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ai556
发表于 2024-2-17 19:39:00
牛牛567 发表于 2024-2-17 17:39
你去找找罗盘的古董看一看嘛,古代的罗盘是啥样子??古代罗盘做的指针,能跟现在这么精细嘛??
你先考 ...
古时的罗盘能精细到怎么不知,但贾氏祖墓的资料是明朝出版的书提供的,人家提供的数据,现在还能测出来(虽有磁偏也还在酉山范围内)。更发达时的张九仪时代张氏测出来就是对不号。测出来的庚山怎么也对不上实测的酉。
fengai556
发表于 2024-2-17 19:43:15
牛牛567 发表于 2024-2-17 17:39
你去找找罗盘的古董看一看嘛,古代的罗盘是啥样子??古代罗盘做的指针,能跟现在这么精细嘛??
你先考 ...
坐宋蔡西山的文章来看,可以精细到六十龙。此前可以精细到七十二龙。即5度。从唐都西安的建筑来看,可以精细到零至一度。
fengai556
发表于 2024-2-17 20:11:08
本帖最后由 fengai556 于 2024-2-17 20:13 编辑
牛牛567 发表于 2024-2-17 16:08
你绕这么大弯子,你话里话外就是不回答关键问题。我有必要提醒你一下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个问题,古人 ...
古人是能找到北的,只是不是普通人,掌握方法的人也不多。术士们更多的是不会的。但不等于没有人会。
前几天找资料时看到有种叫牵星术,用于航海的。可以找到北。还有一种是立表法,通过影长来确定南北,是牵星术的复杂版,更专业,可以用于观星占星。但我也认为自宋以后,术士们就用磁罗盘,至于用不用校对,如何校对还真是五花八门。可能跟见识和师承有关。
fengai556
发表于 2024-2-18 22:38:50
fengai556 发表于 2024-2-17 17:04
我一直都认为,张九仪继承的是《入地眼》的东西,但比较两者差别还是有很多,可能方夫子本身就没得到全部 ...
广东有一传是厉伯韶定的皇姑坟,今人去测相差蛮大的。但转为正北或用卫星图测,正合碑上记载。这说明什么呢?
摩根士丹利
发表于 2024-2-20 02:25:34
fengai556 发表于 2024-2-17 19:43
坐宋蔡西山的文章来看,可以精细到六十龙。此前可以精细到七十二龙。即5度。从唐都西安的建筑来看,可以 ...
旱罗盘和磁偏角是宋朝发明的吧?考虑到磁偏角,能测量精细到5度都很吃力了,唐朝连旱罗盘都没发明出来,别说精细到一两度,定位二十四山都很吃力
得水藏风
发表于 2024-2-20 08:19:31
易友都理论得很仔细,我只看到来龙穴星合砂运才出人物,
如果一坟在龙真穴的情况下,能提前计算哪年后会出官,出
富人,能有几人?
fengai556
发表于 2024-2-20 08:49:17
摩根士丹利 发表于 2024-2-20 02:25
旱罗盘和磁偏角是宋朝发明的吧?考虑到磁偏角,能测量精细到5度都很吃力了,唐朝连旱罗盘都没发明出来, ...
