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five 发表于 2006-7-17 03:40:59

哈哈, 上午拿 avopen 的比賽 sequence 量脈波, 這個大概只能在家裡量.

 果然脈不會說謊, 人的表情或許呆滯冷漠看不出來,
 不過內心波濤洶湧, 脈象早已評定誰輸誰贏 :)

午後睡了一覺, 邊睡竟然領略八字" 根苗花果 "用藥法,
這跟王肯堂在" 鬱崗齋醫學筆塵 "" 讀本草法 ",
還有唐容川在" 本草問答 "講的觀念很像很像 :)

 八字從年月日時, 是從低頻往高頻走,
 以植物來看, 就是根苗花果.

本草書裡面, 本來就會用植物的不同部位來做分類.
 
 礦物, 植物, 魚類, 兩棲類, 爬蟲類, 哺乳類, 人類,
 這是從低頻到高頻逐步演化的分類,
 或許處方用藥就是在補足欠缺的環節.

以聖經生命樹上 12 個月所結的果子來看,
春夏秋冬, 五行乃四時之代名詞, 各有不同頻段.

 也跟神農本草經用 365 種藥物對應一年 365 天,
 同樣的針灸上面也是這樣的穴法,
 人體骨骼數字普普也有這種規律.

-------

讀本草法, 王肯堂.

 同年邵麟武問: " 欲學醫, 須識藥性. 欲識藥性, 須讀本草乎 ? "

曰: " 然, 讀本草有法, 勿看其主治 "
 
 麟武曰: " 不看主治, 又何以知藥性也 ? "

曰: " 天豈為病而生藥哉 ? 天非為病而生藥,
    則曰何藥可治何種病, 皆舉一而廢百者.

   草木得氣之偏, 人得氣之全, 偏則病矣.
 以彼之偏輔我之偏, 醫藥所繫起也.

 讀本草者, 驗其味, 察其氣, 觀其色,
 考其何時苗, 以何時華, 以何時實, 以何時萎,
 則知其稟何氣而生, 凡見某病為何氣不足, 即可以此療之矣.

 靈樞經, 邪客篇, 論不得臥者, 因厥氣客于五臟六腑,
 則衛氣獨衛其外, 行于陽不得入于陰.

 行于陽則陽氣盛, 陽氣盛則陽足喬滿, 不得入于陰.
 陰氣虛, 故目不瞑, 治之半夏湯.

 夏至而後一陰生, 半夏茁其時, 則知其稟一陰之氣而生也,
 所以能通行陰之道. 五月陽氣尚盛, 故必生三葉.

 其氣薄, 為陽中之陰, 故其引衛氣由陽入陰.
 又其味辛, 故能散陽足喬之滿. 故飲之而陰陽通, 能臥立至也.

 
 李明之治王善夫小便不通, 漸成中滿, 是無陰而陽氣不化也.
 凡利小便之藥, 皆淡味滲泄為陽, 只是氣藥. 陽中之陰, 所以不效.

 隨處以稟北方寒水所化, 大苦寒, 氣味俱陰者, 黃柏知母,
 桂為引用, 為丸投之, 溺出如湧泉, 專眄成流.

 蓋此病惟是下焦真陰不足, 故純用陰中之陰.
 不欲干涉陽分及上中二焦, 故為丸, 且服之多也.


 本草何嘗言半夏治不得臥, 黃柏知母利小便哉 ?
 則據主治而覓藥性, 亦何異夫鑄舟求劍者乎 ? "

麟武曰: " 善哉, 未之前聞也. "

-------

 其實講白話一點, 處方用藥, 其實就是在設計新的物種,
 上帝給予人類最寶貴的應該就是智慧與創造力了 ........

方以群分, 物以類聚, 同氣相求, 各從其類,
就像環境之於人的影響, 友直友諒友多聞,
將空間大自然萬物轉換歸化於時間軸, 其實這就是八字了 !!

      使佐臣君  
      果花苗根
      時日月年
     氣化干 氣
     經絡支 味
     臟腑 藏干 歸經


   溫熱涼寒, 春夏秋冬, 木火金水,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酸苦甘辛鹹, 木火土金水,
   寅卯巳午辰戌丑未申酉亥子.

. 舉例來說:

桂枝湯, 桂枝, 芍藥, 甘草, 生薑, 大棗.
所創造的植物, 依果花苗根排列如下:

     果花苗根
     大桂芍生
     棗枝藥薑
     12 333

     溫溫微溫
     甘辛寒辛
      甘苦
       酸

     乙乙辛乙
     未酉巳酉

      乙辛
      未卯

甘草是舖在底下的大地之土,
辰戌丑未, 戊己, 甲己, 用 2.


