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呂傳道集-論大道第二(1)
呂曰:「所謂大道者,何也?」鍾曰:「大道無形、無名、無問、無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莫可得而知也,莫可得而行也。」
今注
今譯
呂祖問道:「所謂的大道是什麼呢?」
鍾祖答:「大道沒有形態,沒有名稱,沒啥可詢問的,也沒有回應,它大到沒有邊際,小到沒有極限,無法獲得然後知道它,也無法獲得然後實行它。」
鍾呂傳道集-論大道第二(2)
呂曰:「古今達士,始也學道,次以有道,次以得道,次以道成。而於塵世入蓬島,升於洞天,升於陽天,而升三清是皆道成之士,今日尊師獨言道不可得而知,不可得而行,然於道也,獨得隱乎?」鍾曰:「僕於道也,固無隱爾。蓋擧世奉道之士,止有好道之名,使聞大道而無信心,雖有信心而無苦志,朝為而夕改,坐作而立忘,始乎憂勤,終則懈怠,僕以是言大道難知難行也。」
今譯
呂祖問:「古往今來的高人,都是從一開始的學道到有到到得道然後道成,放棄塵世進入蓬萊仙境,升入洞天、陽天到三清,他們都是修道有成的人,今日老師您卻說大道是無法獲得然後知道它,實行它,難道老師您對於大道還有所隱瞞嗎?」
鍾祖說:「我對於大道的理解,並沒有對你有任何的隱瞞。而是人間信奉大道的人,大都停留在愛好的名份上。即使認識了大道,也沒有信心去修煉;或雖有信心,但沒有立志苦修。早上還在練功,到了晚上就改變主意了。坐著時還在練功,站起來就立刻忘記了要修行。開始時好像很勤奮,但到最終還懈怠了。所以我說大道是難以知道與實行的。」
鍾呂傳道集-論大道第二(3)
呂曰:「大道難知難行之理如何?」
鍾曰:「以傍門小法易為見功而俗流多得,互相傳授,至死不悟,遂成風俗而敗壞大道。有齋戒者,有休粮者,有採氣者,有嗽咽者,有離妻者,有斷味者,有禪定者,有不語者,有存想者,有採陰者,有服氣者,有持淨者,有息心者,有絶累者,有開頂者,有縮龜者,有絶迹者,有看讀者,有燒鍊者,有定息者,有導引者,有吐納者,有採補者,有布施者,有供養者,有救濟者,有入山者,有識性者,有不動者,有授持者。傍門小法,不可備陳。至如採日月之華,奪天地之氣,心思意想,望結丹砂,屈體勞形,欲求超脫。多入少出,攻病可也,認為真胎息;絕念忘言,養性可也,指作太一含真氣,金鎗不倒,黃河逆流,養命之下法。形如槁木,心若死灰,集神之小術。奈何古今奉道之士,苦苦留心,徃徃掛意,以咽津為藥,如何得造化?聚氣以為丹?如何得停留,指肝為龍而肺為虎?如何得交合,認坎為鉛而離為汞?如何得抽添,四時澆灌,望長黃芽,一意不散。欲求大藥,差年錯月,廢日亂時,不識五行根蒂,安知三才造化?尋枝摘葉,迷惑後人,致使大道日遠、日疏,異端並起而成風俗,以失先師之本意者,良由道聽塗說,口耳之學。而指訣於無知之徒,遞相訓式,節序而入於泉下,令人寒心。非不欲開陳大道,蓋世人業重福薄,不信天機,重財輕命,願為下鬼。」
今注
齋戒:齋本作「齊』。湛然純一謂之齊,肅然警惕謂之戒。今作「齋』。古人於祭祀之前沐浴更衣,不飲酒,不吃葷,不與妻妾同寢,整潔心身,以示虔誠。《禮記‧曲禮》:『齊戒以告鬼神。』《孟子‧離婁》:『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禮記‧祭法》:『及其將齊也,防其邪物,訖其嗜欲;耳不聽樂,心不苟慮,手足不苟動。』又:『齊者精明之至也,所以交於神明也。』《雲芨七籤》卷三十七:『夫入靖修真,畏資齋戒,檢口慎過,其道漸階。』《太清玉冊》卷七:『〈春秋命誠圖〉曰:黃帝請問太乙長生之道。