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必應 靈驗異常之-飛天大聖 -保生大帝之高徒 "藥聖"張聖者
本帖最后由 柳靜言 于 2010-8-24 17:40 编辑保生大帝之高徒
飛 天 大 聖 - 張聖者
飛天大聖,實有其人,本名張聖者,乃北宋仁宗時代人氏,生於福建安溪大坪村。
聖者自幼聰穎、文章品行優異,年輕時即登進士科甲,就任為同安縣主簿。
後來,因一次特殊機緣而悟道,隨即棄官爵而開始修真,並以醫藥救人、行道濟世為本務。
最後,在救人無數、功行圓滿之後,羽化生天而被奉為神。
聖者公在悟道修真之後,不僅貫通了醫藥之理,且習得三五飛步之術、授得斬妖伏魔之法。
故常用道術濟世、以飛步採藥,可於急難中為人解危。曾與保生大帝一同救治過皇帝之母。
當時為了採送藥物,疾走似飛,故皇帝封之為飛天大聖,並尊為「藥聖」。
“聖者”於青礁雍厝化身後,百姓感戴濟世功德,在當地創建廟宇『玉眞法院』以奉祀膜拜。 本帖最后由 柳靜言 于 2010-8-24 17:32 编辑
「皇渡庵」是本宮的祖廟(在今廈門市集美區後溪鎮蘇營);「皇渡」本為地名,最早源自於唐朝皇室曾至閩地之事跡。
神醫吳真人羽化之後,各地紛紛立祠奉祀,朝廷並封為「保生大帝」。聖公與保生大帝,經常搭配濟世救人,故而在福建白礁與青礁兩處「保生大帝」的祖廟裡,聖公皆為殿中首席陪祀神,位居中尊旁的龍邊神位。而虎邊的陪祀神,則為僊官。
唯在蘇營的「皇渡庵」,則同時並祀飛天大聖及保生大帝。且在此處,乃以聖公為尊,位居龍邊。亦即,現該處有祠庵兩座並列;東庵座左,供奉「飛天大聖」;西庵座右,供奉「保生大帝」。東庵前則有一口「皇帝井」,即是相傳為宋朝皇帝所賜之井。
青礁附近百姓,曾因感念聖公的功德,欲雕造神像供奉之。據傳,當時塑像的匠人,窘於沒有實象可鑒。忽然,附近井裡浮出一段香木,而聖公法像又忽顯於雲端。匠人便據雲中肖像,用井中香木雕出一尊「飛天大聖」,乃是一座面部黝黑、目光炯炯、疾步如飛的神尊。現供奉在青礁的《玉真法院》,該院正殿亦刻有「井裡雲頭」四大字。
明末清初,清廷為切斷鄭成功部與大陸的聯系,强迫沿海人民内遷。蘇營「皇渡庵」因而圮毁。康熙年間海禁解除,蘇營重新有了居民,也修復了本庵。至道光九年(西元1829年)村民扶乩。當時,聖公乩示要將神庵建于現址,並乩示了立柱上兩幅對聯。一幅是形容該地的地靈氣勢驚人:「龍舌光芒耀千門而赫濯、泉源踴躍灌萬里以涵濡」。
另一幅立於庵内神龕兩旁,甚能傳達聖公對凡間民眾的勉勵:
天上無私,吾亦無私,正是體天行道人間有善,民能有善,自堪為人不慚
明末清初,先民渡海來台,有同安縣善信祈求聖公庇祐,即從蘇營之「皇渡庵」刈火,恭請「飛天大聖」隨之來台。
台灣最早之聖公香火,一供奉於台北萬華之《廣照宮》內;另一則在本宮,即台中烏日的《同興宮》。 (一)大聖現身 :
