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剑 发表于 2012-1-13 20:20:21

【原创】师卦说

周易六十四卦中,师卦是一个较有争议的卦,其争议之处主要在于师卦的第六爻:“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在这一句中,历代诸儒纷纷争论,到底小人建立了功劳要不要用。如朱子在《本义》中说道:“然小人则虽有功,亦不得使之得有爵土,优之金帛可也。”朱子的《本义》多取义《程传》,在《程传》中,程子也表现在相同的观点:“师旅之兴,成功非一道。不必皆君子也。故戒以小人有功不可用也,赏以金帛禄位可也。”朱子到了晚年,对他前面的说法,多有新的感悟。所以到了《朱子语类》的中,对于前说又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旧时说只作论功行赏之时,不可及小人。今思它既一例有功,如何不及它得?看来“开国承家”一句,是公共到底,未分别君子小人。在小人勿用,则是勿更用它与之谋议经画耳。接下来更是举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汉光武能用此义,自定天下以后,一例论功行封。其所以用之在左右者,则邓禹耿弇贾复数人,他不与焉。对了有清编纂《周易折中》的时候,李光地在此爻案语又提出了一个新论点:他认为小人是从一开始就不要用。定乱之后,推官唯贤,更不可再用小人,以启复用师旅之患。个人在读《史记》的时候,突然有点想法,认为古人或许都误会了此爻的意思。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们从头开始分析。

易经每卦六爻,从根本上来讲,并没有固定的逻辑性,而是随时变易的。有时卦的初爻是表现了事物的最初发展。如《乾》卦的初爻;有时卦的初爻是对这一卦的总提纲,就如本卦《师》的初爻。其爻辞曰:“师出以律,否臧凶。”律者,纪律。说到师出以律,我们还要回过头来看一下这一卦的爻辞:师,贞,丈人吉,无咎。为什么是丈人则吉无咎呢,因为丈人是有威望德信的人,只有这样的人领兵出军,才能师出令从。而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就是“否臧凶”了。在苏洵的权书中写道:“兵者,聚天下不义之徒,授之以不仁之器,而教之以杀人之事。”这些人并不是好指挥的,他们“勇有余者则思乱,智有余者则思奸。”那是出了名的淘气啊!因而历代为将者,都会想方设法为自己树立“丈人”形象。他们或用恩,或用威,不一而足。所以孙武杀了吴王的宠妃,而妇人可以行阵;司马穰苴杀了齐王的宠臣,而士卒可以用命;吴起可以为兵士舔吮伤口,而将士可以忘死。他们都可以做到师出以律,从而成就了千古英名。

师卦的第二爻第三爻要和第五爻合看。第五爻讲了出师的原因,我国是一个重仁政的国家,而做为君主,慈爱百姓,是不应当轻易发动战争的。因为战争无论是对于本方还是对方来讲,都不是一件好事。对于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都有深远的影响。故《孙子兵法》首篇即云:“兵者,国之大事。”但并不是什么时候都不能发动战争,这要有个时机,这不,时机来了:“田有禽。”害虫跑到庄稼地里了。“利执言。”开开动员会,不是我要打你,是你先动手的。可别怪我不客气了。要找个带头的。于是大臣纷纷进言,说找个老成持重的吧。“长子帅师。”(对应九二爻。)小屁孩不行,“弟子舆尸。”(对应六三爻。)要死好多人的。于是君主便对于九二爻“王三锡命。”这里要讲一下,王三锡命表现了君主对于这一战争的重视,也有对于将领的信任和荣宠。归根结底的讲,还是要回到那句“师出以律”上。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因而在古代,将领出征,有一套程式要走,首先君主接到边关的战报之后,要对将领先进行一次非正式的诏见,然后对他说:“社稷之命在将军,今国有难,愿请子将而应之。”然后请太卜斋戒三日,钻灵龟,卜吉日,再对将领进行正式的授命。君主会把象征权力的斧鉞亲自交到将军手上,并告诉他:“天上地下,唯将军制之。”之类的话。将领在接受了斧鉞之后,还要对君方说:“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也。(讲明了君主不能干汲军政)……君亦以垂一言之命于臣也。(到了外边,我要说了算。)君若不午,臣不敢将,君若许,臣乃辞行。(您要不是答应,您爱找谁找谁,反正我不去。)”经过以上的程序,大军才能正式出发。二爻是领兵的将领,将领不离于军,军心才会稳定,在解卦时,有一种说法,叫做一阳帅五阴。其实从卦象上讲,阳爻的位置就是将军所以在位置。毕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将军在后军才安全嘛,这也是“在师中吉,无咎。”的一种解释。
我国的传统是左为尊,为阳,但在兵家,却是以右为上,这也是古代君王实行仁政的表现。在以右为是上,是丧礼。古人以丧礼治军,认为即便是打了胜仗也不值得高兴。所以六四爻的“师左次。”就是退军的意思。出师行兵,虽然也小有败绩,(六三舆尸。)但总的说是打胜了,适可而止,点到就收,敌人服了就行了,没有必要赶尽杀绝。所以“无咎。”

