技術;後來在殷墟、偃師商城等大型遺址的發掘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一次考古發掘中定點不對,一無所獲,但衛老確信考古面沒有定錯,因此使了個回馬槍的計策,表面上讓大隊人馬撤離,讓出空間給盜墓賊們活動,暗中卻帶著當地軍閥的衛隊盯住盜墓賊,就在這幫賊定好點的時候,打了他們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br>好了,講正題。<br>當年,我們考古隊裏有幾位老頭,一身土氣,滿口髒話,有的人舉手投足之間一股流氓氣,這些人在我們作野外考古活動的時候才出現,跟著我們走,但從不跟我們聚在一堆,各吃各飯、各睡各屋、各說各話。而考古專業人員經過長達數月、反復幾次的奔波和長時間的學術爭論,才能圈定一個考古面,先自己開始鑽探,如果有收穫那就沒那幾個老頭什麼事兒了,他們就當是白出一趟差,混吃混喝、遊山玩水一番;沒有收穫時,負責人就拿上幾瓶酒,找幾個老頭聊天,要是聊得好,第二天老頭們帶路,到處踩點,或許能踩著點,或許沒戲,如果踩著點,到了地點老頭們用手一劃拉,往往洛陽鏟鑽探幾個點,就能有發現,當然,不一定是我們的預定目標,開掘後或者是哪個年代什麼財主的山墳,或者是什麼官員的山墳,多數是這種情況;或者乾脆什麼都沒有,這種情況就是點著穴位了。而我們則視情況辦理:清理後屬於地區一級或省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相應的文物部門接收;什麼保護價值都沒有的而又有經濟價值的,就近通知縣一級部門接收;啥都沒有的,土一填了事。<br>漸漸地,我們就產生把他們的活計學過來的想法,起初的想法很單純,不為啥,就為幹活方便些。我們確實不想帶著他們走,您想,考古隊裏基本都是中年以下年紀的知識份子,誰願意跟這幫土裏土氣、流裏流氣的老頭們混在一塊兒?而且有些老頭還行為不端,一次我們發掘一個遺址,住的是鄰近村子的民房,由於發掘時間比較長,結果一來二去其中一個老頭跟村裏一個寡婦搞上了,這在當年的鄉土社會裏可是大事!鬧到最後,只得把當地政府請出來調停才平息民憤,而發掘活動在鄉民的氣頭上也只得暫時停工。<br>於是,在隊長的授意下,我和兩個同事開始跟這幫賊老頭套近乎,拿著公款陪他們吃吃喝喝,就這麼混了一個段日子,以為能套出點啥來。事實證明,老江湖就是老江湖,你以為做得嚴嚴實實,其實這幫老傢伙啥都明白,就是在那兒裝!不過,由於這不是什麼正經的工作任務,我們開始也不把這個當回事,不就是套近乎、多來往、多說好話、陪吃陪喝嘛,反正我們也能跟著喂一喂肚子,所以也不逼他們,到哪兒算哪兒。事實也證明,那個時代的人還是有那個時代的人的一套道義的!他能吃你的喝你的,就說明到末了他會給你一個交代。<br>我記得是在1962年夏至前後,豫南某地鄉下,大致經過是這樣的——人老了沒啥用,近的事兒記不住,遠的事兒倒記得清,我要是記得差了,當年那兩個老夥計還在——老夥計們,你們要看到我記得差了,給我更正吧,我看也差不離:<br>幾個老頭一大早就拍醒我們仨,讓我們跟著往外走,到了野地裏老頭們說:“咋樣?眼饞俺們手裏的活計了?想跟著叼兩嘴?”我們三個面面相覷,朝他們點了點頭。“行!俺們背地裏合計了一下,反正也就那麼回事兒!這年頭,俺們那行當早沒行市了,政府又給了俺們一口皇糧吃,照理說就這麼給你們幹,也算盡了俺們的本分了。可一想,幾輩子的手藝就這麼背進棺材裏頭,也忒糟踐!這麼著,從今天起,你們要有心就跟著俺們,咱們住一塊兒、吃一塊兒、攏在一塊兒,俺們也不會教人,這東西也沒啥好學的不是?俺們只管逛俺們的,你們跟著,俺們掰扯些啥,願意聽就聽,不願意聽你們自個愛上哪兒上哪兒,聽了願意跟著扯就咱就扯扯。俺們也知道領導上給你們派下任務了,願意記上幾筆就記,反正你們要交差不是?”<br>這麼著,我們三人就算開始了,兩位老夥計,我沒記錯吧?<br>您看,我們也沒拜過什麼師,也沒入過什麼門,更沒交過一分錢學費,硬要說交過學費的話,那也是公款交的!實實在在一句話,就是跟著幾個賊老頭瞎混!valley,我們這樣兒的貨色也算“瑰寶”?嗨!<br>接茬兒說。其實這幾個賊老頭並不太識字,但文化程度有多少,我們也搞不清,他們從來不看書,口裏講的都是大白話;也從沒教給我們什麼口訣,我們跟著他們,別的還沒學周全,一口髒話倒是成了套了,能掄半個鐘頭不帶重樣兒的,害得我們談戀愛時可就困難嘍,一時憋不住,髒話就往外蹦,話說快了就拿髒話當逗號使。要說傳了口訣,這就是“口訣”吧!<br>其實我在上面講過,我們當年在大學裏還是讀過一些風水書的,半懂不懂也知道什麼龍、穴、砂、水、向這些個名詞,也聽過什麼楊救貧、賴布衣,可是到了這幫賊老頭面前,這些都不太好使,他們有時也講“龍脈”什麼的,但大多數時候不講那些,他們用得最多的是“氣候”一詞,成不成氣候?成多大氣候?風水學上的“穴位”的概念他們也是很少提的,他們管這個叫“ ”、“ ”、“眼”,跟我們交待問題時,常用性交姿勢為譬喻,那時我們還都沒結婚,男女之事半通不通,他們就現場兩人模擬各種性交姿勢配合周邊環境叫我們看——哈哈,寫到這兒笑死我了,賊老頭們!再不然就在野地裏指著某種植物為譬喻。而且,完全否定羅盤,我以為他們不知道什麼叫二十四山,可是後來發覺他們知道,但從不用,定向就在現場指著天上二十八星宿配合節氣、月相定向,害得我現在到網站看風水文章,一遇到理氣部分就一頭霧水!為啥?壓根兒就沒摸過,現在也是補課。為啥盜墓還要學定向?咳!您想,盜大墓您得先找著墓道門不是?<br>往下講還有許多,下面分段講吧,講到哪兒算哪兒,寫累了就不毬寫了,反正這些東西也沒啥用。關鍵是您得搞清楚,我老頭子是一夥賊教唆出來的,底細大體來說就這麼些從賊嘴裏掏出來的東西,伸手伸腳也爬上不了臺面!(未完待續,——皇上問:“下面呢?”咳!有沒有,看吧!) <br><br><br><p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原作者于3/10/2006 7:07:33 PM编辑过。]</font></p><br> <P>为完整起见 同时摘录相关评论:</P><P><b>作者: </b>文抄公 <B>時間: </B>2005-8-18 12:18 A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洛陽鏟就是這個....在架子上的那東西
<a href="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40473/40478/3291803.html" target="_blank" >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40473/40478/3291803.html</A></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 <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8-21 07:27 A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lh1041兄這份閱歷,真的來得不簡單,也不容易,讓我們可以知道盜墓賊為了求生,鑽研了一套可能比真正風水師還厲害功夫.
我這樣說並不是讚同此等行徑,只是想表達了「技術」是要從生命豁出去,才會真正入大道.
有興趣知道的是,他們定向方法,提及月相問題,不知是否月相納甲呢?</FONT></FONT></FONT>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8-21 07:28 A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
再次感謝PATTON版主的厚愛和文抄公網友轉貼各種資料來作爲補充。
我還想說,由於八十年代至今盜墓這種邪惡活動的在大陸死灰復燃,我們在進行考古發掘時爲了保密,通常都會透過媒體發佈一些帶有虛假誘導性質的新聞報道,反正媒體也是外行人,而且只要有得炒作的空間就滿足了,也不會去深度關注考古發掘背後的經歷的。在我寫這篇文章想表達的衆多目的中,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很多桌面上的事件,展現在公衆面前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可能就永遠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了。
覓景網友問我老頭子有沒有遭遇過詛咒事件,我想問一句,您提出的“詛咒事件”的定義是什麽呢?如果是像恐怖故事裏頭那樣的,我沒有遭遇過;如果是別的,我想我們這一行人人都有類似的經歷或者說心理感受吧。 </P><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patton <B>時間: </B>2005-8-21 07:33 A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
如先生不介意,及方便說出的話,請不要讓背後經歷,"永遠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這是非常可惜的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01.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8-21 10:25 A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
這一帖先回復PATTON先生,下一貼再回復銳山先生,因爲回復銳山先生的帖子寫得比較長。
PATTON先生要求寫一些,好的,我可以在工作紀律允許的範圍内寫一寫。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8-21 10:36 A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
<B><FONT color=red>版主模式: </FONT>用戶 lh1041 4 → 5,
理由:威望加 1。
操作者: patton,本貼有威望操作記錄。</B>
抱歉抱歉,一時性急,沒看見銳山先生的帖子,現在回復如下:
對於使用二十八星宿和節氣、月相定向的方法,我們三人現在還在研究中,因爲過去工作忙碌,沒有功夫去做這些事,現在退休了,雖然還沒有完全閑下來,但是畢竟可以而且應該開始了,何況還有國家的項目基金支持,更緊要的是,我們都老了,沒多少時間了,如果我們再不整理,可能就難以再揀起來了。
過去我們只會運用,卻從來沒有從理論體系上研究過,現在也決定了不把這些東西體系化。爲什麽?那就要先回答銳山先生的問題:它到底與月相納甲有無關係?我的回答是:有!但它卻不是從納甲法派生出來的!納甲是納甲,它是它。
我想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回答太奇怪了吧?簡直神經錯亂!但銳山先生肯定不會這樣想!
据我的看法,中國的玄學方術,從產生到成熟再到上升為有體系的理論高度,經過了一段非常長的時間,而要想上升到有體系的理論高度,以便成爲國家意識形態的一部分,就必須用周易理論將其體系化。爲什麽只能用周易作爲體系化工具呢?因爲在中國傳統的國家意識形態中,只有周易這種哲學體系能最好地與玄學方術兼容。
將玄學方術運用周易理論將其體系化,這就好比毛澤東在長期中國革命戰爭中總結出來的軍事經驗和思想,要想上升到國家意識形態的高度,就必須加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化,這也是爲什麽開國後毛澤東著作要經過大規模、長時間的刪削以使之在外觀上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標準。——注意,我用了“刪削”二字!
那麽,從以上的敍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從本質上來說,一種玄學術法的真正意義在於能否通過各種自然現象互動對人類社會進行比較準確的把握,而不在於是否是否披上了周易理論這層外衣。納甲法表面上看是以月相的變化為基礎產生的,其實,我認爲倒不如說,爲了將上古的一套月相觀測術法體系化、理論化和意識形態化而運用周易理論這層外衣將其包裝起來,但這種包裝在某些時候爲了體系上的整齊劃一就會將一些關鍵的部位裁去,這樣就使得後人難以窺見其全豹,而又因爲她已經上升到意識形態的高度,後人出於種種現實考慮和業界的輿論壓力也難以對其提出質疑,從而扼殺了其生命。倒是這幫盜墓賊,他們又不是業界中人,目的僅僅是挖寳,只要挖到寳就行,所以沒有任何壓力,而且盜墓賊之間沒有門派之見,不需要自秘其術,好用的東西拿去用就是,覺得還不精密可以自己在實踐中修正,反正告訴你這一套方法又不等於你挖到寶藏。這樣一來,反而增加了他們這套東西的生命力,
因此,月相就夠了,何必納甲?納甲不還是從月相來的嗎?您看,從商周的甲骨、金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少關於月相的闡述,這些都是對月相進行觀測和綜合把握的紀錄,但那時還沒有納甲法。反而在納甲法產生后,也就是月相觀測術法經過刪削達到體系化、固定化和抽象化後,商周時代這種精細的月相觀測術法就見不着了,最近發掘出來的秦朝零散殘斷的竹木簡上才見到一些記錄,敦煌占星寫本也有一部分,之後就再也沒有完整、獨立地見之於典籍中,爲什麽?我想,可能是它的位置已經被高居於意識形態之位的納甲法替代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這些上古時代的術法,在歷史上有兩個大的斷層,一個在秦漢之際,一個在唐宋之際。無獨有偶,正是在這時,漢易和宋易產生和發展起來!
所以說,我們現在懷疑這幫盜墓賊可能經過一代代摸索,恢復了前人失傳的一套精細的月相觀測術法。當然,說失傳也有些武斷,或許在某些明師的口傳心授中還存在著,但我們卻無緣見到了。
總之,用我們老夥計之間的一句話來表述:一種學術一旦上升到有完備體系的高度,它的生命力也就萎縮了。這也就是爲什麽我們只負責整理,而不將其體系化,留下缺口,畢竟後人還可以豐富和補充它。
一講就寫了很長,對不起,浪費大家時間了!而且,瞌睡的侵襲使我不知道明確地回答了銳山先生沒有,要是您和其他網友有其他問題,咱們再參詳!我可以在工作紀律允許的範圍内予以回答,同樣,我也是才疏學淺的,希望在以後遇到困難時,能得到大家的幫助!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8-22 05:10 A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非常感謝lh1041前輩詳盡回覆,我們再可多一方向思考,納甲是納甲,它是它,此句說話是相當到題,可知前輩在此方面非常有研究,而你說:「我想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回答太奇怪了吧?簡直神經錯亂!但銳山先生肯定不會這樣想!」這句說話,小弟已無所遁形了!厲害!
從文中提到月相就夠了,本人胡亂推測運用朔,望,弦,晦,時間差距,日月地三體關係,再配合節氣,如處暑太陽到丙行翼宿等,而定出準確位置,相當科學,此點也是中國曆法本源,而運用於定穴,盜墓賊真的發揮得淋漓盡致,相當專業呢?此可算陰陽道理.</FONT></FONT></FONT>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8-22 07:34 A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
先感謝PATTON先生的表揚!
看了銳山先生的回帖,我們幾個心裏非常激動,唉!上天怎麽不安排我們在一個機構裏頭工作呢?對於您的帖子我還想說一些其它的東西,不過現在心情很激動,心緒一時平靜不下來,讓我安靜一下再寫,還有,打字慢是老人的通病,待我寫好了再貼上來。</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 <B>作者: </B>覓景 <B>時間: </B>2005-8-22 03:43 P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8/20 11:28pm</I> 發表的內容:</B>
覓景網友問我老頭子有沒有遭遇過詛咒事件,我想問一句,您提出的“詛咒事件”的定義是什麽呢?</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前輩, "詛咒"之說來自這篇文章.
<a href="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cgi-bin/topic.cgi?forum=55&topic=1645&show=50" target="_blank" >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 ... &topic=1645&show=50</A>
你們挖掘古墓的目的不為私利, 立心不同, 與盜墓賊不一樣, 相信吉人自有天相. 若"詛咒"之說能阻止一些人去盜墓, 倒是有其存在的價值. 不過也有可能嚇到有心從事考古的人, 呵呵.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02.gif">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8-23 06:13 A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
這一帖先回復覓景網友,下一貼再回復銳山先生:
看了您介紹的故事。對於“詛咒”的事情我盡我所知,回復如下:
1.詛咒的方法大致分爲兩大流派,其一是通過影響肉體發生效用的;其二是通過影響精神發生效用的。
2.第一种方式以苗人的術法為主要表現形式,這裡我就不甚深知了。當然苗人的術法也有很豐富的影響精神的手段。第二种方式通常用符號來影響人的大腦。當密集繁複的符號填充在狹小的空間裏,可以強烈地影響人的精神。符號具有影響人情緒的功能,也有影響人的生理的功能,這在道家奠基禮頭可以很容易地查閲到。這些影響一般只是輕微的,但是如果大量繁複的符號分佈在狹小空間時,就會產生很大的作用。
大體就是這樣,不知道回答您沒有?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8-23 06:38 A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
在這裡回復銳山先生:
1.先生提出從曆法的角度切入,這正是我們的思路!
2.還要考慮地平方位系統和極星方位系統不在一個平面的情況。
3.一切的這些都要放在同一個背景中考慮。
4.對於盜墓而言,還有一個情形要考慮,那就是天星西移,要逆推。盜墓賊有他們摸索出來的一套辦法,這可以確定墓葬的年代。
5.我只能說這麽多了。對不起,不是我搞門派,是因爲工作紀律不允許在這個公開場合再詳談了,畢竟我們還沒有完全摸透這些。對不起。不過以銳山先生的學養,這就足夠了。</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8-23 08:57 A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
[ 這篇文章最後由研究京氏在 2005/08/23 01:28am 第 1 次編輯 ]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銳山</U>在 <I>2005/08/21 09:10pm</I> 發表的內容:</B>
非常感謝lh1041前輩詳盡回覆,我們再可多一方向思考,納甲是納甲,它是它,此句說話是相當到題,可知前輩在此方面非常有研究,而你說:「我想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回答太奇怪了吧?簡直神經錯亂!但銳山先生肯定不會這樣想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月相、二十八宿、节气,三点一个平面,就可以确定穴位了。
太阳过宫的知识要补充一下。
多谢两位大师,呵呵:)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8-23 09:07 A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
[ 這篇文章最後由研究京氏在 2005/08/25 12:29pm 第 1 次編輯 ]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8/22 10:13pm</I> 發表的內容:</B>
1.詛咒的方法大致分爲兩大流派,其一是通過影響肉體發生效用的;其二是通過影響精神發生效用的。
2.第一种方式以苗人的術法為主要表現形式,這裡我就不甚深知了。當然苗人的術法也有很豐富的影響精神的手段。第二种方式通常用符號來影響人的大腦。當密集繁複的符號填充在狹小的空間裏,可以強烈地影響人的精神。符號具有影響人情緒的功能,也有影響人的生理的功能,這在道家奠基禮頭可以很容易地查閲到。這些影響一般只是輕微的,但是如果大量繁複的符號分佈在狹小空間時,就會產生很大的作用。
大體就是這樣,不知道回答您沒有?</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这段话也非常经典!!
但是符号并不一定要密集,比如符,却相当于放射性的信息源,真的符,就算不看见也在起作用。比如道家的“五色狮子符”等除秽符,只要用篆书诚心写出,念动咒语,贴在门上就可以除秽辟邪。除秽符小的以前用过,深有感触。多谢多谢:)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8-23 09:07 A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
研究京氏網友,您還怕沒前途?大好前途!釋迦牟尼在成道前那七天七夜裏幻象叢生,您不就正處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嗎?幾個月時間而已,男人大丈夫一擡腿就跨過去了!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8-23 01:13 P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
研究京氏網友認爲不一定要密集,這是對的,在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密集,但使我們在這裡探討的是“詛咒”這個命題,因此,要殺人或者影響群體,就必須密集了。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8-23 01:53 P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
1.密集排列在閉合空間裏。
2.在開放空間裏密集排列並整體有規律運動。
3.在不密集的情況下,有規律地週期性快速閃動。
4.按照一定方位排列在開放性空間裏。
5.如果在上述情況下,符號本身帶有殺傷性,也就是具有引導人的負面情緒的導向功能,那就可怕了。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8-23 10:05 P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
[ 這篇文章最後由研究京氏在 2005/08/23 02:22pm 第 1 次編輯 ]
to觅景:符菉不必深求,非万不得已,也不该使用。物各有一太极,符菉也是一个发出影响力的小太极,所以画符必伤自身,母生子的道理就是这样。
太极皆有平衡,平衡打破,就是病灾了。所以依小的浅见,符菉还是不要去碰的好,趋吉于此时,必受于彼时——这又跟画符者自身修养有关,佛道之外,少人用符。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8-24 12:39 A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8/23 02:05pm</I> 發表的內容:</B>
to觅景:符菉不必深求,非万不得已,也不该使用。物各有一太极,符菉也是一个发出影响力的小太极,所以画符必伤自身,母生子的道理就是这样。
太极皆有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好!這才真的叫“太上立德”!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1.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01.gif">
覓景網友,研版主這句話才真的是要害所在!希望您認真對待!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沈蓮舟 <B>時間: </B>2005-8-25 07:12 A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 break-all?><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8/22 10:13pm</I> 發表的內容:</B>
2.第一种方式以苗人的術法為主要表現形式,這裡我就不甚深知了。當然苗人的術法也有很豐富的影響精神的手段。...</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請教前輩
這和納西的東巴文有關嗎?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8-26 06:07 A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
好幾天沒工夫上來,先給各位請安了。文抄公先生,怠慢了,上次匆匆忙忙沒看見您的帖子。
術數縱橫網patton先生竟然給予我的這些文章置頂的待遇,太擡舉我們了,實在是愧不敢當!我們也只好好好寫些文章來回報網站了。
沈蓮舟先生的問題,我的拙見放在下一個帖子,您多多批評指教。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8-26 06:12 A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
<B><FONT color=red>版主模式: </FONT>用戶 lh1041 金錢2150 → 52150,
理由:獎勵/。
操作者: patton,本貼有金錢操作記錄。</B>
沈先生提出苗人術法和納西東巴文的關係這個課題,這就好像一個博士論文題目,我老頭子幾十年沒參加考試了,正好借此機會來考一考,不過這不是什麽答案,僅僅是一些資料羅列和個人看法而已。沈先生的題目,就我所知,回復如下,在探討前,先在第1、2部分裏頭,羅列一些重要資料並對這些資料稍作引申和發掘:
1.苗人的來歷
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這就是從黃河流域直到長江中游以南被稱為“南蠻”的氏族和部落。
有的史學家曾認為,《尚書•呂刑》中“黃帝之時”以“蚩尤”為首的“苗民”部落以及《史記•五帝本紀》中的“三苗”,就是苗族的先民;我國歷史上最早的炎帝、黃帝、九黎三大部落,是中華民族祖先最早的三大群體,其中苗族先民所屬的部落就是以蚩尤為首領的“九黎”。
“九黎”部落最早活動於黃河下游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四五千年前,在蚩尤的率領下,“九黎”部落向黃河以北推進,進程中與炎、黃兩大部落發生衝突。涿鹿之戰中,“九黎”被炎、黃部落聯軍擊敗,蚩尤在涿鹿之戰中被擒殺害。從那以後,“九黎”部落的後裔都尊奉蚩尤為始祖。苗族人民把懷念姑祖功德,賦予神的形象來紀念。今滇川黔的一些苗族所尊奉的“天神”的“楊婁古侖”就是對始祖蚩尤的苗語稱呼。
“九黎”部落被炎黃部落聯軍擊敗之後,大部分退居長江中下游地區。在堯、舜、禹時期,聚居在長江中下游的“九黎”部落逐步發展形成了“三苗”部落。“三苗”部落分佈廣,且實力雄厚,長期同堯、舜、禹作戰,但最後仍遭失敗,大部分被迫西遷到長江中游和洞庭湖區域。
商周以後,苗族和南方其他少數民族被統稱為“南蠻”。“南蠻”中“大半苗族之裔也”(梁啟超《歷史上中國民族之觀察》)。武王伐紂,南方“ 國”首領“鬻熊”帶兵助戰有功,被封為“楚祖”後建立了楚國。因受“鬻熊”一名的影響,楚國一些君主的名字多數都帶“熊”字。居住在滇川黔毗鄰地區自稱“仡熊”的苗族,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和古代荊楚語言相同的語言成份。範文瀾的《中國通史》中說:“楚國就是苗族的國家”。史書中也有關於苗族和歷史上的“三苗”有血緣關係的記載,說“苗人,古三苗之裔也”。
昭通、川南等地的苗族,為“南蠻”中“武陵蠻”的一部分。古代的四川敘永等地曾是“武陵郡”轄地,“凡土著皆苗民”,而且,“喪用布匹裹屍入棺,必合甲子乃葬,東向橫埋”(《敘永史料》)。這種喪葬習俗與民國初年以前滇東北毗鄰地區苗族的葬俗相同。此外,婚俗中,送新娘去丈夫家成親,必須繞道東方進屋;在苗族蠟染的白褶裙上,描繪的由黃河到長江,以及大西南的山川、森林花紋圖案等,都能表現出苗族對東方故土的思念。
苗族在古代沒有固定統一的民族稱呼。四五千年以前,由許多民族組成的部落聯盟(包括苗族先民)統稱“九黎”。商周時期的“國”組織,其主要居民即稱“”或“髦”(苗的同音異寫)。這就是後來“苗”稱呼的雛形。
秦、漢時期,長江中游及洞庭湖地區被稱為“黔中蠻”、“五溪蠻”、“武陵蠻”的民族,以及武陵蠻中按地域不同被稱為“澧中蠻”、“零陽蠻”、“ 淺中蠻”的群體,都有苗族先民。
唐、宋、元、明、清歷朝與苗族的關係日漸頻繁,對苗族的認識也逐漸加深,於是“苗”遂從若干少數民族混稱的“蠻”中脫離出來,作為一個獨立的族稱載現於史冊。這時期真正屬於“苗”這一稱呼的苗族,則又根據居住地域、服飾花樣、語言特點的差異,被冠以種種“苗”的稱呼,常見的有“花苗”、“黑苗”、“白苗”、“紅苗”、“高山苗”、“壩下苗”等上百種。
《說文》載:“苗,草生於田,從草從田”;《段注》有“按苗之故訓,禾田”之說。因“苗”是作物的象徵,所謂“苗人”就是種田人,從而說明,苗族在古代是一農業民族,由於苗族先民聚居長江中下游和洞庭湖等地,憑肥田沃土,世代以“苗”為業,故歷史學即以“苗”命名,已普遍為苗族人民所接受。
也有人認為,苗族與《尚書•牧誓》中殷周時期的“髦”人有比較密切的關係;有一部分則認為苗族系出自傳說中的“磐瓢”系統狗部落。
較多的學者主張,約在我國秦漢之際,苗族先民就已居住在今湘西等地的五溪地區,系史稱“五溪蠻”或“武陵蠻”、“長沙蠻”的一部分。後來,他們陸續向西南遷徒,逐漸在湘、黔、桂、川等省邊區分散定居,並逐漸在貴州形成較大的居住點。
關於苗族出現在雲南的時間,過去曾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早在唐朝時期就已有部分苗族先民居住在今文山州一帶;另一種認為鑿族自明、清以後才分別由貴州、四川、廣西等地遷入。
根據有關史籍記載,大約在唐朝初年前後,就已有部分苗族湘、黔、川、鄂等地遷入雲南東南部地區,隨即成了當時“南詔”統治區域範圍之內的少數民族之一。鹹通年間,當“南詔”軍隊南下攻安南都護府時,便調動了距安南都護府北部與“南調”接境地方的苗族先民(史稱“苗眾”)參加。《蠻書》的作者樊綽前往與“南沼”將領交涉時,便親自見到“苗眾”進入“南詔”軍隊營柵,所以樊綽作了如下記述:“黔、涇、巴、夏四邑苗眾,鹹通三年(西元八六二年)春三月八日,因入賊(指南詔)朱道古營柵競日,與蠻賊將大羌楊阿觸、楊酋盛、拓東判官楊忠義話得姓名,立邊城自為一國之由。祖乃盤瓢之後。其蠻賊楊羌等雲綻盤古之後。此時緣單車問罪,莫能若事。成通五年(西元八六四年)六月,左授獎州都督府長史,問蠻夷巴、夏四邑根源,悉以錄之,寄安南謗大首領。”當時出現在“南詔”軍營黔、經、巴、夏的“苗眾”,當有一部分是在此之前就已居住在安南都護府北部與“南詔”接境地方、即今文山州一帶的苗族先民。這部分苗族先民,在參加“南調”軍隊攻安南都護府的過程中,便與“南詔”將領楊阿觸、拓東判宮楊忠義等“話得姓名”,並提出“立邊城自為一國”,在商談過程中,按照他們的傳統風俗進行了“盤古根”,並說明自己的民族是從黔、涪、巴、燙一帶遷來的,其“祖乃盤瓤之後”。接《蠻書》這段記錄,不僅說明來自“黔、涪、巴、夔四夷苗眾”與“盤瓤”氏族部落集團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而且說明唐代苗族的分佈區域已經從湘西、黔東一帶遍及到了今川東、川東南、鄂西南以及今雲南文山等地。
以後,分佈在雲南的部分苗族,並曾一度深入到了“南詔”、“大理”時期的東部“烏蠻”之中,在“納垢部”(今馬龍縣)、“羅雄部”(今羅乎縣城)取得過統治地位,此二部之首領都以“盤胍”後裔自命。根據《元史•地理志》追述:“馬龍州,夷名曰撤匡。昔焚、刺居之,盤胍裔納垢逐舊蠻有其地,至羅直內附,於本部立千戶。至元十三年(西元一二七六年)改為州”。“盤胍”是傳說中苗、瑤族的祖先,依此之說,“馬龍州”在“南詔”、“大理”時為“烏蠻”、“自蠻”共居,但曾一度有“盤胍裔(苗族)納垢逐舊蠻而有其地”,統治了這個“贊、刺”人居住的地區。《元史•地理志》又說:“羅雄州,與溪洞蠻僚接壤……夷名其地為塔敝納甸。俗傳盤瓢六男,其一日蒙由邱,後裔有羅雄者居此甸,至其孫普恐,名其部曰羅雄。憲宗四年(西元一二五四年)內附。至元十三年,割夜直部為羅雄州。”“羅雄、夜直”二部為“南詔”、“大理”時期東方“烏蠻”三十七部中的一部分,元朝初年,將此二部併入“羅雄州”。在此之先,“羅雄部”(今羅乎縣城)、“夜直部”(今羅平縣北、富源縣東南),即住有“盤胍六男”之一的“蒙由邱”的後裔。直至近代,分佈在雲南境內的苗族,絕大多數自稱中都冠有“蒙”一音,這不僅說明“蒙”這個自稱與“蒙由邱”有著直接關係)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近代分佈在文山等地區的苗族,很大一部分是直接由唐朝時期從“黔、涪、巴、夔”遷來的“四邑苗眾”,發展而來的。
雲南苗族的另一部分,系元、明、清各代由黔、桂、川等地陸續遷來。這一部分,除在一些地方誌書中有零星記載之外,則大量流傳於苗族民間口頭傳說中。據清道光《威遠廳志》卷三記載:“安乎廳(時屬開化府,治今文山)境,舊有黔、粵苗”。民國《馬關縣誌》卷二載:“苗族本三苗後裔,其先自湘窟黔,由默人滇,其來久矣”。民國《丘北縣誌》卷二載:苗族“明初由黔遷入”。這些“苗民”、“三苗後裔”,指的是清朝以前、元、明以後便分別從貴州、廣西一帶遷來的苗族,其中顯然也包括唐朝時期的“黔、涪、巴、夔四邑苗眾”的後裔。
近代文山、馬關、硯山、麻栗坡、丘北等縣都有不少苗族,同時並延伸到紅河州的蒙自、金平、屏邊、河口等地,但清朝時期以前都居住在開化府。近代楚維地區各縣皆有數量不等的苗族。據清道光《大姚縣誌》卷七載:“蠻子……居高山陡壁,其上下如飛。男女皆衣麻布長衣,以麻布裹腿,帶刀辟山地種乾糧。善擲石,投數丈外,發無不中,標槍勁弩尤為鋒厲。此種向來所無,近年土著民人自江外招來種地,前後教正裏山中已數百家。”就生活習俗等方面看,這顯然指的是苗族。據今楚雄、武定、祿勸、大姚部分苗族的傳說,他們認為自己的祖先是清代中葉前後由貴州遷來。這與史籍記載基本相合。
此外,昭通和巧家縣部分苗族自言其祖先系清初經湖南至貴州、康熙年間由貴州遷入昭通的;篙明、路南、昆明等地苗族,自言長輩是清末光緒或宣統年間由貴州遷來;宜良、威信熊姓、楊姓苗族,有的自言祖先約在四百年前後由貴州遷來;西疇八布荒田的苗族,自言約在五代以前由貴州遷來;麗江四區三仙鄉的苗族,自言約在四代以前由貴州老鴉灘遷來。在相當一段時期中,遷到雲南境內的苗族由於受到地方封建統治者的壓迫和自然條件的限制,仍在不斷四處遷徒。如有的曾從開化(今文山、硯山等地)遷往蒙自一帶,後因不堪蒙自統治者壓迫而又遷往金平、屏邊、河口一帶。
苗族現在主要聚居於貴州省東南部、廣西大苗山、海南島及貴州、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等省區的交界地帶。人口739. 8萬(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在各少數民族中居第四位。苗人所居之地,有人統稱“苗疆”。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瑫語族苗語支,分三大方言:湘西、黔東和川黔滇。苗人本無文字,1956年後,設計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但這種文字方案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民族文化中是不起什麽作用的。由於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並用漢文。
2.納西人的來歷
關於納西族的族源,有兩種主要的見解,一種是古代羌族南遷說,另一種是土著農耕部落和南下遊牧民族的融合說。
從唐以後,納西族的分佈地區均無太大變化,即其中心穩定在川、藏、滇交界處的雅礱江、鹽井河及金沙江流域一帶。其間又以麗江壩、拉市壩、七河壩等壩區及金沙江河谷地帶分佈最為集中。由於特殊的風俗和宗教的原因,人們對寧蒗永寧的納西族(摩梭人)和迪慶白地地區的納西族(阮可人)似乎特別關注。
在漢代和漢代以前,納西族的先民還處於一種流動的生活狀態,即從事採集,遊獵到遊牧。由晉代到宋代,納西族作為一個穩定、獨立的群體,從流動進入定居,部落勢力紛紛崛起,並開始在唐、吐蕃、南詔三大勢力之間嶄露頭角。元代時,納西族結束部落間各自分立,完成全民族的統一,忽必烈於1252年革囊渡江,納西首領依附元軍。明代是納西族發展的輝煌時期,明洪武十五年(西元1382年)納西族率先歸附,獲賜木姓,木氏土司崇尚漢學。清代雍正年間後實行“改土歸流”,土司改為土通判,由流官進行管理,推行一系列中原文化,漢族和納西族的交流,也達到了空前未有的深度。近代以來特別是抗戰期間,鄰國越南、緬甸及中國大片國土淪陷,麗江成為中、印國際貿易通道上的一個重要樞紐,給麗江古城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納西族主要聚居于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其餘分佈在維西、中甸、寧蒗、德欽和四川鹽邊、鹽源、木裏及西藏的芝康等縣。據史學家考證,納西族原是中國西北古羌人的一個支系,大約在西元三世紀遷徙到麗江地區定居下來。人口27.8009萬(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早在一千多年前,納西族創造了這個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東巴象形文字和用這種文字寫成的東巴經。東巴象形文字,納西語叫做“森究魯究”,意為依據物體形態畫出來的痕跡。流傳於海內外兩萬余卷東巴經的內容,涉及到納西族人民各方面的知識,被中外學者譽為“納西族古代的百科全書”。1957年設計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但這種文字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民族文化中也不起什麽作用。.
納西族普遍信奉“東巴教”,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納西族原來信仰東巴教、喇嘛教以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但從人數來説, “東巴教”是普遍信奉,喇嘛教是少數信仰。納西以農曆記年。不少節日,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均與當地漢族大致相同,其中春節是最大的傳統節日。還有男女合婚看八字等與漢族接近的習俗。
因此,從上面看出,苗族和納西族各有不同的來源,他們早在父系氏族時期民族雛形產生之前就已經分流了。
3.從文字學上探討,爲了容易使人領會,先以漢字為分析引導,再由漢字切入其他各音意文字,包括納西東巴文。因苗人無文字,1956年後設計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民族文化中不起什麽作用,所以略而不論。
在人類的起源、進化和發展過程中,文字的出現是繼語言之後的另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文字的出現使人類從原始時期進入了文明時期。文字在這一轉變過程中有兩個重要功能:一是由文字形成的文本使文化的承傳和傳播比純口語的史詩傳說更為有效,二是使高層次的思維活動能夠得到充分的展開,借助文字的筆算活動無論在廣度和深度上都遠遠超過了僅僅依賴口語的心算活動。
文字有兩種類型: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漢字、納西象形文字、彝文都屬於意音文字。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都滿足上面提到的文字的兩種重要功能,因此都有存在的理由。但是很多學者認為一個民族選擇意音文字還是拼音文字是任意的,由於拼音文字系統比較簡單,拼音文字取代意音文字是文字發展的必然趨勢。
對此,我們認為,從文字自然發生發展的角度看,一個民族選擇意音文字還是拼音文字,並不是任意的,自然產生的文字(自然文字)都是意音文字;文字的發展趨勢也不完全取決於文字系統的簡單程度。文字選擇的背後隱藏了一個民族在語言文化方面的重要資訊,一個民族的特殊語言文化背景在很大程度上規定了自然文字的發生發展方向,自然文字的發展方向反過來又深刻影響了一個民族高層次思維活動的取向,中國哲學具有明顯的經學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漢字文本具有很強的超空間和超時間功能,使哲人容易面對古代經典。對哲學形態和思想史的追問往往伴隨著對文字形態的追問。
萊布尼茨(G.W.Leibniz)曾經希望建立一種“普遍的文字”,這種文字應該是表意的而不是表音的,一個字表達一個概念,就象數學符號系統。借助這種文字,不同的民族可以相互交流思想,並用自己的語言去閱讀這種文字。萊布尼茨設想的普遍文字,我們認為就是意音文字,即既表意又表音的文字,其表意特點就在於通過不同的字把不同的語素或詞區別開來,其表音特點在於不同方言地區或不同民族地區的人按照自己的語音來認字,就像現代的數學公式,不同方言地區或不同民族地區的人用自己的語音來閱讀同樣的公式。
普遍文字是科學理論全球化的重要條件。在我們看來,普遍文字必須滿足下面兩個條件,一是不同的概念要用不同的字形區分,二是代表同一個概念的字形在同一民族的不同方言中或不同民族的語言中讀音不一樣。實際上數學、物理學、化學、電腦科學中的很多符號系統都帶有普遍文字的特點,都是意音文字化或半意音文字化的符號。
萊布尼茨是站在拼音文字的角度討論普遍文字的,普遍文字的觀念對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來說是一種嶄新的創建。但對於說漢語、納西語、彝語的人來說,普遍文字的觀念不應該是一種陌生的觀念,因為漢字、納西東巴文、彝文本身就是一種典型的意音文字,這些意音文字的長期存在本身就體現了普遍文字的很多屬性。實際上世界上所有自然形成的文字,都是意音文字,如古埃及文字、蘇美爾文字、赫梯文字等,但是為什麼這些自然文字和漢字不同,後來都走上了拼音文字的道路,而沒有以普遍文字的方式維持在意音文字的狀態?
我們曾討論過漢字長期存在的條件,認為漢字產生的殷商時代,漢語已經有了明顯的方言分歧,要使不同的方言由相同的文字來書寫,漢字從一開始就需要保持在和表意相關的意音文字階段。殷商以後,漢語方言的分歧仍然很大,漢字對書寫不同的方言仍然是最有效的。現代漢語方言仍然存在很大分歧,需要用漢字來書寫,拼音文字在漢語方言消失以前還不能代替漢字。用漢字書寫下來的文本浩如煙海,難以用拼音文字轉寫,從繼承文化的角度看,拼音文字也不能取代漢字。概括地說,漢字的存在有兩個重要條件:1.漢字的超方言功能。2.漢字繼承古代文本的功能。
漢字是一種典型的意音文字。漢字存在的兩個重要條件是否在其他民族語言的意音文字中也存在?這個問題也可以這樣來追問:古埃及意音文字、蘇美爾意音文字等世界上其他意音文字都變成了拼音文字,難道這些意音文字就沒有超方言功能和承傳文本的功能?下面我們將結合其他民族語言文化的特殊背景,進一步來論證意音文字存在的這兩個條件,並將提出意音文字得以維持下去的另外兩個重要條件:意音文字的原生性和意音文字所記錄的語言的權威性。
為了明確回答上面提出的問題,我們先要弄清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區別的實質。從根本上說,造字方式只有表意和表音兩種,意音文字不過是這兩種方式的結合。同樣,從根本上說,完整記錄語音的文字體系只有兩種,意音文字和純表音文字(又叫拼音文字)。能夠完整記錄一種語言的純表意文字是不存在的,因為任何一個語言都有大量不可象形和會意的語素或詞。
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的本質區別在於記錄語言的方式,意音文字可以區別語言中的兩種資訊:一是通過不同的字形把不同的音位或音節區別開,二是通過不同的字形把讀音相同的不同語素或詞區別開。
拼音文字只通過字母記錄一個語言的音節或音位。不同的語素或詞,只要讀音相同,字形都相同。比如英語的book,代表了“書”和“預定”兩個詞,由於這兩個詞的語音形式相同,都寫成相同的字,所以只提供了第一種資訊。意音文字也必須記錄語言的語音,不過意音文字除了記錄語音,還要通過象形、會意等表意方式或各種筆劃把不同的語素或詞區別開來,也就是說,即使兩個語素或詞的語音形式一樣,只要是不同的語素或詞,通常都要通過形體區別開來,比如“長、常、場、嘗、腸、償”等不同的語素或詞,儘管語音形式相同,但通常不把它們寫成相同的字,而是要保留它們在字形上的區別,以便說明它們是不同的語素或詞。所以意音文字的字數很多。漢字是典型的意音文字,字的數量很大。意音文字提供了上面談到的兩種資訊。當然,意音文字提供的第一種資訊和拼音文字提供的語音資訊有所不同,拼音文字的字形和讀音通常是一一對應的,意音文字不是。
有人把漢字說成是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都是一種比喻或形象的說法,嚴格說來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這種說法使人誤以為漢字只和表形表意有關係,和語音沒有關係。這種說法的產生是因為系統的漢字形成以前普遍使用過象形和會意的方法。事實上完整的文字系統必須完整地記錄一個語言的讀音,漢字和所有完整記錄語言的文字一樣,也必須完整地記錄漢語的讀音。漢字作為意音文字,除了表意,還表音。一個漢字往往一般是一個音節,所以漢字是通過字形記錄漢語音節的文字。
也有人把漢字稱為語素音節文字或語詞音節文字,這些名稱是為了反映漢字既表音又表義的意音文字性質。語素音節文字的提出還反映了字體變化對象形字和會意字的影響。漢字在早期的造字過程中廣泛使用了象形和會意的方法,當時這些象形字和會意字都能從形體上體現出語素或詞的意義,但隨著文字字體的演化,人們已經很難從象形字和會意字中看出語素或詞的意義,繼續把這些字稱為象形字和會意字也不太合適。不過儘管字體變化了,象形和會意已經看不出來了,但在同音語素或同音詞中,這些漢字仍然能把這些語素或詞區別開,所以可以稱為語素音節文字。
通過對漢語這種活生生的意音文字的分析可以看出,意音文字在記錄語言時提供的信息量和表音文字相比是不樣的,因為對於具有相同語音形式的一組不同的語素或詞來說,表音文字所用的字都一樣,但意音文字還要從字形上把這些語素區別開來。從這個角度看,意音文字有助於區分同音語素或同音詞。漢字在這方面是最典型的,學會漢字不僅僅是學會一種拼音規則,而且還掌握了漢語的語素。也正是由於意音文字通常能夠把同音語素或同音詞區分開來,它就不可能完全按照一個字一個音形的原則來造字。
我們現在知道的世界上有影響的意音文字主要有:中國的漢字、古埃及文字、赫梯文字、蘇美爾文字、瑪雅文字、納西東巴文字、彝文、水書(水族文字)。這些古老的意音文字中,唯獨中國的漢字、納西東巴文字、彝文和水書(水族文字)能夠延續至今。於是我們就回到了本文的核心問題上:古埃及意音文字、赫梯意音文字、蘇美爾意音文字為什麼會消亡或被其他拼音文字替代,難道這些意音文字就沒有超方言和繼承文本的功能?現在我們來分析這些意音文字在不同的演化過程中有什麼不同的條件。
赫梯意音文字是西元前1400年至西元前500年用來書寫赫梯語(Hittite language)的意音文字。赫梯語是已經消亡的語言,屬於印歐語系。其意音文字沒有存在下去,是因為語言文化消亡了。
蘇美爾意音文字是55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創造的文字,又叫楔形字(cuneiform),因其筆劃象楔子或釘子而得名。楔形字也有意符和音符,最早用來書寫蘇美爾人的蘇美爾語,長達一千多年。 用蘇美爾楔形字書寫的文本也很豐富,至今已經發現西元前2000年前的文學作品泥板達3000多片,還有數以萬計的其他文本泥板。我們注意到,蘇美爾楔形字最終沒有作為意音文字存在下去,而是變成了拼音文字,不是因為沒有文本繼承功能,而是因為蘇美爾楔形字並不像漢字那樣一直記錄同一種語言。蘇美爾楔形文字在記錄了一千多年的蘇美爾語以後,又被用來書寫屬於閃米特語系的阿卡德語達一千多年。後來傳播到亞洲西北,為很多民族採用。每當書寫一種新的語言時,說該語言的人就簡化蘇美爾楔形字。西元前18世紀用來書寫巴比倫語的巴比倫楔形字已經只用640個基本字,意符數量減少了很多。西元前9世紀到西元前7世紀書寫亞述語的亞述楔形字,常用字符只有300來個,意符進一步減少。西元前5世紀阿拉米人用來書寫阿拉米語的新阿拉米文,只用了113個楔形字,其中音符就占80個。後來波斯人只用41個楔形字,其中36個是表音的字母。波斯人的文字已經基本上拼音化了。可以看出,蘇美爾楔形字從意音文字向拼音文字的過渡的過程中,每一次意符比例的減少和音符比例的增加,都是在語言替換的情況下發生的。在記錄同一種語言的時期,文字的體系相對是比較穩定的,這種穩定的主要原因可能就在於對同一種語言文本的繼承。同一種語言中方言的分歧也要求文字體系的相對穩定性。蘇美爾文字所記錄的語言一直在不斷替換。當一種文字所記錄的語言被替換時,對於新的語言來說,就不存在文本繼承問題。當蘇美爾文字由記錄蘇美爾語改為記錄其他語言,說其他語言的民族由於不涉及文本繼承的問題,可以對蘇美爾意音文字進行改革。
古埃及文字的演化過程和蘇美爾文字的演化過程相似。古埃及文字又叫埃及聖書文字(hieroglyphics),是五千多年前埃及第一王朝創造的文字。和漢字一樣,這種意音文字是由意符(包括各種抽象的記號)和音符組成,音符大都是從早期的意符通過假借的方式轉化過來的。這種文字在古埃及使用了三千多年,記錄了大量的文本。我們同樣可以觀察到,古埃及文字的衰亡不是因為這種文字不再能記錄古埃及的語言,而是因為整個古埃及的語言文化被別的民族取代了。古埃及一度是一個強盛的文化集團,但是這個文化集團不斷遭到異族侵略,加上自然條件的逐漸惡化,他們的語言和文化整個被阿拉伯語和阿拉伯文化取代了。大約在西元前15世紀,腓尼基人在古埃及文字的基礎上創造了比布魯斯字母(Byblos alphabet),這是一種只記錄輔音不記錄母音的文字,母音根據上下文臨時確定,只有22個字母。古埃及文字發展到腓尼基文字並不等於古埃及語言也轉換成了腓尼基語言,也不等於古埃及文本就直接轉換成了腓尼基文本,古埃及語言和腓尼基語言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語言,古埃及文化和腓尼基文化也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文化。古埃及意音文字發展到腓尼基拼音文字,也是在語言和文化的替換過程中形成的。
上面的分析無非體現了兩種情況,一種是意音文字隨著語言文化的消亡而消亡,如赫梯文字,一種是意音文字的語言被替換了,即被用來書寫另一種語言,意音文字開始向拼音文字過渡。現在我們來看在語言不被替換的情況下意音文字向拼音文字過渡的條件。朝鮮(包括韓國)、日本、越南使用漢字的過程可以代表這種情況。韓語在西元1444年以前一直使用漢字這樣一種意音文字,西元1444年朝鮮人創建了拼音文字。這是真正的在同一種語言文化的基礎上實現的文字改革,即在同一種語言文化基礎上用拼音文字替換意音文字。日語文字的情況類似。日語最早也是使用漢字。漢字大約是在西元前4-5世紀由中國經朝鮮半島傳人日本,稱為古代日本官方文字。後來日本人在漢字的基礎上創制了假名。假名分平假名和片假名,是一種音節文字。和朝鮮語拼音文字出現的方式略有不同,日本假名是在漢字的基礎上產生的。日本現在基本上是假名和漢字混用,但完全用假名也可以。因此日語可以說也完成了由意音文字到拼音文字的過渡。越南語從西元10世紀開始也在漢語的基礎上創制了自己的文字,稱為字喃,也是一種包括表意表音的意音文字。17世紀,歐洲傳教士給越南語制定了拼音文字,後來拼音文字代替了字喃這種意音文字,越南語的文字也完成了從意音文字到拼音文字的過渡。從漢字在日本、朝鮮(包括韓國)的演化情況看,似乎可以說漢字還是可以發展成拼音文字的,但我們認為這一過渡過程有兩個重要條件:
首先,漢字是在漢語結構的基礎上自然發展起來的,有一個文字和語言的適應過程。漢字傳到古代朝鮮半島和日本島,用來書寫朝鮮語和日語,在適應性上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從語音上看,漢字基本上是一個字記錄一個語素一個音節。朝鮮語和日語都是黏著語,一個語素多個音節的情況很多,漢字並不完全適應當地的語言結構。從概念分類上說,漢語的一個詞在日語或朝鮮語中可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朝鮮語或日語的一個詞在漢語中可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甚至漢語的詞在日語或朝鮮語中找不到恰如其分的對應詞。比如日語指示代詞是三分的,古漢語是二分的,漢字要記錄日語的三分就比較困難: kole (離說話人近)sole(離聽話人近)ale(離聽話人說話人遠)。ale就沒有合適的漢字書寫。這種不適應性容易引起文字的改革。
其次,當拼音文字出現以前,用漢字書寫的朝鮮語文本和日語文本並不豐富,漢字在一般老百姓生活中也並不普及,因此文字的改革中文本繼承問題並不突出。漢字和漢語、漢文化的關係,與上面討論的各種情況都不同:漢語和漢文化從漢字出現以來一直綿延不斷,漢字沒有遇到漢語和漢文化中斷的問題;漢字是在漢語和漢文化的土壤上通過圖畫記事、表意文字、意音文字等階段發展起來的,而不是從其他民族語言的文字移植過來的。
這兩點體現了意音文字的原生性。任何自然產生的意音文字都具有原生性。古埃及文字、蘇美爾文字、朝鮮漢字、日本漢字等等,由於語言文化的替換或文字的移植,意音文字的原生性已經丟失。
上面幾種有代表性的意音文字的發展基本上可以概括成四種情況:
一. 隨著語言文化的消亡,文字所書寫的文本變成死文獻。如赫梯意音文字。
二.一種意音文字所記錄的語言被替代,新的語言要求簡化文字,這是意音文字向拼音文字過渡的途徑。蘇美爾楔形字、古埃及文字最後走向拼音文字就屬於這種情況。
三. 一種意音文字在記錄同一種語言的過程中完成了由意音文字向拼音文字的轉換,條件是意音文字不是在該語言中原生的,並且意音文字所書寫的文本不是很豐富。如日本、朝鮮的漢字向拼音文字轉換。
四. 一種意音文字一直記錄同一種語言,並且是原生的,意音文字為了繼承文本和統一方言,一直維持在意音文字階段。這是中國的漢字的情況。
第二種情況和第三種情況實際上可以統一成一種情況,即在這兩種情況中,向拼音文字過渡的意音文字都不是原生的。這兩種情況的差別可能只是程度問題,即日語、朝鮮語、越南語使用的意音文字時間稍微長一些。就我們現在掌握的材料看,在語言文化保持連續性的情況下,原生的意音文字沒有一種發展成拼音文字或被拼音文字代替。
或許我們可以說,意音文字的原生性可能是意音文字能夠存在下去的另一個至關重要條件。意音文字是從圖畫記事發展出來的,這種過程是漫長的、自然的、有機的。在意音文字的長期發展過程中,意音文字適應了語言的結構,能夠有機地記錄這種語言,並且在文字的長期發展過程中已經記錄了用這種語言思維而形成的大量文本,這種文本又反過來影響口語,這種文本中所積澱的一個民族文化的經驗和知識是指導該民族行動的最重要的遺產。現代很多語言學家相信用什麼樣的文字記錄語言沒有必然聯繫,那只是從制定文字的角度看問題,而且必須以人類對語音有了充分的認識為先決條件。自然文字的產生是沒有這種先決條件的,所以總是從圖畫記事開始,圖畫的分割和組裝要適應語言的單位和單位的組合規則,在能夠區分各種不同類型的馬的語言中,馬的圖形可以有好多種,在區分馬的種類的語言中,馬的圖形可能就比較少。意音文字對語言的適應使這種文字能夠從深層次上繼承一個民族的文化。
瑪雅文字的情況比較特殊。瑪雅文是中美洲土著居民瑪雅民族曾經使用過的古文字,是意音文字。用瑪雅文字書寫的最早文本可以追溯到西元328年,這種文字一直使用到16世紀,長達一千多年。16世紀,由於西班牙人的入侵,開始用西班牙字母記錄瑪雅語,瑪雅文字開始消亡,西班牙文字替代了瑪雅文。現在的墨西哥、瓜地馬拉和洪都拉斯還通行瑪雅語的各種變體,用的是西班牙文字。這說明瑪雅文字不是因為瑪雅語的消亡而消亡的。但瑪雅文字消亡的情況也不應該簡單地被看成拼音文字替代意音文字。這裏有兩個重要的條件,一是西班牙入侵者當時通過西班牙語大規模引入了西班牙文化,引入了近代歐洲文明,二是西班牙強行推行拼音文字,實際上是強迫瑪雅人不再通過瑪雅文字承傳瑪雅文化。這種情況本質上可以看成西班牙語言文化在當時成了該地區的權威語言文化。這種情況在某種程度上和法國人在越南推行拼音文字是一樣的。從瑪雅文字和越南字喃的情況可以看出,意音文字要維持下去,他所記錄的語言還應該是這個民族的權威語言。瑪雅文字儘管是原生的意音文字,但從16世紀開始,西班牙語已經逐漸成為瑪雅語分佈區的權威語言,這可能是瑪雅文字消亡的一個主要原因。
通過以上分析,現在我們可以把意音文字的存在條件由2個增加到4個: 1.該意音文字所記錄的方言很複雜。2.該意音文字所書寫的古代文本很豐富。3.該意音文字是原生的。4.該意音文字所記錄的是權威語言。
現在我們來分析世界上其他兩種仍然還在使用的意音文字的存在條件,看看這兩種文字是否滿足這4個條件。這兩種文字是納西東巴文字和彝文。
納西族用來記錄納西語的東巴文是一種由圖畫文字演變出來的意音文字。用納西文字書寫的經書又叫東巴經。東巴文產生年代大約在公元11世紀以前,最初只是圖畫文字,後來不斷完善,演變成了現在的意音文字,大體能夠記錄納西語。表意部分包括形聲字和會意字,表音部分都是由原來的表意字元假借而來的,一個字表示一個音節。表意字和表音字又可以共同組成形聲字。東巴文字是在納西語的土壤上自發形成的,所以納西象形文字是原生的。納西東巴文字所記錄的納西語現在仍然是納西族的權威語言,但由於東巴文字發展還不成熟,東巴文主要用來記錄詩歌、傳說、故事和宗教經典,用於日常生活的交流比較少。在這裡還要提出一個重要的現象,那就是東巴文的形聲字中,音旁有明顯的藏語影響,不過從地理位置上和兩個民族的交流上看,這也不值得大驚小怪。
納西語至少可以分出東部和西北兩個方言。內部差異也比較大,主要是受藏語、彝語影響。在我們調查過的滇川藏大三角地帶,不同地方的納西語差別很大,不能通話。東巴文由於是意音文字,不同地方的納西族可以用不同的讀音來確定同一個詞,這樣用東巴文字寫的東巴文本就容易為不同方言區的納西族所接收。
納西族地區還出現過哥巴文(或譯為:格巴文),這是納西族用來書寫納西語的音節文字。納西哥巴文來源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大東巴和文裕創制的(李霖燦《哥巴文字典》1945),一種可能是從西藏傳人的(J.F.羅克)。納西語中,哥巴的讀音是g31ba31(ga-31ba31),直譯為弟子、徒弟,意思是哥巴是東巴的徒弟。因此哥巴文更可能是大東巴創制的。無論哥巴文的來源是哪一種,其拼音文字的屬性是比較明確的。意音文字的東巴文和拼音文字的哥巴文同時在納西族中並存,這就為我們比較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的存在條件提供了可能。現在的實際情況是,用哥巴文書寫的哥巴經比用東巴文書寫的東巴經少得多。國內現存東巴經一萬多冊,北京圖書館、雲南東巴經研究室就有八千多冊。美國華盛頓國會圖書館有三千多冊,哈佛燕京圖書館有五百多冊。說明用東巴文記錄的文本是很豐富的。哥巴文的起源時間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早于東巴文,一種說法是只有100多年的時間,無論比較哪一種時間範圍,東巴經都比哥巴經要豐富得多。這說明代表意音文字的東巴文比代表拼音文字的哥巴音節文字使用範圍更廣泛。從文字的完善程度看,東巴文的完善程度不如哥巴文,因為東巴文中還有些字圖畫性很強,有時候不容易判斷它們代表語言中的哪些詞。但即使在東巴文記錄語言不很完善的情況下,納西族仍然多用東巴文來記事。可見,東巴文的存在和意音文字的四個條件是有關係的。1957年政府為納西族創制了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由於納西語方言的差異,這種拼音文字的推廣遇到了很多困難。
彝文的情況與此類似。彝文是表意音節文字,彝文的表意部分包括象形、指事、會意。一個字一個音節。字數較少,因此假借字很多。彝文沒有發展到拼音文字。
彝文滿足意音文字存在的四個條件。彝文是在彝語的環境下原生的。彝文所記錄的彝語是彝族的權威語言。彝語的方言分歧很大。彝語有東部、南部、西部、北部、東南部、中部六大方言。實際上根據我們初步的調查,按照不能通話來計算,至少有幾十個土語,記錄這些不同的土語也不可能用統一的拼音文字。
東巴文和彝文都不是移植的意音文字。東巴文和彝文是否能長期存在下去?現在還不好斷定,因為納西族和彝族說漢語的人越來越多,如果漢語最終成為權威語言,這兩個民族自己的文字就會受到威脅。
4.符咒層面的探討
符者,符號也,圖像也,無論在各文化中具體稱謂如何,都是主要通過視覺衝擊影響人類的;咒者,特定的聲音也,也無論在各文化中具體稱謂如何,都是主要通過視覺衝擊影響人類的。但是從本質上來說,如果能量的影響足夠大,也可以超越人類現有已知的感知手段直接對人的精神和肉體發生影響。
從上面的探討可以看出,納西人的東巴文和哥巴文,由於在地理、文化和族源上,與西藏關係緊密,因此要探究其術法,主要應從此二者的關係出發來研究,不過,由於納西人的意識形態受漢人的影響也十分突出,因此不應該放棄在這一方面的探索,不過由於漢人對納西文化的影響主要在世俗生活方面,因此要研究納西人的高深術法,還是應以納西與西藏的關係入手。而苗人由於在地理、文化和族源上,與中原關係緊密,因此要探究其術法,那就得主要應從彼二者的關係出發來研究,特別是研究苗人與道家的關係。不過苗人術法在民族遷徙過程中與泰國的降頭術關係也甚爲緊密,因此,這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我覺得,納西人的宗教與藏傳佛教關係甚密,而苗人術法與道教關係甚密。但是!但是由於漢藏文化的同源性特徵十分突出,因此在更高層次上也可以放在一個統一體中研究,只是這樣研究要有以上研究作爲基礎,絕對不能跨越!
