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7-28 14:18:29

净土大经解演义 净空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六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六七集)  2011/4/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36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四百三十八面第六行,最后一句,「又《笺注》曰」,从这里看起:
  「西方之莲,有青黄赤白四种。又随未敷、开、落之三时而异名,芬陀利为白莲华之正开敷者」,说芬陀利这个花,花开了,不是未开。「又此华最大,花瓣数百,一名百叶花。《妙法莲华经》之莲华,即此白莲华百叶之芬陀利华也」,这一段前面我们讲过。莲花,佛用它来表法,希望人心像莲花一样。在植物里面,因果同时,莲花显示得最明显。在还没有开的时候,莲花在苞里面已经就有莲子,花开的时候,莲子就成熟,花是因,莲子是果,因果同时。不像一般的植物它先开花后结果,因果不同时。莲花让我们很明显的体会到,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同时,因果不二。这是事实真相。所以,众生起心动念,起一个善念是因,善果确实显示出来了,我们人不知道。古人笔记里面有记载,这个善人才动念,善行还没成就,果报在天上,天上宫殿好像都给他做好了,就等他去,可是人间不知道,他自己也不知道。同样一个道理,我们动了一个恶念,大概地狱已经给你造成,你不知道,等到你命终之后就到地狱去了。确实因果是同时,佛用莲花来表法,意义非常深远。也就是说提醒我们,时时刻刻知道起心动念那就是因,何况言语造作,你那个因就圆满了。
  地狱,我们得到很多信息,地狱无量无边,数不清。哪有那么多?有,一个念头就是一个地狱,恶的念头,一个善念就是一个天堂。现在我们对这个道理能接受了。《还源观》上讲得很清楚,出生无尽,念念出生,念念灭尽,佛在楞严会上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确实就在当下,因果在当下,报应在当下。我们看到这个世界形形色色,那就是念念的相续相,念头终止,果也就灭了;念是因,终止,果就没有了。所以,古大德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人决定不能迷惑,迷惑,你念念是恶,你在造地狱业;如果你念念觉而不迷,你肯定造的是善业,天堂的果报,学佛人念念造极乐世界的果报。莲花表这种深义。
  我们继续看下面,「又此华多出於阿耨达池,人间无有,故称为人中好华、希有华等」,这称赞它。阿耨达池在哪里?在喜马拉雅山的山顶,我们称它作天池。那么高的地方有池,这个池旁边有这种花,非常稀有,其他地方没法子种植,只有在那种高原、那种气候环境之下,它才能生长出来。莲花简单介绍到此地。
  「又杂色光茂。杂者,和也,合也,众也,集也」,有这么多的意思,故曰杂色。杂色代表是什么?代表调和,代表合作。所以佛采取,梵语叫袈裟,我们身上穿的这是袈裟,袈裟什么意思?杂色。它不是一种颜色,五色,红黄蓝白黑混合染成的这种颜色,叫杂色。佛门里面,早年是托钵,这一钵饭不是一家供养的,一家供养一点点,七家合成一钵饭。这一钵饭也叫袈裟,它是混杂的,饭不一样,菜也不一样,统统混在一起。所以,袈裟的意思就是众多杂合在一起,所以它有和、合、众、集的意思。佛取这个代表平等,没有偏心、没有邪念,平和中正,取这个意思。我们这一钵饭要懂得这个意思,我们披上这个衣要懂得这个意思。衣上一格一格,代表什么?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统统合在一起,包围在我一个身上。这个格子你仔细展开看,长短是一样的,但是它排列的顺序是交错的。交错是什么意思?重重无尽,你想找个整齐的没有,它就是一格一格,一直延续下去,无穷无尽,表这个意思。所以佛法里面,穿衣吃饭、一切用具全都表法,都代表自性,圆明具德,这经上常用这四个字;圆是圆满,明是光明,光明代表觉了,觉悟、明了,重重无尽。性无有穷尽,相也无有穷尽,作用亦复如是。通达、明了这就是佛、是菩萨,迷惑、不明那就叫凡夫。佛菩萨跟凡夫没有差别,平等一如,只有觉迷不相同,除觉迷之外没有一样是不平等的。「故杂色,指众色和合也」,懂得它的意思就好。
  「光茂者」,光是光明,茂是茂盛,「明盛也。小本曰: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亦显杂色光茂也」。这就是说大本、小本都说到。这个事情很重要,最重要的是要能体会它表法的殊胜,通达明了表法的义趣,才真正叫圆明具德你真体会到了。「弥者,满也。莲花遍满宝池,覆荫水面,故曰弥覆水上」,这是显示十方世界念佛人的多。因为莲花不是人种的,莲花从哪里来的?十方世界有一个人听到弥陀名号、听到《无量寿经》,或者是《观无量寿佛经》、小本《弥陀经》,心向往之,心里面想往生极乐世界,想亲近阿弥陀佛,宝池里就生一朵莲花,这莲花没开。他求生的心愈恳切,真信切愿,念佛念得很勤,这个花就一天比一天大。所以,莲池的花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如果这个念佛的人退心,改学别的法门,这花就枯掉。所以这个花有落,怎么会落掉?退心,不想来了,花就谢了。
  这是在极乐世界,只有七宝池的莲花看到好像有生有灭,其他的一切万物看不到生灭,没有生灭相。因为莲花是十方世界众生他们的心念,不是阿弥陀佛的心念。阿弥陀佛只提供七宝池,莲花是每个众生自己的意念,意念的成就。而且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莲花上都有自己的名字,绝对不会错误,同名同姓也不会错误,决定对得上号,不会搞错。十方世界往生西方净土的人太多太多了,分分秒秒都不间断。请看底下一段经文:
  【若彼众生。】
  这个「彼」是极乐世界。
  【过浴此水。】
  七宝池可以游泳,可以在那里头沐浴。
  【欲至足者。】
  这是讲八功德水,我只想水淹到我的足,那水就淹到这里。
  【欲至膝者。】
  想到膝盖,它就到膝盖。
  【欲至腰腋。】
  它就到你腰间。
  【欲至颈者。】
  它就到你头颈。这个水很听话。
  【或欲灌身。】
  水从空中淋下来,我们现在讲淋浴,水确确实实从空中下来灌身。这是完全讲的形,下面说温度。
  【或欲冷者。温者。急流者。缓流者。其水一一随众生意。开神悦体。净若无形。】
  这真正是真实的功德,沐浴在这个水中,「开神」是精神爽,「悦体」是身体舒畅,我们讲快乐无比。
  【宝沙映澈。无深不照。】
  池底是金沙。池子再深,照得清清楚楚,说明水的干净、澄清,一丝毫染污都没有。再多的众生在池水里面沐浴,水没有一点混浊,没有一点染污。说明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人的身体叫金刚不坏身,身体干净,没有丝毫垢污。在七宝池里面,七宝池也没有丝毫染污。我们看下面念老的注解,「右显水具妙用,善如人意」。这里头著重那个「善」字,如人意就很难得了,善如人意,如每个人的意思,这个不可思议。我在这个水池里面,希望水凉一点,它就凉;你跟我在一起,你希望水热一点,你感觉就热,我感觉就凉。同一个水池水,能随一切众生意,这才妙!这妙用,善如人意。
  「过浴此水者,《会疏》曰:彼土人天非水谷身」。什么叫水谷身?我们这个世间的人,身叫水谷身。大家都知道,人体百分之七十是水分,养这个身体是要稻谷、粮食来养这个身体,我们缺少水、缺少谷,寿命就不能维持下去。西方极乐世界不需要,它不是,跟我们的体质完全不相同,他们是金刚不坏身,不需要饮食。经上讲饮食是什么意思?是习气,我们初到极乐世界不久,常常想怎么好久没吃饭了?这个念头一动,饭菜都在面前。吃不吃?不会吃,现在现前,「我现在不需要了,这娑婆世界的东西,我不需要了」,立刻就没有了,就不见了,一切变化所作。所以极乐世界的人「清净成就」,需不需要沐浴、洗澡?不需要。为什么还得下水?那水里头,下面这两句说出来了,「随意受乐,荡除心垢」,它有这样的好处。沐浴在水中那是享受,它能把我们的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给洗刷掉,所以身心舒畅。换句话说,极乐世界人泡在七宝池里干什么?断烦恼,开智慧,它有这样殊胜的功德。念老在此地跟我们解释《会疏》这一段的意思,「意谓:彼土天人莲花化生,非依饮水食谷以维身命」,他不需要,跟我们完全不相同。「本来清净,何须洗浴?」沐浴他不需要。「盖随意乐而浴,为除心垢耳」,是为了断他的烦恼习气。「心垢消除」,烦恼习气断了,「自然神开体适」,精神特别好,身体舒畅。所以底下经文接著,「开神悦体」。
  「此功德水之妙用,实不可思议」,这真实不可思议,「其水位上下、水温高低、水流缓急,一一随众生意」,这是我们现代科学都做不到的,西方极乐世界已经完全落实了。「若人初欲此水至足,或欲至腰,至颈,或欲灌身,则同一池水随人意念而升降自在。甚至水升虚空,而作淋灌」,水上升到空中,从上面落下来,淋浴。这是极乐世界。下面说,「人间之水,其性向下」,我们这个世间,水只向下流,而极乐世界的水「上下无碍」,可以往下流,也可以往上流。「更有进者」,这再更进一步,「同一池水,多人入浴,人之所欲各有不同,或高或低,或暖或凉,或缓或急,而此水能一一知众生意,复能一一随众生意」。这我前面说过。佛说,一切法随众生心想生,没错,在极乐世界,佛这句话你再都不疑惑了,完全应验。「如其所愿,同时同处,普应现之」,这是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在极乐世界。
  「当思此水,是何等之水。如斯境界,是何等境界」,念老提出这两句让我们好好想想,这是什么境界?这是什么样的水?在极乐世界能做到,在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不能做到?从理上讲,极乐世界能做到的,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时一切处都应该做得到,为什么?法性平等,法相也平等,作用也平等,哪有做不到的?为什么做不到?是我们自己迷失心性,问题出在这里,我们确实是迷而不觉,所有一切的苦难都从这地方发生的。迷失自性,我们思想错了,我们的见解错了,我们的言语造作更错了。迷了叫造业,业有净业、有染业,净业生净土。诸佛如来的净土是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这叫净土,诸佛如来的染土,染污的,是六道轮回,六道加四圣叫十法界。六道里面,善心生三善道,恶念就生三恶道。确实,念头才动,果报已经形成。
  佛讲的一点都不错!你要问,佛怎么知道的?佛是亲眼看到的,不是推测的、不是想像的,他在禅定当中看到。禅定没有空间维次,过去现在未来全都看得清清楚楚。於是我们就知道,修行修什么?修心!上上根人他在起心动念处修,如何能够让自己的心恢复到真常,常住真心。真常是什么?真常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是佛心,妙觉果位的心。我们如果懂得在这个地方修,念佛求生净土生实报庄严土,不是同居土、不是方便土。成佛快!上上根人。上中根性的做不到,那么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修不分别、不执著,修这两样。佛常用四个字来代表依正庄严,逆境顺境、善缘恶缘,缘是人事环境。善人、恶人用清净心去看他,用平等心去看他,这是菩萨,这真正善人。知道宇宙之间没有染净、没有善恶,我们就回归到平净,净是清净,平是平等。这样的心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日常生活当中养成这样的好习惯,这叫修定,心绝对不会随外面境界所动摇,永远守住自己的清净、平等。你的性德虽然没有全部显露,也能显露到一半,所以你决定不会堕六道;不是三恶道,不会堕六道,也就是不会再回到六道里面来,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所以得要会修。真正会修,在这个世间,只要你止心一处,下面就无事不办,了生死、出三界不稀奇,家常便饭,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现在众生难度,这个度是什么意思?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帮助、协助,现在众生很难帮助他。为什么?他不接受、他不相信,这就没法子;他肯接受、他能相信,这就帮上了。所以说度一个算一个。不要有心,我去帮助人,为什么?自己没成就,自己没有成就怎么能成就别人!佛在经上讲得很好,自己没有成就而想帮助别人成就,是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决定是自度,然后你真正能度人。在灾难现前,网路、灵媒、预言、科学家透给我们许许多多的信息,我们接应不暇。预言不要重视它,重视什么?重视他用什么方法应对,也就是用什么方法对付这些灾难。我们看了很多,绝大多数主张,就是美国布莱登所说的,断恶修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在佛法里面都教我们念佛,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你真信、真愿,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什么灾难都化解了。
