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静的经验
<DIV class=blog_title><H2 class=c_tx id=veryTitle><SPAN>入静的经验 </SPAN></H2>
<DIV class=blog_op_menu><SPAN> </SPAN></DIV></DIV><!--==S 投票--><!--==E 投票--><!--S 文章(这部分加style只是为了看效果,基本上表现都受编辑器设置控制)-->
<DIV class=real_blog id=veryContent style="TEXT-INDENT: 2em; HEIGHT: auto! important">
<TABLE id=blogContent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IDTH: 100%; POSITION: relativ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vAlign=top>
<DIV id=blogContainer style="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HEIGHT: 100%"><IMG id=paperPicArea0 style="DISPLAY: none" src="http://cnc.imgcache.qq.com/ac/b.gif">
<DIV id=paperTitleArea align=center><SPAN id=paperTitle style="DISPLAY: block; FONT-WEIGHT: bolder; WORD-BREAK: break-all"></SPAN></DIV><IMG id=paperPicArea style="DISPLAY: none" src="http://cnc.imgcache.qq.com/ac/b.gif">
<DIV id=blogDetailDiv style="FONT-SIZE: 16px">我一直想将我自己入静的经验发上来与大家交流,但是由于时间有限,一直将这件事拖到了现在。<BR> 我们都知道入静对于修练气功是很重要的一部,可以说入静了,也就是气功入门了。可是我们有许多人由于没有得到好的师傅的指点,或没有师傅,无法了解到什么事入静?怎样才能入静?从某方面说,入静就是组织外界有害信号对大脑的刺激。所以我们都很重视这个。这是很自然的,但是你们还记得,我曾经发过一个名叫“清静无为”的帖子么??入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但正是入静的重要性,使得我们过分追求,反而阻止或者延迟了我们入境的机会。<BR> 入静,需从一个过程中锻炼得来,也许从无意中形成。但是有的人练功时间不久,或是方法不当,但追求入境的念头却极为迫切,执念过重,违法了清静无为的原则,反而延迟入静的时间。还有一种就是,有的人在偶尔无意间遇上了一两次入静的景象,就过分追求,一点也不考虑自己本身的实际情况,更加聚精会神的追求,一练功,心中就想着入静,紧张的反而无法入静,于是非常的懊恼,这次我为什么无法入静?、是不是我没别人练得好、静的深?这些不必要的思虑,无益的精神状态,反而影响了正常入静的进展。<BR> 还有一些人,只是因为自己不知道什么是入静,自己其实已经入静了,结果听了别人关于入静的景象,自以为没入静还苦苦追寻。所以我今天就在这里简单说一说入静的含义,与入静的一些特征。<BR> 其实,入静是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一种特数状态,有人称他为“中间时相”而练功者一般有如下一些变化过程:<BR> 练功开始后,情绪渐渐稳定下来,我们的功法帮助我们主动集中意念,我们的思维与我们的功法密切配合,我们称之为'意气合一’这是,我们感觉到体内气脉通畅,头脑清醒。对于外界的事物,听到却不注意,这趟就进入了排除杂念的阶段,我个人认为,这标志着我们进入了“初级入静”阶段。在这一阶段,杂念忽隐忽现,逐渐减少甚至基本消失。这是或我们有用我们做大的忍耐性和稳定性来培养进一步的入静条件,从而达到进一步入静。急躁心理是这一阶段必须避免的。 <BR>而再这一步拙见深入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异常感觉,我们称之为“气感”或者是,感觉到自己变得很大,或是变得很小,或是与天地融为一体,或是身如鸿毛,飘忽宇宙。或是身似大山,沉稳独坐。另外还有,耳鸣微汗,肌肉跳动身体某部位不自主颤动等。许多的幻想,因人而异。而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如何延长我们入境的时间。不让幻景破坏了静景,在这一阶段,对于心性的考验最为重要。我们需要坚定不移的坚持“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心态,追求和惧怕,都不是正确。只有坚守“清静无为”,坚持意守,心不外驰才能逐渐是幻觉消失,延长入境时间,是入静更深一层。<BR> 幻觉的淡漠和消失,标志着入静有深入一层。周围的干扰,对我们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听到了微小的声音,我们的大脑也不会做出分析。这时候,呼吸绵绵若存,意守似有似无,气息于血脉好像完全贯通,肢体的感觉视乎真正的与虚空融为一体,头脑却非常清醒,这就输入静的最好的状态。<BR> 再进一步,就是入定了。我还没达到。无法分享。以上变化就是入静的征象,但因人而异,希望会给大家一些启示,有不正之处,还望各位前辈不吝赐教<BR> 玄云子己丑年元月初三晚于听松斋</DIV></DIV></TD></TR></TBODY></TABLE></DIV> 好帖!我有时后无法入静,就做反省,反省后就能入静。 致知之至
順應自然
妙徼之微
同君共息 入了静了可以了 辛苦了,谢谢分享 辛苦了 入静正是小弟当前追求的目标,小弟幼而慕道,可惜一直没有能够坚持下来,近来健康每况日下,才有了重新练习的念头,看了楼主的心得后,也想把自己的练习点滴写出来让前辈高手点评下呢!
关于坐姿,小弟是先用散盘,想以后慢慢加上去,最终双盘是目的!但当前还在散与单盘之间徘徊,惭愧!
关于闭目,目前是全闭了,按要求应该是眼观鼻观心,不过打坐时漆黑一片,所以亦不强求!
关于腰身,初坐时自是左歪右歪,也不是每次都坐得好,但在坐的中途,突然腰身一挺,就直了,小弟是如此做的,即在坐的中途纠正。
关于念头,初坐自是心猿意马,这是没办法,但小弟认为能坐下去,坐得下来,就是好事。
初期用武火杂念会少些,所以小弟在坐的时候,总会用种种不同的方法要延长坐的时间,如用观世音的听,观了一会,不想观了,就想人生经历,一年一年追上去,不想追了,又用什么止观息等等,
所以一直没有什么好的收获! 我好像有一点气感,就是肌肉抖动,别的感觉倒没有。 小弟觉得,练静坐最重要的还是能够把腿盘上去,腿盘好了,才谈心法!所以初期有空闲就尽量把腿盘着。很多书上都讲到很多的体验,不过小弟练功得到的效果也不错!一是有时打坐,一坐下去就是一个多小时,两个小时就过去了,我觉得这是个很好、很美妙的收获。少年时曾有过,收功了,躺在床上,一晚上都不翻身的,醒过来后发现还是刚入睡时的姿势,有几次,一想到小腹这个位置,全身就动了起来,是不由自主的动,到现在也觉得不可思议,不过现在想求再也求不到了!很是怀念!
还有一个就是气感的问题,书上说得很玄,小弟却没有体会到这种感觉,是不是体质问题呢?
还有一个就是在静坐中鼻子里流出一些东西,不是口水也不是涕液,不知为何物?
如在坐中眼睛流泪,在很长的时间内眼睛一直是明亮的;
如在坐中放屁,那么胃里的废气就排出来了,这时人是神清气爽的;
但这几个体验,现在却迟迟不来,极为遗憾! 練功時有時發現肌肉不由自己跳動,沒別的特別感覺。 谢 谢 分 享 小弟的心得是:刚练打坐时会心猿意马。过去事历历在胸,越想强制入静就越不静,后来请益于-位智者。师言:任其自然:既不强制入静,也不拒于心猿意马。曰久自然不静而静,于-吸-呼之中,用"阿弥"[吸]入,"佗佛"[呼]出!小弟受益不浅! 辛苦了,谢谢分享 这么说来我练功一直没有入静,还需继续努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