     乙乙辛乙
     未酉巳酉

地支巳酉丑合金, 由辛金透出, 去風.
巳午未會火, 去寒. 根苗花果, 先風後寒.

 如果要改換成其他方子, 像小柴胡湯,
 就可以依法炮製了說, 只是變成團隊的力量.

小柴胡湯 7 味藥, 就是 2 組人馬,
一組解表, 一組調裡. :)

jfive 发表于 2006-7-17 16:31:16


<a href="http://www.wretch.cc/blog/ccteng&amp;article_id=6646047" target="_blank" >http://www.wretch.cc/blog/ccteng&amp;amparticle_id=6646047</a>

July 14, 2006
通鼻解窒湯

蒼朮 白朮30g 桑白皮 滑石15g 石菖蒲 路路通10g 辛夷6g
走近中醫 書中P109的 鼻炎方
近幾月使用起來效果肯定
大大減少了青龍湯的使用....
南部濕重者眾 二朮重用頗為合用..

-----

借 ccteng 兄的這個方子來看看創造的是怎樣的生物 :)

 果: 路路通 10 g
 花: 辛夷  6 g
 苗: 桑白皮 15 g
   石菖蒲 10 g
 根: 蒼朮  30 g
   白朮  30 g

這回最底下墊的不是泥土甘草,
而是在礦物滑石 15 g 上面 :)

-----

這株植物長的不錯ㄚ, 底下滑石洩水, 朮是菊科又通風,
菖蒲, 桑白皮, 辛夷一路向上開花通竅, 最後結路路通當果子收尾 :)

 上通下消, 頗有防風通聖散的縮小版味道.

jfive 发表于 2006-8-2 13:36:39

呵呵, 昨晚睡前唸 1 本小書: 溫戴之寫的,

 " 溫病淺說, 溫氏醫案 "

這個也是丙戌 1886 距今 120 年前寫的書,
裡面有跟" 醫門棒喝 "的章虛谷討論紀錄,
不過有點怪, 章楠不是在廣州羊城, 溫存厚在蜀渝州,
或許因為軍方異動而有碰面的機會吧.

.

安胎

友人章虛谷之婦, 年 20 餘懷孕, 每至 3 月而墮.
此次有娠, 恰至 3 月, 又復腹痛動紅.

 延余視審, 其 6 脈沉遲, 4 肢痠軟, 余曰:

"此乃元陽不足, 中氣太虛, 腹痛動紅, 乃陰氣下墜,
 急宜溫中固氣, 以保胎元. "

 其人略知醫理, 深為詫異, 遂曰:

"昔人云: 胎前宜涼, 黃芩白朮為安胎之聖藥.
 今已動紅, 想係熱灼於中, 溫藥恐非所宜.
 請申說以解疑惑. "

余曰:
"夫醫之 1 道, 不可執 1. 萬病皆有陰陽, 胎孕何獨不然.
 子不觀夫種苗乎 ? 視地之寒火奧以為種植之準則.

 有用灰糞有不用灰糞者, 甚至有用牛骨燒灰石灰插苗,
 此乃補地氣之偏倚也.

 尊門(中間有困字) 6 脈沉細, 4 肢痠軟, 乃真陽不足之象,
 胎氣不固, 因此腹痛動紅, 名曰胎漏, 皆由氣不能統之故.
 若係因熱動胎, 必然脈現紅數, 口渴心煩.

 此症宜用 6 君子湯, 加杜仲, 續斷, 兔絲, 薑附, 以溫之. "

其人疑釋而服之. 次日復診, 欣然告曰:

"服君之藥, 果然痛止紅收, 今腹飢思食, 今而後之,
 方知醫乃活法. 前此余自用黃芩安胎, 反以墮胎.
 可見讀書要在得問, 醫道貴辨寒熱. "

余曰:

" 君可取陳修園婦科要旨熟讀, 自得其詳, 余不復贅. "

嗣後並未小產, 連舉 3 子矣.

時當季世, 陽衰之候, 人秉天地之氣而生,
胎寒者 10 之 8,9, 胎熱者 10 之 1,2.
臨症之人務當詳辨, 不可以胎前宜涼 1 語奉為圭臬,
則是望嗣者之大幸也.

jfive 发表于 2006-10-14 03:13:07

下午 meeting 又跑去信義誠品找書找靈感找解法,
弄了本" 武威漢簡注解 ", 張延昌, 中醫古籍出版社, 很有意思.

 比對 1 些想法與用藥, 像裡面沒有茯苓豬苓,
 沒辦法開 5 苓散, 豬苓湯, 苓桂朮甘湯,
 就會有用滑石的替代解法, 而且看起來還不錯 :)

p.153, 治諸癃方:

 朮, 薑, 瞿麥 各 6 分,
 菟絲子, 滑石 各 7 分,
 桂 半分.

