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海一粟 发表于 2010-7-20 19:26:07

中医传承在人才培养

围绕“纯中医”能否生存的讨论从未停止,无论是“纯中医”也好,“现代中医”也罢,两方面如果都没有培养出一批立得住,站得稳的中流砥柱式的人才,那中医还能凭什么在当今社会生存下去?该反省的不是客观存在的传统中医文化本身,而是我们今天对中医文化认识和发展的不足。
 学古而不泥古
  中医是历经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我们热爱传统、继承传统但不能蒙起自己的眼睛对现代科技文明视而不见,幻想回归古代的生活状态。在多元的当今社会,当然允许痴迷于传统文化而无视其它的“纯中医人”存在,但作为高等中医院校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中医人,不能囿于传统、作茧自缚。
  现实已经表明,如果脱离了时代就会让我们难以立身。为什么一方面是中医临床医疗市场的萎缩,另一方面却是每年一批批中医院校毕业生找不到用武之地。其根本原因是患者对现代中医人的信任度不足。处理好继承与发扬的关系,学古而不泥古是发展中医的根本原则。
  社会需要有效的“纯中医”
  能用传统中医的思维方式、理论方法治病的临床医生应该就是人们所说的“纯中医”。这里的“纯”是相对于西医疗法而言的。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是有效的“纯中医”治疗技术,而不是对现代科技知识一无所知的“纯中医人”。既然我们都清楚西医与中医各有所长,那就让中西医在临床中适时、适度地结合。从中医院校走出的学生大部分都将是服务于临床一线的医师,他们应在学贯中西医理论的基础上,拥有中医的治疗特色。
 至于临床上是以中医疗法为主,还是中西疗法互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治愈患者就行,临床医生当以患者为本。
 西医不够用
 中医不会用
  最该反省的是中医教育自身,多年来我们总是机械地以中、西课程所开比例多少来衡量中医教育质量,把培养不出中医人才归罪于西医课程过多。但细看从中医院校走出的学生对传统文化多是所知甚少,对《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黄帝内经》等一无所知或不甚了解。对于中医而言,传统文化理念的熏陶极为重要,但国内教育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断层,这是深层的社会原因。中医学问的关键,一是文献,一是临床。而现实是中医院校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理念层面处于苍白状态,在医疗技术层面处于薄弱状态。
  中医的优势在于理念层面非常发达,而西医的优势在于技术层面非常发达。而今天中医院校的课程体系,恰恰是撇开了中医聪明智慧的“脑袋”,不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导致我们最終掌握的那点单薄知识,既难以深入博古,也难以浅出通今。其结果是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不中不西的、不古不今的尴尬境地。从而造成许多学生走出校门后深感“西医不够用,中医不会用”。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
  传统中医学科需要发展与提升,要靠那些能够博古通今、贯通中西,而又能冲在历史潮流最前沿的、同时对弘扬传统文化有一种使命感的当代中医人。“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只有总揽古今科技的精华,我们的视野才能更加辽阔。
  不用担心站在现代科技的肩膀上我们会丧失自我,笔者相信无论是采取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都是当前发展中医的可行之路。只有能让中医理论与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才是我们中医人努力的最根本目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传承在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