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字”浅说
人们常把“错字”和“别字”混为一谈,笼统地称为“错别字”。其实不然,“错字”是写错了,字典中根本没有这个字;“别字”是用错了,本来应该用这个字,却用了另一个字。比如,“千锤百练”,本应是“炼”却写成了“练”;“庸人自忧”,本应是“扰” 却写成了“忧”。对于因为同音而形成的“别字”,如果从古汉语的角度说,这就是“通假”。比如,《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本应是“早”字却写成了“蚤”字;《病梅馆记》中“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本应是“痊”字却写成了“全”字。由于今人对古音了解不深,所以对古书中的一些“通假”很难辨明。比如,《庄子·则阳》中“同滥而浴”,本应是“鉴”字却写成了“滥”字。这里的“滥”字念jiàn,和“鉴”字同音。此句译成“一同在大盆中洗澡”。甚至有这种情况,有的“通假字”用的时间太长,以致人们误认为它就是“本字”。比如“春秋五霸”,“伯”字才是“本字”(“伯”字的本义是老大),而“霸”字是“通假字”(“霸”字的本义是夏历每月初始见的月亮)。<BR> <BR> “别字”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词义而误用同音字。比如:<BR> <BR> “礼上往来”,本应是“尚”字,却写成了“上”字。“礼尚往来”的意思是: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尚”是讲究的意思。“鬼斧神功”,本应是“工”字,却写了“功”字。“鬼斧神工”的意思是: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能的精巧。“工”是技能技巧。<BR> <BR> “别字”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不了解词义而误用字形相近的字。比如:“肄无忌惮”,本应是“肆”是放肆、任意而行的意思。“稳操胜卷”,本应是“券”字,却写成了“卷”字。“稳操胜券”的意思是:稳稳把握住胜利的结果。“券”来本是契约的意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