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名呢123 发表于 2018-12-15 12:30:37

学问之道,求其放心而已

孟子曾言“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仁是人的本性,义是人应该走的大路。但是很多人不走大路,失去了仁这个本心,真的是悲哀啊!你们养的鸡狗掉了都知道找,但是本心没了却不知道找!搞学问为的不是别的,不过是为了找回本心再放好罢了。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5169efda5cd24aec99de358257392c6d

传统文化中学问如今日一般分文理,孟子在此处说的学问是关于人本身的学问,既修身养性,又称内圣外王之学。但虽分文理,又有格物之论,认为两者互相关联,所以不存在什么理科生就一定不懂风情,文科生就一定不识术数。这里孟子对人本心的叙述在历史上就有争议的,在今天我们可以肯定这是错的。今天科学昌明已经发行了有些人脑壳和大家都不一样,他们缺乏同理心,也就是孟子说的恻隐之心,这种人搞学问是治不好的,只能寄托于医学进步了。http://p99.pstatp.com/large/pgc-image/363e3cdb373740478eab108779fd5df9

但对于搞学问是为了找回本心,再安放好自己的心,却是没有争议的。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学问都是求的修身,讲究把心修好,这修好可以见山之说来论。一、见山是山二、见山不是山三、见山还是山如以此三段论而言,我们人最开始是本心不离的,如同见山是山,世界上善恶分明。随着知识的增长,就开始见山不是山了,善恶的界线也不明显了,很多本性善良的人也会作恶。但如果可以找会本心,那么见山还是山,人对善恶对错的分解又会明显起来。这对于人安心非常有用!传统文化中所说的内圣外王,其内圣的标志之一就是不失本心,用孟子的话说就是不去赤子之心。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4a3d2a94e2b748dc88fd7aa45e92f500

大家想想失去本心后,因为本心还有影响,再加之外来思想,在判断事物价值时内心必然会出现各种矛盾,时不时要和自己干一架,有时候干着干着就生出种种不舒服的情绪。而且大家想想自己的学习能力是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依明儒看法,人最初的那种好奇心是本心!随着外来思想以及本身欲望的增加,好奇心会被遮掩,于是乎人的学习能力下降。本心论在古代不仅是儒家信奉,汉传佛教和道教都支持此说,认为人需找心,而后安心!所以大家如果看到如孩子一样快乐的汉传佛教和尚和道士不要奇怪,这是人家未失赤子之心了。

fengye0111 发表于 2018-12-16 10:32:24

确实不知道怎么办

龙行雨2018 发表于 2018-12-16 10:43:18

曲解圣意,孟子若有知,当骂你。这段文字是这样解的吗?我直接就晕倒了。

克苏鲁 发表于 2018-12-16 11:58:56

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问之道,求其放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