  如果这个灾难我们跟它有共业,灾难临到我们身上了,你就会看到阿弥陀佛在空中接引你,到极乐世界去了。每天梦寐所希求的,真求到了,你不开心吗?生大欢喜,终於我脱离六道轮回了。无始劫以来都没办法脱离,这个时候脱离,大喜事!如果你还有寿命,你在这个灾难平安度过,还活在这个世间,一定有你的任务、有你的使命,你要帮助众生回头是岸。灾难过后的众生都是善人,他都会信,都能信、能解、能行,全是好人。所以灾难来了,我们留下来是好事,往生更是好事。灾难我们要不要知道?不需要,有人来说,点点头,我知道。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问题就解决了。心要定,不要知道太多,知道太多就是障碍。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不要认识很多人,也不要知道很多事,不需要。老实念佛,每天听经、念佛多么快乐,这就对了。
  老居士提出两个问题,「当思此水,是何等之水,如斯境界,是何等境界」,下面引《法华经》两句偈,「《法华》曰: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这是老居士这两个疑问的答案,很妙,《法华经》上的两句话。「此正是难思之妙法」,跟《法华经》上所说的一样,难思就是不可思议。下面,「兹於」,兹就是现在,「不须说中,勉强说之。弥陀因地,住真实慧,庄严净土,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是《无量寿经》的精义。「此真实之际,勉强说之,即实际理体」,这还是不好懂,下面一句就好懂了,「当人自心」。实际理体是什么?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这不是妄心,是真心,人人皆有!只是我们现在迷了,迷了所用的心是什么?用个妄心,我们的麻烦在此地。会用真心的,在大乘佛法里称他作法身菩萨,用妄心的统称凡夫。诸位要晓得,六道是凡夫,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也是称凡夫。大乘经里分得很清楚,六道叫内凡,六道以内的凡夫,四圣法界叫外凡,六道以外的凡夫。为什么?他用的是妄心,他不是用真心。妄心就是阿赖耶,十法界统统是用阿赖耶;如果你不用阿赖耶了,你就超越十法界,那就是法身菩萨,他不用阿赖耶,他用真心。
  真心就是真实之际,就是实际理体。什么叫真?不带妄就是真。什么是妄?起心动念是妄,分别是妄、执著是妄。再讲得粗一点,自私自利是妄,是非人我是妄,名闻利养是妄,七情五欲是妄,五欲六尘是妄。我们一天到晚一年到头全用的是妄心,真心不知道。真心是什么?就是菩提心,我们把它归纳为十个字,好记。「真诚」是真心,「清净」是真心,「平等」是真心,「正觉」是真心,「慈悲」是真心。我们起心动念如果能跟这十个字相应,我们是用真心,我们在行菩萨道,我们走的这条路是成佛之道,对了!如果我们还有分别执著、还有自私自利、还有嫉妒障碍,那我们错了,我们不是行佛道,我们走的是什么道?我们走的是三恶道。我们想到自己,同时会想到别人,想到别人没有把自己忘掉,这是人天道,「我」没有忘掉。当人是自己,一切法就是当人自心,离开当人自心没有一切法。「亦即是一法句,一清净句」,《往生论》上所说的,「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就是当人自心。
  「此水即是真实之际,故能普门示现,广满众愿,一一惠以真实之利也」,这个要觉悟的人才得到这样的受用。我们这个世界,水被污染了,日本这次的地震,不但染污了海水,还染污了空气。虽然不严重,这就是一个上天对人的警告,可能后面还有更严重的灾难发生,我们心里要有准备。怎么准备?努力念佛,化解灾难。这真能行吗?行。什么道理?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的心念转过来了。我们放下自私自利,念念想到地球上一切苦难众生,念头转过来了,大公无私。学大乘的人知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所发出来的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就好了,这就是真实之际,跟自性相应。真正与自性相应,这个能量就大,这些带著严重剧毒的物质跟你一接触,你的智慧、神通、道力就把它恢复正常,它就变成不带病毒,病毒到你这边来就化解。为什么?病毒从哪里来的?病毒是从贪瞋痴变出来的,你没有贪瞋痴,所以你就能把它解除,它就恢复正常,就这么个道理。这个道理你得要相信,你不相信不起作用,你相信真起作用。所以,此水就是真实之际,我们知道这一句,就有能力用自己的能量把它化解。极乐世界它能普门示现,门是门道,就是方法,普是普遍,没障碍,什么都能现,能满一切众生愿,一一惠以真实之利。「下曰,水演妙法,弥显此意」,这个意思愈来愈明显。
  我们看底下这一段讲解。「开神。神者,明也。又有情之心识,灵妙不可思议,故曰神识(俗称为灵魂)」。这个神就是神识,开神。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同居土的菩萨、方便土的菩萨还是用神识,神识是妄心,还是用它,没转过来。转过来之后,他就不在方便、同居,他不在这里头,他就到实报土去了。所以,极乐世界有凡圣同居土、有方便有余土,就像我们这个世界有十法界。但是他们的好处,即使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都得到四十八愿第二十愿的加持,第二十愿说「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个不可思议。虽然他是阿惟越致菩萨,他的本质没离开神识,还没转过来。
  所以,灵魂实在讲是不可思议,它是自然现象,也是精神现象,它没有物质,对於物质的障碍完全突破了。就像生在四空天的天人一样,但是四空天人迷而不觉,这些菩萨们,就是极乐世界这两土,方便土跟同居土,这些众生觉而不迷,跟十方世界的十法界完全不一样,他不迷。为什么不迷?阿弥陀佛天天在教他。虽然没开悟,烦恼没断,如果这个人天天跟佛菩萨在一起,没开悟也好像是开悟了。我们对他肯定有这个感触,好像是开悟了,其实他还没开悟。为什么好像开悟?他听佛讲经听得太多,他已经将他的身心都沐浴在佛光之中,都沐浴在佛的智慧当中。所以看起来好像是佛,很像佛。又何况极乐世界统统都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那就更不必说了,不但样子像、智慧像,连神通、道力统统像,没有一样不像。莲花池里面每天去泡一泡,功力提升了,天天在提升。
  「又如《肇注维摩经序》曰:夫道之极者,岂可以形言权智,而语其神域哉!」这句话念老有解释,「是则以真证之不可思议境界谓之神域」,是你真正证得不可思议境界,找不到名词来形容它,不得已称个神域,神就是不可思议,域就是境界。这是此地这个神字。「又自在彻见事理之智慧,曰神智」,这是智慧,是你没有作意,自自然然见到;不但见到,彻底见到宇宙一切事、一切理,这种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现前,你才见到一切事理的真相!大乘经上讲的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实相,你见到了,你明白了,这叫神智。「故知开神」,开神是什么意思?「能使浴者」,就是在七宝池中沐浴的这些人,「开显识性中本有之神智也」。八功德水真不可思议!常常在池里面洗澡,就能够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它有这么个好处,那真叫无量功德。水能把你无始劫来,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的习气都会把它洗干净,在这个水里泡的时候,这水有这个功能,你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叫开神。
  「又水具八德」,前面读过,「调和适意,故悦体」。有八种好处,你沐浴在其中,你这个身体感到非常舒服;悦是欢喜。「净者,清澄无垢」,这个水清澄,澄是不动,清是不染。水没有染污,水没有波浪,叫澄水,没有波浪,这是净的意思。「无形者,表至清也。以水至清,能使池底宝砂清澈映现。」水清,像一面镜子一样,像玻璃一样。清到什么程度?清到你看不到水的形状,你看好像什么都没有。水完全是透明的,从池面看到池底,池底宝砂,宝砂放光,池水也放光。所以才有清澈映现,经上讲的「宝沙映澈」,「彻照至底,故曰无深不照」。「净若无形,水之相也」,完全透明,似乎没有水的形相存在。「开神悦体」是水的德用。「相用俱妙,实因水之本体妙也」,这句话的意思很深。本体是什么?是真如、是自性。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的本体是一个,没有体哪来的现象?能大师说得很好,「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法界虚空界都是自性生的,都是自性现的,自性能生能现。
  为什么只有在极乐世界能感受到,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不能感受到?前面说得很清楚,极乐世界的大众用真心,见到真性。佛在大乘经上讲得很清楚,妄心只能缘到虚妄的境界,缘不到真实。真实是什么?所有现象的体是真实的,相是幻相。体如如不动,相是个频率,从来没有静止的。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个念就是频率。一秒钟它振动多少次?一千六百兆次。这是讲一般,无论是精神现象或者是物质现象,乃至於自然现象,一秒钟的频率,就是振动多少次,一千六百兆。可是它的体,体不动,体本无动摇,从来没有动过。我们不用阿赖耶,就看到体,体相用全看清楚、看明白了。我们不用真心,用阿赖耶的意识,你能看到阿赖耶,看不到自性,阿赖耶的相、阿赖耶的作用你能看到,阿赖耶的体你看不到。
  前面所说的,都是阿赖耶的相跟用。为什么有这样殊胜不思议的作用?人家见性了,水之本体就是自性。我们在这个世间明心见性,说实在话,极乐世界这个现象在地球上可以看到,那就是你必须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就见到了。《华严经》上说,你证得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见一分法身,就是见到本体妙,就见到了。所以,佛法它真的是科学,它叫我们亲证。光听佛说不行,你自己得证得,证得你才能得受用,如果没有证得不得受用。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这水更妙了,它会说法,「水演妙音」。
  【微澜徐回。转相灌注。波扬无量微妙音声。或闻佛法僧声。波罗蜜声。止息寂静声。无生无灭声。十力无畏声。或闻无性无作无我声。大慈大悲喜舍声。甘露灌顶受位声。】
  水能演无量妙法,佛在此地为我们略举几种做例子。我们看注解。「右段」,右面这段经文,「明本品之二」,第二个大段,「水演妙法。广演无情说法之妙谛」。水是矿物。经论里面,称动物叫有情,有情就是有感情。有情有爱憎,顺自己的意思贪恋,违背自己的意思怨恨,这叫情执。无情没有这个现象,树木花草没这个现象,山河大地、矿物更没有这个现象。现在我们终於搞清楚、搞明白了,植物、矿物这是无情,不是没有这个现象。它这个现象表现比较迟钝、比较缓慢,不像有情那么样的激动、那么样的激烈,实际上它还是有感情的。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实验就是非常明显的科学证据,水是矿物,它真懂得人的意思。我们面对著一杯水,说我很喜欢你、我爱你,这个水变成结晶回报你的,是非常美的图案,它感受到了,它回应你了;你说:我讨厌你、我不喜欢你,它回应的图案很难看。真起作用!
