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试药 笔记
按千金月令。春日当服 粥三方。地黄粥
防风粥
紫苏粥
防风易得。购30g
正月初七辛卯年庚寅月 乙未日
冷水泡10min。砂锅大火烧开,小火鱼眼沸20min,得煎汤。渣弃去。
取白米熬粥。40min后得粥熟。加防风的汁,再煮30min
得粥两碗。粥味甘。怕有气味,加蜂蜜少许。大概20点服用。
2030开始觉得心跳加快,很暖和。脑袋发飘。啊。就象喝了一点点米酒的感觉。
2100开始心跳比较快。没什么不舒服。就是觉得暖洋洋的。 谢谢了。先收藏。 本帖最后由 輕舞 于 2011-2-9 23:54 编辑
楼上。因为帖子不能再编辑。所以只好再次回复
这个只是我个人拿自己当小白鼠做实验。仅供各位参考学习。请勿模仿。
服用中药材请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服用。
因为是药三分毒。这个毕竟不是食品。不在国家规定的药食同源的里面。 晚11点。药物的心跳加快作用基本消失。就是觉得很困,很像喝酒之后血管扩张的感觉 这不太好吧,拿命开玩笑啊 谢楼上关心。此药量很小,又煮粥。分量还达不到拿自己命开玩笑的地步。
只想试试此药服用的效果。
另;今早起床后一直觉得头疼,不知是不是防风的后续效果。
因为家里有事。也不能继续实验。
初九丁酉日再试 唉。这个论坛不方便的地方就是超过120min不能编辑。
补充:今日早起发现基本正常。说明昨天早上头疼的原因是防风。而且
丙申日,打哈欠不停,出来很多眼泪。估计与此通窍有关。
可惜不会内观。不知道防风进入人体后究竟发生了那些作用 本帖最后由 輕舞 于 2011-2-11 22:18 编辑
庚寅月丁酉日
又得另外一家防风20g,同前法煮粥。发现服用效果有差别。
乙未日服用。为云防风,如豆瓣样。半小时后心跳快。12小时后收缩血管,眼泪很多。
丁酉日服用。为川防风。如草棍,半小时后游走性收缩血管。无心跳快作用。
服用时发现较水防风苦涩。苦底重。1小时后眼泪多。鼻涕多。
估计作用机理为。春季肝当令。肝旺。从目走水。祛湿气。 顶一下 楼主,这样能祛湿吗? 多謝提醒。一時得意打錯字了。確實不是濕氣。是去風邪。
戊戌日
昨日防風用後。後半夜得以生發陽氣,今早心情愉快,跑去吃東西都很開心。
得羊腰一具。待週一新鮮地黃到貨後開制 四时调摄戈好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6011378/
地黄药性
http://www.wiki8.com/dihuangzhou_53675/
医学百科 庚子日下午紀要
酉時整開制
酉時二刻制成
酉時正加粥
酉後二刻粥成。加羊輔料
戌時開吃
戌時二刻吃完
戌正開始觀察
新鮮地黃到貨。試藥。制藥的時候有少許心慌氣短。看來下次要戴口罩
入粥,半小時後,非常輕微的心跳加快,四肢很愜意。就像被太陽曬到的感覺
其他未見不良反應。因為此物有毒。為方便觀察。晚上無喝茶。 第二日早晨冒了痘痘。估计和羊肾有关。地黄汁因为担心有毒。没有放很多。
还在冰箱里留了一些。下次再试试 看来大家对中药都比对内证感冒哈。嘿嘿 壬寅日
上週做麥仁酒釀。因為用了那個現代工藝的酒曲。而做成了酒。既然如此。今日給當家的
燉羊肉時就倒了進去。結果。羊肉極其軟嫩,證實這個失敗的酒釀。其發散特性還是夠好。
多日看我寫的枯燥。無趣。說點閒話。嘿嘿。 (【黄煌美容养颜方】
配方:吴茱萸5克,党参10克,姜半夏10克,麦门冬15克,甘草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牡丹皮10克,阿胶10克,生姜15克。做法:用1200ml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煎煮1小时,汤液分成2-3次喝
您正在看的文章来自经方医学论坛(Huanghuang jingfang Salon) http://64.120.143.188/jfbbs,原文地址:http://64.120.143.188/jfbbs/read.php?tid-10776.html
如果嫌药苦的话,可以在里面放一把红枣,红枣最好把它撕开来,那么这样药味可以变得更甘甜一些,比较考究的人,还可以把温经汤的汤液,把几天的汤液合起来一起煎煮,煎煮以后做成膏滋药服用,当然这个膏滋药做起来,比较麻烦一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查一下膏滋药的做法,这个温经汤可以做成膏药服用,做成膏药以后,那就便于长期服用,每天舀一两调羹,用开水冲了以后吃。