傳說當時要塑造飛天大聖神像時 , 窮於沒有真身可鑑 ; 一天井中浮出一段香木 , 大聖法像見於雲頭 , 匠人得以據空中肖像 , 雕塑飛天大聖的神像。
(二)淨土安民 :
飛天大聖武藝超群 , 慈悲為懷 , 居民遇有瘟疫 , 或沖犯陰神 , 信祀大聖可以治病和乞求平安。尤其四周有蟲害 ,
恭迎大聖暨列位尊神繞境 , 蟲害可及消滅。
(三)烽火遍野 :
日據時代 , 美軍空襲台北 , 大聖降旨:「庄民外出自當小心 , 在莊得保平安。」大聖庇祐 , 加蚋仔居民 , 有驚無險 , 平安渡過一次大浩劫。 原廣照宮「飛天大聖」的塑像 , 高兩尺九吋 , 臉部黝黑 , 鼻呈獅子狀 , 目光炯炯 , 身軀高大 , 手持金棍 , 身穿員外服 , 具有「聰明正直 , 抑惡仰善」氣質。
改建後 , 特聘泉州師傅選擇黃樟木 , 耗費六年時光 , 依照原飛天大聖塑像樣貌 , 雕成五尺一吋的大聖塑像。 本帖最后由 柳靜言 于 2010-8-24 17:18 编辑
『玉真法院』(飛天大聖史況),全文摘抄如下
「飛天大聖乃係保生大帝之高徒張聖者」。「飛天大聖實有其人,原名張聖者,相傳安溪大坪村人,原為同安縣縣主簿,後棄官從醫」。(同安縣誌有記載)
『神醫吳夲從醫揚名天下,為義不收病人一分錢』記載『同安縣令江仙官、主簿張聖者,高其義,皆棄官從神遊』。(見同安縣誌卷二十四(祠祀)顏蘭(吳真君記)也有關於張聖者棄官從吳夲於白礁結草茅日讀道學的記載。張聖者棄官從吳夲行醫,學會三五飛步之術,授得斬妖伏魔之法。
宋明道二年(西元一0三三年),彰泉一帶發生瘧疾,尸魔王乘機煽禍,瘟疫四起,百姓饑饉,餓父殍載道。
吳夲與張聖者舟米濟民,施法除魔,百姓活者不可計數。後來張聖者在青礁附近的石囷社和雍厝社聖地(玉真法院)化身。
百姓為感其功德,則由解元李森捨地,進士林淑庵創建「玉真法院」。
據傳當時要塑造張聖者神像,時窘於沒有真象可鑒。一日,忽然井裡(殿前水井)浮出一段香木,聖者法像顯於雲頭,匠人便據雲中,肖像雕塑一尊體現飛天大聖聰明正直,疾步如飛的神像。這尊神像供奉在玉真法院,背靠鎮殿龍浮雕圖,兩手互迭腹部,面部黝黑,目光炯炯。現在法院前有一口井,這是當年香木浮於井裡,法像見於雲頭的浮木之井。法院正殿刻有「井裡雲頭」四大字,石柱上雕刻這樣一幅對聯:『玉旨勒飛天行化慈祥捨法界,真人領大聖保佑黎明顥法院』聯中嵌入以「玉真」院名及飛天大聖法號。
『院創建於宋代』,玉真法院和飛天大聖,乃是宋代皇帝勅賜的封號。
「進香有:蘇營村皇度庵、陳開村、角尾鎮田里村、長泰縣葫蘆灣。
台灣台北市廣照宮也奉祀飛天大聖」。據殿中石廊上的石碑玉真法院建於宋代,兩次修建已不可考。據殿中石廊上的石碑,有同治十年二月。又中殿右廊牆上嵌有道光七年孟冬二月。 保生大帝台灣民間俗稱大道公、吳真人、花轎公、吳惠侯,他生前勤修歧黃之術,救濟人民病痛,升仙得道之後屢現神跡,又保君愛民,深受後人尊崇與愛戴。因其醫術高明、醫德崇高,被後世醫生、藥師奉為職業神。