  我们在弥勒菩萨跟世尊对话里面真正明白了,所谓有情跟无情决定是一不是二,它没有办法分开。弥勒菩萨说「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只要是物质现象,它就有受想行识。所以《心经》上讲,「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什么?我们前面学过,一毛一尘的微点。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最小的物质现象是什么?电子我们肉眼看不见,原子我们也看不见,电子比原子更小。科学家今天能够看到的,电子一百亿分之一的叫量子,也叫小光子。一百亿个小光子组成一个电子,这么小的一个东西,它是物质现象。佛经上告诉我们,这么小的一个物质它有受想行识,物质是色,也就是它有圆满的色受想行识,具足五蕴。观世音菩萨他的法眼能看到这个小的现象当体皆空,叫五蕴皆空,不是真的。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这里面的信息,重要的就是精神里头有物质,物质里头有精神,精神跟物质不能独立、不能分开,它是一体。而且物质是精神变现出来的,没有受想行识就不会有物质现象。这是德国的科学家普朗克他发现的,普朗克是爱因斯坦的老师,他说宇宙之间根本就没有物质这样的东西,物质的本质是意念。这个学说是现代科学家都承认的,他们都真正看到了。所以,水演妙法是真的不是假的,阿弥陀佛能令七宝池里面八功德水,帮助他演法利生,帮助他教学,这些都变成阿弥陀佛教学的工具。目的是「成熟极乐众生之善根」,教学的目的。这是阿弥陀佛真实智慧的妙用,是阿弥陀佛大愿的成就。
  「微澜,水生细纹曰波;大波曰澜。今曰微澜,乃指细波。」诸位要知道,水在静止的时候不动,不动没有声音,水在流动的时候就有声音。像这样微波,它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我们是粗心大意。我们能听到什么声音?瀑布,这最明显的,水从高流到下面来,那个声音很大。小河淌水,这个声音我们能听到,浪,像在海边,浪花的声音我们听到,可是很微细的波就听不到。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极乐世界人心是多么静,因为他在定中,他在静的当中,极其微的波他都听到。我们读这个经文,要细心的两下一对照,就懂得它里头的微妙之处。
  「徐回」,徐是缓慢,回是回流,水回流。这个在大的,我们整个地球,海水是回流的,海面上看不到,海底下回流。潜水的人深入海底都知道,它流的速度、流的方向有一定的轨道、一定的秩序。现在秩序乱了,海水回流的秩序乱了。水面上,海风流它也有方向、有轨道,现在也乱了。这个麻烦大了,对航海的人会造成错觉,会容易迷失方向,也就容易造成海难。这是什么原因?佛法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人心有规律、有原则,山河大地它也很守规矩,它也有方向、有原则;人心要失去了规律,外面的大环境跟著也失掉了。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6-1-31 19:15:47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九十集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九十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九十集)  2010/7/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9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零一面倒数第五行,从「尊者阿难等」看起:
  「尊者阿难等。唐宋译作阿难陀,略称阿难。译曰庆喜、欢喜,又云无染。乃白饭王之子,佛之堂弟也。生於佛成道日。净饭王既闻太子成佛,又闻宫中诞子,更增欢喜。乃曰,今日大吉,是欢喜日。语来使言,是儿当字为阿难。」我们看到此地。尊者阿难,这里有个等,等是等其余的,因为五种原译本里面,列名最多的有三十多位,这是夏老会集的时候,在里面取其重要表法的,其他的都省略掉,所以用个等字。唐译、宋译都翻作阿难陀,陀是尾音,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古人,喜欢简单,把尾音都省掉,像佛,佛后头尾音是佛陀耶,把那个尾音也省略掉。所以略称阿难,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庆喜、欢喜的意思,也有无染的意思,他是白饭王的儿子。世尊他的父亲净饭王,兄弟四个,每一个人都有两个男孩,所以释迦佛的堂兄弟八个人,堂兄弟当中他是老大,阿难是最小的,排到第八去了。是佛成道日出生的,释迦牟尼佛三十岁成道,这个小弟就比他小三十岁,三十岁成道。出生的这一天,也是佛成道这一天,这个喜信报告到皇宫,净饭王听到太子成佛、证果了,又听到宫中出生这个小的小孩,就是佛的堂弟,小堂弟,他的侄子,所以非常欢喜。他就说了,今天是大吉、是欢喜日,告诉来人,这个小孩应当给他起个名字叫阿难,就是阿难陀,欢喜的意思。
  「又尊者端正清净,如好明镜,见其相者,闻其声者,睹其威仪者,莫不欢喜,故以为名」,这个名是非常恰当。阿难也是再来人,不是普通人,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阿难有三十相,所以很不容易。端正清净,如好明镜,明镜里面特好的。所以有人看到这个小孩,或者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的动作,莫不欢喜,人见人爱这个小孩,所以他的大伯给他起的这个名字阿难,名实相符。「又尊者随佛入天宫龙宫,心无乐著,故名无染」。出家之后,释迦牟尼佛曾经带他到天宫去看过,欲界天,也到龙宫去看过,大龙菩萨的住处,无论是在龙宫、是在天宫,他都没有染污,心地清净,所以这个名号也有无染的意思。「佛寿五十五岁时,阿难出家」,阿难出家是二十五岁。「侍佛二十五年」,释迦牟尼佛灭度的时候,我们中国人讲虚岁八十岁,外国人讲实足年龄,实足年龄是七十九岁,他做佛的侍者二十五年,二十五年照顾佛陀。「佛所宣说,悉能忆持,不忘一字」。在佛陀弟子当中,他是记忆力最好的,理解力也特别强,我们在楞严会上看到。世尊讲《楞严经》,他完全能够理解佛说的这个意思,同时富楼那尊者证得四果罗汉,听不懂,他能够听懂,这就是说明他的根性跟别人不一样。所以他传佛的法藏,迦叶尊者传佛的禅宗,教下就是阿难所传的。这个悉能忆持、不忘一字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这当然是再来人。「《涅槃》称阿难多闻士。又迦叶赞曰: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故曰,多闻第一」。十大弟子当中,他是多闻第一。
  等,「等者,魏译中列三十一人」,这个魏是康僧铠的本子,康僧铠的本子上首列了三十一个人。而这个本子在过去流通最广,在五种原译本里面,这个本子翻译得最完备,翻译得很好,所以大家学习《无量寿经》都用这个本子。我过去在台中学这部经,李老师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就是讲康僧铠的本子。他第一次讲是用夏莲居老居士的本子,第二次是用康僧铠的本子。「今会本仅列举其中上首五人之名,故曰阿难等,以概其余」,其他的省略掉了。这都是表法的,阿难在这个法门里表念佛就是多闻第一,这个意思我们不能不知。广学多闻,跟念佛有什么关系?有关系,念佛能念到得念佛三昧,这是入定了,得禅定;得到禅定之后,定功到一定的程度,豁然大悟,这人会开悟;开悟了之后,那就是多闻,你没有听到过的经,你一听就明了、一看就明了,所以六根一接触就通达明了,那真叫多闻第一。
  这个例子,咱不说世尊这弟子当中,我们看中国唐朝禅宗六祖惠能,那是很好的例子。没听过的经,能大师不认识字,当然不可能去读经,但是他听。你看第一个碰到的无尽藏比丘尼,这个比丘尼一生受持《大涅槃经》。《大涅槃经》的分量也很多,有两种译本,一个是四十卷,一个是三十六卷。惠能大师在得到衣钵之后,老师叫他去避难,去隐居,到南方去。他问老师,他说我到哪里去隐居?老师说,你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在路上遇到无尽藏比丘尼,听她读《涅槃经》,听完之后,他就跟无尽藏比丘尼讲这部经,讲《大涅槃经》。无尽藏比丘尼听到非常欢喜,就捧著经本来向他请教。他告诉她,他说我不认识字。她说你不认识字,你怎么能讲得这么好?他说这个与识不识字没关系。这一句话非常重要,明心见性,这个要紧。只要见性,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心现识变的,你见性了,那识也就没问题了,全通了。识从哪里来的?阿赖耶,阿赖耶还是心现的。这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全明白了。他在那里住了好几天,无尽藏就念给他听,他就讲给她听,居然无尽藏比丘尼就开悟了。能大师一生,在他手上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一共四十三个人,这是其中的一个女众,比丘尼。为什么?我们要晓得古人一句话,「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她心清净。他这一部经如果是念上个五年、十年,他心清净,清净心生智慧,清净心就烦恼断了,至少烦恼伏住了,烦恼不起现行了。真遇到高人,遇到这善知识,对你所受持的这部经,关键的时候点你一下就通了,一点就贯通。
  惠能大师没有读过经,卖柴偶然听到有人读经,他在窗外听到里面读经的声音,听得很欢喜。站著,多听一会,听完之后,到里面去敲门。读经的这个居士把门打开,跟他见面,他就把刚才听的那个经的意思给他讲,人家一听,非常惊讶。这是个老居士,也不是凡人,就接著跟他交谈,发现他,我们现在人所说的善根真的深厚,不是普通人,就劝他到黄梅去,去拜五祖忍和尚。他把他的困难向他说,他家里一个老母亲,每天靠著他自己卖柴度生活,走了之后老母亲没人照顾。这个居士非常热心,邀集了几个同修,他送他十两银子做为安家费,你母亲有人照顾,他放心去了。在黄梅八个月,没有进过讲堂,也没有进过禅堂。老和尚只分给他一个工作,到碓房里面去舂米、破柴,这是他的本行,老本行,叫他做义工,八个月。传法的时候,居然传给他了,谁都没想到。传法的一个晚上,半夜三更在方丈室,他们两个灵犀一点通。忍和尚给他讲《金刚经》大意,那肯定不需要书,我们估计不会超过两个小时,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这一悟,全通了,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贯通,你只要把佛的经典念给他听,他就会讲给你听,岂不是多闻第一吗?佛法里的传法,秘诀就在此地,可是你得有根柢。你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我们这一代,可以说我们能够觉察到的,抗战以后,就是战争期间当中,从这个战争开始一直到今天,佛门里面无论在家、出家没有开悟的。这个话倓虚老法师讲的,早年住在香港,谛闲老法师的学生,一生也是讲经的法师。他在香港办的中华佛教图书馆,我在一九七七年在那边讲过两个月《楞严经》。我一共讲四个月,后面两个月在香港蓝塘道寿冶老和尚的光明讲堂,在光明讲堂讲了两个月。倓老说,他一生当中没有听到有人开悟的,得定的有,像虚云老和尚,得定,得禅定,开悟的没听说。现在这个时代,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修禅连得定都没听说过。学密,他是密宗的金刚上师,他告诉我,从抗战期间一直到今天,是他往生之前告诉我,中国学密宗成就的,三密相应的,只有六个人。所以他告诉我,往后学密跟学禅,没有法子,不能成就了。真正能成就只有念佛法门。所以他老人家往生的时候,身体很不好,他念佛,告诉我,一天十四万声佛号,专念阿弥陀佛,日夜不间断,累了就是休息一下,一天十四万声,走的时候也预知时至。你看学禅、学密到紧要关头统统放下了,只提这一句阿弥陀佛,这是老人家给我们做示现的。
  我们生在末法,今天不是末法最后,末法还有九千年。这九千年佛法有兴、有衰,它是波浪形的,这以前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今天衰到极处了,真修行人有没有?我们相信肯定有,没有人知道,有真修的。怎么知道?如果没有真修行人,真修行人有大福报,地球上这么多众生造业,他能够扛得起来,地球不至於毁灭,这就是有大福德的人。这些人我们不知道,在深山里面,没有缘,你遇到,你也见不到。佛教将来还会兴,佛教的兴,将来兴的不是禅、不是密,是教。教里面,我们知道,可能最兴旺的就是净宗,这是释迦牟尼佛在《大集经》里面告诉我们,那就是授记,现在人讲预言,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
  净土这样重要的经典,《无量寿经》,是净宗根本的经典,始终没有一个标准的本子,这是自古至今修学这个法门都感到遗憾。翻译是真多,一切经都没有这个本子翻译得多,这个本子翻译十二次,从汉到北宋,八百年间十二次翻译。但是这个译本现在留下来的只有五种,七种失传了,很可惜,七种失传。五种译本你合起来看,里面差别很大,所以古大德判断,原本不是一个本子。从现在这个五本原译本来看,梵文原本至少有三种,这就断定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无量寿经》至少讲过三遍,所以三个不同版本。失传还有七种,那个七种如果是真能找到,可能发现更多。说明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每一种经只讲一遍,没有讲过第二遍的;这个经至少讲过三遍,三遍以上,多次宣讲,说明这经重要。这个经能度末法往后还有九千年一切众生一生成就,这还得了吗?
