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封建时期竟然也有负责上 访工作的信访部门
<STRONG>投诉公车,必须采纳<BR></STRONG> 中国从汉朝起就有接纳庶民来访的专职机构。两汉以公车署为中央信访接转机构的制度沿袭到魏晋南北朝,总体上看,该机构一直是君主于行政、司法乃至监察系统以外直接了解社情民意的管道。如北魏文成帝在太安元年(455年)发过一个诏书,道是特派尚书穆伏真等30人巡行州郡,民众对地方长官或褒或贬及冤屈等事,可以直接向这些中央特使反映,如果“使者受财,断察不平,听诣公车上诉”,就是说假定巡视团也腐败了,还有一条赴公车投诉的门路。<BR> 再如北齐制度,凡行政系统不予受理,而当事人认为有枉屈要申诉的,<FONT color=#0000ff>公车署</FONT>必须接纳;倘判定应予奏闻的,就要递呈皇帝。<BR><STRONG>“细民言事,咸为申达”</STRONG><BR> 作为君主耳目之设和知达下情的信访接转机构,汉魏南北朝的公车署前,大多竖有谤木和肺石当作标志。后来又添置了在朝堂外设登闻鼓的措施,取名“登闻”,意思是臣民有谏议或冤情要诉,却遭压制,可以径去阙前击鼓,登时上闻。 《晋书·卫瑾传》里有“挝登闻鼓”的描述,说明晋时已有。北魏太武帝也曾有“阙左悬登闻鼓以达冤人”的诏令,是承袭前朝,其后唐宋因之,一直存在到明代。<BR> 南朝的梁武帝尤擅显示关心民瘼,多次颁诏解说“屋漏在上,知之在下”的道理,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做到“细民有言事者,咸为申达”。他刚即位时还有个创新,诏令“于公车府谤木、肺石傍各置一函”,凡<FONT color=#006400>批评时政</FONT>、谠言谏议而当官者不肯代为奏闻的,可以投书谤木函中,凡<FONT color=#006400>受豪门欺凌</FONT>、官长压制而“欲自申”的,可以投书肺石函。由于这两个信箱都是密封的,写信人可以相信它能不受任何阻隔地直呈御览。<BR><STRONG><FONT color=#800080>来京</FONT>,疏导管理</STRONG><BR> 唐初君臣惩于杨隋二世而亡的教训,对全面而随时了解下情的重要性大多有清醒认识。武则天对下情上通更为重视,有个参加徐敬业叛乱而获免的鱼保家为表忠诚,写信给她,“请铸铜为匦以受天下密奏”,其实就是梁武帝搞大信箱的办法。<BR> 铜匦放在开放性的庙堂上,并设匦使院为专职机构,选谏议大夫、补阙等言官为知匦使,专管接受<FONT color=#ff0000>来信来访</FONT>;侍御史等为理匦使,专司受理分析和据状奏闻。后来中书门下、御史台也择员参与知匦理匦,使成为一个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信访受理班底。<BR> 再如,当时尚无全国联网的民办邮政,如果不能托人代为投匦,许多从外地来京投匦者的性质其实就是“”,假如疏导管理不当,也是令人挠头的问题。对此,唐文宗时任理匦使的李中敏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搞了一套措施,大抵是:凡来投函者进入光顺门时,应该由负责京师治安的金吾卫问明姓名住居去处,或由金吾“责定住处”,匦使院收状后,“便差院子(杂役)审复”,再照会京兆府备案,既方便本司及有关部门在受理时“或要召问”,又避免了外地<FONT color=#ff0000>来京人员</FONT>任意行止的无序化。“如过旬日无处分,即任东西”,大概就是若在十天期限内没有答复,便要离京等候结果。<BR><STRONG>要投诉,先付钱</STRONG><BR> 此外,投匦还要付费。《客语》云:“凡投匦有费。谓如投匦,亲事官每名两贯文,大率费不下一二万。 ”制度:登闻院收到上书后,除事关紧急 约时通进外,要把投函放进特制的铜匣里,按五日一通进的规定,送进宫内,负责抬、背铜匣进宫出宫的吏卒就称“亲事官”。假如这项工作至少有两个亲事官搭配做,那么投匦一次的付费就是四贯文即四千钱。比照《宋会要》记载的“和买夏税纳绢每匹折纳价钱二贯文足”,就是两匹绢的价值。这还是政府的 “和买”价,市价又过于此,可见上书的代价不低。惟既然每年能收费 “不下一二万”,说明<FONT color=#ff0000>上书者还是不少</FONT>。<BR> 这种“亲事官”都由皇城司即宫城警卫局属下的禁卒充任,并不属于登闻院编制。这样看来,付款投匦多半<FONT color=#0000ff>不是祖宗定制,而是皇城司自己搞出来的收费项目</FONT>吧。由于这笔可观的进项既打不进登闻院的“机关收入”,也非亲事官个人所得,故《客语》又说:“而两院及亲事官等不喜人来投[匦],多深藏匦,置人所不见处。 ”仅从这些障碍来评判,<STRONG><U>上比汉唐,下比明清,<FONT color=#0000ff>北宋</FONT></U>信访机构的衙门作风大概是最严重的</STRONG>。 (黄艾华摘自《官场那些道儿》 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作者完颜绍元) 呵呵,历史颇为有趣啊。每次的进步都是几百年的积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