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特洛伊木马之战——送丧钟的由来
<DIV class=f14 id=read_tpc>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送钟(终)这个词因其词音的相同而成为人们避讳的词语,特别是老人,好像侯宝林先生就有一个相声段子叫《送钟》,以讥讽那些平日不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莽撞青年。<BR> 现在我们来分析,难道送钟(终)真是因其音同而受到人们的避讳吗?<BR> 其实不是如此的简单,在这个词的背后隐藏着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隐藏着我国古代人的智慧,隐藏着血腥战争的历史画卷,恰如东方的特洛伊木马之战——仇繇巨钟之战。带着音乐文化的大钟送去的是血腥的侵伐攻占。这也许是中国电影人应该去拍的一部史诗:<BR> 在春秋战国交叉时期,公元前458年,晋国智伯在攻打中山国的仇繇城时遇到了困难,由于城高沟深死伤惨重而久攻不下,最终智伯想出了个办法,因为中山国素喜琴瑟乐器,于是就铸造了一个两辆大车并着才能装下的大钟,以停止战争交好仇繇的谎言用车送给仇繇君。虽然也有大将赤章的谏言,但仇繇君还是没听,仇繇君于是填沟凿城以迎接这口大钟,就在当晚庆祝之时,被智伯大军一举攻破,仇繇身死城灭。笔者认为这就是后世——送钟的来源,并录史实记载如下:<BR> 《吕氏春秋》公元前458,“中山之国有仇繇者。智伯(荀瑶)欲攻之而无道也,为铸大钟,方车二轨以遗之。仇繇之君将斩岸堙溪以迎钟。赤章蔓枝谏曰:“《诗》云:‘唯则定国。 ‘我胡则以得是于智伯?夫智伯之为人也贪而无信,必欲攻我而无道也,故为大钟,方车二轨以遗君。君因斩岸堙溪以迎钟,师必随之。“弗听。有顷,〔又〕谏之,君曰:”大国为欢,而子逆之,不祥。子释之。“赤章蔓枝曰:“为人臣不忠贞,罪也;忠贞不用,远身可也。”断毂而行,至卫七日而仇繇亡。欲钟之心胜也,欲钟之心胜则安仇繇之说塞矣。凡听说,所胜不可不审也,故太上先胜。”<BR> “虞公不用宫奇之谋,灭于晋;仇由不听赤章之言,亡于智氏;蹇叔之哭,不能济崤渑之覆;赵括之母,不能救长平之败。此皆人主之听,不精不审耳。由此观之,天下之国,莫不皆有忠臣谋士也。或丧师败军,危身亡国者,诚在人主之听,不精不审。取忠臣,谋博士,将何国无之乎?”(《群书治要》)魏幽州刺史杜恕撰旧、新《唐志》。)<BR> 至于当时用两辆大车送给仇繇的这口大钟里面是否也藏伏兵,必定会引来无数文人墨客的遐想,使人浮想联翩。也说明中华词汇宝库里面所蕴含的无尽的历史史实和秘密,需要人们不断去发掘探索。<BR></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