  所以古来大德就有意思要会集。头一个会集,王龙舒居士,宋朝人;第二个会集,前清咸丰年间魏默深居士;夏莲居居士是第三次会集。因为会集不容易,在五种原译本里头取舍是大学问,编排也是学问。过去这个会集本,在取舍编排都不很圆满,都有遗憾。夏莲居老居士用了十年的工夫,会集整整用了三年,闭关三年,整理出一个会集本。以后有七年的时间,做十次的删订,最后这定本,我们今天看到是最后的定本。但是他最初编出来的这个本子,我们还找到了,最初的,就是三年,闭关三年完成的会集本。这个本子我们最近要把它印出来,留给同学做个纪念。原本三十七品,现在我们读的这个本子四十八品。梅光羲序文里面所说的,慈舟老法师当年在北京讲过会集本,在济南也讲过,而且还做了科判,那是三十七品早年的本子,不是现在这个本子。我们从这两种本子对照来看,知道夏莲居老居士真的是用了苦心,看出他的耐心,看出他的境界,他在文学上的造诣,终於给我们编成一个圆满的经本,编成这个标准的经本。
  他讲过,讲过一遍。他的学生黄念祖老居士,他也跟阿难一样,听老师讲过,而且还有详细的笔记。他告诉我,在文革期间当中,他笔记丢掉了。所以写这个本子,完全凭著记忆,参考一百多种的经论注解,引用在这个注子里面,编成一本完善的经解。我们有福报、有缘分,今天能遇到,非常不容易。我跟这个经确实有缘分,一看到就欢喜,非常欢喜。过去讲过十遍,这是第十一遍,十一遍决定采取《无量寿经》的注解,讲他的注解,我们对於净宗就有更深入的理解,发愿求生净土,这个愿它才能发得出来,再没有疑惑了,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年轻人,下定决心用十年的时间,排除一切困难。困难是什么?就是把妄念去掉,专在一门上下功夫,十年之后,你就是世尊承传净宗的弟子。承传净宗弟子,就是释迦牟尼佛的第一弟子,憍陈如在这个地方表法,那我们到这个世间来这一生值得了。干别的都是假的,干这个是真的。
  认真向刘素云居士学习,她给我们大家带来信心。她是五十五岁才开始学佛,学佛的时候也是缘分还不错,一个同修送她一套光碟,《无量寿经》。应该是一九九九年我在新加坡讲的,六十个小时,我讲了一个月,每天两个小时,那个时候是用卡带的,用卡带录的。以后变成光碟,CD,里头没有影像。她告诉我,她就学这一部经,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十年如一日。每天听经十个小时,她怎么听?就听一盘,就一个小时的带子,听这一盘,听十遍。工作再忙,至少也听四遍,没有少过四遍的,一般时间每天都是十遍。她的信心愿心从这里生起来的,信解行证,她做到了。经里面的义理变成自己的思想,经里面的教诫变成自己的行为。她今年六十五岁了,十年。你请她讲《无量寿经》,她都不要用经本,给你讲得头头是道,一天八个小时、十个小时,她不疲倦。
  之前我们不认识,不知道这个人。我是去年在台湾治牙齿,有一个同修送一个光碟,是个纪录片,媒体拍摄的纪录片,半个小时,就是刘素云这个光碟。人家采访新闻,不是去采访她的,到他们那个地方,听说有这么一个人,得的是红斑狼疮,非常严重,怎么念佛念好了,觉得很奇怪,就去访问她,访问半个小时。我看到这个光碟,我感到很惊讶,也非常佩服,她用功非常得法。学佛,真的她入境界了,她没有把病放在心上,每一个人都替她担忧,她每天快快乐乐,每一天听经念佛不中断。医生说她这个病没法子治了。好,没法子治就不治了,回家去念佛,她念佛就念好了。医生告诉她,纵然好了,你这个脸上的疤,疤痕是决定不会消失的。结果医生跟她见面,疤痕也没有了,他就问,你擦了什么药?怎么会连疤都没有?她说我没有擦,什么都没擦。跟他讲,结婚的时候买了两瓶雪花膏,擦脚擦了,没擦在脸上。她说念佛念好的,医生相信。为什么相信?这个人一生不妄语,真难得,一生不妄语。还有一个好处,一生没有名利心,人家都是争名夺利,她对名利看得非常淡。所以我觉得她过去生中是个修行人,她有这样深厚的善根。她给我们示现的方法,十年就成功了,她这一部《无量寿经》成功了,学习任何经典一点困难都没有,真的是佛法说的「一经通,一切经通」,这是好榜样。
  从这一个例子我们就知道,佛法往后会很兴旺。为什么?这个例子一开了,学习经教不难!只要一部经,好好的去学个十年,不就贯通了吗?你要想大家在一起学,我们办个佛学院,成立一个佛学班,那要大福报。我们自己有福报,众生还得有福报,众生没有福报不能成功,所以因缘得来不容易。我这一生,好几次缘分错过,无可奈何,我心里很清楚,没办法。第一次,我跟星云法师的缘分。四十年前,佛光山刚刚建立,这一个山上只有一个佛学院,东方佛教学院,他请我去做教务主任,当时学生一百三十个人。我的意思是把这一百三十个人分组,三个人一组,就分四十组,每一组专学一部经,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那这四十组就四十部经,十年下来,不能说一百三十个人都成就,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就四十个人了,每一个人都是一部经的专家。你说一部《弥陀经》学了十年,这个人是什么?阿弥陀佛再来的。那一个小组三个人学《普门品》,学了十年,观世音菩萨再来的。选十部经,如果说是我们一辈子不离开佛光山,这些年来,这么多的弘法人才,都是可以说顶尖的。谁一部经修十年?都顶尖的,那真的是佛光普照全球。非常惋惜的,我这个建议星云法师没有采纳。他告诉我,这不像学校。我当时告诉他,学校未必出人才,但中国这个土办法是真出人才。为什么?我在李炳南老居士会下十年,就是老办法学的。李老师是用教私塾的方法,有效!一部经,一遍讲完了讲第二遍,二遍讲完了讲三遍,绝不用同样的讲稿,每一遍自己都要认真去预备,十遍,基础就打下去了。那十年要讲,十年至少要讲四、五十遍,熟透了,古人所谓的熟能生巧,哪有不能成功的道理!你再要能把四个根扎稳,佛法兴旺起来了,又会回到盛世了。这头个缘分,很遗憾,我就离开佛光山了。
  第二次的缘分,韩馆长往生了。她在往生前我们就有这个预备,想开班带领二、三十个同学来专修。没有想到,她走了之后,她的儿子对这个没兴趣,我们也觉得自己的福德因缘不足。这第二次,我们也失望了。第三次是在新加坡,李木源居士的居士林。我们首先做实验,开短期的,三个月的。这个班教了五期,很有成绩,我们信心足了,想办长期的佛学班,三年到五年。那又有一个,有人在当中破坏,我们不能不离开新加坡。我们不能怪任何人,这是佛法的缘分。佛法缘分应该在哪里,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凡夫俗子。到澳洲,我们到澳洲明年就十年了,净宗学院成立十年了。这修学环境稳定了,可是居住在里面的同学,无论出家在家,没有依教奉行。现在能不能管教?不能。现在这个时代,大时代,大环境,是民主自由开放,我们只能劝导,不能过分的要求。劝导大家专攻一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劝大家扎三个根、四个根。他们也在学,学杂了,没有学一样。如果学一样,十年肯定成功,不会在刘素云居士之下。
  所以刘居士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只要真正学,有一套光碟,有一套录音带,就行。真正放下名闻利养,放下对五欲六尘的享受,不怕吃苦,个个成就。刘素云居士的长处,能吃苦,能持戒,这是一般人不容易做到的,她都做到了。我在光碟上听她讲,她一个好朋友,她请好朋友吃饭,就一个菜,豆芽炒干丝,就一个菜。她朋友说,你请我来,就吃这个?是啊。她说这够吃吗?不够吃,就多炒一点。还是这个菜?是的,还是这个菜。你就晓得,平常人家吃饭就一个菜,简单,不浪费时间,最宝贵的是时间。不能吃苦,不行,持戒吃苦,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成功的秘诀,护持正法久住的秘诀,我们不能够不留意。
  我们接下去看底下这段文,「而为上首,今称首座为上首」,现在佛门里面称首座和尚为上首。「各经中上首人数不同。例如《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於大苾刍一千二百五十人,列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阿泥律陀等四人等为上首。今经则憍陈如五人等为上首,是乃一切大圣,神通已达之大尊者中之上首」。这是特别介绍一下,这个《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就是《阿弥陀经》,玄奘大师翻译的。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有十六位尊者,列了有十六个人名字,玄奘大师翻的只列了四个人。这是翻经人,我们晓得,《弥陀经》的原本,鸠摩罗什翻的跟玄奘翻的应该是同一个原本,这个里面的意思大同小异。这是声闻众的上首,声闻众皆是大阿罗汉。那个大字,大比丘、大阿罗汉,那个大字是个关键,大是什么?大乘。小乘阿罗汉,是小乘四果,大乘阿罗汉是法云地的菩萨。因为阿罗汉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无学,就是他所学的课程学完了,毕业了。小乘无学,这称阿罗汉;大乘无学也称阿罗汉,阿罗汉就是无学的意思,但是大乘无学是十地菩萨,法云地的菩萨,称大阿罗汉。所以这是大乘经,你看到大阿罗汉,那个意思就不一样。
  我们接著看底下,「按『一切大圣,神通已达』之句」,这个句子,「本为菩萨叹德」,这两句话原本是赞叹菩萨的。「如《密迹金刚力士经》云:与大比丘众四万二千俱,菩萨八万四千,一切大圣,神通已达」,这是参考佛在其他经上所说的。「今此经中以赞叹菩萨功德之语,以赞声闻」。底下的话要紧,「正表此等常随圣众,本法身大士,隐本垂迹」。这些人是什么人?中国古人所说的,说得好,说「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跟唱戏一样,这一个人唱主角,那其他的配角,没有配角这个戏就唱不好。释迦牟尼佛缘成熟了,他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唱主角,配角呢?配角可能是他的老师,可能跟他一样的,都是成佛,所谓古佛再来,真的。大乘教里面佛给我们说出来,舍利弗、目犍连久远劫就成佛了,这是参加释迦牟尼佛的法会,到这里来临时扮演一个角色,做释迦牟尼佛的学生,真的是大圣,都不是小圣,像等觉菩萨、十地菩萨太多了。
  所以这一会,哪里有真的凡夫?还有佛当年在世的护法,这些在家的居士,也有很多诸佛菩萨再来的。弘法护法都是内行人,不是内行人不行。於是我们就能体会到,当时印度这个地区,这个居民福报之大,感得诸佛菩萨降临,为众生宣说妙法。特别是这个法门,接引大众,一生圆满成就,这法门到哪去找?所以这些本来法身大士,就像《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隐本,自己本来的果位隐没了;垂迹是表演,在舞台上扮装一个角色,隐本垂迹。「或他方圣众,助佛宏化,为影响众」。这个也有,他方世界的佛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这示现成佛,也来凑一场热闹,来扮演一个角色。扮演什么角色不一定,有扮演出家比丘的,有扮演在家菩萨的,没一定,真的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都是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这叫做影响众。
  「一切大圣,指其本地,本是究竟菩提之人故」。这个究竟菩提,已经证得妙觉位的人。《华严经》菩萨最高的这个位次,妙觉,比等觉还高一级,这是究竟菩提。「神通已达者」,这是「示权迹」,神通变化,他在这一会里面,他是声闻的身分。你看看,前面四个是证得阿罗汉地位的,阿难是初果须陀洹,这是表演的角色不一样,「游戏神通来此土故」。他们这些人跟娑婆世界众生都有缘,没有缘的不来,都有缘。所以众生有感,他们全来了,跟著释迦牟尼佛一起来。「故知所列之声闻众,皆是大权示现,助我世尊,开显净土法门也」。这个意思一定要懂,所以读经你不能不了解权示,不能不了解隐现,隐本现迹,这个垂迹就是现迹。
  「综上五圣」,这个各别介绍完之后,这再合起来讲,我们看前面这五位。「了本际」,这是憍陈如尊者,「谓了知其久远之本际,故首列之」。了是明了,本际就是本性,了本际就是我们中国一般人所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是真佛,不是假佛。见性之人,他脱离十法界,在十法界界限里面,那没有觉悟,没见性,见性就脱离了。他还留在十法界,那就叫大权示现,就跟这些人一样,隐本垂迹,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诸位一定要知道,大乘经上佛常说,「相随心转,境随心转」,你那个心一转,他就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的身相,大乘教上我们看到的,「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居住的环境,实报庄严土,一真法界,不是秽土。