大體就是這樣,我看,這也是一份不及格的答卷,因爲在網上的緣故,很多東西因疏懶而不及深入推演了。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8-26 07:39 A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8/25 10:12pm</I> 發表的內容:</B>
<B><FONT color=red>版主模式: </FONT>用戶 lh1041 金錢2150 → 52150,
理由:獎勵/。
操作者: patton,本貼有金錢操作記錄。</B>
沈先生提出苗人術法和納西東巴文的關係這個課題,這就好像一個博士論文題目,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瞠目结舌!
老汉老伯是国宝级的人物了,以前小的以为钱锺书死后,国内乏人,看来也一是小的消息闭塞,二是某些学术单位搞得过于喧嚣了。
关于意音文字、拼音的看法,若是让当今语言学界的泰斗们聆听一下,又不知该做何感想。其中汉字是否会被拼音文字取代一事,是个历史热点问题,从来没听谁分析得如此透彻。小的晓得一点语言问题,所以认为您在语言学上的看法,很可以救流俗语言研究之弊。但里面可能有一个问题:就是汉藏同源问题。目前上古音的研究表明,汉藏语系里面,甚至包括越南、朝鲜。【所以上古汉语里面,连绵词较多,是用汉字记录语音的。】从这个角度思考,或者苗族、密宗、中原的法术,起源是一緻的。小的对密宗了解不多,以前粗略武断的认为密宗法术源于阿拉伯或者印度,看来是不妥的。
老伯你们那里缺打扫厕所的清洁工么,或者传达室、打更的差事小的也很有兴趣:)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8-26 01:10 P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
研版主,那篇文章只是手頭的資料匯集再加上一些瞎想,因爲不是搞語言學的,只是工作需要時接觸而已,談不到有什麽見解。
不過,對於您所說的:“但里面可能有一个问题:就是汉藏同源问题。目前上古音的研究表明,汉藏语系里面,甚至包括越南、朝鲜。【所以上古汉语里面,连绵词较多,是用汉字记录语音的。】从这个角度思考,或者苗族、密宗、中原的法术,起源是一緻的。小的对密宗了解不多,以前粗略武断的认为密宗法术源于阿拉伯或者印度,看来是不妥的。”
我們倒是很有興趣,能不能再深入講一講?
至於您提到的清洁工、传达室、打更的差事......咳!您堂堂碩士,就別拿我們老家伙尋開心了。哈哈......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8-26 06:11 P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8/26 05:10am</I> 發表的內容:</B>
研版主,那篇文章只是手頭的資料匯集再?#29234;不是搞語言學的,只是工作需要時接觸而已,談不到有什麽見解。
不過,對於您所說的:“但里面可能有一个问题:就是汉藏同源ſ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密宗的东西小的不了解,就不乱说了。
关于汉藏语系的问题,主要是上古音的研究发现的。目前上古语音的研究,虚拟的结果标明,上古汉语里面有复辅音:)书都在父母处,手边没有,抱歉。目前国内搞上古虚拟语音研究的,是郑张尚芳,台湾还有一个专家 ,名字记不得了。他们有一个合集,《上古音研究》,2000年左右,可以看看。
小的发现,楚地的古代卜筮,用的明显是复辅音系统的语言:
《爾雅歲次》云:
“大歲在寅,名攝提格。”《淮南子注》云:“格,起也,萬物承陽而起。”
卯名單閼,單,盡,閼,止也,言陽氣推萬物而起,陰氣盡止也。
辰名執徐,執,蟄也,徐,舒也,言伏蟄之物,皆散舒而出也。
巳名大荒落,荒,大也,言萬物熾盛而大出,落落而布散也。
午名敦?,《淮南子》云:“欃槍敦,盛,?,壯也,言萬物盛壯也。”
未名協洽,《淮南子》云:“協,和也,洽,合也。言陰欲化,萬物和合也。”
申名涒灘,《淮南子》云:“涒灘,大修也,言萬物皆修其精氣也。”
酉名作鄂,《淮南子》云:“作鄂,零落也,言萬物皆陊落也。”
戌名掩茂,掩,蔽也,茂,冒也,言萬物皆蔽冒也。
亥名大淵獻,淵,藏,獻,迎也,言萬物終亥,大小深藏窟伏,以迎陽也。
子名困敦,困,混也,敦,沌也,言陽氣混沌,萬物牙孽也。
丑名赤奮若,奮,起也,若,從也,言陽氣奮迅萬物而起,無不順其性,赤,陽色也。
我们看屈原的出生,《楚辞章句》:
○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
德合天地称帝。苗,胤也。裔,末也。高阳,颛顼有天下之号也。《帝系》
曰:“颛顼娶于滕隍氏女而生老僮,是为楚先。其後,熊绎事周成王,封为楚子。
居於丹阳。周幽王时生若敖,奄征南海,北至江汉。其孙武王求尊爵於周,周不
与。遂僭号称王。始都於郢。是时生子瑕,受屈为客卿,因以为氏。”屈原自道
本与君共祖,俱出颛顼胤末之子孙,是恩深而义厚也。
※朕皇考曰伯庸。
朕,我也。皇,美也。父死称考也。《诗》曰:“既右烈考。”伯庸,字也。
屈原言我父伯庸,体有美德,以忠辅楚,世有令名,以及於己。
※摄提贞于孟陬兮,
太岁在寅曰摄提。孟,始也。贞,正也。于,於也。正月为陬。
※惟庚寅吾以降。
惟,辞也。庚寅,日也。降,下也。《孝经》曰:“故亲生之膝下。”寅为
阳正,故男始生而立於寅。庚为阴正,故女始生而立於庚。言己以太岁在寅正月
始春之日下母之体而生,得阴阳之正中也。
※皇览揆余初度兮,
皇,皇考也。览,睹也。揆,度也。余,我也。初,始也。夫容馆本余下有
于字。
※肇锡余以嘉名:
肇,始也。锡,赐也。嘉,善也。言己美父伯庸观我始生年时,度其日月,
皆合天地之正中,故赐我以美善之名也。
※名余曰正则兮,
正,平也。则,法也。
※字余曰灵均。
灵,神也。均,调也。言正乎可法则者,莫过於天。养物均调者,莫神於地。
高平曰原,故父伯庸名我为平,以法天;字我为原,以法地。言己上之能安君,
下之能养民也。《礼》云:“子生三月,父亲名之。既冠而字之。”名者,所以
正形体,定志意也。字者,所以崇仁义,序长幼也。夫人非不荣,非字不彰。故
子生,父思善应而名字之。以表其德,观其志意也。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纷,盛貌。
※又重之以修能。
修,远也。言己之生,内含天地之美气,重又绝远之能,与众异也。言谋足
以安社稷;智足以解国患。威能制强御,仁能怀远人也。
这说明《爾雅岁次》里的记岁法,或者说地支名称,应该就是上古语音的记录。在屈原的楚地当时是使用的。楚地重鬼,屈原写的《东皇太一》等都是巫歌。
在屈原的自序里,摄提、庚寅并用,说明当时干支纪念法与摄提等名目共同使用。就是说,苗裔的用汉语向神祈福。这说明什么呢?他们的巫术,跟中原巫术起源是一样的。是否可以说明,汉藏语系内部巫术有共同的起源?
谢谢。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8-26 06:40 P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
关于楚地,我们很容易想起另外一个人:老聃或者老儋。1997年(?)前后,一个研究简书老子的学者提出一个大胆的看法:《史记》老子,是两个人,一个是老聃,一个是老聃,都担任过周太史。别忘了老聃是楚人,在周天子那里担任机要文书工作,可见当时周并不把楚人看作“蛮”,而是自己人。由《老子》而有道家,有道家而有道教;恰好这个老子是个楚人,呵呵。好玩吧。
古代不太用民族分化政策,而是注重民族融合,或者大胆假设:他们语音接近,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所以苗裔也不是外人。
这个假设的前提就是:汉藏语系本来是一个上古的共同语言,后来汉语语音逐渐发生各种变化,声母、韵母都变化了,复辅音逐渐消失,这个过程在魏晉时期基本完成。而藏语、朝鲜语古代文献、越南古代文献,记录的语音跟上古汉语是可以互相印证的。
现代汉语比起古代汉语来,语音变化就更大了,所以跟藏语等已经疏远了。
古代楚国的巫术故事,《九歌》就是最好的样本。若是《山海经》《竹书纪年》等都能纳入视野综合考虑,会如何呢?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11:57 AM <B>標題: </B>[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我的自供狀 作者:lh1041
這個帖子也囘一下,哎喲,十二星次的問題一想都頭疼,您還拉上《山海經》、《離騷》......,哎喲喲,要真的囘這個帖子,我要累死,哈哈......
不過還真有一點我不懂的,就是上古音,研版主提醒了我,真的要看一下才行,不過我的方言還可以,應該不難入門吧?要是真的是“老狗學不會新把戲”,那就只好不管它了。好!按照研版主的指示,先找找鄭張尚芳的書來看看!爭取活到老學到老!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考古、盜墓和風水(二)——我們的第一課
<p>考古、盜墓和風水——我們的第一課</p><br><p><br>這篇文章,之所以遲遲貼不出來,是因為我那兩個老夥計認為我在這裡頭寫得太多了,沒這個必要,所以我最後刪了好多,尤其是後半部分。但是盡管刪了,但卻沒有改,要點都在,大家隨便看看吧。<br>接著往下說!前天跟一師弟聊電話,他說起準備寫回憶錄,叫我一通狠批!是呀,您這不沒事兒找事兒嗎?公道自在人心!您幹的那些事兒還用您自個兒寫?不都在那兒擺著呢嗎?考古報告上、出版的書上不都是您的簽名?除了這些事兒,您還有什麼好寫的?莫非您是萊溫斯基和克林頓?還有幾樁韻事?要沒有的話,您的書誰買呀!那位師弟跟我頂嘴:“那我總得找點事兒幹吧?不幹事兒?混吃等死?那他媽死得更快!”<br>放下電話一琢磨,可也是!他總得找點事兒幹呀!我比他強,還總有點事兒幹,大體上閑不下來,他早就整個兒撒手不管了。我呢?遲早也總有那麼一天,總得預先找個退路,免得到那一天悶得發慌,雖然可以遊山玩水,但總有個坐下來的時候不是?但是回憶錄我是打死不寫的,這篇文章既然開了個頭,我就先寫寫這幾個賊老頭吧!這幾個老傢夥,有的七十年代中期末期、有的八十年代初期就相繼歸了天,除了我們三個成天跟著瞎混的,沒有誰還記得起他們了,記得起的也是模模糊糊。盡管這些老傢夥為中國的考古事業出了大力,可是到了評功擺好的時候總是沒有他們的份兒,為啥?請問哪篇考古報告是這些老傢夥寫的?這些老傢夥寫過什麼文章被別人引用過多少多少次?沒有吧?那好,哪兒涼快哪兒呆著去!<br>也是!按照臺面上的規矩,他們確實夠不上任何一條,不管在任何國家、任何社會裏他們都夠不上。可是您想,沒有他們我們能那麼快、那麼順順當當地找著這些個墓葬、遺址嗎?沒墓葬、沒遺址我們拿什麼寫那些個所謂的“偉大輝煌”的考古報告?人們常說“幕後英雄”、“幕後英雄”,可我跟您說,任何偉大事業總有大批的人在幕後起著重要作用,可是,這幫人中的絕大多數到了末了也沒當上英雄,就是幕後的英雄,也沒他們的份兒!<br>不過話又說回來,別的行業我說不好,就在我們這個圈子裏,後來我們到國外去得多了,留學生也不少,跟那幫老外打的交道多了,發現更不公平,簡直可以說是黑得不得了!把人的勞力像榨油一樣榨乾了就往外扔!這幫賊老頭是沒評過功、沒出過名,但是對出這些出過力的人,還是照顧你吃,照顧你喝,照顧你生養死葬!後來我們去看他們,一替他們抱不平,他們就說:“你就知足吧你,俺們是什麼人?俺們是賊!打死也沒料到有今天這麼個結局,病了有人抬,死了有人埋!俺們這樣兒的傢夥,還想大馬金刀、威風八面的?照俺們這行的規矩,不拋屍荒野,死在人家墳頭裏,就他媽算俺祖宗積了大德了!”<br>看!人就是這樣,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乎?<br>據我所知,從新石器時代人類社會開始出現墓葬現象和墓葬制度起,就有盜墓活動了,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村落墓葬區就有當時的盜洞和陪葬品被盜現象,這充分說明一點,盜墓從頭到尾、從過去到現在就只有一個動機,那就是求財,而產生求財欲望是因為社會產生了分配差別,長期固定的分配差別導致了階級差別,階級差別這種現象從何時開始,盜墓活動就隨之從何時開始。您看,這行久遠了吧?源遠流長了吧?有人說妓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行業,照我看,跟盜墓相比,它還差點兒。為啥?您想,飽暖才能思淫欲不是?<br>我們跟那幫賊老頭混的時候,他們當然不懂這些,別說這些,就是我們問他們的師承來歷的時候,他們也沒能給我們講到特別久遠去,更別提歷代祖師爺名諱什麼的了!他們說起自己第一個師傅,往往是“俺們柳樹頭曹三叔”、“俺們邱各莊邱大伯”、“俺們鯉魚背村東老黃頭”等等,反正一句話,沒超出他們家方圓十里地去!問他們怎麼拜的師,也差不多,他們長到十一二歲半大小子時,這些所謂的曹三叔呀、邱大伯呀、老黃頭呀什麼的就來找他們家裏商量,反正半大小子,吃窮老子,能跟著在外混口飯吃,也能省點兒糧食給弟妹不是?於是乎家裏父母也不太清楚這些所謂的曹三叔呀、邱大伯呀、老黃頭呀什麼的把自己兒子領出去幹些啥,反正有口飯吃就行!就這麼著,幾個老傢夥開始了他們的盜墓生涯。也沒正兒八經拜什麼師,也不知道師傅屬於哪一門派,就是從給這些所謂的曹三叔呀、邱大伯呀、老黃頭呀等等這些人打工開始,在盜墓過程中不斷跟師傅學、跟高手學,自己沒事兒時就多琢磨,有時盜墓的跟盜墓的碰著面了,就互相交流,漸漸的越混手藝越高,到最後就自己獨立招人搭夥,立起山頭,闖蕩江湖了。<br>有沒有父業子承的呢?說老實話,我沒見過!現在有些媒體的年輕記者愛瞎掰,在素材不夠時,老是半真不假地編些故事,說舊時代的盜墓賊搭夥沒有超過四人的,而且都是父子搭夥,說因為沒有血緣關係不放心,怕別人見財起意、殺人奪寶云云。這種傳說也以訛傳訛,越傳越遠,不知就裏的人也信以為真,其實呀,一句話,瞎扯!<br>首先,盜墓團夥在實施掏墳打洞作業時確實人數越少越好,以兩人為佳,因為這樣兒不容易引人注目,但絕少是父子兩人,如果是小規模的團夥最多就是叔伯侄子,要麽是宗族五服內的親人,帶有鄉鄰關係的異姓旁人搭夥的也有;如果是大團夥,那就什麼人都有了。實施掏墳打洞作業時人數少是為了不引人注目,不是為了防備什麼見財起意、殺人奪寶等等,防備這些另有法門。<br>其次,掏墳打洞作業時只有兩人並不代表整個行動只有兩人,您想,總得有人把風不是?在通訊不發達的時代,盜墓,特別是盜大墓時,把風的您還不能只派一人不是?要撒開大網、遠程觀望、層層把風,用特定信號傳達訊息,一站接一站,這樣有人抓捕時才能及時逃脫,要不然,人家來到近旁,你才從墓穴裏往外爬?<br>第三,為什麼說父子搭夥盜墓的絕少呢?其一:在舊中國,真正專業的盜墓賊都是少年就開始入行,而盜墓賊大多一日不金盆洗手,一日不娶妻生子。如果在青壯年時都不金盆洗手,那可能這一輩子就不會組織家庭了,像我們隊裏那幾個老傢夥一樣。其二:這些盜墓賊盜著了寶,大多數人一換了錢,就嫖、就賭,有的還抽大煙,手裏的錢花得像淌水似的,反正身懷絕技,錢沒了再去弄。而且,中國從事盜竊行業的人相信“藝不壓身錢壓身”,反正是傷天害理得來的錢,你不花,遲早有人會幫你花,到時候那個幫你花錢的人就不知道是官府、仇家還是閻王、小鬼了!因此沒幾個人身有餘財,也就沒幾個人可以洗手上岸了,不收手就不會組織家庭,哪兒來的兒子跟他搭夥?其三:在盜墓行業,你要小打小鬧,就不能橫財暴富,而你要橫財暴富,就不能小打小鬧,得作大規模。但規模越大風險越大,盡管盜墓行業中有種種防範見財起意、殺人奪寶的法門,但貪欲的力量是可怕的,因此還是有不少盜墓賊還是在青壯年就被人幹掉了,能善終的屬於少數。因此說,在這種年紀輕輕尚未娶妻生子就命喪黃泉的狀況下,還會有什麼父子搭夥的嗎?其四:進一步說透,面對這麼兇險的行業,哪個熟知行業狀況的父親會帶兒子入行呀?<br>第四,所以說,如果是僅有父子叔伯等血緣關係的二人團夥,都不是做大買賣的,多是為了一時饑荒,在自家附近瞅准哪個有錢人家的墓地下手撈一把,發個小財以渡時艱就收手不幹。這些人沒本事也沒膽量去動那些大墓!真正的高手都是離鄉在外發展、四海漂泊的,絕不會在這種團隊裏混飯吃。而且,如果盜著大墓,裏面的東西這麼多、這麼大、這麼重,你只有兩個人,怎麼往外運?就算讓你僥倖運出去,大宗贓物先不說累死你們倆,就說沒有一定關係網誰能接得起你這麼大的盤子?你手頭的貨一時不能完全脫手銷贓,換不成現錢,先不說你得不著好處,就說這些東西存在你手裏也是個禍害,要被別人發覺,要麼是報官抓人,要麼是奪寶害命,反正你落不了好!——別說普通盜墓賊,就是當年東陵盜寶的孫殿英,赫赫有名的軍長級人物,身邊有這麼多軍隊護著,一旦叫人盯上之後還不是一肚子苦水,有苦沒處訴?<br>第五,關於防範見財起意、殺人奪寶的法門。這裏才是要害!任何人都愛財,盜墓者尤甚,不然誰會在死人堆裏打滾?小規模團隊有小規模團隊的防範方法,大規模團隊有大規模團隊的防範方法,法門很多,在這裏我就不說了,因為各位都不是在這一行的,知道了也沒用。而且改革開放以後,大陸盜墓活動日益猖獗,其中以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最為猖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初發表了《全球防止非法販運文化財產》報告,該報告說,在世界三大主要文物輸出國中,希臘主要是以地面古建築和雕塑文物輸出為主,埃及的金字塔則歷來是世界盜墓者的目標,而中國,該報告說:“幾乎擁有盜墓者在全球古墓中所需要的所有東西。”現代盜墓賊們除了配備各種先進技術裝備、努力鑽研業務知識之外,最為熱心的就是找到當年倖存下來的老盜墓賊拜師學藝、討教經驗,這使得這幫新起的盜墓賊越來越膽大無忌,造成無數古墓被盜,大量文物外流,有時我們打開墓葬,看見深淺不一的大小上百盜洞,最多的達到247個盜洞!墓室劫掠一空,其情狀之慘,慘不忍睹!因此為了不再助長這種邪惡的行為,請恕我也“隱口深藏舌”了。在這裏也說句題外話,從盜洞裏就可以看出盜墓賊的手段高明與否,雖然有的墓葬有多達上百盜洞,但真正打進墓室劫走寶物的,就是那麼一兩個!<br>看一看盜墓行業的血腥吧!我們發掘了多少古墓,有時一打開墓道門,就看見盜墓賊的屍橫當地,有的是被墓室的機括弄死的,有的是被同夥幹掉的,要不然就是火拼時同歸於盡的,還有被墓中毒氣熏死的,還有的是盜洞打得不好塌方壓死的……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所以我們隊裏這幫老頭們才常說“知足了”。有時想想,他們也是命極好的了,闖過了這麼多溝溝坎坎都沒被人做掉,可見其眼明心亮到什麼程度!而且他們如果不是1949年後立即投身報效,被政府徵用,那麼像他們這種名動江湖的大角色,最後只有被政府抓捕槍斃這一個結局,要像其他小角色一樣回鄉務農、吃口安穩茶飯是不可能的,當年就槍斃了不知多少這種大盜墓賊,由此又可見其觀察時局的眼力!<br><br>今天講這幫老頭子給我們上的第一課。<br>我當學生時,常聽鄰居那位旗人夏天晚上在院子裏乘涼時說什麼:“三代(夏、商、周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後來才知道這是顧炎武《日知錄》裏頭的話:“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農夫之辭也;三星在戶,婦人之語也;月離於畢,戍卒之作也;龍尾伏辰,兒童之謠也。”我當時年輕氣盛,看了心裏頭暗笑顧炎武瞎說,什麼“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你顧老頭子什麼時候見過“三代以上”的事情?我念了這麼多年書還不知天文呢,那時候的農夫戍卒、婦人孺子就能知天文?笑話!<br>為什麼在這兒突然提起顧炎武?往下看!<br>我們仨從1962年夏開始跟著這幫老頭混,這幫老頭都是夜貓子,晚上很晚才睡,早上一早就起。我們呢?跟著唄!中午瞅個空子再補一覺!一開始,這幫老傢夥問我們會看星星不會?這下子三人裏有兩人就被問住了,包括我在內!在當時,《開元占經》我就光知道有這麼個名字,壓根兒沒看過!《天官書》在看《史記》時也沒去看,說老實話,除了專門作天文史研究的,誰看《史記》時去細看那個呀!不光這個,二十五史的所有《律曆志》、《天文志》都沒看!《步天歌》我翻過一下,但沒認真看,更別說背下來了,就算背下來我也不會看星呀,因為在這之前從沒有天文觀測經驗!而且當時一下子就被問懵了,連《步天歌》這個名字也沒想起來。<br>這第三個夥計有些優勢,因為在學校時他是天文觀測小組的,於是他沖老頭們點了點頭說懂一點兒,於是老頭一指北天一顆星問那叫啥星?“天龍座α!”這夥計回答的是又快又准,我們看了他當時那個堅決的神態都覺得准會博得老頭們的贊許,如果是這樣可以使我們保全些許面子,畢竟沒有全軍覆沒,連一個稍懂點兒的人都沒有嘛!誰知老頭們“呼”一下全站起來了,先是面面相覷,然後發問的老頭又指著那顆星星大聲問:“你說那是啥?”我們嚇了一跳,也看著那夥計,那夥計仔細看了看,又問過老頭確認位置無誤後,還是肯定地說:“是天龍座α!”這回老頭們愣了,大家大眼瞪小眼,半天沒說話。<br>最後老頭們說話了:“去!去!!去!!!一邊兒呆著去!什麼鳥大學生!還扯啥?還有啥好扯的?瞎耽誤功夫!”我那兩個夥計有些怯了,也有些憋氣,不過他們脾氣還算好,打算就這麼撤了,可是我的脾氣上來了,我這人脾氣上來了有時還挺大。這一回我可抓著把柄了,可不是嗎?這幫老傢夥!有話你就明說嘛!發什麼脾氣?明明是你們自己說的,讓我們跟著你們一塊兒,有話就扯扯,現在你又不待見我們了,我們是惹你了?還是礙著你了?還是踩著你尾巴了?我這幾句話一說,他們炸了,一把把我抻了過去,摁在牆上,——我忘了說,這幫老傢夥多少有些拳腳——指著天上對我吼:“那是天龍阿爾啥雞巴法?你們這幫鳥人,啥雞巴也不懂就鼻子插蔥——給老子們裝起大象來了!不懂還雞巴裝懂,成心欺負老子們沒上過學是怎麼的……”<br>我這回也徹底蔫兒了,天文觀測小組的那位——後來我們也弄清楚了,因為他參加的是天文觀測興趣小組,純屬業餘活動,他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就借這個喘息之機問老頭們到底那顆星星叫什麼名字,過了一會兒老頭們也平靜了,大家都開始有話好好說,這才告訴我們那是紫薇右垣第一星右樞!說罷老頭們也興味索然,擺手叫我們回去睡覺了。<br>這就是第一課!<br>老夥計們,我沒記錯吧?他娘的,你這傢夥,學了個半吊子就瞎晃蕩,害得我差點兒被這幫賊老頭揍了一頓!<br>為什麼說這夥計學了個半吊子瞎晃蕩呢?因為這夥計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學西方星座星名的時候他去了,可學中西星名對照的時候他沒去,由於天文學主流都是採用西方星座星名,不用中國星官,所以那時候並不妨礙他作為一個業餘愛好者觀測天文和與人交流,可是這回撞在這幫沒文化的鄉下老頭手裏,他們只認得中國星官,哪里知道什麼“天龍座阿爾法”呀,以為我們不懂還硬要裝懂,這在傳統的中國社會屬於不能容忍的行為。不管老頭們知不知道什麼“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但這個傳統精神是融入到他們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中的!所以我接著硬幫人出頭,正撞在槍口上,就落了個被人摁在牆上的下場!從這兒也可以看出這幫賊老頭早年何等兇悍,不然也活不了那麼久!哈哈……<br>所以,我的這位夥計和老頭子們誰都沒錯,只不過一個用了西方星座星名表達,而另一個用了中國星官名表達罷了。後來我們請負責人出面給我們解釋了幾天,老頭們才明白過來,打消了把我們趕走的念頭。<br>我要說的是,顧炎武沒說錯,他還說得保守了,在中國舊時代的農耕社會裏,普遍知道天文的不僅僅是在三代以上,當然三代以上的普及度要更高一些,因為當時還完全沒有印製日曆的條件!可是在整個的舊中國農耕經濟時代裏,對天文有一定認識是農民們的生存需要,因為中國是季風氣候國家,農業耕作時令和物候與天文有密切的映射關係;再者,您想,當時只有政府才有權印製日曆,因此叫“皇曆”,但是在幅員遼闊的國土上,政府印製的皇曆,其印製數量和傳播範圍是有限的,而私人印製私曆的非法產業,要在18世紀以後才逐步興盛起來,由於是非法行為,其規模也有限,僅限於東南沿海一隅的城市中。那麼農業作為皇權時代國家經濟命脈產業,其從業人員——農民是這個國家人口最眾多的群體,也是最需要報時資訊的群體,可同時也是最沒文化、最不識文斷字的群體(就算有皇曆他們也看不懂!),在最現實的需要缺乏滿足這種需要的充分條件時,他們最終還得用最原始的辦法解決問題。所以,識天文作為他們必需的生存技能,是代代相傳的。如果把天幕上的星星看作一幅活動的圖畫的話,對於沒有條件識字的人來說,認圖總比認字容易得多吧?<br>所以,在這個背景下,您就可以明白為什麼這幫老傢夥在看到我們不識天文時會如此震驚和失望了,按照他們的揣測,我們作為大學生應該懂,不僅懂,而且他們認為在某些方面可能懂得比他們還要多一些,可是畢竟這些不是現代文明教育出來的人的常識呀!無怪乎我們的負責人為了勸這幫老頭留下我們要花幾天的工夫了!<br>正是上述種種原因,這幫老傢夥從此以後對我們就趾高氣揚起來,這頗有點像張岱《夜航船》裏記載的那段故事:<br>昔有一僧人,與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談闊論,僧畏懾,蜷足而寢。僧人聽其語有破綻,乃曰:“請問相公,澹台滅明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是兩個人。”僧曰:“這等堯舜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自然是一個人!”僧乃笑曰:“這等說起來,且待小僧伸伸腳。”<br>不過話又說回來,那個時代的人,一個個都是從苦難裏頭爬出來的,這種環境裏頭出來的人,他要是還能成一番事業——別忘了,他們可都是盜墓行裏頭的大角色——都有一個特點:不瑣碎!還有一個詞可以形容:通脫!所以老傢夥們雖然在我們面前“伸了伸腳”,但彼此的關係更近了一層。<br>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事情老傢夥們說得很明確:“你們先給老子們把三垣二十八宿總共283星官1464顆星都認齊嘍!不能對著圖認,對著圖認算毬毛本事?把圖扔嘍,直接在天上認!一個時辰一個時辰、一天天、一月月、一季季,你們都給老子們認准、認死!別的先別提,作完正經工作之外,幹這個就行,別的還在其次!只要天是晴的,你們這幫兔崽子就別偷懶!要嫌煩,自個兒滾毬蛋!”<br>我想,現在很多人可能都沒有時間、沒有這個心思去做這個工作了,而且也沒有這個條件了,因為現在隨著都市化的發展,城市的光線污染越來越嚴重,別說住在城市裏的人,就是住在稍大一點鄉鎮的人可能一年都看不到幾次璀璨的星空,還怎麼認星呀?——請注意!我在這裏用的一直是“認星”,不是“觀星”!<br>其實這個工作是要打小時候開始纔會有成效的——就像背書一樣,開蒙的時候背的書一直到死都滾瓜爛熟,年紀大了些才開始背的書就記得沒那麼牢了——像我們三人其實就沒一個認星認到真正圓熟的程度的,因為我們不像舊時代農耕社會裏頭那些農家孩子一樣,從牙牙學語開始就在家裏老人的懷裏一邊兒乘涼一邊兒認星,這些孩子們大多數一輩子都沒機會上學,除了幹農活兒,沒有其他的管道可以發揮他們的智力,可是當他們把幹農活兒外剩餘的幾乎所有智力都單單用到這上頭去的時候,其成就是可怕的!<br>認星要認到什麼程度才算得上是圓熟了呢?要認到無論白天黑夜、晴天陰天,在需要時,只要一抬頭,腦子裏就會自然準確地反射出一片璀璨的恆星背景,這283星官1464顆星在這一天這個時辰的位置要相對準確地了然於胸!特別是三垣二十八宿的位置要準確地了然於胸!到了這個程度,認星才算圓熟了!——現在您明白為什麼我特意在前面提到那幫老傢夥那麼氣急敗壞了吧?<br>不過,也不要這些工作看得有多麼玄奇,其實這就是為了造就人和地球自轉公轉運動的同步感,也就是把鐘錶、日曆、星圖和指北針內置到人腦中去。<br>現在有人問了:“要是換了一個地點呢?”那也沒問題,只要您達到上述程度,您的感覺其實已經和地球的自轉公轉運動同步了,到了陌生地點,您先抓住一顆基準星,大多數人是抓住北極星,也有更厲害的人可以抓住任何其他星官為基準星,然後把周邊恆星背景和自己腦子裏已有的恆星背景一合,對上號後無論白天黑夜、晴天陰天,有需要時再展開您腦子裏的恆星背景就行了。<br>看到這裏或許又有人說了:“現在我們已經有了這麼多的現代精密儀器,那麼依靠這些精密儀器也就行了,可以不需要經過你說的那些繁複的過程,而且把鐘錶、日曆、星圖和指北針內化到人腦中去也未必能像精密儀器測量那樣精確可靠。”說得不錯!我們可以依靠現代精密儀器,而且測得的資料要精確可靠,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古人的那一套確實沒有什麼用處了。但是,請不要忘記,無論有多麽精密的儀器,它都只能幫你解決“多少”的問題,而要解決“是否”的問題,還要靠你自己!<br>我們不像這幫老傢夥們那樣出身農耕社會,而且最早的十歲、最晚的也不過十一二歲就投身盜墓行業,當我們幾個開始接觸到這些東西的時候,年紀已經太大了,二十歲都過了!所以說,我們幾個其實都是不及格的!<br>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一件事兒,順便講一講——以前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裏面講到古人觀星(這兒是“觀星”),是拿一盆水把星星映到盆裏看的。亂彈琴!所以說,中國傳下來的學術裏頭混雜著許多害人的東西,為什麼說它害人呢?因為教給你一個錯誤的方法!知識錯了沒關係,可以糾正;可是方法錯了,那麼可能就終身不返了!要驗證這個方法是否正確,可以到北京古觀象臺、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看一看,那裏頭有這麼多皇家觀象儀器,有哪一件是用來盛水觀星的?也可以用一盆水照照看,這一小盆水能夠把整個天幕倒映到裏頭去嗎?別說一小盆水,一大池水都不行!要硬說行,一海水可能差不多了,可是您看得過來嗎?而且,倒映到這盆水裏頭的天幕中,您能準確地觀察星星的細微情況嗎?微風一吹就足以使您什麼也看不清了!進一步把話說透,不說則已,說就乾脆說透它,省得以後再生出什麼妖蛾子來——您若仰躺觀星,腦子裏只要有一個坐標系就行了;您若倒映觀星,腦子裏得有兩個坐標系!您累不累呀?吃飽了撐的!<br>有人跟我抬杠說某地某道觀有一水池名曰“觀星池”,不正說明古人是倒映觀星的嗎?咳!您在中國文化裏浸淫了那麼多年,難道還不明白這是中國人慣用的文學性浪漫?給這個水池命名“觀星池”,是為了說明這個水池引來的泉水清澈,映得滿天星斗熠熠生輝!而且特別在道觀這個地方,總要用“日”、“月”、“星”等等這種帶有道教玄秘意象的象徵物來標示自己的景點才能與整個建築的氛圍相配,您總不能讓道觀裏頭的景點題一個大觀園景點的名字比如“沁芳源”或者“蓼汀花漵”吧?再不然乾脆咱題一個“怡紅快綠”?<br>回到“認星”,是“認星”!我不講“觀星”,只講“認星”。想必各位從這兩個詞語和以上的敍述裏早已經品味出二者的不同和認星的意義了。那好,我就不多說廢話了,只說一句題外的題內話:要想把握事物的運動,最好的辦法是在建立坐標系的前提下再去著手解決;而對事物運動把握的程度,首先依賴於坐標系設置的合理程度。<br>哈哈,我們本是想學盜墓的,絕料不到卻先從天上開始!<br>說了很多,也還都是些陳年老帳篇兒!因為我們本身就是一群沒文化的賊老頭帶出來的,自己也不夠格,只是人老了愛提舊事,百無聊賴間想起一點極粗淺愚拙的東西罷了!好了,我老頭子先滾蛋,讓各位仁兄伸伸腳吧!<br>這時有人攔住我:“哎!想跑?沒門兒!你老老實實交待清楚,認星的作用是什麽!”咳!我早就交待了呀!要不,您再回頭看看?(未完待續——皇上問:“下面呢?”咳,有沒有,看吧!)<br></p><br>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8-23 04:25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二)——我們的第一課<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lh1041前輩的經歷,現在寫成故事,也可算稱得上回憶錄了!
從這幾篇文中可以窺到古墓派風水獨門心法(是我加稱的)之餘,亦寓意要風水功夫好,必需下死功夫這道理.不知道現在想學風水人們,他們終日只是追求什麼口訣,秘笈,走捷徑,有沒有想過這些基本功夫,要有決心磨練.
前輩請繼續,洗耳恭聽.</FONT></FONT></FONT>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8-23 07:15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二)——我們的第一課
在這裡謝謝各位網友的表揚,並綜合回復如下:
1.覓景網友,您關於詛咒的問題,我的回復放在前一篇。謝謝您的贊許和建議!我想說的是這些東西現在叫我們很爲難,我們希望早日能夠出版研究成果,但是又不想讓盜墓賊借此大逞其慾。中國的這些學術,只有完全公開,經過各方的考證辨駁,才能重新獲得它的青春並為人類文明進一步發展服務,但是這個現實...唉!至於尋找有德之人傳授,說實話,正是這種思路造成中國學術大量失傳的!我們認為舊時代的觀念應該抛棄了,最好的辦法是將這些學術以另一種面目包裝後推出,完全不提盜墓,讓大家都來研究辯駁,以求得其發展。
2.研究京氏網友,您要求介紹一份好的星圖,以我所見,在早些時候,尹世同的《全天星圖》不錯,在圖上有中西星名對照,不過沒有集齊中國283星官,此圖是主要是根據《儀象考成》繪製的。近來香港太空舘出版了一本《中國古星圖》非常精美,不過在圖上沒有中西星名對照,也主要是根據《儀象考成》繪製的。不過,在圖上看星和在天上認星是完全兩碼事,因爲圖上您看不到星空隨著時辰、日子、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另外我還要進一言,您家鄉那個古墓,不要盜了,報告給文物部門不好嗎?要是有精美文物,能讓全世界人民和您一樣都欣賞到不好嗎?更何況卦象官鬼持世,文書伏於官鬼之下,世爻被月令、日建左撕右扯,何苦惹那個麻煩?
3.aery網友,多發言呀,這樣也好對我有所教益!
4.銳山先生太幽默了,贈了一個“古墓派”的名頭,哈哈!您昨天的帖子我回復在第一篇裏。謝謝您的鼓勵!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覓景 <B>時間: </B>2005-8-23 10:39 P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二)——我們的第一課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8/22 11:15pm</I> 發表的內容:</B>
1.覓景網友,您關於詛咒的問題,我的回復放在前一篇。謝謝您的贊許和建議!我想說的是這些東西現在叫我們很爲難,我們希望早日能夠出版研究成果,但是又不想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您的心情我能體會, 我家里曾有人在門縫外偸學會給新生兒點穴接生的方法, 她經手的小孩都活了, 但後人們都記不太清楚了, 好可惜.
您会的不祗是有學术价值, 而且还是真能讓人挖到寶的東西. 其實您的學識價值連城呢.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01.gif"> 如果政府保護文物的人力物力有限的話, 真的全發表岀來, 不知會有什麼結果.
想想拥有宝物也是一样负担, 需要起动一个相关的系统才能保全.
我想您可以寫岀幾個層次的東西.
一類是給我這樣的普羅大衆看的, 就算是做公關, 吸引新血, 為考古争取各方面的支持等.
二類是您的專業知識. 關鍵的東西也許不公開發裱, 但在您的部門裏設立一個加密資料庫, 讓老同業們發裱經驗之談, 祗留给同業的后輩們學習.<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13.gif">
随便胡说幾句, 您見笑.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8-24 12:48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二)——我們的第一課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覓景</U>在 <I>2005/08/23 02:39pm</I> 發表的內容:</B>
您的心情我能體會, 我家里曾有人在門縫外偸學會給新生兒點穴接生的方法, 她經手的小孩都活了, 但後人們都記不太清楚了, 好可惜.
您会的不祗是有學术价值, 而且还是真能讓人挖到寶的東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覓景,您的這條帖子是我幾位老夥計先看到的,他們都誇您思維有條理、有層次,是個很好的行政人才!我原話照貼。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1.gif">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文抄公 <B>時間: </B>2005-8-24 03:18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二)——我們的第一課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8/23 04:48pm</I> 發表的內容:</B>
覓景,您的這條帖子是我幾位老夥計先看到的,他們都誇您思維有條理、有層次,是個很好的行政人才!我原話照貼。</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001.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01.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4.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
好文, 學習不少東西, 特別是有些天文部分寫實是一些派別理氣所沒有涵蓋的, 省去不少時間!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沈蓮舟 <B>時間: </B>2005-8-24 05:57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二)——我們的第一課
謝謝lh1041前輩
除了瞠目結舌之外,更令人學習謙虛
書本上的學問,大部分是匯集經驗,再轉成文字...
但是 容易流於編輯者的主觀.
拜讀大作
真有 讀萬卷書 不如行萬里路之感.
感謝再三
不知 可否於此版開一專輯.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8-24 05:27 P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二)——我們的第一課
沈先生,您好!首先我要先感謝您,因爲我是先從這個網站看到您轉貼的destiny網valley的文章后,看到了一種學術千百种註解的危害,才下決心重新修改我們的研究成果的體例的,第一,我們決心抛棄古代著作的那種隱晦的寫法,不讓後來不明身份的人隨意解釋和篡改我們的研究成果;第二,也抛棄那種口訣式的文體,以免使後來的人一頭霧水;第三,在關鍵部分盡量以親歷見證的角度來談問題並配上圖像、照片和説明。第四,最緊要的是使用現代數學模型來説明問題,但原有資料也一併保存。第五,對於不明白的問題不支支吾吾,不懂就不懂,保存好原有資料,留下缺口,讓後人可以豐富、訂正和改進。雖然這些東西不知到才能公開——儘管是局部公開都遙遙無期,但您轉貼的文章給了我們重要啓示,提醒了我們,所以要先在此感謝您。
至於您提到搞一個專輯,這不是我的權力,要看網站是不是批准。另外我是i怕欠文債的,只怕搞了專輯,文章遲遲不出來,網友們等得發急,要駡娘。不如就這樣寫到哪兒算哪兒。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沈蓮舟 <B>時間: </B>2005-8-25 06:22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二)——我們的第一課
lh1041前輩 您太謙虛了,在下愧不敢當.
當時於命理網,看到此篇,ㄧ時心有所感,故而轉貼於此.
沈某不才,不過一文抄公亦或轉文者爾爾.
未料引起先生注意,應是縱橫網之福.
前輩所言的五項提要
從 第一,我們決心抛棄古代著作的那種隱晦的寫法,不讓後來不明身份的人隨意解釋和篡改我們的研究成果......等等.
均為風水術數的大工程,必有振聾啟瞶之功,在下引頸期盼.
個人感想:
中國可以給世界的很多.
要從世界上學習的更多.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8-26 06:48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二)——我們的第一課
好幾天沒工夫上來,先給各位請安了。文抄公先生,怠慢了,上次匆匆忙忙沒看見您的帖子。沈先生,您提出的課題的回復我放在第一篇裏。
術數縱橫網patton先生竟然給予我的這些文章置頂的待遇,太擡舉我們了,實在是愧不敢當!我們也只好好好寫些文章來回報網站了。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8-27 03:21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二)——我們的第一課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lh1041前輩,
在你考古生涯中,有什麼大案及小案,可否說來聽聽?當你們發掘了國寶後,心情如何?如掘獲古怪東西,當然是指我們未認知物件,你們如何去資料解釋它呢?</FONT></FONT></FONT>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8-27 08:44 P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二)——我們的第一課
請教:民間可還有望氣之術么?看風水望氣否?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03:12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二)——我們的第一課
銳山先生、研版主我接受建議已經發表了第三篇,風水望氣之說找個合適的場合盡我所知談一談。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 04:21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二)——我們的第一課
[ 這篇文章最後由研究京氏在 2005/08/31 08:22pm 第 1 次編輯 ]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8/31 07:12pm</I> 發表的內容:</B>
銳山先生、研版主我接受建議已經發表了第三篇,風水望氣之說找個合適的場合盡我所知談一談。</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多謝老伯!望氣之說,史傳記載,神乎其神.小的在英藏敦煌捲子裏麵找到望氣圖數張,懷疑是唐李虛中所做,文中言此數圖有驗.但小的不知道其氣如何望,肉眼幾乎不可能看見啊,如果此氣類似水蒸氣,也要有玻琍幫助纔可.
期待;)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沈蓮舟 <B>時間: </B>2005-9-1 07:44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二)——我們的第一課
京氏兄
在日出之時,在月明之時,在風雨過後......皆可望氣啊.
由地氣上升與天地運行,產生的變化......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11:47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二)——我們的第一課
銳山先生、研版主太客氣了,大家共同探討纔有進步,我也是三腳貓。
沈先生提出的思路見之於古籍,問題在於怎麽實施,沈先生有思路嗎?期待中......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戈巴契夫 <B>時間: </B>2005-9-2 08:38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二)——我們的第一課
lh1041大大安安:
老大哥啊~~~
看了您這篇,小弟感觸良多啊~~~,光這麼一個認星,雖在古代是必備之法,但現代青年,已無幾個能如此認星,就好比諸多寶典寶籍,不是現代人不懂,而是在當時是基本常識的東西,就沒有寫入了,導致許多書籍寶典的研讀困難
但回首想想,古人所文的訣,大多把最最精要的一部分隱藏,不是因為想展現文筆才華,而是無德之人過眾,當然也有深怕說出後,會導致後人無心再專研其中,這也是無奈中的無奈,因此那些古代人,才寧可將其真訣直接帶入幽冥,不復傳授,這也是一大悲哀,同時也是不想當千古罪人的唯一做法
所以想想,基本的,古人不寫,精要的,古人不傳,當然迷團重重,咱們只好多榨榨腦力了
於此謝謝~~~感恩!!!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3 10:23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二)——我們的第一課
戈巴契夫先生這句話“就好比諸多寶典寶籍,不是現代人不懂,而是在當時是基本常識的東西,就沒有寫入了,導致許多書籍寶典的研讀困難”說得非常經典,深有同感!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1.gif">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戈巴契夫 <B>時間: </B>2005-9-4 11:20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二)——我們的第一課
lh1041大大安安:
老大哥啊~~~
您知道嗎,托您的福,小弟起的那個孩童的卦中,看到了一個新的卦圖,既非現下所說的先天伏羲八卦,亦非後天文王八卦,而是另一個卦圖,清晰可見,小弟先行研究,若有成果定當雙手奉上,或咱們有機會見面時,小弟直接告知此圖
於此謝謝~~~感恩!!!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3 08:13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二)——我們的第一課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戈巴契夫</U>在 <I>2005/09/04 03:20am</I> 發表的內容:</B>
lh1041大大安安:
老大哥啊~~~
您知道嗎,托您的福,小弟起的那個孩童的卦中,看到了一個新的卦圖,既非現下所說的先天伏羲八卦,亦非後天文王八卦,而是另一個卦圖,清晰可見,小弟先行研究,若有成果定當雙手奉上,或咱們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多日不來,抱歉抱歉,靜待戈先生研究成果。因爲考古資料和民族學資料已經表明確實存在不同于先後天卦序的八卦圖。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考古、盜墓和風水(三)——上古葬式(上)</P><P>
這篇文章還是遲了些,不過遲的原因是我感覺有些為難。從上兩篇文章貼出來以後,各網站諸位先生們對下一篇文章選材提出了種種建議,總之一句話,毛澤東對史達林說的,又要好吃又要好看!那好吧,我姑且試一試,不過眾口難調時,還請不要罵娘。
接著說!不過這一節不準備講盜墓,回來講講考古,現在我發覺這個大題目定得不錯,迴旋餘地很大,愛講哪兒講哪兒。這一節從哪里說起?就從盜墓賊老頭們說起,從他們的一個問題或者說飯後閒談的題材說起。
有一天午飯後,我們三個去老頭們住的院子玩兒,一進門正看見老頭們在那兒聊得口沫橫飛,就把頭一探:“嘿!老頭,聊啥呢?”老頭們把手一招:“過來!小的們,你們說說天地是個啥?”
當時嚇得我一哆嗦!別這麼著呀,老頭,吃飽了飯您聊點啥不好,聊這幹啥?又不解渴又不扛餓的,咱聊點兒當年您盜著了大墓,換了錢,在上海南京廣州香港逛窯子、擲骰子的事兒多好!
“滾!”一語未了,老頭們笑著斷喝,我們哈哈笑著跑了。這幫老頭子就是這樣,每每與我們閒聊,總要把話題扯到讓我們啞口無言的地步才算了局,一點兒也不像男人聚會,沒聽梁實秋說嗎?“男人的談話,最後不談到女人身上便不會散場。”可這幫老頭不!起碼當著我們的面不!風花雪月的事兒他們也談,但都是打個穿插,零零碎碎不成章節,但煞尾時一概是一些讓你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問題。別看他們不看書不看報不聽廣播,腦子裏卻極能瞎想,常常提出一些屈原“天問”式的問題來,其實他們既是問我們,也是問自己,有時問題提出後,就把我們甩開,一夥人坐在一堆討論去了。我當時常想,這幫老不死的,啥現代知識也沒有,在那兒瞎咧咧個屁呀!
對於我們回答不上來的問題,老頭們並不放過我們,因為他們也知道自己知識有限,所以要通過我們去看書,看了書、查了資料,再讓我們告訴他們聽,聽了還要往深處追問,問到我們又去查資料為止,如此反復數次。當然,他們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時,我們也可以反駁指正。
您要想不搭理他們?不行!想想四十幾年前那個時代,這幫老傢伙個個都是根正苗紅的三代五代貧雇農出身,正宗的國家主人翁,我們又是有組織上的任務要挖掘他們專長的,要是不搭理他們,他們們倒是沒什麼,最多嘟嘟囔囔幾句而已,不會害人,就怕有些吃飽了飯沒事兒幹、專嚼舌根的混賬傢伙告訴領導上說我們身上知識份子小資產階級習氣嚴重,對工農群眾不虛心等等,到時候您還真的是吃不了兜著走!所以呀,反正除了這個,他們身上也就沒有其他怪癖了,不就是多跑跑圖書館嗎?不就是多看幾本書嗎?也不是什麼壞事兒,只是這樣就沒什麼功夫多認識幾個女孩子了!
好,先撇開這幫老頭子不談,來談談他們這個問題:天地是個啥?
說實話,我們當時就暈了,這叫啥問題?後來跟搞理論物理那幫傢伙聊起這件事兒,他們認為,這追到源頭上根本就是一個哲學範疇、甚至是宗教範疇的問題!為啥?因為他們承認,他們也壓根兒沒弄清楚!這到目前為止對於理論物理而言還是一個無解的問題!所有圍繞這個問題的說法都是假說!我們一聽樂了,哈哈,您要扯到上帝頭上,我們反而有了發言權了,你們不也沒弄清楚嗎?什麼宇宙大爆炸理論不還僅僅是個假說、而且現在越來越受宇宙平直理論的挑戰嗎?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方程的宇宙常數不是有很大問題、甚至有人說是致命的錯誤嗎?那好,既然你們搞理論物理的私下裏普遍認為這是一個哲學範疇、甚至是宗教範疇的問題,我們就濫竽充數,也摻和進來扯扯吧!