保生大帝是福建白礁鄉人(福建省同安縣),父親的名字叫做吳通,母親黃氏月華,兩人結髮之後非常恩愛。相傳有一日保生大帝的母親夜裡作夢,夢吞白龜,感而有孕,在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三月十四日深夜,又夢見得道仙人、長素道人、南陵使者,以及註掌人類壽命之大權的北斗星君,護送一位童子來到房間裡,說道:「此童子乃是紫徽神人。」說完之後就消失不見。隔天十五日一早,吳府竟出現奇蹟,只見天上瑞氣千條、異香滿室、紫氣盈庭,保生大帝就此降生,取名為吳本。
吳本上有大姊下有小弟,在家排行第二,自幼跟隨父親吳通討海維生,又拜在當地有名的蛇醫門下,學習捉蛇以及採藥治蛇傷的技巧。不久父親身染惡疾,家中貧困無錢治病,竟因此而逝,母親煩勞過度,也相繼病故。吳本無奈之際,與小弟吳根一起投靠姊夫王舍人。由於吳本年輕時,父母即雙雙過世,促使他對醫學更加潛心研究,並發願當醫理有成之時,必救治身染疾病之人,以濟世救人為自己的責任。
吳本十七歲時離開故鄉,四處探訪名師。有一次,遇到一位異士在江上泛舟,這位異士邀請吳本登舟,吳本歡喜萬分,隨即答應,並任其所往。不久來到有名的崑崙山。在異士引薦之下,吳本攝衣登山,拜見西王母,在崑崙山留宿七夭七夜,西王母授以濟世神方,以及驅邪之術。拜別西王母之後,吳本回歸故里家中,自得祕法之後,吳本頓悟玄真、潛心修道、食齋茹素,發願終身不娶。二十歲那一年,吳本在青礁歧山東鳴嶺下的龍湫坑畔結茅為舍,採藥煉丹,四處搜集民間的祕方,以壽世庇民為天職,融會貫通以後,醫術日益精進。只要前往求醫,吳本辨症醫治,按病投藥,可說是藥到病除,而其診治病人,無分貧富貴賤,不收分文,使遠近鄉人皆尊為神醫。
福建同安縣令江仙官與主簿張聖者,被吳本仁醫濟世的慈悲心懷所感動,曾辭官跟隨吳本學習,幫助吳本行醫濟世。但在民間流傳著另一個故事,提到吳本入山採藥,看見一副枯骨,獨缺左腿,即以柳枝代替,口念咒語、噴灑法水,令其復活。問其死因,自稱為江仙官的書僮,陪侍主人赴京考試,途中被虎吞食,吳本將此僮收留在身邊為藥僮。後吳本於同安縣巧遇江仙官,江見其僮死而復生,大感驚異,便問:「先生能使死人復生,是不是能轉生為死?」吳本施符灑水,書僮轉眼又成枯骨。江仙官由此領悟玄妙之法,就解綬棄官,與主簿張聖者一同追隨吳本習醫學道。 本帖最后由 柳靜言 于 2010-8-24 17:43 编辑
主神「老聖公」近日接受學者探問時,藉乩轎岀字,透露了祂三世為人的淵源。
「老聖公」所言,彌足珍貴。不僅對相關宗教典籍有所增補,並對信眾們了解神聖的來源及天地奧妙之道,亦甚有助益。
現謹恭錄如下:
己丑年五月十五日 老聖公乩示
請問:聖公與保生大帝,應以何種關係稱呼?
是同等輩分。但先生(保生大帝)是在早年,就有封過神了。
吾,則是在第二世(為同安縣主簿時),救了皇母之後,才受賜封皇帝井。
請問:聖公與保生大帝的關係為何?