  这些明心见性的人,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跟我们住在一起,我们看到他,好像跟我们一样,没什么差别的。不一样,我们肉眼凡夫看佛菩萨都是肉眼凡夫,佛菩萨看我们统统是佛菩萨,各人看法不一样。为什么?诸佛菩萨看我们自性,你自性是佛;我们看佛菩萨是不见他的性,只见他的相,著了相,所以他跟我们凡夫没两样。每一天吃饭,到外面去托钵,人家给什么吃什么,这我们看到的,我们没法子理解他。他到外面托了一钵饭,这个饭不是很好吃的,可能是乞丐,人家乞丐到外面托了一点东西,《阿含经》上常常有,这饭什么?馊了、坏了、臭了。乞丐很可怜,讨了这点东西,看到佛,佛有福报,这个托了一钵饭供养佛,他修福。佛也很欢喜,当面把它吃掉,给他祝福。这饭一般人吃不下去的,佛能吃下去。佛吃的是什么味道?天厨妙供。为什么?境随心转。乞丐那个心是染污的,它肮脏;到佛的时候,佛身心清净,它那个东西就变成最好的东西,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神通妙用。我们看到佛坐在菩提树下,底下铺的草,在那里打坐。菩萨看到不是的,上面有宝盖,下面金刚宝座,佛的身相不是三十二相,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他看到这个。境随心转,相由心生,我们在经论里面看得多了,逐渐逐渐体会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这是憍陈如尊者代表明心见性,在这个经上,那就是说这个经是一生明心见性的经典。那我们这一生确实没有明心见性,但是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明心见性了。祖师大德告诉我们,「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哪有不开悟的道理!列在第一位,让我们生起信心,对净宗生起信心,生起愿心。
  「身子智慧第一」,身子是舍利弗,「表弥陀之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之深广无涯」。这代表是什么?代表自性本具的圆满般若智慧。在哪里?在这一部经上。我们要想把自己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开发出来,这经就是一个方法。这个智慧正是世尊在《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里面讲的五种智是如来本具的智慧,说如来就是说我们的自性,我们自性里面本有的这五种圆满智慧。这五种智慧留在后面经里面再讲,所以这个地方没有加以注解,后面有。
  「目连之神通第一,显游戏神通之誓愿」。菩萨在因地都发过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度众生,你没有能力你度不了,有智慧还得有能力,能力在此地显示的就是神通。神是没有障碍,《华严经》上讲的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神通;通是通达,合起来,无障碍的法界,你才能够普度众生,才能把你因地上发的四弘誓愿你能做到。在六道、在十法界,应以什么身得度,你能现什么身,现身无碍;应该用什么方法帮助他觉悟,他就用什么方法,身不是一定的身,法也没有定法,活活泼泼。像《楞严经》里面所说的,菩萨现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他自己没有身,众生喜欢什么身,他就现什么身。众生希望佛来度他,或者是菩萨来度他,他就随著你的希望现身。你欢喜!这就容易得度,不欢喜就难了。
  「大饮光」,这是迦叶尊者,大迦叶。「显弥陀殊胜光明,无不照见,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两句话是世尊对阿弥陀佛赞叹到极处。我们知道,佛佛平等,在平等法里面,世尊对阿弥陀佛还这样赞叹,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大饮光,过去九十一劫之前,以黄金供养佛,给佛的像贴金,感得九十一劫的金色光明,取这个意思,显示阿弥陀佛殊胜的光明。
  「又迦叶是宗门初祖,阿难为二祖」,在禅宗里,禅宗是释迦牟尼佛传给摩诃迦叶的,迦叶尊者再传给阿难。阿难是教下的初祖,禅宗的二祖。「阿若憍陈如表当人之本际」,本际是本性,代表我们自己的本性。「舍利弗表众生本具之智慧」,经上讲的五种圆满智慧。「目连即众生本有之神通」,你看统统是回归到自性。「饮光表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两句话是禅宗的,灵光就是自性的智慧,根是六根,尘是六尘,迥是远,远远的脱离六根六尘,这就是超越十法界了。「庆喜表庆快平生,心心相继」。遇到佛法欢喜,信受奉行欢喜,证得无上菩提欢喜,念念相继,正法常住世间,永远不断。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6-1-31 19:19:40

续-《●[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九十集》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释迦牟尼佛法运终了的时候,这一万二千年,实在讲时间并不长,一万二千年佛法终止、没有了。下面一尊佛,第五尊佛,弥勒菩萨到这个世间来成佛,什么时候下来?念老这个注解上也有,五十七亿六千万年之后,弥勒菩萨才到这个世间来成佛。所以现在就有人说,弥勒菩萨已经掌天盘,那是假话,那不是真的,没这个道理。时间怎么算法?算兜率天,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这时差很大,兜率天一天人间四百年。一年,也是像我们一样,因为它算圆周度数,三百六十度,三百六十天一年。他的寿命多长?四千岁,兜率天的四千岁。你慢慢去算,算出这个时间合我们这个世间,是五十七亿六千万年,那个时候才来。这当中很长的时间没佛法,没佛法人很苦,所以佛慈悲到极处,没佛,找个代理的佛来,有个代理的佛,这代理佛是谁?大愿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度众生比佛的时间长多了,释迦牟尼佛度众生才一万二千年。你看看,地藏王度众生要经历多少时间?凡是佛不出世,统统地藏菩萨代表。所以《地藏经》一开头,你看那真热闹,这个经比不上,《华严经》也比不上,十方一切诸佛都来了,都来参加法会了。为什么?那些十方诸佛过去都是地藏菩萨的学生,学生不忘老师的恩,老师今天开法会,怎么能不来?成了佛也得要来,庄严道场。所以地藏法会那个庄严是无比的殊胜。
  「故知一部大经,正是付法传心」,这四个字重要!我们今天接受到这个经本,就等於是释迦牟尼佛把无上的妙法传给你了。这个付法是阿难,传教的。传心就是禅宗的,迦叶尊者。这一部经给你,法跟心都传给你了,那就是宗门教下统统都传给你了。「一句名号,直显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常寂光!无量寿。这句名号,在《弥陀经》上,佛说明它表的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是常寂光,无量寿是不生不灭,就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的,「何期自性,本无生灭」,本无生灭是无量寿。这一句阿弥陀佛谁认识?念的人很多,不认识。真正认识了,你就会死心在这一句佛号上,你真的是万缘放下了。这一句佛号就是你的本性,就是一切如来所说的经教,这个我们在华严会上讲得很清楚,一点都不假,是古来这些祖师大德他们分析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说无量无边的佛法,最后总所言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总结。
  「於此荐得,始称带角之虎」。这是祖师接引禅宗的学人一种善巧方便,要晓得。祖师为什么这么说?好像是永明延寿说的,对的,《四料简》里面讲的。永明延寿大师禅宗里头大彻大悟,回过头来专修净土,专念阿弥陀佛,他是净土宗的第六代祖师,净宗的六祖,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你看,那个时候禅风非常兴盛,瞧不起修净土,他来做表演,先修禅,禅里面大彻大悟,再修净。这个意思告诉人什么?净比禅还殊胜,怎么可以轻慢?所以他劝这些修禅的人,「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你修禅,再加上净,那不得了,本来是老虎,老虎长了角。劝学禅的人,知道他不是禅宗的根性,他迷在禅里头,他开不了悟,他也得不了定,用这个方法来引导他、接引他。你叫他直接舍禅来修净,他不甘心、不情愿,他不能接受,用这么一个善巧方便劝导他来,而且自身做榜样。於此荐得,那就像中峰禅师,你看中峰禅师给后人编了一套三时系念的法本,那是他的编著。它里头有一句重要的话,「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迷,你就见有生有灭;悟了之后,就不生不灭。迷悟不同的一个境界,境界没有迷悟,迷悟是我们自心。事实,事实上没有生灭。
  所以,这是祖师大德劝导我们,「但当蓦直念去,便是无上深禅」。无上深禅是释迦牟尼佛讲的,一心持名,就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即是无上深妙禅,好像也是在《大集经》上讲的。「无论定持散念,决定功不唐捐」。定持就是定课,散念不是在定课上,随时念佛。这个散念不是散乱心,散乱心念佛不行,要一心、要以恭敬心去念佛。这个散就是指不是定课的时候,我们定课是早晚课,不是定课的时候,一切时、一切处佛号不中断,这叫散念,决定功不唐捐。这些话都是老居士从经文、祖师大德语录里面节录出来,真的一点都不假。
  「本经先列声闻后彰菩萨」。彰是显示出来的,先声闻众,后面是菩萨众。「正如《佛地论》第二」,这是第二卷所说的。「先说声闻,后说菩萨。声闻众者,近对世尊,亲受化故。又诸声闻,常随佛故,形同佛故。是故诸经多是先声闻,而后菩萨」。这是讲表法的这些大众,他们先后顺序做一个简单的交代。声闻是没有开悟的学生,虽然得定,阿罗汉是得定,九次第定证阿罗汉果,没有大彻大悟,没有明心见性,我们知道他只是把见思烦恼断了。大乘经上常讲,六道里面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八十八品见惑断了,证小乘初果须陀洹。再把思惑,思惑是八十一品,分配在九地,每一个地是九品,九九八十一品思惑,思惑断尽,思惑是贪瞋痴慢疑,这个五大类。所以这个疑是很严重的烦恼,怀疑。对什么来说的?对圣教来说的,你怀疑释迦牟尼佛,怀疑佛的经典,怀疑佛的教诲。还有一个,怀疑自己,自己造作的罪业太重,我这一生能成就吗?这个念头都在疑这个字里头,这是很严重的烦恼。
  贪瞋痴慢疑断掉了,这三界八十一品统统断尽,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六道好像作梦,你这个一断,梦醒过来了。永嘉大师讲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醒过来了。醒过来是什么境界?是四圣法界,还在梦里头。所以六道是梦中之梦,从六道出来之后,从梦里那个梦醒过来了,还是个梦。还得要把,这个数量就很多了,《华严经》上讲的分别,分别比执著要轻,但是很难断,为什么?它太多了,你看那分别的念头,前念灭了后念生。分别叫做尘沙烦恼,尘沙是比喻,太多太多了,起心动念都在分别。分别烦恼断了,这在菩萨了。所以在四圣法界里面,我们知道,声闻断见思,但是有见思的习气。辟支佛把见思习气断了,他有尘沙烦恼。他把尘沙烦恼断了,他就成菩萨,又升了一级,他有尘沙的习气。尘沙习气断掉,这成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十法界最高的位置。虽然成佛,他有无始无明烦恼,就是起心动念。他必须把无明烦恼断掉,不起心、不动念了,这个时候真的醒过来了,四圣法界没有了,十法界没有了。所以四圣法界也不是真的。十法界没有了,它出现是什么境界?一真法界。为什么叫一真?这个法界里头没有变化,十法界里头有变化,这法界没有变化。为什么?没有分别执著。变化是从分别执著产生的,连时间空间都是有变化。所以到一真法界里面,时间空间没有了,时间没有了,先后没有了;空间没有了,距离没有了,遍法界虚空界是一真法界。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此地。阿弥陀佛什么时候成佛的?就在当下。时空没有了,这叫真成佛了。