太乙曰:齋六丁,可以成功……此齋戒之始也。』《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解義》:『齋戒者,道之根本,法之津樑。欲學道者,清齋奉戒,念念正真,邪妄自泯。』《三天內解經》:『學道道在於齋,外則不染塵垢,內則五臟清虛,致真降神,與道合真,能修長齋,則不犯禁戒。』《南華真經》:『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至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嚴君平曰:虛心以原道德,靜氣以期神明。』
休粮:(1)斷食穀物,以服氣充飢之術。《長生胎元神用經》:『夫休糧者,每至食時,漱口存想上元,兩條白氣從腦中出,大如布線,沿流項至背膂過入於臍下氣海之中,漸漸聚氣如鶪子大一團香馥,自然不飢。』(2)言辟穀。《道書援神契‧休糧》:『孔子家語:食氣者神明而壽,食穀者智慧而巧,不食者不死。』《抱朴子內篇‧仙藥》:『術,餌令人肥健,可以負重涉險。但不及黃精甘美易食,凶年可以與老小休糧。』《雲笈七籤》卷五十九〈赤松子服氣經序〉:『經曰:福莫尚生,禍莫大死,子欲長生,腸中當清,長生不死,腸中無滓,生則昇仙,死化為鬼,仙昇太清,死歸土底,是以食穀者智,食氣者神。故曰休糧絕食為生道,陰陽還精為重寶。』
採氣:方術名詞。亦稱採佔、採氣之道。即房中術。《備急千金要方》卷八十三〈養性‧房中補益〉:『若御女多者,可採氣。採氣之道,但深接勿動,使良久,氣上面熱,以口相當引取女氣而吞之,可疏疏進退,意動便止,緩息眠目偃臥,導引,身體更強,可復御他女也。』
嗽咽:內煉名詞。口中津液,嚥而服之。《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服氣胎息訣》:『閉口,以舌內外摩料,取津滿口,漱流,昻頭嚥之,上補泥丸。』
離妻:休養名詞。即離妻絕欲清修之意。
斷味:
存想:養生名詞。一種以想像為要法,達到治病或入靜的修持方法。《天隱子‧‧存想篇》:『存謂存我之神,想謂想我之身。』《道樞‧坐忘篇》:『存者存我之神,想者想我之身也。夫何以能然乎?閉目則自見其目,收心則自見其心,心目皆不離於身,不傷於神,此其漸也。凡人終曰而視他人,則心亦外走矣;終曰而接他事,則目亦外瞻矣。』
服氣:修持內煉方術。服內外氣以養生,以控制呼吸。少出多入為要。道教素重服氣法,認為人與物都稟一元之氣而產生長養,故最尊貴者莫過於人之氣,氣全則生存,去疾以安形,然後能延年享壽。《正一修真略儀》:『修行之要,在於氣。若五氣大全,則神真咸備。』其服氣方法種類繁多。《太清調氣經》:『鼻長引氣,口滿即嚥,然後吐,少吐多吸。』《太清五老口傳服氣法》:『鼻納氣,氣入住息少時,吐氣時三分中留一分,住少時然後嚥氣,同時意想運氣下行胃、胸、臍下、周流全身。』唐司馬承禎《服氣精義論》講服三五七九氣法和服五牙氣法。服氣亦作「食氣」。《晉書‧張忠傳》:『恬靜寡欲,清虛服氣,餐芝餌石,修導養之法。』唐白居易《贈王山人詩》:『玉芝觀裏王居士,服氣餐霞善養身。』《太清服氣口訣》:『夫食元氣,天不能殺,地不能藏者,佳矣。且交接元氣於腎鼻之間,分陰陽於臟腑之內,吐吶無爽,持攝不乖,則長生之端可以期矣。』此外還有服六戊氣法,養五臟五行氣法,服氣斷穀法等。一般分為存內氣和存服外氣兩大類,皆能養生治病。若內外兼修,則能起到互補的作用。服氣的高深層次則為服息。
存淨者:
息心者:
絶累者:
開頂者:
縮龜者:
絶迹者:
看讀者:
燒鍊者:
定息者:
採補者:
識性者:
採日月之華:內丹術語。非外之日月。謂採心中真液及腎中真氣也。
超脫:內煉名詞。超者出也,是出神也。脫者,脫換凡軀也。皆天門出。前聖有脫谷之驗。六祖七層寶塔出。鍾呂三級紅樓出。《靈寶畢法》卷下〈超脫第十〉:『超者,是超出凡軀而入聖品;脫者,是脫去俗胎而為仙子,是其神入氣,胎氣全。』
胎息:修持煉養方法之一。謂善練至深入靜之呼吸。練功至高深境界,呼吸異常微弱,田鼻中出入氣已無怠覺,僅丹田內有極其微弱的起伏。丹家以為此丹田內已結“胎”(內丹),後天之口鼻呼吸已停止,氣息僅靠丹田內之微弱起伏維持,類似胎兒在母體內之臍帶呼吸。《養真集》:『止有一息,腹中旋轉,不出不入,名曰胎息。』《胎息經‧胎息銘》:『三十六嚥,一嚥為先,吐惟細細,納惟綿綿,坐臥亦爾,行立坦然,戒於喧雜,忌以腥羶,假名胎息,實曰內丹。』《抱朴子‧釋滯》:『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嘴吸如人有胞胎之中。』《脈望》卷四:『自然鉛汞相投,名為胎息。』《道藏》收有《高上玉皇胎息經》、《胎息經注》、《太上養生胎息氣經》等多種。《雲笈七籤》卷三十五有《胎息法》、卷五十八收有《胎息精微論》,講述“茅山賢者內氣訣”、“胎息根旨要訣”、“胎息雜訣”、“胎息口訣”等胎息法。《道德經》第十章:『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為道教胎息的淵源。胎息的煉養方法較多,諸如行氣、服氣、有思、煉氣等等,都能夠達到胎息的目的。通常的作法,以鼻引氣而閉之,以口微吐,不讓自已聽見其氣出入之聲,以源毛附鼻口之上,吐氣而鴻毛不動為要。後來內丹家也把胎息作為一種較高深的功夫,成為道教煉養諸家所嚮往的境界。較著明的“數息法”等。
太一含真氣:內丹術語。又名“聚火”、“太乙含真氣”。《靈寶畢法‧聚散水火第二》:『當入室靜坐,嚥氣搐外腎。嚥氣者,是納心火於下;搐外腎者,是收膀胱之氣於內,使上下相合腎氣之火。三火聚而為一,以補暖下田。無液則聚氣生液,有液則煉液生氣,名曰聚火,又曰太乙含真氣。』
黃河逆流:即“房中術”。(1)道教方術名詞。《備急千金要方》卷八十三〈養性‧房中補益〉:『夫房中術者,其道甚近,而人莫能行。其法一夕御十人,閉固為謹,此房中之術畢矣。兼之藥餌,四時勿絕,則氣尹百倍,而智慧曰新,然此方之作也,非欲務於淫佚,苟求快意,務存節欲以廣養生也。』(2)清修派修煉方術。一名御女術或三峰黃谷子,黃河逆流法。《文昌大洞真經》:男女交媾,神氣聚於下元,精乘氣聚,亦會於下元,人得秘固之術,則將聚於六合房,與神氣合於一團,復自腎間夾脊雙關入泥丸,謂之御女術,或雲房中術。(3)道士所說房中節欲、艱生、保氣之術。亦稱“男女合氣”或“黃赤之道”。若行為得當,冲而用之,則可致長生。
造化:(1)指自然化育。《莊子‧大宗師》:『今一以天地為爐,以造化為大冶。』《淮南子‧精神》:『偉哉造化者。』注:造化謂天也。又《本經》:『與造化者相雐雄。』注:造化者,天地也。又《覽冥》:『懷萬物而友造化。』注:造化謂陰陽也。又《原道》:『乘雲凌霄與造化俱。』注:造化者道也。(2)幸運,運氣。《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紹興年間,三舉不第,就於臨安府眾安橋命鋪,算看本身造化。』