学习中偶遇温经汤备查 这是一张美容方,也是一张美发方,还是一张美手方,温经汤是比较安全的,一般服用的时间在三个月左右,作为一个疗程,但是服药过程中间也要注意有些人是不能吃的:一满月脸,大肚腩,体毛重,壮实的人二消化功能弱的人,经常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者。
解释,一个是雄激素比较高。一个是脾胃寒的不能用 黄汁(一升) 好曲(一斗) 好米(二升)
上三味,先以地黄汁渍曲令发,准家法酝之,至熟,封七日,取清服之,常使酒气相接,勿令断绝,慎蒜、生冷,酢滑猪鸡鱼,一切妇人皆须忌之。但夏三月热不可合,春秋冬并得合服地黄,并滓纳米中炊合用之。一石、十石一准此,一升为率。先服羊肉当归汤,三剂,乃服之佳。 大家都是只看不说话。我一个人唱啊。不再写了 請繼續,實驗精神可嘉!大學時也是喜歡實驗。吃過幾粒少林寺的處方---大力丸。其實就是刺激胃口,效果很好,飯量的確暴增。當時只是玩票,沒樓主文字記錄,沒繼續追蹤下去,處方丟了,可惜! 谢管理员鼓励。不过一个人唱没什么意思。
其实所有试药。都有更详细的书面记录。
写出来无非是和大家共同学习。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的讨论和心得。
看来大家还停留在zt,背经方的阶段。没人玩这个。
众人皆醒唯我独醉。不写啦 本帖最后由 易尘 于 2011-2-18 22:37 编辑
古有神农偿百草,今有楼主试药力。
中药本来就是前贤人体试验的经验总结,没有经验总结,就没有现在的中医药。
楼主精神可嘉,诚后学者之楷模也! 新编简明中国度量衡通史
由上可知《伤寒论》中用药量,以我们所提出的小秤所合克数来折算,数字是可信的,用之不会出人命;如不按小秤折算,《伤寒论》中用药动辄以数两计,再大胆的医生们也不敢用古方中的这些重药量。以十分之一的比例折算的汉代小秤(有人说可能始于东汉之末),只适用于开方抓药,不适用于其它场合,如称黄金。当时黄金流通量很多,也用市秤称量,不用称药的小秤,说称量黄金与称量药材用同一杆的秤,是不正确的。汉代还有量药的小铜量,与称药用小药秤是平行的特殊量制与衡制。据《武威汉简》医方所载,以斤两计的药味有黄连、石膏、人参、细辛、当归等;以容量计的药味有白芷、门冬、款冬、川芎、黄芩、蜀椒、吴茱萸等。小药量和小药秤就是针对不同的药味而分别使用的。
承认有小药秤的存在,中外不乏其人。有的定药秤小两之重1.08克(丹波元坚),1.871克(小岛尚质)、有的定一两为1—1.6克(王伊明),各有各的推算方法,但总不如“十黍为铢”的资料的平易与可靠。这里都不采取他们的说法。 樓主以身試藥,真是服了^^ 樓主以身試藥,真是服了^^
freeye 发表于 2011-4-10 18:35 http://www.fengshui-168.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还试了别的药。没发上来。
很好玩的。不信你试试。 轻舞飞扬 清新宜人 壬辰年正月第一次试药
昨晚第一次太极拳查课。有点累到。半夜拼命喝水。还超级热的蹬掉了被子
今日想来该吃些食物调理。
南沙参。鸡蛋两个同住。饮汤食蛋
明日:黄精。冰糖。共煎一小时。
昨晚试药。并无不适。鄙人理解。无不适就是比较合适?毕竟不是药。不是处方。
不能要求疗效神奇。。嘻嘻。
某位同学提供的照片。家用热封机居然可以封了无纺布的袋子。嘎嘎。这样大大减少了我的无纺布用量。。
黄精冰糖煎。。。太齁了。。只喝了汤。没吃掉。。
生热。。生血比较明显
练太极。腿酸痛的不得了。自诩这是练功的必然过程。可是日夜辗转反侧。根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姿势。
实在让人郁闷。 膏滋类已做过很多。这外用的头一回。权当又玩一回白鼠了。
今日下狠心读方子。火速购入各式器械辅料。
用传统伤药。少许改良。以下為病家。就是我自己。嘿嘿。記錄
戌時初,敷左腿。沒有滲出。只是很涼。從大腿一直到小腿。說不出來某處就會微微抽痛啊。。。
因為一直在涼。所以注意保暖。穿棉褲之。。
餓了。先去飯飯 亥時開始。突然局部發熱。。熱過以後。。好像一切平靜。。同時右腿極度跳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