  天台大师讲,十法界里面的佛叫相似即佛,超越十法界,真的,分证即佛。为什么分证?他没圆满。为什么没有圆满?起心动念没有了,就是无始无明没有了,无始无明的习气还有。这个习气不好断,不像前面,前面是见思的习气、尘沙的习气,都好断,都有对治的方法,唯独无始无明没有对治的方法。你一有方法,一对治的话,马上落到妄想分别执著,你全都有了。所以这个时候,古大德讲是无功用道,就随它去,绝对不要去理它,绝对不能够起心动念,这个习气慢慢自然就淘汰掉了。得要多少时间?经上讲,三大阿僧只劫,就没有了。所以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是对什么人说的?不是对一般人说的,一般人说无量劫,对法身菩萨说的,就是圆教初住,你哪一天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从这个时候算起,要经历三个阿僧只劫,这个无始无明的习气自然就没有了。所以在一真法界里,佛说有四十一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阶级,这四十一个阶级从哪来的?从无明习气厚薄,从这来的。无明习气没有方法能断,你一有方法,你看,你一定起分别、起执著了,你就往下堕,所以这个地方不能起心动念,那个境界里确实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所以我们要了解,那个世界是平等世界,四十一个位次平等的。不但四十一个位次平等的,跟究竟佛果,就是妙觉位,也平等,真平等。
  你看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初住菩萨,刚刚觉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就有能力在十法界,众生有感,他能应。应以佛身得度,他就能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他就能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他就能现菩萨身,他什么身都能现,他什么法都能讲,他没有障碍,跟妙觉位有没有差别?真的是没差别。你看在起用上,自行化他没有障碍。唯独不相同的,就是习气没有完全脱掉。所以有一真法界,那个境界里面,你得的身相永恒不变,也就是说他没有生老病死。我们这个世间有生老病死,有变化!那个世界里头没有,树木花草,没有春生夏长秋收,没有,花永远是那么茂盛,永远是那么美丽,永远是那么样的芬芳;山河大地,它东西都不改的,永恒的,所以叫一真,它没有变化。所以要知道,变化是从我们心,我们心有变化,外面境界统统有变化。所以人入定了,定中没有变化,定中的境界没有变化。所以定中能够看到过去,能够看到未来,因为你没有变化,你就可以看到外面境界的变化。你没有时空了,你可以到过去,你也可以到未来。所以定发神通,就是你的德能透出来,这本能透出来了。
  那么一真法界是真的吗?其实不是真的,一真法界也不是真的。是什么?无始无明习气变现的,哪一天无始无明习气断掉,这个境界不见了。不见之后,什么东西现前?常寂光现前,常寂光是自己的本性,完全回归自性。常寂光,这里面你看不到物质现象,你也看不到精神现象,一片光明。所以经里有四个字形容它,「大光明藏」,这是常寂光。惠能大师他讲的六句话,那个境界是什么?是常寂光的境界,末后一句话是讲的法界虚空界的境界。你看前面讲的,第一句「本自清净」,没染污,自性没有染污。我们今天在六道里头,甚至於堕在三途里头,有没有染污?没有,自性永远不受染污。染污的是什么?染污是阿赖耶,特别是末那,末那叫染污意。所以自性没有染污,自性没有生灭,「本不生灭」,那才是自己,是自己的灵性,是自己的本性,这个不能不知道。「本自具足」,这句话讲隐,它是具足,它不显。具足什么?具足法界虚空界一切依正庄严,它本自具足。「本无动摇」,它从来没有动过。动,就起现相;不动,没有现相。
  所以法界怎么来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就是阿赖耶,无明是阿赖耶的业相,从业相就变现出一个转相,从转相就变现出一个境界相,这叫阿赖耶的三细相。这个转变速度太快,就是弥勒菩萨讲的一弹指,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就是多少个业相?业,诸位要知道,业是振动,现在科学里面讲的振动,就是动了。我们这个一念,这一弹指有多少个振动、频率?他告诉我们,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单位,百千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你看一弹指三百二十兆。「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质现象,每一个念它都有一个物质现象。你在一弹指所看到的这个物质现象,它是三百二十兆的念头,那个形相累积在那个地方,科学家用显微镜看到了。那要是你看到一秒钟,它存在的一秒钟,忽然没有了,那一秒钟是多少累积?我想弹得快的,可以弹五次,弹五次就是一千六百兆,你看一千六百兆的累积,让你看到一秒钟这个现相,一秒钟就没有了,科学家能看到的。科学家没有办法看到一秒钟里面一千六百兆的,那个他看不到。但是已经很了不起,我们确实很佩服,他能够在一秒钟当中看到这个东西,他知道无中生有,生了马上就灭掉,速度太快了。
  转相就是信息,科学家讲的信息;业相就是能量,这个波动是能量;境界相就是物质。所以科学家说,量子科学家,这宇宙之间只有三样东西,除这三样东西什么都没有。在佛法里,法相唯识这些大师们,你看他们说宇宙当中什么都没有,只有阿赖耶,也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叫唯识,唯独只有识,识之外全是假的。就像万花筒一样,万花筒有什么东西?有三块不同颜色的碎片。转动,这就是能量,就是能量在转动。你从转动里面去看,无量无边的图案出现了。真正懂得,哪有那么多?不过就三个不同彩色碎片而已。我们今天就是看到整个宇宙的依正庄严,就是它在动;它要不动的话,就变成三样东西。量子科学对佛法有很大的帮助。按照中国的纪年,今年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三千,中国人说的是三千零三十七年。佛灭度到今天,被科学家发现了阿赖耶,说明法相宗所讲的一点都不错。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6-6-20 21:10:36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三八集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三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三八集)  2011/1/4  马来西亚华严讲堂  档名:02-039-023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百九十一面,第三行最后一句看起:
  「又如《会疏》曰:一生补处者,是等觉位。尚有一生无明(具足应云:一分生相无明)未破。故曰一生。此品无明,其力最大。唯此后心,以金刚智破之,即补妙觉之位,故曰补处。」今天这一会我们的同学们非常幸运,也非常的稀有,希望我们都能在这一生当中证得补处菩萨,这个地位最高了。这段话是黄念老引用日本《无量寿经会疏》里的一段文,说明一生补处,一生补处是等觉位。我们现在知道烦恼很多,无量无边,世尊教学把它归纳为三大类:第一类从烦恼的生起,那是无始无明,叫无明烦恼,第二叫尘沙烦恼,是分别起来的,第三个是执著起来,叫见思烦恼。见是见解,思是思想,也就是说我们对很多问题看错了,这是见烦恼,想错了这叫思烦恼,合起来叫见思烦恼。我们看错想错了,当然我们也会说错,也会做错,做错说错这就造业了。业就感得果报,善业感三善道,六道里面三善道,恶业则感得六道里头的三恶道,业因果报永远在循回,这就是六道轮回怎么来的,这才搞清楚了。
  如果我们把见思烦恼断了,六道就没有了。六道确实像作梦一样,梦里好像有这个境界,我们梦醒之后境界就不见了。六道亦如是,到哪一天我们这个梦醒了,六道就不见了。六道不见了,醒过来是什么境界?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那叫净土,六道是秽土,严重的染污。上面这个四法界是清净法界,为什么?里面烦恼没有了。习气,阿罗汉还有习气,习气断掉之后阿罗汉就提升一级叫辟支佛,所以辟支佛见思烦恼跟烦恼习气统统没有了。可是他有尘沙烦恼,尘沙烦恼从分别来的。分别心断掉了,於一切法不再分别,为什么不分别它?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所以我们今天的烦恼为什么不能断,就是把假的当作真的,真的是完全不知道,迷失了。这是十法界里面的因缘,为什么会有十法界。辟支佛把分别断了,就是尘沙烦恼断了,他升级,他成菩萨。菩萨没有分别,这个诸位要记住,菩萨还有分别的习气,所以在菩萨这个地位上他一定要把习气断掉,习气断掉之后他就成佛了。诸位要知道,这个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大师(就是智者大师)告诉我们,这个佛叫相似即佛,他不是真佛,但是跟佛很像,我们凡夫决定看不出来。真佛跟相似佛怎么分法?佛法里面说起来很简单,用真心就是真佛,用妄心就是相似佛。这个妄心就是阿赖耶,他还用阿赖耶、用八识五十一心所,不过他用得正。邪正怎么分?正就是经教,换句话说,他把经教里面完全做到、完全落实,在形象上来说他跟佛没有两样,我们决定挑不出他的过失,所以叫相似即佛,就是没有把妄心转变成真心。妄心是什么?无明,叫无明烦恼。无明是什么?我们说个粗浅的话大家好懂,叫起心动念。这个很微细,我们起心动念我们知不知道?不知道,完全不知道,太微细了。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起心动念多少次?三十二亿百千次。所以这是非常非常艰难,不容易见到它。能够把这个放下,这就是无明破了,破了无明就证法身,中国禅宗里面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是这个境界。见性成佛,这佛是真佛不是假佛,为什么?他用真心,不再用八识五十一心所,法相宗所说的转八识成四智,真正转过来了,十法界没有了。
  十法界也不是真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十法界没有了,就好像又是一个梦醒了,在六道是梦中之梦,梦醒之后什么境界出现?一真法界出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诸位要记住,也就是自己的实报庄严土出现了。自己的实报土跟诸佛的实报土没有两样。我们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不念佛修其他法门成就的,也生实报庄严土,多半都是生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华藏世界。毗卢遮那是法身佛,卢舍那是报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应化身佛,三身一体,一体三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他是一,我们看到不一,那是什么?我们的烦恼习气很重,所见到的不一样,各个人见到的都不相同。连菩萨都不能完全相同,完全相同是妙觉位,那就完全相同,所以佛佛道同是讲在妙觉位。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我们可以说他们是大同小异,为什么?无明习气没有断干净。实报土里面都是带著无明习气,每一个人带的习气厚薄不一样,这是小异,除这个之外应该都是相同的。你看像十住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菩萨、十地菩萨,这四十个位次,再上去等觉,一生补处是等觉菩萨,他还有一品,这一品无明就是习气,还有一品无始无明习气叫生相无明。诸位要著重生相这两个字,那就是他还有相,到妙觉位,妙觉位,相就没有了。所以说,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也不是真的,《般若经》上说的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诸佛如来实报土例外,没说这个;换句话说,实报土的相也不是真的。真的是什么?真的确实没有相。常寂光土是真的,常寂光土没相,三种现象都不存在。
