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輪迴及與命運之相互關係(转帖)
[ 因果的過程、在時間上應分為過去、現在與未來三世、<BR><BR><BR>過去世是因、現在世就是果、現在世也是因、未來世又是果. ]<BR><BR><BR>由上觀之:當知因果是以三世或多世之累積計算加減乘除綜合之總成績。<BR><BR><BR>然現代的世間人,能透澈瞭解三世因或多世之果者亦是少數,不瞭解者居多"<BR><BR><BR>“如是因, 如是果, 昨日的因結成今日的果, <BR><BR>任何力量都改變不了. 佛只著力一件事...當下種的因.” <BR><BR>當下即是, 現在一刻的選擇, 所做的一切將是明日的果.<BR><BR>因果雖無法避免,但佛所重視的卻是當下種的因<BR><BR><BR>[ <STRONG>因果輪迴及與命運之相互關係</STRONG> ]<BR><BR><BR>首先,筆者要肯定地說:因果輪迴與人生之命運有很重要密切之關係, <BR><BR>而且是相輔相成 " <BR><BR>換句話說:有因果輪迴就有人生之命運,若無因果輪迴就無人生之命運,<BR><BR>兩者不可偏廢,兩者有緊密之關係"正如有我就必有父母,<BR><BR>兩者有很重要密切之關係,並且兩者皆不可偏廢一樣, <BR><BR> <BR> [ 恩果輪迴及與命運之相互循環關係 ]<BR><BR><BR>因果、輪迴、命運三者中若就單一而言,其實是三回之事, <BR><BR>亦即是三個單項目,正像三條單行道之馬路通往相同目的地一樣,<BR><BR>因而;這三回事正如一條交織之三叉交點,<BR><BR>無論走那一條路必然與三叉交點發生關係"說的更明白點;<BR><BR>有因果就必有輪迴,有輪迴就必然有命運,有命運,、就必然有因果;<BR><BR>如此說來有因果、輪迴、命運是具有互相循環之關係;<BR><BR>[ 這是指一般必須受六道輪迴者而言,巳成仙成佛成聖者,<BR><BR>早巳將因果化為恩果,故即不必受六道輪迴者,自然就不必互相循環了 ]<BR><BR><BR> {恩果} {因果} {輪迴} {命運}<BR><BR>而這三者不僅者具有互相循環之關係,且亦各有磁力再互相牽引, <BR><BR>其力量之牽扯亦是平等相當,正如物理之力學,其上下之力是相當"<BR><BR>有什麼因就得有什麼果,其因果之善惡因子之總成績即是業力"<BR><BR>而業力之等級即是評定六道輪迴之標準,<BR><BR>再由六道輪迴之標準決定人生之好壞,<BR><BR>而命運之好壞即是人生之富、貴、貧、賤、賢、愚、窮、通、夭、壽、<BR><BR>換句話說:即由前世或三世前之因果業力,牽引著六道輪迴,<BR><BR>再由六道輪迴牽引著今生之命運’除了承擔今生之命運外,<BR><BR>今生所再種之因果,又再造成來世之輪迴與命運,<BR><BR>如此循環不休"若是能了悟真道,下定決心修真道而成道,<BR><BR>自然因果至善至滿,而將此因果化為恩果了,<BR><BR>以達超出三界越出五行之外而脫出輪迴;既脫出輪迴,<BR><BR>即巳獲得永生而無命運可言,[ 若有命運可言當係指得道成神仙之果位 ] ,<BR><BR>既無命運可言,則三者就不必互相循環,而與日月並壽並存了,<BR><BR>也許有許多人要問:在我們的人生中是否有因果?是否有輪迴?<BR><BR>是否有命運?有許多人相信有因果、輪迴、命運、但仍有許多人不信’如果,<BR><BR>連 [ 因果 ] 都不信,又怎能相信 [ 恩果 ] 呢?