要硬著頭皮談這個問題,先要找一個切入點,還是從我們的專業範圍裏來找。
在八十年代中末期,有一次轟動世界考古界的發掘,那就是1987-1988年對距今6500年左右的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發掘,發掘出什麼來了呢?讓我喝口水慢慢說……
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位於原濮陽縣老城西南角城牆北側,(見下圖)遺址平面呈曲尺形。1987年發現三組蚌圖後,1988年又進行大面積揭露,共開探方、探溝170餘個,加上對遺址南端30座東周時期排葬坑的清理,總計揭露面積六千多平方米,文化層自上而下為宋、唐、晉、漢、黃河淤積層、東周文化層、龍山文化層和仰紹文化層。
</P>
<P><IMG src="http://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90/1_1125330905.jpg" border=0></P>
<P>這個遺址的仰紹文化層又分上、中、下三大層,細分可分為5層(見下圖),發現的遺跡有房子、窖穴、灰坑、窯址、成人墓葬、兒童甕棺葬;發現的遺物有石耜、石斧、石鏟、石磨棒、石磨盤,以及陶制的鼎、罐、缽、瓶、壺、盆和碗。陶缽的口外沿多飾寬頻紋紅彩,少數陶器飾葉狀紋、三角形線條紋、弦紋、指甲紋、劃紋、乳釘紋、錐刺紋、麻點紋。(見下圖)<IMG src="http://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90/2_1125330946.jpg" border=0></P>
<P><IMG src="http://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90/3_1125330972.jpg" border=0></P>
<P>龍山文化層遺存有灰坑、墓葬和甕棺葬,以及一些灰陶、紅陶和棕陶,相對來講,這一時期遺存較貧乏。在東周文化層中發現30座陣亡士卒排葬坑和一批小型墓葬。所有各個文化層的墓葬均為一次葬,沒有二次葬。
根據地層和遺跡中的遺物,在所開探方中,探方T136和T137第一層屬周代或周代以後翻動的擾土層,第二、三、四、五層均為仰韶時期的堆積。
以上說的這些,並不足以使這個遺址達到轟動世界的程度,之所以轟動世界,在於西水坡遺址45號墓,也就是M45及其附屬墓葬的發掘。1989年經過對這個墓葬中蚌殼進行碳十四測定,並經樹輪校正,年代為距今6460±135年,也就是西元前4500年左右。
遺址主要有房屋、窖穴、陶窯、墓葬、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房屋的形狀有圓形、橢圓形和方形幾種。這個階段早期的房屋均為半地穴式,屋的中間有灶,一邊修有門道,四周有柱洞,房基面往往用一種細膩的土鋪墊。晚期的房屋均為平地起建,牆壁為木骨結構,底部和四壁均經過火的燒烤,堅固防潮,修築得相當講究。依上所述:1.此遺址是處於仰紹文化第二階段的文化遺存。2.從出土器物分析,M45的文化面貌屬於仰紹文化後崗類型,而且明顯受到北辛文化的影響。3.從地域上講,濮陽處在文獻所載東夷文化和華夏文化的接合部。考古資料和文獻資料可以相互印證,四組蚌圖遺跡應該是兩種文化的不斷交往的結果。4.從文獻上看,此遺址所處時期對應著三皇五帝傳說時代。
這個墓葬及其附屬墓葬總共發現了四組蚌圖:
第一組蚌圖即B1發現於T137仰紹文化第四層下,打破第五層和生土。這一組蚌圖在墓主人的墓穴裏,其造型有龍和虎兩種,分別擺塑於編號為第45號墓的墓主人的左右兩側。龍在右,虎在左,龍虎皆背朝墓主人,頭皆朝墓主人腳端的方向,尾皆朝墓主人頭部的方向。這種擺法也許是出於透視上的考慮,即在埋葬者看來,墓主人仰身朝上,和龍虎側身朝下,其實都是正面直立朝前行走,墓主人屍骨已僵當然不可能有這種動勢,但龍、虎行走的動勢極強。龍的身體是一條S線,昂首張嘴,挺胸弓背,龍尾有力地擺動,龍爪張開,全身都處在極度亢奮的躍進狀態中。虎的四條腿擺動的幅度雖然不大,但很生動,展現了奔走過程中前後左右四腿交替落地和離地的瞬間。(見下圖)
</P>
<P><IMG src="http://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90/4_1125331014.jpg" border=0></P>
<P>第二組蚌圖B2發現於B1正南20米處的T176淺地穴中。這一組蚌圖,其圖案有龍、虎、鹿(或以為麒麟)和蜘蛛等。龍頭朝南,背朝北,龍口南面還有一個圓形蚌塑,好像是龍口吐出的珠子。虎頭朝北,面朝西,背朝東。龍虎蟬連為一體。鹿臥於虎的背上。蜘蛛擺塑於龍頭的東面,頭朝南,身子朝北。在蜘蛛和鹿之間,還有一件製作精緻的石斧。(見下圖) </P>
<P><IMG src="http://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90/5_1125331036.jpg" border=0></P>
<P>第三組蚌圖B3發現於B2正南25米處的T215中(見下圖)。這一組蚌圖,灰溝的走向由東北達西南,底部鋪墊有0.10米左右的灰土,然後在灰土上擺塑蚌圖,圖案有人騎龍造型、虎造型及其他。人騎龍擺塑於灰溝的中部偏南,龍頭朝東,背朝北,昂首、長頸、舒身、高足,背上騎有一人,兩足跨在龍的背上,一手在前,一手在後,面部微側,好像在回首觀望。虎擺塑于龍的北面,背朝南,頭朝西,與龍正好相反相背,它仰首翹尾,四足微曲向後,呈奔跑和騰飛狀。此外,關於第三組蚌圖B3,具體來講,在龍的南面、虎的北面、龍與虎的東面,各有一堆蚌殼,共計三堆蚌殼:1.龍南面的蚌殼面積較大,高低不平,成堆狀。2.虎北面和龍虎東面的兩堆蚌殼較小,形狀為圓形(見下圖)。另外,在第三組蚌圖B3這一層位上,還有許許多多零星的蚌殼,似乎也並非隨便亂扔的。從整體看,這條灰溝好像一條空中的銀河,灰溝中的零星蚌殼,猶如銀河中無數的繁星(見下圖)。那麼,那些堆積的蚌殼和成圓圈狀的蚌圖,是否同大地山川和日月星辰有什麼聯繫呢?人馭龍和奔虎襯托在這樣的背景上,是何等的壯觀!</P>
<P><IMG src="http://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90/6_1125331077.jpg" border=0></P>
<P>當時與45號墓同時發掘的,還有31號和50號兩座墓葬。50號墓(編號:M50)共葬有8人,屍骨淩亂,明顯是一個人殉葬坑(見下圖)。這個墓葬不在本文主題之中,不去談它。 </P>
<P><IMG src="http://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90/7_1125331096.jpg" border=0></P>
<P>這裏主要談談31號墓(編號:M31),此墓僅葬一孩子,骨架恰恰少了兩根脛骨(見下圖)。那麼這個孩子的兩條脛骨到哪里去了呢?往下看! </P>
<P><IMG src="http://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90/8_1125331132.jpg" border=0></P>
<P>以上B1、B2、B3南北向呈一字形排列,由南向北:B1是龍、虎和人骨架相組合,在人骨架腳邊正北有用兩根人脛骨和蚌殼擺成的勺形圖案;B2是由下而上為虎、龍、鹿(或以為麒麟)相錯並重疊而組成,虎和鹿頭向北而龍頭向南;B3是北虎南龍,背相對,虎頭向西而龍頭向東,龍背騎一人。31號墓與45號墓墓穴B1與中間的第二組蚌塑B2、第三組蚌塑B3恰恰在一條南北子午線上!31號墓與45號墓墓穴B1相隔20米,B1與B2間隔20米,B2與B3間隔25米,這四組墓穴和蚌塑明顯是一個整體。(見下第三組蚌塑B3、第二組蚌塑B2、45號墓墓穴B1與31號墓整體排列圖,B3、B2、B1與31號墓由上至下排列,方位上北下南,因為圖片和貼文的緣故,在網頁上可能會參差不齊,但實際上,以下這四組是在在一條子午線上的。)</P>
<P><IMG src="http://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90/9_1125331168.jpg" border=0></P>
<P><IMG src="http://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90/10_1125331193.jpg" border=0></P>
<P><IMG src="http://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90/11_1125331207.jpg" border=0></P>
<P><IMG src="http://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90/12_1125331235.jpg" border=0></P>
<P>第四組蚌圖B4位於B3西南邊,有一舒身展翅的飛禽,因被兩個晚期遺跡和墓葬所破壞,僅殘留脊和尖尾巴,其詳細形象已無法辨認,只能約摸看出是一飛禽。在飛禽尾巴的東邊與龍之間,還用蚌殼貼砌一圓圈,似日似月。
這第四組蚌圖這實在是遺憾!比這個墓葬晚的後人們也看出這裏是一塊風水寶地,也來建宅造葬,可是呢,穴位點偏了,還破壞了千古奇珍。不過從上述蚌圖和第四組蚌圖的殘留形象判斷,這不就是是鳳(朱雀)嗎?
這個墓葬非常奇特!當時,這個罕見的、整體長度在80米左右的墓葬子午線把整個工地上所有人都震懵了!在仰紹文化中,在此之前,這種形式的墓葬我們從來沒有見過!
在這裏,我們再詳細描述一下第一組蚌圖即B1(見下圖):墓穴西北部被東周時期的M54打破,東南、西南、東北部分別被仰韶時期的H34、H46、H51打破,看看吧!後代的人們都知道這個地方是大穴位,都想在上頭建宅葬墓。不過還是可惜呀,除了這個墓主人,誰也沒葬在正位上,都偏到四隅方位去了,也怪,剛好都偏到穴心的四隅,除了慨歎點穴之不易外,還引起我們這些後來人無限的神秘聯想。墓葬的方位是頭南足北、左西右東的形式;它的南邊是形成一個圓弧的形狀,而北邊是一個方形,東西兩側還有一個弧形的龕;靠南的中央是墓主人,他的頭是向南的,生前身高在1.79米到1.84米之間,墓主人的身旁,亦即東西兩側,還有他的腳下——也就是他的北側有三具殉人。45號墓中3具人殉的擺放位置很特別,被分放在墓穴中東、西、北三處,並特意斜置形成一定的角度。這三具人殉,年齡較小,分別埋於墓室東、西、北三面小龕內。東部龕內的人殉,頭向南,仰身直肢葬,骨架保存得不好,性別未經鑒定。西面龕內的人骨身長1.15米,頭向西南,仰身直肢葬,兩手壓於骨盆下,性別為女性,年齡在12歲左右,頭部有刀砍的痕跡,顯然是非正常的死亡者。北面龕內的人骨,身長約1.65米,頭朝東南,仰身直肢葬,兩手壓在骨盆下,年齡在16歲左右,骨骼粗壯,性別為男性。顯然這是三具殉葬的童男童女,都屬於非正常死亡。根據對墓主人骨骼的研究,墓主人是一個50至55歲左右的男性;尤其奇特的是在墓主人的兩側(東、西)和他的腳下(北),有三組由蚌殼密集鑲嵌在地上擺塑組成的圖案,其中在墓主人的右側,也就是靠東的方向,是一個蚌龍,身長1.78米,高出地面0.67米;在左側也就是靠西的這個方向,是一個蚌虎,身長1.39米,高出地面0.63米,虎的腹部,有一堆散亂的蚌殼;龍、虎頭的朝向均為北,腿則均向外;而在墓主人的腳下(北),有一個蚌殼密集鑲嵌擺成的介於三角形與梯形之間的圖案,另外在這個三角形圖案的東側還擺放了兩根人的脛骨,距墓室中部壯年男性骨架0.35米,脛骨與三角形圖案連在一起,指向東方,指向龍的腦袋。另外,在45號墓穴以外的同一層位上,還有兩處用蚌殼擺塑而成的龍、虎、鹿等動物圖形,這兩處圖形和45號墓在同一子午線上。 </P>
<P><IMG src="http://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90/13_1125331272.jpg" border=0></P>
<P>上面提到,當時與45號墓同時發掘的31號墓,此墓中僅葬一童子人殉,這個作為人殉的孩子的骨架恰恰少了兩根脛骨。屍骨沒有脛骨,而31號墓穴大小正好是沒有脛骨的尺寸!這意味著什麼?這只能意味著這孩子先被截掉脛骨後再被埋葬的。那麼這個孩子的兩條脛骨在哪里呢?各位往上看,在墓穴中那堆三角形蚌塑旁邊,指向東邊龍頭的兩根骨頭,看到了嗎?對!就在那兒!(見上圖)
再說說這個遺址的發掘緣起和經過,本來不想說,因為看記者們半真半假的報導比較生氣,所以在這裏說一說:
這個遺址的發掘緣起是怎樣的呢?西水坡遺址是在濮陽市初建、整個城市是一個大工地的情形下發掘出土的。因為中原油田開發,所以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安陽撤銷地區建制,原安陽地區劃分為安陽、濮陽兩個省轄市,濮陽縣就此升格。原來安陽地區行政公署的一部份人馬一夜之間成了濮陽市的第一任市政府官員,但是由於濮陽市百業待舉,所以這幫人還暫借在安陽市繼續辦公。1986年年初,濮陽市政府首腦看到部下們老在人家安陽市地盤上唱《借荊州》也不是那麼回事兒,於是撂下狠話:“誰要是在1986年6月底前不遷濮陽辦公,以後市政府就沒你這號人了!”自此,一個新興石油城市開始了熱火朝天的市政建設。
由於濮陽市將遷入大量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施工隊伍,急需用水,因此,準備在西水坡修建一座引黃供水調節池。西水坡位於濮陽縣老城西南角城牆的北側,原是一塊低窪地帶,本來一個地方政府的供水工程,考古人員是不需要介入的,但當時考慮到濮陽在地望考證上的特殊性,還是決定跟進,尤其是我們看了現場地形之後,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擔心!
於是,1987年4月這個引黃供水調節池工程動土後,施工機械在前頭作業,考古人員就緊跟在後頭看看能不能摸到什麼好東西,果不其然!這個地形真的有墓葬!但是在接下來的搶救性發掘中清理出的30多個普通墓葬裏並沒有發現特別重要的文物,這時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就來了!經過與當地政府官員和施工隊伍一番爭執後,還是拗不過他們,只好決定再集中發掘一下就準備撤了。正在這時,偏偏我們這夥不識時務的混蛋堅持要在原先開挖的探方附近再開一個新探方。
這下子地方政府官員和施工隊伍罵娘了,媽的!又要挖一個!要知道這可不是挖坑栽樹呀!探方一般是5米見方、深淺不等的大坑,先粗掘再用刷子刷,就是粗掘也絕不是民工挖坑栽樹那麼簡單,一個探方有時光粗掘就要挖幾天,更別說用刷子慢慢刷了!當時地方政府官員和施工隊伍的眼睛裏都快要冒出火來了!現在想想,幸虧硬著頭皮,不怕得罪人,咬著牙堅持了那麼一下,要不然,嘿!後果不堪設想,後果真的不堪設想!您想呀,要是撤了,施工機械還不知道會把它弄成什麼樣子,從墓葬發掘後的實際情況看,有99.99%可能性什麼都不會留下!為啥?那個墓葬裏不就是蚌殼和人骨頭嗎?也沒有棺槨,更沒有盆盆罐罐,現代社會又不是上古時代,在這個時候沒人像上古人類那樣拿蚌殼當貨幣使(還記得“寶貝”這個詞嗎?明白為什麼“財寶”都要從“貝”旁了吧!),因此也沒有誰會把這些東西放在眼裏。而且,在當時的情況下,考古人員慢吞吞的發掘工作,早把當地政府官員和施工隊伍給得罪翻了,尤其是施工隊伍,他們是講究“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考古隊可是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呀!他們就是發現了這些東西,還能跟你講?早他媽給平了!
這個墓葬,就是震驚世界的濮陽西水坡45號墓,由於是西水坡考古工地發現的第45個古墓,所以它被命名為西水坡45號墓,編號M45。這是一個無棺槨的一次葬墓,在整個遺址各個文化層的幾十個古墓中,沒有哪怕是一個二次葬墓,這也是個怪事!
當時為啥感覺不對?為啥要堅持新開一個探方?為啥新探方正好就開在45號墓頂上?不知道!從表面上看,能夠作為臺面上理由的只有這麼幾條地望考證資料:1. 《史記正義》引《山海經》雲:“雷澤有雷神,龍身而人頰,鼓其腹則雷。”2. 《淮南子·地形訓》亦雲:“雷澤有神,龍身人頭,鼓其腹而熙。” 3. 《地理志》曰:“《禹貢》‘雷澤’,在濟陰城陽西北,城陽有堯塚。” 4.上述之“雷澤”即《帝王世紀》所謂“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之“雷澤”。5. 《左傳·昭公十七年》載魯國大夫同時也是著名星占家梓慎的話說:“……衛,顓頊之墟也,故為帝丘。”
好傢伙!一個小縣城(當時還是一個小縣城!)跟這麼多赫赫有名的人物或者說族群連在一起,這讓考古人員在潛意識裏就不敢放鬆。還有,要知道,從古地理探究起來,在上面提到的“雷澤”,6500年前它是橫跨今魯、豫兩省,水面遼闊的湖泊和沼澤,其西岸已很臨近西水坡遺址的東沿。西水坡遺址中用於擺塑圖案的大量蚌類肯定是就近取自雷澤。
後來事情過後,總結經驗時,有琢磨了這麼一條:從“西水坡”這個地名的角度分析,您想想,這個地名特別指出了“雷澤西岸的丘陵”,可作為一個巨大的湖泊沼澤地帶,雷澤西岸的丘陵多了,為什麼有一個地名特別定位在這裏?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可能有戲!不過,這一條是我們事後才想到的,當時沒想到,因此純屬“馬後炮”。可是,也由此總結了一個經驗,找墓有時還要會分析小地名。
當然,以上這些還遠不足以使考古隊有充分的證據認定這裏就一定會有大穴位,而且6500年的滄海桑田呀,什麼穴證不給你平了?要從封土找痕跡嗎?除了封土高聳如山的帝王陵墓比如秦始皇陵,任何墓葬,封土明顯突出於地表的時間不會超過六百年!就是封土高聳如山的帝王陵墓,它也不一定撐得了6500年!您看,秦始皇陵才二千餘年吧?歲月已經把它削掉了不少了吧?這還沒算上地質變化因素呢!您再看看,西水坡遺址不就變成一片低窪地了麼?
那麼,是什麼使我們找到這個墓葬的呢?只能說是感覺!這種感覺現在已經很難準確回憶了,但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其他解釋,所有參加這個行動的人都沒有其他解釋!連我們這些堅持要在舊探方旁另開一個新探方的人也提不出什麼解釋!還記得我在第二篇裏曾提到:“也不要這些工作看得有多麼玄奇,其實這就是為了造就人和地球自轉公轉運動的同步感,也就是把鐘錶、日曆、星圖和指北針內置到人腦中去。”我還曾說起過:“無論有多麽精密的儀器,它都只能幫你解決‘多少’的問題,而要解決‘是否’的問題,還要靠你自己!”在這裏重提舊話並沒有自誇的用意,因為我在第二篇裏講過:“我們幾個其實都是不及格的!”所謂“不及格”就是說,當面對地下幾千年的墓葬時,我們還不能穩定地把握並發揮這種感覺。這種感覺突如其來,又倏忽而去,無從把握,而當時賊老頭們也都早就全部歸了天,他們也幫不了我們了!
其實,我在這裏想說的是,任何學術當研究到一定境界的時候,追求的就是一種形而上的把握。要舉例子的話很容易,比如一個人學語言學到很純熟的地步時,他根本就不會去管什麼語法和辭彙用法等等規則性的東西,只要覺得刺耳,那就一定錯了,這就是形而上的把握,追求的就是這種境界!一個很好的老師只能教給你一些規則性的東西,而最頂級的老師也只不過教給你一個好的方法,無法把他的感覺也教給你,這種感覺你學一萬個“天機不可洩漏”的口訣也沒用,不下一番苦功就是得不到!所以可以肯定地說,這些都是從當初下苦功夫中得來的,除此外沒有第二條途徑!下了幾分苦功夫就有幾分感覺,我們這等入行太晚、功夫又不夠的三腳貓貨色,就只能有這些突如其來又倏忽而去的感覺了,不過值得慶倖的是,在關鍵時候它該來的還是來了。
我在上面提到“規則性的東西”和“好的方法”,有人問這二者有什麼不同嗎?有呀!“規則形的東西”是閉合系統,“好的方法”是開放系統,當面對千變萬化的現實時,你手裏拿著一個閉合系統作為工具好還是拿著一個開放系統作為工具好?
墓葬發掘出來後,看著整個工地上黑壓壓的被這個墓葬格局震懵了的人群,這下考古人員放心了,為啥?沒人敢跟老子們提什麼“服從經濟建設大局”這樣兒的話了,別說再發掘一頭半個月,就是再發掘一年,也沒人敢吱一聲兒。事實也是這樣,考古人員又差不多斷斷續續幹了一年才發掘完畢——畢竟讓一個幾百萬人的城市的供水工程耽擱了一年,也是非常不得了的了!現在,這個遺址的原址已經淹沒在水庫之下。前一陣子聽說當地政府要把水庫淘幹一部份,重新恢復遺址,咳!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不過,其實也沒那個必要了,我們已經把它全部原樣、原位、整體移出來了。
不過,這裏還有一件事值得講一下的,我怕現在不說以後就沒人知道了。這個西水坡引黃供水調節池工程一旦建成蓄水,就會把西水坡遺址淹沒,儘管為了留下標記,政府已經用混凝土把整個遺址覆蓋住了,但是考古人員還是在那兒插了一根杆子,為的就是留下一個高於水面的標記,誰知插好杆子後,前腳人剛走,後腳當地農民立馬就把杆子拔了,為啥?後來才知道,當地人千百年來一直認為那個地方是龍脈所在,是護著他們周邊地區的百姓的,您想,在人家龍脈上戳一杆子,誰能答應呀?我感到納悶兒的是,這幫人是怎麼知道那兒是龍脈所在的?我問過,誰也答不上來,只知道老輩兒傳下來就是這麼說的。
好了,介紹完了。這一系列墓葬的年代,無論從考古地層學上推斷,還是用碳14測定,都在大約6500年前,也就是西元前4500年左右。那麼,這個充滿神秘氣息的、非常耐人尋味的墓葬到底說明了什麼?請看第四篇。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8-30 08:38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8/29 11:25pm</I> 發表的內容:</B>
考古、盜墓和風水(三)——上古葬式(上)
這篇文章還是遲了些,不過遲的原因是我感覺有些為難。從上兩篇文章貼出來以後,各網站諸位先生們對下一篇文章選材提出了種種建議,總之一句話,毛澤東對史達林說的,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這樣看來,似乎公元前4500年,風水術就是巫術,是天人感應問題。
青龍、白虎已經有暸,星宿意識非常強烈。
一次葬,是指墓主、殉葬,皆是一次完成的吧,殉葬的奴隷不是后代祭祀的結果。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8-30 08:56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對!一次葬的定義很對頭!我們看了很多仰韶文化的墓葬,很少完全沒有二次葬的。二次葬是指葬下一段時間后,揀骨重葬。所以這個墓葬很奇怪,之前沒有人提過這個問題。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8-30 12:06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8/30 00:56am</I> 發表的內容:</B>
對!一次葬的定義很對頭!我們看了很多仰韶文化的墓葬,很少完全沒有二次葬的。二次葬是指葬下一段時間后,揀骨重葬。所以這個墓葬很奇怪,之前沒有人提過這個問題。</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圖一中有“鐵丘”,丘字高度關註。詳短信。
另外,古音“丘、區、宇、隅”相同,見顔師古《劻謬正俗》。有此字音的地名,也該高度關註。另外三個字的同音字也該高度關註。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8-30 12:39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 這篇文章最後由研究京氏在 2005/08/30 04:49am 第 1 次編輯 ]
囈?????
不對啊,史前的洪水,據密宗、聖經記載,應該在1。2萬年之8000年前,此墓主炭14鑑定結果,距今6500,為何晚暸很多?此地尚有龍脈正穴????
請老漢老伯研究:)
或者把那個也想辦法挖齣來,比較一下,應該可知。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8-30 12:47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8/30 04:39am</I> 發表的內容:</B>
囈?????
不對啊,史前的洪水,據密宗、聖經記載,應該在史前1。2萬年之8000年前,此墓主炭14鑑定結果,為何晚暸很多?此地尚有龍脈正穴????
請老漢老伯研究:)
或者把那個也想辦法挖齣來,比較一下,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6500顯然是有問題。一定還有正穴沒點着!!可見聖經、密宗的記載不會誤差那么多吧?
他們的天文知識從那裏來?當時還沒有進入農耕時期,沒有必要分齣青龍白虎啊,銀河又是作什么用的,隻是簡單糢徬天象么?能取下脛骨,可見當時是有骨骼知識的,狩獵知識完備。“脛”是取“徑”、行的概唸吧?
請堪輿高手點評此穴,多謝多謝:)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覓景 <B>時間: </B>2005-8-30 06:56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12.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02.gif"> 不容易.
幹嘛還把小孩的腿給砍下來?!
還是現在好, 最多道士幫你燒個紙人.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8-30 07:37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8/30 04:39am</I> 發表的內容:</B>
囈?????
不對啊,史前的洪水,據密宗、聖經記載,應該在1。2萬年之8000年前,此墓主炭14鑑定結果,距今6500,為何晚暸很多?此地尚有龍脈正穴????
請老漢老伯研究:)
或者把那個也想辦法挖齣來,比較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研版主,上面這句不很明白,能不能進一步講一講。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8-30 07:45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覓景</U>在 <I>2005/08/30 10:56am</I> 發表的內容:</B>
不容易.
幹嘛還把小孩的腿給砍下來?!
還是現在好, 最多道士幫你燒個紙人.</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上古人類就是這樣,現代人看來殘忍極了,他們若無其事。上古人類的思維模式其實是真正的最大的難題。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8-30 09:02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8/30 11:37am</I> 發表的內容:</B>
研版主,上面這句不很明白,能不能進一步講一講。</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老漢老伯:
關于史前洪水的攷據,網上有很多,您可以用www.google.com蒐索一下,看看這個主題,歷史學傢們都持什么看法。
小的以為史書記載,必然確有其事,起碼在古人“觀唸”裏確有其事。疑古是嚴重的錯誤,簡直是倆兒女人打倒立——二×朝天。漢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萬之8000年前,那么,此後的重大歷史事件一定會以文獻的形式代代流傳,不論是鼎、陶器還是其他文獻載體、攷古實物,,都有可能。週的城市遺阯,有完善的排水繫統,原因隻能是一個:對水患的深刻記憶。
若您蒐索到的結果,即洪水是1。2萬年前到8000年前的事,可以同意,那么,平水坡遺阯附近,就一定會找到堯!!大禹在堯之後,廼有治水之傳說。您貼齣的攷古遺阯,距今6500年,偏晚暸至少1500年。
可以這樣假設,此處作為文化中心,延續的時間可能比較長,時間跨度1500年以上,是完全可能的。倘若此次挖齣來的不是堯,堯應該也在這一個區域裏麵。關于共工的假說,似乎跟雷澤之雷有關,雷有鼓象吧。但共工說與史似乎不閤。
當然,如果上述關于洪水髮生時間的攷據,不能確認,需要進一步研究的話,則可以從反麵說明,洪水髮生時間要偏晚。聖經關于洪水的記載,在舊約第七章,此時沒有狩獵、農耕的記載,可以確認,此時沒有進入農耕時期。洪水在農耕以前多久?據說密宗也有記載,但小的沒見過相關文獻。
關于洪水時間,找到傳說中的五帝,就可以搞清楚暸,二者是可以互證的。所以小的建議找到並髮掘共工之墓。
今天網絡似乎不太好,上來就掉綫,隻好在綫下寫完,再上來,希望可以及時貼上。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8-30 11:14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這下我明白您這句“應該在1。2萬年之8000年前”是什麽意思了,應該是“應該在1.2萬年至8000年前”對吧?我就是沒弄懂這句,以至於整段都有點摸不着頭腦。抱歉抱歉!
其他的問題,一說就複雜了,我試著在下篇提一提。不過,我同意您的這句話:“小的以為史書記載,必然確有其事,起碼在古人‘觀唸’裏確有其事。”這可以説是您的歷史觀的總綱吧?我認爲您這句話在研究上古史時候是適用的,但是好像不能用來研究秦漢以後的歷史,那樣就會上儅受騙的,因爲人類到了這個時候,已經老奸巨滑起來了。哈哈......
共工問題,可能要先從少數民族史詩中去找綫索。
要是按照您以上的説法,中國上古史傳説時代的年代坐標就要重新推倒重來了。
漢字問題我同意起源于一萬年左右的時間,上下限可定為1.3-0.8萬年,這僅僅是我的觀點。當然也有考古資料支持。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8-31 12:34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8/30 03:14pm</I> 發表的內容:</B>
這下我明白您這句“應該在1。2萬年之8000年前”是什麽意思了,應該是“應該在1.2萬年至8000年前”對吧?我就是沒弄懂這句,以至於整段都有點摸不着頭腦。抱歉抱歉!
其他的問題,一說就複雜了,我試著在下篇提一提。不過,我同意您的這句話:“小的以為史書記載,必然確有其事,起碼在古人‘觀唸’裏確有其事。”這可以説是您的歷史觀的總綱吧?我認爲您這句話在研究上古史時候是適用的,但是好像不能用來研究秦漢以後的歷史,那樣就會上儅受騙的,因爲人類到了這個時候,已經老奸巨滑起來了。哈哈......
共工問題,可能要先從少數民族史詩中去找綫索。
要是按照您以上的説法,中國上古史傳説時代的年代坐標就要重新推倒重來了。
漢字問題我同意起源于一萬年左右的時間,上下限可定為1.3-0.8萬年,這僅僅是我的觀點。當然也有考古資料支持。</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抱歉,小的有时会为打字方便,使用错别字:)
古史观和古文字问题,多谢您赐教:)
共工问题和古史时间坐标问题,小的外行,不敢多说了:)不过貌似2000年前后的国家级项目殷商断代研究反映很不好.小的翻看过出版报告,没什么感觉.此前纪年是个问题,时间出现偏差也许是正常的?<竹书纪年>里面用干支法纪年,此前小的就不知道了.
美国的考古技术好像就能利用电磁波测出地下城市遗址,不知道中国考古界目前有没有那么先进的直升飞机.估计是没有,官府中人都吃肉.
另外再请教老伯:此墓之葬,是否可以认为跟后天八卦方位有关?似乎向明而治的意思比较明显.龙虎踞四门,龙出风门,虎出人门.后来的四隅墓,确实比较联想:)
期待您的下一片精彩文章:)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8-31 01:26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ATTON大大,怎麽看不到圖片了?看不到圖片,這篇文章可沒看頭了。
研版主,夏商周斷代工程確實不盡如人意,我當時就說,不要把口號喊得那麽響,小心跌跟頭!現在果不其然。其實這個工作是很有意義的,對於上古史研究而言,提出了很多不錯的方法論,把古人很多學術主張基本證僞,這樣後人考慮問題時負擔就輕一些,但是所做出的結論,遭人質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兩個跟事實本身無關但卻令人反感、也造成了現在很多人不管懂不懂都破口大駡的原因:1.媒體宣傳過分渲染了這個工程,使人們對其充滿了期望,認爲可以一舉攻克難題了,但這都是外行人的想法。對於上古史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問題,在沒有新資料或者已有資料釋讀不清的情況下,想作出站得住腳的結論是不可能的。2.工作程序不科學,在學術問題上採取“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原則或者“下級服從上級”集權原則都是不行的,有時太過於追求一個“唯一的”的結論,這在事實上是不可能的,對於資料奇缺,尤其是文字資料奇缺,已有文字資料釋讀又很大的問題的情況下,想得到一個唯一的結論,不現實,還不如把主流意見和少數意見列出來,分歧也明示天下,這樣反倒有利於進一步研究。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patton <B>時間: </B>2005-8-31 01:37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8/30 05:26pm</I> 發表的內容:</B>
PATTON大大,怎麽看不到圖片了?看不到圖片,這篇文章可沒看頭了。</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真的抱歉!因伺服器系統正整理中,所以上傳及下載(包括現有圖片)需要暫停開放,但會很快修復正常,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今天到書局看了一本書《神話考古》其中一篇,詳盡介紹海南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書上有幾位考古報告作者名稱,不知先生是否其中一位?今天得先生第一身解說,實在本網榮幸之致,網友之福!敬請繼續發表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patton <B>時間: </B>2005-8-31 01:47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俗話說入寶山怎能空手而回?哈哈!
在文中解說蜘蛛何意?需複習一下伏羲神話.在解釋伏羲神話時,引用《莊子.天地篇》黃帝失玄珠的寓言,"玄珠"解釋為河蚌中的珍珠,象徵大火心宿二;寓言中的"知","離朱",解釋為蜘蛛,象徵冬至點太陽神.蜘蛛專長結網,《抱朴子.對俗篇》說:"太昊師蜘蛛而結網",太昊即伏羲氏,是戰國以後星神與太陽神合二而一的神話人物,從蚌圖反映的內容考慮,遠古時代應寓意星神與太陽神學習...俗稱天羅地網
在文中此一解說是否正確呢?</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8-31 01:50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您說:“共工问题和古史时间坐标问题,小的外行,不敢多说了。”我倒是不同意您這句話,因爲要想進步,只有多想,甚至要突發奇想。
您在這幾個帖子裏提出了令人感興趣的思路,因爲我們對史前文明實在知之甚少,我的經歷表明,從幾十年前起到現在,我們對人類文明起源、更迭、發達程度的估計都是不充分的,而很多非專業研究者的思路給了專業人士巨大的啓迪,如果學者無視這些思路,高高在上,固步自封,那麽遲早是要被人在歷史上徹底推翻的。一個人想不被後人推翻是不可能的,但是,要是被人徹底推翻,那也未免太慘些。
夏商周斷代工程,其病在於立足未穩。做研究,基礎資料是否明瞭,十分重要,比如,現在我們對殷周之際的金文曆譜、月相、干支紀日的連續性都研究的不很深,要做出比較成功的結論爲時尚早。但是我必須說,這個工程的縂思路:利用考古資料重建上古史,利用天文學史研究成果重建上古史,是對的!只是我們起步太晚,考古資料出土又太多,研究還很不成熟,新的技術手段和方法論還沒有普遍得到深刻認識,在這種條件下,想成功?不可能!今年周公廟遺址階段性發掘完畢,又拿到很多新資料,對這個工程產生衝擊是不可避免的。
您從這個葬式裏看到八卦圖,非常漂亮!深感佩服!深感佩服!!但是先天圖還是後天圖呢?您認爲是後天圖,我的想法您看第四篇。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8-31 02:16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ATTON大大,哈哈,你在香港買到《神話考古》不容易!很貴吧?錢鍾書先生說:吃了雞蛋覺得美味,何必還要看一看下蛋的母雞?別管我是誰,別管我從哪裏來,我現在已經是網站的忠實會員了!
《神話考古》此書不錯,不過思路要再開濶些來寫此書就好了,作者私下的思路是很開闊的,但是正式出版書籍,迫於學術界的主流意識形態和凡俗之流的悠悠之口,就不免束手束腳起來。所以這就是我爲什麽喜歡網絡寫作的原因,不用太顧及主流意識形態的眼光,所以呀,我在這裡談的主題,您要叫我到正式場合談,就算我想說,也要深思一番才行,反倒沒有在這裡這麽自由。
關於對這個葬式的看法,我準備在下一篇裏談,盡量一篇文章講完,或許用兩篇。對了,您提到服務器,有人惡意攻擊我們網站嗎?星期天一天都登陸不了。
老平站長過獎了,您的易學文章,言簡意賅、平平實實,不留心是看不出味道來的,這也是得了易之三味的。我的文章,總有些幾月有餘、平實不足,我也甚爲惱火,不過積習難改,天性已成,哎,也管不了那麽多了。哈哈,見笑見笑。哪天我也跑到您的地頭上瞎説一番。
這一陣不見沈先生,也在這裡打個招呼。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patton <B>時間: </B>2005-8-31 02:34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 這篇文章最後由patton在 2005/08/30 06:38pm 第 1 次編輯 ]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8/30 06:16pm</I> 發表的內容:</B>
PATTON大大,哈哈,你在香港買到《神話考古》不容易!很貴吧?錢鍾書先生說:吃了雞蛋覺得美味,何必還要看一看下蛋的母雞?別管我是誰,別管我從哪裏來,我現在已經是網站的忠實會員了!
《神話考古》此書不錯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在lh1041先生將揭開這千古之謎前,先讓我們術數縱橫會員沾一份光彩吧!大家猜猜是先天或是後天圖,適逢千古謎揭開前,本網壞了上傳圖片功能,不知天意還是巧合,但不打緊,我已在友網鏈結,大家猜猜吧!
http://www.iamchina.com/leobbs/cgi-bin/topic.cgi?forum=299&topic=81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8-31 04:02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8/30 05:50pm</I> 發表的內容:</B>
您說:“共工问题和古史时间坐标问题,小的外行,不敢多说了。”我倒是不同意您這句話,因爲要想進步,只有多想,甚至要突發奇想。
您在這幾個帖子裏提出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老汉老伯:
多谢多谢:)
不知是小的机器故障还是网络问题,未能及时回复,尚请見諒.
您的帖子和图,小的早已备份收藏,关于夏商周断代问题,您的话切中要害.记得当时小的正在学甲金文字,上课的先生说,能够确认的不过几百字,其他尚在研究中,有假说无定论.而另一位历史出身的先生则明确表示,此工程一定会失败.远的不说,但是敦煌卷子,多少人冒充大腕釋錄啊,呵呵.我们上敦煌學的课程,先生留作业,就是查原卷,挑某学者的错误.结果在读硕士都很吃惊:誤錄/误释的文字,就像打字员打出来未经校对的稿件.甲金文字,谈何容易.
关于八卦图的问题,看来您似乎认为是先天图.关于先天图的问题,刘大钧<周易概论>里面说,虞翻纳甲就是先天图.这个说法小的目前还没有接受,主要是坎离位置问题.期待您的解说:)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8-31 04:17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patton</U>在 <I>2005/08/30 05:47pm</I> 發表的內容:</B>
俗話說入寶山怎能空手而回?哈哈!
在文中解說蜘蛛何意?需複習一下伏羲神話.在解釋伏羲神話時,引用《莊子.天地篇》黃帝失玄珠的寓言,"玄珠"解釋為河蚌中的珍珠,象徵大火心宿二;寓言中的"知&quo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patton大大:
<神话考古>一书,小的未见.但是<庄子>所说寓言,恕小的寡陋,从来没看见任何一家注释,说"玄珠"乃是珍珠或者"蜘蛛".<抱撲子>离上古未免太远,孤证,可备一说,但恐未为定论.
<庄子集释>相关资料如下,看一看就知道了:
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而南望,還(一)歸,遺其玄珠【一】。使知索之而不得【二】,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三】,使喫詬索之而不得也【四】。乃使象罔,象罔得之【五】。黃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六】?」
【一】【注】此寄明得真之所由。
【疏】赤是南方之色,心是南方之藏。水性流動,位在北方。譬迷心緣鏡,闇無所照,故言赤水北也。崑丘,身也。南是顯明之方,望是觀見之義,玄則疏遠之目,珠乃珍貴之寶。欲明世間?品,莫不身心迷妄,馳騁耽著,無所覺知,闇似北方,動如流水,迷真喪道,實此之由。今欲返本還源,祈真訪道,是以南望示其照察,還歸表其復命,故先明失真之處,後乃顯得道之方。所顯方法,列在下文。
【釋文】《赤水》李云:水出崑崙山下。《還歸》音旋。《玄珠》司馬云:道真也。◎慶藩案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注引司馬云:赤水,(而)[水](二)假名,玄珠,喻道也。與釋文異。
【二】【注】言用知不足以得真。
【疏】索,求也。故絕慮不可以心求也。
【釋文】《使知》音智。注及下皆同。《索之》所白反。下同。
415-
【三】【疏】非色,不可以目取也。
【四】【注】聰明喫詬,失真愈遠。
【疏】喫詬,言辨也。離言不可以辨索。
【釋文】《喫》口懈反。《詬》口豆反。司馬云:喫詬,多力也。◎家世父曰:廣韻:喫,同●。●,聲也;詬,怒也,怒亦聲也。集韻云喫詬力諍者是也。知者以神索之,離朱索之形影矣,喫詬索之聲聞矣,是以愈索而愈遠也。象罔者,若有形,若無形,故曰眸而得之。即形求之不得,去形求之亦不得也。釋文引司馬云,喫詬,多力也,誤。
【五】【疏】罔象,無心之謂。離聲色,絕思慮,故知與離朱自涯而反,喫詬言辨,用力失真,唯罔象無心,獨得玄珠也。
【六】【注】明得真者非用心也,象罔然即真也。
【疏】離婁迷性,恃明目而喪道,軒轅悟理,歎罔象而得珠。勖諸學生,故可以不離形去智,黜聰隳體也。
【校】(一)趙諫議本還作旋。(二)水字依胡刻本文選注改。
其玄珠乃是罔象,所以这个玄珠,是混沌未开之道樞,就是太极.跟蜘蛛根本扯不上关系.不过思路倒是不错,大胆利用资料的精神也很可嘉.
供参考:)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8-31 05:11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明滅</U>在 <I>2005/08/31 05:38am</I> 發表的內容:</B>
先生好學而不倦是我們的好榜樣,如果真是覺得文章太長,大可傳真給網友代勞,我首先自動請櫻.希望先生以多講,我們多聽.
還有我好奇問問,葬得如此佳穴,墓穴的主人的後代會有伺後應?</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非常謝謝明滅先生!文章可以自己打,大不了叫家裏的小孩子打,反正他們也是要學打字課的,用來練練手也好,校對可以自己搞,就是上貼時麻煩些,哈哈......尷尬尷尬!一篇篇文章就這樣笨手笨腳搞出來的。
關於此穴位的後人我就沒辦法告訴您了,您想,6500年前的事情,我到哪裏去找後人呀?那時候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人們還處於新石器時代呢。夏朝都還在他之後兩千多年,實在無法找到他的後人了,可能我們大家算起來可能都與這位老祖宗有些血緣關係也不一定。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1 03:35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B>下面引用由<U>明滅</U>在 <I>2005/08/31 05:38am</I> 發表的內容:</B>
還有我好奇問問,葬得如此佳穴,墓穴的主人的後代會有伺後應?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我想這"華夏第一龍",影響世代華夏民族所受的苦或所受的福,都與此墓有關吧!<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face/face13.gif">再想想八個卦吧!</FONT></FONT></FONT>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 03:41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今天補習參同契,參同契之月相納甲,確實就是先天圖.<晦朔合符章>錶意尤其明顯.囬頭再看老伯三個示意圖,是先天圖無疑暸.如此說來,先天圖/后天圖,確實久已存在.老伯這個實例選得好,選得好,若非有此例,小的隻怕還會執迷不悟啊.尚秉和早就講過,先天后天二圖,先秦並用,果然.
囬頭再讀<莊子>,髮現不是以前那么明晰暸,莊子嚮郭註,堯身長一丈,墓主身高1.79-1.84cm,是上古一丈隻當1.8米左右么:
堯讓天下於許由【一】,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二】!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尸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三】。」
【一】【疏】堯者,帝嚳之子,姓伊祁,字放勛,母慶都,(嚳)感赤龍而生,身長一丈,兌上而豐下,眉有八彩,足履翼星,有聖德。年十五,封唐侯,二十一,代兄登帝位,都平陽,號曰陶唐。在位七十二年,乃授舜。年百
23-
二十八歲崩,葬於陽城,諡曰堯。依諡法,翼善傳聖曰堯,言其有傳舜之功也。許由,隱者也,姓許,名由,字仲武,潁川陽城人也。隱於箕山,師於齧缺,依山而食,就河而飲。堯知其賢,讓以帝位。許由聞之,乃臨河洗耳。巢父飲犢,牽而避之,曰:「惡吾水也。」死後,堯封其墓,諡曰箕公,即堯之師也。
【釋文】《堯》唐帝也。《許由》隱人也,隱於箕山。司馬云:潁川陽城人。簡文云:陽城槐里人。李云:字仲武。
【二】【疏】爝火,猶炬火也,亦小火也。神農時十五日一雨,謂之時雨也。且以日月照燭,詎假炬火之光;時雨滂?,無勞浸灌之澤。堯既撝謙克讓,退己進人,所以致此之辭,盛推仲武也。
【釋文】《爝》本亦作燋,音爵。郭祖繳反。司馬云:然也。向云:人所然火也。一云:燋火,謂小火也。字林云:爝,炬火也,子召反。燋,所以然持火者,子約反。◎慶藩案說文:爝,苣火(袚)[祓]也。呂不韋曰:湯(時)[得](一)伊尹,爝以爟火,釁以犧豭。(案苣,束葦燒之也。祓,除惡之祭也。)燋,所以然持火也。段玉裁注:持火者,人所持之火也。禮少儀執燭抱燋,凡執之曰燭,未?曰燋,燋即燭也。細繹許說,則燋本為未●之燭,未●則不得云不息。釋文引司馬氏李氏本亦作燋,非。(廣韻:燋,傷火也,與焦通。別一義。)《浸》子鴆反。《灌》古亂反。◎慶藩案正韻:浸,漬也,又漸也。陰符經云: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易之臨曰:剛浸而長。浸者,漸也。博雅:灌,聚也,又溉也。浸灌蓋浸潤漸漬之謂。
【三】【疏】治,正也。尸,主也。致,與也。堯既師於許由,故謂之為夫子。若仲武立為天子,?內必致太平,而我猶為物主,自視缺然不足,請將帝位讓與賢人。
【釋文】《天下治》直吏反。下已治、注天下治、而治者也、既治、而治實、而治者、得以治者皆同。
24-
【校】(一)祓字得字並依說文原本改。
另外,<莊子>有言:
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淖](一)約若處子【一】。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二】。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三】。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四】。」
此神人當是鬼.
不知依老伯觀點,墓主當何宿?似乎神人都配星宿,攷其星宿,是否有助于墓主身份的最后認定?<莊子>下麵這一段,似乎是道術史,而成疏歷歷配以星宿: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一】;可傳而不可受【二】,可得而不可見【三】;自本自根,未
247-
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四】;神鬼神帝,生天生地【五】;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一)老【六】。狶韋氏得之,以挈天地【七】;伏戲氏得之,以襲氣母【八】;維斗得之,終古不忒【九】;日月得之,終古不息【一0】;堪坏得之,以襲崑崙【一一】;馮夷得之,以遊大川【一二】;肩吾得之,以處大山【一三】;黃帝得之,以登雲天【一四】;顓頊得之,以處玄宮【一五】;禺強得之,立乎北極【一六】;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知其終【一七】;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一八】;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一九】。
【一】【注】有無情之情,故無為也;有無常之信,故無形也。
【疏】明鑒洞照,有情也。趣機若響,有信也。恬淡寂寞,無為也。視之不見,無形也。
【二】【注】古今傳而宅之,莫能受而有之。
【釋文】《可傳》直專反。注同。
【三】【注】咸得自容,而莫見其狀。
【疏】寄言詮理,可傳也。體非量數,不可受也。方寸獨悟,可得也。離於形色,不可見也。
【四】【注】明無不待有而無也。
【疏】自,從也。存,有也。虛通至道,無始無終。從(本)[古](二)以來,未有天地,五氣未兆,大道存焉。故老經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又云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者也。
48-
【五】【注】無也,豈能生神哉?不神鬼帝而鬼帝自神,斯乃不神之神也;不生天地而天地自生,斯乃不生之生也。故夫神(三)之果不足以神,而不神則神矣,功何足有,事何足恃哉!
【疏】言大道能神於鬼靈,神於天帝,開明三景,生立二儀,至無之力,有茲功用。斯乃不神而神,不生而生,非神之而神,生之而生者也。故老經云天得一以清,神得一以靈也。
【六】【注】言道之無所不在也,故在高為無高,在深為無深,在久為無久,在老為無老,無所不在,而所在皆無也。且上下無不格者,不得以高卑稱也;外內無不至者,不得以表裏名也;與化俱移者,不得言久也;終始常無者,不可謂老也。
【疏】太極,五氣也。六極,六合也。且道在五氣之上,不為高遠;在六合之下,不為深邃;先天地生,不為長久;長於敻古,不為耆艾。言非高非深,非久非老,故道無不在而所在皆無者也。
【釋文】《在大極》音泰。《之先》一本作之先未,崔本同。◎盧文弨曰:今本作一本作先之,無未字。《先天》悉薦反。《長於》丁丈反。《稱也》尺證反。
【七】【疏】狶韋氏,文字已前遠古帝王號也。得靈通之道,故能驅馭?品,提挈二儀。又作契字者,契,合也,言能混同萬物,符合二儀者也。
【釋文】《狶韋氏》許豈反,郭褚伊反。李音豕。司馬云:上古帝王名。《以挈》徐苦結反,郭苦係反。司馬云:要也,得天地要也。崔云:成也。
【八】【疏】伏戲,三皇也,能伏牛乘馬,養伏犧牲,故謂之伏犧也。襲,合也。氣母者,元氣之母,應道也。為得至道,故能畫八卦,演六爻,調陰陽,合元氣也。
249-
【釋文】《伏戲》音羲。崔本作伏戲氏。《以襲氣母》司馬云:襲,入也。氣母,元氣之母也。崔云:取元氣之本。
【九】【疏】維斗,北斗也,為眾星綱維,故謂之維斗。忒,差也。古,始也。得於至道,故歷於終始,維持天地,心無差忒。
【釋文】《維斗》李云:北斗,所以為天下綱維。◎盧文弨曰:今本天下作天之。《終古》崔云:終古,久也。鄭玄注周禮云:終古,猶言常也。《不忒》它得反,差也。崔本作代。
【一0】【疏】日月光證於一道,故得終始照臨,竟無休息者也。
【一一】【疏】崑崙,山名也,在北海之北。堪坏,崑崙山神名也。襲,入也。堪坏人面獸身,得道入崑崙山為神也。
【釋文】《堪坏》徐扶眉反,郭孚杯反。崔作邳。司馬云:堪坏,神名,人面獸形。淮南作欽負。《崑崙》崑,或作岷,同。音昆。下力門反。崑崙,山名。
【一二】【疏】姓馮,名夷,弘農華陰潼鄉堤首里人也,服八石,得水仙。大川,黃河也。天帝錫馮夷為河伯,故游處盟津大川之中也。
【釋文】《馮夷》司馬云:清泠傳曰:馮夷,華陰潼鄉堤首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為河伯。一云以八月庚子浴於河而溺死,一云渡河溺死。《大川》河也。崔本作泰川。
【一三】【疏】肩吾,神名也。得道,故處東岳為太山之神。
【釋文】《肩吾》司馬云:山神,不死,至孔子時。《大山》音泰,又如字。
250-
【一四】【疏】黃帝,軒轅也。採首山之銅,鑄鼎於荊山之下,鼎成,有龍垂於鼎以迎帝,帝遂將?臣及後宮七十二人,白日乘雲駕龍,以登上天,仙化而去。
【釋文】《黃帝》崔云:得道而上天也。
【一五】【疏】顓頊,(皇)[黃]帝之孫,即帝高陽也,亦曰玄帝。年十二而冠,十五佐少昊,二十即位。採羽山之銅為鼎,能召四海之神,有靈異。年九十七崩,得道,為北方之帝。玄者,北方之色,故處於玄宮也。
【釋文】《顓頊》音專。下許玉反。《玄宮》李云,顓頊,帝高陽氏。玄宮,北方宮也。月令曰:其帝顓頊,其神玄冥。
【一六】【疏】禺強,水神名也,亦曰禺京。人面鳥身,乘龍而行,與顓頊並軒轅之胤也。雖復得道,不居帝位而為水神。水位北方,故位號北極也。
【釋文】《禺強》音虞,郭語龍反。司馬云:山海經曰:北海之渚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禺強。崔云:大荒經曰:北海之神,名曰禺強,靈龜為之使。歸藏曰:昔穆王子筮卦於禺強。案海外經云:北方禺強,黑身手足,乘兩龍。郭璞以為水神,人面鳥身。簡文云:北海神也,一名禺京,是黃帝之孫也。
【一七】【疏】少廣,西極山名也。王母,太陰之精也,豹尾,虎齒,善笑。舜時,王母遣使獻玉環,漢武帝時,獻青桃。顏容若十六七女子,甚端正,常坐西方少廣之山,不復生死,故莫知始終也。
【釋文】《西王母》山海經云:狀如人,狗尾,蓬頭,戴勝,善嘯,居海水之涯。漢武內傳云:西王母與上元夫人降帝,美容貌,神仙人也。《少廣》司馬云:穴名。崔云:山名。或云,西方空界之名。
【一八】【疏】彭祖,帝顓頊之玄孫也。封於彭城,其道可祖,故稱彭祖,善養性,得道者也。五伯者,昆吾為夏伯,
251-
大彭豕韋為殷伯,齊桓晉文為周伯,合為五伯。而彭祖得道,所以長年,上至有虞,下及殷周,凡八百年也。
【釋文】《彭祖》解見逍遙篇。崔云:壽七百歲。或以為仙,不死。《五伯》如字。又音霸。崔李云:夏伯昆吾,殷大彭豕韋,周齊桓晉文。
【一九】【注】道,無能也。此言得之於道,乃所以明其自得耳。自得耳,道不能使之得也;我之未得,又不能為得也。然則凡得之者,外不資於道,內不由於己,掘然自得而獨化也。夫生之難也,猶獨化而自得之矣,既得其生,又何患於生之不得而為之哉!故夫(四)為生果不足以全生,以其生之不由於己為也,而為之則傷其真生也。
【疏】武丁,殷王名也,號曰高宗。高宗夢得傅說,使求之天下,於陝州河北縣傅(嚴)[巖]板築之所而得之,相於武丁,奄然清泰。傅說,星精也。而傅說一星在箕尾上,然箕尾則是二十八宿之數,維持東方,故言乘東維、騎箕尾;而與角亢等星比並行列,故言比於列星也。
【釋文】《傅說》音悅。《得之以相》息亮反。《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司馬云:傅說,殷相也。武丁,殷王高宗也。東維,箕斗之間,天漢津之東維也。星經曰:傅說一星在尾上,言其乘東維,騎箕尾之間也。崔云:傅說死,其精神乘東維,託龍尾,乃列宿。今尾上有傅說星。崔本此下更有其生無父母,死登假三年而形遯,此言神之無能名者也,凡二十二字。《掘然》其勿反。
【校】(一)世德堂本無為字。(二)古字依正文改。(三)世德堂本神作人。(四)世德堂本無夫字。
最后問一個問題:屍身腐化程度是否正常?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1 04:00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B>下面引用由<U>patton</U>在 <I>2005/08/30 06:34pm</I> 發表的內容:</B>
在lh1041先生將揭開這千古之謎前,先讓我們術數縱橫會員沾一份光彩吧!大家猜猜是先天或是後天圖,適逢千古謎揭開前,本網壞了上傳圖片功能,不知天意還是巧合,但不打緊,我已在友網鏈結,大家猜猜吧!http://www.iamchi ...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從圖中男墓主頭項中天,如屬伏羲圖,真的令人鼓舞,可以推翻很多歷史懸案.</FONT></FONT></FONT>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05:11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8/31 07:41pm</I> 發表的內容:</B>
今天補習參同契,參同契之月相納甲,確實就是先天圖.<晦朔合符章>錶意尤其明顯.囬頭再看老伯三個示意圖,是先天圖無疑暸.如此說來,先天圖/后天圖,確實丑A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看來研版主抓住堯不放了,此遺址考古資料用來重建上古史又多了一種學説,就叫“帝堯說”!好!可喜可賀!我們網站諸位賢人大家一起努力,相信很快就會把網站推向更高境界!如果此說成立,中國上古史年代學坐標就要改寫,因爲通常認爲堯是距今四千多年前時人,如果推到6500左右那將是驚人的。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05:31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8/30 08:17pm</I> 發表的內容:</B>
最后問一個問題:屍身腐化程度是否正常?</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這個問題也是令人深思的,我不知道各位先生們經驗裏有沒有見過這种情況,一個6500年左右的屍體,沒有棺槨盛殮,竟然還有骨殖遺留至今,我的媽呀,這是什麽穴位呀!
尸身腐化正常的標準是什麽?對於一個六千多年的尸身,它沒有化盡而且基本保留到今日,我想無論如何都不正常,都是奇異的!如果是此穴位的原因就令人驚嘆了,因爲沒有發現這個遺骸有防腐的跡象!
更爲詭異的是:此遺骸中部7條肋骨蕩然無存,對應部分的脊椎也沒有了(見前圖)!哦,我忘了,土還沒有挂上來,沒關係,patton大大很快就會挂上來了。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 05:33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 這篇文章最後由研究京氏在 2005/08/31 09:42pm 第 1 次編輯 ]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8/31 09:11pm</I> 發表的內容:</B>
看來研版主抓住堯不放了,此遺址考古資料用來重建上古史又多了一種學説,就叫“帝堯說”!好!可喜可賀!我們網站諸位賢人大家一起努力,相信很快就會把網站推向更高境界!如果此說成立,中國上古史年代學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小的不懂古代地理,但是據成玄英註疏:
堯者,帝嚳之子,姓伊祁,字放勛,母慶都,(嚳)感赤龍而生,身長一丈,兌上而豐下,眉有八彩,足履翼星,有聖德。年十五,封唐侯,二十一,代兄登帝位,都平陽,號曰陶唐。在位七十二年,乃授舜。年百
23-
二十八歲崩,葬於陽城,諡曰堯。
其中"足履翼/星","感赤龍","兑上而丰下",據老漢老伯所貼之圖,是沒有問題暸.
所以,隻看古代地理中,陽城在河南何處?是否就是濮陽?小的不懂古代地理,真遗憾.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 05:47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8/31 09:31pm</I> 發表的內容:</B>
更爲詭異的是:此遺骸中部7條肋骨蕩然無存,對應部分的脊椎也沒有了(見前圖)!</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所以有"龚"之说?而且似乎殉葬之人牲比较少.
但少了骨头,能否确切推定尸身长度?
以前小的以为古人生活条件不好,身长1.7米以上就不容易了,此尸身的确让人乍舌.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05:53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銳山</U>在 <I>2005/08/31 09:31pm</I> 發表的內容:</B>
中國上古史年代學坐標就要改寫,就讓我們術數縱橫仝人開始吧! emm22</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真的,我們對上古史的認識真的是不充分的!
