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剑
发表于 2021-10-2 09:23:50
本帖最后由 越王剑 于 2021-10-2 09:25 编辑
引用: cnfhy 发表于 2021-10-2 09:08
感谢兄台指点,小弟认为:
年以寅为起点是指太阳在黄道的回归年以立春建寅(立春时的斗建)为起点,这 ...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是隐传的,很多原理根本不公开,造成传承断层。当然也有为了应付皇家瞎编的。而你说的这些都是秦汉时已经失去了根本原理的情况下,那些学者根据相关资料讨论出来的。真正的原理都隐藏在历史长河中,只有考古才能找到点点滴滴
cnfhy
发表于 2021-10-2 09:35:41
兄台说得对,这也是玄学门派众多的一个根本原因,从一个点分叉出来,就能诞生一个门派,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homvine
发表于 2021-10-2 09:48:28
本帖最后由 homvine 于 2021-10-2 09:54 编辑
越王剑 发表于 2021-10-2 09:04
立春起年的根本在于那条中国地震线。这是自然理法造就的。
史记里的那些解释都是后人或外行的史官考据后 ...岁就问题不大
年的争议比较多,待我今日事忙完再和您讨论下
homvine
发表于 2021-10-2 09:53:15
本帖最后由 homvine 于 2021-10-2 09:58 编辑
cnfhy 发表于 2021-10-2 09:35
兄台说得对,这也是玄学门派众多的一个根本原因,从一个点分叉出来,就能诞生一个门派,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
不要想太多
派别呢,自清朝以来六大门派,又还有其他门派
就以六大派来説
我就用一个比方
就各派相同的地方为方剂
就各派不同的地方当成加味或减味
方剂为主轴
一种病症各各中医师开出的药方各有不同
看谁的有用,看谁的没用而已
{:3_230:}
天機
发表于 2021-10-2 09:57:07
感谢所有参与交流讨论的各位先进前辈,本帖的交流内容质量高,有深度。虽然有不同的思路意见立场之不同,但这是学术交流司空见惯之事。请各位在交流之时,就事论事,减少使用情绪或人身攻击的字眼,让本帖的交流内容方式引领更多高质量交流的典范。
谢谢各位的支持。
cnfhy
发表于 2021-10-2 10:57:11
天機 发表于 2021-10-2 09:57
感谢所有参与交流讨论的各位先进前辈,本帖的交流内容质量高,有深度。虽然有不同的思路意见立场之不同,但 ...
希望天机大大百忙中抽空指点后学,不胜感激
homvine
发表于 2021-10-2 11:28:02
本帖最后由 homvine 于 2021-10-2 11:44 编辑
越王剑 发表于 2021-10-2 09:04
立春起年的根本在于那条中国地震线。这是自然理法造就的。
史记里的那些解释都是后人或外行的史官考据后 ...
是有这个説法,只不过我认为这种断层不只你説因素
应该深入去究竟
最大可能是秦始皇的焚书,才会留下史记的一知半解的可能
但我相信在医书及修真会很大量保存下来,(因为秦始皇怕死,信岐黄之术)
所以有多易学的遗失部份,有很多可以由医书,修真之书找到。
题外话,(但是符合思路)
在滴天髓中开宗明义就么説
欲识三元万法宗,先观帝载与神功
任铁桥虽注:天有阴阳,故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季土,随时显其神功,命中天地人三元之理,悉本于此。. 任氏曰:干为天元,支为地元,支中所藏为人元。. 人之禀命,万有不齐,总不越此三元之理,所谓万法宗也。. 阴阳本乎太极,是谓帝载,五行播于四时,是谓神功,乃三才之统系,万物之本原。.
但是我认为不只这样,也可能是任大师估计是要隠去真诀吧,才有这样説法 。这句话应该有双关解!只是任大师写一部份,隠去一部份。
我的补充注解:先观『帝载』与『神功』,这个应该很简单的理解,就是内经 和 参同契 天文训......