<BR><BR>其實,真理是不計較信與不信之問題,信它,真理亦具有事實存在, 不信它,<BR><BR>真理還是仍然存在,故真理是不計較別人帶上什麼有色彩之眼光去批判它,<BR><BR>這就是真理之可貴"茲就三者分別敘論之 ;<BR><BR><BR>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互為因果之明證<BR><BR>種:種植。得:收穫。<BR><BR>做什麼樣的事情,就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BR><BR>說明得到某結果,實為先前種下的原因所致。<BR><BR>你做了壞事會有報應的,這就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BR><BR>什麼樹開什麼花,什麼種子結什麼瓜 ...<BR><BR>因果是什麼?<BR><BR>曾有一句名言:{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這就是因果最佳之說明 "<BR><BR>若依佛教之觀點來論因果:則以三世為準則、以人而言:除了現在這一生,<BR><BR>還有過去的無量數生,以及尚有未來的無量數生,<BR><BR>因果之法則若依一般生物觀點而言,則一棵龍眼樹,<BR><BR>先由種子{ 即子因 }播種,再經澆水,施肥以及空氣與日月之精華,結成果實,<BR><BR>{ 即龍眼為果 }這樣因果循環不休,故種什麼因得什麼果較易為一般人所瞭解,<BR><BR>惟人之因果律係依三世法則之觀點而論因果,故有時甚明顯較易為人所察覺了悟<BR><BR>,有時因果則為暫時遁為隱性不明顯,故為人所不易察覺而不易領悟,<BR><BR>甚至誤解因果報應無靈性,乃是一種安慰之詞;<BR><BR>正如生物遺傳學有顯性基因與隱性基因之分,顯性易見,隱性不易見之,<BR><BR>故多數人視因果為虛無飄渺,尤其現代唯物主義盛行,<BR><BR>一般凡夫俗子之多數人祗重視目前,把眼光看得很近,<BR><BR>以目前之功名利祿,金錢,物質等為目標,<BR><BR>而甚少把眼光放遠看未來無量數生,<BR><BR>更談不上仔細思考比較過去無量數生,<BR><BR>因而對因果與人生命運之重要性就甚少擺在心上思量過.也可以說:<BR><BR>現代的一般凡夫俗子多數人,其眼光是近視眼 [ 非真正帶眼鏡的近視眼 " <BR><BR>" 筆者此處所指之 [ 近視眼 ] 實乃指眼光短視也 ]<BR><BR>而祗看到顯性基因之因果?說來這是一般凡夫俗子之通常毛病現象 "<BR> [ 顯性基因之因果易為人所悟]比如說;某甲過去生活貧困因而近幾年發大財,事業如日之中天,
大量購置房地,大興土木建別墅數楝,事業擴展愈來愈大,
由原有一間小店而擴展至數間工廠,於是人們趨之若騖,
因而日日門庭若市,車水馬龍,人人如蜜蜂就愛楝甜之處沾一下而沾沾自喜,
因而到處祗聽一片恭維聲,人人恨不得借此機會巴結一下,
因而就時時藉機會攀一下關係,送禮物以表其尊敬之誠意,
以備來日討人情與邀功之利用,逢人就處處宣揚某甲如何如何的才幹,
如何如何的偉大,這種富貴榮華,人人見得到,因為大事業及
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廈擺在眾人之面前,不得不令人羨慕與心折,
不得不想盡辦法攀點關係親近一下,以便分享其餘羹,而圖個舒適地生活,
有利之處人人愛之,有利之處人人嚮住之,因而錦上添花者大有人在,
這就是顯性基因之因果,人人易察覺也易於了悟 "
[隱性基因之因果為人們所忽視]
可是這種成功之背後,他是怎樣地賺到大錢,沒有人去追究,
也沒有人去評論,也沒有人去思量分析,
那成功的背後是腳踏實地正派幹起來?
還是走邪惡之門發達起來?
沒有人想去瞭解,也沒有人仔細思考那多金之後的罪惡之源,
更沒有人瞭解他從那貧困之環境中用什麼手段才能脫穎而出?