還有,如果真如您所說我中華民族的苦和福都與此墓有關,哎,要是這樣我們把它挖出來了也算做了一件好事,因爲中國過去幾千年雖然率先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可是還沒有達到質變,催生出一個影響全人類的社會意識形態,這也是可惜呀!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自己人循環的、週期性的自相殘殺,浪費了大量資源,摧殘了無數文明成果。這種現象不能再出現了,再來一次我們就永遠喪失機會了,想想看,現代社會發展如此迅猛,再來一場内亂耽擱幾十年,黃花菜都涼了!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06:01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測量不會錯,因爲測量尸身高度不是像活人量身高那樣的,而是要考慮骨骼的粗細、腳掌手掌的尺度還有上肢下肢的長度、頭骨的各種尺度等等來綜合考慮的,而且此屍體您可以看看手中保存的圖案,整個屍體的框架都在,單單少了7條肋骨和對應脊椎 ,原因不明。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 06:03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8/31 09:53pm</I> 發表的內容:</B>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自己人循環的、週期性的自相殘殺,浪費了大量資源,摧殘了無數文明成果。這種現象不能再出現了,再來一次我們就永遠喪失機會了,想想看,現代社會發展如此迅猛,再來一場内亂耽擱幾十年,黃花菜都涼了!</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銳山先生的意见,确实比较,嗯,损坏的中间的部位啊.果真如此,则挖出也许是好事一件.但不知如今如何处置了,风水问题研究得如何了,呵呵.我国地大,风水宝地很多,处处有龙啊.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06:11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而且,此族群好像身材都很高,M50墓裏8個堆放雜亂的殉人,個個身材高大,目前能確切測出身高的有一位在1.86米,其他的因爲屍骨雜亂而暫時未測量身高,但從骨骼上分析,全是大高個。這表明是種族性問題。這是一個身材高大的種族。
M31和M45墓裏的4具童男童女人殉,我懷疑不是這個種族的人,而是別的種族的奴隸,但還沒有十分過硬的證據支持,看來要對二者作DNA分析才行。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 06:26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 這篇文章最後由研究京氏在 2005/08/31 10:30pm 第 1 次編輯 ]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8/31 10:11pm</I> 發表的內容:</B>
而且,此族群好像身材都很高,M50墓裏8個堆放雜亂的殉人,個個身材高大,目前能確切測出身高的有一位在1.86米,其他的因爲屍骨雜亂而暫時未測量身高,但從骨骼上分析,全是大高個。這表明是種族性問題。這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西方人种学有种说法,黄种人是大约1万年前从欧洲白种人分化出来的.
而黄种人的平均身高,近年来才开始上升,以前好像都没有这么高啊,从您目前的资料來看,似乎这个种族平均身高在1.80以上.期待dna结果,可能对人种学也是一个重要资料.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老平 <B>時間: </B>2005-9-1 06:28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1.gif">
十分同意lh1041先生的意見,一定要進行DNA分析,這樣就可以鑑定出是什麼民族。希望先生能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意見,這真的關係到上古史是否要重新更正的問題。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06:40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8/31 10:03pm</I> 發表的內容:</B>
銳山先生的意见,确实比较,嗯,损坏的中间的部位啊.果真如此,则挖出也许是好事一件.但不知如今如何处置了,风水问题研究得如何了,呵呵.我Þ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研版主,哈哈,您怎麽也吞吞吐吐起來了,我是深深贊同銳山先生的意見,他這條思路我們以前還沒想過,要是這個墓主人真是我們的老祖宗,那他做的這個風水對我們全民族可就影響巨大了,這樣一聯想,1987年發掘出土,1988年此墓移走,您看接下來馬上發生什麽事?——回憶一下......然後又是1992年南巡,一路到今日......哎呀!銳山先生這條思路還真是犀利!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patton <B>時間: </B>2005-9-1 06:47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8/31 10:40pm</I> 發表的內容:</B>
研版主,哈哈,您怎麽也吞吞吐吐起來了,我是深深贊同銳山先生的意見,他這條思路我們以前還沒想過,要是這個墓主人真是我們的老祖宗,那他做的這個風水對我們全民族可就影響巨大了,這樣一聯想,1987年發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我們網站陰宅個案很多,最多關乎一宅一族,但lh1041先生這個案,兮乎十多億人民共同陰宅哦!真的不知如何說哦!<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face/face16.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face/face53.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face/face10.gif">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06:49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老平</U>在 <I>2005/08/31 10:28pm</I> 發表的內容:</B>
十分同意lh1041先生的意見,一定要進行DNA分析,這樣就可以鑑定出是什麼民族。希望先生能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意見,這真的關係到上古史是否要重新更正的問題。</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關於DNA這個話題的更廣闊思路,可以看看老平站長發表的《易學漫談(十)》以及《易學漫談(十)補充》這兩篇。這兩篇文章從生物科技開始來談,視角很有深度和廣度,聯係到手面相法、符咒、祝由科醫學......可以思考的真是太多了!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 06:50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 這篇文章最後由研究京氏在 2005/08/31 10:51pm 第 1 次編輯 ]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8/31 10:40pm</I> 發表的內容:</B>
1992年南巡</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銳山先生的思路,小的私下里是极为赞同的,民间往往因为家中多故而迁坟,而迁坟时又常有数十年後尸身完好,乃至有肌肤栩栩如生者.所以风水之术,绝对不是虚妄的.小的的意思,是搞清楚此人到底是谁,然后妥善安置.即便在贵地,允许的范围内,例如做衣冠冢之类的,应该是个交代.
您用"巡",這也是某党一贯作风.巡者,皇帝巡省四方也.七千年如斯,可叹可叹.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1 06:58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8/31 10:40pm</I> 發表的內容:</B>
研版主,哈哈,您怎麽也吞吞吐吐起來了,我是深深贊同銳山先生的意見,他這條思路我們以前還沒想過,要是這個墓主人真是我們的老祖宗,那他做的這個風水對我們全民族可就影響巨大了,這樣一聯想,1987年發 ...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大家見笑了,我們快來腦震盪,盪出謎底來,老祖宗八卦就這樣盪出來了!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17.gif"> </FONT></FONT></FONT>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07:02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8/31 10:50pm</I> 發表的內容:</B>
銳山先生的思路,小的私下里是极为赞同的,民间往往因为家中多故而迁坟,而迁坟时又常有数十年後尸身完好,乃至有肌肤栩栩如生者.所以风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哦?您看過遷葬時的“蔭屍”實況嗎?這個又是值得研究的課題!要是您家鄉附近此种情況多有發生,研究一下該地的地理環境意義十分重大!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 07:11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8/31 11:02pm</I> 發表的內容:</B>
哦?您看過遷葬時的“蔭屍”實況嗎?這個又是值得研究的課題!要是您家鄉附近此种情況多有發生,研究一下該地的地理環境意義十分重大!</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小的没见过,但是遇到两例,非常可靠.
一例是一个天津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谈到其家历来不顺,民间大仙请了无数,均说其奶奶的墓被其爷爷下了东西.不得已迁坟,乃见其奶奶如生,丝毫未腐.
另外一例,是小的泰山大人所见,发生在铁岭,入土之少妇后人,残疾甚多,命运坎坷,乃听人言迁坟,见其容貌依然,仍然风华绝代,脚上皮鞋,仿佛新买一般.
小的不懂风水之术,但好穴还得好葬,于此可见.好学未必人人可葬,大概吧:)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沈蓮舟 <B>時間: </B>2005-9-1 07:17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蔭屍應該和 lh1041前輩圖上所形容的不同吧
有蔭屍年代如此久遠嗎?
若是樓蘭女屍,就有可能...(環境.氣候.土質.....有關)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07:17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8/31 10:26pm</I> 發表的內容:</B>
西方人种学有种说法,黄种人是大约1万年前从欧洲白种人分化出来的.
而黄种人的平均身高,近年来才开始上升,以前好像都没有这么高啊,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如果是這樣的話,蘇三的説法好像還真的有那麽些影子喲!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 07:22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沈蓮舟</U>在 <I>2005/08/31 11:17pm</I> 發表的內容:</B>
蔭屍應該和 lh1041前輩圖上所形容的不同吧
有蔭屍年代如此久遠嗎?
若是樓蘭女屍,就有可能...(環境.氣候.土質.....有關)</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大大,您说的好像不是荫尸,而是木乃伊啊.敦煌/丝绸古道出土的木乃伊可太多了,不葬也变成人干的.尸体按照埃及的方法处理,放在高温干燥处,尽量避免细菌,好像都能做出来,似乎跟"点穴"关系不大.当然,点穴也看土质/环境的.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07:24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沈先生,好幾天不見,先問個好!
圖片見不着,可能還沒挂好。
蔭屍是葬後年深日久不化,開掘后還見其肌膚皮肉猶存、甚至栩栩如生這種情況吧?
我的意思不是說案例是蔭屍,而是想探討一下蔭屍這種情況形成的地理條件。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沈蓮舟 <B>時間: </B>2005-9-1 07:28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京氏兄
木乃伊是木乃伊,蔭屍是蔭屍,
取出內部臟器和原屍下葬,兩者應有所差別吧.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 07:33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沈蓮舟</U>在 <I>2005/08/31 11:28pm</I> 發表的內容:</B>
京氏兄
木乃伊是木乃伊,蔭屍是蔭屍,
取出內部臟器和原屍下葬,兩者應有所差別吧.</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大大,小的所说,要点在于烘干,古埃及也是沙漠地区,所以順遍提及.小的之意,是葬在沙漠里,变成人干,正如瓜子包装里有一只老鼠干,酱紫:)古埃及木乃伊取出内脏,因为内脏尤其容易腐烂变质,不利保存尸身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01.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02.gif"> .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沈蓮舟 <B>時間: </B>2005-9-1 07:37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lh1041前輩大安
有勞掛懷,在下謝過.
請問:此區出土之種種,是個案?還是有群居部落型態?
在下心中之疑問,若墓主如此葬法,週遭豈無相關線索及資料可尋.
在下如此唐突,企望前輩海涵.
只是小小擔心.....思緒偏差了.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07:43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8/31 09:33pm</I> 發表的內容:</B>
小的不懂古代地理,但是據成玄英註疏:
堯者,帝嚳之子,姓伊祁,字放勛,母慶都,(嚳)感赤龍而生,身長一丈,兌上而豐下,眉有八彩,足履翼星,有聖德。年十五,封唐侯,二十一,代兄登帝位,都平陽,號曰陶唐。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嘿!您可真會挑話題,“陽城”這個地望的解説也是千家百派,迄無定論。徐旭生在嵩山、洛水附近找到一個夏初城市遺址,根據《古本竹書紀年》說:“禹都陽城。”現在好像是個主流。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07:48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沈蓮舟</U>在 <I>2005/08/31 11:37pm</I> 發表的內容:</B>
lh1041前輩大安
有勞掛懷,在下謝過.
請問:此區出土之種種,是個案?還是有群居部落型態?
在下心中之疑問,若墓主如此葬法,週遭豈無相關線索及資料可尋.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不!不!大家討論,越多人越好,我沒有不好的想法,您能來比什麽都好!
您看第一頁,這是一個群居部落型態,我在圖一、二、三的附屬文字裏講述了一下。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沈蓮舟 <B>時間: </B>2005-9-1 08:01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嗨呀...
前輩見諒
在下表達不清,
意思是指:有連續性類似的案例嗎?
年代方面,有無斷帶的考量.
如果是連續性牽連的問題是 : 有無相同的情形(傳承的意思)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 08:10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8/31 11:43pm</I> 發表的內容:</B>
嘿!您可真會挑話題,“陽城”這個地望的解説也是千家百派,迄無定論。徐旭生在嵩山、洛水附近找到一個夏初城市遺址,根據《古本竹書紀年》說:“禹都陽城。”現在好像是個主流。</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1-
夏 紀
[一]《汲書》:禹都陽城.
《續漢書‧郡國志》二注
臣瓚曰:……《汲郡古文》亦云居之,不居陽翟也.
《漢書‧地理志》注
《汲古文》並云:“禹都陽城.”
《禮記‧緇衣》正義
案:《漢書‧地理志》注:“臣瓚曰:《世本》禹都陽城,《汲郡古文》亦云居之,不居陽翟也.”《禮記》正義所引,本作“咸陽”,阮元校勘記引齊召南說“‘咸陽’當作‘陽城’”,據改.《存真》作“禹都陽城”.《輯校》作“居陽城”.《訂補》云:“朱本正文作‘禹都陽城’.誤引《世本》文,王氏改之,是.”《輯校》、《訂補》似僅據《漢書》注,《續漢書》注所引明作“禹都陽城”.至臣瓚所云“《汲郡古文》亦云居之”,即承所引《世本》之“禹都陽城”而來,是《紀年》、《世本》之文本同,《禮記》正義謂“《世本》及《汲古文》並云‘禹都陽城’”,可證.《存真》本不誤,《輯校》、《訂補》似以不誤為誤.《禮記‧緇衣》正義所引,《存真》、《輯校》、《訂補》皆失收.又《訂補》所引《路史‧後紀》卷一二注,見本書附錄.
尧/禹都在阳城,可以互证啊,毕竟尧舜禹,传说中是紧密相连的.其他墓葬,可有夏的信息么.
阳城之阳,是山之阳还是水之阳呢,当地风水应该可攷,是否濮水之阳?您提供的地图上,有"马面河",濮陽正在水之北.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08:12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沈先生,這下明白一些了!
這個可以説是個個案,因爲我們還沒有找到比這個更霸道、氣勢更強烈,寓意更深遠的案例。但是從葬法角度說,在發掘了這個之後,我們還找到安葬思路、文化類型相似於此墓的遺址,在陝西。但是跟這個的氣勢相比就差遠了。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 08:22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啟征西河.《紀年》云.
《北堂書鈔》卷一三帝王部
案:《存真》、《輯校》作“二十五年,征西河”.所據為《路史‧後紀》卷一三注,見本書附錄.
《帝王世紀》︰“(啟)三十五年,征河西.”(《御覽》卷八二引,“河西”當即“西河”.)啟征西河必有史實.今本《紀年》:“(帝啟)十五年,武觀以西河叛,彭伯壽帥師征西河,武觀來歸.”其說當出於《逸周書‧嘗麥》:“其在啟之五子,忘伯禹之命,假國無正,用胥興作亂,遂凶厥國,皇天哀禹,賜以彭壽,思正夏略.”朱右曾《逸周書集訓校釋》云:“五子,五觀也,亦曰武觀,啟子.”《呂氏春秋‧音初》:“殷整甲徙宅西河.”古本《紀年》:“河亶甲整即位,自囂遷於相.”(見後)是西河即相,今之河南安陽,與觀地)(觀在相近.所謂“啟征西河”,疑即指啟誅五觀.
《紀年》曰:帝相即位,處商丘.
===================
.”(見後)是西河即相,今之河南安陽,與觀地)(觀在相近.所謂“啟征西河”,疑即指啟誅五觀.
可见安阳即是商代之丘,不是阳城.河南古今地名,还有"阳"否?
依<左传>,楚熊绎之后裔昆吾封在许,故濮陽.可见濮陽这个地方,真是好地方.楚的后裔....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08:27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01 00:10am</I> 發表的內容:</B>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1-
夏 紀
《汲書》:禹都陽城.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從文獻看,大家都認為夏人活動的中心區域在以嵩山為中心的伊洛河和潁河上游一帶以及山西南部。一九五九年,為尋找“夏墟”,徐旭生對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鎮與八方村之間的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發現了王城崗遺址,當時稱之為“八方遺址”。目前學界主流意見就認爲在那裏是夏初都城。
不過,這裡您可能對地望考證不熟,在上古時期到中古時期,人群發生大規模的、集中的、遠距離的遷徙時,到了新地方還會把新址仍依舊名,因此,堯的陽城所在地如與禹的陽城不是一址,並不能因此而證明堯的陽城不能在別的地方,也就是說堯的陽城也可能在別的地方,因爲您知道,古人因爲生産形態落後的緣故,是需要經常遷徙以追逐更肥沃的土地的。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 08:34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卫,今濮阳县,昔帝颛顼居之,
其城内有颛顼冢。○濮音卜。)
========
濮陽这个地方,古代墓葬应该很多.顓頊也葬在此地.但帝丘所指,似乎不是顓頊.若是顓頊,不必更言"故为帝丘".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 08:39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01 00:27am</I> 發表的內容:</B>
從文獻看,大家都認為夏人活動的中心區域在以嵩山為中心的伊洛河和潁河上游一帶以及山西南部。一九五九年,為尋找“夏墟”,徐旭生對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鎮與八方村之間的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發現了王城崗遺址,當時稱之為“八方遺址”。目前學界主流意見就認爲在那裏是夏初都城。
不過,這裡您可能對地望考證不熟,在上古時期到中古時期,人群發生大規模的、集中的、遠距離的遷徙時,到了新地方還會把新址仍依舊名,因此,堯的陽城所在地如與禹的陽城不是一址,並不能因此而證明堯的陽城不能在別的地方,也就是說堯的陽城也可能在別的地方,因爲您知道,古人因爲生産形態落後的緣故,是需要經常遷徙以追逐更肥沃的土地的。</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多谢老伯:)
您说的这个情况,就是"逐水草而居".这是游牧时代的特征.在圣经里,就是寻找新的牧羊之地,进入<新约>了.可小的以为,这个案例當在<舊約>不远处,洪水在舊約第七章.有证据说明尧舜禹时期,处于游牧时代么.若无,则小的以为所谓迁移说,未必可靠.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 08:47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老伯,我们来分析一下<左轉>这句话:
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卫,今濮阳县,昔帝颛顼居之,
其城内有颛顼冢。○濮音卜。)
翻译出来,应该是:卫地,是顓頊墓葬所在地.以前是五帝的坟墓.
注释里面说:"昔帝颛顼居之",是没看懂"虚"字.虚字,古音丘,就是坟墓.殷墟不是商之坟墓么?已经说了是顓頊的坟墓,有什么必要再加上一句:以前是五帝的坟墓?古文省简,每个字都很宝贵,如此废话,岂非怪事.
不早了,今天到此为止吧:)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08:51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patton</U>在 <I>2005/08/31 10:47pm</I> 發表的內容:</B>
我們網站陰宅個案很多,最多關乎一宅一族,但lh1041先生這個案,兮乎十多億人民共同陰宅哦!真的不知如何說哦!(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face/face16.gif)(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face/face53.g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哎呀,我倒吸了一口涼氣,patton大大,您別嚇我呀!我們把老祖宗這個墓移走了,還不知道有什麽後果呢。不過看現在的情形好像不坏。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11.gif">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08:57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01 00:39am</I> 發表的內容:</B>
多谢老伯:)
您说的这个情况,就是"逐水草而居".这是游牧时代的特征.在圣经里,就是寻找新的牧羊之地,进入<新约>了.可小的以&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不!您還沒明白我的意思,在中國社會華北黃土地帶的遷徙,不是遊牧民族的遷徙,農耕民族在農業生産不成熟的情況下也常常遷徙的,遷徙是必要的,因爲已經耕作過的土地上,必須至少經過三年的周期才能恢復地力,在定居點周邊的土地使用完畢時,商賈人類就要遷徙了,我是這個意思。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02.gif">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沈蓮舟 <B>時間: </B>2005-9-1 09:00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lh1041前輩
在下有一想法
國外曾用"歲差"計算
衍伸出南美洲的瑪雅文化和古埃及文化的關聯性.
不知道在 6500年前的天文和現代差多少...
由此不知是否可假設墓主的葬法(指方位方向而言)
若感好笑.....亦當博君一燦爾.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09:03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01 00:47am</I> 發表的內容:</B>
老伯,我们来分析一下<左轉>这句话:
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卫,今濮阳县,昔帝颛顼居之,
其城内有&#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難道“帝丘”不可以翻譯為“帝顓頊之墳墓”嗎?是特指,不是統稱。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戈巴契夫 <B>時間: </B>2005-9-1 09:05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 這篇文章最後由戈巴契夫在 2005/09/01 01:06am 第 1 次編輯 ]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銳山</U>在 <I>2005/08/31 10:58pm</I> 發表的內容:</B>
大家見笑了,我們快來腦震盪,盪出謎底來,老祖宗八卦就這樣盪出來了!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銳山大大安安:
小弟在尋龍點穴上是全然不通,但看了此文此圖後,有些感想,應可以參考參考
1:古人應當有東向龍,西向虎的觀念
2:古人的坐向問題可能與現代正好相反,可能是採以頭向為向為主,或是臥坐為主
3:截童骨為庭,可能是台階,亦或者該童犯錯
4:古代也有可能是以星宿位差來評斷距離,而非現下的距離丈量
於此謝謝~~~感恩!!!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09:07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沈蓮舟</U>在 <I>2005/09/01 01:00am</I> 發表的內容:</B>
lh1041前輩
在下有一想法
國外曾用"歲差"計算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沈先生呀!您又令我激動了,您不要覺得好笑,就是要朝這個路子去走呀!就是這樣走的,我們就是這樣走的,我們開始得比國外早一些,但是國外的計算軟件那時比我們先進多了,現在好了,我們也有最先進的計算軟件了,已經全面開始這個工作一段時間了!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1.gif">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沈蓮舟 <B>時間: </B>2005-9-1 09:24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慚愧 汗顏
感謝前輩指導
在下又有一問
煩請前輩雅量,寬宥在下多言
歲差 在計量上,好像是以 26000年為準
可否推算出,當時與現今天文上的差異
另由此點
能否假設青龍及白虎方,其天文座標下有另一葬墓群.
因為此種葬法,應有傳承以及連續性(畢竟氣吞山河之輩,不只ㄧ個)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09:27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戈巴契夫</U>在 <I>2005/09/01 01:05am</I> 發表的內容:</B>
銳山大大安安:
小弟在尋龍點穴上是全然不通,但看了此文此圖後,有些感想,應可以參考參考
1:古人應當有東向龍,西向虎的野i能是以星宿位差來評斷距離,而非現下的距離丈量
於此謝謝~~~感恩!!!</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戈巴契夫先生的論點中,除了第3點我個人不能認同外,第1.2.4三點看法很有價值。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1.gif">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戈巴契夫 <B>時間: </B>2005-9-1 09:37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01 01:27am</I> 發表的內容:</B>
戈巴契夫先生的論點中,除了第3點我個人不能認同外,第1.2.4三點看法很有價值。</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lh1041大大安安:
老大哥您辛苦了,打了那麼多字,也著實讓小弟歎為觀止,大開眼界啊
其實第三條的部分,確實是個謎,小弟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何用途,是誤放嗎,好像又不太可能,當然更不可能放兩條腿當作烤肉嘛!!!所以才想是不是台階,或著是該童犯錯,若有小弟想歪的地方,還請見諒...^_^...
於此謝謝~~~感恩!!!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無鹽蛇蠍 <B>時間: </B>2005-9-1 09:46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01 01:27am</I> 發表的內容:</B>
戈巴契夫先生的論點中,除了第3點我個人不能認同外,第1.2.4三點看法很有價值。</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第三點嘛
感性些的說法是(還是有些殘忍)
截下雙足為憑記
指引東龍是為的
免失路逕可醒惕
輪迴來世再結膩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09:50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沈蓮舟</U>在 <I>2005/09/01 01:24am</I> 發表的內容:</B>
慚愧 汗顏
感謝前輩指導
在下又有一問
煩請前輩雅量,寬宥在下多言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我們先來談歲差的定義,這可能有助於我們的思考,哈哈,老頭子不知道還記不記得十份準確。應該是准的:
嵗差是指地球自轉軸的進動引起春分點位移的現象。在日、月的引力作用下,地球自轉軸的空間指向並不固定,呈現為繞一條通過地心並與黃道面垂直的軸線緩慢而連續地運動,大約25800年順時針向(從北半球看)旋轉一周 , 描繪出一個圓錐面 。此圓錐面的頂角等於黃赤交角 23.°5 。 於是天極在天球上繞黃極描繪出一個半徑為 23.°5 的小圓 , 也使春分點沿黃道以與太陽周年視運動相反的方向每 25800年旋轉一周 ,每年西移約 50.″3 。 這種由太陽和月球引起的地軸的長期進動(或稱旋進)稱為日月歲差。此外,在行星的引力作用下,地球公轉軌道平面不斷地改變位置,這不僅使黃赤交角改變,還使春分點沿赤道產生一個微小的位移,其方向與日月歲差相反,這一效應稱為行星歲差。行星歲差使春分點沿赤道每年東移約0.″13。日月歲差和行星歲差的綜合作用使天體的座標如赤經、赤緯等發生變化,一年內的變化量稱為周年歲差。此外,根據廣義相對論,旋轉物體的自轉軸會在空間產生相對論性進動,稱為測地歲差。地球的測地歲差為1.″98/世紀,方向為逆時針向。
與此相關的還有一個概念:章動。
章動是指在天文學上天極相對於黃極的位置除有長週期的歲差變化外,還有許多短週期的微小變化。引起這種變化的原因是地球相對於月球和太陽的位置有週期性的變化,它所受到的來自後兩者的引力作用也有相同週期的變化,使得地球自轉軸的空間指向除長期的緩慢移動(歲差)外,還疊加上各種週期的幅度較小的振動,這稱為章動。歲差和章動的共同影響,使得真天極繞著黃極在天球上描繪出一條波狀曲線。月球軌道面(白道面)位置的變化是引起章動的主要原因。月球軌道對黃道的升交點黃經的變化週期約18.6年,章動中最主要的一項就具有這一週期。章動使得春分點在黃道上和黃赤交角對於各自的平均位置產生週期性的振盪,振幅分別可達17″2和9″2。因而使得天體的座標如赤經、赤緯等都發生變化。
從以上出發就可以貫徹您的意圖了。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戈巴契夫 <B>時間: </B>2005-9-1 10:07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01 01:55am</I> 發表的內容:</B>
好!戈巴契夫先生、無鹽蛇蠍版主,您二位再深入考慮一下!</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lh1041大大安安:
老大哥啊~~~小弟平時不太愛用頭腦,那就讓小弟展個長才,起支卦來問問,看看是何原因,再上呈告知好嗎
於此謝謝~~~感恩!!!
ps:反正參考著玩嘛!!!...^_^...</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10:42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01 00:22am</I> 發表的內容:</B>
啟征西河.《紀年》云.
《北堂書鈔》卷一三帝王部
案:《存真》、《輯校》作“二十五年,征西河”.所據為《路史‧後紀》卷一三注,見本書附錄.
《帝王世紀》︰“(啟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研版主,現在沒人了。我可以好好整理思路了,哈哈,雖然神交已久,還是要說一聲“遲復為歉”!
我的意見是“堯陽城也可能在濮陽”。因爲“禹陽城在王城崗”是不能推翻“堯陽城在濮陽”的,要證明您這個學説是偽的,必須找正面資料,而正面資料對您是有利的,參見我在第一頁的帖子裏的地望根據。因爲上古時代人群時常大規模遷徙,比如到商代時還有“商都八遷”的説法,那麽在比商朝更遙遠的時代,遷徙是經常的,因此“堯陽城”與“禹陽城”不在一個地點是完全沒問題的。問題是您怎麽回答堯的年代問題,也就是說,如果堯是墓主人,那麽堯在6500年左右就必須存在,這樣如何解釋這個推論與文獻年代的矛盾呢?這纔是問題所在。這也就是爲什麽我說如果您這個學説成立,中國上古史的年代學標尺就要推倒重來。
哈哈!現在我成了您的學説的辯護者了。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11:32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好,我們來討論一下:《左傳.昭公十七年》“衛,顓頊之虛也,故為帝丘。”
1.您的意見是翻譯成:“現在(指春秋時)衛國的範圍,是顓頊的墳墓,以前是五帝的墳墓。”
我覺個這句話這樣翻譯有些奇怪,因爲在顓頊以前,五帝還沒有全部出場呀,怎麽就說顓頊“以前”這個地方是五帝的墳墓了呢?要是說這裡的“以前”二字指的是昭公十七年説話者為起算點之前,那麽這句話不就有點重復了嗎?又説是顓頊的墳墓,又説是五帝的墳墓,這好像有點兒沒話找話。
2.我的意見是:“現在(指春秋時)衛國的範圍,是顓頊的墳墓,所以把它叫做帝丘。”
又或者是:“現在(指春秋時)衛國的範圍,是顓頊的統治中心所在,所以把它叫做帝丘。”
這裡的第二种譯法,把“虛”作爲“城市”、“居民聚居點”這個意義來理解,因爲我覺得“虛”,比如“殷墟”乃商都所在,作爲“城市”、“居民聚居點”解亦無不可,再看《山海經》“虛”或“墟”作爲“城市”或者“居民聚居點”來理解也可以。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11:40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另外,粵語中“趕集”就稱為“趁墟”,在南方各方言區,“墟”、“圩”皆可作“集市”解,少數民族用這個詞的也有。
上面就是我的大體思路。<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02.gif">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 05:30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 這篇文章最後由研究京氏在 2005/09/01 09:42am 第 1 次編輯 ]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01 03:32am</I> 發表的內容:</B>
好,我們來討論一下:《左傳.昭公十七年》“衛,顓頊之虛也,故為帝丘。”
1.您的意見是翻譯成:“現在(指春秋時)衛國的範圍,是顓頊的墳墓,以前是五帝的墳墓。”
我覺個這句話這樣翻譯有些奇怪,因爲在顓頊以前,五帝還沒有全部出場呀,怎麽就說顓頊“以前”這個地方是五帝的墳墓了呢?要是說這裡的“以前”二字指的是昭公十七年説話者為起算點之前,那麽這句話不就有點重復了嗎?又説是顓頊的墳墓,又説是五帝的墳墓,這好像有點兒沒話找話。
2.我的意見是:“現在(指春秋時)衛國的範圍,是顓頊的墳墓,所以把它叫做帝丘。”
又或者是:“現在(指春秋時)衛國的範圍,是顓頊的統治中心所在,所以把它叫做帝丘。”
這裡的第二种譯法,把“虛”作爲“城市”、“居民聚居點”這個意義來理解,因爲我覺得“虛”,比如“殷墟”乃商都所在,作爲“城市”、“居民聚居點”解亦無不可,再看《山海經》“虛”或“墟”作爲“城市”或者“居民聚居點”來理解也可以。</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ok,您将虚字翻译为城市,而且有方言旁证.貌似您的说法更有道理.
关于<左轉>的这句话,帝字是另外一个重点.经部文献,活着的王称王,死掉的称帝,对吧.帝未必就是五帝,小的一时着急,译成五帝了.这个帝跟上帝还是不一样的,上帝是一个专有名词,而帝字,是死后被祭祀的王的通称.所谓三皇五帝,皇/王是一个东西,现在南方方言里,还是皇/王不分的.
尝试翻译:
卫,顓頊之虚,故为帝丘.
現在(指春秋時)衛國的範圍,是顓頊的統治中心所在,以前它是帝墓之封土所在地。
关于土壤肥力问题,可能古人并不知道间种一回苜蓿就可以解决问题,且不知施肥,所以有换耕地现象.
从出土文物看,有石器/陶器,无铜器.商代已经有铜器了.这个墓葬在商以前应该没有问题,关键是在商以前多远?彩陶应该也是一个可以参考的东西.
且不论若是尧墓,会对目前的上古史时间坐标产生多大影响,试问:
顓頊/共工/轩辕之说,有多少文献依据呢,或者必尧说的文献依据更多?
说是尧,证据见上,小的总结一下:
1)地望在河南某阳地;
2)身高/体型/星宿方位,跟传说资料符合.
3)感赤龍而生,有人骑龙图案.
4)<庄子>有乘龍游于六合之外的记载,死后乃无所待,活得大宗师的自有.似乎不但是寓言,也是先民墓葬法式观念的流传,在先民观念里,此时是完全没有拘束了.
小的之所以看重<庄子>,因为<庄子>在诸子里面是一部奇怪的书,他的师承来历是个迷,认为是黄帝之流似乎是合适的,但若认为是老子之高第,貌似有问题.他的出发点,超脱生死之说,并不是来自老子.那么是什么呢?是不是观念里的真实?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 05:54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另外,小的以前对圣经很感兴趣,尝试阅读,但没读到新约就停止了.
在小的印象里,舊約里面,提到先知看到在遥远的东方,有人在一个巨大的三个脚的锅里吃饭.这个三脚大锅,就是鼎或者三足陶器了.在舊約时代,西方犹太人东迁之前,诺亚方舟传说之後.
小的之所以认为是帝尧,主要的直觉是,
一/若中原确实是西方白种人之分化后裔,犹太人东迁泽布,则文明系统,应该跟圣经有衔接.而中华文明跟圣经系统,完全没有关系,是自成体系的.
二/古代洪水的传说.就算是共工/顓頊/黄帝,墓主的年代也应该在史前洪水时期,即,大约1.2万到8000年以前.所以,6500这个数字,小的还嫌晚.
小的之意:
墓主可能是尧,甚至更早.依据年代來看,尧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濮陽这个地方,似乎还应该再进行挖掘研究,起码帝尧非常可能葬在这里,而目前挖出来的,不太象尧,而貌似尧的后裔.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 06:05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好,我們先來看看早期農業的“三年輪耕制”的證據:
重建的華北原始耕作方式必須與我國古代文獻互相印證.古籍中所言土地耕方式須從菑、新、畲三詞的意涵去尋索。為方便計,先徵引《爾雅•釋地》:“田,一歲曰菑。[郭璞]注:今江東呼初耕地反草為菑。二歲曰新田。注:《詩》曰:於彼新田。三歲曰畲。注《易》曰:不菑畲。畲音佘。
《尚書》和《詩經》有關此三名詞者,徵引如下:
《尚書•大誥》:“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疏引孔穎達《正義》曰:“…菑謂殺草,故治田一歲曰菑,言其始殺草也。”
《詩•小雅•采芑》:“薄言采芑,於彼新田,於此菑畝。”
芑有兩個解釋,一是“白苗嘉穀也”,也就是粱,但此詩所指的芑是野菜:“芑菜,似苦菜也,莖青白色,摘其葉,白汁出,肥可生食,亦可蒸為茹.”野菜的解釋是正確的,因為只有野菜才可以出現於已播種糧食的新田的邊緣和平整待播的苗畝,白苗嘉穀是不可能在待播的菑畝上出現的。動詞是采,不是獲,也明顯是指野生植物,再就是《詩•小雅•大田》:“以我覃耜,俶載南畝……。”鄭箋:“俶讀為熾。”疏:“入地曰熾,反草曰菑。”解釋“像載”較詳的是郝懿行的《爾雅義疏》:“蓋田久蕪萊,必須利耜熾菑,發其冒橛,拔彼陳根,故雲反草。江南以首春墾草為翻田,江北以初冬耕田為刷草,皆與菑義合。”橛字有多種意義;郝氏義疏中的橛,應系“禾稼之殘餘。”《詩•周頌•臣工》:如何新畲?于皇來牟。”這很明顯地說明,小麥和大麥只種在第二年的新田和第三的畲田,同時也反映第一年的菑田是不播種的。
《周易•無妄》:“不耕獲,不菑畲”不能以科學原理解釋,因為這兩短句是用以比喻為人臣之道以測吉凶的。孔穎達《正義》:“不耕獲,不菑畲”者,六二處中得位,盡於臣道,不敢創首,唯守其終。猶若田農不敢發首而耕,唯在後獲刈而已;不敢菑發新田,唯治其畲熟之地,皆是不為其初,而成其末,猶若為臣之道,不為事始,而代君有終也“。⑥
綜合《尚書》《詩經》諸節及《爾雅•釋地》菑字涵有三義:(1)第一年開墾和重新清理的土地,暫不播種。最早的資料《尚書•大誥》:“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種“最清楚地指明茁在播先。(2)所謂“反草”實際上是指翻土這一工序,翻過之後,植物殘體才會在土壤中逐漸腐爛。(3)菑的音義都含有“殺”意,就是反映翻土或“反土”的主要目的在“殺草”,也就是把所有的殘根敗葉,都化為腐質。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 06:30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 這篇文章最後由研究京氏在 2005/09/01 01:22pm 第 1 次編輯 ]
[ 這篇文章最後由研究京氏在 2005/09/01 01:20pm 第 1 次編輯 ]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01 10:05am</I> 發表的內容:</B>
好,我們先來看看早期農業的“三年輪耕制”的證據:
重建的華北原始耕作方式必須與我國古代文獻互相印證.古籍中所言土地耕方式須從菑、新、畲三詞的意痕`:今江東呼初耕地反草為菑。二歲曰新田。注:《詩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呵呵,受教受教:)
老伯淹通,简直骇人.您的学问比小的接触过的任何一位先生都要淹博宏通,气势可比章太炎先生,精微之处却有过之.您不教授,跟钱锺书先生有得一拼.
大约是求索之深,力争朝夕.仰止,仰止.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 07:07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 這篇文章最後由研究京氏在 2005/09/01 01:43pm 第 1 次編輯 ]
"利涉大川""不家食",就是迁移游牧?
爻辞多有利涉句,一直不解.依迁移说则可解.
涉者,坎/坤/震.
回头查阅<周易集解纂疏>,发现虞翻注说卦变,竟然用了"或曰"字样.旁通/某卦从某卦来,易学界一向以为是虞翻自创.看来这个说法也有问题.<纂疏>这本书,还要好好阅读.
都要感谢老伯:)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2 01:57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這幾天網絡不知怎麽搞的,磕磕絆絆,迫使我到現在才能回復。
研版主,我又臉紅了,我哪敢跟前輩諸位先生相比,實不敢當。
“帝堯說”甚爲新穎,沒有人提過這個學説,您要是有興趣,不妨作一文章,呈諸某聲名赫赫的大家,或可一舉打開局面也未可知。只是目前學界門戶之見、彼此成見似甚深,要選對角度才行,不然會遭到主流抵制。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2 02:11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01 05:57pm</I> 發表的內容:</B>
這幾天網絡不知怎麽搞的,磕磕絆絆,迫使我到現在才能回復。
研版主,我又臉紅了,我哪敢跟前輩諸位先生相比,實不敢當。
“帝堯說”甚爲新穎,沒有人提過這個學説,您要是有興趣,不妨作一文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多谢老伯指点:)
小的本来是训诂出身,对训诂之儒没有兴趣:)
小的只愿得闻大道,奈何国内学术界至今尚不知道是否有大家擅长卜筮!!
小的前途未定,自觉与道有缘,是以很珍惜如今炒股/读书的日子.来到术数纵横,又得到銳山先生/壬遁版主/龙尊版主/老伯及诸位网友提携,自觉日有进益,于愿足矣.若非女友总督促小的赚钱,小的自己一日三餐,青菜豆腐可過百年,视皮囊臭腐耳.贵如可得,当遂小的心愿.否则贵不如富,富又能以道兼济,是小的心愿.官场/系统,恐非小的之地.
一些或许有的假设,给老伯参考就够了.
再次表示感谢:)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2 02:30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01 06:11pm</I> 發表的內容:</B>
多谢老伯指点:)
小的本来是训诂出身,对训诂之儒没有兴趣:)
小的只愿得闻大道,奈何国内学术界至今尚不知道是否有大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您看我在這三篇文章裏講的經歷,就明白中國真正的傳統術數在民衆之中,“禮失而求諸野”是也,比如那幾個盜墓賊出身的老頭於相墓之術研究極深,只是他們沒什麽“文化”或者乾脆說沒有“學歷”上不得臺面而已。卜筮之術,您現在已經很精深了,而要是能得一隱於人群中的高人稍加指點,則由此入於道矣。至於學界諸大家,或囿於門戶之見,或限於師傳之說,或慾以此牟利,或徒負盛名而屍位素餐......如此種種,皆非求大道之人,不足與語也。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2 03:39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老伯,关于鉴定年代问题,忽然想到原子裂变,原子间的互相渗透.
关于裂变.可能需要含有放射性元素,才能鉴定,不知陶器中是否含有放射性元素,估计可能性不大,古人总不会住在铀堆上吧,何况这些放射性元素,自然界本来就少.
关于原子间的互相渗透.小的中学之时,物理教材上有一个实例,说,两种不锈金属上下叠加放在一起,百年之后,则两种金属表面的原子已经互相渗透到另一种金属里面.这个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并且根据渗透程度,可以计算出物品放在一起的年代.陶器或者骨器中,必然含有土壤中的其他原子,只是该如何计算,是个问题.而且理论虽然成立,操作也很困难.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戈巴契夫 <B>時間: </B>2005-9-2 03:56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 這篇文章最後由戈巴契夫在 2005/09/01 07:57pm 第 1 次編輯 ]
求卦辭:那個小孩的兩條脛骨為何要放置在墓穴主人的墓庭之中,而非放置在該童的童墓之中,及其一切相關事項</FONT>
西元 2005 年 9 月 1 日 19 時 51 分 陰曆 94 年 7 月 28 日
┌─────────────────┐時日月年 空 驛 桃 貴 羊
│ DESTINY命理網 手動起卦 │ 亡 馬 花 人 刃
│Destiny.xfiles.to│壬戊甲乙 午 寅 酉 丑 午
└─────────────────┘戌子申酉 未 未
震木遊魂卦:澤風大過 巽木本宮卦:巽為風
【六獸】【伏 神】 【 本 卦 】 【 變 卦 】
朱雀 妻財— —丁未土 ╳ ——→辛卯木 兄弟———世兄弟
青龍 官鬼———丁酉金 辛巳火 子孫——— 子孫
玄武 子孫 庚午火 世父母———丁亥水 ○ ——→辛未土 妻財— — 妻財
白虎 官鬼———辛酉金 辛酉金 官鬼———應官鬼
螣蛇 兄弟 庚寅木 父母———辛亥水 辛亥水 父母——— 父母
勾陳 應妻財— —辛丑土 辛丑土 妻財— — 妻財
--------------------------------------------------------------------------------
本卦:
卦辭:大過:棟橈,利有攸往,亨。
象曰: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無悶。
彖曰:大過,大者過也。 棟橈,本末弱也。 剛過而中,巽而說行,利有攸往,乃亨。大過之時義大矣哉!
上六:過涉滅頂,凶,無咎。
象曰:過涉之凶,不可咎也。
九四:棟隆,吉﹔有它吝。
象曰:棟隆之吉,不橈乎下也。
--------------------------------------------------------------------------------
變卦:
卦辭:巽:小亨,利攸往,利見大人。
象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彖曰:重巽以申命,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上六:巽在床下,喪其資斧,貞凶。
象曰:巽在床下,上窮也。 喪其資斧,正乎凶也。
九四:悔亡,田獲三品。
象曰:田獲三品,有功也。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戈巴契夫 <B>時間: </B>2005-9-2 04:36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好扯的答案,墓穴主人是過勞死,小孩的腿僅僅是因當時風氣,以擋煞為用,因此截放於墓庭之中
且從此卦可以知道,該墓週遭原先應有河湖護墓,小孩脛骨也是護墓為主要用途,以及替代勞動為由,私自截放,時代背景,此人必是王冑貴族
本卦在大過,大者過而亨,是為王冑貴族,變卦巽為風,是為過勞死,一個為國為民的王者,過勞而死,守護者眾,因此該目中陪葬之人,應皆為自願
為何而放,變卦巽為風,又代表邪煞,是因煞而用之,大過本末弱,亦為守護,因此評斷當時必有河湖護墓,該墓一切皆以形擋煞
此卦中尚有替代之意,大過亦替代,巽風亦為勞動,尚有替代勞動的意向,因此,此童當時之截,亦是一種替代明君,為其勞動的型式
大致上由該卦所見之初步便是如此,如有疑問,大家一同探討之
於此謝謝~~~感恩!!!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2 05:47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戈巴契夫</U>在 <I>2005/09/01 08:36pm</I> 發表的內容:</B>
好扯的答案,墓穴主人是過勞死,小孩的腿僅僅是因當時風氣,以擋煞為用,因此截放於墓庭之中
且從此卦可以知道,該墓週遭原先應有河湖護墓,小孩脛骨也是護墓為主要用途,以及替代勞動為由,私自截放,時代背景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戈巴契夫先生卦技高明呀!主要是起卦時心誠,不然也不會把卦起到這個地步,只是先生不精於考古學術,所以對此卦象解説有的地方不符合古人的心理和習俗,但卦本身是沒問題的。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戈巴契夫 <B>時間: </B>2005-9-2 06:02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 這篇文章最後由戈巴契夫在 2005/09/01 10:03pm 第 1 次編輯 ]
lh1041大大安安:
老大哥啊~~~
等您回答等好久了,您跑去吃宵夜嗎,您那邊有啥好宵夜要記得介紹喔!!!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02.gif">
小弟不才確實對考古毫無所知,因此有許多地方解得有誤,還請見諒,若老大哥您肯指點一二,小弟將深深感激您的恩惠
其實小弟覺得起卦是一個很累的工作,誠心不敢當,但是心意要專這倒是累的主因,否則早就起了,不會到剛剛才起,因這一兩天顧颱風,精神狀況並不理想,深怕起卦起得有誤,因此才會在方才晚間七點多起卦,讓您久等,還請見諒
而老大哥您的才識淵博,本就讓小弟佩服不已,如若可以,還請提點一番,謝謝您了...^_^...
於此謝謝~~~感恩!!!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沈蓮舟 <B>時間: </B>2005-9-2 08:29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lh1041前輩大安:
在圖一
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90/B9CFA4@_1125591862.jpg</P><P>有可能是立體嗎?
在下意思是 人. 龍. 虎. 原意是否表達站立的.(參北斗的意思)
只是 當時星體與現今,已有不同.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2 08:50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戈巴契夫</U>在 <I>2005/09/01 10:02pm</I> 發表的內容:</B>
lh1041大大安安:
老大哥啊~~~
等您回答等好丰h吃宵夜嗎,您那邊有啥好宵夜要記得介紹喔!!!
小弟不才確實對考古毫無所知,因此有許多地方解得有誤,還請見諒,若老大哥您肯指點一二,小弟將深深感激您的恩惠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對不起,遲到了,我不是跑去吃宵夜,而是家裏人硬叫我打麻將,說陪我散散心,咳,都不知道是我陪他們散心還是他們賠我散心。
戈巴契夫先生客氣了,以後別那麽客氣好吧?我們就像朋友相見一樣,有說有笑才能交流出好東西來呀,而且日子久了,您也會發現我也是見識淺薄的。
說到此學習,我要向您學習纔是真的,因爲我很難見到一個人起卦起得到這個地步的,除了修行之人以外。現代人誠心誠意的人少了,沒有古人那麽少干擾,所以有時不是卦斷得不好,而是起卦時心意不誠,起的卦帶出來的信息量不夠。我的解説您看第四篇,在對應一下您的卦象,就看出來了。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2 08:55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沈蓮舟</U>在 <I>2005/09/02 00:29am</I> 發表的內容:</B>
lh1041前輩大安:
在圖一
有可能是立體嗎?
在下意思是 人. 龍. 虎. 原意是否表達站立的.(參北斗的意思)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駭然呀!沈先生,您已經十分接近了,您是不是修行之人?爲什麽直感那麽好?現在媒體也有很多報道解説,都是那些記者面對面採訪當事人所寫的,但是因爲意識形態的緣故,總是寫得半真半假,比起您來還差很多!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戈巴契夫 <B>時間: </B>2005-9-2 09:16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02 00:50am</I> 發表的內容:</B>
對不起,遲到了,我不是跑去吃宵夜,而是家裏人硬叫我打麻將,說陪我散散心,咳,都不知道是我陪他們散心還是他們賠我散心。
戈巴契夫先生客氣了,以後別那麽客氣好吧?我們就像朋友相見一樣,有說有笑才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lh1041大大安安:
老大哥啊~~~
您不提醒小弟,小弟還真沒注意到,此卦之中的兵刃刀險啊,這一搭配下,先前解的,錯誤連連啊
澤金滅木啊~~~救治不及,病死的啊~~~真他奶娘的,小弟還犯這種錯,真是不應該啊~~~
謝謝老大哥您的提醒,小弟的失查,實在有愧於五聖先祖,巽風變成了藥物,這變成了故意截肢,而非自願為截,以人為藥,還真殘忍
如若小弟有誤,還請老大哥多提點提點一番
於此謝謝~~~感恩!!!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沈蓮舟 <B>時間: </B>2005-9-2 09:27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前輩大安:
在圖二
龍口向南
虎則向北
試想: 北方一向是文明起源,而南方往往難以調伏......
再則 ㄧ向是北強南富.......
未知是否有此意涵?
不知是否想偏了?
有些讖語的味道.....見諒.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2 11:24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沈蓮舟</U>在 <I>2005/09/02 01:27am</I> 發表的內容:</B>
前輩大安:
在圖二
龍口向南
虎則向北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這個我倒是沒看出來。讓我再想想。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2 11:31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01 07:39pm</I> 發表的內容:</B>
老伯,关于鉴定年代问题,忽然想到原子裂变,原子间的互相渗透.
关于裂变.可能需要含有放射性元素,才能鉴定,不知陶器中是否含有放射性元素,估计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你這下問到我的死穴了,我對這個一竅不通,現在已經把您的建議交到技術人員那裏了,他們剛剛才看到,不知道他們去怎麽研究了。
研版主,您不去作學術,我很難過。不要管教你的教授怎麽樣嘛,反正你先把學歷修出來,再找一個研究平臺,您自個兒玩,有了一定頭銜后,帶幾個學生一塊兒玩,多好!老了就歸於平淡,還是自個兒玩!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2 11:35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戈巴契夫</U>在 <I>2005/09/02 01:16am</I> 發表的內容:</B>
lh1041大大安安:
老大哥啊~~~
您不提醒小弟,小弟還真沒注意到,此卦之中的兵刃刀險啊,這一搭配下,先前解的,錯誤連連啊
澤金滅木啊~~~救治不及,病死的啊~~~真他奶娘的,小弟還犯這種錯,真是不應該啊~~~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我害怕了,大家快來看戈巴契夫大大這篇!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2 12:07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研版主說了以下建議:只有銳山大大发表了看法.然后就没有研究风水的先生发言了.这么重要的穴,正好检验各家方法,怎么反倒不讨论了?玄空大卦,飞星,峦头...........各派看此墓如何?主何吉凶?为何尸身保存如此之好?都不说,是各家方法都对了吗?都没有用了吗?搞不懂.......若说没有地图,不是网上有个免费的系统可用吗?若说地理变迁的缘故,那么此地的古代地理,lh1041老伯不是也交代了吗?起码讨论一下,此墓用的是先天卦还是后天卦嘛!!!!!!不解,不解.
以上以我從嚴版主在本版的貼子中轉貼的,圖片裏我交代了四組圖都在一個子午綫上,可以驗證一下各派理氣的來源呀!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2 03:48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02 03:35am</I> 發表的內容:</B>
我害怕了,大家快來看戈巴契夫大大這篇!</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戈兄此卦小可校對過,大過變巽,對此童而言,是死卦.連墓葬所在方位都絲毫不差.幼童脛骨被取齣,放在墓主腳下,均閤卦象.兩變爻均被之卦尅製,化作巽之妻/兄,利子孫與官鬼,是當時認為如此做有利墓主.
另外,卦中關于刑的信息非常強烈.本卦含自刑,之卦世爻被刑........
此卦信息非常多,而且多不可解,搞不明白:)
關于做學術的事情,容小人再想想.因為齣身章黃學派,導師又是國內知名的訓詁學者,又一直期待小人囬去,師承跟敦煌學淵源也很深.但敦煌學訓詁部分,張湧泉先生已經在做,而且做的非常好,訓詁小人又不想做.改脩經部的話,若擇校/擇師不慎,也是問題.小人倒一直欽仰山東大學劉曉東先生經學,隻是這樣的博士,畢業落在普通高校,沒有必要的科研經費及資料,就是廢掉暸,又是何苦?小人碩士期間本有意讀博,隻是看到同門諸師兄畢業後的去嚮,不免辛灰意冷.
多謝老伯,多謝多謝:)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001.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001.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01.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01.gif">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文抄公 <B>時間: </B>2005-9-2 05:26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 break-all?>以上以我從嚴版主在本版的貼子中轉貼的,圖片裏我交代了四組圖都在一個子午綫上,</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P>
http://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90/12_1125331235.jpg</P>
<P>
感謝前輩提供的另類風水歷史資料! 很欣慰能在術數網中看到了這難得且濃厚的學術討論氣氛!
請問lh前輩, 上文所指的子午線是否天文中的正北/ 極北 ?晚輩覺得在那蚌圖上哪人頭腳若是正南正北, 哪在圖上座標又會否是子午線?而這兩者的夾角的相差是否正好是磁北和正北的夾角 相等?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文抄公 <B>時間: </B>2005-9-2 05:47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
<P>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90/first20dragon_1125625214.jpg</P>
<P>這是用google earth拍下的地勢圖, 圖中清楚可以看出其祖山由西向東走, 黃河在其西南方經鄭州後大曲轉向北方向走,
然而這墓穴卻是坐南朝北, 而大黃河水在右東方, 故其山脈脈路應該是隨水勢從西而東, 再而南到北了
其龍身這未算完全止住, 直至.....</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2 06:14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 break-all?><B>下面引用由<U>文抄公</U>在 <I>2005/09/02 09:26am</I> 發表的內容:</B>
(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90/12_1125331235.jpg)
感謝前輩提供的另類風水歷史資料! 很欣慰能在術數網中看到了這難得且濃厚的學術討論氣氛!
請問lh前輩, 上文所指的子午線是否天文中的正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P>
文抄公先生,好幾天不見,打個招呼先!
子午綫是正北不是磁北!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2 06:15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 break-all?><B>下面引用由<U>文抄公</U>在 <I>2005/09/02 09:47am</I> 發表的內容:</B>
其龍身這未算完全止住, 直至.....</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P>
雖然看不到圖,但您的描述已經很清楚暸.隻是"龍身沒完全止住"是何意?山勢未止么? </P>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覓景 <B>時間: </B>2005-9-2 07:27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 這篇文章最後由覓景在 2005/09/02 11:37am 第 1 次編輯 ]
帮大家添点资料. 给和我一样需要补课的网友.
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face/<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gif
濮阳,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é?3" target="_blank" >http://zh.wikipedia.org/wiki/???é?3</A>
不知图中这位是谁?
<a href="http://www.puyang.gov.cn/lxfc/lsyj/06.asp" target="_blank" >http://www.puyang.gov.cn/lxfc/lsyj/06.asp</A>
这有几张照片.
<a href="http://bulo.163.com/article/-4KO7-SO1cRB.html" target="_blank" >http://bulo.163.com/article/-4KO7-SO1cRB.html</A>
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蚌塑图破释.
<a href="http://www.showe.net/web/ja/class_detail.asp?classid=645&id=23" target="_blank" >http://www.showe.net/web/ja/class_detail.asp?classid=645&id=23</A>
这篇很长, 参考一下吧.
20世纪后半期学术新趋势的若干特点
<a href="http://www.confucius2000.com/scholar/20cnygsc/0401.htm" target="_blank" >http://www.confucius2000.com/scholar/20cnygsc/0401.htm</A>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2 07:40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FONT face=標楷體><FONT size=4>以二十八宿風水學理論,只有皇帝是墳子午向,而45號墓主應是《天官書》所說中官北極位置,以正北論,頭骨應是面向帝星,中官又表示「太一」所居位置,以宮廷為中心,「太一行九宮」,即風水「吊宮」理論.
這幾天看到各位是以古籍推斷此墓墓主應屬何年代,小弟有個大膽假設,當發現此墓時候,相信應該有記錄各文物準確度數,那便好辦,相信可估計當時下葬時侯,墓主頭骨必定對應於帝星,從墓中骸骨排列看到,可清楚知道古人概念天人感應論,星座代表人間君臣,相信當時沒有偏移.
那可從出土當天墓主頭骨度數,對應帝星度數差距,再來推斷當年帝星位置距度,從出土度數與追朔當年度數,以頭骨面向帝星為準,從而估計墓主屬何年代,按照理論推算.(附圖)
</FONT></FONT>http://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90/001.jpg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2 08:04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至於研究京氏版主提到,沒有其它風水先生來談及,相信有幾個問題.
風水術各派也宗唐末楊筠松,最遠至東晉郭璞,而小弟是反其道而行,早兩三年前已大肆推廣為是京氏易發展而來無論相信與否,也只得二千年左右,現在要大家推至6500年前,又何來有資料來斷談何容易?但在風水術中,有一派是運用天文曆法理論,相信此派大派用場了!至於形派來說,要視乎當年地形而定,要達到精緻地步,相信相當困難!</FONT></FONT></FONT>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2 08:36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 break-all?><B>下面引用由<U>銳山</U>在 <I>2005/09/02 12:04pm</I> 發表的內容:</B>
至於研究京氏版主提到,沒有其它風水先生來談及,相信有幾個問題.