罗盘的运用应是宋朝才能开始在少数人用,到了后期,甚至是明清才被广泛运用。我怀疑杨公的主要成绩就是把罗盘技术带到了民间,风水术才能被民间流传。当然,唐末宋初就是直接用罗盘。这时期正在偏东区间,所以北宋和南宋的都城都是偏东为中轴线。到了元,偏西2度,所以北京城偏西2度为中轴子线。只要确定偏多少,操作应不难的。古人是可以在一个几百方的地方为罗盘,如通过拉线由此确定日影正北与磁针的偏差。同理,也可以通过拉十多米的线来确定精度。这是我们阴阳宅操作中常用的方法。10米往往差一度就有15厘米左右的前后偏。肉眼都可以观。当然偏差可能会有,哪怕现在我们用较准的现代罗盘也是充许的。古人的测量技术也是刚刚的,要不你看卫星图中的古都城的主线位,几百米甚至一公里都是直的。
zhangyihai
发表于 2024-2-20 10:24:34
又吵罗盘了,透过现象本质就是理论之争。你说四十五度可以了,我说十五度才精准,他说一度才完善,查书看典各有其说,而四十五度十五度居多故一度之说尽受质疑。本人不才,相信古人不比现代人笨,既有其说必有其法,要争古人早争了。
牛牛567
发表于 2024-2-20 10:42:01
本帖最后由 牛牛567 于 2024-2-20 10:52 编辑
日影那么好测定正北,罗盘早就被古人当柴烧了,或者卖废品了。
不需用客观事实和实际情况进行检验,一招“想当然”,横扫天下,宇宙第一。
fcy666
发表于 2024-7-13 12:27:56
xiaoyang372 发表于 2023-9-24 20:18
再说一下:
古人说的“发”,
不一定说的是发啥,
这个案例砂水要诀和穿透真传数据有些不统一:
砂水要诀说:“坐戌顶用辰砂向巳”、“其子甲戌进士”“孙壬辰进士”。
穿透真传说:“扦乾山巽向兼巳亥”、“子辛酉甲戌中”“后孙辛卯解元壬辰入翰林”。
fcy666
发表于 2025-1-5 20:58:35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5-1-5 21:03 编辑
fengai556 发表于 2023-4-11 23:43
即以龙论, 龙游县西京坞, 金钟形, 余成吾先生葬父地,
辛龙巽向, 实乘戌气, 坐戌顶用辰砂而 ...
这个案例,数据很详尽:入首龙为辛龙,人盘戌砂,乾山兼亥,子辛酉甲戌中,后孙辛卯解元壬辰入翰林。
你提供的截图,数据很详尽,值得研究。
从发科甲年份看,戌砂所发,与申砂无关。
催福堂风水馆
发表于 2025-1-13 21:42:16
图画错了
fcy666
发表于 2025-3-16 14:51:37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5-3-16 15:10 编辑
xiaoyang372 发表于 2023-8-23 11:06
这个地上的图没有错,不要瞎乱整!
穴点的不同,就代表着穿山透地的位置不同,
这是第五卷中提到的余成吾葬原配的地,也提到了余日新和余恂发科甲的情况。从图中可见,地为癸山丁向,右手三台,目测为酉辛戌,三台位置在三房公位,合余日新和余恂皆为三房的情况。
一楼的案例是余成吾葬父地,乾山巽向,以房份论戌砂、辰砂应发二五房,只有申砂在三房的位置。但从所发年份看非申砂所发。
因此,我判断余日新和余恂应该是葬原配地所发:如此既符合余日新和余恂皆为三房的情况,右手三台酉、辛、戌三砂又符合余日新辛酉举人、甲戌进士,余恂辛卯解元、壬辰进士的情况。
九仪夫子在砂水要诀收录了余成吾葬父及葬原配的案例,说明九仪夫子在记录该案例时尚未完全悟透断验之法,尚无法准确判断该案例是何坟所发,由此可推测断验之法为九仪夫子自悟而非方太夫子所传。
注:余日新为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余恂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
网上有传此地为九仪夫子所葬,显然不符合历史。
补充内容 (2025-3-16 20:54):
余成吾葬父地,筑墙的作用,可能是因为巽向怕巳水之八煞,故筑墙以遮蔽巳水。
fcy666
发表于 2025-3-18 13:32:11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5-3-18 13:55 编辑
fcy666 发表于 2025-3-16 14:51
这是第五卷中提到的余成吾葬原配的地,也提到了余日新和余恂发科甲的情况。从图中可见,地为 ...