因为有很多资料就是可以在这些内容间找到
这才是根本
越王剑
发表于 2021-10-2 18:26:18
homvine 发表于 2021-10-2 11:28
是有这个説法,只不过我认为这种断层不只你説因素
应该深入去究竟
术数中很多是皇家不允许的,民间私习,是犯法的。
炁道尚善
发表于 2021-10-3 08:47:06
我谈一下个人看法,古代真太阳时是存在的而不是现代首创,指的就是日晷时。在您帖子中出现的例子水滴匀速滴落是一个错误的概念,远古之后,地球受到月亮引力潮汐的影响从此有了张潮落潮,例如点滴液瓶空挂的滴落速度12时辰确实是不同的。
homvine
发表于 2021-10-3 10:22:50
本帖最后由 homvine 于 2021-10-3 12:03 编辑
炁道尚善 发表于 2021-10-3 08:47
我谈一下个人看法,古代真太阳时是存在的而不是现代首创,指的就是日晷时。在您帖子中出现的例子水滴匀速滴 ...
感谢您提供宝贵的意见!感恩!
但是在夜晚观星时,具体要用什么工具呢?(这是不是很耐人寻味呢?)
所有历法,依北斗为主中心而立(要符星象)。白天是可以看到日竿长短,日晷分时,但是白天可以看到满星斗乎?(这似要费思量)
依百度科普资料:
漏刻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已出土的最古漏刻为西汉遗物,共3件,在河北满城、内蒙古伊克昭盟和陕西兴平发现。比较完整的传世漏刻有两件,均为受水型。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是元代延祐三年(1316)造的;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是清代制造的。
古计时器。即漏壶。因漏壶的箭上刻符号表时间,故称。《六韬·分兵》:“明告战日,漏刻有时。”《汉书·哀帝纪》:“漏刻以百二十为度。” 颜师古 注:“旧漏昼夜共百刻,今增其二十。”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释道祖》:“山中无漏刻,乃於泉水中立十二叶芙蓉,因流波转,以定十二时,晷影无差焉。” 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七:“国朝置天文院於禁中,设漏刻、观天台、铜浑仪,皆如司天监,与司天监互相检察。”
又是
古代文明古国皆有这项装置,如是埃及以及巴比伦
那么,钦天监要观察天星,漏刻工具是不可少
因为太阳也是天星;满天星斗也是天星。
所以白天用漏刻对照,晚上也得用漏刻,才可以相互应证。(《高僧传·义解·释道祖》:“山中无漏刻,乃於泉水中立十二叶芙蓉,因流波转,以定十二时,晷影无差焉)
漏刻如是这么不科学!为何由古至清还要用呢?
重要的是~~
我必需纠正一下你所谓点滴液瓶空挂的滴落速度不同
估计你忘了物理的重力加速定理!!!(都还给老师了)
G=mg
那么我再一次科普一下
如果让一石块和铁球从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可以观察到,两物体的速度都均匀的增大而且变化情况完全相同,『它们最终同时到达地面』,(最有名是在比萨斜塔的实验)
回想一下中学的物理学吧!!
考古而知漏刻由汉至清,以文献得知由周到清是钦天监必需的物品
那么白天用,晚上用,那以什么为主呢?(比票数当然是漏刻)
再由物理的重力加速定理支持 『漏刻』是比『日晷』还科学!!
因为它不会有季节的变化而有误差!
刻漏是如何操作
它是由铜壶滴到一个桶子装置。在桶子刻上刻度,以水的满到哪个刻度观察。所以匀速。
所以未有原子能的古代
漏刻是标准授时时间。(司天监,钦天监)
越王剑
发表于 2021-10-3 18:48:55
本帖最后由 越王剑 于 2021-10-3 18:53 编辑
引用: homvine 发表于 2021-10-3 10:22
感谢您提供宝贵的意见!感恩!
但是在夜晚观星时,具体要用什么工具呢?(这是不是很耐人寻味呢?)