  我们常常在这里给诸位报告的,物质现象不存在,假的,精神现象也不存在,自然现象也不存在,不得已用一个字来称呼它,叫空。但是这个空又不能说它是无,你要说无就错了,为什么?它能现境界,它什么都不是,它能够变现。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报告,最后一句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常寂光就是自性。贤首大师在《妄尽还源观》里面告诉我们的第一条,自性清净圆明体就是常寂光,它能生一切法,能现一切法。能生能现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是心现生的,它里头没有变化,为什么?它没有识。诸位要晓得,变化是识变的,心现识变,实报土里面的人统统转识成智,他没有识、没有分别,所以他永恒不变。由此可知,我们今天的一切变化从哪来的?识心,就是分别执著,有分别执著就有变化,分别执著放下了就没有变化。
  我们人能不能永远保持不变化?身体健康,没有疾病就不变化,青春永远保持住,活上一百岁、一千岁还是像二十岁一样的面貌,能不能做到?能,实报土就是如此,只要你能够把识心转成智慧,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转。实际上只要转两个识就行了,把第六意识转成妙观察智,不分别了,第七识不执著了,不再执著,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这两个一转,阿赖耶跟著转,转成大圆镜智,眼耳鼻舌身前五识自然转成成所作智,这就是识心转变成智慧。所以分别执著是什么?分别执著是智慧,智慧迷了变成分别执著,分别执著一放下,自性智慧现前了。所以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这大乘经上常讲。一个体,两种作用,一个是觉悟的作用,一个是迷惑的作用,迷惑就叫烦恼,觉悟就是智慧。所以烦恼能不能断?不能断,烦恼断了智慧不就断了吗?经上常讲断烦恼那是说话的方便,其实不是断,是转,把它转变过来,转烦恼成菩提就对了,完全正确,不是断烦恼。烦恼没有了,烦恼变成菩提,菩提是智慧,它是一不是二,离不开自性,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这个道理跟事实真相我们都要晓得。
  等觉菩萨,菩萨地位里最高的,也就是说,实报庄严土里面他是最后身。他这一品生相无明,生相就是现相,这一品无明要是断了,诸位要晓得,这无明是习气,最后的这点习气断掉,相就没有了,相就不生,惠能大师说「能生万法」也不生了,不生就是完全回归到自性。自性也叫做常寂光净土,那是真的,永恒不变。能大师所说的,「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都是讲常寂光,都是讲真如自性。不容易!三大阿僧只劫才能把无始无明习气给了了。西方极乐世界呢?从理上讲当然也不例外,但是从事上讲它很特殊,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些人,实在讲我们统称为菩萨,同居土的菩萨,方便土的菩萨,在实报土里头就是实报土的菩萨,统统都是法身菩萨。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你所得到的,如果不是四十八愿加持不可能。可以说今天这个世界,任何一个修行人都没有办法明心见性,也就是说烦恼断不了。
  我常常给诸位报告,我劝大家,也劝自己,我们学佛,第一个要放下自私自利,这是最严重的烦恼;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五欲是财色名食睡,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最后要放下贪瞋痴慢。我们学佛有没有成就?修到这种程度有没有成就?给诸位讲老实话,你到了佛的大门口,没进去。你想想这十六个字这四句话难不难?真做到了,到了佛的门口,没进门。怎样才进门?进门我这个标准不行,要用佛的标准,佛的标准比我所讲的这十六个字又要提高,你一定要先破见烦恼、见思烦恼,也就是经上常说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一共有八十八品见惑。佛为教学方便起见,把它归纳成五大类,第一个是身见,你能不能破身见?身见破了是绝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这身见破了。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身不是我,就像衣服一样,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不是我。这个很容易,你要是真的破身见,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身可以随时换,就像衣服一样随时换,你在六道里面常常换。换个身体为什么那么痛苦!那样恐怖?错了。我们换一件衣服不恐怖,也不觉得痛苦,那是什么?我们清楚,我们已经知道衣服不是我,什么时候知道身体不是我,你才能入得了门。身体不是我,那什么是我?在佛法讲灵性,就是自性,灵性是我。觉悟了叫灵性,迷了叫灵魂。在六道里面投胎是灵魂在干这个事情,不是身体,是灵魂在投胎,在六道里面投胎,灵魂不灭,这是真的。
  在中国国内甘肃,去年我们遇到附体的,这个附体是什么人?二千一百年前,罗马凯撒大帝的时代,凯撒的三王子,第三个儿子,带一个军团来侵略中国,以后完全死在中国。凯撒大帝也死在中国,他的皇后跟他一个女儿都死在中国。二千一百年前,他的灵魂还很活跃,附在一个农村妇女的身上,把他们当时这些故事都说出来了。当地县政府统战部的一位科长,共产党员,无神论,不相信!听到有这么个怪事情,到里面去访问,先后就访问了六次,最后觉得这个事情不是假的是真的,就把这个故事写出来,这本书出来了。二千一百年前,现在还非常活跃,不是假的,是真的。问他:你们为什么不去投胎,六道轮回去投胎,不去投胎去?这批人挺讲义气,人数多,十万人,士兵不愿意离开统帅,统帅也不愿意离开士兵,所以现在是鬼道里一个兵团。很讲义气,这个统帅对待士兵好,士兵感恩戴德,你看两千多年,我们中国人讲孤魂野鬼,那是很可怜、很苦的。他遇到一个菩萨叫利宾菩萨,有人告诉我,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帮助他们、救济他们,所以现在大概也都皈依了。很难得!他们皈依发心做佛门的护法神,在鬼道。所以要晓得,人、一切众生确实没有生死,这个我们要肯定,只有迷悟,没有生死,生死是假的。所以这一关要看破,不要再为这个身去惹麻烦,一切随缘,随缘是最健康的。放下分别执著,你的智慧、你的德能就现前,虽然没有完全现前,现前一部分,这一部分在我们六道里面讲,你就受用不尽,不需要去求人,不需要向外讨生活。
  过去释迦如来给我们表演的,我们从经典上看到了,历代祖师大德给我们表演的,我们也在文字上看到,现代也有表演的,各种不相同的表演我们都看到了,你真看到体会到,你的信心就生起来了。抗战期间,中国江苏南京金山寺的妙善法师,当时人家称他作金山活佛,他给我们表演的,就像宋朝时候的济公活佛差不多,是这种形式表演给我们看的,好像抗战胜利前一年,他在缅甸圆寂的。这都是真的,这不是假的。我这一代没有看到,我上一代人有好几位跟他在一起住过,常常把他一些故事讲给我们听。我们做不到的他能做到,游戏神通,我们看到,游戏神通。这是什么?智慧本能的发挥,佛有,菩萨有,他们有。其实我们人人都有,我们的智慧德能相好不能现前,原因就是我们执著这个身是真的,身是我,就是这个错误的观念害惨了我们自己。要不是佛这么多经典,这经典还得好好去学,学个几十年才恍然大悟。所以我们不是聪明人,论根性我是中下根性的人,不是中上,中上早就开悟了,哪里要学六十年才开悟!我们在过去传记里面去看,你看多少人三年、五年就开悟,十年、八年开悟的,二十年、三十年开悟的,我们要五、六十年才开悟,这不是中下根人吗?还算不错,还能把经里面这些道理搞清楚、搞明白。真正明白了你就肯放下,放下就得自在,放下就得智慧,所谓神通道力,你要不放下是永远得不到的。
  我们从菩萨位次上来看,你说把身见破了、边见破了,边见简单的说就是对立的这个观念。边是二边,对立的放下,不跟人对立,他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不跟事对立,不跟一切万物对立,你的心怎样?平等了,多不容易。但是头一个身见得放下,身见不放下,对立是永远不可能放下的,肯定有的。有对立,肯定你有成见,成见是什么?自以为是,我们今天讲主观观念,这个很强烈,这都是六道轮回的因。起心动念他有自己,不像菩萨,菩萨起心动念自己跟别人都没有,所以那叫妙用。自己跟别人都没有,这是什么境界?我们没办法想像。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七十九年,给我们表演八相成道,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是什么境界?他「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这《金刚经》上讲的,那是他的境界。不但四相不执著,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连念头都没有,你看《金刚经》后半部讲的,「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那个见是念头,那是菩萨化身。祖师大德当中确实有不少人佛菩萨再来的,六祖惠能也不是等闲人物,一般人决定做不到。这些人到这个世间来,像《楞严经》上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他们境界完全是平等的,法身菩萨的境界,也可以说法身佛的境界。菩萨跟佛没有两样,说佛是从体上说的,说菩萨是从作用上说的,有体有用。
  我们学佛就是接受佛陀的教育,目的何在?目的是要成菩萨、成佛,这是我们真正的目的。成菩萨、成佛,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六道轮回的问题解决了,四圣法界的问题解决了,真的觉悟,回归自性了。虽然回归自性,无明习气没断,暂时住实报土。实报土里待多久?一般大乘经上讲的三个阿僧只劫,但是我们相信在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时劫会大幅度的缩短,可能一个阿僧只劫都不需要,你就能入妙觉位。这个好处是弥陀加持的,弥陀怎么加持,我们现在读的这个经,「发大誓愿第六」这一品经,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条我们只要一往生到极乐世界,每一条都是我们自己的。你这才晓得,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恩德有多大,有多么殊胜,其他宗派、法门都没有这么殊胜,那是硬对硬,这个地方只要我们真信,我们真的有愿想去,问题就解决了。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得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我们有强烈的信心、强烈的愿望往生净土,这比什么都重要,你决定得生。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浅深不是多少,这个要注意,浅深说破了就是放下,你放下得多,你往生品位就高,放下得少,往生品位就低,就这么个意思。功夫在放下!不再执著了,不再分别了,身体住在这个世间,就像我们今天住旅馆一样,旅馆样样可以受用,但是没有一样东西是自己的,你不会留恋它,明天走了,干净俐落就离开,你说这个多潇洒。我们要学著离开六道轮回、离开娑婆世界,就像我们旅游的时候离开旅馆一样,那个品位就高。所以看破很重要,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佛法的秘诀就在此地,非常简单,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这么回事情。要勇敢的放下,不要拖泥带水。放下之后智慧就开了,你才晓得放下的好处,放下的自在。