砂水要诀五卷,余成吾葬原配的案例中,明确说明了余日新为三房。但对于余恂的表述,会让人理解为余恂也为第三子:“乃强以长孙为第二,而以第三呼孺子”:从行文逻辑上讲,文中的“第三”应该是与“长孙”相对而言之房份次序,即余恂为第三孙,强把第三孙呼为“孺子”(幼儿)——说明还有第四孙。
若把长孙强为第二,而以长孙强呼之第二的顺序来称呼次孙为第三且称为孺子,那么行文上就少了 一句话,容易让人误解。
为此,查询了网络,查到了一个信息即余恂为次孙,从文中称呼看,是余恂长子余勉所写,但原文未讲出处。
若余恂为次孙,则可以明确的是:余恂是余成吾葬父之坟所发,余日新为余成吾葬原配所发。
若如此,九仪夫子在晚年所著穿透中,谈余成吾葬父的金钟形地案例中提到余日新发科甲的年份就让人很困惑了——因为余成吾葬父之地发不了三房的余日新。
fcy666
发表于 2025-3-19 12:49:43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5-3-19 12:52 编辑
fcy666 发表于 2025-3-18 13:32
砂水要诀五卷,余成吾葬原配的案例中,明确说明了余日新为三房。但对于余恂的表述,会让人理解为余恂也为 ...
余恂33岁即从京城辞官归乡,而余日新则为山东巡抚,后以太仆卿致仕(太仆卿为九卿之一)。
余成吾归葬时,将其原配墓挖开,“热气满椁,干燥不湿”——说明此穴位点对了。从余恂和余日新的职务及经历看,显然葬原配地更胜一筹。
xiaoyang372
发表于 2025-3-19 14:44:05
本帖最后由 xiaoyang372 于 2025-3-19 14:56 编辑
这个地,夫子其实上已经写的很是清楚了。
大家不还不明白,那我就详细说一下吧。
前两次葬都是正顶辛脉,
只得丁财,
那就是拔辛砂作旺砂。
书中说用辰砂,
正顶辛脉的情况下,
辰砂就是泄砂,
所以葬而不发。
第三次,斜顶戌脉,沿钟沿葬,
注意两个表述:
“斜顶”、“沿钟沿”,
这两个表述很是关键,
理解不了这两个表述,
你就不能理解这个地的诀窍。
第一个“斜顶”,
用的就是穿透真传中的拔砂法,
目的是拔后坐山为生砂,
很明显目的达到了。
第二个“沿钟沿”,
这个应当就是夫子书中常说的“临弦之法”了,
这个地的关键就是穿透拔砂时对后坐山的处理手法不一样。
就说到这儿吧,剩下的大家自行理解。
fcy666
发表于 2025-3-20 19:19:02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5-3-20 19:23 编辑
xiaoyang372 发表于 2025-3-19 14:44
这个地,夫子其实上已经写的很是清楚了。
大家不还不明白,那我就详细说一下吧。
和老师探讨两个问题:
1.九仪夫子在穿透真传说,泄煞之砂亦发科甲,只是不长久。所以立向追求生旺砂,只是为了长久,并非是因为能发科甲而如此点穴立向。请教老师,泄煞之砂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发科甲呢?
2.第三葬斜顶戌脉,用辰砂,立乾山巽向。从图中看是往原来两个穴位左下方移动了位置的,那么在第三葬穴位处格得的辰砂,如果在第一第二穴位处格第三葬处的辰砂,是否依然为辰砂?若依然为辰砂,那么第一第二葬,作为泄砂的辰砂是否符合发科甲的条件呢?
fcy666
发表于 2025-3-20 21:38:33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5-3-20 21:50 编辑
xiaoyang372 发表于 2025-3-19 14:44
这个地,夫子其实上已经写的很是清楚了。
大家不还不明白,那我就详细说一下吧。
泄煞砂发科甲的案例:
1.泄砂:得烝山彭状元祖地,艮龙入首,丑山未向,子峰、丙峰为泄砂而丙辰发彭状元。
2.煞砂:①铅弹子中星之图后的例子,弊邑东山郡名碧溪场戴宅祖地,辰巽龙入首,穴乘巽气,未高塔立鬼金度。戴日文讳东旻者,己未榜眼,官至巡抚而被奸究所害。②穿透真传209页桂林西朱姓地,穴乘坤气,丁山癸向,坎砂、艮砂、震砂。艮砂为丁山之煞砂,而丙子发科甲。
从上面三个案例看,余成吾葬父地,辰砂若为辛山之泄煞,不是因为是泄煞而不发科甲,我判断是因为不符合发科甲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