用了 81 味藥, 跟仲景 1 般頗精簡.
而且很多問題, 到了現代還是關鍵問題.

 感覺 6 經辨證還是仲景觀念核心所在,
 武威漢簡就沒有葛根, 到了傷寒論才有 :)

像仲景希望仲宣吃點 5 石湯, 解大風(痲瘋)的問題,
p.151, 惡風大風方:

 雄黃, 丹砂, 礜石, 磁石,
 玄石, 消石, 長石 1 兩, 人參.

這個跟後來明末陳司成" 霉瘡秘錄 ",
解梅毒的生生乳很像耶. :)

p.156, 治金創止痛方:

 桂枝 1 分
 生薑 2 分
 甘草 1 分
 石膏 1 分

先冰敷再熱敷,
而且很吻合根苗花果生成次序 :)

----

p.146, 解腹方, 感覺這是裡面最深的方子 :)

 麻黃 30 分,
 大黃 15 分,
 厚朴, 石膏, 苦參 各 6 分,
 制川烏, 附子 各 2 分.

還是根苗花果, 而且劑量隨高低頻安排入臟入腑.

 應該來用 blake 兄的程式跑 1 下,
 看起來可以證明跟仲景方的高度相關性,
 算是同氣相求, 各從其類. :)

jfive 发表于 2006-10-26 00:27:32

<P> 陳修園說過識 1 字便可為中醫,  這個字就是" 人 ". 前 2 個星期才參悟這句話的意思, 老子說: " 道生於 1, 1 生 2, 2 生 3, 3 生萬物. "  1, 1, 2, 3  1 + 1 = 2, 1 + 2 = 3, 所以" 人 "字的上面 1 劃是 1, 是太陽, 接下來分支成不足的陰面, 少陽, 太過的陽面, 陽明. 陽為出, 離開心臟</P>
<P>.  這從心房心室血管分支, 1 直到神經分支,  還有前天看 e2 兄關於神經系統演化也是如此. 如果是封閉系統, 像心血管循環, 這才有辦法作比較明確的觀察, 因為貫穿全部.  靜脈回流心房, 亦是如此, 上肢靜脈厥陰,</P>
<P>&nbsp; 下肢靜脈太陰, 回流成少陰進到心房. 某個程度來說, 仲景 6 經其實可以分解血管叢區域進行治療, 同時也對神經叢有相同解法, 所以會有 6 經部位, 那是血管神經走到最外面的防線城牆國界線  換個講法來說, 6 經看的是事物的根本,</P>
<P>&nbsp; 在那個根本的當下, 神經血管是 1 體的, 尚未進行分化</P>
<P>.  反過來想, 解法也是如此,  找未演化至分化階段的礦物植物為主,  蟲類藥多能入腦, 動物用藥就更複雜不容易掌握. 這要驗證不難, 應該抓個還沒分化的細胞來玩就可以驗證了 !! 可以從這個穩定的結果改寫生理學, 胚胎學  等會拍 1 下" 4 部醫典 "的照片,</P>
<P>&nbsp; 那個在藏醫學中的架構亦是如此,</P>
<P>&nbsp; 換句話說, 應該算是古代醫學的原點 .... 所以如果以系統來看:  封閉系統主要放在量測, like 心血管循環,  這是中醫系統晶片設計的重心. 開放系統就可以拿來調節, like 呼吸的空氣與外界大氣生活環境, 像吃什麼變什麼, 消化道是跟外界飲食鏈串接在 1 起, 這是目前中醫的解法.  看什麼, 聽什麼, 被植入什麼到神經系統,  就會變成想什麼, 學什麼, 做什麼,  跟什麼人在 1 起 ......</P>
<P>&nbsp; 這就是環境的共業了, 感官多媒體通訊是也. . 風水中的" /|\ "字, 其實也就是:  人 : 父母山 人 : 過峽 人 : 穴點 這樣 1 脈相承. ---- 另外" 十 "字定穴, 也就是 2 個人字串接的那個交會點 所以理氣, 預估出生小孩的 8 字, 都可以從 6 經來推.  因為就是地支 6 氣, 天干 5 運,  照根苗花果, 祖山, 父母山, 過峽, 穴點,</P>
<P>&nbsp; 這樣 1 脈相承 ----- 算是開放系統的解法之 1, 因為 1 個人沒辦法無性繁殖, 不同的山川秀氣, 山水的移動, 不如人跑來跑去到處認識 . 人的臉, 也是" 人 "字結構, 望聞問切. 現在繼續努力的是:  " 忘掉 "這個有形的" 人 "字 畢竟所有學問到最後都是高度抽象化, 無招勝有招, 像實證醫學應該是走倒車吧.</P>

aoeyuan 发表于 2006-10-27 17:03:18

哈哈很难解释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三個現代醫學的現象