  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圆满成就,这个是极乐世界第一德。为什么?凡圣同居土往生的都是无量寿,这个世界是平等世界。我们从四十八愿完全读过明白了,平等世界,样样平等,极乐世界找不到一样不平等的。人长得相貌都一样,标准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什么样子,你到极乐世界长的相跟他一模一样,高矮也一样,阿弥陀佛没有比你高一公分,你没有比他矮一公分,你说还有什么话说?叫平等世界,这是十方刹土里面没有的,全是弥陀愿力加持的,才有这么殊胜的功德成就。
  《会疏》里头这段话说明,最后这一品生相无明的力量很大,要有圆满的智慧。真的,圆满智慧是自性里面的,也就是说自性里头所有一切障碍,就是无始无明最后一品微细的习气都没有了,智慧圆满现前,这是从等觉上升到妙觉位。他这里比喻说金刚智慧,破最后这一品无明,这个时候他就提升到妙觉位,所以称之为补处菩萨,后补佛。到妙觉位我们就知道,他不住实报土,他住常寂光了。科学家给我们透了个信息,说他们在精密仪器观察之下,只能看到全宇宙百分之十,百分之九十不见了。这个信息透得好,百分之九十到哪里去了?百分之九十到妙觉,回归自性,圆满成就的人太多太多了。科学家不知道有妙觉位,不知道有常寂光,没有见性,这他比佛还差这一截。他要再努力,努力也不行,他放下,他放下就成了,他就证得明心见性。
  下面一段说,「若依密教」。念老他是藏密的金刚上师,我们在美国遇到的时候,他在美国传密法,但是都劝人念佛。告诉你,你不是喜欢密吗?密传给你,传给你老实告诉你,密很难成就,还是念佛要紧。他老人家自己往生的时候告诉我,每天念十四万声佛号。追顶念佛,日夜不间断,睡眠很少,一天十四万声他计数,他是念佛往生净土的。老师也是,他老师夏莲居老居士,也是念佛往生净土的。密宗讲一生补处,「一者,一实之理。於密宗初地菩萨之位,先得净菩提心。自此一实,出生无量之三昧总持门,渐次增长至於第十地(以上之初地至十地,乃密十地,不同於显教之十地)」,显密判教不一样。一分生相无明,一生补处,一是一实之理,实是真实,不是假的。这一实是什么?一实就是真如本性,就是自性,自性是一切法的理体,哲学里面讲的本体,就是这个意思。在密宗里面初地菩萨之位证得,那在《华严经》上讲是初住。《华严》是大乘圆教,初住菩萨就见性了,密宗初地见性,先得净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净土宗里面所说的,菩提心有体有用,体是什么?至诚心,经文上用的至诚心,真诚到极处叫至诚。作用有两种,一个是自受用,一个是他受用。自受用好善好德,叫深心,他受用是大悲心,就是慈悲心。换句话说,对自己要清净,对别人要慈悲,不能用错了。
  我应该在差不多将近三十年前,我讲菩提心就用我们的经,这个经本经题上后面的五个字,「清净平等觉」是自受用,要用这个心来对自己。清净心标准是什么?见思烦恼断了,清净心现前了,阿罗汉的心,阿罗汉证得了清净心;再向上提升,菩萨证得平等心;再往上提升是法身菩萨证得觉,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清净平等觉就是密教初地菩萨之位,清净平等觉他都得到了,在《华严经》里面,圆教初住菩萨证得的。「自此一实」,从此之后他都用的是真心,也就是说,像法相宗所讲的转八识成四智,他不会再用八识,他用的是四智菩提。真心里面的智慧、德能,所现出来的是相好,这个相好的范围非常非常广大,不是我们能想像到的。他能随类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他去度鬼道他现鬼身,他去度地狱众生他就现地狱身,无论现什么样的身都是清净身,他没有离开清净平等觉。
  我们生在现前这个社会,众生可怜,太苦了!怎么来的?地球严重的染污。大地被染污了,农药、化肥给染污了,土地有毒素,水资源被染污了,树木、花草,所有的动物被染污了,空气被染污了。有同修告诉我,有老鹰在空中飞,无缘无故的从空中掉下来电死了,还吐血。我想这应该是空气里的染污,或者是它吃的东西,饮食的染污。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饮苦食毒」,半个世纪之前,我们念这句话不懂,总认为佛说得太过分了一点,可是今天来看一点都不错,是不是释迦牟尼佛讲那些话就是讲现前的世界?每一个人都想保护自己,能保得住吗?这些念头全都是妄想,还是把身当作自己,如果真看破了,你不用保护,那就真的保护了。为什么?你心清净了,经教上常常告诉我们,清净心不受染污。现在医学上的名词叫免疫功能,清净心是免疫功能,什么毒都不接受,染不上。你要常常照顾自己的身,那你这是一个媒介,就染上,你亏吃大了。所以你得要看破,一切顺其自然,端正心念。遇到这些横逆来的时候怎么办?你就老老实实念这句阿弥陀佛,什么灾难都化解了。这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这句佛号是十方三世所有一切如来的心咒!那个力量多大,这真的不是假的。慈悲心能解毒,真诚、慈悲,你看你不会受到感染,纵然感染的时候自然它就化解了。佛这些话我们信不信?有十分信心的人他就得十分利益,有两分信心的人他就得两分利益,与佛不相干,完全在自己决定。我要几分的利益,那你就得有几分的信心,自己决定,不是别人决定。佛菩萨不给我们做主,上帝、阎罗王也不给我们做主,做主的是自己不是别人。所以佛才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就这个道理。这一实太重要了。
  「出生无量之三昧总持门」,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正受,也翻作禅定,换句话说,禅定就是正受。禅这个字也是梵语,翻成中国有很多种翻法,最普遍的一个叫「静虑」。静是清净,心地清净,虑是明了,不是思虑,用这个字来代表心地清净,样样清楚、样样明了,这叫正受。一切法归纳起来不外乎六大类,每一法都不例外,有性、有相、有理、有事、有因、有果,不出这六大类。你对於任何一法,性相、理事、因果全都通达明了,你就有能力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这种能力从哪来?这能力是你的本能,一切众生个个都有,平等平等,无二无别。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德是能力,相是相好,平等的,后头有一句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你看一语道破。我们为什么没有了?不是没有了,你有障碍,你把障碍排除,你自性里面的功德就现前,你全都得受用了。经文上的文字是简略,妄想执著当中还有个分别,省掉了,妄想、分别、执著。《华严经》上说的,一般大乘经里面讲的无明、尘沙、见思。无明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分别就是大乘经上讲的尘沙,叫尘沙无明,见思,大乘经上讲的见思,《华严经》上讲的执著。《华严经》上讲的我们好懂,无需要解释,你看妄想、分别、执著。可是这里头意思很深很广,我们初学的人能体会到只是浅深广狭不同,没有体会错。所以在一实里面出生无量的三昧。什么叫无量三昧?无量两个字怎么讲法?无量是讲无量无边境界里面,你接触之后心都不动,这叫无量三昧。一实得到了,所有一切境界现前你都不会动心,善好的境界你不会有贪心,恶劣的境界你没有瞋恚心。也就是说,在一切境缘当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你都能以平等心对待,就是清净平等觉,就是这么一个境界。
  「总持门」,总持,经教里头祖师给我们说,「总一切法,持一切义」,也就是说一切法的总纲领你掌握到了,这就是总持门。总纲领很多,纲领里头还有纲领。我们要以这部经来说,这部经的总持门在哪里?就是这一品,四十八愿是《无量寿经》的总持门。为什么?四十八愿展开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归纳起来就是四十八愿,所以四十八愿是《无量寿经》的总持门。四十八愿里面哪一愿能够总持这四十八?古人说了,有三愿,十八、十九、二十。十八是十念必生,十九是发菩提心,二十是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个是四十八愿的核心。此地讲的一生补处,也是阿惟越致里面的顶尖,还是阿惟越致菩萨。那三条里面我们再找一条,一条能不能总持?能,第十八愿。十八愿是什么?南无阿弥陀佛,就这六个字。这六个字就是《无量寿经》最高的总持法门,也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教的总持法门。善导大师跟我们讲的,「诸佛所以兴出世」,就是一切诸佛如来应化到世间来教化众生、讲经教学,「唯说弥陀本愿海」。是因为有一些业障很重的人、迷惑很深的人他不能接受,佛才用别的方法来度他。能信能解的人就不再走弯路,直截了当就告诉你这个法门,你一生就成就。
  修这个法门要修多久才能成就?理上讲,《弥陀经》上讲的,「若一日、若二日」,你看太容易了,一天就成佛。实际上我们现在明了,凡夫成佛关键是一念之间,一念觉,凡夫成佛了;一念迷,你就是六道凡夫。怎么个觉?放下就觉了。为什么迷的?放不下就迷了,就这么回事情。可是修学净宗大多数的人,我们可以说一半以上,真正念佛,真求往生,多半都是三年到五年就成功,时间真的不长,为什么不干?三年五载你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也相信,也发心,为什么还不肯去?身没放下,总认为身是我,就是为这桩事情给耽误了。如果哪一天真的明白身不是我的话,我相信二、三年的功夫,你就成就了。所以这叫看不破,放下容易,看破难!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知难行易,真的,没错。他为什么行那么难?他不知。为什么放不下?不知道。不知道怎么办?读经、听经非常重要。所以世尊四十九年辛辛苦苦为我们讲经说法,是教我们看破,看破你自然放下,放下不要教的,你自然放下了,放不下就是没看破。
  佛教化众生的宗旨、目的,我们今天讲什么用意、目的何在?佛只说了两句话,「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就是他的用意,就是他的目的。苦从哪里来的?从迷来的,迷而不觉,苦!乐呢?觉而不迷,他就乐了。苦乐是果报,离苦得乐要从因上讲,因是迷悟。所以佛的一生,所干的这个工作,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四个字做到了,离苦得乐是自然的,那个成果就是离苦得乐。佛救度一切苦难众生,不是用财布施,用法布施,真正能够让这个教学达到究竟圆满。所以三昧总持法门我们知道了,真正的总持就是一句佛号,不能够死心塌地於这句佛号,了解不够透彻,就在面前你不认识它,当面错过,这个可惜。
  底下接著说,「渐次增长至於第十地」,这个增长就是不断放下。上面更有十一地,十一地是佛地。「以一转生补佛处,是名一生补处。」一转生,转是转变,一次,不必多次。密宗也是这个说法,这叫一生补处。「如《大疏六》曰:今此经宗,言一生者,谓从一而生也。初得净菩提心时,从一实之地,发生无量无边三昧总持门」,总持也叫陀罗尼,陀罗尼是梵语。「如是一一地中,次第增长,当知亦尔。迄至第十地满足。未至第十一地。」这是讲密宗讲的一生补处,跟显宗稍稍不相同。「尔时,从一实境界,具足发生一切庄严。唯少如来一位,未得证知。更有一转法性生,即补佛处。故名一生补处。」密教里所说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净土大经解演义 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