回来之后,论功行赏是免不了的,开国是建立诸候国,承家则是士大夫的采邑。以功而行,有国有家,也是各得其次。但为什么是“小人勿用”呢。其实这句话如果有句读很好理解。前人一般认为句读应当是这样的: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实际上,句读应当是这样的: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也就是说,六爻实际是上在开会。我们大家都有开会的经验吧,特别是到年终发红包的时候,谁的红包是悄无声息的拿到手的。没有吧!总得要开个表彰会什么的,总结一下过去的成绩,说什么过去的一年是开拓的一年,创新的一年,奋进的一年,成绩是辉煌的,效益是显著的。要再接再厉,勇于进取,争创新高之类的废话。当然你也要讲一讲这些成绩是离不开领导的关怀,同志们的支持云云的话。最后拿钱,散会,皆大欢喜。古人在发奖励的时候,也会开会,大君发表最终意见(大君有命。):“打今儿起,你们都要到自己的封地去了(开国承家。)。有一句话,我要嘱咐你们,要注意亲贤才,远小人。(小人勿用。)”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这句话的重点不在小人要不要封赏,而是君主对于将要到封地的诸候的一种申戒之辞。给予我的这种启示的是《史记》中《三王世家》中诸少孙的补注。其中记载了孝武帝对于三子在封王时都有申戒之辞,如对齐王的戒辞是:“恭朕之诏,唯命不可为常。人之好德,能明显光。不图於义,使君子怠慢。悉若心,信执其中,天禄长终。有过不善,乃凶于而国,而害于若身”。在古时候,天子对于诸候有这种戒言非常常见,如《论语》中就记载了上古时,尧传位于舜,对舜说:“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可见这种习惯在上古时就有,不过到了易经中,这位大君更加言简意赅,只说了八个字而已。

说剑 发表于 2012-1-13 20:58:50

补注:〈周易〉实际上是一种较笼统的称法,实际上还包括了〈易传〉的七种十篇。传是对于经文的解读。而古人的解读,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原意的解读,一种是在原意的基础上做适当的发挥。在而对于些卦的误解,可能源自于周公的象传。象传中对于六爻的解读是,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这就形成了两个类似于对仗的句子,把大君有命,和小人勿用放在了一个并列的位置,而后代诸儒都不敢突破这种界防,所以造成了对句意的把握不是很正确,以致于像朱子这样的大学者都难以自圆其说。

邵水 发表于 2012-1-14 09:18:16

支持原创。

wogs 发表于 2012-1-14 10:22:07

支持!支持!

gzdcliang 发表于 2012-1-14 11:21:03

支持原创。分析的够多的。。。

河洛山人 发表于 2012-2-6 17:40:13

古人多喜欢借题发挥 注释很多都有自己的意图方针在里边

居高看远 发表于 2012-2-27 21:52:13

本帖最后由 居高看远 于 2012-2-27 21:53 编辑

师:上六:大君有命,启国承家,小人勿用!
开启国家,是一种国亊,建立诸侯国;家,是郷大夫的采邑,是君主封给有功之臣的封地!小人勿用:当然是不能重用下等人!或者是:师是行师征伐敌国的大亊!这个卦小人是不能用的!〔小人得此卦不吉〕
——粗见而巳!

居高看远 发表于 2012-2-28 13:27:52

“大君有命,”——依我理解,不是大人君子有命令,而是大人君子,拥有号令天下的权力,权威!开国立家就是君子的使命!

居高看远 发表于 2012-2-28 14:04:35

关于“小人”,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商代〕,有这样的解释:“除奴隶外,从事劳动生产的还有‘小人’,他们可以从贵族那里,按井田制分得一小块土地从事生产活动,维持自己的生活,但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都隶属于贵族,同时受到贵族的剥削和压迫,并经常被贵族利用作战争的工具。‘小人’在名义上是自由的平民,但他们如犯罪与负债,也要沦为奴隶,随时都有丧失人身自由的危险……”
——从这些史料上可以推知,小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人!贵族〔大君〕对“小人勿用”是自然而然的!小人不可能有“开国承家”的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师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