風水術各派也宗唐末楊筠松,最遠至東晉郭璞,而小弟是反其道而行,早兩三年前已大肆推廣為是京氏易發展而來無論相信與否,也只得二千年左右,現在要大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P>
對不起,小的不暸解風水術髮展史,在先生文中讀到一點,是以不明就裏,還請見諒.從墓葬資料來看,此墓使用暸天人感應理論,故推斷為上古風水術/巫術.也可斷定從郭璞<葬書>和傳說中的<青囊>等流變至今的風水術的源頭非常之早.先生茍能用<京氏>上推,一探古法奧祕,則實在是吾等之福:)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2 08:38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 break-all?><B>下面引用由<U>銳山</U>在 <I>2005/09/02 11:40am</I> 發表的內容:</B>
這幾天看到各位是以古籍推斷此墓墓主應屬何年代,小弟有個大膽假設,當發現此墓時候,相信應該有記錄各文物準確度數,那便好辦,相信可估計當時下葬時侯,墓主頭骨必定對應於帝星,從墓中骸骨排列看到,可清楚知道古人概念天人感應論,星座代表人間君臣,相信當時沒有偏移.
那可從出土當天墓主頭骨度數,對應帝星度數差距,再來推斷當年帝星位置距度,從出土度數與追朔當年度數,以頭骨面向帝星為準,從而估計墓主屬何年代,按照理論推算</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P>
先生這個思路,跟老伯髮現此墓的感覺應該是一緻的,該當可行!!!
先生堪稱功力深厚/冰雪聰明啊,珮服珮服:)))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2 08:42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 break-all?><B>下面引用由<U>銳山</U>在 <I>2005/09/02 11:40am</I> 發表的內容:</B>
以二十八宿風水學理論,只有皇帝是墳子午向</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P>
請教先生,普通人傢之墳,若子午嚮會如何?小的傢鄉,亂葬崗上的墳,基本都是子午嚮的.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戈巴契夫 <B>時間: </B>2005-9-2 08:58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 break-all?><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02 03:35am</I> 發表的內容:</B>
我害怕了,大家快來看戈巴契夫大大這篇!</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P>
lh1041大大安安:
老大哥啊~~~
是不是小弟講錯話了,如果是如此,小弟跟您陪個不是
對了,搞不好坐南向北的取意在於,頂天立地之象,南為乾天,北為坤地,不知道對各位是否有幫助
於此謝謝~~~感恩!!!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3 01:10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P>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 break-all?><B>下面引用由<U>戈巴契夫</U>在 <I>2005/09/02 12:58pm</I> 發表的內容:</B>
lh1041大大安安:
老大哥啊~~~
是不是小弟講錯話了,如果是如此,小弟跟您陪個不是
對了,搞不好坐南向北的取意在於,頂天立地之象,南為乾天,北為坤地,不知道對各位是否有幫助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P>
戈巴契夫先生安好,沒有沒有,您沒有講錯話,我只是看到您的卦技所斷的結論,立即想起前年一個非洲部落習俗,與先生所斷有大同小異之處,所以讚嘆!一時激動,沒講清楚,抱歉抱歉。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3 01:30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銳山先生在本頁發表的兩個帖子,讀來平平淡淡,但是已經把對這個墓葬的的研究思路基本揭示出來了,按照這兩篇貼子的思路,如果用當今主流意識形態的筆法風格去寫,那麽就是一篇“寫出一篇來一輩子足矣”(評價王國維《殷商先王先公考》之語)的論文,當年有一位先生也寫了一篇與銳山先生思路大體相同的論文,就一舉成名了,大家都認爲這是一篇“寫出一篇來一輩子足矣”的論文。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3 02:16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銳山先生,要是九宮圖之上又配上十二星次看看,又如何?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3 04:17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02 12:42pm</I> 發表的內容:</B>
請教先生,普通人傢之墳,若子午嚮會如何?小的傢鄉,亂葬崗上的墳,基本都是子午嚮的.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以古代來說可能被抄家啦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18.gif"> ,不過我看過不少子午線古墓,後代繁衍,亂葬崗上墳,基本撈亂骨頭,不能言風水,正統來說要視乎龍山砂水穴,這觀念才正確.</FONT></FONT></FONT>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3 04:21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02 06:16pm</I> 發表的內容:</B>
銳山先生,要是九宮圖之上又配上十二星次看看,又如何?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前輩,一個系統是定「位」,一個系統是定「歲」,我想沒有這必要,不知對否?</FONT></FONT></FONT>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3 04:30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 break-all?><B>下面引用由<U>銳山</U>在 <I>2005/09/02 08:21pm</I> 發表的內容:</B>
前輩,一個系統是定「位」,一個系統是定「歲」,我想沒有這必要,不知對否?</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銳山先生,對於十二地支,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十二星次,當然我們也可以把它叫做十二方位,再聯係到“分野”的概念,這樣不是可以把時間和空間聯係起來考慮了麼?一點拙見。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3 05:21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02 08:30pm</I> 發表的內容:</B>
銳山先生,對於十二地支,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十二星次,當然我們也可以把它叫做十二方位,再聯係到“分野”的概念,這樣不是可以把時間和空間聯係起來考慮了麼?一點拙見。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前輩是可以的,十二次是用以觀測日月五星位置運行,和節氣來臨,作為紀年之用,時間標準,但對於6500百年前45號墓墓址來說,或是以二十八宿來定位,而定歲是否有這技術呢?這樣要向前輩虛心請教.
根據天文學史陳遵媯著,十二星次創立估計在戰國時期,十二星次可能是由十二支而來,,為占星之用,而現在某風水派別以十二星次歲星作風水上應期是有相當作用.</FONT></FONT></FONT>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3 05:27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 break-all?><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02 08:30pm</I> 發表的內容:</B>
銳山先生,對於十二地支,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十二星次,當然我們也可以把它叫做十二方位,再聯係到“分野”的概念,這樣不是可以把時間和空間聯係起來考慮了麼?一點拙見。</TD></TR></TABLE></TD></TR></TABLE></CENTER><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1.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1.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1.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1.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1.gif">
地支本身,本是時間,配閤八卦就是方位.有時間/方位,廼有星次!!!
老伯一句話,讓小的明白暸這個案例:
明·郑晓《今言》 │
时间:己巳年
福主:男
问事:仕途吉凶。
乾宫:乾为天(六冲) 坤宫:地雷复(六合)
六神 【本 卦】 【变 卦】
螣蛇 ▅▅▅▅▅ 父母壬戌土 世、己巳○→ ▅▅ ▅▅ 兄弟癸酉金
勾陈 ▅▅▅▅▅ 兄弟壬申金 戊辰○→ ▅▅ ▅▅ 子孙癸亥水
朱雀 ▅▅▅▅▅ 官鬼壬午火 丁卯○→ ▅▅ ▅▅ 父母癸丑土 应
青龙 ▅▅▅▅▅ 父母甲辰土 应、丙寅○→ ▅▅ ▅▅ 父母庚辰土
玄武 ▅▅▅▅▅ 妻财甲寅木 乙丑○→ ▅▅ ▅▅ 妻财庚寅木
白虎 ▅▅▅▅▅ 子孙甲子水 甲子 ▅▅▅▅▅ 子孙庚子水 世
镇星,參宿【火】。
裕陵北狩,令大同守阉裴当问仝筮,得乾之复。寅密附奏曰:“大吉。夫四初应
也。初潜四跃。明年岁在午,其于庚午,跃候也。庚,更新也。龙岁一跃,秋潜
秋跃,浃岁也。明年秋,驾当复矣。繇勿用应,或之。或之者,疑之也。还而复
也。幽然象龙也,数九也。四近五,跃近飞。龙在丑,丑曰赤奋若,复在午,午
色赤也。午奋于丑,若顺也,天顺之也。其于丁象,大明也。位于南火,方也。
寅其生也,午其王也,壬其合也,其复辟也。其当九年之后,岁丁丑,月寅,日
午,合于壬乎?”裕陵心识之。
==================
研究京氏案:此卦断得奇怪。是京房法不错,却非《火珠林》。
丒曰赤奋若,汉代古法也。莫非京氏易占之法,另有传授?
丒年歲次赤奮若,不管赤奮若是何星宿,都是參與到此卦裏來暸.這個例子取歲次斷之,應該和地支之時間/方位斷卦,道理是一樣的:))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3 05:40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 break-all?><B>下面引用由<U>銳山</U>在 <I>2005/09/02 09:21pm</I> 發表的內容:</B>
前輩是可以的,十二次是用以?</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那時候的天文技術已經完全可以定嵗了。
陳遵媯先生的《中國天文學史》寫於此遺址發掘之前,沒有證據支持,所以在學術上作保守論定是可以理解的。而夏鼐先生在此遺址發掘之前也只不過把二十八星宿產生形成的時間推到2800年前,也就是B.C.800左右,此遺址發掘后,夏先生立即就提出了修改他的觀點。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3 05:47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02 09:40pm</I> 發表的內容:</B>
那時候的天文技術已經完全可以定嵗了。
陳遵媯先生的《中國天文學史》寫於此遺址發掘之前,沒有證據支持,所以在學術上作保守論定是可以理解的。而夏鼐先生在此遺址發掘之前也只不過把二十八星宿產生形成 ...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每次與前輩交談也有寶貴東西入袋,很感謝!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47.gif"> </FONT></FONT></FONT>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此贴子已经被原作者于12/8/2005 5:58:55 PM编辑过。]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3 06:20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 break-all?><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02 10:04pm</I> 發表的內容:</B>
研版主,是我賺到了,不是您轉到了,當年我看一些斷卦案例,每一及此總是不明,現在還是一頭霧水,因爲我總是沒有把全部精力放在斷卦上的時間,也就研究不精深,現在您一提醒,我回頭一想,反倒明白了很多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能請老伯解釋一下此卦么?關于<京氏易傳>天幹/星宿問題,小的研究很久,一直沒有很大把握.此法貌似即用古法,跟通行的以地支為主的斷法明顯不同,可能佔事不同.關于天幹/星次,貌似佔大事纔能用,百姓日常用不到.請您賜教:)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3 06:22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這些圖片雖然少,但這是所有圖片的總綱,有了這些圖,其他那些圖片倒也關係不大,我是指在研究方面關係不大,這是實話!至於在其他方面嘛,礙於工作紀律,那就不說為好了。但是我要說的東西,在這幾張圖裏可以完全表達了。
好!銳山先生發話了,老頭子閉關幾日儘快把文章拿出來,各位網友還請盡情討論。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02.gif">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文抄公 <B>時間: </B>2005-9-3 05:28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 break-all?><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02 10:14am</I> 發表的內容:</B>
文抄公先生,好幾天不見,打個招呼先!
子午綫是正北不是磁北!</TD></TR></TABLE></TD></TR></TABLE></CENTER><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
LH前輩好!
謝謝指正!
看來天地之定位, 羅盤指南車未有之前都應該是以天文數據為準!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文抄公 <B>時間: </B>2005-9-3 06:12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 break-all?><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02 10:15am</I> 發表的內容:</B>
雖然看不到圖,但您的描述已經很清楚暸.隻是"龍身沒完全止住"是何意?山勢未止么?</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回研版主:
這是青囊奧語中的第一義
"要識龍身行與止 "
與郭樸 "葬書"中的 "氣 乘風則散, 界水則止" 相應, 不管龍之合水,脈和穴之合水都要兩水相交, 始能生"龍窟"
像此例, 這墓穴的行止大龍之勢應是西北東南(乾巽兼兌震)走向, 以太行山為帳從其南麓發脈, 經鶴璧後降勢剝換, 穿田渡水逶拖後到濮陽到頭為止, 如能正結應收西南東北走向(坤艮)的黃河水作為過堂, 如今只是順水而作而失去正靠, 遇離濮陽城東北方有九曲水橫截(其實有點歪斜)來與黃河合水來止龍氣, 因此有些不足‧
此墓選址可能是以穴前小地區局勢, 又或者是以當時天文角度去估量, 當然還有許多種種因數,如黃河曾多次改道; 下游平原上九曲水亦會經常改道...等等 這點從LH前輩上文中提及的地貌只是渺渺數語, 似有若無, 難以從實際想像, 故只能從平面立體的地圖上來紙上談兵一番吧了!
淺見!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戈巴契夫 <B>時間: </B>2005-9-3 07:01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 break-all?><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02 05:10pm</I> 發表的內容:</B>
戈巴契夫先生安好,沒有沒有,您沒有講錯話,我只是看到您的卦技所斷的結論,立即想起前年一個非洲部落習俗,與先生所斷有大同小異之處,所以讚嘆!一時激動,沒講清楚,抱歉抱歉。</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lh1041大大安安:
老大哥啊~~~
此卦所能解出的範圍廣闊,其中尚能看出此童對此一行為早已有準備,有點像是養來當藥人的,且當時的醫生所用的方式不是醫療,而是做法,所作之法為延壽,還有天地在輔龍虎在主等現象
而小弟對於考古可說是完全不懂,也沒研讀過多高深的歷史故事,所以很多地方深怕解錯,如果有不週全的地方還請海涵
要不是小弟已經二十好幾快三十,又加上學歷僅有高中職的學歷,否則真有一股衝動,想與您拜師學考古呢
現在小弟十分期待您的第四篇,屆時此卦在重新整理一遍,大伙再來研究研究
於此謝謝~~~感恩!!!...^_^...
ps:今天至九月5日之間可能都沒有時間回覆,若讓老大哥您久等,還請見諒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3 11:41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添把柴火:
先天八卦圖之著錄,始見于宋代。硃熹《週易本義》捲首錄先天四圖,雲:“伏羲四圖,其說皆齣邵氏,蓋邵氏得之李之纔挺之,挺之得之穆脩伯長,伯長得之華山希夷先生陳摶圖南者,所謂先天之學也。”關于先天八卦起源,至今聚訟紛紜。有否認邵雍得自傳授者,《易圖攷》為代錶;有言《週易參同契》納甲即是先天八卦者,《週易概論》為代錶;有言《易傳》即有先天八卦圖,后天八卦圖自先天八卦圖來者,《週易尚氏學》為代錶。
今攷,尚秉和之說確也。尚氏曰:“《说卦》首以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演先天卦位之义,再明指后天。”謂“西汉焦延寿,于先天方位无不知,《易林》皆用之。”“是先天方位,在两汉皆未失传。”“历魏晋迄唐,无有知者。至宋邵子揭出,易本始大明。”尚氏之論,有理有據,見《週易尚氏學》。
先天八卦之起源,用隂爻、陽爻符號,象徴太陽陽氣的運行。一日之中,太陽的陽氣,起于震,當東方離而日齣,自東嚮西運行,至坎西方而日落,至坤而一日之陽氣滅。一年之中也如此。此義漢人猶知,《易緯·乾鑿度》“易名有四義,本日月相衝。”“雷木震,日月齣入門。日齣震,月入于震。”“太陽順四方之氣。”《稽覽圖》:“天有十二分,以日月之所躔也。日者陽德之母也。天地開闢,五緯各在其方,至伏羲氏廼何,故曆以為元。”《川靈圖》:“陽氣齣于東北,入乾、西、北。髪于孟春,畢于孟鼕。”西即坎,北即坤。
先天八卦配閤幹支方位,則甲乙東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又用先天八卦錶示一月中的月相變化,廼有納甲。納甲之作,當在八卦之后,今本《週易》定型以前,即西漢以前。
攷今本《週易》納甲,皆日之納甲,非月之納甲,有二:
一、《蠱》:“先甲三日,後甲三日。”李鼎祚《週易集解》引兩種解說,一種是東漢馬融註,以后天八卦方位解釋;一種是《子夏易傳》,用先天八卦方位解釋。《子夏易傳》曰:“先甲三日者,辛壬癸也。後甲三日者,乙丙丁也。”乾納甲;先甲三日,即辛,巽納辛;後甲三日,丁也,兌納丁。此即兌、乾、巽,明白是先天八卦順序。《彖辭》:“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即是乾卦之流行,始于兌而終于巽也。
二、《巽》九五:“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先庚三日,丁也;後庚三日,癸也。震納庚,兌納丁,坤納癸。《說卦》:“巽者,入也。”一日之中,陽氣起于震,漸盛于兌,至巽則陽氣衰而漸入,至坤而滅。
倘若m45墓葬即是先天八卦方位,则當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先天八卦方位已經存在。
m45!!!!!!
是否先天八卦方位?三組蚌圖,各當何方位?其風水術之架搆,是以先天八卦為主,還是以后天八卦為主??
=》答案就要揭曉暸,大傢抓緊時間好好研究,不論結果對錯,答案公佈之時,都會有更大的收獲!!
小的以為此墓葬,用的是先天八卦方位:)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4 07:50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補充一點資料。
《大戴禮記》:
五帝德第六十二
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予闻诸荣伊,言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邪?亦非人邪?何
以至于三百年乎?”孔子曰:“予!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可胜观也!夫黄帝尚
矣,女何以为?先生难言之”宰我曰:“上世之传,隐微之说,卒业之辨,闇昏忽之,意非
君子之道也,则予之问也固矣。”
孔子曰:“黄帝,少典之子也,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慧齐,长而敦敏,
成而聪明。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豹虎,以与赤帝战于版泉之野,三
战然后得行其志。黄帝黼黻衣,大带黼裳,乘龙扆云,以顺天地之纪,幽明之故,死生之
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故教化淳鸟兽昆虫,历离日月星辰;极畋土石金玉,劳心力
耳目,节用水火材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
百年。”
宰我请问帝颛顼。孔子曰:“五帝用记,三王用度,女欲一日辨闻古昔之说,躁哉予
也。”宰我曰:“昔者予也闻诸夫子曰:‘小子无有宿问。’”
孔子曰:“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曰高阳。洪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
任地,履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民,絜诚以祭祀。乘龙而至四海:北至于幽
陵,南至于交趾,西济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只励。
宰我曰:“请问帝喾。”孔子曰:“元嚣之孙,蟜极之子也,曰高辛。生而神灵,自言
其名;博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
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
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春夏乘龙,秋冬乘马,黄黼黻衣,执中
而获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顺。”
宰我曰:“请问帝尧。”孔子曰:“高辛之子也,曰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
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豫;黄黼黻衣,丹车白马。伯夷主礼,龙、夔教舞,举
舜、彭祖而任之,四时先民治之。流共工于幽州,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杀
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其言不贰,其行不回,四海之内,舟舆所
至,莫不说夷。”
宰我曰:“请问帝舜。”孔子曰:“蟜牛之孙,瞽叟之子也,曰重华。好学孝友,闻于
四海;陶家事亲,宽裕温良。敦敏而知时,畏天而爱民,恤远而亲亲。承受大命,依于倪
皇;叡明通知,为天下工。使禹敷土,主名山川,以利于民;使后稷播种,务勤嘉谷,以作
饮食;羲、和掌历,敬授民时;使益行火,以辟山莱;伯夷主礼,以节天下;夔作乐,以歌
钥舞,和以钟鼓;皋陶作士,忠信疏通,知民之情;契作司徒,教民孝友,敬政率经。其言
不惑,其德不慝,举贤而天下平。南抚交址、大、教,鲜支、渠廋、氐、羌,北山戎、发、
息慎,东长鸟夷、羽民。舜之少也,恶悴劳苦,二十以孝闻乎天下,三十在位,嗣帝所,五
十乃死,葬于苍梧之野。”
宰我曰:“请问禹。”孔子曰:“高阳之孙,鲧之子也,曰文命。敏给克济,其德不
回,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上士;亹亹穆穆为纲为纪。巡九州,通九
道,陂九泽,度九山。为神主,为民父母;左准绳,右规矩;履四时,据四海;平九州,戴
九天,明耳目,治天下。举皋陶与益,以赞其身,举干戈以征不享、不庭、无道之民;四海
之内,舟车所至,莫不宾服。”
孔子曰:“予!大者如说,民说至矣;予也,非其人也。”宰我曰:“予也不足,诚
也,敬承命矣。”他日,宰我以语人,有为道诸夫子之所。孔子曰:“吾欲以颜色取人,于
灭明邪改之;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吾欲以容貌取人,于师邪改之。”宰我闻之,
惧,不敢见。
帝系第六十三
少典产轩辕,是为黄帝。
黄帝产元嚣,元嚣产蟜极,蟜极产高辛,是为帝喾。
帝喾产放勋,是为帝尧。
黄帝产昌意,昌意产高阳,是为帝颛顼。
颛顼产穷蝉,穷蝉产敬康,敬康产句芒,句芒产蟜牛,蟜牛产瞽叟,瞽叟产重华,是为
帝舜,及产象,敖。
颛顼产鲧,鲧产文命,是为禹。
黄帝居轩辕之邱,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氏产青阳及昌意。青阳降居泜水,昌意
降居若水。
昌意娶于蜀山氏,蜀山氏之子谓之昌濮,氏产颛顼。
颛顼娶于滕氏,滕氏奔之子谓之女禄,氏产老童。
老童娶于竭水氏,竭水氏之子谓之高緺,氏产重黎及吴回。吴回氏产陆终。
陆终氏娶于鬼方氏,鬼方氏之妹谓之女隤,氏产六子;孕而不粥,三年,启其左胁,六
人出焉。其一曰樊,是为昆吾;其二曰惠连,是为参胡;其三曰籛,是为彭祖;其四曰莱
言,是为云郐人;其五曰安,是为曹姓;其六曰季连,是为芈姓。
季连产什祖氏,什祖氏产内熊,九世至于渠,娄鲧出。
自熊渠有子三人,其孟之名为无康,为句亶王;其中之名为红,为鄂王;其季之名为
疵,为戚章王。
昆吾者,卫氏也;参胡者,韩氏也;彭祖者,彭氏也;郐人者,郑氏也;曹姓者,邾氏
也;季连者,楚氏也。
帝喾卜其四妃之子,而皆有天下。上妃有邰氏之女也,曰姜原,氏产后稷;次妃有娀氏
之女也,曰简狄,氏产契;次妃曰陈隆氏,产帝尧;次妃陬訾氏,产帝挚。
帝尧娶于散宜氏之子,谓之女皇氏。
帝舜娶于帝尧之子,谓之女匽氏。
鲧娶于有莘氏之子,谓之女志氏,产文命。
禹娶于涂山氏之子,谓之女憍氏,产启。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4 07:57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大戴禮記》
易本命第八十一
子曰:“夫易之生,人、禽、兽、万物昆虫各有以生。或奇或偶,或飞或行,而莫知其
情;惟达道德者,能原本之矣。”
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数十,故人十月而生。
八九七十二,偶以承奇,奇主辰,辰主月,月主马,故马十二月而生。
七九六十三,三主斗,斗主狗,故狗三月而生。
六九五十四,四主时;时主豕;故豕四月而生。
五九四十五,五主音,音主猿,故猿五月而生。
四九三十六,六主律,律主禽鹿,故禽鹿六月而生也。
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二九十八,八主风,风主虫,故虫八日化也。
其余各以其类。
鸟鱼皆生于阴而属于阳;故鸟鱼皆卵;鱼游于水,鸟飞于云。故冬燕雀入于海,化而为
蚧。
万物之性各异类:故蚕食而不饮,蝉饮而不食,蜉蝣不饮不食,介鳞夏食冬蛰。龁吞者
八窍而卵生;咀嚾者九窍而胎生。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无角者膏而无前齿,有角
者脂而无后齿。昼生者类父,夜生者类母。
凡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山为积德,川为积刑;高者为生,下者为死。邱陵发牡,
溪谷为牝。
蚌蛤龟珠,与月盛虚。
是故坚土之人肥,虚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细,息土之人美,耗土之人丑。
是故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者善走而愚,食桑者
有丝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捍,食谷者智惠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
故曰: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皇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
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
为之长,此乾坤之美类,禽兽万物之数也。
故帝王好坏巢破卵,则凤凰不翔焉;好竭水搏鱼,则蛟龙不出焉;好刳胎杀夭,则麒麟
不来焉;好填溪塞谷,则神龟不出焉。
故王者动必以道,静必以理;动不以道,静不以理,则自夭而不寿,訞孽数起,神灵不
见,风雨不时,暴风水旱并兴,人民夭死,五谷不滋,六畜不蕃息。
============
“ 蚌蛤龟珠,与月盛虚。”蚌圖,跟月相納甲有關?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祿元鶴陽法師 <B>時間: </B>2005-9-8 12:22 P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 break-all?><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03 11:50pm</I> 發表的內容:</B>
補充一點資料。
《大戴禮記》:
五帝德第六十二
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予闻诸荣伊,言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邪?亦非人邪?何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如孔門四科十哲、承接道統、非比尋常、併以悉地理辨正,富貴莫過帝王,奄有四海、肉食萬方、歷考橫今,繼天立極、禪代雖有推移,而帝坐宝住、坐子向午、宗廟明堂、坐西向東)卒不改易者、何域?承天之運,協地之數、占蓋夾天地之生旺!非其人而莫之知也..
蓋先天坎離、列乎東西、受生地也,以兌金生坎水、震木生離火!後天坎離、進於南北'臨旺地,以北方壬子癸,南方、所占盡風水之生旺也!
郭景純云:「縱縱橫橫、陽陽陰陰、是帝座宝位、子午單向、得其縱而橫輔之、宗廟明堂、酉卯之向,得其橫而縱輔之....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3 07:24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多謝法師:)
您的理論已經拜讀,非常有趣,先天后天之圖,用得好:)
經過繁復思攷,印證m45,您可謂探驪得珠矣!!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01.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01.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01.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01.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01.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01.gif">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3 09:44 AM <B>標題: </B>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 break-all?><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3 00:17am</I> 發表的內容:</B>
謝謝研版主、法師先生回應寶貴資料支持。深表感謝!三鞠躬!</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后輩不敢當:)
《大戴禮記》一直缺經典註釋。據說山東大學劉曉東先生,對此經已經有十幾載研究,資料長編已經進入殺青階段,估計這幾年就該問世暸。劉曉東先生經學深厚,古音學造詣也得曾運乾真隨,其註必可資參攷,您可以畱意:)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11-2 08:12 PM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 break-all?>Originally posted by <I>lh1041</I> at 2005-8-30 07:25 AM:
那麼,是什麼使我們找到這個墓葬的呢?只能說是感覺!這種感覺現在已經很難準確回憶了,但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其他解釋,所有參加這個行動的人都沒有其他解釋!連我們這些堅持要在舊探方旁另開一個新探方的人也提不出什麼解釋!還記得我在第二篇裏曾提到:“也不要這些工作看得有多麼玄奇,其實這就是為了造就人和地球自轉公轉運動的同步感,也就是把鐘錶、日曆、星圖和指北針內置到人腦中去。”我還曾說起過:“無論有多麽精密的儀器,它都只能幫你解決‘多少’的問題,而要解決‘是否’的問題,還要靠你自己!”在這裏重提舊話並沒有自誇的用意,因為我在第二篇裏講過:“我們幾個其實都是不及格的!”所謂“不及格”就是說,當面對地下幾千年的墓葬時,我們還不能穩定地把握並發揮這種感覺。這種感覺突如其來,又倏忽而去,無從把握,而當時賊老頭們也都早就全部歸了天,他們也幫不了我們了!
其實,我在這裏想說的是,任何學術當研究到一定境界的時候,追求的就是一種形而上的把握。</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P><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越讀越回味,這種感覺頗有同感,記得當年走到一處山地,此刻身在其中,感覺很寧靜,舒暢,四周有一種祥和無爭感覺,氣場也感輕快.可能是走得多,看得多關係,有時去到一處山地,混身不自然,並不是這裡山水不美,而是一種感覺,正如,前輩所說是形而上東西,頗有同感.</FONT></FONT>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風生水動 <B>時間: </B>2005-11-20 05:22 PM
下面的图拍自河南省郑州博物馆
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attachments/forumid_1/PA1_kdaNvycrecQj.gif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風生水動 <B>時間: </B>2005-11-20 05:29 PM
图片二
</P>
<P>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attachments/forumid_1/PA0-1_yJDo5e4XFDas.jpg</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風生水動 <B>時間: </B>2005-11-30 02:09 PM
</P>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 break-all?>Originally posted by <I>lh1041</I> at 2005-8-31 01:50 AM:
……您從這個葬式裏看到八卦圖,非常漂亮!深感佩服!深感佩服!!但是先天圖還是後天圖呢? ...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P>
看了前辈贴出的葬式图示,想到了“天圆地方”一词,不知此墓做法是否包含这一寓意?若是,应为先天图无疑。胡乱说几句,让诸位方家见笑了。
</P>
<P>http://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90/13_1125331272.jpg</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風生水動 <B>時間: </B>2005-11-30 02:29 PM
</P>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 break-all?>Originally posted by <I>lh1041</I> at 2005-8-30 07:25 AM:
……
我們再詳細描述一下第一組蚌圖即B1(見下圖):墓穴西北部被東周時期的M54打破,東南、西南、東北部分別被仰韶時期的H34、H46、H51打破,看看吧!後代的人們都知道這個地方是大穴位,都想在上頭建宅葬墓。不過還是可惜呀,除了這個墓主人,誰也沒葬在正位上,都偏到四隅方位去了,也怪,剛好都偏到穴心的四隅,除了慨歎點穴之不易外,還引起我們這些後來人無限的神秘聯想。 ...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P>
M54、H34、H46、H51四隅之位置,未必不是后人有意而为之。
呵呵,后学小子,一时兴起,联想一番,又胡侃几句,请前辈见谅!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POST LOOP _ DO NOT ALTER COMMENTS -->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13193&Number=1394465&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北海ㄚ忠</A> </TD></TR>
<TR>
<TD class=small>(四季平安) </TD></TR>
<TR>
<TD class=small>08/30/05 06:21 P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files/337466-U3.JPG"> </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Re: 考古、盜墓和風水(三)——上古葬式(上)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給大大貼星星~~~
<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graemlins/thumbs_up.gif"></FONT>
<BLOCKQUOTE><FONT size=+0>回應:</FONT>
<HR>
任何學術當研究到一定境界的時候,追求的就是一種形而上的把握。
<HR>
</BLOCKQUOTE><FONT size=+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graemlins/applaud.gif"> <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graemlins/applaud.gif"> <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graemlins/applaud.gif">
還有小弟想問的是~~~
大大有沒有注意到這些上古墓穴的土質~~~
是不是都有某方面的特性~~~
小弟不是指所謂太極暈的土~~~
而是古人在選地造葬時~~~
會留存來那麼久其墓穴的土~~~
除了文中所訴那些經年累月所堆積的土外~~~
應該都具有某些方面的特性~~~
<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graemlins/angel.gif"> <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graemlins/wassail.gif"> </FONT></TD></TR></TABLE></P>
<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POST LOOP _ DO NOT ALTER COMMENTS -->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30260&Number=1394570&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lh1041</A> </TD></TR>
<TR>
<TD class=small>(或躍在淵) </TD></TR>
<TR>
<TD class=small>08/30/05 07:07 P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Re: 考古、盜墓和風水(三)——上古葬式(上)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多謝丫忠大大獎勵!
各個墓葬,只要葬正了,其穴心位置的土質都是特異的,但是不能總結出一個統一的標準,因為我國地域廣闊,各地地質條件迥異,是不能直接說某個來龍結穴,穴點的土色土質一定是什麼樣的,這是各地地質不同的緣故。總的原則是:與周邊土色、土質不同,而且相互閒並不排斥,有明顯的過渡層次。在土色土質上總的特性大概用《葬書》的說法就就能概括大部分的情況。如何理解《葬書》對土質的描述,這就要靠實地經驗了。
不知道回答了沒有。 </FONT></TD></TR></TABLE></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POST LOOP _ DO NOT ALTER COMMENTS -->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13193&Number=1395256&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北海ㄚ忠</A> </TD></TR>
<TR>
<TD class=small>(四季平安) </TD></TR>
<TR>
<TD class=small>08/30/05 11:41 P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files/337466-U3.JPG"> </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Re: 考古、盜墓和風水(三)——上古葬式(上)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graemlins/thumbs_up.gif">
如同給人的感覺~~~
土也是有生命的~~~
類似有生命的土跟沒有生命的土~~~
我想周遭的地質有到那個標準~~~
也才能保覆那麼久~~~
</FONT>
<BLOCKQUOTE><FONT size=+0>回應:</FONT>
<HR>
而且相互閒並不排斥,有明顯的過渡層次
<HR>
</BLOCKQUOTE><FONT size=+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graemlins/thumbs_up.gif"> </FONT></TD></TR></TABLE>
[此贴子已经被原作者于12/16/2005 12:11:52 PM编辑过。]
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
<P>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P>
<P>
對不起,又遲到了。這幾天去參加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的活動,看到了很多老傢伙,見面時一片“你這老不死的,還活著呀!”的招呼聲,叫人回想起當年的激情歲月,大家都是眼角濕潤、腰杆筆直!
我生得晚了些,見識過日本鬼子的行徑,沒來得及象我父親叔父那樣,拿起槍跟他們幹過。這次參加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在一個私下場合,大夥兒正在嘻嘻哈哈各攏一堆,突然看見那幫比我們還老的老傢夥——國民黨的抗戰老兵、共產黨的抗戰老兵,還有美國飛虎隊和蘇聯紅軍的老兵走了過來,所有在場的人自動起立,一致行注目禮!——要知道,這是在私下場合,完全自發,沒有任何人安排!當時我心想,格老子!我老頭子這才真正明白什麽叫“歷史地位”,什麽叫“永垂不朽”!
寫到這裡,我想起八十年代剛剛改革開放時,有一位美國同行來訪,到了北京我們幾個接待他,聊著聊著,這老外突然提了個老問題:“為什麼你們這個民族被強大的敵人多次打下去後,每次都還能站起來?這種現象世界歷史上沒有過!”我們幾個覺得這個問題雖然老,但很難回答,就老實跟他說不知道,同時建議他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到各地城市鄉村看一看。他表示很高興,於是我們就叫人陪他往各地去,花了幾十天把長城內外、大河上下、江表嶺嶠都走了一遭。回來再見面時,我們問他找到答案了沒有?他說找到了,接著沉默了一會兒,才抬起頭來說了一句話:“柔軟的剛強,剛強的柔軟。”
臨別時,他講道:“我這次來,是受了某位先生的影響,他認為從公元1840年以來的中華民族整體上都處於一個大事件中、一個大運動中,這個事件、這個運動現在還方興未艾,遠遠沒有結束,現在我真的懂了。”
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從鴉片戰爭至今一百多年來,我們這個民族走了很多彎路、犯了很多錯誤,我們這一代人以及上幾代人深受其苦,但無論如何,我還是發自內心地同意一位法國詩人的話:“祖國所犯的過失,一定要在她的名義下糾正過來!”
以上數段,獻給偉大的抗日戰爭!
這麼多天沒來,各位想必已經就所關心的問題在各類媒體上作了一些背景瞭解,儘管媒體從來都是錯誤和膚淺見解的散佈者,但是還是傳播了一些常識。好了,我在這裏就不講閒話了,直接講主題——
先談一下墓主人身份問題。
目前主要有五種說法:1.伏羲說。2.黃帝說。3.蚩尤說。4.顓頊說。5.帝嚳說。五種說法各有證據,暫時誰也不服誰,有待考古發掘作宏觀界定才能最後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從這個墓葬的氣勢來看,明顯表示墓主人是部落、部落聯盟的最高首腦或者人類社會早期國家的最高統治者,這一點卻是基本公認的。
在這裏,我要強調的是:無論墓主人是伏羲、黃帝、蚩尤、顓頊還是帝嚳,最好不要在個體意義上把他和墓主人聯繫起來。這話說白了,也就是傳說時代的伏羲、黃帝、蚩尤、顓頊或帝嚳等等名稱,他們都至少帶有以下兩層含義:1.這些名稱代表著整個部落、部落聯盟或者早期國家。2.這些名稱同時還是這些部落、部落聯盟或者早期國家最高首腦的稱號,也就是說,比如伏羲,包含著伏羲一世、伏羲二世、伏羲三世……整個世系集團。這種稱謂傳統,在後世也還保留著,比如據現在發掘出來的金文資料裏,周朝政權在稱呼前代夏、商朝政權時,有時就把它們直接叫做“夏禹”、“成湯”。在這裏,“夏禹”、“成湯”和前面的上古傳說時代的史詩英雄稱號一樣,代表著一個集團,同時還代表著這個集團傳承的世系。
到了皇權時代也一樣,無論是誰當政,稱號都叫“皇帝”,所謂的高祖、太宗等等都是在他們死後為了各個區別而安上的諡號或者廟號。但是,在上述墓葬所處的時期,人類還遠沒有達到個體意識覺醒的程度,很多部族還處於神祗崇拜階段,進步一些的處於神祗崇拜和整體意識覺醒相雜糅的階段,在那個時候人們不覺得上一代最高首腦和這一代最高首腦有什麼本質不同,他們都是這個集團所信仰的神祗的代言人,人雖代代有別,神卻萬世不易,因此在上古時人的觀念來看,區別個人就沒有必要了。
因此,無論墓主人是伏羲、黃帝、蚩尤、顓頊還是帝嚳,他都只是某個“伏羲”、“黃帝”、“蚩尤”、“顓頊”或“帝嚳”!至於是哪個“伏羲”、“黃帝”、“蚩尤”、“顓頊”或“帝嚳”,對不起,不知道。因為傳說時代的人們還沒有辨別個體的意識,他們只會把這個世系裏所有人和重大事件放在一口鍋裏煮。現在聯合國設立的口頭文化遺產項目,整理出來的文獻表明在文明早期人類的思維的確具有上述普遍特點。
您要是有了上述概念,那麼對上古史中那些聲威赫赫的人物,其執政時代和壽命動輒達到數百年或上百年這種現象就容易理解了,這是指這個世系執政年頭的總和。比如所謂“彭祖壽八百”就是這樣,在帝堯時期,堯封顓頊的玄孫錢鏗於大彭(今天的徐州),建立大彭國,鏗為第一任彭祖,因此“彭祖壽八百”,指的就是這個活動於徐州一帶的方國存在了八百年左右。
至於說到誰是墓主人,我傾向于蚩尤說,但我不準備在這裏談具體的論證過程,這畢竟不是談這個問題的場合,要談到主流學術期刊上去談。不过,我第一個不能同意的就是伏羲,因為從考古發掘看,中國大概在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轉變的時期,也就是約一萬多年前,是採集狩獵時代結束,農業起源、陶器和定居生活開始產生的時候。這時開始出現有系統的圖案和符號,這意味著人類已開始有意識地記載和傳承文化,而且已意識到這種方式與純粹的口頭傳承相比有更大的優勢。上述這些考古發掘與古史傳說、文獻資料關於伏羲時代的特徵吻合。由此看來,伏羲所處時代是一個草創時期,不可能有這麼嚴格規整的墓葬體系;那也是一個中國文明諸元素發軔的時期,不可能產生象這個墓葬那樣成熟的文化意象。之所以有人提出伏羲說,我想是有些人把伏羲和太昊混在一塊兒了。
再講一下四象的起源和演變。為了容易明白,先看以下圖片——</P>
<P><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files/1433778-%B9%CF%A4%40.jpg"></P>
<P><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files/1433781-%B9%CF%A4G.jpg"></P>
<P><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8/3_1126524925.jpg" border=0></P>
<P>上面第一圖是1956-1957年于河南三門峽上村嶺西周虢國諸侯墓地出土的四象銅鏡拓片,自正下方逆時針旋轉依次為雀、龍、虎、鹿。其中雀、鹿二象的形象尤為清晰。
第二圖是1978年於湖北隨縣擂鼓墩戰國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衣箱蓋,這個衣箱的珍貴之處在于它完全是整塊原木雕成的。這個圖片大家很熟悉了,衣箱蓋正中大書一個大篆“斗”字,向四方誇張性地延長了四筆,四筆所指,正是四象中宿,正好將二十八宿分為四個象限。“斗”字周圍環繞著二十八星宿名。衣箱蓋左側為龍,右側為虎。將這個衣箱蓋與西水坡遺址M45墓室中的排列以及B1相比,其意義不言自明。
第三圖可能沒什麼人見過。這是第二圖衣箱四面圖案的描摹圖,其中:1.曾侯乙墓衣箱蓋面,已如前述。2.衣箱東立面,位居蒼龍之下,此圖案狀如火形,正是大火星象,代表心宿。3.衣箱西立面,位居白虎之下,此圖案狀如四足岐尾大龜,《後漢書.杜篤傳》“觜”,李賢注曰:“觜,大龜。” 代表觜宿。4.衣箱北面乃是雙鹿圖像,二鹿四足相抵,首尾同向。
好了,講完了,想必各位也看明白了。
第一組蚌圖B1中龍虎意象很清楚,我就不說了。關鍵是討論虎腹下那堆散亂的蚌殼。原來認為這是當時塑造圖案時用剩而丟棄的,後來大家一想,這完全不可能!在這麼高規格的墓葬中怎麼可能允許隨意丟棄無用的東西?而且把這些蚌殼扔出墓室又不是什麼難事。最後把這個墓葬和曾侯乙墓衣箱蓋聯繫起來才發覺其共同之處——虎腹下都有圖案。既然散亂的蚌殼本來就是一個蚌塑圖案,那麼圖案的本來面目就應該同曾侯乙墓衣箱蓋上的一樣。有人要問了:“這個圖案代表什麼呢?”從曾侯乙墓衣箱蓋圖案來看,目前主流意見認為,虎腹下的圖案應該代表大火心宿二,因為考古發掘表明,心宿二都是繪製成火焰狀的。這時又有人問了:“那為什麼東宮龍象的大火心宿二回跑到西宮虎象的腹下呢?”這跟論證墓主人的身份問題有關,一講就多了,總的來說一句話,反映了虎神崇拜集團要壓倒龍神崇拜集團的意識。
第二組蚌圖B2中有龍、虎、鹿、蜘蛛,我認為,這組蚌圖裏講的就是四象。——東宮蒼龍、北宮玄武、西宮白虎、南宮朱雀四象要在漢代以後才徹底固定下來,而在此之前,四象之神最先固定的是東宮,西、南、北三宮之神有過種種過渡形態,比如,《周禮.考工記.輈人》:“軫之方也,以象地也;蓋之圜也,以象天也;輪輻三十,以象日月也;蓋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龍旂九斿,以象大火也;鳥旟七斿,以象鶉火也;熊旗六斿,以象伐也;龜蛇四斿,以象營室也。”可見,北宮之神就有過以鹿而非玄武作為代表,西宮之神也有過以熊而非白虎作為代表,那麼南宮之神也應該曾經有過用蜘蛛而非朱雀作為代表。
關於第二組蚌圖B2,有人提起已故的哈佛大學教授張光直先生的《濮陽三蹻與中國古代美術上的人獸母題》,可是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沒有,在他之後就沒人接著論證下去了,為啥?因為這個提法不能解釋這組蚌圖中“蜘蛛”這個圖像的存在。
最後看看第3組蚌塑B3的圖像,對於這個圖像,目前主要有兩種看法:1.“乘龍升天”說。按照中國的上古傳說時代的先後秩序編排,在文獻記載中,最早“乘龍升天”的是黃帝,接下來依次還有顓頊和帝嚳。但是,從這個墓葬可以看出,如果按照目前主流的中國上古史年代座標,那麼“乘龍升天”的信仰,早在黃帝時代以前就成熟了。2.虎神崇拜集團希望壓制龍神崇拜集團說。因为图案中虎在上,龙在下。其实我觉得这两种说法如果结合起来就非常完美了。
再看一看人殉問題。
有人認為M45墓室中這三個少年不是人殉,因為其墓底平面與45號墓墓底不在一個平面上,應該是比墓主還早的時期就下葬的了。這種意見純粹是無理取鬧!現成就有實例反駁他,隨便找兩個例子:1.陝西華陰橫陣遺址墓地有三排大集體埋葬坑,每個大葬坑裏面再各自套掘三到七個不等的小葬坑。2.河南汝州洪山廟墓地,一個大葬坑套掘若干小葬坑,集中了一百多個死者的骨骸用甕棺二次埋葬在一起。
所以說,這三個少年人殉墓底平面與45號墓墓底不在一個平面上,其實是在一個大葬坑裏面再套掘小葬坑的葬式,小葬坑的挖掘是服從於整個大墓構思設計的。
再從人殉的擺放來看更能明白事實真相:三具人殉擺放的位置很特別,它們並不是集中擺放於墓穴北部比較空曠的地帶,而是分別置於東、西、北三處。其中東、西兩具人殉位於墓穴東、西墓壁兩處凸起的類似壁龕的地方,北面一具人殉在北壁方龕內也不是正常擺放,而特意表現出一個角度。東、西方人殉恰好位於春、秋分那天日出與日入的位置;北面的人殉頭向為東偏南三十幾度,這正是冬至太陽初升之地。如果以墓穴北部方邊為一條基本準確的東西標準線來度量人殉方向,同樣可以得到完全一致的結論。
所以,四位人殉的性質分別象徵春分神、秋分神和冬至神、夏至神,其位置都被安排在他們所象徵的二分二至日道的外側,規律嚴整。夏至之神讓位於墓主升天的需要而擺放在距離大墓20米遠的地方。因此,整個墓葬完整地展示了分至四神的場景。我們還可以將墓穴的實際情況與《堯典》中的古史傳說及蓋天理論一起考慮,同樣也可以作出這樣的結論。關於分至四神的神话記載,可以看一看《楚帛書》。
最後講一下髀、表和圭的概念以及蚌塑斗魁、脛骨斗柄所構成的北斗。
中國早期天文學具有鮮明的特點,其中重要的一點是極為重視觀測終年可見的北斗星,並以北斗作為決定時間的標準星象。但是,北斗只有在夜晚才能看到,如果人們需要數量化、精確化地瞭解白天時間的早晚和季節更迭,那就必須創立一種新的方法。
上古人類觀察到,隨著正午太陽位置的高低變化,寒暑更疊往復。在夏季,烈日當空,人投下了短小的陰影;而在隆冬,冰封雪蓋,行人拖著長長的淡影。隨著季節的變化,人影的長短也跟著變化,且年年如此,這就引起了人們的思考,進而通過對太陽和人影的仔細觀察,古人學會了立人測影。
因為立人測影不方便,就必須要製造出一種模仿人體的儀器,這就是“髀”。最早的用以替代立人測影的是人的股骨或脛骨,叫做“髀”。“髀”字從骨從卑。“卑”字表示直立狀,從這個字的最後一筆也可以看出它的原始含義。那麼支撐人直立的骨骼就是“髀”。同理,直立的石頭就叫做“碑”,《說文》就直接說碑為豎石。後來“卑”字引申為地位低下的意思,可不是麼,人家坐著,你老是站著,可不就是奴才麼?
為什麼最早的表要用人的股骨或者脛骨來製作呢?現在有人說了,弄根人骨頭杵在那兒測日影,多血腥、多殘忍呀,換根木頭的不行麼?對不起,您這種思維是後世人的思維,上古人類蒙昧未開,他們雖然認為萬物有靈,但是也認為各個種類的事物只會眷顧同種類的事物(這個觀念是從人和動物的生存競爭以及族群、部落的生存競爭中得來的。),那麼人類要想從上天那裏得到時間的資訊,還必須從人類自己那裏去想辦法。從這一點出發,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上古人類的祭祀儀式總是伴随着血腥的人牲奉獻了。
在被列為中國古代算學之首的《周髀算經》中,記載了人體在作為一個生物體的同時,還曾充當過最早的測影工具:“周髀,長八尺。髀者,股也。髀者,表也。”根據這些可知,古人把表叫做髀,它是早期測量日影的工具,它的本義就是人的腿骨。
後來隨著文明的發展和人類思維的進步,立竿側影所用的“髀”逐漸被木制、石制或玉制的 “表”代替,其中,玉制的表也叫做“圭”。这位说了:“这下我明白为什么帝王手里总要拿着圭了。”好,如果我们用圭表占卜那叫什么?哈哈……
濮陽西水坡M45墓中這個斗魁用蚌塑、斗柄用脛骨的北斗,則形象完美地體現了立表測影與北斗授時的統一關係。北斗通過蚌塑擺放一部分,然後又用人骨來擺放它的斗杓,這種特殊的圖形恰恰顯示了古人測量日影與觀測北斗的綜合關係,它是古人創造出利用太陽和北斗決定時間方法的結果。西水坡蚌塑星圖的設計,體現了以恒星授時並與測度晷影結合。
所謂“斗建授時”,它與二十八宿天文學體系,與參、火授時是互相關聯的一個天文觀測授時系統,比如,春分黃昏時斗杓東指,引導人們觀測大火星的東升,秋分黃昏時斗杓西指,斗魁東指,指示人們觀測參星的東升。而西水坡45號墓蚌塑龍虎圖及北斗塑象,方位完全密合《史記天官書》的記述:杓攜龍角——作為北斗斗杓的兩根脛骨指向東方的龍星之角;魁枕參首——蚌塑三角形斗魁位指西方的虎星之首。
從這點出發,加上這個遺址發掘出來的出土器物形制顯示了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夷夏東西相融合的現象,我們可以看到此墓葬主人所代表的集團採用的曆法體系是崇拜太陽和參宿、實行太陽曆和參宿授時的仰韶文化,以及崇拜北斗和心宿,實行大火曆和心宿授時的大汶口文化相融合而來的。
所以說,西水坡45號墓的天文學內容可以概括為立杆測影制訂太陽曆與星象觀測制訂星曆兩個系統,二者可以各自獨立但古人又常常將它們結合在一起。在西水坡45號墓,這兩個系統是被結構為一個整體的:“天圓地方”的墓穴形制以及墓穴南部圓弧部分所顯示的蓋圖、人殉所象徵的“分至四神”,它們與太陽視運動觀測有關;而蚌塑龍虎則代表東、西二宮星象、兩根脛骨與一堆蚌殼構成的北斗圖形,它們與星象觀測有关。考慮到西水坡所處之地在上古時期是華夏集團和東夷集團的結合部,出現這種組合並不是偶然的,確切地反映了兩大集團融合的痕跡。
這時有人問了:“那為什麼偏偏是夏至神的脛骨被截來作北斗的斗柄呢?為什麼不是春分神、秋分神和冬至呢?”咳!在大墓室裏三子俱全,缺的就是夏至,沒辦法,夏至居南,南為天,你擋了墓主人升天的路,只能把你挪到外頭去了,但是墓室裏四子不全總是遺憾,因此就要把夏至神的脛骨截為斗柄,夏至日斗柄指正南,這就指出了夏至神的位置——M45大墓外正南20米處。
髀、表、圭以及立表測影和恒星授時曆法系統的源流講完了,我們於是知道,其實髀、表、圭以至碑都是立人測影的物化替代品。好,現在講從立表測影為出發點發展出來的一種宇宙模式——蓋天說。
關於宇宙結構的學說,在秦漢之前,蓋天說一直比較盛行。自古以來,人們看見蒼天籠罩著大地,產生了“天圓地方”的蓋天說,這稱為“第一次蓋天說”,這個學說見諸文獻是在《周髀算經》第一章中周公和商高的對話:“方屬地,圓屬天,天圓地方。”以及“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第一次蓋天說認為天不與地相接,而像圓頂涼亭那樣由八根柱子支撐著。這個“擎天柱”的概念最早來源於古人對高山直插天幕的觀察。
對於第一次蓋天說,春秋時的曾參就提出疑問:“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揜也。”屈原也曾問道:“斡維焉系?天極焉加?八柱何當?東南何虧?”因為上述宇宙模式顯然經不起日漸成熟的人類的追問,所以“第二次蓋天說”產生。《周髀算經》中也提出了“天象蓋笠,地法覆盤”的第二次蓋天說,認為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相蓋,二者都是圓拱形,日月星辰隨天蓋旋轉,近見遠不見,形成了晝夜四季變化。見下圖:
</P>
<P><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8/4_1126524983.jpg" border=0></P>
<P>不過,這兩次蓋天說只是關於宇宙模式的漸次修改的見解,在它們涵括具體的計算方法上並沒有本質區別。區別只是在精確度層面的,而這當然不是方法論層級的區別,僅僅是關乎測量和數學工具是否完善而已。
其实,我們認為“天圓地方”第一次蓋天說,來源於立表測影,立表測影的基址必然是正方形里有一个内接圓,即“方數為典,以方出圓”,才能控制太陽東升西落的座標點,也才能保證每天太陽上中天時的表影落在同一條南北縱線上,這是產生“天圓地方”觀念的基本實踐活動。
這種看法有考古實物支持:河南杞縣鹿台崗龍山文化遺址出土了正方形裏有一個內接圓的房屋基址,此基址高出建成時地面約一米,是一處內牆呈圓形外牆呈方形的特殊建築,內牆直徑4.7米,西、南各設一門道,室內有正南北、正東西方位的“十”字形通道貫穿內室延伸出外室,與房內地面土質迥然不同。內外圓形和方形房址之間狹小不可能有其他實際用途。從這個房屋基址的形制看,它就是立杆測影的地平式日晷盤;再從實際尺寸計算,可以判斷出這外方內圓的建築應是象徵天地,圓室內巨大十字則是象徵太陽。這是古人用於立杆測影的天文臺基址。
從這個發掘實物出發,也就可以順利解釋紅山文化遺址方圓兩壇大小問題:方壇象地、圓壇象天,按照蓋天說,明明是天包裹著地,那為什麼方壇比圓壇大?(見後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圖片)因為方、圓兩壇實際上套在一起就是一個立表測影的晷影盤基址,方中套圓,當然方壇大。通過實地測量紅山文化方壇與圓壇的尺寸,也確實表明圓壇是方壇的內接圓——圓壇直徑等於方壇邊長。
在漢代時,蓋天說遇到渾天說的激烈攻擊。漢代揚雄《難蓋天八事》是漢代乃至中國歷史上蓋、渾之爭的著名文獻。揚雄在這篇文章裏提出的八個駁難中,有的與蓋天說沒有根本的聯繫,另外的反而證明瞭蓋天說的合理。比如在第三難中,揚雄對蓋天說的“北辰之下,六月見日,六月不見日”表示極為不能接受,但在我們現代人看來,這正是北極地區情況的準確描述。此外,蓋天說還指出北極地區“夏有不釋之冰”、“不生萬物”,上古人類對北極圈地區的晝夜變化和事物生長竟然如此清楚,寫到這裏我不禁毛骨悚然,上古人類看來真的去過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而且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如果說僅僅有某些人去過,帶回來的這些資訊最多只能被居住在中華大地上的人們視為類似《馬可波羅遊記》一樣的小說家言而已,不可能成為嚴肅的宇宙模式的組成部分。可是這些對於北極的描述竟然成為“蓋天說”宇宙模式的的一部分,那麼只能說明上古人類曾經長期頻繁往返於北極地區!咳!看來不能不重新撿起《山海經》了!
揚雄八難中的其他幾難,其實不能作為真正的駁難。這幾個駁難是指責《周髀算經》的蓋圖繪製時投影不準確。因為蓋天說中“天的形體”是圓拱形的,而蓋圖以平面來表示,必然發生投影問題。平心而論,這種責難就近乎無賴了——因為在幾千年前相信人類還很難在絹帛上畫出準確的立體投影平面圖形,尤其是當這個蓋圖包括著繁複的立體圖形疊加的時候!其實只要把蓋圖做成立體圓拱形的,揚雄這幾個駁難就不攻自破了。而這種立體蓋圖的實踐早在距今6000-5000年左右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已經作了:牛河梁紅山文化積石塚三層圓丘和三層方丘(見下圖,圖中靠上居中者為圓丘,最上者為方丘);經過測量表明,上述遺址的圓壇的尺寸是一個很好的蓋圖,其合理程度更優於按照《周髀算經》提供的資料復原的蓋圖。
</P>
<P><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8/5_1126525009.jpg" border=0></P>
<P>下面是圓丘和方丘的放大圖,其中圓丘小而方丘大,圓丘正好是方丘的內接圓:
</P>
<P><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8/6_1126525043.jpg" border=0></P>
<P><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8/7_1126525060.jpg" border=0></P>
<P>好了,看到上面第一幅全貌圖中右上角偏中間位置的圓丘了嗎?是不是明顯地有三層圓壇的痕跡?那麼它的完好模樣是怎麼樣的呢?我當然沒辦法帶你去看一個完好無缺的紅山文化圓丘了,但是我帶你去看一個實際上代表的意義與其完全一樣,而且模樣也基本一樣的——
</P>
<P><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8/8_1126525103.jpg" border=0></P>
<P>好了,看明白了沒有?現在北京的天壇圜丘和5000多年前的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一樣的三層圓壇一模一樣,只不過前者加了一些裝飾性的漢白玉欄杆。那麼它們表示什麼樣的相同意思呢?
