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牙行” 商税
学习中国近现代社会史或者经济史,会遇到“牙行”一词。这也是前一段时间诸位谈到过的一个名词。于此略说一二。牙税,在现代人看来,一是陌生二是遥远三是新鲜。其实,牙税税种的出现,且名及一时,是在封建社会的晚期,虽然生存的时间不长,但他为中国税收史平添了几分花絮,很值得回味。
牙者,互市之意。牙税本意亦犹言商税耳。后世凡设立行号,处于供求之间,代客买卖货物,交互说合以抽取用费者,谓之牙行。因此,牙行是清代(注意:古代社会没有牙行)寄生于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居间经纪行业。(多见于农村集市。)主要职能是为买卖双方说合交易,评定货物价格及质量,司衡商品斤两,判断银水成色,防止买卖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并对买卖双方负责。(即现代人称谓的经纪人。)
牙行在其经营过程中,向买卖双方抽取牙佣(亦称牙钱、佣金)。即为牙行的主要收入。
在商品经济和分工发展的条件下,牙行的经营范围益广。举凡牲畜、农产品及丝绸、布匹等手工业产品均须经牙行买卖,客商不得直接收购,小贩亦不得自卖给客商。同时,清代也形成各种专业性的牙行,如米行、豆行、布行、丝行等等。这种不同行业间的专业性牙行约有三百余种。
牙行对商品交换起着双重作用。(优点)牙行熟悉当地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情况,通过它的经营活动,帮助外地批发商把本地分散的手工业产品和农产品集中起来收购;又帮助外地贩运商把整批的货物分散到各布镇集场的铺户商贩手中,以便于销售;它还为外地商人提供膳宿、存放货物以及寄存钱财的便利,因此有利于商品流通。
(弊端)但是,牙行在经营活动中,利用其居间地位和封建特权,甚至采取贿赂的手段,与官吏相勾结,垄断市场,操纵物价,对买卖双方敲诈勒索。他们诓骗商人,侵噬客货,侵吞客商资本,与商人争夺商业利润。有时还勾结地方上的流氓势力,采取种种手段剥削小生产者,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品交换的正常进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