抽添:內煉名詞。(1)指四時寒暑之變化,為天地陰陽之抽添。即冬至之後,陽升於地,地抽其陰,太陰抽而為厥陰,少陽添而為陽明;厥陰抽而為少陰,陽明添而為太陽。不然,會無寒而變溫,溫而變熱。夏至之後,陰降於天,天抽其陽,太陽抽而為陽明,少陰添而為厥陰;陽明抽而為少陽,厥陰添而為太陰。不然,會無熱而變涼,涼而變寒。是故天地陰陽升降而變六氣,其抽添之作用。若以月受曰魂,曰變月魄,前十五曰,月抽魄而曰添其魂,精華己滿,光照上下。不然,無初生而變上弦,上弦而月月望;若以月還陰魄,月收陽精,後十五曰,曰抽其魂,而月添其魄,光照已謝,陰魄已足。不然,無月望而變下弦,下弦而變晦朔。是此,曰月往復而變九六,此其抽添之驗(見唐施肩吾傳《鍾呂傳道集》)。(2)指平秘人體內之陰陽。《金丹問答》:『既抽鉛於肘後,須添汞於中黃。』亦指採藥服食,行火煉神。《傳道集》:『可抽之時不可添是也。』(3)指靜功中之氣定神凝為抽添。元李道純述《清庵瑩蟾子語錄》:『身不動定定,謂之抽;心不動神定,謂之添。取坎中之陽,補離中之陰,是之謂抽鉛添汞。』。元玄全子《諸真內丹集要》卷中:『抽坎中之陽,補離中之陰,謂之抽添。』(4)謂提取元精,消陰長陽,達到純陽,《悟真篇。自序》:『慎於運用抽添。』進火之際,循河車上行,周天(即循任督脈循環)歸爐,名曰烹煉,即抽精添氣曰化氣,抽氣添神曰化神,在進化退符中,元精減少而與元神合凝,在化中神漸增加,精漸減少,稱為抽添。《天仙金丹心法》:『抽添者,抽鉛添汞也。鉛為精,汞為血。藥是精與血生,則丹亦精與血成。爐火既停,藥將為丹,再以精、血灌注一次,力乃足,而功乃圓。然所云精與血者,非真精、真血,乃真氣所化而運行者也。真神上升,變成真精,從泥丸宮而降落口內,嚥過重樓,與肺金遇,產生津唾,流入心經,唾返為血,此是鉛生汞也。又從心經注入腎經,血返為精,此是汞生鉛也。鉛汞再生,以灌適所煅煉之藥,不藥力厚而丹力全哉。此為沐浴後復上單床之精功,差之毫釐,則謬以千里矣,可不慎諸!』(5)指氣定神定的狀態。《中和集》卷三〈問答語錄〉:『身不動氣定謂之抽,心不動神定謂之添,身心不動,神凝氣結謂之還元。所以取坎中之陽,補離中之陰,而成乾,謂抽鉛添汞也。』
黃芽:(1)內丹名詞。1.內丹家借作為先天一氣萌生的象徵。《參同契》:『陰陽之始,玄含黃芽,五金之主。』俞琰《參同契發揮》謂玄含黃芽指水中產鉛,鉛為五金之主,得主而生黃芽,黃芽即金華。劉一明《參同契經文直指》稱人心靈知虛靜,道心真知發現,生氣復還,如草木在地中萌芽,其色黃嫩,其質純水,故名黃芽。黃芽即是真鉛,為先天之精,內煉中先天一氣的萌芽,如草木萌生黃芽,充滿生機。此皆比喻。2.《海瓊傳道集‧丹法參同七鑑》黃芽。注:心地開花,謂之黃芽。3.元神元氣。即真水真火。《道樞‧傳道中篇》:『黃芽何謂也?子鍾離子曰:龍虎是也。龍非肝也,離宮真水者也;虎非肺也,坎位真火者也。』《龍虎還丹訣頌》:『夫黃芽者,藥之真者也。』4.腎間動氣。《性命圭旨‧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第四節口訣》:『以其為一身造化之始,故名先天;以其陰陽宋分,故名一氣,又名黃芽。』(2)外丹名詞。1.指煉丹所用的鉛華。《雲笈七籤》卷七十二〈還凡五行功論圖〉:『若要長生,須服五色鉛汞、丹砂、黃芽之藥。』唐 白居易《長慶集》卷十七〈對酒〉:『有時成白首,無處問黃芽。』2.指黃鉛。《大丹記》:『見其色黃白,如萬物之初芽,故曰黃芽……歌曰:煉銀於鉛,神功自然,灰池炎鑠,鉛沉銀脬,謂之黃芽。芽性微熱,味尤甘,雖為長生之至藥;然孤陽為芽,未可多服也。』3.外丹家用鉛汞同置鼎內,鼎為土器,鉛汞遇土而產生芽狀之物,呈黃顏色,為生機方萌之象,故名。《稚川真人校證術‧眞奧》:『偉哉妙法,來自校證,不離二味,一雌一雄,雄曰真鉛,雌曰真汞,配合中宮……一制一伏,番為子母,九轉數足,黃芽自出。即得黃芽,神仙有家,再生再產,青龍返砂……火候不差,立作金華。』