這兩個圆壇雖然相隔五千年左右,但所表示的意思一脈相傳,都表示“天”——別忘了“方屬地,圓屬天,天圓地方”!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有三重圓丘和三重方丘,北京也有天壇、地壇(地壇還是方形的)。現在有人問了?為什麼這個祭天的壇它要築三層呀?好問題!聽我說——
蓋天說的經典著作《周髀算經》裏頭有一個重要的圖叫《七衡圖》,在裏頭繪製的是太陽視運動的七條具有重要天文意義的路徑線(詳見後文之圖),在這七條線中有三條是重中之重,也就是內衡、中衡、外衡。內衡指的是夏至日太陽視運動路徑,中衡指的是春、秋分日太陽視運動路徑,外衡指的是冬至日太陽視運動路徑,這七衡(當然也包括前面所說的三衡)是一個同心圓圖。好了,現在明白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圓丘和北京天壇圜丘的意義了麼?對!他們表現的就是一個蓋天說的蓋圖,三層圓丘表示二分二至太陽視運動路徑線。圓丘與方丘共同構成了“天圓地方”的第一次蓋天說宇宙圖景,這個宇宙圖景的物化形態,經過五千年的歲月,傳承到了今天,我們在北京城的天壇和地壇那裏依然能夠看到。
接下來講一講蓋天說的幾個重要概念和圖式。
1.七衡圖之一:左圖夏至日中,冬至夜半;右圖冬至日中,夏至夜半。
</P>
<P><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8/9_1126525165.jpg" border=0></P>
<P>首先看C點,這是觀測點,在《周髀算經》裏頭就是地中——周王城的立表點,以C點為圓心,以r為半徑的是可視範圍,在圈裏的是白晝,在圈外的是黑夜。
再來看O點,這是北天極,也就是地軸的延長線投影在天球上的點。以O點為圓心的圖中OB為半徑,也就是圖中最小的圓就是內衡,夏至日太陽視運動路徑線;以O點為圓心,OA為半徑,也就是圖中最大的圓就是外衡,冬至日太陽視運動路徑線。內衡和外衡是同心圓,圓心都是O點。
再來看黃道圈,黃道圈與外衡交於A點,A點為冬至點;與內衡交於B點,B點為夏至點。在左圖中,A點表示冬至夜半,B點表示夏至日中;在右圖中,A點表示冬至日中,B點表示夏至夜半。
現在如果我們把以C點為圓心,以r為半徑的圓從上面兩個圖上拿走,那麼剩下的就是內衡、外衡以及以AB為半徑的黃道圈,而這些都是在同一個恒星背景上的圓,他們的相對位置都是固定的,他們的旋轉,以O為中心的旋轉(黃道圈以黃極為中心旋轉,但是由於黃赤交角相對固定,通過坐標系轉換,其實可以視為以O點為中心旋轉),就演示了任意某一天的晝夜更替現象——只要您把七衡圖或者三衡圖擴張成為365衡圖就行了。
2.七衡圖之二:黃圖畫和青圖畫。
</P>
<P><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8/10_1126525206.jpg" border=0></P>
<P>東漢末三國時吳人趙爽在給《周髀算經》作注時,對黃圖畫下了一個定義:“黃圖畫者,黃道也,二十八宿列焉,日月星辰躔焉。”這句話啥意思?其實就是說,恒星背景被布列在黃圖畫上,日月五星穿行於其間。對於太陽而言,它在恒星背景裏穿行周年視位移軌跡就是黃道。由於太陽是蓋天說《七衡圖》裏頭描述的主要對象,所以就說“黃圖畫者,黃道也”。當然,您要是想把其他緯星軌跡也弄出來,用這個辦法也不是不行。這時有人又打岔了:“明明人家趙爽只說了個二十八宿,你為什麼把它翻譯成‘恒星背景’了?老不死的,你別是蒙我們吧?”他娘的,我老頭子寫文章一分錢稿費沒有,我蒙你什麼了?在坐標系裏畫曲線,已知點是多點兒好呀還是他媽少點兒好呀?
那麼黃圖畫到底是什麼樣兒的?抬頭往上看,左邊那幅,對!就是它!再想想前面那兩幅圖。再多說一句,黃道與外衡交於牽牛,與內衡交于東井,與中衡交于角、婁——別忘了“天星西移”!這幅圖裏可是幾千年前的交會圖景。
最後,以牽牛-東井為直徑的黃道圈大小與中衡相等,二者是一個全等形。
再說右邊那幅青圖畫,青圖畫上面已經交待過了,就是以C點為圓心,以r為半徑的圓。其中C是立表點,O點是北天極。
這兩幅圖怎麼用?好用!說破不值錢。將青圖畫放在黃圖畫上,兩個O點重合,順時針轉動黃圖畫,當太陽轉入青圖畫範圍內時表示日出,當太陽轉出青圖畫範圍內時表示日落——當然,您要是願意,日月五星都好用,不過,您得先把圖做得夠大,刻度標得夠精確,恒星背景位置夠準確。又有人打岔了:“這下子要不要考慮天星西移呀?”您要是打定主意讓您家祖墳發個720年,那當然是要考慮的。哈哈……
最後,提供蓋天說的一系列公理化常數。記住,這些常數在蓋天說體系裏是公理化的、不證自明的。現在我們看來以下資料當然是可笑的,但是也有其合理因素在其中,至於合理因素在哪里,已經超出本文主題,我也不談,以後在別的地方跟人聊《山海經》時再來談,以下資料要跟以上圖式合起來看:
一、O点:北极(天中)。二、C点:周王城洛邑立表点所在。三、A点(牵牛):冬至日所在(日中之时)。四、B点(东井):夏至日所在(日中之时) 五、E点(角)、F点(娄):春、秋分日所在(日中之时)。六、极下璇玑半径11,500里。七、夏至日道(内衡)半径119,000里。八、春、秋分日道(中衡)半径178,500里。九、冬至日道(外衡)半径238,000里。十、周王城立表点距北极远近103,000里。十一、天地距离80,000里。十二、北极下璇玑之高60,000里。
再來一位打岔的:“我看您說的這些怎麼那麼像活動星盤呀?”哈哈……您打了那麼多回岔,就他娘的這一回說得一點不差!乖孩子,叫版主給你一塊大洋買糖吃!
等等——又一位殺將出來:“我們是到這兒來看風水文章的,麻煩你老不死的快點講風水好不好?”哈哈……,笑死我了,我老頭子已經說完了!所以呀,還是五十年前我的老教授那句老話:“所謂善讀書者,能於輕易處不輕易而已矣!”
好了,為了讓諸位看得清楚一些,再来一幅圖——</P>
<P><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8/11_1126525301.jpg" border=0></P>
<P>有人又打岔了:“咦,怎麼我看你這個圖黃赤交角數據不對呀?”咳!您就知足吧!6500年前,人們能算到這個地步就不錯了!難道您還要求他們真能算到23°26′不成?
這下有人扯火了:“那麼你老不死的不是還要從這個墓葬說八卦圖的起源嗎?”哈哈,我也說了,不但說了八卦圖的起源,連五行學說的起源也一併說了,三合四正、太一行九宮……也他娘的都在裏頭,您還得回過頭去看看,我把要點都放在裏頭了,只是需要您動手推演一下就行了,當然您基礎知識要是不夠,那可不能賴我。這跟學數學一樣,基本概念定理總要自己推演一下才會變為自己的,如果連這個都疏懶,那乾脆不要將《易經》作為娛樂,幹點別的也不錯。
這時有個明白人說了:“人家都說月相納甲,你怎麼跑去跟太陽扯到一起?”咳!月亮那點兒光還不是從人家身上借來的?不是有句俗語“給點兒陽光你就燦爛”?要是不給陽光,這龜孫還燦爛個屁呀?
好了好了,别生气了,不就是动手算一下吗?再送一图!这回您不骂人了吧?
</P>
<P><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8/12_1126525322.jpg" border=0></P>
<P>好!最後還是回到盜墓賊老頭的問題:天地是個啥?
我們反過來問他們:“你們認為天地是個啥?”老頭子們回答:“天是個圓蓋蓋,地是個方盤盤。”媽的!這幫鄉下老頭跟六千多年前人們對宇宙的看法完全沒有差別!發展了六千多年全白瞎了!
喬答摩.悉達多王子說:“過去現在未來名世,東南西北上下四維名界。”莊周老頭子說:“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有長而無本剽者宙也。”《淮南子》說:“上下四方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後來我又看見海德格爾說:“空間是人們的時間性籌畫。”老外說話都他娘的有些拗口,我打個比方說一下——比如您到李家莊去,走到半路遇到個老頭,您問他:“大叔,到李家莊還有多遠?”老頭回答您:“還有一袋煙工夫。”哈哈,畢竟抓一個一維向量總要比抓一個四維向量輕鬆得多吧?
最後還有一句話:沒有天體物理學和數學背景的東西,不能作為預測參數;天體物理學和數學背景發生偏差的東西,未經校正,也不能作為預測參數。這位說了:“我到哪兒去懂得天體物理學呀?”你問我老頭子,我問誰去呀?要不,您到中國科學院再讀個博士?
好!就這麼著!(未完待續,皇上問:“下面呢?”咳!有沒有,看吧!)</P>
[此贴子已经被原作者于12/16/2005 12:07:01 PM编辑过。]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3 04:52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patton</U>在 <I>2005/09/12 07:42pm</I> 發表的內容:</B>
這位說了:“我到哪兒去懂得天體物理學呀?”你問我老頭子,我問誰去呀?要不,您到中國科學院再讀個博士?</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鼓掌!!
精綵!!
聽學術報告也沒有這么過癮啊!!
可惜小的天文知識少,看暸半天,沒怎么懂,還要好好研讀。不過道理大概有點明白暸,是不是這樣:
先天八卦是太陽週行圖,納甲取月相,依附于先天圖,現在《參同契》納甲圖就是;
星宿加入預測,必須有準確定位,否則就難搞暸。這點跟六壬版壬遁觀唸一緻。這個有點可嘆,京房星宿算法,看來要搞懂確實需要讀個天體物理學的博士啊!
非常感謝,老伯辛苦暸!!!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3 05:04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髀、碑、婢=》立
是否可以說:
脛、徑、經=》行
所以取脛骨為鬥柄,象週天星宿之流行:)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3 05:56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2 09:04pm</I> 發表的內容:</B>
髀、碑、婢=》立
是否可以說:
脛、徑、經=》行
所以取脛骨為鬥柄,象週天星宿之流行:)</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好見解!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3 06:07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2 08:24pm</I> 發表的內容:</B>
喬答摩.悉達多王子說:“過去現在未來名世,東南西北上下四維名界。”莊周老頭子說:“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有長而無本剽者宙也。”《淮南子》說:“上下四方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後來我又看見海德格爾說:“空間是人們的時間性籌畫。”老外說話都他娘的有些拗口,我打個比方說一下——比如您到李家莊去,走到半路遇到個老頭,您問他:“大叔,到李家莊還有多遠?”老頭回答您:“還有一袋煙工夫。”哈哈,畢竟抓一個一維向量總要比抓一個四維向量輕鬆得多吧?</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海德格尔读过一点,所说不外乎天地人神,很早就怀疑跟中国观念相似。
《庄子·桑庚楚》以前没看懂,需要再看看。
老伯知识面真令人乍舌,能把小的讲的晕晕乎乎若有所得又不完全明白的,霍金是第一个,您老是第二个:)都牵涉到天体物理学。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3 06:21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曾侯乙墓的棺蓋,上麵的“鬥”字很奇怪。跟戰鬥的“鬥”字相似,卻扭轉暸。懷疑是“辰”字,踫巧《漢語大字典》裏“辰”字一頁壞掉暸。若是北鬥之“鬥”,從字型上看,貌似兩個“鬥”啊。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覓景 <B>時間: </B>2005-9-13 06:29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02.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02.gif"> 轉頭囬來慢慢看完它。 終于知道彭祖八百歲怎麼來的啦, 呵呵。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12.gif"></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3 07:07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小的髮現《說文》、甲骨文幹支字型跟水族《水書》中幹支的象形文字非常類似,稍有變形。查《說文》等書,得:
甲,人頭;乙,人頸;丙,人肩;丁,人心;戊,人脇;己,人腹;庚,人齎;辛,人股;壬,人脛;癸,人足。
子,小兒頭上有髮;丒,象手之形;寅,弓矢;卯,雙刀並立;辰,震也;巳,子、蛇之形;午,啎也,象索之形;未,木重枝葉;申,電也;酉,就,收縮;戌,斧也,滅也;亥,根亥,象豕之形。
可惜小的電腦上的《金文詁林》已經損壞,未能結閤金文印證。
其中,“壬,人脛”,若用在m45脛骨中,則此骨是有“任”的任務的。這一點,已經跟語源學上的“徑"字繫列形成交扠,應該可以採用。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3 07:23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2 11:07pm</I> 發表的內容:</B>
小的髮現《說文》、甲骨文幹支字型跟水族《水書》中幹支的象形文字非常類似,稍有變形。查《說文》等書,得:
甲,人頭;乙,人頸;丙,人肩;丁,人心;戊,人脇;己,人腹;庚,人齎;辛,人股;壬,人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好!再把干支所指的人體考慮一下,看看能不能追到干支的天文學背景?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3 07:33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2 10:07pm</I> 發表的內容:</B>
海德格尔读过一点,所说不外乎天地人神,很早就怀疑跟中国观念相似。
《庄子·桑庚楚》以前没看懂,需要再看看。
老伯知识面真令人乍舌,能把小的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其實我也在搞天干地支的問題,差不多了,過一陣子有個眉目咱再說說。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3 08:00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2 11:07pm</I> 發表的內容:</B>
小的髮現《說文》、甲骨文幹支字型跟水族《水書》中幹支的象形文字非常類似,稍有變形。查《說文》等書,得:
甲,人頭;乙,人頸;丙,人肩;丁,人心;戊,人脇;己,人腹;庚,人齎;辛,人股;壬,人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水書極端值得研究,具有所有早期文字的特徵,文字少,只有幾百個,細究起來,卻足以支持龐大的文字體系——漢字的字根也不多!若是能確認它是夏朝遺留的文字,那就太值得興奮了,因爲這樣順理成章地水族的易學體系必然帶有連山易的内容。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3 08:01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歸藏易已經叫我們挖出來了,就差連山了。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3 08:06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2 10:21pm</I> 發表的內容:</B>
曾侯乙墓的棺蓋,上麵的“鬥”字很奇怪。跟戰鬥的“鬥”字相似,卻扭轉暸。懷疑是“辰”字,踫巧《漢語大字典》裏“辰”字一頁壞掉暸。若是北鬥之“鬥”,從字型上看,貌似兩個“鬥”啊。</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這個是大篆的一種誇張變形,特意由兩個北斗星官的形狀組成,就像現在的變形美術字体。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3 08:22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蔔筮中幹支類象、卦類象、爻類象、納音類象,隻要交扠,往往可用。
其中卦類象可以說是隂陽,爻類象是事物髮展過程或者等級秩序等的糢擬,但是幹支、納音,到底源頭在哪裏?納音,古籍都說是音律之用,這也是一個體繫;幹支,本身,地支有十二長生,這是人生糢擬;天幹之字,說文人體,《五行大義》等認為是植物四季狀態。
若以上都成立的話,星宿該如何用,五行屬性還是七政屬性呢。《京氏易傳》五星入卦,二十八宿入世爻,都是主導的力量。依m45和曾侯乙墓的棺蓋,星宿是滲透到卦象、幹支裏麵的。《爾雅歲次》是否跟此有關?
乾為天而納甲,甲有天、圓之象。
《古今图书集成·奇门遁甲》八卦靜應章
乾位西北亥戌之間,天之象也,體屬金,性剛健,為元首、為君父、為尊長、為寒冰、為龍馬、為木果。初爻主在地之應,如變巽乃木被金克斲而成器,中爻主人物之應,如變爻離乃金逢火煆;上爻主在天之應,如變兌乃破壞之金。其時主秋冬之交,其色金得水氣而白。
依此解,乾納甲壬,則甲壬亦當有西北、戌亥、“為元首、為君父、為尊長、為寒冰、為龍馬、為木果。”
還在研究,老伯多指教:)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3 08:26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3 00:01am</I> 發表的內容:</B>
歸藏易已經叫我們挖出來了,就差連山了。</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有人說《水書》就是連山。看水書二十四山,先后天八卦,跟現在的今本週易體繫,是一樣的。似乎差別在歷法方麵。要是這樣往上推,《歸藏》應該也是歷法概唸。挖齣來的歸藏,有公開的資料么?
幹支問題還等待老伯解惑:)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戈巴契夫 <B>時間: </B>2005-9-13 08:28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2 08:52pm</I> 發表的內容:</B>
鼓掌!!
精綵!!
聽學術報告也沒有這么過癮啊!!
可惜小的天文知識少,看暸半天,沒怎么懂,還要好好研讀。不過道理大概有點明白暸,是不是這樣: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研究京氏大大安安:
唉~~~您都看不懂,小弟更是一團迷霧,但小弟近日有發覺,其實這些好像與十二長生的日辰有關耶
大夥都知道,地球繞行太陽一圈為365又四分之一天,而從中小弟認為太陽的圓缺當以年計算,因此真正的一日應該是一年,月令來自四季,分屬24節氣,月沒變,但是咱們現下所論的日,則不是日了,而是星了,時間當人就是時辰,統合來說,日辰的十二長生應該是以年來對照星辰,以取方位
不過小弟以上的敘述,目前尚在推論當中,並無確切有力的實據以茲證明,這點可以先跟您說一下
於此謝謝~~~感恩!!!
ps:年月日時=日月星辰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3 08:39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3 00:22am</I> 發表的內容:</B>
蔔筮中幹支類象、卦類象、爻類象、納音類象,隻要交扠,往往可用。
其中卦類象可以說是隂陽,爻類象是事物髮展過程或者等級秩序等的糢擬,但是幹支、納音,到底源頭在哪裏?納音,古籍都說是音律之用,這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您得找二十五史的律曆志,看一下律呂調陽,弄明白那個才能搞對納音問題。接下來就是《皇極經世》,這也是一本搞死人的書。干支問題,我想我抓到眉目了,到時再説。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3 08:41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戈巴契夫</U>在 <I>2005/09/13 00:28am</I> 發表的內容:</B>
年月日時=日月星辰</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戈兄此說,很有新意。
若這樣攷慮的話,幹支就是七政暸。
其實是否成立,戈兄在蔔筮中就可以檢驗:調閱客戶案例資料,查閤婚部分。
一般閤婚,都是日柱閤,如日柱地支辰,則配有往往屬鷄。這樣看,則辰、酉可當龍虎:)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3 08:44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戈巴契夫</U>在 <I>2005/09/13 00:34am</I> 發表的內容:</B>
<U><FONT color=blue>戈巴契夫</FONT> 贈與 <FONT color=blue>lh1041</FONT> <FONT color=red><B>99999</B></FONT> 美元以示鼓勵</U>
送錯了~~~補送</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戈先生,你終于路面了,先謝謝你的獎勵!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 你提到的不同于先後天卦序的八卦圖,我們在考古發掘和民族學調查中確實發現存在這樣的圖!彜族、苗族、水族都有!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3 08:51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3 00:00am</I> 發表的內容:</B>
水書極端值得研究,具有所有早期文字的特徵,文字少,只有幾百個,細究起來,卻足以支持龐大的文字體系——漢字的字根也不多!若是能確認它是夏朝遺留的文字,那就太值得興奮了,因爲這樣順理成章地水族的易學體系必然帶有連山易的内容。</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嗯,同意。現在說水書就是連山,還有點早。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3 08:57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3 00:41am</I> 發表的內容:</B>
戈兄此說,很有新意。
若這樣攷慮的話,幹支就是七政暸。
其實是否成立,戈兄在蔔筮中就可以檢驗:調閱客戶案例資料,查閤婚部分。
一般閤婚,都是日柱閤,如日柱地支辰,則配有往往屬鷄。這樣看,則辰、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不過有些例子是例外的,原因還不清楚,如男寅可配女卯。若依星解釋,當如何?都在木位。這個例子一直沒搞明白:)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3 09:04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3 00:26am</I> 發表的內容:</B>
有人說《水書》就是連山。看水書二十四山,先后天八卦,跟現在的今本週易體繫,是一樣的。似乎差別在歷法方麵。要是這樣往上推,《歸藏》應該也是歷法概唸。挖齣來的歸藏,有公開的資料么?
幹支問題還等待老伯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1993年3月,湖北江陵縣荊州鎮郢北村王家台15號秦墓出土了大批秦代竹簡, 其中有《易占》簡394支,約4000餘字,文字形體最古,接近楚簡文字,應為戰國末年的抄本。這批竹簡經過釋讀,認定就是《歸藏》。
以前大家都認為隋代流傳至今的《三墳書.歸藏》是偽書,現在和出土的竹簡一對,確實絕大部分是偽書,但還是有一些可以和竹簡本《歸藏》對得上,比如《鄭母經》。“鄭”通“奠”,“奠”通“尊”。“鄭母”即“奠母”,即“尊母”,以母為尊,以母為主。而幫助我們最後認定這批竹簡確實是《歸藏》的,也不是《鄭母經》,因為你不能用有疑問的書籍來考訂出土文物的確切面目。那是什麼呢?是散見在一些古代書籍中的標明是引自《歸藏》的引文,這些引文在這批竹簡中找到了出處!
不過,我還必須說,史書上記載“《歸藏》為商易”這個說法不完全正確,《歸藏》的卦爻辭應該在周代時被人編輯過,現在挖出來的《歸藏》有明顯的周代人編輯過的痕跡,卦爻辭用了一部分周代歷史事件。因此,所謂的“三易”應該在周代時做過編輯整理,以便適應周代的意識形態。“三易”除了卦爻辭各有不同以外,最本質的區別應該在得卦之法不同,其中《歸藏》我們找到了,它的起卦之法可稱為“卜法”,從這一點來看,它和商易是有密切聯繫的;而《周易》的起卦之法可稱為“筮法”。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3 09:16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3 01:04am</I> 發表的內容:</B>
1993年3月,湖北江陵縣荊州鎮郢北村王家台15號秦墓出土了大批秦代竹簡, 其中有《易占》簡394支,約4000餘字,文字形體最古,接近楚簡文字,應為戰國末年的抄本。這批竹簡經過釋讀,認定就是《歸藏》。
以前大家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原來王傢臺竹簡已經論定是《歸藏》暸。以前接觸過一點,都是假設。
蔔法、筮法的區別,好像在一片文章裏見過。一個牛肩胛骨上的燒灼痕蹟,所記數字,文章作者得卦跟週易的筮法不同,小的怎么也沒搞明白。現在看來,這個骨片的蔔筮記錄,是作者認定為商代記錄的緣故。
小的需要找找李學勤的攷訂文章暸,多謝多謝:)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3 09:28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2 11:23pm</I> 發表的內容:</B>
第二組蚌圖B2中有龍、虎、鹿、蜘蛛,我認為,這組蚌圖裏講的就是四象。——東宮蒼龍、北宮玄武、西宮白虎、南宮朱雀四象要在漢代以後才徹底固定下來,而在此之前,四象之神最先固定的是東宮,西、南、北三宮之神有過種種過渡形態,比如,《周禮.考工記.輈人》:“軫之方也,以象地也;蓋之圜也,以象天也;輪輻三十,以象日月也;蓋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龍旂九斿,以象大火也;鳥旟七斿,以象鶉火也;熊旗六斿,以象伐也;龜蛇四斿,以象營室也。”可見,北宮之神就有過以鹿而非玄武作為代表,西宮之神也有過以熊而非白虎作為代表,那麼南宮之神也應該曾經有過用蜘蛛而非朱雀作為代表。</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就是說,地圖上的東部地區首先確立,南、西、北部,政權趃替,所以圖騰之象也隨之變化。蜘蛛、鹿,都是上古世繫圖騰符號。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3 10:15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以下内容轉貼自戈巴契夫先生給我的私人信件,現受委託予以貼出,請大家討論。戈巴契夫先生因事務繁忙,暫時沒有時間回帖詳加解說,望大家見諒。下面是戈巴契夫先生從M45號墓看出的卦圖。
---------------------------------------------------------------------------
艮乾離
震 巽
坎坤兌
重點在,南乾天,北坤地,東震龍,西巽虎,該卦正好與該墓所標示的一模一樣,離坎艮兌的位置尚有出入,還需要進一步探索,但是大致上應當是如此。
----------------------------------------------------------------------------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3 10:19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3 01:16am</I> 發表的內容:</B>
原來王傢臺竹簡已經論定是《歸藏》暸。以前接觸過一點,都是假設。
蔔法、筮法的區別,好像在一片文章裏見過。一個牛肩胛骨上的燒灼痕蹟,所記數字,文章作者得卦跟週易的筮法不同,小的怎么也沒搞明白。現在看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當然不是徹底定論,但是沒有什麽人咬定絕對不是,反對者的態度是存疑。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3 10:54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彝族八卦
南噯父火,西南朵長女土,西舍中女金,西北哈少女禾,北哺母水,東北魯長男山,東且中男木,東南哼少男石。
彝族八卦没有汉族八卦中的卦画,不过,想一想周代以前所见之六爻卦也没有用阴阳爻,这就值得注意了。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文抄公 <B>時間: </B>2005-9-13 07:20 P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01.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01.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01.gif">
向LH前輩敬禮!
大開風水界的眼界! 個人認為, 堪輿學以考古證據來正本清源絕對是正確方向, 特別是天文考古部分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46.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46.gif"></P>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3 07:21 P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对秦简《归藏》几个卦名的再认识
王宁
王家台秦简《归藏》的出土,在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学者撰文进行研究,现在有一些观点认为,《归藏》比《周易》古老,《周易》是在《归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其卦名也是《归藏》卦名的演变。实际上,如果细审秦简本《归藏》的卦爻辞,可以知道,它在其中使用了春秋时代人物的故事,如“平公”,现在知道三代时的“平公”共有六位:陈平公、宋平公、晋平公、曹平公、燕平公、齐平公,最早的是陈平公(前773-前755在位),时代是春秋初期;最晚的是齐平公(前480-前456在位),时代是春秋末、战国初。不管是哪一位“平公”,总是春秋时的人物。《归藏》把春秋时的人物事迹已经当历史故事来用了,可见其成书还在春秋以后,郭沫若在《周易之制作时代》一文中认为《归藏》是“孔子以后,即战国初年的东西”,我看大约不会差太远。而据《左传》,春秋时代的人已经在用《周易》占筮,可见当时《周易》已经成书并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使用了,就此而言,我坚信《周易》的成书要比《归藏》早得多。
据王明钦先生《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一文,秦简《归藏》中实际卦名有五十三个,根据他引用的情况来看,其中有三个是只有卦画而无卦名的,实际只有五十个卦名,而且其中“亦”与“夜”同属“蛊”卦,“亦”又或为“颐”卦,则是只有四十八个不重复的卦名。据王明钦统计,秦简《归藏》卦名与今本《周易》卦名相同者二十,相近者十五;与帛书本《周易》相同者十八,相近者九。由此可见,《周易》和《归藏》实在是一个系统的东西,其卦名尤其和今本《周易》相似。其中与今本《周易》全同的卦名有:讼、师、比、履、同人、大过、井、旅、丰、临、升、复、节、涣、损、咸、兑、归妹、渐、大壮共二十卦;与今本《周易》相近(用字为音同或音近或别体,卦名或有增减者)的卦名有:肫(屯)、少督(小畜)、柰(泰)、 (否)、右(大有)、亦(颐)、囷(困)、灌(观)、卒(萃)、毋亡(无妄)、 (睽)、恒我(恒)、罽(夬)、丽(离)、 (晋)、 (遯)、筮(噬嗑)、中 (中孚)共十八卦。另外,“小过”误为“大过”,“鼎”作“鼒”,也当是因为形义并近而误作。这样,秦简《归藏》出土的卦名中,与今本《周易》相同或相近的卦名就有四十一个,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差别较大的有:天目(乾)、寡(坤)、散(家人)、陵(谦)、介(豫)、 (既济)、亦或夜(蛊)、劳(坎),共八卦。但笔者认为,这些卦名都是因为对《周易》相应卦名的误识、误读或传抄之误造成的,并非是别有所据或另有深意。兹辨识如下:
1、天目:即乾,传本《归藏》作“乾”,与《周易》同。廖名春先生认为,“目”是“曰”字之误,“天”是卦名,以乾象为天之故也。但笔者另有看法。秦简此卦曰:“天目朝=不利为草木赞=偁下……”,实际上这是抄简者粗心,抄漏了卦名和“曰”字,其卦名当是“朝”,原文当为“朝曰:天目朝=……”,“朝”是“乾”字之误,二字古文皆从“倝”,形近而误。爻辞中的“目”是“日”之误,“朝=”读为“朝朝”,即《周易·乾》中“君子终日乾乾”的“乾乾”,此读为“倝倝”,《说文》:“倝,日始出光倝倝也。”“天日倝倝”即“日始出光倝倝”。故秦简《归藏》原本也是作“乾”,与传本和《周易》相同,是抄手抄漏了卦名,又把爻辞中的“日”误写为“目”,把“乾=”误抄成了“朝=”。
2、寡:即坤,二字见溪旁纽双声音近,而且坤象为寡(见《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周易孟氏章句·八卦逸象》),似乎能够通解。但传本《归藏》是作“ ”,《康熙字典·土部·坤》引作“ ”,并云:“别作 、 、 。”其中,“ ”、“ ”二字即古文“贵”字,因此,传本《归藏》必是作“ ”,即“ (贵)”字之不同的隶写,实一字也。唐代的《碧落碑》之“坤”也是做“ ”,它根据的是《周易》,可见在传本《周易》中,也有以“贵”为“坤”的现象,因“贵”、“坤”古音见溪旁纽双声、物文对转叠韵,音近而假也。秦简之“寡”字作“ ”,我认为就是“贵”字之形误,是抄手笔误为“寡”。所以,秦简本与传本一样都是以“贵”为“坤”,与《碧落碑》所根据的《周易》是一样的,并非别有所据也。
3、散:即家人,传本《归藏》作“散家人”,是三字卦名。传本《归藏》中有三个三字卦名,即小毒畜(小畜)、大毒畜(大畜)和散家人。过去人们对这三个卦名觉得很奇怪,现在秦简本出土,这个问题即得解决。秦简本之“小畜”作“少督”,帛书本《周易》作“少 ”,“ ”是“ ”之形误,据《说文》知是“毒”字的古文,故帛书《周易》是作“少毒”,帛书《易之义》(或称《易赞》)作“小蓄”,“督”、“毒”、“畜”、“蓄”古皆是舌头音、觉部字,音近而可互假。由此可知,传本《归藏》之“小毒畜”、“大毒畜”原本是作“小毒”、“大毒”,其两个“畜”字皆是薛贞的注文,他于“毒”下注“畜”字,谓此“毒”同“畜”也,后人不察,将正文和注文误抄在了一起,遂成了不伦不类的三字卦名。“散家人”也是相同的情况,其原本是作“散”,与秦简本同,薛贞于下注“家人”二字,谓“散”即“家人”也,也是后人将正文和注文误合为“散家人”。秦简《散》卦爻辞曰:“昔者□卜□散实而攴(枚)占大=□”,王明钦先生在文中又引作“禹卜飤散实”,由此可知,秦简之“散”是“麻”字之误,古文“散”作“ ”,从攴 声,“ ”是古文“麻”字,即“黍稷重穋,禾麻菽麦”(《诗·七月》)的“麻”,是古代重要的农作物,其皮可绩为衣,其籽实可食,古称“蕡”,《仪礼·丧服传》:“麻之有蕡者也”,《释文》:“蕡,麻实。”故简文之“飤散实”即“食麻实”。由此而言,传本和简本之“散”皆是“麻”字之误。笔者认为《归藏》作“麻”,是其作者误读了《周易》之“家人”造成的,他所根据的《周易》当是把“家人”写作了“叚人”(家、叚双声叠韵),他又把“叚”误识为“皮”(古文“皮”作“ ”,与“叚”形极近),因此才读为“麻实”,因“皮”、“麻”古音并明旁纽双声、同歌部叠韵,“人”、“实”古音日船旁纽双声、真质对转叠韵,皆音相近。他将“麻实”写入爻辞,并以“(麻)”为卦名,但后来在传抄中误为“散”了。
4、陵:即谦,传本《归藏》作“兼”,帛书《周易》作“嗛”。笔者认为秦简本原本也是作“兼”,古文作“ ”(见《六书通》引《古老子》),此与古文“睦”作“ ”者形近。当是由“兼”形误为“睦”,又形讹为“夌”,据《玉篇》,“夌”是“陵”之古字,因又作“陵”也。
5、介:即豫,传本《归藏》作“分”,王明钦、廖名春二先生已指出“分”是“介”之形误,廖先生还认为,因“介”与“豫”古皆训“大”,义同而通用。但笔者认为当非此原因。帛书《周易》“豫”作“馀”,由此我认为,《归藏》原本是作“余”,《六书通》引《古文奇字》“余”作“ ”或“ ”,此与古文“害”字作“ ”(《六书通》引《古孝经》)者形极相似。这当是由楚简文字演化而来的,如《郭店楚墓竹简·成之闻之》之“害”字下从口,而上部确实极似“余”字。“害”、“介”古音匣见旁纽双声、同月部叠韵,音最相近(《六书通》引《古老子》“害”字即从女介声)。因此,笔者认为《归藏》之“豫”原本是作“余”,后传写讹误为“害”,又音假为“介”也。
6、 :即既济,传本《归藏》作“岑霁”(“霁”原上雨下昕,据《字汇补》是“霁”之或体,“霁”与“济”音同而假),由此,则今本之“岑”当是“ ”字之残误,其上部残讹为“山”,下部之“今”则是“虫”字古文之形讹,二字古文形近也。笔者认为,今本原当是作“ ”,与秦简同,荀勖等人误释为“岑”,薛贞于下注“既霁”二字,谓此“岑”即“既霁(济)”,后人在抄写时误合为一,后人这种误合当是他们认为《周易》是二字卦名,《归藏》则亦当是二字卦名,遂合之并去掉了“既”字,因为已知“岑”相当于“既”也。秦简《 》卦爻辞中有“ 其席”的句子,可知“ ”是读为“卷”。古“卷”字常与文部字通假,如《礼记·礼器》:“天子龙衮”,《释文》“衮”作“卷”,云:“本又作衮。”又如《左传·昭公元年经》:“楚子麇卒”,《公羊传》、《谷梁传》“麇”作“卷”。“衮”、“麇”古音都是见母文部字,而“既”是见母物部字,双声对转,皆音相近似。故《归藏》的作者原本是把“既济”省简为“既”,与将“大有”省简为“右(有)”、将“筮(噬)盖(嗑)”省简为“筮(噬)”的情况相同,而又将“既”读为“ (卷)”,盖是声之误也。
7、亦、夜:即蛊,传本也是作“夜”,“夜”是从“亦”声,二字双声叠韵,音近故可互用。今本《周易》作“蛊”,“蛊”古通“冶”,《史记·货殖列传》:“作巧奸冶”,《集解》引徐广曰:“冶一作蛊。”《后汉书·马融传》:“兹飞、宿沙、田开、古蛊翚、终葵,”李注:“《晏子春秋》曰:‘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蛊与冶通。”皆是其证。“冶”古亦读为“野”,《易·系辞上》:“冶容诲淫,”《释文》:“冶,郑、陆、虞、王肃作野。”《集解》本正作“野”。“冶”、“野”与“亦”、“夜”古音同余母双声、鱼铎对转叠韵,音近而假。故《归藏》原本当是以“冶”或“野”为“蛊”,音假为“亦”或“夜”也。
8、劳:即坎,传本《归藏》作“荦”,“荦”是从牛劳省声,故二字当是音近假借,《易之义》也称“坎”是“劳之卦”,现在学者普遍认同坎为劳卦故以“劳(荦)”为“坎”之说。这个说法似乎甚圆通,但上面已说过,笔者不相信以卦象为说的解释。特别是《易之义》,它是解释《周易》的,今本《周易》作“坎”或“欿”,帛书《周易》作“赣”,皆是音近而通假,但都不做“劳”或“荦”,否则,《坎》之爻辞“坎不盈”等语就没法解释,因此,《易之义》的“劳之卦”当是“坎”的代名词,并非是以“劳”为“坎”。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归藏》的卦名都是由《周易》之卦名形讹或音转变化而来的,此“劳(荦)”亦不当例外。可是,“坎”与“劳(荦)”的音差很大,这其中必有字误的现象。秦简的“劳”应当是传本的“荦”的音假,因为从出土地点来看,传本《归藏》是出于战国墓,从时间上说要早于秦简。而“荦”字明显就是“荣”字的形讹,二字古文形极相近,极容易致误。“荣”、“荦”致误的现象后世仍在发生,在传本《归藏》中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宋·李过《西溪易说》引《归藏·初经·坤》之爻辞云“荣荦之华”,而清·朱彝尊《经义考》则引作“荣荣之华”,可见二字是很容易弄混的。“坎”与“荣”古音是溪匣旁纽双声、侵耕通转叠韵;“欿”与“荣”是同匣母双声、侵耕通转叠韵;“赣”与“荣”古音见匣旁纽双声、谈耕通转叠韵;“赣”古亦读为“贡”,帛书《要》之“子赣”即“子贡”,“贡”与“荣”见匣旁纽双声、东耕旁转叠韵――此皆音相近似,故《归藏》原本必是以“荣”为“坎”,后形误为“荦”,秦简又音假为“劳”也。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归藏》的卦名都是在《周易》卦名的基础上演化来的,有些看来差距很大的卦名,实际上都是因音声之误或字形之误造成的,其中既有作者造成的讹误,也有在传抄中造成的讹误,但终究根据的是《周易》,其源历历可溯,并非是另有所本。
古人说书写三遍,鱼为鲁,亥为豕,《归藏》自产生到汲冢、到秦代,何止百年;传本《归藏》自晋代的荀勖至清代的马国翰,又一千五百余年,在流传中恐书写了不止三遍了,有此类讹误是殊不足怪的。现在有些学者反对用通假解古书,更不承认古书(特别是出土的简帛文献)会有错误,要求要依字读之、依字解之,只要有人一用通假、辨误,就斥之为“迂曲其说”、“穿凿附会”。其实,古人写书用字很宽,最好用通假字,而且也容易写错字,在抄书时错、讹、倒、衍、缺、脱、窜、乱的现象都是常有的(如果一篇出土文献中没有通假、没有错误,那必定是假的),即是在印刷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问题仍不能避免,何况古人。稍有心得的人都会知道,研究古书特别是出土文献,如果不明通假、不辨讹误,那便要寸步难行。今本《周易·系辞》中有“易有大极”句,帛书本“大极”作“大恒”,辨误者曰:“‘恒’是‘极’之形误”,六字解决问题;而有学者必要依“恒”字读之,以“极”字为误,详辩细论,著文数千乃至上万言――到底谁在“迂曲其说”、“穿凿附会”,明眼人一看便知,就不用笔者多言了。
(本文承蒙清华大学思想研究所廖名春教授提供秦简《归藏》的原始材料,在此谨表示感谢!)
2002年10月8日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3 07:33 P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各位大大,還有研版主,這段日子跟一夥老家伙東跑西顛,回來又趕寫文章,有點累了,歇一下,再來繼續和各位探討,特別是研版主的幾個問題,很值得深入研究。爲什麽中國的學問研究起來那麽累人呢?因爲它是一個整體,不分科,牽一髮而動全身。讓我歇歇再來回應,各位繼續探討。爭取在下一個遺址發掘前討論出一個眉目。</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3 07:41 P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文抄公</U>在 <I>2005/09/13 11:20am</I> 發表的內容:</B>
emm01:
向LH前輩敬禮!
大開風水界的眼界! 個人認為, 堪輿學以考古證據來正本清源絕對是正確方向, 特別是天文考古部分 emm46:</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文抄公先生指出了考古學對於堪與學的價值,古人也有“覆古墳”之說,不過我們比他們更進一步,還把墳給他挖開了,哈哈......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3 07:53 P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老平</U>在 <I>2005/09/13 11:38am</I> 發表的內容:</B>
emm37
十分感謝lh1041先生的精彩文章。因為有考古學及出土文物的支持,這對於我們研究及學習易學的人來說,就提供了最有力的根據。真的萬二分感激,期待先生下一篇文章!</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是的,老平站長和文抄公先生說得有理,因爲我們深感痛心的是,很多易學家研究來研究去,終歸是在文獻圈子裏打轉轉,互相攻擊幾千年也沒有一個眉目,而自從考古學發展起來后,很多爭論都有了比較令人信服的結論,爲什麽?因爲有實物證據!
但是我們感到可惜的是,易學家們到今日還是不很重視考古發掘,因此做了很多無用功。比如在1980年、1981年,考古資料已經確切證明“文王重卦”是不對的,因爲起碼在殷商時代人們就已經用六爻卦了,後來發覺六爻卦的出現比殷商時代還要早!可是易學界到近來才注意到這一點,晚了二十多年。爲什麽會這樣呢?因爲第一、不重視考古資料。第二、不能訓讀第一手考古發掘資料,比如甲骨、金文和大篆,這樣有時會被二手資料誤導。當然第二點的可能性比較小,關鍵是第一點。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3 08:19 P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3 11:53am</I> 發表的內容:</B>
可是易學界到近來才注意到這一點,晚了二十多年。爲什麽會這樣呢?因爲第一、不重視考古資料。第二、不能訓讀第一手考古發掘資料,比如甲骨、金文和大篆,這樣有時會被二手資料誤導。當然第二點的可能性比較小,關鍵是第一點。</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还有第三点,第一手考古资料在正式出版前很难获得。一般甲金文字研究者,只能通过正式出版渠道获得资料。学术资料垄断现象,在国内很突出,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3 08:54 P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3 12:19pm</I> 發表的內容:</B>
还有第三点,第一手考古资料在正式出版前很难获得。一般甲金文字研究者,只能通过正式出版渠道获得资料。学术资料垄断现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這在全世界都是普遍現象,沒法解決,與體制還真的無關,您把自己當作考古者,設身處地想一想就知道了。而且1980、1981年那兩篇關於殷商數字六爻卦的論文,爲了能服眾,採用的證據是早已經出版的甲骨文資料。其實,所有公開出版的論文採用的資料都是已經出版的資料,對於沒有出版的資料,掌握者也是不能用來作爲論文證據的。至於說到考古資料很難獲得,這在目前跟市場有關,印數不多是因爲沒什麽人需要。要是考古資料在衆人眼裏跟《窮爸爸富爸爸》一樣,那也會印得滿街都是,畢竟考古者也想賺錢不是?能生財用於支持考古發掘誰不想呀?但是全世界的考古發掘都沒有這樣的,非不慾也,實不能也。還有的國家的考古發掘資金來源就直接是盜墓集團提供的,咳!也是沒辦法。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3 09:17 P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3 12:54pm</I> 發表的內容:</B>
這在全世界都是普遍現象,沒法解決,與體制還真的無關,您把自己當作考古者,設身處地想一想就知道了。而且1980、1981年那兩篇關於殷商數字六爻卦的論文,爲了能服眾,採用的證據是早已經出版的甲骨文資料。其實,所有公開出版的論文採用的資料都是已經出版的資料,對於沒有出版的資料,掌握者也是不能用來作爲論文證據的。至於說到考古資料很難獲得,這在目前跟市場有關,印數不多是因爲沒什麽人需要。要是考古資料在衆人眼裏跟《窮爸爸富爸爸》一樣,那也會印得滿街都是,畢竟考古者也想賺錢不是?能生財用於支持考古發掘誰不想呀?但是全世界的考古發掘都沒有這樣的,非不慾也,實不能也。還有的國家的考古發掘資金來源就直接是盜墓集團提供的,咳!也是沒辦法。</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很能理解您老的復雜感情。圈裏圈外的事情,各有苦衷。
對于圈外人而言,新資料雖不能作為證據,卻可以跟舊有資料比炤,髮現新的綫索。在舊料堆裏扒梳,很難有新綫索。所以王國維的祕訣就是:新資料、新方法。方法之重要固不待言,新資料可以跟新方法並論,其重要性可見一斑。若非簡本老子麵世,誰敢說老子是兩個人呢。齣版是流通渠道暸,好地方還是可以買到髮行量較少的攷古資料的。
多謝老伯開導。您好好休息:)
\\bow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3 10:06 P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小的仔細想過,還是好好看書要緊。這兩年也沒好好看書,很浮躁。
這段時間先梳理納音,看李鼎祚集解,告一段落之后,即看說文,大小徐本參段註,好好看看,把古音學也撿一下,揹揹英語單詞,或者明年爭取讀個博士。自己在傢裏如何用功,畢竟沒有繫統的資料庫。
老伯厚積之下,纔有現在信手拈來之妙,絕非朝夕之功。從您老身上學到很多東西,讓小的深感羞慚:)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46.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47.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12.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12.gif">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4 01:42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3 02:06pm</I> 發表的內容:</B>
小的仔細想過,還是好好看書要緊。這兩年也沒好好看書,很浮躁。
這段時間先梳理納音,看李鼎祚集解,告一段落之后,即看說文,大小徐本參段註,好好看看,把古音學也撿一下,揹揹英語單詞,或者明年爭取讀個博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研版主過獎了,聼您講:“很能理解您老的復雜感情。圈裏圈外的事情,各有苦衷。”就沖這句話,也是一人物,還怕沒有出頭之日?人總是受磨難纔有進步的。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01.gif">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14 03:26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B>下面引用由<U>patton</U>在 <I>2005/09/12 07:42pm</I> 發表的內容:</B>
這老外突然提了個老問題:“為什麼你們這個民族被強大的敵人多次打下去後,每次都還能站起來?這種現象世界歷史上沒有過!”......
他說找到了,接著沉默了一會兒,才抬起頭來說了一句話:“柔軟的剛強,剛強的柔軟。”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為什麼你們這個民族被強大的敵人多次打下去後,每次都還能站起來?」哈哈!亂世時候軟骨頭中還有硬骨頭,不過,太平時世時候,硬骨頭便不中用了!
前輩文章實在精彩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1.gif"> 將整個風水論壇帶進新境界,新的思維.我們再不沈迷於什麼《天玉經》,什麼《青囊經》,什麼八神四個一,四個二...通通都是海市蜃樓,空中樓閣.考古證據最實在,無需要花什麼唇舌,一看便知!佩服!
想問45號墓各俱骸骨對應於春分,秋分,冬至,夏至,不知前輩有可運用古法,在你們老顆記中抽支股骨或脛骨來測量日影呢?(說笑)我意思是想探討原始真實情況,還是根據現代天文數據來敲定?</FONT></FONT></FONT>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4 03:38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銳山先生來了,哈哈!其實在宏觀上我們的思路是一樣的,比如您在《宇宙運動圖譜》李頭部就已經開始了這條路徑了嗎?您提出:“原始真實情況,還是根據現代天文數據來敲定?”,要考古用的話,目標是那一代的墓葬就用那一代的天文數據,這些在二十五史《天文志》裏都能找到,但是要用現代數據也可以,因爲誤差其實不是很大,都是小數點后二位以後的誤差了。 </P>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14 04:15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B>下面引用由<U>patton</U>在 <I>2005/09/12 07:42pm</I> 發表的內容:</B>
等等——又一位殺將出來:“我們是到這兒來看風水文章的,麻煩你老不死的快點講風水好不好?”哈哈……,笑死我了,我老頭子已經說完了!所以呀,還是五十年前我的老教授那句老話:“所謂善讀書者,能於輕易處不輕易而已矣!”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環繞整個中華文化六千年,不論易經,曆法,風水全部都齊矣!真的所言不虛.
</FONT></FONT>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8/A5BCA9RA6W20201_1126613651.jpg</P><P><FONT size=4>此圖是小弟半年前從京氏易推論京氏圓圖架構過程,作參考.</FONT></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4 04:23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拜謝!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1.gif">
就是這樣干!
要是堪輿界多一點這樣的思維,中國的東西也不會沉淪這麽久了!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14 04:32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3 07:38pm</I> 發表的內容:</B>
銳山先生來了,哈哈!其實在宏觀上我們的思路是一樣的,比如您在《宇宙運動圖譜》李頭部就已經開始了這條路徑了嗎?
<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3 08:23pm</I> 發表的內容:</B>
拜謝!
就是這樣干!
要是堪輿界多一點這樣的思維,中國的東西也不會沉淪這麽久了!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晚輩不敢在前輩面前班門弄斧,實在貽笑大方,亦不是要在大家面前賣黃瓜.苦心地說,伏羲八卦配洛書圖還有很多數之不盡妙用呀!這是我們中華文化寶藏啊!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 </FONT></FONT></FONT>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4 04:40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不!不!我講話完全沒有調侃的意思!說實話,您發表的圖片我已經全部收藏了,從這裡您就可以看出我們對您的學説的態度了。<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1.gif"> 其實大家互相交流,本沒有“班門弄斧”這一說,只要講得對,講得對別人的思路有啓發,就是有價值的。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14 04:48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題外話:前輩常說「你們一顆」,小弟八卦一點,你們有多少人?叫他們一同登記來玩玩吧!現在手寫板很準確呢!</FONT></FONT></FONT>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4 04:56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他們都在,只不過他們手不行了,抖得厲害,乾脆就以遊客身份看一看,文章都是我寫完后,郵件傳遞,再由他們打電話共同探討定稿的。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4 05:03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3 08:56pm</I> 發表的內容:</B>
他們都在,只不過他們手不行了,抖得厲害,乾脆就以遊客身份看一看,文章都是我寫完后,郵件傳遞,再由他們打電話共同探討定稿的。</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請教一個問題:
二十四山,您老認為最早可以追溯到何時?m45可以認定二十四山嗎?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4 05:04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哈哈!他們都看到我這句話了,他們打電話來説:“謝謝銳山先生,手實在不行了,抖!”我們寫文章也就是個娛樂活動,完全不求什麽,能回答的、懂回答的、確實有把握不會誤導觀衆的,我們才寫出來。我身體還行,主要是當年比較愛好體育,游泳、踢球無所不爲。他們身體就差一點,而且到了電腦時代還不會打字。我也是咬緊牙關學的,因爲我平生好嚐鮮,現在到論壇上回帖子,打字速度也提高好多,不過寫文章還是不行,要靠小孫子幫一下忙打字。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4 05:20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3 09:03pm</I> 發表的內容:</B>
請教一個問題:
二十四山,您老認為最早可以追溯到何時?m45可以認定二十四山嗎?</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1.我們認爲,最早的方位系統是十二方位,從立表測影開始。
2.二十四山是十二方位的精確化,因爲人們的需要而產生。
3.在術數中運用應該和三式尤其是六壬式有關。
4.現在看到的最早實物是漢代的一個六壬式盤,不過它的二十四山分兩層排列,内層是八干四維,外列十二地支,再外列二十八宿,這説明還是十二方位系統。
5.最晚到唐代二十四山就產生了,也不分層排列了,都排在一圈。
6.我們的看法是,羅盤二十四山是六壬式盤用於堪與的產物。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4 05:29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3 09:03pm</I> 發表的內容:</B>
請教一個問題:
二十四山,您老認為最早可以追溯到何時?m45可以認定二十四山嗎?</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還有一個問題沒回答:您用二十四山覆蓋在M45上看看有什麽發現?不過太極點要選准喲。好好看看圖。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4 05:43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3 09:20pm</I> 發表的內容:</B>
1.我們認爲,最早的方位系統是十二方位,從立表測影開始。
2.二十四山是十二方位的精確化,因爲人們的需要而產生。
3.在術數中運用應該和三式尤其是六壬式有關。
4.現在看到的最早實物是漢代的一個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非常詳細,是二十四山簡史暸:)
感謝老伯:)
如此說來,水書二十四山當是西漢以后流入水族地區,目前的水書並非上古原狀,而是經過與中原地區易學的融閤。歲次是否可能是幹支紀年法産生前的産物,或者就是地支別名?可粗略定在穆天子傳之前?否則有幹支紀年,比歲次簡便,又何必用歲次呢。
“子名困敦,困,混也,敦,沌也,言陽氣混沌,萬物牙孽也。”從《五行大義》睏頓來看,睏頓就是混沌,子是坎,就是天一生水暸。
“午名敦【爿+羊】,《淮南子》云:“欃槍敦,盛,【爿+羊】,壯也,言萬物盛壯也。”
很像先天圖的隂陽消息。消息卦可能從此而來。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4 05:51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3 09:29pm</I> 發表的內容:</B>
還有一個問題沒回答:您用二十四山覆蓋在M45上看看有什麽發現?不過太極點要選准喲。好好看看圖。</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這個圖讓小的睏惑。先天圖、后天圖四正都可以套上,地支方位也可以對上,若是用后天圖加地支來看,就是二十四山的雛形么。可是天幹能放進去么?依星宿五行,也是可以把天幹放進去的,如此,二十四山,除暸四隅還不太清楚外,都在暸。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4 05:54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3 09:51pm</I> 發表的內容:</B>
這個圖讓小的睏惑。先天圖、后天圖四正都可以套上,地支方位也可以對上,若是用后天圖布O可以把天幹放進去的,如此,二十四山,除暸四隅還不太清楚外,都在暸。</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可是龍虎圖案又太巧閤,恰巧在四隅之門的位置齣入,跟刑德概唸一緻。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4 06:08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1.如果您上次提出的上古音觀念沒問題的話,十二星次的名稱可以基本認爲是最早的名稱。漢儒解釋的定義不是很可靠,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是不是要問一問苗語專家?因爲苗語裏頭保留者楚語的成分,而苗人又是蚩尤集團的後裔。再不然看看《方言》。
2.以墓主人陽具處為太極點把二十四山套上去看看。爲什麽要提到陽具呢?不是誨淫誨盜。哈哈......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4 06:22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3 10:08pm</I> 發表的內容:</B>
以墓主人陽具處為太極點把二十四山套上去看看。爲什麽要提到陽具呢?不是誨淫誨盜。哈哈......</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差不多,小的以骨盆為中心看的,圖上子午卯酉交點處。
天幹之所以不敢放進去,是因為當是幹支紀年法隻怕還沒有産生,或者說,沒有證據說當時已經産生暸。天幹的涵義,最早可以追溯到說文,誇張一點追溯到甲金文字,但是甲金文字的地支涵義跟說文明顯不同啊,天幹能一樣么。
歲次問題,確實如您所說,有方言證據最好。但是漢代訓釋要重視,因為:
1)《方言》的聲訓,已經有語源學在支持,漢代的解說,未必不可靠。
2)上古一些“連綿詞”就是典型例證,現在的研究說明,漢代人很清楚這些連綿詞的涵義。
從歲次的漢字記音來看,跟古代漢藏語繫關繫很大,苗語可供參攷,未有結果之前,姑且沿用漢代說法是比較好的選擇:)</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14 06:26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3 10:08pm</I> 發表的內容:</B>
2.以墓主人陽具處為太極點把二十四山套上去看看。爲什麽要提到陽具呢?不 ...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參考
</FONT></FONT>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8/A5BCA9RA6W20202_1126621556.jpg
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8/A5BCA9RA6W20203_1126622913.jpg</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 <B>作者: </B>祿元鶴陽法師 <B>時間: </B>2005-9-14 06:31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3 09:04pm</I> 發表的內容:</B>
哈哈!他們都看到我這句話了,他們打電話來説:“謝謝銳山先生,手實在不行了,抖!”我們寫文章也就是個娛樂活動,完全不求什麽,能回答的、懂回答的、確實有把握不會誤導O咬緊牙關學的,因Ĥ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劣者讀此集 當其體之 放筆自得之樂!蓋天下事 從源頭上探索下來 多由見之不明 知之不盡 故為之不力呀!孔子直以無勇斷之 若見之明知之盡 為之豈有不力?又豈有止息?劣者應之呀!