古代是用管窥,就相当于光学经纬仪。最早应该没有玻璃镜片的。记得宋的营造法式中有图示
cnfhy
发表于 2021-10-3 21:05:10
本帖最后由 cnfhy 于 2021-10-3 22:30 编辑
越王剑 发表于 2021-10-3 18:48
古代是用管窥,就相当于光学经纬仪。最早应该没有玻璃镜片的。记得宋的营造法式中有图示
观星授时,是因为星体运行在大的时间尺度上有相对固定的频率。
古代壶漏或是现代钟表计时,是因为水的流量或机械摆动或者电子震荡在小的时间尺度都有相对固定的频率。
频率的本质都是周期性运动。
诸位关注的到底是周期还是运动本身呢?如果只关注死板的变化周期而忽略了实际的差异性运动,那跟刻舟求剑有什么区别呢。
术数本身不就是用各种相对固定的周期来研究各种差异性运动吗?这种差异性运动可能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发展变化,一件事或一类事物的发展变化。
这和现代物理学界想用大统一理论来解释宇宙所有现象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古人已经做到了。
千牛
发表于 2021-10-4 02:37:16
楼主论断很有深度,晚辈那个图只是心血来潮,未考虑过多的,细想是漏洞百出。感谢楼主的指正,谢谢楼主
炁道尚善
发表于 2021-10-4 13:06:08
homvine 发表于 2021-10-3 10:22
感谢您提供宝贵的意见!感恩!
但是在夜晚观星时,具体要用什么工具呢?(这是不是很耐人寻味呢?)
谢谢您的回复。我举的这个例子确实不太准确,但我想说明的是,引力对于计量工具的影响。如果月亮起落引起的引力潮汐对于古代时间测量工具没有影响,我认为是不对的,古人典籍上多见错漏也是真的,切不可全然接受。此漏刻即始于古,那更古是否还有其他的测量工具?漏刻与命理的发展必然存在关联,时间的测量如果更准确必然会推动命理的发展,但照此论,古法论命需要按照不同时代的古法和记时方式的结合,此漏刻时与魏晋先秦的测量方法又有多大不同呢?切不可用格林威治时间配合中式命理,配合西洋观星术为妙。既然您善于引经据典,能否请您帮我查看下月亮首次在古籍中出现是在哪部经典?
炁道尚善
发表于 2021-10-4 13:14:28
从根据漏刻的图文来看,古人也是采用了独特的多重构置之法来摆放“漏”,如此才能保证水滴是匀速的,如若不考虑潮汐引力,必然是不准的。希望您能理解,不是单纯的水滴下落就肯定会匀速,而是古人运用了智慧改变了水滴原有的流速制成了漏刻。所以只能是漏刻中的水滴是匀速下落的,而不是所有的水滴都是匀速下落的。您文中所指应是错的。谢谢。
homvine
发表于 2021-10-4 13:32:43
本帖最后由 homvine 于 2021-10-4 15:13 编辑
炁道尚善 发表于 2021-10-4 13:14
从根据漏刻的图文来看,古人也是采用了独特的多重构置之法来摆放“漏”,如此才能保证水滴是匀速的,如若不 ...
重力公式,就已经说明潮汐不会影响,一个铅球,一个石子,『(不同重量)同时落地』,那是什么?
(重点说三次:『同时』落地 『 同时』落地 『同时』落地)
因你说的原则为月亮会影响引力,引力影响重量,所以才会有潮汐
重力加速定则的就是在说明,不同重量,不会影响同时!!
难道你对这定理,还没捋明白?
也就是不管有没有月亮,也不会影响,明白了吗?
和哪个年代开始记录有月亮一点毛关系都没有!!!
G=mg
这不用引经据典
这是物理学定则!(所以我才说是重点!)
八字和七攻四馀合参,这个我不否定
而是个别系统,要分主从!!
哪个该用什么条件就用什么条件
合参!!不是理论混杂
要分清类别!