先生(指保生大帝)在早當年,是管天下所有的藥草,精研藥草及配方。
這吾(指聖公自己)第一次來轉世時,是一名藥店學徒。
當年,是真艱苦,一個人做學徒,也要學財務及管理。
所以,到了二十二歲時,遇上先生(保生大帝)來顯化,叫吾和伊跟隨、去學一些天文地理,以及一些五術藥符。
(這即是第一世的淵源。可知聖公原本出身卑微,然因先天根基不凡,受到保生大帝渡化修真。)
後來(到了第二世,轉世為同安縣主簿張聖者),先生(保生大帝)再渡吾到「天台」去。所以,日後才有機會去救皇母。
請問:何謂「天台」?
拜師飛天!(相傳「天台」在崑崙山,乃崑崙瑤池「玉虛道場」的神聖界域。修真之人,當火候足夠之後,可開靈竅登天台,並得授濟世神方、驅魔逐邪之術。聖公此處說明:他是上天台拜師,並授得飛天之術。日後,方能以飛天之術、疾行採藥,救了皇母。)
請問:聖公之天上星宿來源為何?
如言星宿宮,吾是和先生(保生大帝)以及神農氏,都一同在文曲星宮內。
請問:適合聖公的簡稱為何?「藥聖」可以嗎?
這是可以這樣說。吾不敢言到「聖」,然而「藥聖」是皇上的賜名。 飛天大聖歷史典故
天下聚義梁山泊、百姓揚眉是青天梁山泊史跡,發生在北宋末年。
其中的知名好漢李袞,乃梁山泊各路軍將頭領之一,世稱「地走星」飛天大聖。正是聖公轉世作人的第三世。
梁山泊,原是一個大型的內陸沼澤,位于山東省西南梁山縣境内,地處黄河下游、汶水和濟水匯聚地,古稱澤國。唐宋不少文學家來此泛舟暢游、飲酒賦詩。北宋文人蘇轍在《夜過梁山泊》中留下「更須月出波光淨,卧聽漁家蕩漿歌」的優美詩句。
北宋徽宗年間,朝政秩序崩解。賦役繁重,官吏侵漁;農民勤作而妻子凍餒,求飽食一日幾不可得。此時的梁山泊,成了集結天下英雄的大聚義之地,憑藉此水泊的天險而「嘯聚山林、除暴安良」。留下不少驚世駭俗的俠義故事。相傳,宋江在縣衙當押司之官職時,他帶領著官兵押船運糧,來到了此水域。卻見十幾條小船直逼糧船,又很快地把糧袋裝入小船,駛向蘆葦叢中、消失而去。其實,那些小船是由梁山泊好漢朱貴所帶領,且朱貴與宋江本是八拜之交。水上劫糧是他二人早已約定好了的。劫糧之後,他們就把糧食全分給了遠近的貧民百姓。因此,這一帶流傳這樣的歌謠:「水泊梁山鬧翻天,天下英雄大聚義,百姓揚眉是青天」。
梁山泊的大聚義,日後則由文學家施耐庵採集了民間傳說而寫出。雖然真實度只有一半而已,卻也為這段民間歷史留下了一個珍貴的紀錄。成就了一部名揚天下、舉世流傳的小說巨作《水滸傳》。 祖家皇帝井
宋仁宗明道元年(西元1032年),彰泉兩地大旱、民艱於食。吳真人、僊官、聖者三人,毅然豎起義旗、昭告民眾,十日之內將挽米舟,前來振救。後來十日將屆,米舟果至,饑民歡呼不止。之後,每日有上仟人受濟,並延續閱月不匱。《吳真君記》
宋明道二年,彰泉一帶又發生瘧疾。尸魔王乘機煽禍,瘟疫四起。百姓貧病孱弱,餓殍載道。吳真人等又聯手濟世,祈昭神兵、逐鬼驅雷,施法除魔、咒水蘇民。百姓活者不可計數。《吳真君記》