大藥:丹道名藥。(1)指外丹。猶金丹。唐 杜甫《杜工部草堂詩箋》一〈贈李白〉:『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三洞羣仙錄》里竹軒序:『合鉛汞結丹砂,而名大藥。』(2)指陽精。即丹砂。《存神固氣論‧形神俱妙法》:『陽光之精,即丹砂也,丹砂即大藥也。』(3)猶內丹。明 趙臺鼎《脈望》:『腎氣投心氣,氣極生液,液中有正陽之氣,配合眞一之水,名曰龍虎交媾,曰得黍米之大,名曰金丹大藥也。』(4)指腎間動氣。《脈望》:『腎間動氣,金丹大藥也。』(5)指心腎相交。《鍾呂傳道集‧論日月》:『始也法效天機,用陰陽升降之理,使真水真火合而為一,煉成大藥,永鎮丹田。』
今譯
呂祖問:「為何大道是如此難以被認知及奉行呢?」
鍾祖答:「用旁門左道的小法來認知與實行大道是很容易見到其效果的,所以在世俗間普遍流行,人們亦相互傳授這些小法,到死仍然執迷不悟,逐漸形成了風俗,進而敗壞了大道。有以齋戒吃素的人,有不吃糧食五穀的人,有修煉採氣法門的人,有以嗽咽作為修煉法門的人,有離開妻兒絕情絕欲的人,有修煉斷味法門的人,有以禪定為修煉法門的人,有以不說話作為修煉法門的人,有修煉存想法門的人,有修煉採陰房中術法門的人,有修煉服氣法門的人,有修煉持淨法門的人,有修煉息心法門的人,有修煉絶累法門的人,有修煉開頂法門的人,有修煉縮龜法門的人,有修煉絕跡法門的人,有修煉看讀法門的人,有修煉燒煉法門的人,有修煉定息法門的人,有修煉導引法門的人,有修煉吐吶法門的人,有修練採補法門的人,有修煉布施法門的人,有修煉供養法門的人,有修煉救濟法門的人,有修煉入山法門的人,有修煉識性法門的人,有修煉不動法門的人,有修煉授持法門的人,這些旁門的小法數不勝數,多的說不完。達到能夠採心中真液,腎中真氣;吸收天地之間的靈氣的時候,心中又有其他的想法,想要能結成丹砂,勞累自己的身體,想的是要能脫去凡胎,超凡入聖。多吸入元氣,少呼出真氣,是可以治病而已,卻認為修煉的是真正胎息法;斷絕欲念,默默不言,只能算是修養性情,卻認為這是修煉“聚火”。使陰莖勃起直挺,修練黃河逆流法之類的房中術,都是養命的小法。將軀體形態煉得如同枯木,心意如同死灰,只是聚集精神的小術。無奈古往今來信奉大道的修士,都是如此一般的苦苦用心,事事掛意,以口中的津液作為內藥,又如何能夠自然化育?將內氣聚集凝結成丹,又如何能夠得以停留?以肝為真陽,而肺為真陰,如何態夠交合呢?以腎當作真一之水,而心作為正陽之氣,如何能夠氣定神凝呢?一年四季,辛勤修煉,希望能煉出真水真火,一心一意,專心致志,希望能夠心腎相交。然而在錯誤的年、月、日及時修煉,沒體悟到五行的真諦,又如何能知道精、氣、神三才之間的生剋化育呢?以一些斷章取意的言論迷惑後人,使得真正的、根本的大道漸漸地離我們愈來愈遠,一些怪異的、極端的學說不斷的冒出,形成了一種風氣。已失去先師原先本意的言論,充斥著道聽塗說,口傳心授。而修煉的指訣在無知之徒間相互傳遞,最後還是死於九泉之下,令人感到心寒。並非不想闡述大道,而是世人罪孽深重,福緣太薄,不相信天機,只重視財物而漠視生命,甘願成為下界的小鬼。
鍾呂傳道集-論大道第二(4)
呂曰:「小法傍門既已知矣,其於大道可得聞乎?」鍾曰:「道本無問,問本無應,及乎真原一判,大朴已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為體,二為用,三為造化,體用不出於陰陽,造化皆因於交媾,上中下列為三才,天地人共得於一道,道生二氣,二氣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萬物,萬物之中最靈最貴者,人也。惟人也窮萬物之理,盡一己之性,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全命保生以合於道,當與天地齊其堅固而同得長久。」
