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别再轻易喊“哇塞”
或许有人认为“哇塞”是一个感叹词,表示惊讶,羡慕,等同于英文的wow,My God等,殊不知此种认识是人们的误解。我之前也一直以为是这样的,年少轻狂时曾经用过,没想到百度一搜索,满头冷汗啊,以后再也不敢说这个词了。“哇塞”原是流行于台湾的闽南粗话,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在台湾流行开了。最早传入大陆应该是在80年代初,首先流行于开放的沿海地区。其中,“哇”就是第一人称代词“我”,而“塞”则是一个表示性行为的动词,相当于北京话的“cao”、上海话的“戳”、山东话的“日”。这样一个主谓词组,它的宾语省略了,但是意思还是很明确的。
这样一句很难听的话本来是不应当流行开来的,但是现在却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在一些综艺节目和娱乐节目里,主持人动不动就大喊“哇塞”,还伴以夸张的肢体动作,借以渲染节目的气氛。大量人士主观地认为“塞”是一个叹词,跟“哇呀”、“哦哟”、“呜呼”差不多,仅仅是表示惊叹而已,殊不知这是一种粗俗不堪的用语。影视传媒及明星们的刻意模仿导致了大群人士的跟风,甚至连小孩子们也动不得来一声“哇塞”,以表惊讶,可悲的是却表达错误而不自知。
注意了,以后别再用这个词来表达你的惊讶,羡慕!只会让明白这词意思的人在背后偷偷嘲笑你的无知及粗俗。 在我国民间,夫妻之间常互称“老公”、“老婆”。 相传此称呼最早出现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老公”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清朝,是骂人的话。那时候,有些太监残留着花心,仍喜欢逛妓院,但钱是花了,却没办法圆满,于是就胡乱摸,胡乱掐,很讨厌地折磨妓女,以解心头之痒。北京妓女最怕碰到这种客,私下里叫他们“老公”,实是一种蔑视辱骂。香港百姓没文化,就学了来,管好好的丈夫叫“老公”。 唐朝时,有一位名叫麦爱新的读书人,他考中功名后,觉得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产生了嫌弃老妻,再纳新欢的想法。于是,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恰巧,对联被他的妻子看到了。妻子从联意中觉察到丈夫有了弃老纳新的念头,便提笔续写了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以“禾稻”对“荷莲”,以“新粮”对“老藕”,不仅对得十分工整贴切,新颖通俗,而且,“新粮”与“新娘”谐音,饶有风趣。麦爱新读了妻子的下联,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爱心所打动,便放弃了弃旧纳新的念头。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不忘旧情,乃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也挥笔续写了下联:“老婆一片婆心。” 这个带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很快流传开来,世代传为佳话,从此,汉语中就有了“老公”和“老婆”这两个词,民间也有了夫妻间互称“老公”和“老婆”的习俗。 老公,最后来说说这个目前最流行的叫法。老公这词最初却就是太监。这宦官吧,古代官名称为寺人、黄门、貂珰。尊称内官、内臣、中官、中贵;卑称内竖、阉宦、太监、阉人。民间则俗称老公,李自成进北京后,即有"打老公"一说(《枣林杂俎》)。 有意思,有意思啊 头一回听说 哈哈,真是不知道,长了见识。 晕…叫老公等于叫太监…难以想象! 长了见识。.. 太监官称就是“公公”,“老公”是民间背后对太监的俗称,就像说外国人是“老外”一样。
除了“哇噻”以外,还有一句极为粗俗的话“爽歪歪”,本来是闽南某地的粗俗语,指的是性交高潮之后兴奋地大叫“真好受,真爽,真过瘾”,后来不知怎么弄到了广告里,一群小娃娃大叫“爽歪歪”,看得我们也“爽歪歪”。这事在当时还在报上讨论过好长时间,最后到底还是继续用,真他罵的“爽歪歪”。 道听途说的真言 长了见识。.. 哈哈哈原来由此典故/要广泛传播出去 大哥,今天网贴中有说说粗话有益身体健康的,美国人认定的科学呢。老牛了。看看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