宋仁宗的母后患了嚴重乳疾,太醫束手。遂昭告天下,廣邀醫者入宮診治。吳真人、聖者公以道士身份醫治皇母。真人以懸綫診脈、開岀藥單,聖公以疾行之術、採藥回宮。終於藥到病除。仁宗大喜,驚呼聖公為飛天大聖,欲留二人在宮中作御醫。但二人堅持返回民間,替百姓治病;即對皇帝說:「我等志在慈悲濟世、宏道修真。若榮華富貴,非我等所願。」
後來,吳真人羽化升天後,繼位的宋高宗曾特地祀封。而當聖者公羽化後,在「皇渡庵」附近之民眾欲建一廟祠祀之,高宗皇帝則特別賜封「皇帝井」一口,以示「解萬民之渴」的感恩之意。 南无阿弥陀佛! 长见识了! 南无阿弥陀佛 开眼界了。。。。。 无量寿佛! 志心顶礼飞天大圣 至心顶礼大圣君 本帖最后由 柳靜言 于 2010-8-26 18:28 编辑
廈門市集美區後溪鎮蘇營 皇渡庵
『院創建於宋代』,玉真法院 和 飛天大聖,乃是 宋代皇帝勅賜的封號。
「進香有:蘇營村皇度庵、陳開村、角尾鎮田里村、長泰縣葫蘆灣。台北市
廣照寺也奉祀飛天大聖」。據殿中石廊上的石碑玉真法院建於宋代,兩次
修建已不可考。據殿中石廊上的石碑,有同治十年二月。又中殿右廊牆上嵌有
道光七年孟冬二月。 彰泉一帶發生瘧疾,屍魔王乘機煽禍,瘟疫四起,百姓饑饉,餓父殍載道。
吳真人 與 張聖者 舟米濟民,施法除魔,百姓活者不可計數。
後來 張聖者 在
青礁附近的石囷社和雍厝社聖地(玉真法院)化身。百姓為感其功德,則由解元
李森捨地,進士林淑庵創建「玉真法院」。據傳當時要塑造 張聖者 神像,時
窘於沒有真像可鑑。一日,忽然井裡(殿前水井)浮出一段香木,聖者 法像顯於
雲頭,匠人便據云中,肖像雕塑一尊體現 飛天大聖 聰明正直,疾步如飛的神
像。這尊神像供奉在 玉真法院,背靠鎮殿龍浮雕圖,兩手互迭腹部,面部黝
黑,目光炯炯。現在法院前有一口井,這是當年香木浮於井裡,法像見於雲頭
的浮木之井。法院正殿刻有「井裡雲頭」四大字,石柱上雕刻這樣一副對聯:
『玉旨勒飛天行化慈祥舍法界,真人領大聖保佑黎明顥法院』聯中嵌入以「玉
真」院名及 飛天大聖 法號。
『玉真法院』位於廈門市海滄區石囷鄉坤窯村石岑社中,即在今吳真人保生大
帝慈濟東宮的東面。廟內祀『飛天大聖』和吳真人神像。廟原有三殿,已衰
祀。前殿已毀,中殿為主殿,祀飛天大聖 與 其師 吳真人(保生大帝) 因个人在工作與參加國家考試期間
頻頻受大聖爺之幫忙 才萬事得以順遂
且飛天大聖在當地靈驗事蹟許多
遂有志讓有緣人能夠跟"藥聖" 大聖爺結緣
文中羅列蒐集了不同地方的張聖者事跡圖片檔案資料
有原始開基祖廟 與 台北廣照宮 不同地方的飛天大聖神像
也希望能對生活在疾病中 或者 事業不順之朋友
提供一盞明燈與幫助 看着很恐怖 郑少秋主演是《神医大道公》就是讲述保生大帝下凡除瘟疫的故事,不知剧中有否提及飞天大圣的传说?大家有空可以看看。
南无阿弥陀佛
看着很恐怖
lvhaifong258 发表于 2010-8-26 20:37 http://www.fengshui-168.com/images/common/back.gif
心存正念 何須驚恐
神尊現憤怒相威怒相
乃為降魔 驅瘟神而世現 志心顶礼飞天大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