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古人不“下流”
“下流”在现代社会里是一个非常卑劣龌龊的词语,但是你可知道它的本意是什么吗?它也有一段演变的历史,请看: <BR> <BR>“下流”本为偏正词组,“下”为名词作状语。“下流”即“向下流淌”之义,本指水而言。如《楚辞.九怀.尊嘉》:“榜航兮下流,东注兮磕磕。”(乘船顺水向下驶去,波涛东流拍击礁石。)后也喻指君王的恩泽下达,意义稍微抽象。如《淮南子.主术训》:“是故君不能赏无功之臣,臣亦不能死无德之君。君德不下流于民,而欲用之,如鞭蹄马矣。”因水向下流淌之处即下游,所以凝固为名词,则有“下游”之义。如刘向《列女传》:“客有献醇酒一器,王使人注江之上游,让士卒饮其下流。”(有个客人献上一壶美酒,王派人倒在江的上游,让士卒在下游分享。)<BR>后来,一方面用“下流”比喻子孙、后代,如《三国志.魏志.乐陵王茂传》:“今封茂为聊城王,以尉太皇太后下流之念。”(现在封茂为聊城王,以此来告慰太皇太后对子孙的爱念。)另一方面来比喻众恶所归的地位,如《论语.子张》:“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商纣的坏处,不像现在传说的这样厉害。所以君子不愿意居于众恶所归的地位,一居这种地位,天下什么坏名声都会集中到他的身上。)由“众恶所归的地位”再引申,又指“低贱的地位”,如《汉书.杨恽传》:“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处于卑贱地位的人,各种毁谤都会到来,真是不寒而栗。)再如《论衡.逢遇》:“或高才行洁,不遇,退在下流。”(有的人才行高洁,但不被知遇,处在低贱的地位。)<BR>到现代汉语中,词义色彩转贬,用来指人的言行的“卑鄙龌龊”,成为一个贬义色彩十分强烈的形容词。这一意义当是从“下流”的“底下”、“下等”义中引申出来的。因为“卑鄙龌龊”正是指言行的极其低下。<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