而過去之貧困是屬於隱性基因之因果,
沒有人看見他會有今日之事業地位,
也沒有人會想到他今日會成為有錢人,
故過去沒有人會對他尊敬與重視過,
可見雪中送炭者實在太少,也可見隱性基因為人所忽視,
也可見世態之炎涼與世態現實之眼光,因此;
他今日之成功過程中是積德抑是造孽中所掙出來的?
沒有人去追究他,因為世人多數人不計較其品德與手段,
反正他有錢就是我們的 [大阿哥 ],
我們所尊敬的大英雄.即是有少數人知道,
他的成功過程中是用非法的手段與造孽中得來的,
人們就會群起傚法,以為敢做的人必然會成為巨富,
也因此人人以訛傳訛,錯誤地認為:反正在世間第一就是金錢,
誤以為有金錢才是有生命之實質,沒有金錢即使有命亦活不成,
更也導致人們之錯誤觀念:反正要富貴驕人就得跟他學些黑道手段,
先把錢掙過來過著痛快日子的生活再說,僬著他耍著手段,
日富一日,錢愈堆愈高愈可壓死人,
因而人們的眼光祗羨慕別人之富有的現在,
自以為作惡的人畢竟是比安分守己的人享受福報,
如此之現像反而使人誤認為因果報應的不存在,反而認為貪贓枉法之徒,
乃為非作歹之輩的人卻可過著令人羨慕富裕愜意的生活,
因而也使那些對因果報應半信半疑的人更將信心動搖了 "
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
任何人都知道:種瓜必定得瓜,種豆亦必定得豆。絕對不會種瓜而得豆,
更絕對不會種豆而得瓜。這是因果報應的最簡單註解,理雖淺,而含意卻
極深。
我們佛門講業,業為梵語羯磨的翻譯,其義為造作,也即因:引伸為業緣
。所以,纔說善業為招善果之緣,惡業為招惡果之緣。
佛陀嘗稱:「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重不墮輪迴。」業重愛深,是眾生淪
落塵世的遠因,隨業受報,自是理所當然的結果。質是之故,的確不必怨
天尤人。若要怨天尤人,業於業上加業。如人欠債,最好是還清了事。若
只是怨恨債主的催迫,總是徒然,反會增加一些債務以外的不愉快糾紛。
也不可以逃避,若是逃避,定是罪加一等。如人犯了國法,既入監牢,就
得安分服刑,期滿自可出獄,若是中途越獄,抓回去又必多添加一罪。
三界如牢獄,欲求出離,只好「隨緣遣舊業,莫更造新殃。」業盡情空之
後,自可逍遙三界之外,誰也奈何不得。業未盡,愛未空,妄想自由自在
,則只有徒增苦惱而已。
因果無私,絕沒有僥倖的例外,也沒有假借的可能。「前生作業今生受。
」富貴貧賤,窮通壽夭,全憑自己修來。既非什麼神鬼的播弄,也不是諸
佛菩薩所可安排的。自作自受,別人不能絲毫加減,這是最基本的道理。
作為一個佛門弟子,是應該說明白的。
今見許多道友,不是落入宿命論的圈套,就是懷疑因果沒有憑準。學佛而
不明白因果的道理,不信因果的定律,真是空入寶山,徒費精神。
什麼樣的因,招什麼樣的果,業於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許多人不在因地
栽培善種,卻要在果上妄求完美。
然而世事由來多屬缺陷,越是刻意求完美的人,痛苦煩惱可能越多。應知
因圓始能果滿,但地藏經說:「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
是罪。」在心地上既是善惡混沌,在行業上自亦是好惡參差,受報當然有
苦樂順逆業業不同了。
貪、嗔、痴三毒不除,欲求人生圓滿,絕不可能。所以,我們認為最起碼
的理念,是勿忘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南无阿弥陀佛!{:3_252:} 阿弥陀佛福祸自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