呂曰:「天長地久,亘千古以無窮,人壽百歲,至七十而尚稀,何道之獨在於天地,而遠於人乎?」
鍾曰:「道不遠於人,人自遠於道矣。所以遠於道者,養命不知法。所以不知法者,下功不識時,所以不識時者,不達天地之機也。」
今註
真原:即“真元”。內煉名詞。言元氣。《橐籥子‧五行建位泉石第二》:『問曰:真元者何?答曰:元氣也。曰:元氣與五才同乎?曰:元氣者,其大也則篣罩八隅,其小也則潛藏一毫,嘔坤吐乾,出有入無,五才受統,遂成物先。』
大樸:謂原始質樸的大道。
今譯
呂祖問:『既然已知道了旁門小法,可以說說大道嗎?』
鍾祖答:『道本來就無法去詢問,問了也不會有所回應。到達元氣一分開,原始質樸的大道便已散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是本體,二是運用,三是造化。本體及運用不超脫出陰陽,造化都是因為陰陽的交媾。把上、中、下列為三才,天、地、人共同得到的是一個道。道生二氣,二氣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萬物。萬物之中最具有靈性,最為珍貴的就是人。只有人可以徹底推究萬物的真理,通徹了解自己的本性,窮理盡性才能明白生命,全命保生才能合道,才能與天地一樣的堅固及長久。』
呂祖問:『天長地久,自古至今沒有窮盡;人生百年,活到七十以上的很少。為什麼道只存在天地之間,卻距離我們人這麼的遙遠?』
鍾祖答:『大道並沒有疏遠人,而是人自己疏遠了大道。遠離了大道的人,養命不知道方法;知道了養命的方法,練功不知道時機。不知道時機的人,就不會通達天地的時機。』
『大道並沒有疏遠人,而是人自己疏遠了大道。遠離了大道的人,養命不知道方法;知道了養命的方法,練功不知道時機。不知道時機的人,就不會通達天地的時機。』
1、時機
2、練功
3、養命
4、悟道
收藏 分享 無奈古往今來信奉大道的修士,都是如此一般的苦苦用心,事事掛意,以口中的津液作為內藥,又如何能夠自然化育?將內氣聚集凝結成丹,又如何能夠得以停留?以肝為真陽,而肺為真陰,如何態夠交合呢?以腎當作真一之水,而心作為正陽之氣,如何能夠氣定神凝呢?
一年四季,辛勤修煉,希望能煉出真水真火,一心一意,專心致志,希望能夠心腎相交。然而在錯誤的年、月、日及時修煉,沒體悟到五行的真諦,又如何能知道精、氣、神三才之間的生剋化育呢?
以一些斷章取意的言論迷惑後人,使得真正的、根本的大道漸漸地離我們愈來愈遠,一些怪異的、極端的學說不斷的冒出,形成了一種風氣。已失去先師原先本意的言論,充斥著道聽塗說,口傳心授。而修煉的指訣在無知之徒間相互傳遞,最後還是死於九泉之下,令人感到心寒。並非不想闡述大道,而是世人罪孽深重,福緣太薄,不相信天機,只重視財物而漠視生命,甘願成為下界的小鬼。 鍾祖說:「我對於大道的理解,並沒有對你有任何的隱瞞。而是人間信奉大道的人,大都停留在愛好的名份上。即使認識了大道,也沒有信心去修煉;或雖有信心,但沒有立志苦修。早上還在練功,到了晚上就改變主意了。坐著時還在練功,站起來就立刻忘記了要修行。開始時好像很勤奮,但到最終還懈怠了。所以我說大道是難以知道與實行的。」
的確,修練常常會偷懶,所以難以突破。 大道无形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