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身份证---鱼符
<P>身份證在中國,並不是「現代人」發明的。<BR>早在隋唐時期,朝廷便發給官員一種類似身份證的「魚符」,它是用木頭或者金屬精製而成的。 <BR><P>其形狀像魚,分左右兩片,上鑿小孔,以便繫佩。「魚符」,上面刻有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居品級等。 <BR>
<P>當時,凡親王和三品以上官員所用的「魚符」,均以黃金鑄製,顯示其品位身份之高。 <BR>
<P>五品以上官員的「魚符」,為銀質;六品以下的官員的「魚符」則為銅質。五品以上的官員,還備有存放「魚符」的專用袋子,稱為「魚袋」。 <BR>
<P>「魚符」的主要用途是證明官員的身份,便於應召出入宮門驗證時所用。史載:「附身魚符者,以明貴賤,應召命。」(見《新唐書‧車服志》)。 <BR>
<P>到武則天時,「魚符」一度改為其形狀像龜的「龜符」,用途與「魚符」相同。 <BR>
<P>宋代時,「魚符」被廢除,但仍佩帶「魚袋」。至明代,改用「牙牌」,這是用象牙、獸骨、木材、金屬等製成的版片,上面刻有持牌人的姓名、職務、履歷以及所在的衙門,它與現代意義上的卡片式身份證已經非常接近了。 <BR>
<P>據明人陸容《菽圓雜紀》載:牙牌不但官員們懸之,「凡在內府出入者,無論貴賤皆懸牌,以避嫌疑。」由此可知,明代身份證的用途已經不局限於官員們,並開始向中下階層方面發展了。 <BR>
<P>清代各階層的身份以帽子上的頂子(帽珠)來證明,其帽珠用寶石、珊瑚、水晶、玉石、金屬等製成。如果是一個秀才,可佩銅頂,若為一品大員,則佩大紅寶石頂子。 <BR>
<P>一般百姓帽上無頂,只能用綢緞打成一個帽結。一些富商、地主為求得高身份,常用數目可觀的白銀捐得一個頂子,由此而出現了「紅頂商人」、「紅頂鄉紳」一類的怪事。</P>
<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http://images.gg-art.com/r/r1y0dkbc.jpg" onload="return imgzoom(this,550)" border=0></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