學地原為造葬也 朱子云:葬也者 藏也 藏於天地交之中也!蓋藏於天地交之中 冲陽而和陰也 此明至誠生之地步 辨生死於毫 而真偽於尺寸之間 不容稍有游移 如儒家之議禮 每力
爭於毛厘分寸 如天子之席五重 諸侯之席三重 所爭差者 才再重耳!天子之堂九尺 諸侯之堂七尺 諸候之堂七尺所爭差者 才二尺耳!然儒者力爭於毛厘分寸 依劣者觀之非迂也 乃勢有不得不然!地理葬事取穴之道 何以異於是!考古案首為習者開啟以探原 爭関奪益以鈎其隱 取古葬之墓穴 辨其真偽 至察毫湛尺寸之微 有此用心集論 令造物無可秘藏 生氣無可隱遁矣!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4 06:36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3 10:08pm</I> 發表的內容:</B>
如果您上次提出的上古音觀念沒問題的話</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這個問題比較鑚牛角,因為國內外研究上古音的,沒幾個人,張尚芳、潘雲悟可算是第一流的人物暸。記得訓詁年會上,最寂寞的就是這兩位:沒有幾個人懂么。
一般語音研究者,能用段玉材古音分部、王力古音分部就不錯暸【如王寧論文】,加上章太炎先生通轉理論就說古音“相近”。
曾運乾、黃侃等研究成果,也是最近幾年剛開始重視,有週祖謨等。從《廣韻》上推的上古音,叫“擬音”,隻是糢擬,在方言徬證的基礎上糢擬。走到擬音階段的學者已經很少,牽涉到國際音標的語音實踐,隻有少數高校有這個條件和師資,大多隻能用廣韻上推下推【小的到這裏就沒有辦法暸】。目前隻有張尚芳是比較著名的上古音專傢,走到漢藏語對比研究的階段。
張尚芳、潘雲悟認為上古有“復輔音”,這一點,語言學界基本認同,因為確實有此語言現象。從復輔音上推漢藏語繫關繫,就是張尚芳目前的工作。
您說歲次基本就是最早的命名,小的同意:)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4 06:37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1.天干恐怕是最早產生的符號,“甲”在夏代一件出土石鉞上就有了,形如“十”字,太陽上中天表影划出的四正圖像,後來甲骨文寫成“甲”字其實反映了立髀側影時在頂端挂上人頭的圖像。其實,確認了“十”字紋是“甲”字,就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陶器上的文字符號,出現類似天干的圖形有很多。
2.聯係到現在彜族地區調查到的十月太陽曆,恐怕文明早期使用的就是十月太陽曆,《山海經》也有記載。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4 06:47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3 10:37pm</I> 發表的內容:</B>
1.天干恐怕是最早產生的符號,“甲”在夏代一件出土石鉞上就有了,形如“十”字,太陽上中天表影划出的四正圖像,後來甲骨文寫成“甲”字其實反映了立髀側影時在頂端挂上人頭的圖像。其實,確認了“十”字紋是“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鼓掌鼓掌!!!
十字妙解!!甲是標幹上懸掛的人頭!
十月太陽歷,學習暸:)
每次跟您老聊,都有大收獲,呵呵。
\\bow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4 06:47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3 10:22pm</I> 發表的內容:</B>
差不多,小的以骨盆為中心看的,圖上子午卯酉交點處。
天幹之所以不敢放進去,是因為當是幹支紀年法隻怕還沒有産生,或者說,沒有證據說當時已經産生暸。天幹的痊陛G
1)《方言》的聲訓,已經有語源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我看了您這個觀點,必須說暫時接受!因爲我對上古音確實沒有研究,您得多講講才行。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4 07:01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祿元鶴陽法師</U>在 <I>2005/09/13 10:31pm</I> 發表的內容:</B>
劣者讀此集 當其體之 放筆自得之樂!蓋天下事 從源頭上探索下來 多由見之不明 知之不盡 故為之不力呀!孔子直以無勇斷之 若見之明知之盡 為之豈有不力?又豈有止息?劣者應之呀!
學地原為造葬也 朱子云: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法師先生過譽,在下羞慚不能自已。文中堂堂然昭示地學之正理,啓在下末學之流於蒙昧,寥寥數語,不啻暗暮中之洞燭,實足指迷導惘!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4 07:02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老伯,小的慚愧。上古音的部分,小的有當年整理的筆記和收藏的word版《廣韻》,稍後打包髮給您。其中《廣韻》需要臺灣的《文字鏡》軟件,否則部分漢字顯示不齣來。若您的信箱夠大,小的稍後將《文字鏡》也給您髮送過去。
小的隻能從《廣韻》入手上推,目前這是公認的正確途徑。
至于古音髮展軌蹟,則需要參看王力《漢語音韻學》向熹《简明汉语史》和一些语言学论文。小的笔记里有所收集,恐不全面,又是02年之前的笔记,此后没有接触,仅供参考。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4 07:06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銳山</U>在 <I>2005/09/13 10:26pm</I> 發表的內容:</B>
參考</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謝謝,收藏!銳山先生,您怎麽這麽繪畫圖呀!作堪輿就必須這樣來才行,我就是不會用電腦畫圖,只能用手畫。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1.gif">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4 07:08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使用廣韻韵图的方法,就是从中古音分部上推上古音,小的笔记里有表格资料可以对照。
有个香港人的《大宋重修廣韻××××》的,集成性质,全彩色印刷,100多元的【大汗,财3年不用,连书名都记不清楚了,书在父母处,下次回家查查】,非常好用。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4 07:09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3 11:02pm</I> 發表的內容:</B>
老伯,小的慚愧。上古音的部分,小的有當年整理的筆記和收藏的word版《廣韻》,稍後打包髮給您。其中《廣韻》需要臺灣的《文字鏡》軟件,否則部分漢字顯示不齣來。若您的信箱夠大,小的稍後將《文字鏡》也給您髮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好!拍手歡迎!我就是想看看您的筆記,筆記都是秘籍!好!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4 07:13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各位大大,咱們來玩一玩雙山和一卦管三山怎麽樣?由銳山先生的圖在,好説多了。歡迎各位發言。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4 08:05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这个小的不懂,有請研究風水的大大:)小的徬觀學習:)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祿元鶴陽法師 <B>時間: </B>2005-9-14 09:53 P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劣者補古代十二辟合卦一圖 矩之以方 以此葬中心一規以圓 大象天依乎形 地附乎氣
(復)卦為天根陰交於陽 (姤)卦為月窟陽交於陰則坤一爻變為復 五爻變為夬 反上而為姤楊公云:(前頭走到五里山遇着賓主相交接)陰陽相交一為復、二、三、四、五變為夬五變之後反上而看為姤也! 所以不日三里或四里 而日五里!妙哉!
故日月合壁圖壁圓而王奎方也! 在丹家日:(心、腎)相交.
則龍虎降服在大地 陽升陰降 妙諦!青龍 黑虎 龍從火裡出 虎向水中生 先天火生木 水生金之道劣者:之見觧古期此葬如丹家陽陰煉丹然法 乃爐火初發 寶鼎內氣冲漠 其火色純青
七返九還八歸六聚( 輕清者)上浮於乾鼎之首 (重濁者)下凝於坤腹之中天位在上 地位乎下也!
可見古代則用 四時行而百物生焉 歲功之始終 理八卦五行之氣機 (坎離水火 日月合壁)
淺見指教!!!
[此贴子已经被原作者于12/2/2005 4:38:00 PM编辑过。]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21563&Number=1458391&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carlieu</A> </TD></TR>
<TR>
<TD class=small>(飛龍在天) </TD></TR>
<TR>
<TD class=small>09/22/05 12:01 P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img src="http://www.savepain.com/upload/iching504.gif"> </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Re: [完整上貼]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葬式(下)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金字塔的排列
<a href="http://163sub.tripod.com/new_page_13.htm" target="_blank" >http://163sub.tripod.com/new_page_13.htm</A>
看金字塔的排列這一段及附圖
精彩佩服
與lh1041大大發表這一篇真有異曲同工之妙ㄝ <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graemlins/clap.gif"> </FONT></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20544&Number=1459776&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鹿人</A> </TD></TR>
<TR>
<TD class=small>(亢龍有悔) </TD></TR>
<TR>
<TD class=small>09/22/05 09:38 P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Re: [完整上貼]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葬式(下)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lh1041前輩:感謝您分享....我9月28日起應排八天在福建.江.浙....可連繫.13532589899 </FONT></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30260&Number=1460325&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lh1041</A> </TD></TR>
<TR>
<TD class=small>(或躍在淵) </TD></TR>
<TR>
<TD class=small>09/23/05 12:49 A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Re: [完整上貼]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葬式(下)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鹿人先生,我明天下午出發,先到西部看一看地形。接著回北京參加十月一日的國慶活動,十月份正式開始工作。先生怎麼老在東部沿海轉?不過也是,那裏龍氣鬱鬱,也對!要是遍考歷代名冢名基的話,在下愚見,沿黃河東下是一條不錯的路,還有一條路從四川盆地起沿長江東下,第三條是從關中往四川去,或者從四川往關中來,穿越秦嶺。在下個人淺見:這樣一走可以把握全局。
最後謝謝您發了這麼多精美的帖子,讓我學了不少東西!因為工作關係,需要小別一段時間,祝您一切順利! </FONT></TD></TR></TABLE>
[此贴子已经被原作者于12/10/2005 11:49:04 AM编辑过。]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祿元鶴陽法師 <B>時間: </B>2005-9-14 10:48 P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
<P><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8/8_1126680492.bmp"></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5 03:25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祿元鶴陽法師</U>在 <I>2005/09/14 01:53pm</I> 發表的內容:</B>
劣者補古代十二辟合卦一圖 矩之以方 以此葬中心一規以圓 大象天依乎形 地附乎氣
(復)卦為天根陰交於陽 (姤)卦為月窟陽交於陰則帖e頭走到五里山遇着賓主相交接)陰陽相交一為復、二、三、四、五變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P>
頂!法師先生這麽好的交談題材爲什麽沒人談一談?縂不能老是我老頭子談吧?大家也談一談呀。研版主,您怎麽還不來呀,這可是您的專業範疇啊。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01.gif">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15 03:29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3 11:06pm</I> 發表的內容:</B>
謝謝,收藏!銳山先生,您怎麽這麽繪畫圖呀!作堪輿就必須這樣來才行,我就是不會用電腦畫圖,只能用手畫。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
小弟是用 PhotoImpact 軟件,網上有試用下載 http://www.ulead.com.tw/download/trial.htm ,很好用.</FONT></FONT></FONT>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5 03:45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銳山</U>在 <I>2005/09/14 07:29pm</I> 發表的內容:</B>
小弟是用 PhotoImpact 軟件,網上有試用下載 http://www.ulead.com.tw/download/trial.htm ,很好用.</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P>
謝謝。銳山先生,我那兩個老夥計被您這麽一勾引,聽説還有手寫板,今天就逼著家裏人買去了,看來這兩個老不死也要來網上顛一下,以後我就輕鬆多了,讓他們寫文章,我來儅一儅編輯!哈哈......
以後的文章還是以lh1041的筆名發表,但是執筆者變成三個人了,我耳朵不大好,就叫聾子;另一個腿腳不利落,就叫瘸子;還有一個講話一輩子都沒利落過,就叫啞子吧;都是廢人,沒一個好的。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15 03:50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3 11:13pm</I> 發表的內容:</B>
各位大大,咱們來玩一玩雙山和一卦管三山怎麽樣?由銳山先生的圖在,好説多了。歡迎各位發言。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我們網友下載歷代名著那麼多好書,為什麼不來談談?貼上本網網友上載名著參考.
</FONT></FONT></P>
<P><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8/A5BCA9RA6W20204_1126698575.jpg"></P>
<P><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8/A5BCA9RA6W20205_1126698588.jpg"></P>
<P><FONT size=4>先談談雙山,雙山五行:壬子水,癸丑金,艮寅火...相信大家也清楚,不需我多言.
二十四山以天盤十二長生宮計,以陽干甲丙庚壬,陰干乙丁辛癸,四維屬陽,陽順陰逆,主要用於水法.只要找到一種概念,生旺來墓絕去,便沒錯.從45號墓,我們只能夠看到骸骨,亦看不到外在環境水路,請問前輩,此墓開鑿時候有否墓門?即入口處?有的話方向是什麼?而此骸骨距離地面有多深?
先撇開墓年份,我們從骸骨擺佈看雙山此法,第一沒有足夠資料,因為這個是內分金問題,巒頭不得而知.第二此墓手法不能用雙山法.</FONT></FONT>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5 04:16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銳山</U>在 <I>2005/09/14 07:56pm</I> 發表的內容:</B>
前輩請他們登記嘛!讓論壇熱鬧些,充撐場面,高手如雲,多幾位教授哈哈!以後更熱鬧了!
如是遇到網站註冊或任何問題,可找patton幫忙,不用客氣.</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好的,只是這個帳號本來就是我們三個人各抽兩個字碼組成的,也是我們的招牌,就不改了。總之是現在變成三個人了,都用一個賬號,反正密碼都是周知的,誰在誰回帖。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5 04:28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4 08:23pm</I> 發表的內容:</B>
老伯,不是小的不髮言,實在是風水書籍沒怎么接觸過:)
您再給小的一點時間,正在研究:)</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講講京氏易和先天學也好呀。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5 04:36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對!缺了巒頭,我想想辦法!
銳山先生說不能用雙山,爲什麽?因爲我在第一篇說過了,盜墓賊不用羅盤,所以我們也就跟著沒怎麽摸過羅盤,而且不在行内,對各個門派的事情也不很知道。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5 04:39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還有一句忘了答:墓門就是子午綫。坐午朝子,直指北極璿璣。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5 04:51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關于此墓星宿,小的現在還沒有搞懂呢。依曾侯乙墓的木箱蓋,當對應玄武危宿。《五行大義》雲:“危三星,爲墳墓,以識先祖。”當正子之位。“子者,孳也,陽氣既動,萬物孳萌。”《三禮義宗》云:“陽氣至,孳養生。”墳墓之地,萬物孳生之所。
墓主頭當乾離,腳在坤坎,自復左行,到春分之日,是天地齣入之門,就是二八之門。春分到夏至,就是德位,萬物新新嚮榮;夏至齣于乾離之位,則為媾之開始,萬物漸漸成熟,至鞦分日,為刑之始。酉至子,廼是刑的內容。一年之中,乾坤交媾,各有刑殺。
先天后天坎離之位,成四正。所以說,坎離為乾坤大用。“易以道隂陽”,隂陽是天地交的過程,而坎離二卦為關鍵。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15 04:54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4 08:36pm</I> 發表的內容:</B>
對!缺了巒頭,我想想辦法!
銳山先生說不能用雙山,爲什麽?因爲我在第一篇說過了,盜墓賊不用羅盤,所以我們也就跟著沒怎麽摸過羅盤,而且不在行内,對各個門派的事情也不很知道。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前輩文章我看過,你們羅盤就在腦海裡,就在天上,故此,此墓葬法是三合中之納甲派,而納甲派有多套用法,二十四天星,二十八宿,四大卦...此墓正是用上這幾套納甲功夫,原出一徹.
至於雙山五行是以十二長生宮用法,以水路定向為主,故此,我有此論斷.
而用六十四卦內分金來考量,也可以套用得上,前輩第四篇文章推斷為蚩尤,你以文獻為依歸,但小弟初步認為是黃帝,我以堪輿斷應為依歸,希望在日後有時間,寫一篇名為「從堪輿角度探討誰屬M45號墓墓主?」</FONT></FONT></FONT>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5 05:08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 這篇文章最後由lh1041在 2005/09/14 09:11pm 第 1 次編輯 ]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銳山</U>在 <I>2005/09/14 08:54pm</I> 發表的內容:</B>
前輩文章我看過,你們羅盤就在腦海裡,就在天上,故此,此墓葬法是三合中之納甲派,而納甲派有多套用法,二十四天星,二十八宿,四大卦...此墓正是用上這幾套納甲功夫,原出一徹.
至於雙山五行是以十二長生宮用法,以水路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銳山先生,等有機會我把巒頭圖發上來,看看雙山能不能論斷。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5 05:24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 這篇文章最後由研究京氏在 2005/09/14 09:25pm 第 1 次編輯 ]
北方,坤。水書坤卦符號,象萬物從土中長齣之行,又像地祗之象。此時地祗之象為倒懸,為“藏”。故坤為“載”為靜為順。“載”就是“裁”,故坤“裁成萬物”。因為坤為“載”,所以有“大輿”之象。
東北,震。水書震卦符號,象貓臉,就是“寅”;象太陽在地平綫之下,太陽本身形狀殘缺,象陽氣從地下衝齣。
東方,離。水書離卦,陽氣在山上,有氤氳之氣繚繞。又為女子譆笑之象。又為火山旅象。代錶陽氣漸盛。
東南,兌。水書兌卦,是紥着兩個小辮的少女之頭像。因為此時陽氣已盛大,萬物在德,所以兌者,悅也。
南方,乾。水書乾卦,陽在中,外三圈,是天之象。但三圈有缺口,象陽極而反。故乾為健而陽為動。
西南,巽。水書巽卦,意義不明。疑象女子隂道已經打開並懷孕之形【色!】,所以巽為股,開股也。巽,順也。順字從川從頁,川就是坤,頁廼是首,所以還象頭。此時萬物齣于德而猶未入刑地,逐漸生長成熟。
西方,坎。水書坎卦,水山蹇之形。又為互坎而上爻隂氣下降之象。故坎為陷,陷于隂之象。引起已經強暸。
西北,艮。水書艮卦,有艮形、瓶形,象陽氣收入瓦罐之中。艮為止。遇刑,不利,故止。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5 05:35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銳山</U>在 <I>2005/09/14 08:54pm</I> 發表的內容:</B>
前輩文章我看過,你們羅盤就在腦海裡,就在天上,故此,此墓葬法是三合中之納甲派,而納甲派有多套用法,二十四天星,二十八宿,四大卦...此墓正是用上這幾套納甲功夫,原出一徹.
至於雙山五行是以十二長生宮用法,以水路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銳山先生能不能說說納甲葬法怎么用?此墓是用乾卦么?世爻壬戌,所以頭當乾位,初爻甲子,故當坎位么?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15 05:35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什麼大作呢!只是胡亂猜猜,是各骸骨佈局與及對應星宿關係,假設一特定年份,從元運中各朝代起落,從後推演前,看看是否相吻合,這只是馬後炮一番.
有巒頭照片好辦,看看雙山五行這套功夫行不行,可跟墓門參考!</FONT></FONT></FONT>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5 05:36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銳山</U>在 <I>2005/09/14 08:54pm</I> 發表的內容:</B>
前輩文章我看過,你們羅盤就在腦海裡,就在天上,故此,此墓葬法是三合中之納甲派,而納甲派有多套用法,二十四天星,二十八宿,四大卦...此墓正是用上這幾套納甲功夫,原出一徹.
至於雙山五行是以十二長生宮用法,以水路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還有一個問題:一般巒頭圖是不行的,需要用地質考古復原圖。墓穴的深淺在上集裏面。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5 05:38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銳山</U>在 <I>2005/09/14 09:35pm</I> 發表的內容:</B>
什麼大作呢!只是胡亂猜猜,是各骸骨佈局與及對應星宿關係,假設一特定年份,從元運中各朝代起落,從後推演前,看看是否相吻合,這只是馬後炮一番.
有巒頭照片好辦,看看雙山五行這套功夫行不行,可跟墓門參考!</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這個有點像邵康節《皇極經世》的辦法。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15 05:43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4 09:38pm</I> 發表的內容:</B>
這個有點像邵康節《皇極經世》的辦法。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前輩見識高,就是,不過主骨幹還是骸骨佈陣,因為發覺其中一俱骸骨佈局,我推斷影響了全局,吉凶各主應,所以還要翻查各朝代史跡,是否與這錯擺骸骨相吻合,純粹推測.</FONT></FONT></FONT>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5 05:43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銳山</U>在 <I>2005/09/14 09:35pm</I> 發表的內容:</B>
什麼大作呢!只是胡亂猜猜,是各骸骨佈局與及對應星宿關係,假設一特定年份,從元運中各朝代起落,從後推演前,看看是否相吻合,這只是馬後炮一番.
有巒頭照片好辦,看看雙山五行這套功夫行不行,可跟墓門參考!</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這個辦法要用天文軟件逆推當時天象,我們也是這樣做的。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5 05:55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4 09:24pm</I> 發表的內容:</B>
北方,帕骨[為“載”,所以有“大輿”之象。
東北,震。水書震卦符號,象貓臉,就是“寅”;象太陽在地平綫之下,太陽本身形狀殘缺,象陽氣從地下衝齣。
東方,離。水書離卦,陽氣在山上,有氤氳之氣繚繞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P>
都被你搞出來了!還有:巽。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15 05:56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4 09:35pm</I> 發表的內容:</B>
銳山先生能不能說說納甲葬法怎么用?此墓是用乾卦么?世爻壬戌,所以頭當乾位,初爻甲子,故當坎位么?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上次跟你介紹那本書便是用這法,此墓是否用乾卦,這用六十四卦來評,也可用七十二龍來評
</FONT></FONT><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8/A5BCA9RA6W20206_1126706084.jpg">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5 05:58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銳山</U>在 <I>2005/09/14 09:56pm</I> 發表的內容:</B>
上次跟你介紹那本書便是用這法,此墓是否用乾卦,這用六十四卦來評,也可用七十二龍來評</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P>
此墓只能用乾卦!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5 06:02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4 09:55pm</I> 發表的內容:</B>
都被你搞出來了!還有:巽。</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P>
這個巽不打準,好像還有陽入隂之象。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5 06:05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銳山</U>在 <I>2005/09/14 09:56pm</I> 發表的內容:</B>
上次跟你介紹那本書便是用這法,此墓是否用乾卦,這用六十四卦來評,也可用七十二龍來評</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P>
多謝銳山先生:)
您上次推薦的書,小的還沒來得及看,六爻還有幾個問題沒搞明白,打算搞明白暸再看。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02.gif">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15 06:08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4 09:58pm</I> 發表的內容:</B>
此墓只能用乾卦!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此墓門子,納坎卦,墓主頭骨對午納離卦,納甲法中乾坤坎離四正對位.</FONT></FONT></FONT></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5 06:10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4 09:58pm</I> 發表的內容:</B>
此墓只能用乾卦!</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P>
嗯。《京氏易傳》乾卦,用鎮星、參宿。是否可以據此用太隂水星、危宿,重新排列京氏星宿呢?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此贴子已经被原作者于12/8/2005 8:25:01 PM编辑过。]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5 06:11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銳山</U>在 <I>2005/09/14 10:08pm</I> 發表的內容:</B>
此墓門子,納坎卦,墓主頭骨對午納離卦,納甲法中乾?</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呵呵,銳山先生看看:
危宿入世爻,在《京氏易傳》隻有兩卦,既濟、蠱。
坎宫:水火既济
六神 伏 神 【本 卦】
螣蛇 ▅▅ ▅▅ 兄弟戊子水 应、己丒
勾陈 ▅▅▅▅▅ 官鬼戊戌土 、戊子
朱雀 ▅▅ ▅▅ 父母戊申金 、丁亥
青龙 妻财戊午火 ▅▅▅▅▅ 兄弟己亥水 世、丙戌 危宿
玄武 ▅▅ ▅▅ 官鬼己丑土 、辛卯
白虎 ▅▅▅▅▅ 子孙己卯木 、庚寅
熒惑【火】,危宿【玄武,月】
巽宫:山风蛊(归魂)
六神 伏 神 【本 卦】
螣蛇 ▅▅▅▅▅ 兄弟丙寅木 应
勾陈 子孙辛巳火 ▅▅ ▅▅ 父母丙子水
朱雀 ▅▅ ▅▅ 妻财丙戌土
青龙 ▅▅▅▅▅ 官鬼辛酉金 世
玄武 ▅▅▅▅▅ 父母辛亥水
白虎 ▅▅ ▅▅ 妻财辛丑土
太隂水星,危宿。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5 06:11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4 10:02pm</I> 發表的內容:</B>
這個巽不打準,好像還有陽入隂之象。</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巽,太陽接觸到西地平綫,將入未入之象。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5 06:17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4 10:10pm</I> 發表的內容:</B>
嗯。《京氏易傳》乾卦,用鎮星、參宿。是否可以據此用太隂水星、危宿,重新排列京氏星宿呢?</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研版主,如考慮天星西移,危宿在6500年前不在正北子位,我是想說,古人其實時時都在調整他們的數理模型的天文學背景。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5 06:19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4 10:11pm</I> 發表的內容:</B>
巽,太陽接觸到西地平綫,將入未入之象。</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可以這么看。巽,入也。可是圓弧的上耑有開口,並且明確有指示符號?
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8/A4F4AED1_1126707557.jpg</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15 06:20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4 10:10pm</I> 發表的內容:</B>
嗯。《京氏易傳》乾卦,用鎮星、參宿。是否可以據此用太隂水星、危宿,重新排列京氏星宿呢?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重新編排可能不合乎規律吧!
乾宮鎮星(土星),姤太白(金星),遯辰星(水星),否歲星(木星),觀熒惑(火星),一路演排下去,金水木火土,看看數字,94金,16水,38木,27火,順序排下去,直至兌宮歸妹歲星(木星),極規律.</FONT></FONT></FONT>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5 06:21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4 10:17pm</I> 發表的內容:</B>
研版主,如考慮天星西移,危宿在6500年前不在正北子位,我是想說,古人其實時時都在調整他們的數理模型的天文學背景。</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明白暸,要搞清楚京氏星宿現在該如何用,還要經過現在的天文學定位校正纔行。看來要找個天文軟件。多謝多謝:)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5 06:28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銳山</U>在 <I>2005/09/14 10:20pm</I> 發表的內容:</B>
重新編排可能不合乎規律吧!
乾宮鎮星(土星),姤太白(金星),遯辰星(水星),否歲星(木星),?</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對,五星很規律。如先生所說,不需要重排。
二十八宿位置是否已經偏移暸呢?蔔筮根據京氏星宿及卦爻定應期,有誤差。小的懷疑二十八宿已經移動暸。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15 06:29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4 09:58pm</I> 發表的內容:</B>
此墓只能用乾卦!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前輩言下之意,此就是伏羲八卦?</FONT></FONT></FONT>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5 06:35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銳山</U>在 <I>2005/09/14 10:29pm</I> 發表的內容:</B>
前輩言下之意,此就是伏羲八卦?</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進一步講,如果用京氏圓圖去套,再把磁子午偏東三度校正回來,簡直就是乾卦。太陽周日視運動路徑和周年運動路經綫都在了。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5 06:36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4 10:21pm</I> 發表的內容:</B>
明白暸,要搞清楚京氏星宿現在該如何用,還要經過現在的天文學定位校正纔行。看來要找個天文軟件。多謝多謝:)</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sky map不錯,不過惱火的是,老外的軟件沒有中國星官。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ROAD <B>時間: </B>2005-9-15 06:39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此墓已幾千年.實葬于元前幾年?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5 06:46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ROAD</U>在 <I>2005/09/14 10:39pm</I> 發表的內容:</B>
此墓已幾千年.實葬于元前幾年?</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炭14鑑定加樹輪校正,公元前4500+/-135年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5 06:46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ROAD</U>在 <I>2005/09/14 10:39pm</I> 發表的內容:</B>
此墓已幾千年.實葬于元前幾年?</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1989年測定數據:6460±135年。咦,第三篇有呀......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5 06:49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4 10:46pm</I> 發表的內容:</B>
炭14鑑定加樹輪校正,公元前4500+/-135年</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研版主,還是我上面那個表述準確些。哈哈......錙銖必較的臭毛病。我還有一軟件,由中國星官,拿來玩玩也不錯,明天發給你。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5 06:56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4 10:49pm</I> 發表的內容:</B>
研版主,還是我上面那個表述準確些。哈哈......錙銖必較的臭毛病。我還有一軟件,由中國星官,拿來玩玩也不錯,明天發給你。</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y耶!!!
終于可以跟王力的簡易星圖告別暸:)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4.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02.gif"> </P><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15 06:57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4 10:35pm</I> 發表的內容:</B>
進一步講,如果用京氏圓圖去套,再把磁子午偏東三度校正回來,簡直就是乾卦。太陽周日視運動路徑和周年運動路經綫都在了。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前輩金口一開,小弟京氏圓圖可以定位了!<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face/face38.gif"></FONT></FONT> </P><P>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8/A5BCA9RA6W20207_1126709936.jpg</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5 07:06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銳山</U>在 <I>2005/09/14 10:57pm</I> 發表的內容:</B>
前輩金口一開,小弟京氏圓圖可以定位了!(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face/face38.gif)</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同樂同樂!哎呀,感覺真好呀,不像在某些論壇,大家一上來就是互罵,弄得人沒話講。駡人又等於侮辱自己,只好不説話自己發自己的文章。唉,不想去那裏了!去了也沒什麽進步。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ROAD <B>時間: </B>2005-9-15 07:06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即約自4357(6運)至4635(1運).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5 07:09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ROAD</U>在 <I>2005/09/14 11:06pm</I> 發表的內容:</B>
即約自4357(6運)至4635(1運).</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好!有請ROAD先生發表見解。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ROAD <B>時間: </B>2005-9-15 07:13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如為午山子向,當阡于7或9運為合.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5 08:11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ROAD</U>在 <I>2005/09/14 11:13pm</I> 發表的內容:</B>
如為午山子向,當阡于7或9運為合.</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ROAD先生,怎麽不繼續解説?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5 08:47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銳山</U>在 <I>2005/09/14 10:20pm</I> 發表的內容:</B>
重新編排可能不合乎規律吧!
乾宮鎮星(土星),姤太白(金星),遯辰星(水星),否歲星(木星),?</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從m45來看,是坐午嚮子,乾宮對應危,指嚮北鬥天暶。
这个看法可能有誤差。
========
這裏有篇文章,可以參攷:
http://clczq.com/magazine/articles/56/20040322/104.html
作者:段邦宁 出处:龙坛众声
四、计算北斗七星在指定年代视位置的方法
计算过去十几万年前北斗七星的视位置,不能用其现黄经减去距今年代与其黄经自行的乘积的简单方法来求得。这是因为黄经自行量是随纬度而变化的;相同的弧长,纬度越高,跨的经度也越大。而更重要的是,高纬度天区的黄纬圈与天球的大圆相差太远,而恒星的自行是垂直于观测者的视线而运动就是沿天球大圆而运动的。如果按以上简单方法计算恒星在某视位置的年代,必然导致将恒星作一定弧度的位移的时间计算得太长,这会导致将斗魁成蚌塑三角形的年代计算得太久的错误。而且,按此简单方法算得的恒星在一定年代内的位移不与自行速率Z成正比例。作者经多次验算後,认为不宜采用此法。
比较接近恒星的实际自行运动,误差较小而又比较简便的计算高纬度恒星在某年代视位置的方法是:先将恒星的黄道坐标和自行都变换成平面直角坐标,然後再进行计算。在一片不大的高纬度天区内,与天球相切的平面上的直线,可近似地视为天球的大圆。这样计算所引起的误差,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也便于用电脑作图。
为了便于作图,将现代天球的黄经190线作为横坐标(X轴),将黄经 100°线作为纵坐标(Y轴)。则高纬度恒星的黄道坐标变换成平面直角坐标的公式为:
X=(90-b’)cos G..........(5.1)
Y=(90-b’)sinG..........(5.2)
G=190-a';..........(5.3)
上式中的 a’和 b’分别是现在恒星的黄经和黄纬。如以Zx、Zy 分别表示恒星在X、Y方向的自行,以Zj、Zw表示其黄经、黄纬自行,则可得:
Zx=ZwcosG-ZjsinG..........(6.1)
Zy=ZwsinG+ZjcosG..........(6.2)
恒星在距今T年前的视位置的直角坐标是:
X=Xo+T·Zx..........(7.1)
Y=Yo+T·Zy..........(7.2)
前式中Xo,Yo为恒星现在视位置的直角坐标。
由于平面直角坐标是一般电脑绘图的基本坐标,这时就可以将指定年代的北斗七星的视位置按上式所算得的数据画在纸上。图三的几幅不同年代的北斗七星形状图就是这样在纸上先标出其直角坐标位置,然後用直线连成的。
如果还要算出北斗七星在现代天球上黄道坐标,则还要经过变换,其公式是:
a=190-arctan(Y/X)..........(8.1)
b=90-√X2+Y2..........(8.2)
上式中的 a 和 b 就是距今T年前恒星的黄经和黄纬。表一中十三万三千三百年前北斗七星的视位置即由此算得。由以上公式通过简单的数学推算就不难证明,按此法算得的恒星在一定年代内因自行而引起的其视位置移动的视距离,即此两点间的视角l(以下简称位移)总是与该恒星的自行速率Z成正比例③。
以上计算都是假设在所计算的年代内,恒星的自行是不变的,也没有考虑球面与平面互换时所引入的误差。当然,在计算低纬度恒星的位置移动时,就不需要用这种方法了。
以上全部计算、绘图和下节将论及的蚌塑北斗魁与电脑计算斗魁的数值分析比较均已编成程序,用电脑来完成全部作业。
为了研究北斗七星的自行,我还参阅了几份有关资料,其结论都与本文的基本相同,其中最具有权威性的是1980年12月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北斗』条所载:『由于恒星自行的缘故,北斗七星的形状随时间发生缓慢的变化』。现将其所附『北斗七星由于自行引起的形状变化』图描摹如图四,并附于图一的右下角,读者可与图一或图三中相近年代的北斗七星形状图比较,一望而知,用本文上述方法所绘制的十万零七千年前的北斗七星形状与附图中的十万年前的北斗形状非常接近。可见,用上述北斗七星视位置的计算方法所引起的误差,不会导致本文基本结论的严重失真,就是说第45号墓的星象年代不会晚于距今十万年前,这是本文所推定的年代下限。
图五是将十三万三千三百年前的北斗七星、现在的北斗七星及黄道坐标线画在同一张图上,十三万年前的用虚线连接,现在的用实线连接。图中的字符,S、X、J、Q、H、K、G分别表示十三万年前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各星;并用S';、X';、J';、Q’、H’、K’、G';分别表示现在对应的北斗七星。
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是恒星自行的方向,由过去指向现在;箭头线的长度,表示在这十三万三千年期间恒星的位移,它与该星的自行速率Z成正比例。
图五中的网格状虚线,集中指向一点(北黄极)的直线是黄经线,以北黄极为圆心成同心圆状的弧线为黄纬线,其经、纬度数均标于线端。由于电脑绘图有一定的误差,其精确值以表一所列的数据为准。本图仅供读者获得直观形象之用。
濮阳西水坡M45号墓图片
[编辑: 草堂居士] 最后更新:2004-5-9 19:04:31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5 09:11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 這篇文章最後由lh1041在 2005/09/15 01:16am 第 1 次編輯 ]
不會錯,章動和歲差引起的是地軸變動,進而引起地軸所指的北極星變動,詳細定義見第三篇回復沈先生的帖子。但是正子午綫是經綫!無論地軸怎麽變,地軸還是指向北極星,只不過章動和歲差使地軸在不同的年代指向不同北極星罷了,若北極處無星,就直指北極,其實絕大多數時候北極是無星的,現在的北極星也不在正北極處。
段邦寧先生這篇文章有些過火了,認爲M45的星圖是十三万三千年前,而且還說計算過。他不是考古界的人,這麽寫也行,若是行内人士,這樣寫文章,恐怕要氣死導師,笑死同行的。因爲他創造了“伏羲撿到天球說”,還創造了“大荔人雕刻天球說”,這些都是完全沒有考古證據支持的,你細看他的文章就知道了,就在這兩點處最模糊。其實。十三万年前的人類要是懂得製造球體,那就不會叫舊石器時代了,連這個都搞不清,玩考古還差點。當然,他也可以扯到上一代文明身上,說還有上一個覆滅了的文明傳下來的,要麽就是外星人傳下來的......總之,很難服眾。
考古界人士的文章在網上都很難見到,因爲只在内部網流傳,貼在網上的都是我們這些老傢伙們的娛樂之作。如果還有以考古為題材的,那就是業餘愛好者之作了。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5 05:33 P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5 00:47am</I> 發表的內容:</B>
從m45來看,是坐午嚮子,乾宮對應危,指嚮北鬥天暶。
这个看法可能有誤差。
========
這裏有篇文章,可以參攷: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研版主,您說:“乾宮對應危宿”不對,當然6500年前乾宮是不對應危宿的,因爲天星西移和歲差、章動,要逆推回去。
但是若說“指向北斗天暶”不對,那就沒道理了,理由已如前述。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5 06:27 P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5 00:47am</I> 發表的內容:</B>
從m45來看,是坐午嚮子,乾宮對應危,指嚮北鬥天暶。
这个看法可能有誤差。
========
這裏有篇文章,可以參攷: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研版主,還有一件事情忘了說,昨天匆匆忙忙搞忘了:水書八卦的“巽”象,自上往下看,您所述的缺口,我以爲如同一雙手將物體摁向下方,寓“入”之象。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5 07:24 P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5 09:33am</I> 發表的內容:</B>
研版主,您說:“乾宮對應危宿”不對,當然6500年前乾宮是不對應危宿的,因爲天星西移和歲差、章動,要逆推回去。
但是若說“指向北斗天暶”不對,那就沒道理了,理由已如前述。
還有一件事情忘了說,昨天匆匆忙忙搞忘了:水書八卦的“巽”象,自上往下看,您所述的缺口,我以爲如同一雙手將物體摁向下方,寓“入”之象。</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老伯,水書巽卦符號上方象手,受教:)
6500年前,乾宮不對應危宿,謝謝您。小的之所以懷疑指嚮北鬥天暶也有誤差,是因為用京氏星宿的話,乾宮當對應參宿,指嚮北鬥天璣附近。如您所說,地軸運動,導緻天幕投影上的“北”也在變動。但m45建造之時,乾宮對應星宿,應該是指嚮當時的“正北”的。若地軸運動之投影在天幕上劃一個圈,則當時“正北”也當在這個“圈”範圍內。
段邦寧的文章小的沒註意結果,看到有星宿逆推算法,就貼上來暸,大汗:)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6 01:34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用《京氏易傳》姑妄解之:
乾宫:乾为天(六冲) 离宫:天火同人(归魂)
六神 【本 卦】 候建、積算 【变 卦】
白虎 ▅▅▅▅▅ 父母壬戌土 世、己巳、己巳 ▅▅▅▅▅ 父母壬戌土 应
螣蛇 ▅▅▅▅▅ 兄弟壬申金 、戊辰、甲戌 ▅▅▅▅▅ 兄弟壬申金
勾陈 ▅▅▅▅▅ 官鬼壬午火 、丁卯、癸酉 ▅▅▅▅▅ 官鬼壬午火
朱雀 ▅▅▅▅▅ 父母甲辰土 应、丙寅、壬申 ▅▅▅▅▅ 子孙己亥水 世
青龙 ▅▅▅▅▅ 妻财甲寅木 、乙丒、辛未○→ ▅▅ ▅▅ 父母己丑土
玄武 ▅▅▅▅▅ 子孙甲子水 、庚午、庚午 ▅▅▅▅▅ 妻财己卯木
鎮星【土】,參宿【白虎,火】
危宿【玄武,月】
此墓星官,大概危宿比參宿更閤理一點,暫且用參宿解釋。
《京氏易傳》乾:
?(乾下乾上)乾
純陽用事。象配天,屬金,與坤爲飛伏,居世(壬戌土,癸酉金)【水案,前伏後飛】。
易云,用九,見羣龍无首,吉(純陽用九之德)。【世爻上六,雲吉。上六爻在京氏易為宗廟爻,屬祭祀先祖上帝之處。依《火珠林》六爻隂宅風水,則世爻居外卦上六爻,不吉,——百姓用之不吉。有此可見墓主身份尊貴。】
九三,三公爲應,肖乾乾夕惕之憂。甲壬配外内二象(乾爲天地之首,分甲壬入乾位)。
【納甲甲壬之象,先后天八卦皆閤,是此墓座午嚮子。】
積算起己巳火至戊辰土,周而復始(吉凶之兆,積年起月,積日起時,積時起卦入本宫)。【不知葬時,此條無法算定吉兇應爻暸。】
五星從位起鎭星(土星入西方,麗西北,居壬戌爲伏位),【土星人相戰之地,乾之本位】
參宿從位起壬戌(壬戌在世,居宗廟)。【白虎,火,在壬戌之位,是金氣盛,被火鍛煉之象。】
建子起潜龍(十一月冬至,一陽生)。
建巳至極主亢位(四月龍見于辰,陽極隂來,吉去凶生,用九吉)。
【從初爻起建。】
配於人事爲首(乾爲首也),爲君父(乾象堅剛,天地之尊,故爲君父),於類爲馬,爲龍(天行運轉不息)。
【君父、宗廟、龍,都是m45的特徴。另外,乾當離位,變卦同人,是伏八純離卦,輝光日新之意。】
降五行,頒六位(十二辰分六位升降,以時消息吉凶)。
【無具體時間,則無法積算吉兇當何爻】
居西北之分野,隂陽相戰之地。【西北之地,這個信息在卦裏繁復齣現,戰的信息。處亢位而戰則有悔,如此說,則墓主果是蚩尤乎?】
易云,戰于乾(乾爲陽,西北隂,陽入隂,二氣盛,必戰)。
天六位,地六氣,六象六包,四象分萬物,隂陽無差,升降有等(隂陽二十四候,律吕調矣)。
人事吉凶見乎其象,造化分乎有無(故云變動不居,周流六虚)。
六位純陽,隂象在中(陽中隂,隂中陽)。
陽爲君,隂爲臣。陽爲民,隂爲事。陽實隂虚,明暗之象,隂陽可知(三五爲陽,二四爲隂,初上潜亢)。
水配位爲福德(甲子水是乾之子孫),木入金鄕居寳貝(甲寅木是乾之財),土臨内象爲父母(甲辰土是乾之父母),火來四上嫌相敵(壬午火是乾之官鬼),金入金鄕木漸微(壬申金同位傷木)。宗廟上建,戌亥乾本位(戌亥乾之位)。陽極隂生(降入姤卦),八卦例諸。
【六親先不去分析它。】
朱雀 ▅▅▅▅▅ 父母甲辰土 应、丙寅、壬申 ▅▅▅▅▅ 子孙己亥水 世
應爻在東南方,父母助金氣,申又衝寅,是希望西方勢力入主東南的信息么?
變卦為何取二爻動?因為外應,腿骨動。二爻在人身為小腿。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6 02:37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用《京氏易傳》姑妄解之:
乾宫:乾为天(六冲) 离宫:天火同人(归魂)
六神 【本 卦】 候建、積算 【变 卦】
白虎 ▅▅▅▅▅ 父母壬戌土 世、己巳、己巳 ▅▅▅▅▅ 父母壬戌土 应
螣蛇 ▅▅▅▅▅ 兄弟壬申金 、戊辰、甲戌 ▅▅▅▅▅ 兄弟壬申金
勾陈 ▅▅▅▅▅ 官鬼壬午火 、丁卯、癸酉 ▅▅▅▅▅ 官鬼壬午火
朱雀 ▅▅▅▅▅ 父母甲辰土 应、丙寅、壬申 ▅▅▅▅▅ 子孙己亥水 世
青龙 ▅▅▅▅▅ 妻财甲寅木 、乙丒、辛未○→ ▅▅ ▅▅ 父母己丑土
玄武 ▅▅▅▅▅ 子孙甲子水 、庚午、庚午 ▅▅▅▅▅ 妻财己卯木
壬戌居世,大海水,必在澤邊;地勢高平,附近無山。
辰方有祭祀之地;
鬼在楊柳木,是此地本來有樹林;遇午火則焚,墓阬中的炭灰是木灰?
二爻甲寅木動,墓門在北方;
東南方有河,嚮丒位柺彎;
墓中三人,後嗣四人;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6 04:28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研究京氏</U>在 <I>2005/09/15 06:37pm</I> 發表的內容:</B>
用《京氏易傳》姑妄解之:
乾宫:乾为天(六冲) 离宫:天火同人(归魂)
六神 【本 卦】 候建、積算 【变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研版主,您這一手我得好好學學,再不然就要叫小的們好好學學,這一手用好了,有時挖到主體建築后,再找附屬建築能省不少功夫!</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6 05:40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5 08:28pm</I> 發表的內容:</B>
研版主,您這一手我得好好學學,再不然就要叫小的們好好學學,這一手用好了,有時挖到主體建築后,再找附屬建築能省不少功夫!</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這個不難,很容易學,您讓助手學就是暸。
《京氏易傳》,有民國徐昂《京氏易傳箋》,對妳們來說,應該很好找:)
小的也有整理的京氏條例,在《京氏易傳》版。隂宅爻位之象,在《週易尚佔》這本書裏,《火珠林》也有,都容易學。
隻要清楚墓葬用的何卦,起卦準,週圍信息就能提齣來。風水掛,小的目前還在研究,主要是從龍隱社區(bbs.longyin.net)南山真人的風水掛裏偸來的,他是真的百髮百中的,可以找他的帖子破譯。
小的老闆來郵件,提醒小的讀博要抓緊,剛纔忙着囬復郵件,囬帖晚暸,見諒:)
您老玩好:)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16 07:32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5 09:33am</I> 發表的內容:</B>
研版主,您說:“乾宮對應危宿”不對,當然6500年前乾宮是不對應危宿的,因爲天星西移和歲差、章動,要逆推回去。
但是若說“指向北斗天暶”不對,那就沒道理了,理由已如前述。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找到了星宿圖,可作參考
</FONT></FONT></P><P>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8/A5BCA9RA6W20201_1126798233.jpg</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 <B>作者: </B>無鹽蛇蠍 <B>時間: </B>2005-9-16 07:58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U><FONT color=blue>無鹽蛇蠍</FONT> 贈與 <FONT color=blue>lh1041</FONT> <FONT color=red><B>99999</B></FONT> 美元以示鼓勵</U>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2 08:24pm</I> 發表的內容:</B>
哈哈!多謝PATTON大大,您受累了。大家同樂!</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原以為彭祖真是人中拖地的呢
內行的看門道
我這個大外行看到了熱鬧也增加了點見識
真是檢著了大便宜呀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戈巴契夫 <B>時間: </B>2005-9-16 06:41 P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LBHIDDENLBHIDDENlh1041大大安安:
老大哥啊~~~
巽為風為何是入,這很簡單,因為山洞嘛!!!
把他想到房事上面去就沒錯了
於此謝謝~~~感恩!!!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覓景 <B>時間: </B>2005-9-16 08:29 P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4 12:05pm</I> 發表的內容:</B>
哈哈!忘了回覓景的帖子了,怎麽樣?這篇還看得過癮吧?</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前輩,看完後,覺得書到用時方知少,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12.gif"> 還好讀過一本薄薄的古代天文學歷法的書,略有點概唸 , 但需要補課的地方還很多。若深究下去, 看完前輩的所有文章後,大概我會上知天文, 下曉地理,博古通今了, 哈哈。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46.gif">
各位討論得熱烈, 又涉及更多的學問, 不知誰最後能玩成通材, 呵呵。
我得多陪陪家人,沒時間深究术数了, 不過三位一體的前輩們岀新文時一定來坐, 換換思維模式。 祝各位中秋快樂, 玩得開心。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33.gif">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7 12:30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無鹽蛇蠍</U>在 <I>2005/09/15 11:58pm</I> 發表的內容:</B>
<U><FONT color=blue>無鹽蛇蠍</FONT> 贈與 <FONT color=blue>lh1041</FONT> <FONT color=red><B>99999</B></FONT> 美元以示鼓勵</U>
原以為彭祖真是人中拖地的呢
內行的看門道
我這個大外行看到了熱鬧也增加了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無鹽版主,又承蒙您饋贈,謝謝!一見您說彭祖人中拖地,我就想起不知紀曉嵐還是劉墉給和珅送的壽禮,一張全身人像,全展開人中長八寸,據説人中一寸壽百嵗!於是......哈哈......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7 12:45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P><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覓景</U>在 <I>2005/09/16 12:29pm</I> 發表的內容:</B>
前輩,看完後,覺得書到用時方知少,還好讀過一本薄薄的古代天文學歷法的書,略有點概唸 , 但需要補課的地方還很多。若深究下去, 看完前輩的所有文章後,大概我會上知天文, 下曉地理,博古通今了, 哈哈。...</TD></TR></TABLE></TD></TR></TABLE></CENTER><P>
覓景,你說得對,還是多陪陪家裏人要緊。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1.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22.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36.gif">
如果不是工作確實需要,學術數當作一個興趣就好了。其實,99.999...%的人就是讓他算得清,他也跳不出,所以呀,有時還不如不理它。我向來主張多積德行善,内心喜樂平安就很好,有什麽大災小難也過得去。
文章發表,一定來坐坐!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23.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12.gif">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7 01:27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又逢中秋,回首往事,自1962年開始,到1984年最後一個盜墓老頭去世,我們三人前後共記筆記三万七千多頁。從有了錄音設備時起,另外又錄了錄音四千多盤,由此又整理出五万九千多頁的記錄,前後共近十万頁的筆記,其中講盜墓的近三万頁,其餘約七八万頁就是這些説不清是風水還是什麽的東西。
銳山先生覺得我們好像屬於是三合派納甲,昨天我們一想好象又不是,反正筆記裏什麽都有,盜墓老頭們只求實用,也不管什麽派別,反正好用、有用就拿來,而且我們一天也沒有在行業内呆過,所以我們也不知道是什麽派別。我們想,老老實實說,最大的可能就是什麽派也不是。咳,不管它了,有用就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從1984年到今日又21年了,哈哈......又過一年,希望還能再多過幾個中秋節!僅以此紀念中秋。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7 02:43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 這篇文章最後由lh1041在 2005/09/16 06:44pm 第 1 次編輯 ]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戈巴契夫</U>在 <I>2005/09/16 10:41am</I> 發表的內容:</B>
(保密文章)</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戈先生,不對呀,從外側往裏看,不覺得跟房事有關呀?如果是從裏往外看,那您說得沒錯,可是它是從外往裏看。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研究京氏 <B>時間: </B>2005-9-17 02:54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6 05:27pm</I> 發表的內容:</B>
又逢中秋,回首往事,自1962年開始,到1984年最後一個盜墓老頭去世,我們三人前後共記筆記三万七千多頁。從有了錄音設備時起,另外又錄了錄音四千多盤,由此又整理出五万九千多頁的記錄,前後共近十万頁的筆記,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十萬頁筆記啊,可當錢鍾書先生的幾痲袋寶貝暸,羨慕:)
都放在藏經閣么,有什么辦法可以偸看?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02.gif">
若是有機會研讀研讀的話,嗯~
老伯,妳們單位也是科研機搆啊,不收學徒么?講的小的心裏好癢癢:)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31.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31.gif">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17 03:33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6 04:48pm</I> 發表的內容:</B>
銳山先生,用的什麽軟件?介紹一下......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是Starry Night這個軟件,是台灣一好朋友學術交流時送贈的,好好玩的!
示範 http://fengshui-chinese.com/SpaceMovie.mov </FONT></FONT></FONT>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17 04:21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6 05:27pm</I> 發表的內容:</B>
又逢中秋,回首往事,自1962年開始,到1984年最後一個盜墓老頭去世,我們三人前後共記筆記三万七千多頁。從有了錄音設備時起,另外又錄了錄音四千多盤,由此又整理出五万九千多頁的記錄,前後共近十万頁的筆記, ...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同意前輩看法,並不是單一樣技法,有很多在裡,堪輿這學問,本來便沒門派,只是有人將它分門別類而矣!
隨想
歷時幾十年記錄了十萬多頁,想必然很有價值了,不然,怎會花這麼多時間,精力記錄呢!在你們考古團隊裡,有人類學家,地質學家,歷史學家,天文學家,還有很多範疇可能我也不知道怎樣表達,不知怎樣說.
而這些學家也是大學裡教授級人馬,可謂上得殿堂,粗俗些說「擺得上檯」,見得人.我作為習堪輿一小角色,有另一方面看法,在你們團隊裡,唯獨是沒有堪輿學家,可能,習堪輿的人不出色,整天只互相攻伐,窩裡鬥,從不想想將不同門派東西,有用的集結起來,系統地將其記錄,形成一門上得殿堂的學問,將先賢留下來的寶貴經驗發揚,世事往往很諷刺,前輩們你們不是將盜墓賊功夫記錄了十多萬頁嗎?而在文章提到他們也可能用上堪輿技術,如這班盜墓賊若能夠拋幾句嚇人風水術語,什麼「七星打刧」「五鬼運財」「一卦純清」「三般卦」「仙人大座」「土角流金」...那這一班人就是大師中大師,剛剛相反,這班人據你說粗人一個,沒文化,但偏偏他們技法記錄在你們考古團隊裡,換言之骨子裡也有堪輿成份在內,不知對否?但偏偏古蹟發佈時候,便沒有這群堪輿家份兒,是否諷刺些?
小弟作為網上術數壇主一員,亦作為愛好堪輿術一份子(我不是職業及業餘地師),只是感性想一番,想將堪輿這術要打入傳統學問殿堂,就需要加入嶄新傳統學問元素,而你此題故事正使我有此聯想,堪輿此學問只是民間流傳,並未列為真正學問,世事有些東西,只能做不能講,正如你們記錄了這種技術.當然,這是天方夜譚,見笑!亦可引來一大埋批評,「你們堪輿家是什麼角色?又有什麼可證明此是一樣學問?」只是一眾污合.</FONT></FONT></FONT>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17 05:44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銳山</U>在 <I>2005/09/16 08:21pm</I> 發表的內容:</B>
同意前輩看法,並不是單一樣技法,有很多在裡,堪輿這學問,本來便沒門派,只是有人將它分門別類而矣!
隨想
歷時幾十年記錄了十萬多頁,想必然很有價值了,不然,怎會花這麼多時間,精力記錄呢!在你們考古團隊裡,有人類學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Quot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TR><TD break-all" width="100%" bgColor=#fffde5><B>下面引用由<U>銳山</U>在 <I>2005/09/16 08:21pm</I> 發表的內容:</B>
同意前輩看法,並不是單一樣技法,有很多在裡,堪輿這學問,本來便沒門派,只是有人將它分門別類而矣!
隨想
歷時幾十年記錄了十萬多頁,想必然很有價值了,不然,怎會花這麼多時間,精力記錄呢!在你們考古團隊裡,有人類學 ...</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銳山先生這一篇題記又勾動我們一番感想!是呀,我們原來覺得盜墓賊這些東西,最多跟個兩三年就學完了,誰知道一跟跟了23年!現在想起來,感慨萬千!
我們自從有工夫娛樂一下以來,也看過許多不同的網站,只要是與堪輿有關的網站,都是互相攀比多,互相攻擊多,真正平心靜氣坐下來大家共同印證的很少,像本網這樣的氛圍絕無僅有!
我縂想,假設堪輿也是一個產業化經營的話,是不是強強聯手、重組合併要比互相攻擊、互相詆毀強呢?當然是的!因爲只要把堪輿作爲產業來看,我覺得世間做生意的道理都是一樣的,不會有不同。
假如把堪輿作爲學術來看呢?也是一樣的。現代的學術制度下爲什麽學者們都不怕發表自己的學術?反而恨不得早一點研究透徹,早一點公諸於世?難道就不怕別人學走自己的秘籍嗎?不怕!爲什麽?因爲學術界有引文制度。寫文章,寫正式的而不是娛樂性的文章,引用別人的結論或者研究成果,就必須註明來源和作者姓名!有了這種花花轎子人擡人的慣例和制度,誰不想自己的文章早點發表出來讓別人引用次數多一些呢?
又假如把堪輿作爲發明專利來看呢?現代社會體制下有種種保護版權、專利權的法律,而正是有了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才催生了近代以來人類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
堪輿學術具有產業化經營的性質,也有學術的内容,更確切地說它還是一門專利!可是,全世界都沒有法律和制度去維護它!難道要等到它瀕臨滅絕時才假惺惺地去為它爭取一個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頭銜嗎?易學已經走出這個陰影,走向了學術殿堂,可是堪輿學術仍遙遙無期,這麽好的東西,可它……唉,我都不知道說什麽好!到底是業界的問題,還是這門學術本身的問題?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9-18 04:50 AM <B>標題: </B>考古、盜墓和風水(四)——上古墓葬(下)作者:lh1041
<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6 05:27pm</I> 發表的內容:</B>
又逢中秋,回首往事,自1962年開始,到1984年最後一個盜墓老頭去世
<B>下面引用由<U>lh1041</U>在 <I>2005/09/16 09:44pm</I> 發表的內容:</B>
銳山先生這一篇題記又勾動我們一番感想!是呀,我們原來覺得盜墓賊這些東西,最多跟個兩三年就學完了,誰知道一跟跟了23年!現在想起來,感慨萬千!