中国言时辰要去对这个『辰』去了解深意!也就是三点的问题,简单说气。才有『三般卦』观念!这是很立体面。和西洋一对一的两点成线是不同
所以两个观念,
这个两观念
造成现在有很多问题争执
如是到底是子正分日还是子初分日
若是以位置度数当然是看是子初。但是以三维气度来说,是要在子正。
以数理来説 2 和3 的问题,就有差别(不同系统,依据不同)
因为中国的时间观是依存空间。重点是看气的位置(所以不是以眼睛来直视)
炁道尚善
发表于 2021-10-4 17:00:24
homvine 发表于 2021-10-4 13:32
重力公式,就已经说明潮汐不会影响,一个铅球,一个石子,『(不同重量)同时落地』,那是什么?
(重 ...
这位兄台,请不要偷换概念。课本上写的,铅球和石子进行测试,是同时坠地。但是在一天涨潮的时间和退潮的时间分别扔下铅球或者石子,坠地的时间还会相同吗?再或者涨潮时扔下铅球,退潮时扔下石子,分别计算坠落的速度和时间,还会一致吗?最根本的地方,地球的重力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存在高密度物质的地区重力较大,时间流速较慢,比如四川盆地。
homvine
发表于 2021-10-4 21:17:29
炁道尚善 发表于 2021-10-4 17:00
这位兄台,请不要偷换概念。课本上写的,铅球和石子进行测试,是同时坠地。但是在一天涨潮的时间和退潮的 ...
那就没办法了!!!
我记得我高考理科近满分,可能是幸运,是捡的
所以,可能我理科不好
见谅{:3_252:}
越王剑
发表于 2021-10-4 23:38:14
homvine
发表于 2021-10-5 06:56:52
一早起来,我想一想还是写吧
会有㵜汐现象影响,大多数会和亚里士多德一样想法
“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
但是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同时下落的结论,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多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这个g 如同光速,是一个固定的好吗!
在计算潮汐,这个质永远不会变好吗!!
有一个物理文章写的挺好玩的
针对这种脑洞大开物理想法
话是这么说:
当你在自由落体的电梯里面,别说助跑了,下蹲都做不了。
现在,假设我们什么都不管了,我们疯了,我们认为你骨骼清奇,原地一蹦2米高。可那又怎样?
比如,电梯从10米高的地方失控,那你蹦完之后速度一抵消的效果,等于你从8米高的地方开始?
想一想吧!!
越王剑
发表于 2021-10-5 08:42:43
homvine 发表于 2021-10-5 06:56
一早起来,我想一想还是写吧
会有㵜汐现象影响,大多数会和亚里士多德一样想法
潮汐现象并不是月亮的引力,而是月亮的能量场的催动。因为当月球在天顶和天底都有潮。
炁道尚善
发表于 2021-10-5 20:45:39
homvine 发表于 2021-10-4 21:17
那就没办法了!!!
我记得我高考理科近满分,可能是幸运,是捡的
没关系,讨论而已。希望您心胸放开阔。
炁道尚善
发表于 2021-10-5 20:48:18
越王剑 发表于 2021-10-5 08:42
潮汐现象并不是月亮的引力,而是月亮的能量场的催动。因为当月球在天顶和天底都有潮。
谢谢。请问这个能量场如何界定?与引力的区别又在哪里?
炁道尚善
发表于 2021-10-5 20:58:02
homvine 发表于 2021-10-5 06:56
一早起来,我想一想还是写吧
会有㵜汐现象影响,大多数会和亚里士多德一样想法
物理上的知识我懂得不多但是我想说的是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太多了。我父亲曾经在中科院物理所工作过,里边的科研人员很务实,均希冀于从自然界存在的现象中总结规律,但许多规律是反常理的反现代科学的。仔细思考下现代科学在我国理应与古代经典结合,现在相关研究却寥寥无几,细思恐极。阴阳五行太极八卦易,我说个玄一点的,这是超越这个维度的知识。咱们讨论的是古人测量的准确性, 我反驳您举出漏刻一例只是为了辨明“真太阳时”不是近代出现的。也请您广泛地查阅资料,就会发现漏刻所界定的时间即是现代的真太阳时而不是北京时间,也会发现水滴不是在和地方都是匀速滴落的。谢谢。
homvine
发表于 2021-10-5 23:07:58
本帖最后由 homvine 于 2021-10-5 23:11 编辑
炁道尚善 发表于 2021-10-5 20:58
物理上的知识我懂得不多但是我想说的是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太多了。我父亲曾经在中科院物理所工作过, ...
