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曆法改革,為何借鍳西方
中華民族的曆法改革由先秦至清代都不知頒布了多了次曆法,一次不如一次,直至清代更要借鍳西方....請教大大們出了甚麼問題?
..............
我只知道看到標題很悲哀
雖然以前聽國中老師說過黃茂生老師是學這些的
不過所以連他都講很難可見一班
并存,挺有意思的,西元历知道历史沿革、农历知道春夏秋冬,人情事物。不过,挺佩服祖先的智慧,立秋节来临,秋分徐徐而来!白露已到,清晨,晶莹的露珠在树叶上滚圆滚圆的。
全是些媚外的
历法过一段时间就需要修改的!
中國自古曆法之修訂,皆因要符合天時(即日月天象、週期、日月食等),有時也要遷就皇權之需求。
太陽之盈縮,有定氣、平氣之爭,太陰之朔望,有閏月之變。
明末清初之改曆,主要肇因中國原有推算日纏、月離、日月交食的模型,與西方不同。
其精度不如西方用使用數學、橢圓、三角函數、對數表等工具 。
例如: 中國的日行盈縮的計算大都用近似值計算, 西方天文學家發現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約翰尼斯·開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分別是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和週期定律,這三大定律可分別描述為:所有行星分別是在大小不同的橢圓軌道上運行;在同樣的時間裡行星向徑在軌道平面上所掃過的面積相等;行星公轉週期的平方與它同太陽距離的立方成正比。
天机兄所言极是{:3_242:}
农历基本上是自己的,用西历是为了便于同世界其它国家沟通!!!
中国现在是农历、西历并存并用!
中華民族曆法太過理想化 天機 发表于 2015-9-10 14:38
中國自古曆法之修訂,皆因要符合天時(即日月天象、週期、日月食等),有時也要遷就皇權之需求。
太陽之盈縮 ...
不敢苟同
maximefr 发表于 2015-9-11 18:30
不敢苟同
鄙人淺見,歡迎釜正
maximefr 发表于 2015-9-11 18:30
不敢苟同
在那方面呢 中华历法(老皇历)的的几大特点,1、分清季节;2、卖弄风骚;3、愚弄百姓。 也有西方借鑒中國的
像儒略日與格里高曆的修正即是
西方曆也有為教宗服務的
也有為帝國服務的
各有勝場
本帖最后由 maximefr 于 2015-9-12 11:53 编辑
天機 发表于 2015-9-11 15:27
鄙人淺見,歡迎釜正
书言:消息,寒温。
不知天机先生如何理解冬夏昼夜?
寒温如何消长?
计算精度,不必怀疑,所谓有数不用,非余残,是为商。书言:天贵在盈。
另,推荐《算经十书》。习古代历法前,首先需细研古代数学。
——个人浅见。
西历天文学 相对精确。符合当时西学东渐之风。
农历天文+农耕指导+阴阳五行是传统民生的日常生活规律。
西历天文学 相对精确。符合当时西学东渐之风。
农历天文+农耕指导+阴阳五行是传统民生的日常生活
freeye 发表于 2015-9-12 00:44
也有西方借鑒中國的
像儒略日與格里高曆的修正即是
西方曆也有為教宗服務的
儒略日與格裏高曆的修正==騙了我十日 借鉴没什么 谁的好 对比找不足
maximefr 发表于 2015-9-12 17:43
书言:消息,寒温。
不知天机先生如何理解冬夏昼夜?
寒温如何消长?
謝謝 maximefr 先生指教提醒。"《算经十书》。习古代历法前,首先需细研古代数学。" 非常認同
古人對大自然觀察及歸納,的確有其一套架構,
面對中國浩瀚的古籍,總是顯得渺小學淺.
不是很理解,你的内容
本帖最后由 maximefr 于 2015-9-19 11:33 编辑
天機 发表于 2015-9-19 02:21
謝謝 maximefr 先生指教提醒。"《算经十书》。习古代历法前,首先需细研古代数学。" 非常認同
古人對大 ...
个人看法而已。
分析历法、术数,小弟以为,思维很重要。数学恰巧是帮助改变思维习惯的最佳工具。
东方思维和西方思维不同,我认为很难分出优劣。
历法的不准确问题,应该是重术轻理的原因。
例如,依照历法思路计算,
大衍数和甲子数,结果是无论什么数,最后位置只在1到10之间。
而天地人3盘计算,无论什么数,最后只是合度数。
最后,说来说去,不过是数学而已。
古代志怪小说言:“其灵爽不没,宜矣。至千载前知,更叹古人之数学非后人所及也。”
读书,同小说言:“读书之道,当取其精而遗其粗。古人所谓观其大略者,非疏忽也,其用心不在寻章摘句耳。.......如此等处,当独具眼力,不可为古人所愚。非必一知半解,强词夺理,便欲压倒古人。夫取其意,何可摘其非,尊其言,不必护其短。此平心之论,何必先存一尊之驳之之见于胸中耶。”
ps: 1个等差数列,(使用中国古代历法计算的思路)最后计算图形为下图(大概形式),所以说,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能总使用西方思维。易学、数学、历法(音律)必须结合。尤其易学,数学方法在经过易学过滤后,表现形式奇妙很多。
對時間理解錯誤的話, 以後的東西都有誤
曆法不斷改革,這是果,因,就可能是對時間理解有誤
maximefr 发表于 2015-9-19 16:59
个人看法而已。
分析历法、术数,小弟以为,思维很重要。数学恰巧是帮助改变思维习惯的最佳工具。
东方 ...
謝謝 maximefr兄的回覆及提醒。
您用圖形表達序列及等差概念,受教了。我想,這就是您認為十二辟卦也是【等差】的源由了。
其實,您的圖形也適用於八卦陰陽爻消長的概念。
的確,重數輕理是我輩在易理、易數、易象的普遍現象。
http://www.fengshui-168.com/fs168/discuz/discuzx/data/attachment/forum/201509/19/112607bkk3cc4svx7p2bko.jpg.thumb.jpg
另外,小弟在音律及皇極經世推算上,也是遇到用古人數學思維模型來解題的瓶頸。
maximefr先生應是旅居海外的數學菁英,希望在此領域能多多交流。
一部中华夏历〈农历〉可顶二种历法而用,一;以月亮以基础的阴历,指导农耕生产与航海方面。
二;以太阳为基础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与现在西方通用历法基本一至。
本帖最后由 maximefr 于 2015-9-21 09:15 编辑
天機 发表于 2015-9-20 07:16
謝謝 maximefr兄的回覆及提醒。
您用圖形表達序列及等差概念,受教了。我想,這就是您認為十二辟卦也 ...
读书时,的确常遇瓶颈,小弟经验是“已经熟知的东西,实际上还未参透”。
小弟也才略窥门径,正在学习中,有机会和前辈交流,自不胜欣喜。
慧安居士 发表于 2015-9-21 09:23
一部中华夏历〈农历〉可顶二种历法而用,一;以月亮以基础的阴历,指导农耕生产与航海方面。
二;以太阳为 ...
易以道陰陽, 易日月也, 陰陽合曆 一次不如一次主要是因為皇權思想僵固
以為天學只為天子服務
完確忽視古來敬天授時之意
一代王朝衰败前,总是历法先失准
中法讲天人合一,以历法追天。主要是为了应用,谁去学哪些繁琐的数学。能用就行,实在不行就改历。
而且从学术的态度上,中国人没外国人要严谨,能用就行是中国人对学术的一贯态度。
其实中国历史上好多重大发明,都被当作没啥用而失传。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