我們自從有工夫娛樂一下以來,也看過許多不同的網站,只要是與堪輿有關的網站,都是互相攀比多,互相攻擊多,真正平心靜氣坐下來大家共同印證的很少,像本網這樣的氛圍絕無僅有!
我縂想,假設堪輿也是一個產業化經營的話,是不是強強聯手、重組合併要比互相攻擊、互相詆毀強呢?當然是的!因爲只要把堪輿作爲產業來看,我覺得世間做生意的道理都是一樣的,不會有不同。
假如把堪輿作爲學術來看呢?也是一樣的。現代的學術制度下爲什麽學者們都不怕發表自己的學術?反而恨不得早一點研究透徹,早一點公諸於世?難道就不怕別人學走自己的秘籍嗎?不怕!爲什麽?因爲學術界有引文制度。寫文章,寫正式的而不是娛樂性的文章,引用別人的結論或者研究成果,就必須註明來源和作者姓名!有了這種花花轎子人擡人的慣例和制度,誰不想自己的文章早點發表出來讓別人引用次數多一些呢?
又假如把堪輿作爲發明專利來看呢?現代社會體制下有種種保護版權、專利權的法律,而正是有了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才催生了近代以來人類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
堪輿學術具有產業化經營的性質,也有學術的内容,更確切地說它還是一門專利!可是,全世界都沒有法律和制度去維護它!難道要等到它瀕臨滅絕時才假惺惺地去為它爭取一個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頭銜嗎?易學已經走出這個陰影,走向了學術殿堂,可是堪輿學術仍遙遙無期,這麽好的東西,可它……唉,我都不知道說什麽好!到底是業界的問題,還是這門學術本身的問題?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前輩們,
你篇文章正點到堪輿死穴,無論如何,你開此題有如在堪輿上補了打了一針,不知是否堪輿上緣份,這條曲線驅使前輩們走進了堪輿圈子,雖然你們是堪輿上過客,不知這樣形容對否?這又可能在你們這數十年心路歷程,多少牽涉了堪輿成份,也許或多或少對堪輿這學問存在一種微妙感情,也許你們這份感情是來自你們老朋友(這班盜墓賊思念),其實不應稱盜墓賊吧!
你們雖登記lh1041,三為一體,我想不然,應是這樣說,前輩們加上你們的已故朋友精神同在,來指教後輩們,佳節說多了兩句,失敬!祝前輩們中秋節快樂!</FONT></FONT></FONT>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6500年前就有系统的风水术?<FONT face=Tahoma size=4>lh1041是何许人也?</FONT></P><P>还有下文吗?</P>
關於羅盤二十八宿的討論
<P>我看見:1.許多羅盤上刻著二十八宿的度數都是用古度標示的,即365.25度一週天的古度,但是這些羅盤上二十八宿各宿度數加總都不等于365.25度。2.翻查古籍,發現各朝代測得的二十八宿各宿數據均不相等。3.在明末清初時,西方360周天的度數體系傳入中國,開始使用360度數測量二十八宿度數,從這時開始,出現了二十八宿黃道度數和赤道度數之別。</P><P>我的問題是:1.二十八宿的度數究竟是赤道度數還是黃道度數?我的看法是:在明末清初西方360周天度數傳入中國之前,二十八宿的度數是赤道度數。同時,起碼從漢代到明末清初之前中國的天文測量大體上使用的是赤道度數。2.引起“各朝代測量測得的二十八宿各宿數據均不相等”這一現象如何用天文學解釋?是春分點逐年西移嗎?3.三合盤的二十八宿度數和三元盤的二十八宿度數不同,這應該是天文測量的問題,不涉及兩派學理紛爭,但何以差這樣多呢?三合盤使用的是365.25周天的古度。三元盤使用的是不是也是365.25周天的古度呢?還是360周天的西方度數體系?是黃道度數還是赤道度數?<FONT color=#fffde5> </FONT>4.古人傳下來的二十八宿度數,在堪輿學上的應用是建立A.在365.25度一週天的古度體系、B.赤道度數的基礎上,若是改用360度數體系和黃道度數,那樣研判時還能應用古人的方法嗎?5.有誰能提供目前準確的二十八宿黃道度數和赤道度數呢?</P>
<P>在下先提供一個崇禎元年的測量數據,以資討論:崇禎元年所測二十八宿黃赤度分,皆不合於古。夫星既依黃道行,而赤道與黃道斜交,其度不能無增減者,勢也。而黃道度亦有增減者,或推測有得失,抑恆星之行亦或各有遲速歟。謹列其數,以備參考。 赤道宿度周天三百六十度,每度六十分,黃道同。</P>
<P>二十八宿 赤道宿度 黃道宿度</P>
<P>角 一十一度四十四分。 一十度三十五分。</P>
<P>亢 九度一十九分。 一十度四十分。</P>
<P>氐 一十六度四十一分。 一十七度五十四分。<FONT color=#fffde5> </FONT></P>
<P>房 五度二十八分。 四度四十六分。</P>
<P>心 六度零九分。 七度三十三分。<FONT color=#fffde5> </FONT></P>
<P>尾 二十一度零六分。 一十五度三十六分。</P>
<P>箕 八度四十六分。 九度二十分。</P>
<P><FONT color=#fffde5> </FONT>斗 二十四度二十四分。 二十三度五十一分。<FONT color=#fffde5> </FONT></P>
<P>牛 六度五十分。 七度四十一分。<FONT color=#fffde5> </FONT></P>
<P>女 一十一度零七分。 一十一度三十九分。</P>
<P><FONT color=#fffde5> </FONT>虛 八度四十一分。 九度五十九分。<FONT color=#fffde5> </FONT></P>
<P>危 一十四度五十三分。 二十度零七分。</P>
<P>室 一十七度。 一十五度四十一分。</P>
<P>壁 一十度二十八分。 一十三度一十六分。</P>
<P><FONT color=#fffde5> </FONT>奎 一十四度三十分。 一十一度二十九分。<FONT color=#fffde5> </FONT></P>
<P>婁 一十二度零四分。 一十三度。</P>
<P>胃 一十五度四十五分。 一十三度零一分。</P>
<P>昴 一十度二十四分。 八度二十九分。</P>
<P>畢 一十六度三十四分。 一十三度五十八分。</P>
<P>參 二十四分。 一度二十一分。</P>
<P>觜 一十一度二十四分。 一十一度三十三分。</P>
<P>井 三十二度四十九分。 三十度二十五分。</P>
<P>鬼 二度二十一分。 五度三十分。<FONT color=#fffde5> </FONT></P>
<P>柳 一十二度零四分。 一十六度零六分。</P>
<P><FONT color=#fffde5> </FONT>星 五度四十八分。 八度二十三分。</P>
<P>張 一十七度一十九分。 一十八度零四分。</P>
<P>翼 二十度二十八分。 一十七度。</P>
<P><FONT color=#fffde5> </FONT>軫 一十五度三十分。 一十三度零三分。</P>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
<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2-26 03:45 AM <B>標題: </B>關於羅盤二十八宿的討論[原創]
以上所列崇禎元年的測量數據是使用西方360度一周天體系表示的,原數據即如此。
歡迎討論!
又及:中國365.25度一周天的古度體系,採用100進位制,即1度=100分,1分=100秒。與西方不同。</P>
[此贴子已经被原作者于12/8/2005 5:37:49 PM编辑过。]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2-26 04:53 AM <B>標題: </B>關於羅盤二十八宿的討論[原創]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漢初曆法以365.25 乘一歲,《太初曆》以365.2502日為一歲,此曆法八百年後差一日,後漢《四分曆》至《授時曆》365.2423,直至明未引入西法,為何一大倒退?
在《中國天文學史》陳遵媯一書認為,在《律曆誌》載有二十八宿宿度,從這些宿度值可以知道它的赤度座標表示天體位置,中國所採用赤道座標有它的特色,中國式赤道座標是不用赤經,赤緯,而用入宿度和去極度,說明了古代二十八宿寄位方法.去極度首見於《周髀算經》,是以冬至夏至點和秋分點的北極距,換言之在西漢已有這量度方法,公元前二世紀,這量度方法已和後世所用一致.</FONT></FONT></FONT>
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33/010_1109335988.jpg</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 <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2-26 05:17 AM <B>標題: </B>關於羅盤二十八宿的討論[原創]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三合家宋賴太素《催官篇》,據開禧曆定二十八宿分配二十四山,到清初康熙年度,而張九儀是賴太素學問承傳者,在他的《地理鉛彈子》解釋二十八宿使用度數.
周天經星共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一日一度得三百六十五日,一度乃四分之一而得一則四分,一日十二時辰,寔得三時是每年該三百六十五日零三時乃成一歲,然十二建中日月合朔有遲速之不同,故有六大建六小建,一歲止得三百五十四,餘下一十一日零三時,積五年其餘五十六日,以三年一閏,五年再閏,冬至驗之,其否決以大清時憲曆,亦以參照開禧曆為收山出煞.</FONT></FONT></FONT>
</P><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P>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2-26 06:55 AM <B>標題: </B>關於羅盤二十八宿的討論[原創]
锐山先生提出的资料我也大概翻過,但還是沒有很好的解開我的疑惑,各朝代二十八宿度數數據不同的原因以及三合盤和三元盤的度數不同的問題。還有目前適用的二十八宿度數是什麽? </P> <P><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2-27 04:38 AM <B>標題: </B>關於羅盤二十八宿的討論[原創]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小弟只是閒來看看,並沒有深入研究,所以不知能否解答.
據陳遵媯述中國古代將星空劃分為二十八宿,是要用來定日月五星行度,試圖找出日月合璧,而歷代曆法家逐想找出一個上元,統計日月五星周期運動,作一規則標準,而實際上是不可能,每一朝代曆法家也是花上功夫在推算上元積年,事實上每朝曆法歲實也有疏密程度,不知是否造成二十八宿度數差距.
至於現今三元,三合羅盤是有刻度了二十八宿位置,據我所知有些羅盤已經將宿度更換現今宿度,小弟所畫銳山三元三合羅盤其中二十八宿已是現今宿度 <a href="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cgi-bin/topic.cgi?forum=36&topic=2" target="_blank" >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 ... gi?forum=36&topic=2</A>
恕小弟孤陋寡聞,三元家假若用上二十八宿宿度技法,只是此位三元家是夾雜了三合家的二十八宿使用方法,而此派有幾種看法,一是固定二十八宿位置,角亢房心尾箕為東方七宿,配至於羅盤巽至寅六山,以斗牛女虛危室壁為北方七宿,配於艮至亥六山,以奎婁昂畢觜參為西方七宿,配於西方乾至申六山,以井鬼柳星張翼軫為南方七宿,配於南方坤至巳六山,以固定度數使用相同.一是以開禧度度數分別排於二十四山,後開禧度數不準,改為西法.
而另一派說以正針二十四山分為二十四節氣,是寅冬至,艮小寒,丑大寒,癸立春,子雨水,壬驚蟄,亥春分...認為二十八宿運動,因黃道差移,它的更改度數方法以二十四節氣為本,例如角二星,今清明節正一刻九分之中星.
我準備一本《七政選時算式,數學測量法》看看對大家有沒有幫助,現掃瞄幾章上來看看.</FONT></FONT></FONT>
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33/043_1109421427.gif </P>
<P>還有些資料由好友提供,參考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33/Image1_1109422070.gif</P>
<P>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33/Image2_1109422077.gif</P>
<P>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33/Image3_1109422085.gif</P>
<P>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non-cgi/usrRMnOEMvH8/1/33/Image4_1109422095.gif</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2-27 05:24 AM <B>標題: </B>關於羅盤二十八宿的討論[原創]
後學深切感謝銳山先生!
看了您的資料,我同意您的看法,三元家是不應該用二十八宿的。但是:
1.三合家的羅盤或者三元家的羅盤的新宿度的來源是怎樣的?有沒有精細的數據?起碼不要是“十八度太”、“十七度少”這樣的數據。
2.這些數據的度數是360度的今度還是365.25度的古度?是黃道度數還是赤道度數?
3.如果是360度體系標示的,那還能使用古人的研判方法嗎?
4.“十八度太”、“十七度少”這樣的標示,其小數部分起不起作用?如果不起作用,按道理講是説不過去的。如果起作用,爲什麽羅盤上都沒有將“十八度太”、“十七度少”的“太”、“少”在羅盤上用刻度表示出來?而僅僅是標示了整數部分的度數?
由於有關資料提到這部分太少,又或者手頭資料有限,懇請先生指教後學!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mike <B>時間: </B>2005-2-27 06:28 AM <B>標題: </B>關於羅盤二十八宿的討論[原創]
半是1/2
少是1/4
太是3/4
精準度????
東方七宿共75度1少1半3太
西方七宿共1少3半1太
南方七宿共2少2半3太
北方七宿共92度2少2太
二十八宿合計354度6少6半9太
共365又1/4
365.25
等於陽曆一年
也有人說
354度代表陰曆一年
所以羅盤為陰陽合曆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m33.gif">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2-27 08:04 AM <B>標題: </B>關於羅盤二十八宿的討論[原創]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1.gif"><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22.gif">
半=1/2
太=3/4
少=1/4
這個後學已經知道,但明顯不是精確數據。還有一點, 很多羅盤加總得不到先生所提供的數據。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P><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2-27 08:22 AM <B>標題: </B>關於羅盤二十八宿的討論[原創]
銳山先生:
您發佈的書影令人鼓舞,同類的内容我在鍾義明先生的書中也見過,好像就是從您那部書來的。後學的一些問題,您提供的資料和mike先生的回復都令我有不少新的認識。謝謝!如果您有時閒的話,是否可以就此部分内容發佈一些相關的論述,以系統地解決後學的困惑。此致
敬禮
lh1041
2005-02-27 </P>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銳山 <B>時間: </B>2005-2-28 05:06 AM <B>標題: </B>關於羅盤二十八宿的討論[原創]
<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宇宙太陽重力會導致捲曲空間,準確精確度數值,我想挺難啊!所以使用太半少近似值,相信在實務應該綽綽有餘.這複雜數學計算,還待請天文學專家準確計算,這裡有一本書載有相關資料,可讓參考.
<a href="http://www.ifsfa.com/other/064.pdf" target="_blank" >《七政選時算式》</A></FONT></FONT></FONT>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中孚 <B>時間: </B>2005-9-23 07:55 PM <B>標題: </B>關於羅盤二十八宿的討論[原創]
》1.二十八宿的度數究竟是赤道度數還是黃道度數?我的看法是:在明末清初西方360周天度數傳入中國之前,二十八宿的度數是赤道度數。同時,起碼從漢代到明末清初之前中國的天文測量大體上使用的是赤道度數
赤道度數,去极度就是以北天极即赤极为顶
2.引起“各朝代測量測得的二十八宿各宿數據均不相等”這一現象如何用天文學解釋?是春分點逐年西移嗎?
笼统说,是。
最重要的是赤极在恒星天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度数变化计算就变得很复杂
5.有誰能提供目前準確的二十八宿黃道度數和赤道度數呢
二十八宿黃道度數岁差修正很简单,春分点即零点黄经西移,黄纬变化不必考虑,各宿间距不变(不考虑自行,太小啦)。
二十八宿赤道度數,赤经赤纬都变化,公式很复杂,不过也可以近似处理
另外,您参加了濮阳的发掘了吗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lh1041 <B>時間: </B>2005-9-25 02:13 AM <B>標題: </B>關於羅盤二十八宿的討論[原創]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R>
<TD>Quote:</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gColor=#ffe151 border=0>
<TR>
<TD width="100%" bgColor=#fffde5 break-all?><B>下面引用由<U>中孚</U>在 <I>2005/09/24 01:44pm</I> 發表的內容:</B>
》中孚先生,如果我回答‘沒有 ’將會使您很高興的話,我很樂意說:“我沒
》有。”如果您還不夠高興,那您要求我說什麽,您只管開口就是。
您误会啦 对不起。
濮阳蚌龙 很神秘,小子希望能听到有关发掘的其它故事,特别是一些比较奇特的事,甚至如天突然阴下来啦,罕见的雷雨啦之类杂志、书上看不到的。</TD></TR></TABLE></TD></TR></TABLE></CENTER>
哈哈,中孚先生,大家一塊兒玩! <IMG src="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images/smilies/em11.gif"> 濮陽蚌龍問世,正值60公度大雨季來臨,所以問世后十年閒全國上下水災不斷,我認爲,這是天體作用。而蚌龍問世正在其前後,民間將二者附會在一起是自然的。但想深一層,到底二者有無因果關係(不是邏輯思維下的因果關係)?是不是大雨季來臨導致了蚌龍問世,又或是蚌龍問世預示了大雨季來臨?我就想不清了這一層。至於您所說的“書上看不到”,在考古界這種事兒多了,太多太多了。在主流意識形態下,很多事情不會寫在書裏,在公開正式場合也絕對不讓談,寫進書裏審編時會刪掉......因爲這要動搖意識形態的權威性,所以讀万卷書還要行萬里路就是這個道理。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matricec <B>時間: </B>2005-11-11 07:47 AM
下面引用銳山先生在"第4樓",
"三合家宋賴太素《催官篇》,據開禧曆定二十八宿分配二十四山,..."
*再看"歷代名著"區,"堪輿名著"裏的《催官篇》,
是有似是"三垣二十八宿"的星宿名,如"剝龍換入天市東","天市"
似是指"天市垣"。謝謝。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matricec <B>時間: </B>2005-11-16 07:36 AM
找到網站,
<a href="http://episte.math.ntu.edu.tw/" target="_blank" >http://episte.math.ntu.edu.tw/</A>
那兒的,"數學史(中)"區,內有文章,"中國古代對角度的認識",
可以參考。
[此贴子已经被原作者于12/8/2005 6:16:37 PM编辑过。]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3500&Number=1566109&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延陵</A> </TD></TR>
<TR>
<TD class=small>(終日乾乾) </TD></TR>
<TR>
<TD class=small>11/14/05 09:59 P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download.php?Number=1566109" target="_blank" >附加檔案</A>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Re: 還有什麼秘密呢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
兩千年前的羅盤....這個... </FONT></TD></TR></TABLE>
<P><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files/1566109-docu0013.jpg"></P>
<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3500&Number=1566134&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延陵</A> </TD></TR>
<TR>
<TD class=small>(終日乾乾) </TD></TR>
<TR>
<TD class=small>11/14/05 10:02 P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download.php?Number=1566134" target="_blank" >附加檔案</A>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Re: 還有什麼秘密呢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FONT size=+0>
一千年前的羅盤....這個... </FONT></FONT></TD></TR></TABLE></P>
<P><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files/1566134-P1020725.JPG"></P>
<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3500&Number=1566144&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延陵</A> </TD></TR>
<TR>
<TD class=small>(終日乾乾) </TD></TR>
<TR>
<TD class=small>11/14/05 10:06 P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download.php?Number=1566144" target="_blank" >附加檔案</A>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Re: 還有什麼秘密呢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FONT>
<BLOCKQUOTE><FONT size=+0><FONT size=+0>
一千年前的羅盤....這個... 旱羅盤 </FONT></FONT></BLOCKQUOTE></TD></TR></TABLE></P>
<P><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files/1566144-P1020726.JPG"></P>
<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30260&Number=1566624&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lh1041</A> </TD></TR>
<TR>
<TD class=small>(或躍在淵) </TD></TR>
<TR>
<TD class=small>11/15/05 10:12 A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Re: 還有什麼秘密呢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延陵先生在上貼提出了三幅圖片,這三幅圖片實際上講了兩件器物。延陵先生認為這兩件器物中,前者是“兩千年前的羅盤”,後者是“一千年前的旱羅盤”。對此,作為直接或間接參與其事的老人,為了對歷史負責,我覺得有必要澄清一下。
一、關於第一幅圖片的簡單說明:
1.第一幅圖片中的器物現在習慣稱為“司南”,這可不是“兩千年前的羅盤”,而是根據文獻和出土器物復原的模型,是典型的現代產品。要鄭重聲明的是:我們從來沒有發掘過一具真實、完整的司南!我們只是發掘了所謂的“司南”的底盤,這是一隻漢代青銅盤以及一隻漢代塗漆木盤,此外還有還有東漢時候的一幅石刻,刻著一個小勺子放在一個小方臺上,有人認為這就是司南。對這隻漢代青銅盤以及漢代塗漆木盤,到底是否就是所謂的“司南”的底盤,也還有很大的爭議,有人就認為這只不過是兩隻式盤,絕不是什麼“司南”的底盤。而那只勺子,則是根據文獻記載和上述的東漢石刻製作的,完全沒有出土實物作參考,所根據的文獻也僅僅十二個字,東漢王充《論衡.是應篇》:“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在這句話裏,有人認為“地”字指的就是延陵先生第一幅圖中司南的底盤,古稱“地盤”。那麼這個復原的模型到底是不是兩千年前東漢時期司南的原貌呢?我不敢說是,不但我,還有很多人,只要他是行業內的人,就不敢一口咬定這就是司南的原貌。相反倒是行業外的人,由於沒有專業負擔,只求一個答案,就把這只假古董炒作成了真古董。
2.延陵先生這幅圖片中司南的底盤上並不是二十四山,而是外層二十八宿、中間一層十二地支、最內一層八幹四維,是典型的十二方位系統,不是二十四方位系統。從考古發掘出發,學術界都基本認同以下觀點:二十四山方位系統在唐代以前還沒有建立起來,要至少到唐代才把內層的八幹四維與中間一層的十二地支合併成為二十四山。聯繫到風水學的資料:“先天羅經十二支,後天再加幹與維。”完全可以互證。
二、關於第二、第三幅圖片的簡單說明:
1.第二、第三幅圖片中的器物現在習慣稱為“懸針式羅盤”,同樣這也不是“一千年前的羅盤”,而是根據文獻復原的模型,也是典型的現代產品。這個複製模型所對應的時代是北宋中晚期。從圖片中羅盤底座的木質也可以看出,這根本就不可能是一千年前的東西,要是一千年的的木質產品還有這種色澤、質地,那可就成神物了。所以說,這也是假古董炒作成了真古董。
2.有人過要問這兩幅圖片中的羅盤復原模型是不是北宋中晚期“懸針式羅盤”的原貌,這我可以回答:“正是。”因為所依據的史料比較豐富詳盡。可是,各位請注意!請嚴肅地注意!這兩幅圖片中的羅盤絕對不是什麼“旱羅盤”,而是“懸針式羅盤”。在羅盤演進過程歷史中,“旱羅盤”這個詞具有嚴格的定義,絕不可隨便亂用,它僅僅指現在風水先生所使用的那種頂針制式的羅盤,這種制式的羅盤要到北宋中晚期以後才產生,但最晚不會晚于南宋寧宗慶元四年(西元1198年)。而羅盤發展到旱羅盤的形態,是一個質變,從此羅盤的演變就基本結束,羅盤的形態也就基本固定下來了。
3.懸針式羅盤是向旱羅盤演進過程中的一種過渡形態。在羅盤的演進過程中,曾經為了如何安置磁針而產生過形形色色的設計方案,這一點從《夢溪筆談》可以看出:
1)水浮法。把磁針浮在水面以指示方向,至於具體方法,沈括沒有說明。到北宋晚期,藥物學家寇宗奭的《本草衍義.磁石條》才有介紹,原來是把磁針縱穿進燈心草,燈心草包裹住磁針主體,僅微露出磁針頭尾,這樣就可以把針浮起。水浮法的缺點是磁針會隨水搖盪不定。這是旱羅盤產生之前最為主流的磁針安置形式,即使在旱羅盤產生之後也一直沿用到明末清初。有人問了:“為什麼水浮針羅盤在旱羅盤產生之後還一直沿用到明末清初?”對此學術界的觀點是:A.旱羅盤的發明者是方伎之士,對此秘而不宣,僅僅用於堪與之類的方術活動,長期以來無法推廣。B.南宋以後,蒙元繼起,對中華文明打擊甚巨,很多文化精華因而滅絕,尤其是方伎之術,所受影響尤甚。中國文明的方伎之術,歷史上有幾個大斷層,其一是秦漢之際,其二是唐宋之際,其三是宋元之際。第一個斷層後漢易產生,第二個斷層後宋易產生,第三個斷層後嘛,哈哈!斷了就斷了,沒見到什麼東西產生。
2)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放在指甲上,可以靈活運轉,但缺點是容易滑落。
3)碗唇旋定法。把磁針放在碗口邊綠上,也可以旋轉自如,但同樣易掉落。
4)懸絲法。取一根新棉絲,用一點蠟黏在磁針中央,懸掛在沒有風的地方磁針即可指示方向,缺點是怕風,所以這種羅盤必須在密閉空間比如房間裏才能使用。因此,在這兩幅圖片中的懸針式羅盤其實是擺設意義遠遠大於實用意義的。
經過種種演變,到了最後,也就是最晚到南宋寧宗慶元四年(西元1198年),旱羅盤產生。
總之,羅盤問題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想當年學術界踴躍參與,討論了幾十年,記錄的文字汗牛充棟,到目前才有了一個結論,總的來說:磁性定位工具在中國文明早期(上古至先秦)是基本沒有發揮作用的,在中國文明中期的前半段(秦漢至唐)發揮的作用也極其有限。具體說來,在北宋以前,主要是使用天文定位,磁性定位工具根本就不是主要的方位指示工具。在北宋、尤其是北宋中後期以後,磁性定位工具才逐漸發展起來,而且在技術上作了很大的改進,成為人們主要依賴的方位指示工具。無獨有偶,正在此時,中國的從上古時期一路流傳下來的觀天文以察軍國大事的占星術也走過了它的最高潮,轉向了沒落。在上古時期,這門知者甚眾的“仰觀天象,以察時變”的技藝,到了唐代以後,尤其是宋代以來,突然由滾滾洪流變成涓涓細流,傳到今天,幾乎成為絕學,絕命的“絕”! </FONT></TD></TR></TABLE></P>
[此贴子已经被原作者于12/9/2005 6:35:54 PM编辑过。]
一點實踐經驗:羅盤的校訂和簡便測量磁偏角、當地正午時間的方法
<DIV><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banner/banner_left.jpg"> </DIV>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30260&Number=892206&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lh1041</A> </TD></TR>
<TR>
<TD class=small>(或躍在淵) </TD></TR>
<TR>
<TD class=small>02/22/05 06:21 P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一點實踐經驗:羅盤的校訂和簡便測量磁偏角、當地正午時間的方法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羅盤的校訂和簡便測量磁偏角、當地正午時間的方法
不用查磁偏角,按照當地正午時,太陽的日影指向就是地理正北。正午日影正北與羅盤北的夾角就是磁偏角。必須按照當地正午時。而且以日晷為准,據贛南鄉下傳説楊救貧就是用日晷。羅盤是用日晷不方便的一種輔助。
地理南北和羅盤南北磁偏角的測法:每到一地測日影,算出磁偏角差值,然後就可以知道羅盤上的正南偏多少了。
羅盤的校訂:每到一地測日影,算出磁偏角差值,然後在這個地方,用羅盤測量就心中有數了,即使陰天、不是正午時分的測量,心知校正多少角度,也能準確無誤。
基本準確的當地正午時間演算法:用手表測日出時間、日落時間,取其中間值即是正午時間。雖然日出、日落時間冬夏有變化,但是正午時間在冬夏並沒有變化,只與當地所在地球上的經度有關。 </FONT></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4575&Number=892270&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小凱哥</A> </TD></TR>
<TR>
<TD class=small>(雙喜臨門) </TD></TR>
<TR>
<TD class=small>02/22/05 08:44 P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files/203147-wkchung.jpg"> </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Re: 一點實踐經驗:羅盤的校訂和簡便測量磁偏角、當地正午時間的方法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FONT>
<BLOCKQUOTE><FONT size=+0>回應:</FONT>
<HR>
南鄉下傳&#35500;楊救貧就是用日晷。羅盤是用日晷不方便的一種輔助。
<HR>
</BLOCKQUOTE><FONT size=+0>
就算當時的楊公真的有拿日晷出來用,
因為生不逢其時,未得楊公親傳其法,光從單一傳說,也不會知道楊公是否真的以真北而非磁北的方式來立向?
也有可能楊公用日晷來校正擇日的太陽到山角度與推算日課也難說的很,對吧?
因此這也是追尋真象的難處呀! </FONT></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30260&Number=892306&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lh1041</A> </TD></TR>
<TR>
<TD class=small>(或躍在淵) </TD></TR>
<TR>
<TD class=small>02/22/05 09:41 P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Re: 一點實踐經驗:羅盤的校訂和簡便測量磁偏角、當地正午時間的方法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小凱哥引用的是:“據贛南鄉下傳說楊救貧就是用日晷。羅盤是用日晷不方便的一種輔助。”漏了幾個字,不知是否因兩岸字體的緣故,看不見?
我說的是“據贛南鄉下傳說”而已,在贛州一帶的農人確有此說,在下十幾年前在贛州作田野調查時做的記錄。
而且,如果先生有興趣,可以參看在下於今日發的帖子《道教與中國古代旱羅盤指南技術》,文中以1985年在江西出土的一件南宋墓陪葬手執旱羅盤的陶俑為証,推翻了學界在早些時候盛行的“中國的旱羅盤要晚至明末清初才從外國傳入”的觀點。(旱羅盤就是我們現在習見的堪輿先生所用的羅盤,與之相對的是水浮針羅盤。)文章指出旱羅盤至遲在南宋已經存在。但從文獻(沈括《夢溪筆談》)上看,旱羅盤出現至早也不會超過北宋中末期。那樣的話,在楊救貧先生的時代,如果使用羅盤的話,所用的只能是水浮針羅盤。這種水浮針羅盤不知先生有沒有親自用過,在下是親自用過的,那時是1978年,在南京博物館擺弄古物時同幾位先生玩過,非常難以操作,無法在非水平面上使用。試想在崎嶇山嶺中討生活的堪輿先生,使用簡便的日晷好,還是用水浮針羅盤好?日晷我想很多人都用過的,其實操作起來並不難,如果天氣晴朗,比旱羅盤都好操作。
另外再多說一句,正是因爲南宋時出現了旱羅盤,所以纔有南宋及以後直至明朝初期中國的大規模遠洋航海活動。 </FONT></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980&Number=892323&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Puka2000</A> </TD></TR>
<TR>
<TD class=small>(雙喜臨門) </TD></TR>
<TR>
<TD class=small>02/22/05 09:51 P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avatars/980.jpg"> </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Re: 一點實踐經驗:羅盤的校訂和簡便測量磁偏角、當地正午時間的方法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感謝兄提供之資料,
術數界多些歷史文物考據研究,
會比整天在搞神秘、搞師承、搞偽訣真假來的令人愉快多了。
<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graemlins/thumbs_up.gif"> </FONT></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18900&Number=892383&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東離子</A> </TD></TR>
<TR>
<TD class=small>(終日乾乾) </TD></TR>
<TR>
<TD class=small>02/22/05 10:27 P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Re: 一點實踐經驗:羅盤的校訂和簡便測量磁偏角、當地正午時間的方法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贛南興國三僚廖氏傳人,為福東堪輿時確實有用太陽北的跡象,但是使用的是近似值。 </FONT></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30260&Number=892449&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lh1041</A> </TD></TR>
<TR>
<TD class=small>(或躍在淵) </TD></TR>
<TR>
<TD class=small>02/22/05 10:49 P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Re: 一點實踐經驗:羅盤的校訂和簡便測量磁偏角、當地正午時間的方法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東離子先生又教了在下一些東西,又是非常好的資料,謝謝了。
但何以使用的是近似值呢?會不會是古時候因技術水平低,測了一個近似值,後人沿襲成例而不改?又或者這個值本是在贛南測得的,移到臺灣去後,因經緯度不同而產生了誤差,而且廖氏傳人卻不知因地制宜,相應變通呢? </FONT></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18900&Number=893044&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東離子</A> </TD></TR>
<TR>
<TD class=small>(終日乾乾) </TD></TR>
<TR>
<TD class=small>02/23/05 11:23 A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Re: 一點實踐經驗:羅盤的校訂和簡便測量磁偏角、當地正午時間的方法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廖氏嫡系子孫在台為福東造葬,其使用羅盤指針偏東三度,然,台灣各地磁偏角約略是2.5度至3度間。
個人曾到陜西咸陽文帝陵前(忘記了,很像叫陽陵),實際度量過相傳是漢代留下的羅經石,其十字刻線與在下所攜帶的羅盤也剛好相差三度(偏東三度)。 </FONT></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30260&Number=893067&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lh1041</A> </TD></TR>
<TR>
<TD class=small>(或躍在淵) </TD></TR>
<TR>
<TD class=small>02/23/05 11:52 A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Re: 一點實踐經驗:羅盤的校訂和簡便測量磁偏角、當地正午時間的方法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再次深切感謝東離子先生!
西漢文帝陵稱“霸陵”。先生所提出的資料非常值得關注,待在下再去霸陵時,必當再測量一下。而且,先生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課題,值得學界深入研究。
謹此向先生表示敬意! </FONT></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18900&Number=893101&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東離子</A> </TD></TR>
<TR>
<TD class=small>(終日乾乾) </TD></TR>
<TR>
<TD class=small>02/23/05 12:07 P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Re: 一點實踐經驗:羅盤的校訂和簡便測量磁偏角、當地正午時間的方法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對不起,我應該記錯了,應該是漢景帝(因為該處我肯定不是“霸陵”)。
在西安至咸陽的高速公路邊(距離渭水很近),陪葬坑已經開挖,提供參觀了。 </FONT></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30260&Number=893124&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lh1041</A> </TD></TR>
<TR>
<TD class=small>(或躍在淵) </TD></TR>
<TR>
<TD class=small>02/23/05 12:19 P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Re: 一點實踐經驗:羅盤的校訂和簡便測量磁偏角、當地正午時間的方法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那就是了,西漢景帝陽陵,位於今咸陽市秦都區肖家村鄉張家灣村,正是先生所到之處。 </FONT></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1989&Number=899414&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劉12</A> </TD></TR>
<TR>
<TD class=small>(亢龍有悔) </TD></TR>
<TR>
<TD class=small>02/27/05 10:23 A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Re: 一點實踐經驗:羅盤的校訂和簡便測量磁偏角、當地正午時間的方法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lh1041兄
謝謝您提供的資料 有空我會研究
小弟曾看過一書 記載楊救貧用的是指向北極星之天文北
而非兄所貼之::據贛南鄉下傳説楊救貧就是用日晷 按照當地正午時,太陽的日影指向就是地理正北地理正北::
該書說 地理北是賴公所用
請教lh1041兄 這兩種說法到底孰是孰非呢 </FONT></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13711&Number=899526&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炤亮</A> </TD></TR>
<TR>
<TD class=small>(終日乾乾) </TD></TR>
<TR>
<TD class=small>02/27/05 01:23 P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img src="http://bbs.longyin.net/UploadFace/824_200510617124289970.gif"> </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Re: 一點實踐經驗:羅盤的校訂和簡便測量磁偏角、當地正午時間的方法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過去400年全世界磁偏角軟体下載
<a href="http://www.resurgentsoftware.com/software/download.htm" target="_blank" >http://www.resurgentsoftware.com/software/download.htm</A>
Geographic Magnetic Calculator v2.4 </FONT></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30260&Number=899938&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lh1041</A> </TD></TR>
<TR>
<TD class=small>(或躍在淵) </TD></TR>
<TR>
<TD class=small>02/27/05 04:58 P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Re: 一點實踐經驗:羅盤的校訂和簡便測量磁偏角、當地正午時間的方法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先謝謝炤亮先生提供的資料!
再談談劉12先生提到“楊救貧用的是指向北極星之天文北”和“地理北是賴公所用”的問題。
從劉12先生提到的資料裏,顯示了堪輿學其實是由好幾個坐標系組成的,也使我們看出堪輿學的學理演進的一些痕跡。
我的看法是:起碼從目前的主流堪輿學資料看,賴布衣先生發明了“人盤中針二十四山”的體系,配合“二十四天星”和“開禧曆二十八宿”使用。從這些資料看,賴布衣先生應該是使用“極星北”而不是“日晷地理正北”。這一點,從賴布衣先生傳下來的《催官篇》和《三十六鈐》、《紹興大地八鈐》也可看出。
一點拙見,盼望得到諸位先生的指教。 </FONT></TD></TR></TABLE>
[此贴子已经被原作者于12/10/2005 11:30:45 AM编辑过。]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15052&Number=1343017&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valley</A> </TD></TR>
<TR>
<TD class=small>(亢龍有悔) </TD></TR>
<TR>
<TD class=small>08/12/05 12:30 A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字 哪一個字 是錯別字的字嗎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lee提到一字多義 讓我又想到了一個問題 就是古書中的錯別字
由於古人印刷並不發達 許多都要靠手抄 手寫
在傳抄的過程中 就很容易出現錯字 或別字 這些錯別字怎麼判斷呢
有些很容易就判斷出來 可是有些往往很困難
在風水經文中 其實也存在著這些現象 且因為風水往往強調守秘
以至於這些現象更普遍
像穩口深藏舌是什麼意思呢 呵呵 我看了老半天 想了老半天 也不懂
其實這句話是隱口深藏舌 但是在傳抄的過程中 有些人卻把它寫成穩字了
錯別字有什麼作用呢 呵呵 在這個倒處都說自己是真傳 自己得到秘傳的風水界
錯別字往往可以判斷他倒底是有真傳還是冒充真傳
因為如果有真傳 基本上它是了解這些錯別字的 可是如果沒有真傳 你就會看到他還把錯別字當作秘法 猛解釋一番了
鐵板神數的八卦加則 有一句「兌為後少女 隻中一網收」
隻中一網收 是什麼意思阿 呵呵 有一隻八卦把它用一張網收起來嗎
這個隻字其實是集字 因為兩個字看起來很像 寫的潦草點 就容易看錯了
這篇要來談什麼呢 這篇來談談靈城精義這本書裡面的一句話
靈城精義收錄在四庫全書 我正好在網路上有下載到資料
為了寫這篇文章 我又花了好幾天 把這個資料找了出來 並且找到我要談的這句話
靈城精義是南唐 何令通所著 這應該是目前最接近唐朝的風水經典
所以這裡面隱藏了大量的玄空風水法則
四庫全書收錄的版本是記載劉伯溫註 但是書評官認為應該都是託名
不過我倒認為四庫所收錄的版本或許真的就是南唐何令通的文章 也可能真的就是劉伯溫所著
因為這個註解 可以說是得到了玄空真傳的人所註解的
裡面隱含了大量的玄空風水法則
靈城精義 在歷來的風水書目中 都沒有被記載 但是卻被四庫全書收錄到
由此可見 四庫全書在動員整個皇家的力量 而使得這個真本得以問世
而這本書也可以說是海內孤本了
靈城精義是在風水上一本最經典的著作 言簡易賅 義理深遠
而它的註解者 也把所有唐朝玄空風水應用的法則紀錄下來
這是一本很難得也很珍貴的風水經典
好像我們那個何宗陽大師 也非常推崇靈城精義 在他的地理精蘊中也特別著墨
不過 依我看 能懂靈城裡面講的東西的人 恐怕大概是沒有 呵呵
因為除非你本來就明白了龍脈與結穴 否則也無法看懂他所講的東西
靈城精義裡面 可以說是句句都是風水經典
因為它應該是累積了唐朝玄空風水的經驗和法則 提綱挈領而有系統的總結
藉由網路的便利 我也從網路上下載到了四庫全書靈城精義這本書
有天我隨翻了一下四庫全書的靈城精義 看到一段話很有意思
「龍之貴賤以格辨 龍之正餘以祖辨 龍之大小以幹辨
故同龍論格 同格論祖 同祖論幹
龍之去住以局辨 龍之偏正以堂辨 龍之真偽以座辨
故同龍論局 同局論堂 同堂論座」
同龍論格 同格論祖 同祖論幹 是指什麼呢
同龍論局 同局論堂 同堂論座 又是指什麼呢
註解者 並沒有針對這個同龍 同格 同祖來說明
只是提到「以龍之垣局即城郭也 以龍之穴場即堂廳也 以龍之座向即臺座也
凡論龍之止處 一當以此為準」
這為註解者為何並沒有說明呢
呵呵 這位註解者署名是劉伯溫
不管是否真是劉伯溫所註的 基本上這位註解者是幾乎完全得到玄空真傳
所以他在註解經文也非常老實 因為作者無法看懂同龍 同格 同祖 同局 同堂
所以在註解時 乾脆省略了這一段話
為何註解者無法看懂這些話呢 呵呵 難道註解者功力太差嗎 沒有得到楊曾真傳嗎
其實註解者無法看懂 反而顯示註解者是有得到玄空風水真傳
因為這個同字 根本就是個錯別字
這個同字 其實是因字的誤寫
原文是因龍論格 因格論祖 因祖論幹 因龍論局 因局論堂 因堂論座
為何因字會變成同字呢
這是因為古書許多都是手抄本 很多抄本的字 都是龍飛鳳舞
所以一寫快 這個因字就容易被看成同字
註解者在註解的時候 因為不知道同字 其實是因字的誤寫 所以只好不作解釋
結果這個被四庫全書收藏到的海內孤本 也出現這個錯字
而註解者 無法明白同字 也就沒有再提出自己的說明和看法
因字 大家可以查一下字典 它有憑藉 依據 承襲 沿襲的意思
所以說 一般人說因地制宜 因陋就簡
因龍論格 就是依據 依照來龍的格來辨別評論 然後再依其格來辨別評論祖 再依祖來論幹
這是由龍倒回來追溯它的來脈 祖幹枝幹 這是乘氣的關鍵
下一段則是講什麼呢
這一段則是往前看整個結穴與外局 這是納氣的關鍵
同龍論局 同局論堂 同堂論座
所以依據龍而論局 再由這個局來看堂 然後由堂看座
這是整個風水判斷中 最關鍵也是最基本最基礎的兩個地方
先看龍的貴賤 正餘 大小 它是依照格 祖 幹的方式 循序的來觀察
再看龍的去住 偏正 真偽 也是依照局 堂 座 一路的看下去
為什麼要看龍的貴賤呢 呵呵 因為照古人的天人相應的觀念
貴龍自然出貴人 賤龍則只能出賤人
龍正則氣足飽滿 餘則凋零散落
龍大則勢大 龍小則勢小 好比鄉長 是一鄉之龍頭 市長則是一市之龍頭
雖然同樣是龍頭 但是大小則不同了
為什麼龍要看去住呢 這是因為龍要止住 才會結穴 若只是行龍 通常並不結穴
為什麼龍要看偏正呢 呵呵 這裡其時講的是結穴 偏則易走邪道 正則為正道
這是成者為王 敗者為寇
為什麼龍要看真偽呢 呵呵 這邊也是看結穴
真則是龍真穴的 偽則是虛花假穴 乍看像是那麼回事 仔細看則無一是處 這是假穴
其實得風水真傳的人 一向老實 所以他們看不懂也不會胡亂編 胡亂掰
因為他們既然已得了風水真傳 就不需要用那些旁門左道的騙術
所以註解的人 看不懂這同字的意思 也就沒有再做解釋
這本海內孤本要是到了蔣大鴻手裡 那就慘了
蔣會怎麼註解呢 呵呵 我來模擬一下吧
「所謂同龍者 蓋龍來自千里 非同龍不足以論格 其餘依此類推 此乃楊曾之秘訣 而世無一人知者 哀哉
此自有箇中之妙 世人不得真傳 無從堪破耳 此乃玄空大法 秘密寶藏 非真傳正授 斷不能洞悉其妙旨也」
呵呵 字都錯了 他還能掰出一番大道理 一篇大秘密
有些人看我寫的玄空說明 感到很好笑
呵呵 其實我看蔣大鴻的註解更好笑 因為蔣連經文中的錯字 也都能當作寶一樣的秘密 這就真是好笑了
這是玄空騙術的醜態 可以把外行人 初學者 騙的團團轉 唬的迷迷糊糊
但是對於識者 一下子就能識破他們的騙術
其實不只是風水古書 許多古書都有這個錯別字的問題
所以很多傳頌多時的經典 同樣有許多不同的版本 各家版本多少都有些差異
對於那些冒牌的假貨 這些錯別字就像是照妖鏡一樣 讓這些騙徒妖怪無所遁形
想想看 古時候的讀書人 一個知識份子 竟然敢強不知以為知 更編造出密傳的謊言
這種人 其心惡毒至如此 還有什麼不敢做的呢 </FONT></TD></TR><!-- END OF LOOP --></TABLE>
<P align=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30260&Number=1346071&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lh1041</A> </TD></TR>
<TR>
<TD class=small>(或躍在淵) </TD></TR>
<TR>
<TD class=small>08/13/05 04:46 A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Re: 字 哪一個字 是錯別字的字嗎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valley先生,好久不來了,打個招呼先!
hsucc49大大,關於孤本的考據,我建議您可以先看看乾嘉考據學派高郵王念孫、王引之父子的一些著作,再看一些行草字帖,還有居延、武威漢簡和敦煌寫經抄本,我想,那樣就可以和valley先生就這個主題討論一番了,這樣考據起來就好看多了,也能使各方獲益匪淺。我不懂風水,只好乾著急。不過,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從《靈城精義》的版本源流下手我看比較妥當。
原本說是3月份到臺灣,結果那時兩岸紛紛擾擾,又有通知說發現一個大墓,要去挖掘,一拖拖到7月29日才成行,前後11日,做陪客的老朋友,帶我四處亂逛、四處亂吃之餘,講了很多風水傳奇。我雖是門外漢,卻也因此大飽耳福,真是一次另類的旅遊!當然我是外地人,這位老友口才又好,把我搞了個雲山霧罩,不知孰真孰假,真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稍后抽空整理一下,當作遊記貼出來,加上一些個人的愚拙念頭,有興趣的朋友看個熱鬧罷。
幾個月閒,論壇上各路朋友各抒己見,熱鬧非凡,我不是江湖中人,不熟悉江湖中各派掌故和彼此之間的人際交往,想跟貼頂貼也無從跟、無從頂,只好找個熟一點的朋友來灌灌水。valley先生,您的那篇關於韓國興起的文章熱熱鬧鬧,這篇有點冷冷清清,我是喜歡燒冷灶的,也來加把柴。 </FONT></TD></TR></TABLE></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30260&Number=1346627&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lh1041</A> </TD></TR>
<TR>
<TD class=small>(或躍在淵) </TD></TR>
<TR>
<TD class=small>08/13/05 12:29 P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Re: 字 哪一個字 是錯別字的字嗎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以下談一談關於《靈城精義》和南唐何溥(令通)的資料:
1.《靈城精義》題為南唐何溥撰,據四庫全書群賢考訂,定為出自明初寧波幕講僧之法,五代時不曾有這類說法。而且書首引用之書目亦是明中葉之後之書,故學界多言此書只是託名五代何溥的作品。
2.現在大陸有一個和通行本《靈城精義》不同的手抄本,源流來歷未及詳考,該本則直題作者為明代劉基,下面是《形氣章正訣》,與通行本有不同:
宇宙有大關會,氣運為主;山川有真性情,形勢為先。地運有推移而天氣從之,天運有轉徙而地氣應之。天氣動於上而人為應之,人為動於下而天氣從之。堂收關則氣聚於局,龍納氣則水止於前。陰勝逢陽則止,陽勝逢陰則住。雄龍須要雌龍御,雌龍須要雄龍簇。大地無形看氣概,小地無勢看精神。水成形山上止,山成形水中止。認龍之氣以勢,認穴之氣以情。辨龍生死須分三陰三陽,辨穴生死須識陽多陰少。龍有變體或為五星九星,穴有變格則為正結偏結。星體有正有倚兼襟貼之當辨,穴情有顯有晦形氣影之宜詳。五星不離水土金,九星常帶輔弼行。土星不作倚,五星皆有撞;火土不可蓋,水土豈能粘。坐空坐旺坐煞是為坐法,倚胎借胎破胎卻屬施用。挨生傍氣,或為脫殼借胎或為子投母腹;脫煞逢生,或為借母飬子或為以子救母。棄龍就局納前朝,只為半真半假;撩山劈硬開平基,皆因直來直受。平洋之氣常舒常散,卻如湯中浮酥;山壟之氣常急常斂,猶若水中蟠蛇。龍穴有陰陽生死之分,形氣有虛實衰旺之別。龍穴要挨生避死,坐陰含陽;形氣宜棄衰乘旺,咬實吸虛。此二者,先到者發速,後到者發遲。傍城借主,須詳乎樂托;就局棄龍,宜細察於明堂。點穴須求三靜一動,認氣宜乎百死一生。有棱有弦則形真,若隱若現則氣到。認氣難於認脈,認脈豈如葬氣。法葬之葬,法在形裏;會意之葬,意在形表。龍之貴賤以格辨,龍之正餘以祖辨,龍之大小以干辨,故同龍論格,同格論祖,同祖論干。龍之去住以局辨,龍之偏正以堂辨,龍之真假以座辨,故同龍論局,同局論堂,同堂論座。凶星無不帶煞,只要有胎有化;吉曜縱然雄聳,亦要有精有神。陵谷變遷山川改色,造物故自有時;控制山川打動龍神,作用變而有法。學者能明此理,縱愚子亦可教也!
3.收錄《靈城精義》的除《四庫全書》外,還有《四彈子》也收錄了;《地學仁孝必讀》收錄其《理氣章》。
4.關於何溥(令通)的結局。
北宋初年,南唐國師何溥(字令通)得罪遭貶,於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到靈山隱居。何令通與蕭江六世祖江文采來往甚篤,江文采曾贈地50畝,為其在靈山修建碧雲庵。靈山在江西婺源、安徽休寧、浙江開化三省交界處,該地為“寶劍出匣形”,三面環山,左面的山稱“靈山”,歷史上也叫“鳳遊山”、“芙蓉山”,因南唐國師何令通在宋初於此建“碧雲庵”修道,而名聞一時;右面的山稱“而峰”。為了感謝江文采,何令通決定為他選擇了江灣這個好陽基地。
江灣位於江西省婺源縣東部,北緯29°21′46",東經117°59′58",背倚雄偉秀麗的靈山餘脈,靜臥後龍山懷抱,前有攸山高聳,一前一後成為江灣的天然屏障,寬敞清澈的梨園河呈伸展的S型繞村而過。何令通認為,江灣這個地方,非常有利一於宗族的繁衍發展,並指點將後龍山與筆尖之間的缺口填補上,以接通龍脈;然後在上街村外沿河修築一條堅固的攔河壩,逼使河道南移北拐;最後在村的四周栽上5棵樟樹呈梅花狀,護守陽基吉地,並在村內開鑿兩口水井,以制服對岸山脊“火”峰。
之所以這一支江氏稱“蕭江”,是因蕭江始祖江禎本姓蕭,唐宰相蕭遘之次子,蕭姓是一個顯赫輝煌的姓氏,出過九五之尊的帝王和享譽千秋的名臣大將。漢蕭何之後,傳至南北朝時,蕭衍創建了南朝的第三個王朝——梁,蕭衍稱高祖武帝。到了唐代,蕭瑀、蕭蒿、蕭華、蕭復、蕭俛、蕭罡、蕭仿、蕭遘相繼出任宰相,史稱唐朝蕭氏“八葉宰相”。唐光啟三年,僖宗下旨,敕封蕭禎柱國上將軍,領江南節度使。天佑四年,朱溫滅唐稱帝,史稱後樑。於是,蕭禎渡江避難,並指江為姓,自此就有了“蕭江”之稱。江禎成為蕭江始祖。
據考,江灣建村于隋末唐初,最早遷此聚居的為鮑、藤、葉、戴、何諸姓。北宋元豐二年(1079),“蕭江”第八世祖江敵遷至江灣,子孫很快繁衍成巨族,現村中有2700餘人,70%均為江姓。僅明清兩代,村中出任七品以上官員就有25人,文人著述多達90餘種。僅大學者江永一人的著作就有41種270餘卷,其中27部186卷被收入《四庫全書》。江灣是婺源“書鄉”的一個縮影。婺源名人除宋代巨儒朱熹後,當首推清代乾隆年間江灣人江永。他精通經學、音律、數學等諸學科,可算得上是“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一代鴻儒。他所教的學子有“十裏三狀元”之譽,徽州的戴震、金榜、程瑤田等,都是他的學生。抗倭名將江一麟、孝子江旭奇、教育家江謙等,都是江灣名人和後裔。
……講何溥講到蕭江氏去了,不好意思。 </FONT></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1>
<TR>
<TD class=darktable vAlign=top width="17%" rowSpan=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R>
<TD class=small><a href="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profile.php?Cat=&User=30260&Number=1351548&Board=FengShui&what=showflat&page=&fpart=&vc=1" target="_blank" >lh1041</A> </TD></TR>
<TR>
<TD class=small>(或躍在淵) </TD></TR>
<TR>
<TD class=small>08/15/05 06:58 AM </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
<TR>
<TD class=small></TD></TR></TABLE></TD>
<TD width="83%">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left width="70%"><img src="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images/icons/book.gif"> <B>Re: 字 哪一個字 是錯別字的字嗎 </B></TD></TR></TABLE></TD></TR>
<TR>
<TD width="83%"><FONT size=+0>看到valley這篇文章,結論我是沒資格評論的,這要靠各位專家,只是想從我自己的專業角度出發,在宏觀方法論上談一談他的這個思路。
研究一門學術,學習前代文獻必不可少,要學習文獻,就要先考訂文獻,因此valley這篇文章,實際上就是一個考訂工作,並提出一家之言。應該對此爭論,不辨不能明。而要考訂清楚,就要廣泛搜集各個版本,包括手抄本的資料,但是在目前風水學派各秘其珍的現實情況下,考訂工作確實不好做,那我們可以從中國的文獻考據的方法下手,看看是不是能有些補益。
風水學資料和其他中國文獻一樣,畢竟都是中華文明的產物,都是中華文明哺育滋養下的人的作品,其文化思維有共性存在,因此從中國的文獻考據的方法下手,我想是可行的。一句話,把風水學文獻考訂作為孤本考訂來做,同時不放棄版本搜集。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幸存的資料總會有浮出水面的時候。如果始終不浮出水面怎麼辦呢?那就從旁證下手,因為同一學術範疇中,同時期人士的作品總有思維同步性,可以互相印證,就像同班同學做同一道數學題,用的方法五花八門,但是總是依據一個原理在作題的。
我還可以這樣說,中華文明的幾乎所有文獻考訂上的爭論到現在都沒有結束,但是世界上所有歷史悠久文明在文獻考訂上的爭論都要比中國文明激烈得多,因為他們是語、文分離而我們是語、文合一的。
雖然說,中華文明的幾乎所有文獻考訂上的爭論到現在都沒有結束,但是只有極少數文獻的考訂爭論是整體上的爭論,比如今古文《尚書》之爭,從漢代開始到今天兩千多年了,爭論依然存在。而絕大多數文獻的考訂是異文考訂,也就是不同版本之間關鍵字眼的差別之處的爭論。普通字眼的差別可以在文學上辨別優劣,以文學性優美者為定本,但關鍵性字眼的差別就無法這樣處理,因為涉及文意,不能以文害意呀。這種現象在長篇大論的文獻中較少出現,因為內容足夠多,可以互證;但是在先秦諸子這樣的短小精悍的文章中這種現象就比較多了,賦體駢文也一樣。因此慣用詩賦體裁的風水文獻在考訂上的爭論,我可以負責任地說,現在才剛剛開始,因為這種大規模單純針對玄學文獻的辯駁爭論,在中國歷史上每逢盛世就會出現。對於業界而言,這也是一件盛事呀。
總結上文和以前的回帖,有心做這個工作的先生們,看一看高郵王氏父子的著作是很有裨益的,而對於手抄本的考訂,就要多看看字帖了。對於詩詞歌賦體裁寫就的文獻,要確切探究明白,還得研究一下樂律、音韻和方言。
一點拙見,寫得多了,浪費大家時間,抱歉抱歉。 </FONT></TD></TR></TABLE>
[此贴子已经被原作者于12/22/2005 12:48:39 PM编辑过。]
<P>我的天啊!</P><P>有道理!</P>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