这个我想多年,尤其对这个时间,应该是是有差别的(这个问题自学易以来不断问自已)
但是看古书的时候渐渐发现不是这么简单
发现古人面向这个问处理,不是单纯的以西洋角度看太阳直射到哪时间就是到哪,而是一个立体坐
标,如同三个点,也是和三般卦的观念一样
不是单纯几点这么简单,我发现,时辰不等于时间,,这个辰很重要
好吧,一天百刻,自古以来观念,有人说只存在内经系统
但是看清朝的八字记录,一天还是百刻的,这是术数一直便用单位,和民间是没有冲突
重点是在百刻,这咋处理呢?
有人纠结这个北京时时间地域性,我相信当时制定这个时间,有很充份的数据。
因为我发现,12时对应就是在地支(这一点不用怀疑就如同我们看时钟),但是刻的对应是天干
我们术数用的时间,不是单纯的子丑寅卯,而是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所以这是不同观念
多一个天干,就有不同
就简单说
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能一样吗?
所以面向天干不同
所以刻是必须处理!!
好吧换个角度思考~~若舍刻的观念 这两者(干支)又该如何处理?
为何午时三刻,为何午时三刻。这个刻为去强调呢?
所以由上可知,中国时间,不是太阳直射那么简单。而是要以太阳 地球月球三个交织角度呈现气的位置
我思考十馀年,这不简单
我只是把我研究报告写出而已
至于你还在水滴的部份,还有所怀疑,那我只能说数据给你,其馀的我无能为力
必竟术数用太阳时间有也有,平太阳时也有
我就是用平太阳时
jackso
发表于 2021-10-6 01:53:55
長知識了{:3_229:}
越王剑
发表于 2021-10-6 07:32:56
炁道尚善 发表于 2021-10-5 20:48
谢谢。请问这个能量场如何界定?与引力的区别又在哪里?
古人在书中提到大潮时酱缸会冒泡,而不是酱缸内的酱会振荡。
炁道尚善
发表于 2021-10-6 11:10:35
homvine 发表于 2021-10-5 23:07
这个我想多年,尤其对这个时间,应该是是有差别的(这个问题自学易以来不断问自已)
但是看古书的时候 ...
理越辩越明。期待您的报告,疑问越来越多了。不知何以用月亮来定时辰?天干地支百刻也并不是全部的计量单位,也不是三点取之,我认为要更复杂即至少5点。
炁道尚善
发表于 2021-10-6 11:22:37
越王剑 发表于 2021-10-6 07:32
古人在书中提到大潮时酱缸会冒泡,而不是酱缸内的酱会振荡。
有道理
homvine
发表于 2021-10-6 11:56:50
本帖最后由 homvine 于 2021-10-6 12:16 编辑
炁道尚善 发表于 2021-10-6 11:10
理越辩越明。期待您的报告,疑问越来越多了。不知何以用月亮来定时辰?天干地支百刻也并不是全部的计量单 ...
若是不是言100刻
基于五运六气模式,就会崩解
那历法依循就会无据
所以一百刻只是『继往』而已
『开来』可能我穷一辈可能摸不到
针对时辰,当然相对于月。在于术数中医的时辰不只用『支』,而是『干支』。必竟 六甲由来 是日月相合而来
必竟干和太阳有关支和月有关
所以一般所闻 只是太阳相应于设定好支的位置而已,所以子时丑时寅时.....,支只是代数 是12代表。应该正确的说法,是12『时』而不是12支。
如同九星,是1~9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