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火明透 发表于 2014-11-30 13:35:43

【转貼】《伤寒杂病论》思想给风水界的启迪

《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出自医圣张仲景之手,这部千古奇书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其辨证论治的思想涵盖了疾病千变万化的各个层次,指导医者治病能“覆杯而愈”,“效如桴鼓”。

    医虽来源于易,或承启于易的思想,但医家宝贵的医治经验可反哺易界,给今天勘輿学的运用予以某种启迪。仲景六经辩证思想,是将人的疾病分成: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层次,治病不是看其得了什么病,而是看病的人,看其病在哪个层次,体现出什么证状,以便有是证则用是方,方证相应,药到病除。

    而今天的易界,风水调理作为“治病”的一种手段,是否首先也必须具备“六经辨证”的思想,通过望闻问切,以能洞察每个风水环境病点的层次性,掌握每种风水门派的优缺点及其使用前提,以便对症下药,恰到好处呢?!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几千年来,在无字天书的影响下,产生了无数个风水体系和门派,大凡能够久立于世的门派或方术,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在门派的传承上,在方法的使用上,往往遮掩其实践使用中的盲区,忽视使用条件的重要性,使得后人在使用过程中,对其褒贬不一。而对风水从业人员而言,一方面,其内功火候不够,只掌握一、二门单一的技艺;另一方面,又缺乏整体的辨证分析思维,致使风水调理的效果不尽人意。如有的风水门派的使用要有特定的外部环境为前提,在外环境好的情况下,对于调理内部的某一病点,会有其较好的效果,如外环境不符合阴阳平衡的条件下,仍用此法只治其内,其效果当不用自说;有的门派注重旺山旺向,上山下水,而不管所纳之气的旺与衰,以及方位环境的阴阳起伏,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其结果只能是害了对方,也毁了自己;还有的门派在预测上是有其独到的优势和创新,但在风水调理上却无处适从,这种纸上谈兵,光凭五行生克制化,或命理哲学中印食财官间的关系,闭门造车,不经实践而出台的方术,定会昙花一现。

    对于一心想从事风水的执业者,必须具备2至3种以上,经得起实践检验,适用性强的风水门派知识,以便在实际使用中互相弥补,取长补短。否则你就像掌握了某种偏方的江湖术士,不管其病人的身体素质处于什么健康层次,只要得了这种病,我就给你开这种药,这样下去,那有不摔跟头的呢?!

    医生治病可以一诊、二诊,有的甚至可以三诊、四诊,但风水调理却没有如此宽松的环境,必须一针见血,一针见效。

佳城 发表于 2014-12-2 16:20:23

angel 发表于 2014-12-2 16:52:04

说的很精彩,值得回味!!!

李遂安 发表于 2014-12-3 08:54:59

甘草 发表于 2014-12-4 09:00:13

颇具启发性。

lagi1 发表于 2014-12-4 17:41:04

本帖最后由 lagi1 于 2014-12-4 17:46 编辑

三阴三阳六经辨证法,
是《黄帝内经》的内容,
所有古中医学的主要流派所共宗,
非《伤寒论》专有。

中医治病的流派,除了《伤寒论》之外,
还有专门针对伤寒之不足(或难理解)而建立的温病学派,
也有专医筋骨的跌打。

其它还有脾胃派、滋阴派、寒凉派、温补派、火神派。
创立上述门派的,都是精读过伤寒论的大国手,
却都是无法应用(或理解)伤寒论在某些范围而另辟法门。

事实上,古往今来,一百个中医,
大概 90 到 99 个皆不知晓什么是三阴三阳。

连为何用风来形容木,
为何用寒来形容水,又为何以之对应太阳,
皆无可奉告。

古往今来,能比较明白揭示,
《伤寒论》背后的现代数理关系,


就只有李阳波一人。

不过已经死了,
而他的徒弟似乎也未能进一步将其洞见,
进一步发扬光大,
尤为一憾。


lagi1 发表于 2014-12-4 17:43:18

所以,
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的启发,
应是要求学任何一门风水,
皆必须极致精通,
- 尽管本门可能对某些情况是无能为力的!


而楼主所主张的学习不同风水门派,
也是对的。
但却是对应现实医学界,
极少人能够洞明伤寒论,
故此,等而下之的一般学人,
便需要兼学温病、火神,以致西医化验等等,
来勉强补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貼】《伤寒杂病论》思想给风水界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