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Destiny命理網風水版作者:Valley[轉貼]論吳景鸞之牛頭山陵表之風水觀在王亭之所 ...
"丙午正好為座向 "
请问:怎么知道丙午为座向?
wls 发表于 2015-10-17 21:45
"丙午正好為座向 "
请问:怎么知道丙午为座向?
宋陵在河南巩义,离洛阳很近的,所以知道一些。
本帖最后由 wls 于 2015-10-20 12:25 编辑
万山横 发表于 2015-10-20 09:27
宋陵在河南巩义,离洛阳很近的,所以知道一些。
谢谢回复!
吴景鸾的这个话题的意义重大!
补充内容 (2015-10-20 21:15):
网上文献:永昭陵与北宋其它陵寝的建筑布局基本相同,都是按照唐、宋的“地形堪舆”和“山水风脉”选葬,它坐北向南,东南穹窿,西北低垂,这就是“山高水来”的“风水宝地”,陵园内种松柏,陵区四周种... 楼主想要评价吴公,得先了解吴公的理论体系是什么,然后才有资格评判所谓得与失,这样才不失公允。
吴公到底是希夷先生门生,属风水的正宗传承,普通人能望其项背就烧高香了,哪还敢任性地评判什么得失呢
道之一二三 发表于 2015-10-20 21:29
吴公到底是希夷先生门生,属风水的正宗传承,普通人能望其项背就烧高香了,哪还敢任性地评判什么得失呢
让他们看看这再评论也不迟...
徽州城的布局者不是吴景鸾!
依据楼主引文中的这段“记”文:“故记曰:壬山丙向甲开门,五百年中产大才,走了紫阳山下水,三年两度损婴孩。”可以肯定,“明朝许明所辑之《地理阳宅大全》卷四载有一节《赖布衣作法》”中所述的徽州城的布局者不是吴景鸾!
吴景鸾是北宋中期的人。
而“记”中所说的“紫阳山”就在徽州城下的鱼梁坝的南边,是因朱熹曾在这座山上筑庐讲学而得名。朱熹又称紫阳先生。朱熹是南宋时人。北宋中期的吴景鸾怎么可能用上南宋才有的名号来作记呢?可以肯定,这首“记”是南宋或其以后的作品,作者的活动年代一定晚于朱熹在徽州讲学的年代。所以他不会是北宋的吴景鸾!
就引文中“赖布衣作法”所述的手法来看,开挖水槽坑沟、筑墙、造亭台楼阁,这类做法的确像是江西三寮某一派的手法。据此可以推知,这种布局应该是出自三寮的这一派。 以下这段文字转自网络文献:
“按照大宋朝太祖之规定,皇帝死后方可营建陵寝。
仁宗死后,先停丧于宫中福宁殿,然后派宣庆使石全彬等赴巩县勘定陵址,选中的地方有两个。一永安县城区,即今芝田镇。二孝义堡。当时大臣集议,认为以永安县城区建陵需要搬迁成千上万的民户,工程量太大,时间紧迫。恐怕不能按期完成,于是决定建陵孝义堡(即今葬地)。永昭陵建成后,有人说,这不是一块吉利地方,因为“地名和儿原,非佳兆”,果然不到三年,他的继位宋英宗赵曙就晏了驾,应了“和儿”的谶语。”
由此可知,宋仁宗永昭陵最后建在“孝义堡”,地名“和儿原”,而不是“牛首山”。
所以,“在宋仁宗庆历元年,国家即面临西夏的入寇,而由韩崎与范仲淹抵御,仁宗四年与西夏议和;过了八十三年,发生了靖康之祸”这些大事,与吴景鸾奏表中所反对的这个“牛首山”选址应该没有关系。
不过,永定陵(宋真宗,仁宗父)的选址很有些像吴景鸾奏表中所描述的情形。
宋皇陵与明十三陵一样,是一个难得的国师大败之笔,值得深入的追究。
章贡春 发表于 2015-10-20 22:05
让他们看看这再评论也不迟...
有时我们不得不佩服一些人的牛犊之勇{:3_235:}
无知即无畏,想贬低前贤抬高自己,门派之间互贬多也。无聊。多求真理少打口水仗多好。
道之一二三 发表于 2015-10-22 20:32
有时我们不得不佩服一些人的牛犊之勇
如果地理的正统脉线传承搞不清楚,要学到真地理真学问就有些难了,此语兄早已会悟。
经常看到不少人五十步笑百步呢{:3_240:}
何有 发表于 2008-6-10 23:10
http://www.fengshui-168.com/fs168/discuz/discuzx/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0806/20080610_a2b0bc9a483564962927X6PuUuF11wCG.jpg
还是何大大泄露天机,一看这个图就知道是大地没有错了,四水归堂,城门关锁,华表卓立。一龙必有一水来,四水当是四龙来,主龙在艮,客龙是乾,乾艮龙来与北京一样当然朝南向了。689打劫之局三元不败。
==========================
吴江 发表于 2015-10-16 21:26
从吴景鸾对翻卦法及三吉六秀的用法中可以看出,首先用罗盘确定入首束咽过峡之龙(用罗盘透地六十龙格定)为 ...
原来是这样用的啊
所说赖与吴也有渊源关系。
吴景鸾公传承自邱延翰公,真要布局一个州城,不会犯大错。而且地理四经吴公传出,虽托杨曾之名,实则行文是宋朝的文格。 此布局的真功夫,得吴公、赖公真法才明才作法之真。解读之人也未全泄。 吴景鸾扦徽州城之失,其实没有失误,在局不足的情况下,发挥了地局最大的利处。当然,此城的设计布局方法才是真正的大法,需要详细研究才会明白。 看过这个帖子。太精彩。很详细。暂时还不明白。水法。之类的。好。顶起。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